Ⅰ 普通人怎麼投資電影電影投資好不好投
目前,市場上普遍有以下幾種電影投資參與方式:
1、影視基金投資: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打底是必須擁有500萬固定理財,才有資格參與熱門影片,而具體投資多少也是根據其公司制定的規則而定。例如:經緯投資投資《後會無期》獲6億票房回報;
2、影視公司:要有雄厚的資源實力,資金實力。例如:《紅海行動》由32家公司聯合出品均獲得2.4倍以上的票房回報;
去年暑期檔最大的一匹「黑馬」《我不是葯神》成本1億,上映19天,累計票房29億,預估票房將達到35億,影片成本回報35倍。而《葯神》的身後站著15家出品公司和4家發行公司,將按照份額在這場盛宴中獲益。
影視眾籌從《大聖歸來》到《我不是葯神》,從資金眾籌延伸到資金方、製作方、出品方,各個環節的眾籌模式,以及影片從籌備到發行,各個節點都可發起眾籌的靈活性,推動了中國影視文化快速發展。
隨著互聯網與影視行業融合的進一步加劇,電影投資的未來依然可以充滿想像。
Ⅱ 大人物的影片協議!馮小剛輸掉2.3億,周星馳也輸了8.4億,你怎麼看
在電影市場中,「對賭」這一概念,多見於「票房對賭」,覆蓋的范疇在製作方和發行方之間。而在導演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他們也有了參與的資格,這也決定著自己能拿到的票房分紅,所以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覺得馮小剛、周星馳作為娛樂圈知名的導演,對於自己執導拍攝影片足夠自信,可見他們都是內心很強大的人,而這也為他們帶來了很不錯的收入,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對賭協議星爺和馮小剛當年可以拍攝那麼多經典作品,就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對賭協議,所以明星創作比較自由。現在不少明星都被對賭協議束縛著,腦子一熱就簽了對賭協議,但最終因為對自身能力的估計不足,而對賭失敗。應該說,資本是資本,明星是明星,藝術創作這種事,還是不可以為了完成而完成的。
Ⅲ 3億成本的《李娜》被6億保底,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相信這兩天大家都被一個新聞給刷屏了,那就是“3億成本的《李娜》被6億保底”,那麼這條新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李娜》是一部電影,現在已經改名為《獨自。上場》,這部影片是由陳可辛執導的,由胡歌、郝蕾等人主演的。
這部影片是根據網球運動員李娜的同名自傳《獨自上場》改編的,講述了李娜從6歲少年時期、運動員時期到退役之後的故事,並通過她的成長,展現時代裹挾的人生傳奇的故事。
她是亞洲首位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也是亞洲第一位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的球員。在其15年職業生涯中,她21次打入WTA女單賽事決賽,共獲得了9個WTA和19個ITF單打冠軍。
她在2014年9月的時候選擇了退役。她的丈夫就是姜山,兩人於2006年的時候結婚了,現在李娜與丈夫姜山生活的十分幸福,並且已經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Ⅳ 2016十大虧損電影出爐,什麼是壓垮國產電影的最後一根稻草
016年雖然已經過去,但影視行業的多項年度盤點才剛剛開始,比如,近日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電影票房。從各項數字來看,2016年電影市場遇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去年初許下的600億票房目標遠未達成,甚至連年度票房增長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體根據去年電影行業的多項數字,總結出了年度虧損最多的幾部電影。從這份表格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電影市場的虧損數字從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製作、大導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這些曾經的「票房靈葯」慘變「票房毒葯」?而除了票房之外,發行、營銷渠道是否也應背負虧損的鍋?去年票房虧損的原因究竟在哪裡?高成本動畫?觀眾不買賬從這些電影中,首當其沖的一類就是以《搖滾藏獒》《小門神》和《精靈王座》為代表的高成本動畫電影。這類電影都打著畫面精良的旗號,將大把製作費用投入了前期的製作公司。無論是由美國好萊塢團隊斥資6000萬美金打造的《搖滾藏獒》,還是由7000萬人民幣支撐了三年漫長製作期的《小門神》,在這些漂亮的投資數字背後都是後期上映時巨大的回本壓力。然而,國內觀眾卻似乎並不願意為這類電影買賬。幾部高成本動畫電影在上映後,無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終慘淡收場。如此低回報率的影片,也就註定了前期高昂的製作費用付諸東流。重金並沒有砸出水花,虧損也是在所難免。合拍科幻動作片:披著「洋」皮的國產片而另一類在中國電影市場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動作片了,前文榜單中出現的《勇士之門》和《蒸發太平洋》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電影在投資、演員、上映地區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聯合,電影類型無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後期特效要求高。然而這類中西合璧的產物卻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顯得水土不服,東方元素與西方科幻的結合差強人意、缺乏誠意,觀眾自然不買賬。《勇士之門》預算4800萬美元(摺合約3.3億人民幣),然而國內上映後票房僅有2283萬,凈虧損預估超過3.2億。《蒸發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萬,但和900萬美元(摺合6000萬人民幣)的投資相比,也損失了至少3700萬。對賭or保底?投資與票房的較量近年來的國產電影市場,出現了「對賭」和「保底」兩項新發行策略。「對賭」往往是資本市場的概念,在電影行業里又被稱為「保底發行」。所謂「保底發行」,即製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不過,保底發行雖然贏面大,但也是具有極高風險的,一旦失敗,也需要承擔巨額虧損。《夢想合夥人》就是因保底虧損的一部典型代表。該片由一眾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僅獲得票房8100萬(投資方分賬約3000萬)。這樣一來,為這部電影花了3億保底的福建恆業影業就損失了一大筆錢。據悉該片電影投資9000萬,預估凈虧損6000萬。同樣因保底而慘遭虧本的還有《葉問3》。該片製作成本和發行等費用共計約3億,保底票房為10億,然而最終卻僅收獲了8億票房,因此保底失敗的快鹿投資集團將承擔巨額虧損。此外,《葉問3》上映期間還爆出了虛假排場(鎖定座位、幽靈場等)的黑幕,涉及虛假票房3200萬。因此《葉問3》到底虧損了多少錢,除了投資方心中有數外,外人恐怕無法算清這筆糊塗賬。古裝武俠IP:市場盡失,春天不再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裝武俠電影,近年來逐漸失去了其在電影市場的地位,《三少爺的劍》票房滑鐵盧就是最好的證明。這部由博納和爾冬升打造,原著為古龍的大IP電影,上映之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票房收益不足1億,凈虧損達6300萬。而另一部同樣命運的是《封神傳奇》。這部由中國星主控,博納、阿里巴巴、愛奇藝等聯合投資的影片,雖然眾星雲集,但無奈觀眾對這類噱頭大卻不會講故事的電影早已失去興趣,上映後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終電影票房僅以2.84億草草收場,投資方能獲得分成約1.1億。如果成本按4億算,凈虧損達2.9億。意外虧損:李安效應失靈、主旋律沒市場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反響不佳,最終以3093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收場。雖然李安這面金字招牌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同凡響,上映後在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分別達到了8.6和8.0,但該片在美國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評分只有7.2分,爛番茄新鮮度45%。因此在最終的總票房上,美國市場僅收益174萬美元,占總票房的5.6%。海外已經在中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丹麥、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萬美元,其中中國內地1.63億元。另一部反響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選的歷史大片《大唐玄奘》。這部影片在題材上貫徹了中央「一帶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黃曉明也憑這部片連續獲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和長春電影節兩個影帝。然而觀眾卻對這類題材興趣不大,豆瓣評分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萬,這讓投資過億的中影集團虧損預計達到8800萬。賀歲檔:口碑票房雙撲街眼看2016票房目標無法達成,不少人將目標盯緊了年底的賀歲檔,期望能最終發力,讓慘淡了一年的票房迎來最後一次爆發。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國師張藝謀的大旗,《長城》依然沒能讓去年的電影大盤起死回生。不僅如此,賀歲檔上映的四部大片還尷尬「領銜」了年度票房虧損榜。賀歲檔集體虧損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報率。以《長城》為例,預算為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如果僅算國內票房,要達到近26億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剛剛突破10億,遠未達到預期。《鐵道飛虎》也面臨同樣的窘境。這部主打精美特效製作的動作喜劇,前期投資成本高達2.5億,加上後期營銷、發行等費用,總投資約3億。雖然微影時代總裁林寧曾信誓旦旦給《鐵道飛虎》保底8億票房,不過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經過了聖誕和元旦兩個假期後票房尚不足6億,日後若要完成這8億目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虧損的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來自電影口碑的集體撲街,無法激發觀眾貢獻票房的意願。無論是萬眾期待的《長城》,還是明星雲集的《擺渡人》,又或者是成龍領銜一眾鮮肉的《鐵道飛虎》,上映後豆瓣評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卻又因為其題材太過文藝、宣傳缺少熱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羅曼蒂克消亡史》總投資在1.5億,最終票房落在1.19億,虧損高達1億。綜上而言,去年電影市場的大范圍虧損與影片類型、天價投資額、保底分賬形式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影視行業表面看似風光無限,不斷有資本湧入,然而從這些虧損數字背後卻也看到了市場的殘酷。若單從票房的角度看,觀眾逐漸回歸理性、明星效應不斷減弱、惡意炒作難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較於五花八門的炒作和營銷途徑,拍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或許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Ⅳ 李娜原型電影保底發行6億,回本票房苛刻誰虧了
飽受矚目的以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為原型的《獨自·上場》(原名《李娜》)電影即將上映。在這時候有消息稱《獨自·上場》這部影片的保底發行達到了6億元人民幣,回本票房苛刻,誰虧了?影片的發行商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豪賭。
Ⅵ 《你好,李煥英》為何要選擇保底發行
2月18日晚,北京文化發公告,其參與出品、製作、發行的《你好,李煥英》上映6日累計票房約27.25億元(含服務費),該影片已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時,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6500萬元。
此前傳言,保底發行方是儒意影業與貓眼娛樂。公開信息顯示,《你好,李煥英》前三大出品方分別是北京文化、上海儒意影視、天津貓眼微影。第四大出品方北京精彩時間文化傳媒是張苗擔任法人的公司,張苗曾是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第六大出品方北京大碗娛樂是導演賈玲(原名賈俞玲)的公司,賈玲持股65%,其合夥人孫集斌持股15%,北京文化持股20%。第九大出品方天津摩天輪文化傳媒由北京文化100%控股。主要發行方有四家,分別是中影、貓眼微影、北京精彩時間文化傳媒、上海儒意影視。
Ⅶ 寧浩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對於這部劇該如何評價
由寧浩導演,沈騰和黃渤主演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發出了預售海報,由此開啟了全國范圍內的預售,這部影片開始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瘋狂的外星人》自從登陸春節檔以來,票房一路飆升,單日最高票房達到了4億元人民幣,其實這也在預料之中,要知道寧浩導演的瘋狂系列的前兩部影片是在占據了受眾的心智的,大家對後續的作品買單也是順理成章的。
影片中黃渤飾演的耿浩這個角色,一直都是一個落伍的人,可以說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但他堅持人人平等,並且用自己看似陳舊、落伍的方式,把很多事情都解決了,所以說人千萬不能高傲,我們應該讓自己有更多的文化上的自信
Ⅷ 6億大手筆保底「李娜傳」:起底華文映像急速進階史
作者|喬小凡
編輯|友 子
「6億這么高的保底,到時候票房被嘲的話,胡椒們可是不想吵架的。」
按照公告,《獨自·上場》成本約人民幣3.04億元。6億保底發行費用意味著票房可能至少要18億甚至沖擊20億,華文映像才有機會回本。票房壓力之下,影片主演之一胡歌的粉絲們表現出了擔憂。
去年,同為 體育 傳記片、同為陳可辛導演的《奪冠》,歷經考驗後在國慶檔拿下了8.4億票房。如果《獨自·上場》要想打出遠超這一水平的翻身仗,影片質量、宣發以及檔期的配合缺一不可。
作為保底發行方,華文映像在業內並非明星公司。然而數娛夢工廠梳理後注意到,過去三四年,華文映像先是參與各類國產/進口片的聯合出品,很快上升到獨立操盤《起跑線》《海蒂和爺爺》等中小批片和參投《哥斯拉2》《巨齒鯊》等好萊塢大片,到近兩年批量參投了《瘋狂的外星人》《我和我的家鄉》《唐人街探案2、3》《你好,李煥英》等一系列春節檔、國慶檔頭部大片。
《獨自·上場》將成為其首次大手筆主控的頭部項目。一紙公告,讓成立不到五年的華文映像高調亮相在大眾視野中。
就在3月19日,由華文映像出品、發行的喜劇奇幻片《日不落酒店》兩年內四度改檔後終於公映。截至19日晚20點,影片首日票房剛過500萬,這樣的主控成績顯然不足以給外界太大信心。
(《日不落酒店》豆瓣影評)
這家不久前還「查無此人」的華文映像,究竟是什麼背景?此番耗資6億保底發行《獨自·上場》,算是明智之舉嗎?
迅速冒頭:從國產片拿份額到操盤批片
打開華文映像官網,簡約的功能頁中滾動顯示,《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我和我的家鄉》……眾多頭部影片的海報輪番展示。
這些都是近兩年華文映像參與出品或聯合出品的項目,其中不乏中國內地票房TOP10的入圍者。無論是官網還是媒體采訪,很顯然這些項目都成為華文映像引以為傲的成功投資案例。
然而翻看其過往參與的作品可以發現,華文映像的 歷史 不過短短四五年。
2016年,華文映像參與出品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絕地逃亡》,當時公司名為華文風澤(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兩部影片當年票房均在8億左右,前者還獲得五一檔內地票房冠軍。
2018年是華文映像開始騰飛的一年,批量投資了全年各大檔期的頭部作品。先是首次參與到春節檔中,其聯合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達到33.97億元。
不僅如此。這一年華文映像還接連操盤了《起跑線》《流浪貓鮑勃》《完美陌生人》三部批片,並且成為《巨齒鯊》《寂靜之地》兩部好萊塢大片的聯合出品,從原先國產片拿份額的角色升格為進口片的參與方甚至是操盤方。
或許受益於前一年《摔跤吧!爸爸》的現象級熱度,同為教育、親子題材的印度批片《起跑線》在4月的冷檔期取得了2.1億的高票房。
華文映像總裁賈淕在前不久黑白文娛的采訪中提到,將《起跑線》作為第一部批片收到了積極的投資回饋,而後續的幾部進口片收益也不錯,尤其事前不被看好的合拍片《巨齒鯊》大超預期,在中國獲得了10.53億的票房成績。
2019年開始,華文映像開始向大檔期頭部和主旋律大片進軍,2019和2020兩年投資的影片超過16部。
2019年國慶檔的《攀登者》、2020年國慶檔的《奪冠》和《我和我的家鄉》、國慶檔後的《金剛川》、賀歲檔《緊急救援》等主旋律大片,以及2019年的《瘋狂的外星人》和今年《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等春節檔爆款,悉數被華文映像收入囊中。
尤其是今年投中《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兩部春節檔冠亞軍,足以在業內吸收一波羨慕。
高調進階:
大片網劇全要、閃購華樺傳媒
不難發現,自2019年以後,華文映像正在逐漸往中國影視業中心戰場靠攏。
天眼查信息顯示,華文映像法定代表人為栗飛,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為46家,具備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則高達88個,包括影視的內容創作、生產製作、整合營銷、設備租賃、影城管理、宣傳發行等上中下游多個環節,可謂影視全產業鏈業務都有布局。以影視設備租賃為例,這一偏B端、後端的業務華文近年是作為重要業務在持續推廣。
(來自華文映像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天眼查的股權信息,栗飛本人則持有華文映像98.03%的股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至於公司其他高管:董事劉儀偉、天天樂道總裁王焰、大魚互動總裁三木、華文行者總裁范興超,具有央視、東方衛視等媒體從業背景,也為華文映像提供了在國內影視行業的人脈資本。
在電影主業之外,華樺映像近兩年開始試水網路電影和劇集,參與出品了《守衛惡魔鎮》和《機械畫皮》等奇幻類型的網大,不過從已推出作品來看,影片口碑一般。未來其參投的重要項目包括《慶余年2》《雪中悍刀行》等頭部IP,可見其也在將緊抓頭部項目的思路借鑒到劇集投資領域。
與此同時,華文映像的好萊塢大片資源也沒有間斷——除了前文提到的《巨齒鯊》,2019年派拉蒙的「變形金剛」系列外傳《大黃峰》和華納、傳奇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其均參與了國內出品,派拉蒙尚未公映的《壯志凌雲2》也是其參與的好萊塢項目之一。
這背後可能與一筆並購有關系——名噪一時的華樺傳媒已被華文映像收至麾下。
天眼查信息顯示,早在2018年9月,華文映像入股華樺傳媒,不久後與華樺傳媒的法定代表人王克非分別承擔一半股權,接管上海易晴投資有限公司,用於運作華樺系其他子公司。
彼時的華樺傳媒已經不復當年風光。在接連拿下《變形金剛5》《極限特工3》等進口大片後,2017年初華樺官宣與上影聯手10億美元巨資投派拉蒙片單,當時在中美兩國影視圈都引發了震動,但這筆交易很快隨著監管收緊資本外流告吹。
根據天眼查信息,早在2016年11月起,原本東方時代網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經啟動了並購華樺傳媒的計劃。然而兩年後的2018年6月,東方網路稱因不能及時支付收購價款決定終止收購。
僅僅不到3個月後,華文映像便接替東方網路並完成了收購,其資金能力和大膽決策引人遐想。
在最近的采訪中,賈淕還透露,華文映像正在扶持內容創作,對新人作者們有一定質量的作品不計較投資虧損。相比投資同行作品,如何自行發掘和培養新人、推進自有項目開發,對華文映像來說更大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6億保底《獨自·上場》
冒巨大風險只為入場券?
保底一部話題性極高的國產片,或許正是華文試圖繼續在中國影視圈進階的開始。
和歡喜傳媒提前鎖定6億的收入不同,在許多人看來,《獨自·上場》在華文映像手中似乎是枚不定時炸彈:或炸出煙花,或一片狼籍,而前者概率很小。
不被看好的原因確實有許多。
首先,6億保底是一筆大投入。華文出資6億保底,意味著這部影片至少要有18億甚至20億的票房才能回本,而且按照歡喜的公告超出保底對應票房的部分雙方還會分成,這樣的成績顯然對檔期的選擇要求極高。
上一部被高調保底的大片《囧媽》也是歡喜的作品,保底票房是24億,但影片因為疫情轉投線上,逃過一劫。再往前,同樣是歡喜的《瘋狂的外星人》保底票房28億,最終影片票房21.83億,保底失敗。
可想而知,《獨自·上場》只能進入國慶檔、春節檔、暑期檔這樣的大檔期,並且一定要確保檔期前兩名的票房成績,才能保證保底成功。
其次,和去年的《奪冠》一樣,這部《獨自·上場》註定受到爭議。
《獨自·上場》原名《李娜》,改編自法網大滿貫得主李娜的真實故事,籌備多年。
國內 體育 電影還在孕育初期,受眾喜好、輿論風向如何把握,全靠電影人「摸著石頭過河」。《奪冠》被迫更名、大量刪減等風波,陳可辛聲稱「拍得最累的一部」的表態,足見在中國拍知名人物傳記片的難度、風險之大。
其次,相比全民愛戴的女排,電影原型李娜的言論和行為曾經引發過爭議,一些網友表示抵制的聲音至今存在。即使主演有胡歌、郝蕾兩位高人氣、演技靠譜的演員助陣,也很難預測其票房號召力。
公開資料顯示,《獨自·上場》最早於2015年7月中旬正式立項,劇本打磨了三年才正式開拍,2019年2月全部戲份殺青,至今未定檔,項目周期遠遠超過了《奪冠》。
而此前因牽扯到多方力量的博弈,《奪冠》的刪減風波是否會再次出現在《獨自·上場》中,又會如何影響最終成片內容,目前還不得而知。
當下的國內觀眾,對 體育 題材國產片的認知,暫時固定在弘揚 體育 精神和國家榮譽感層面,這對影片的宣發策略提出較高的要求:如何從新的角度挖掘影片內容的立意、給觀眾以新鮮感?
而從保底發行方華文映像的過往歷程來看,無論是進口片還是國產片,絕大部分時候都只是項目的普通投資方,唯一主控的院線電影《日不落酒店》上映首日遇冷——既沒有建立自身的內容生產線,也暫時還沒體現出主導大項目的能力,除了資金充足外很難看出華文映像目前在影視行業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在哪。
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2月,華文映像首次進行了股權出質。盡管目前尚未觸及公司的主控權,但出質的舉動發生在上述大手筆保底公告前夕。
也就是從今年2月以來,華文映像先後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業內對華文映像的認知正在逐漸提升。而本次保底發行的公告一出,更像是一道驚雷過後,令世人注意到這家年紀輕輕但已無處不在的廠牌。
當然這筆保底的價值也可從另外一種角度理解:即使未來保底失敗出現虧損,華文映像也一舉買到了和頭部影視公司同台競爭的入場券,這樣的行業地位,在影視行業逐漸復甦的時刻,意味重大。
Ⅸ 周星馳《美人魚2》被看好,獲得資方40億保底,你期待嗎
《美人魚2》但後來周星馳親身出面辟謠,自己很垂青《美人魚2》這部電影,所以要求比較高,無論是電影的特效製作仍是藝人們的扮演表現,所以這部電影才會拖了這么久,製片方和出品方與我相同,都很看好這部電影,以為這部電影會得到我們的喜愛。
隨後《美人魚2》劇組的藝人田啟文,林允等也紛繁向媒體泄漏,《美人魚2》的攝影很順暢,周星馳對電影的要求非常高,因為故事布景設置在外太空,所以特效畫面會比較多,天然拉長了製作周期。並且製作完畢以後,周星馳精雕細鏤,以為有些片段還有一些小瑕疵,所以後來又在深圳進行了補拍。
盡管近來幾部電影口碑不佳,並且現已很長時刻沒在公共場合頻頻出面,但周星馳依舊是華語電影商場最受歡迎的金字招牌。只需有周星馳的電影要在內地上映,必定會得到院線和觀眾的大力支持,可是電影票房能否繼續走高,還要依靠電影的全體質量和口碑走勢。在這里不由要問,那些年你欠周星馳的電影票,還清了嗎?
Ⅹ 保底發行什麼意思
保底發行,就是發行方和製片方在合約中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票房數字,即使影片上映後票房沒有達到這個數字,發行方也要按這個數字分賬給製片方,如果實際票房高於保底數字的話,發行方就會分得比平時更多的金額。
簡單來說,這樣做製片方穩賺不賠,在上映前就將票房壓力轉移給了發行方,發行方雖然承擔了壓力,但是也有機會享受到額外票房收益。
對於發行方來說,保底發行就像一次賭博,電影本就是高風險的產品,為一部電影的票房擔保,相當於給賭博的人在做擔保,風險加倍。
保底發行案例介紹:
2013年賀歲檔,周星馳當時就《西遊降魔篇》和華誼簽署的保底協議。華誼為《西遊?降魔篇》票房保底3億,並提前支付周星馳8800萬保底金。如影片票房最終低於3億,虧損由華誼承擔;當影片票房超過3億後,華誼將分得超出部分盈利的70%。結果《西遊》最終票房豪取12.46億,華誼凈收入1.4億,遠超製片方。
《美人魚》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經有18億保底發行的傳言,很多人把這稱為中國電影業史無前例的一舉。到2016年 6月8日,《美人魚》正式收官,上映122天,累計票房超過了33.92億,穩坐內地影史票房榜冠軍之位,發行方大撈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