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美團2017年度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美團2017年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30 10:07:28

㈠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對美團而言,大眾點評已不再重要了。

10 月 9 日,美團正式發布公告,將「美團點評」更名為「美團」,並以此作為公司雙重外文名稱。

至此,大眾點評徹底失去了姓名。

但是,這並不令人意外,去除「點評」二字,是一件早晚會發生的事。

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曾說過,名字多一個字,就要多費一千萬的廣告費。

按照這一說法,美團更名,賺了。

單從名稱變動來看,對美團而言實則是「改了個寂寞」,多數網友表示改不改名均是稱其為美團。但對於大眾點評,卻從此在公司名稱中消失了。

對於美團更名的動機,外界眾說紛紜。而美團方面給出的回應是——

美團相關負責人補充表示,「美團」將作為簡化後的公司品牌,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產品品牌,包括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美團單車、美團酒店、美團優選、貓眼等。

盡管美團仍舊表示,大眾點評始將終保持獨立發展,但不難看出,大眾點評在美團體系中,已越來越不重要了。

近年來,美團一直在加快構建獨具「美團」特色的品牌形象,更名僅是舉措之一。

2019 年 6 月,美團宣布品牌變色,主色調升級為「美團黃」,包括線上 APP、線下觸點(單車、充電寶、POS 機等)均進行統一色調變更。

另外,在產品品牌名稱上,包括美團外賣、美團單車、美團酒店、美團優選、美團打車在內等名稱無不彰顯「美團系」一體化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單車」並非美團原有,是從「摩拜單車」更名而來,且更名的過程,可以說是大眾點評的縮影。

2018 年,美團收購摩拜時承諾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但並購完成後,原摩拜團隊悉數離去。在一系列改革之後, 2019 年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 App 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不過,相比摩拜單車,大眾點評之於美團的成長,要重要得多,但那也只是過去式了。

大眾點評成立於 2003 年,是國內最早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初期僅是聚合用戶評價和商務信息,到了 2010 年開始進駐團購領地;也是在這一年,美團上線。

後來,大眾點評與美團均經歷了千團大戰的混戰廝殺,且存活了下來。到了 2015 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分列了團購市場一二名,所佔份額分別為 52%、30%。

盡管兩家公司已在團購市場站穩了腳跟,但仍需依靠融資燒錢擴張業務——美團聚焦外賣、電影、酒店市場;大眾點評則向美妝、婚慶等市場紮根。

當時,恰逢 O2O 垂直市場處於融資寒冬時期,美團、大眾點評均陷入了融資困境,再加上背靠網路的糯米攜 200 億資金再次進場,對二者造成了巨大威脅。

同樣的困境,共同的敵人,本為競爭關系的美團與大眾點評在資本的撮合下決定「抱團取暖」。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燒錢擴張競爭的模式難以看到盈利,在 2015 年前後,O2O 垂直市場出現了合並熱潮,滴滴牽手快的、58 與趕集合並等;從這一維度來看,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實則也是大勢所趨。

大眾點評是生活消費決策入口和內容分享平台,有大量線上用戶、商務信息積累;美團強於線下地推擴張,在外賣、酒旅均有所涉獵;二者合力,形成了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鏈條。

可以說, 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和親」,不僅是關繫上的轉變,還是業務之上的互補;可以說一次是門當戶對的商業聯姻。

2015 年 10 月 8 日,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並成為「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實施 Co-CEO 制度,美團 CEO 王興和大眾點評 CEO 張濤將同時擔任聯席 CEO 和聯席董事長,重大決策將在聯席 CEO 和董事會層面完成。

並且,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包括以團購和閃惠為主體的高頻到店業務。

此時,大眾點評和美團之間,是平起平坐的姿態。

合並之後,美團點評 2016 年至 2017 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 223.2%、161.2%。不僅如此,艾瑞咨詢 2017 年報告指出,美團點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中國市場份額達 59.1 %。

王慧文曾在公開演講中說過:

如此看來,「大眾點評+美團」,應該屬於第一種。

2015 年 11 月 10 日,張濤發布內部信稱不再擔任聯席 CEO,轉任董事長,大眾點評 CEO 由王興一人擔任。同時,大眾點評高管李璟、王雨也在同一時間宣布退休。

同日,王興公布了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在該輪調整中,美團原高管仍集中在核心業務和前台業務上,原大眾點評業務的高管則被打散。

此時,距離兩家公司合並僅過去一個月。

而後,王興進行了多次架構調整,而大眾點評的地位也在發生著變化——

雷鋒網註:圖源 MAIGOO

合並僅三年時間,美團點評所覆蓋的領域從餐飲、酒旅、票務擴展至零售、社區團購、支付、出行等方面,而聚焦於 UGC 內容評論的 大眾點評,在沒有邊界的美團業務之中,重要性正一點點被稀釋。

在王興大刀闊斧改革之時,包括呂廣渝、陳燁、干嘉偉、殷志華在內的原大眾點評系的高管也在一個個離去。

甚至於,在 2019 年 1 月,大眾點評的運營主體也發生了變更,張濤、張波、龍偉等原股東全部退出,新增股東王興和穆榮均;其中,王興持股比例為 95%。

可以說, 大眾點評徹底被美團吞下,並慢慢被消化著。

2019 年 2 月,王興將點評平台更名為點評 App 部,負責「大眾點評」 App 的產品策劃、內容運營和研發工作。

有美團點評內部人士對此解讀稱——此舉「弱化大眾點評的交易功能」,將點評定位於「在線查找平台」。

當時,界面新聞曾報道大眾點評將被改名或直接放棄,其 UGC 內容評論和外賣酒旅流量也將全部輸送給美團。

對此,美團回應稱,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的 App,不存在合並進美團 App 的可能性。

但如今, 即便依然獨立,卻已失去了姓名。

從勢均力敵的合並,到一點點走向邊緣,直至失去姓名,在美團構建的業態之中,大眾點評已越來越不重要了。

而大眾點評的最後結局,似乎也不難預見。

在更名同日,美團進行了五年來首次職級大調整,為下一個十年做准備。

上一個十年的故事,一半為美團網,一半為美團點評。

下一個十年,只有美團。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㈡ 美團為什麼要做貓眼

貓眼電影是不能在PC端進行選座購票的,如果你在PC上的主頁點擊網頁購票會自動跳轉到美團的電影頻道。美團此舉最大的意義就是確立了一個只屬於移動端的支持眾多影院選座購票的電影購票品牌。就好比為什麼有QQ,有手機QQ,騰訊卻仍然要推出微信一樣。從網路購票開始流行,我就一直覺得,眾多購票平台,最終只有誰搶佔了移動互聯網的購票入口,誰才是真正掌握了未來的大多數用戶。

原因如下:

1.絕大多數的電影消費行為都是在一站式商場進行的,除了事先確定好的約會之類可能會在家裡先訂好電影票,大多數現場購票的消費者就需要一個方便的移動端入口進行購票,可以節省大量排隊的時間和獲得一定的優惠。

2.配合LBS服務,可以最快地定位周圍最近的電影院,相比pc端還要先花一定的時間去找影院,優勢明顯。貓眼電影以後的發展里可能並不會是帶有一個更多團購性質,價格先行的品牌。而是提供快速匹配影院,無縫支持在線選座的高品質服務,讓人們消除其團購企業所帶有的「低價低質」標簽,另起門戶確立一個單獨的品牌是絕對有必要的。

㈢ 爆出「殺熟事件」,和菜農搶生意,王興會把美團帶向何方

前幾天,「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在短短幾小時之內竄上微博熱搜榜,美團立即籠罩在一片「殺熟疑雲」中。

事件的起因是一個媒體大V寫了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的文章,揭露美團在配送費的收取過程中,存在會員的配送費比非會員要高。

此文一出,迅速引爆全網,輿論不斷升級,美團官方不得不出來回應:配送費貴與會員身份無關,系定位緩存有偏差。

很顯然,網友們對美團這個官方回應並不買賬,紛紛指責美團「殺熟」吃相太難看,美團是在變相搞行業壟斷。

更 搞笑 的是,前幾天,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曾在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反壟斷征詢會上明確表態:要配合監管部門做好互聯網監管。

沒想到,前後不過幾天,美團就爆發了影響全網的「殺熟事件」。

殺熟事件爆出第二天,美團副總裁,王興的好兄弟、好戰友王慧文宣布退休。

這個從大學時就跟隨王興一起創業的美團靈魂人物,他的離去對王興來說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面對這接憧而來的事情,所有的人都等待王興的一個答案,而這個懟人狂魔卻意外地選擇了沉默。

王興可以說是互聯網創業的一個傳奇,就跨界打劫而言,是一個真正的毫無邊界感的野蠻人。

他的貪婪成就了美團,但也可能毀掉美團。互聯網波譎雲詭,痛失愛將的他將帶領美團去向何方?

我們先來看看王興,究竟何許人也。

王興從小天資聰慧,清華大學是保送的。

在清華王興和舍友王慧文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因為兩人都是學渣。

王慧文好孩子當厭了,想改變一種生活方式,開始報復性的通宵打 游戲 ;而王興則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天天不上課,一門心思想創業。

後來,受王興的影響,王慧文也對創業感興趣了,兩人經常徹夜研究創業的問題。

所不同的是,王興喜歡研究方向類問題,而王慧文喜歡研究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

兩個人對創業的激情,加之雙方在創業領域不同的關注點,促成了後來美團的快速擴張,也成就了美團「最佳搭檔」的美名。

大學四年,王興一直沒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大學畢業後,王興去美國讀博士,因為成績很差,只能去了一個在美國排名60名開外的特拉華大學。

在美國留學期間,王興也無心讀書,還是想著創業的事,這時他發現有一家名叫Friendster的社交網站在美國很火,當即決定:不讀博了,回國創業。

他同時給5個好友發了邀請郵件,但只有大學室友王慧文和高中同學賴文強同意和他一起創業。

最先來和王興會和的是王慧文,他放棄了讀研的機會,帶著自己身上僅有的2000元來北京和王興一起創業。

2004年3月,王興在北京海豐園小區租了一套三居室,就這樣開始了創業之路。

兩個月後,高中同學賴文強放棄了高薪的程序員工作,拖著行李也來北京會和了。

那時,王興的創業項目還沒有一點眉目,只是在和王慧文一起學編程,而賴文強的加入無疑提高了整個創業團隊的技術水平。

三個人分工明確,善於思考的王興負責研究市場;賴文強負責前端代碼;王慧文負責後端代碼。

新的分工讓王興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戰略問題,這也是後來他們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三個人每天不分晝夜地碼字,四個月後,第一個產品「多多友」出爐。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這個網站自上線那一天就無人問津,最後在堅持兩個月後,宣告失敗。

多多友失敗後,王興帶領兄弟先後做了十幾個項目,但都因各種原因而夭折。

2005年下半年,王興不再盲目做項目了,而是靜下心來做深度思考。

他覺得社交網路這個方向沒錯,問題是沒有細分目標人群。

王興決定針對大學生做一個社交網站,於是校內網應運而生。

這次王興總結了上一次創業的失敗,他把主要精力和財力放在了校內推廣上:

花錢贊助清華大學電子系學生節,游說清華、北大、人大這三所中國高等學府學生注冊校內網,王興覺得這幾個頂尖學府的學生影響力最大;

王興想得沒錯,在第一批學生注冊使用校內網後,校內網開始在這三個學校悄悄流行起來。

後來,王興趁熱打鐵,瞅准春運這個大好時間,租了一個大巴免費接送學生去火車站,唯一的一個條件是,必須注冊校內網。

同時,王興和王慧文還親自到到校園里到處貼海報。

通過不懈地努力,這次王興終於挖到了金礦,校內網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青睞,上市不到一年就吸引了100萬用戶。

隨著用戶量的劇增,校內網急需資金來升級伺服器和寬頻。

因為缺乏融資經驗,加之王興的冷漠高傲,本來紅紗資本想投校內網,但是,後來因為周鴻禕的一句話,紅紗資本把資金投給了王興的競爭對手,最後融資之事泡湯。

融不到資本,就不能對網站進行升級維護,王興不想看著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就這樣夭折。

最後,迫於無奈王興把校內網以200萬美元賣給了千橡集團,後來校內網改名人人網,在美國上市市值70億,成為僅次於BAT的中國第4大互聯網公司。

看到校內網被別人養成了一隻金鳳凰,王興並沒有望洋興嘆而是繼續自己的創業之路。

成功後,王興對自己的這段創業經歷總結說:這其實,就是一個讓自己成長的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不賣掉,他會無限的膨脹,失敗讓他學會了思考和內斂。

校內網被賣後,王興又做起了飯否,後來因為政策原因而被迫關停了。

2009年底飯否的一次年會上,王興哭了,團隊成員也紛紛落淚,那一年,飯否被迫關停了。

飯否倒閉後,王興又創建了海內網,但開心網僅靠一個偷菜 游戲 就把王興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時,王興又陷入了深度思考中,他在分析了互聯網的各個行業後,最後提出了著名的「王興的四縱三橫理論」。

經過對這個「四縱三橫」理論的深入思考後,王興決心模仿風行美國的團購網站Groupon,在國內做團購,於是大名鼎鼎的「美團網」誕生了。

2010年3月4日,美團網正式上線,從此開啟了一個全民全新的消費時代。

王興的創業可以用「九敗一勝」來形容。

在王興看來,創業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事情,創業就是去做一個相信的和熱愛的事情,就算失敗你也會覺得付出這個過程是值得的。

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說:王興是一個特別善於思考的企業家,他對野蠻生長的中國互聯網格局有著清晰認知。

沈南鵬的這句話真是一語中的,縱觀王興的創業歷程,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是他在迷茫中撥開雲霧找到曙光,背後依靠的就是他強大清晰的思辨力。

創業成功的王興,就像一隻放回大海的鯨魚,開始了自己肆無忌憚的地盤擴展。

有句話說:資本是貪婪的,掌握資本的資本家是長期貪婪的。

用這句話來形容王興一點也不為過。

當王興帶領團隊,打贏「千團大戰」後,美團積累了雄厚的資金,這也為王興的野心提供了強大的底氣。

此後,王興的涉足的領域從餐飲、外賣、電影、 旅遊 到 汽車 、金融、出行、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等領域。

強大的野心,一直促使王興不斷跨界擴張。

2016年7月,王興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就是無邊界擴張」理論。

王興不只是做外賣行業的老大,他想做互聯網BAT的下一個巨頭。

王興最先拓展的貓眼電影,不僅可以在線選座,還可以看影評,收購貓眼僅一年交易量就達6000萬張,每10張電影票中,就有一張出自美團。

初嘗擴張甜蜜的王興把美團的觸角又伸向了酒店行業,美團的酒店不同於一般的線上酒店行業,主要是做團購式預付模式,這完全顛覆了去哪兒、攜程、藝龍等OTA的到付模式。

2017年,王興對好友滴滴打車總裁程維揮起了自己的鐮刀,美團先後在南京、上海兩城上線了美團打車APP,正式進軍打車領域。

當時程維質問王興:為什麼要做打車?

王興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想試試。

是的,王興只是想試試,可是他這個試試的范圍幾乎要涵蓋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在出行領域美團還做了一個大手筆,2018年美團以27億美金的代價拿下摩拜單車。

2018年11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大眾點評原高管全部退出,當時的場面可以用「悲壯」來形容。

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也許是王興做得最漂亮的一次無邊界扣賬,這一合並成功促成了美團在香港的上市。

吃過資本虧的王興,最懂得資本的重要性,更明白資本的回報率有多高,因此資本市場也是王興一直想吃的一塊肥肉。

早在2015年王興就有了打造「一個千億元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的野心。

2020年5月,美團終於推出了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美團月付,從此拉開了與支付寶的口水大戰。

2019年王興還以個人名義投資好兄弟李想的「理想 汽車 」,2020年7月理想 汽車 在美國上市,王興一下賺了58億。

王興的無邊界擴張,可以用「來者不拒」四個字形容,不管是大魚小魚他統統吃。

除了投資大的互聯網行業,王興還先後投資了喜茶等十多個網紅產品,堪稱「網紅收割機」。

2020年王興又打出了美團優先,做社區團購,連幾毛錢的青菜生意,王興都不放過。

美團優選的上市,預示著王興開始向新零售領域進軍,在他的帶領下,全網掀起了一股社區團購潮,阿里、京東等許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低下身來賣菜了。

因為王興的快速擴展,他本人也在互聯網上被冠以「無邊界感」的人。

王興本身就是一個特別有野心的人,所以,他特別喜歡跨界競爭,只要時機成熟,他對誰都會出手,這既是商業的本質,也是王興的性格使然。

因為毫無邊界的擴張,也成就了王興互聯網「斜杠青年」的美名。

雖然王興的擴張給美團帶來了,雄厚的資金和實力,但是因為無限的跨界競爭,也引來了互聯網各大巨頭的強烈不滿。

同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版圖擴張夢,王興總是時不時朝競爭對手懟上幾句。

一開始,王興給大家的印象是很低調的,但打開飯否,就會發現,這個低調的男人背後,卻是一個特別愛懟人的杠精。

說到懟人,王興可以算作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扛把子。

因為阿里賣掉了美團股份,扶持餓了么,對此王興對前金主爸爸非常不滿,於是曾在公開場合叫板阿里沒有底線。

王興說:「如果他們各方面『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同時,還順帶指責馬雲沒有誠信。

為了在出行領域分得一杯羹,王興還在飯否上指責滴滴喜歡玩資本,而美團堅持的是「以用戶為中心」,曾經的好兄弟,如今反目成仇。

隨著美團在香港上市成功後,王興的懟人之勢,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只要有威脅到他擴張版圖的,他就懟,飯否成了他的懟人陣地。

今年7月份,王興在飯否發文吐槽國足:中國足球職業球員的12分鍾跑不如清華大學普通男生。

這一言論,立馬引起了足球界的不滿,黃健翔發文駁斥王興不懂足球。

8月3日,王興又發布了一條懟英特爾的飯否:真正的高 科技 產品不會怕一個國家不向你開放市場,而是一個國家怕你不賣給他,典型例子是英特爾的晶元。

自從投資了理想 汽車 ,寶馬也躺著中槍。

王興在飯否上拿寶馬X5的軟體代碼和特拉斯的軟體代碼作比較,嘲笑:寶馬X5和特斯拉的差距是令人絕望的。

隨著美團支付上線,面對外界對美團支付的質疑,王興在飯否上,直接叫板支付寶: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對於外界對王興懟人的指責,王興是這樣評價的: 說真話要付出代價,說假話也要。但保持沉默的代價最大,尤其是全體保持沉默。

這話聽起來特別高大上,但是你細品會發現,每次王興一說真話,就是美團進行戰略整合的關鍵時期。

懟滴滴時,王興要進軍打車行業;懟阿里時,阿里扶持餓了么;懟寶馬時,王興投資的理想 汽車 剛剛上市;懟支付寶,王興開啟了美團支付······

看來,王興懟人,不是因為性格使然,而是有選擇性,有目的的。

也許王興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身上的許多刺,會讓你感覺不舒服,但是隨著美團的快速成長,你不得不承認,王興是目前中國互聯網領域,一個很好的連續創業者。

. END .

【文| 陳三廢】

【編輯| 歌】

【排版 | 橙哥】

㈣ 當年阿里巴巴是美團的第二股東,它們後來為什麼不合作了

時間回到2010年,那時候美團紅極一時。因為美團被當時的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阿里領投了。

大概到2013年時,網上就傳出了王興極力擺脫阿里的「新聞」,這裡面美團與阿里有什麼瓜葛,我們作為一個旁人自然不會清楚。但是通常情況下,一個被控股公司發展起來以後,最大的一個矛盾點是控制權的問題,雖然不清楚阿里跟美團是否有過這方面的矛盾,但是事實就是,到了2015年6月,阿里就開始搞自己的生活服務品牌口碑網,然後同年10月,美團宣布與大眾點評宣布合並,離開阿里。同年的一系列動作,在筆者看來,絕對不是偶然。

那麼在2010年-2015年的時,阿里與美團發生了些什麼?我們不妨做下猜測。

2010年到2015年,京東在阿里的縫隙中發展壯大,當年錯失了壓制京東,所以阿里肯定不想在美團點評上再出意外。美團點評合並後,在阿里最高層的會議上就曾講到,蔡崇信力主發力口碑、拿下餓了么以牽制美團點評;很快,阿里巨額資金入股餓了么成為大股東。同時,通過「拋售」所持的股份四處唱衰美團點評,配合阿里強大的公關能力,一時間美團點評在輿論上風雨飄搖。

對美團點評來說,其實這是生死之戰;對阿里來說,這只是重要的局部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美團點評不是沒有機會。對運營效率很高的美團點評來說,賬上的錢依然在,倉庫有糧,心中不慌。阿里想速戰速決,而美團點評強調論持久戰,這考驗王興的耐力,也考驗馬雲和蔡崇信的耐心。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阿里搞起了自己的口碑,美團一方面與大眾點評合並,一方面又找來騰訊做「靠山」。總得來說就是美團強大起來,不想被阿里控制了,而美團跟騰訊「合作」,使得美團、阿里的關系變得非常微妙,在商場中也一直有一句話「你可以不做的我合作夥伴,但是你不能做我的對手」,這或許就是阿里與美團沒有最後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用一句解釋的話,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衡,然後雙方談崩了。

總結

經過對起因過程的分析推理,在筆者看來,極大可能是阿里想要增加美團的控制權,但是隨知到被美團給「套路」了(美團找了新的「靠山」),然後阿里就開始運營自己的生活服務品牌了。

(-23東南偏北)
美團與阿里巴巴愛恨情仇
美團網是在2010年成立的,當時只是一個團購網站,比起拉手網、窩窩網、高朋網,美團只能勉強擠在第二梯隊上。

2011年弱小的美團獲得了阿里巴巴領投的B輪5000萬美金融資,引進阿里出身的干嘉偉擔任COO,補齊了線下短板。

正是由於干嘉偉的加盟,美團才能在2012年百團大戰中倖存下來,並實現彎道超車。

但美團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就有點忘恩負義了。

美團為了平衡阿里,引入了新的投資方,2014年5月美團獲得3億美金C輪融資,阿里巴巴跟投。

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並引入騰訊投資,這就是之前C輪布的局的果,這次合並阿里巴巴並不同意,於是王興糾結其他股東強行通過。

2015年11月阿里巴巴退出美團。
小馬雲王興
王興是連續創業者,人人網、飯否網、美團網,在王興心目中,想要把美團打造成國內第四極,因此怎麼會甘願受阿里巴巴擺布呢?

就連新靠山騰訊都特別忌憚王興。王興斥資13億購買支付牌照,直接與微信對立,在2017年5月15日美團新一輪融資上,大股東騰訊直接拒絕領頭,這是對美團不受支配的懲罰。
四處開戰的美團
美團除了團購老本之外,還擴展到外賣、電影、酒店、 旅遊 、票務、打車、短租等,美團非常急功近利,在沒有吃透現有業務就大肆擴張。

總結
阿里巴巴投資美團當然是想控制美團,誰知被美團擺了一道,最後還灰溜溜退出美團。

王興這個人註定不會受人控制的!

在互聯網的BAT時代,是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三者生態之爭,加入哪個生態最有利,創業公司就會選擇哪個體系站隊,目的都是為了得到資金或者流量,發展自己。不僅美團,滴滴也做過選擇,而在BAT時代,也就是PC流量為主的時代,最大的流量來源是搜索,網路佔有流量的入口。當年阿里巴巴領投了美團,給美團帶來的,除了資金,還有線下運營的能力,對於當時美團發展至關重要。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已經不是最大的流量的入口,社交成了最大的流量來源,BAT中的網路沒落,互聯網變成AT之爭。網路入了糯米、阿里巴巴做口碑,收購餓了么,這個時候美團是沒有選擇的,已經成為網路和阿里的競爭對手,只能合作騰訊。而對於騰訊來說,折騰了多年電商,不斷鎩羽而歸,騰訊需要通過投資電商變現流量,京東、拼多多、美團、58同城成為了騰訊投資對象。二選一的美團這個時候也只能選擇騰訊。

所以阿里巴巴退出蓋是互聯網生態競爭的結果,與阿里巴巴之間的合作,美團要麼徹底退出成為競爭對手,要麼被整合進阿里體系,顯然徹底退出選擇與騰訊合作,承接流量變現最為有利。

阿里巴巴是美團第二股東,持股15%,在阿里巴巴通過投資和出人幫助美團建立行業壁壘後,美團一腳踢開阿里巴巴,轉投騰訊,最終阿里巴巴和美團分道揚鑣,勢同水火,阿里巴巴92億全資收購餓了么對抗阿里巴巴。

2011年在團購裡面比較小的美團獲得了阿里巴巴領投的B輪5000萬美金融資,此後c輪阿里巴巴仍然跟進。

此後阿里巴巴為了幫助美團將自己鐵軍建立者的副總裁干嘉偉引入美團擔任CEO,干嘉偉幫助美團成功建立了鐵軍,讓美團從團購裡面脫穎而出。(之後2017被掃地出門)

但美團之後開始忘恩負義,美團開始引入騰訊鉗制阿里巴巴。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並引入騰訊投資,但阿里巴巴不同意,會影響阿里巴巴的權益,王興糾結其他股東強行通過。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復活口碑,60億元資金讓口碑復活,因為本地生活對阿里巴巴來說勢在必得,線下的數據是阿里巴巴必然要拿的,支付場景也是支付寶必須要的。

2016年1月,阿里賣出美團的股份,低價作價9億美元,兩年的投入產出超過3倍,全是很成功的投資。但是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失敗的,因為阿里巴巴錯失了盟友,如果當時投資拉手等平台,那就沒有美團什麼事情了。

此後阿里巴巴92億美元收購餓了么,餓了么CEO張旭豪基本要出局。
你認為美團踢開阿里巴巴是好的行為嗎?

天下大勢,分分合合!這就是自然的規律,那麼是什麼支配著這樣的規律呢?那便是利益。
跑馬圈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BAT這樣的格局已遙遙領先,尤其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甚至可以用無所不做來形容。馬雲作為中國優秀的企業家,從淘寶到天貓,從支付寶到阿里雲等等所有的戰略布局都是圍繞著阿里巴巴的生態鏈建設,我們的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每一個環節馬雲都有布局,而美團在「百團大戰」中殺出重圍也看出了王興的能力水平還是很厲害的,而這王興還要得感謝阿里系人稱「阿干」的干嘉偉,王興請來阿干做了COO,而阿干成功的讓美團殺出重圍,並且登上團購第一的寶座。這就是王興結緣阿里的關鍵點。

各自為政
幫助王興完成晉級的阿干,自然會更傾向於阿里,王興也和阿里實現了「聯姻」,一個需要充實團購外賣領域,一個要背靠大樹好乘涼,兩人也是各取所需。然而事情的發展讓這種很快就讓他們度過了「蜜月期」,作為美團絕對老大的王興很快將阿干淘汰出局,並宣布脫離阿里系投奔騰訊系,這一快速變臉讓馬雲無疑是不能容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阿里系像加強對美團的控制來增強自身「中心化」的生態鏈系統,這種出發點是建立在阿里自身的鏈條之上的,美團只是一種生態鏈上的補充。而對王興來說,自己想讓美團更好的發展,不想被阿里控制,成為一個小兵,和自己想建自身的生態鏈的願景是矛盾的,「去中心化」選擇斷交是最好的出路。

兩個優秀的人才都心有不甘,一個想要為己所用,一個不甘屈居人下,都有想征服天下的勇氣和願望,矛盾不可避免也!

一人一行者,我是行者,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哦

個人覺得馬雲的一統江湖思想比馬化騰所謂附能類似同盟國形式更厲害,因為二十年前馬雲就說過我們的競爭對手在美國矽谷,現在也是這樣,只有在國內思想,行動上,戰略上一統江湖,才能殺向美國一統天下!!前提必須有一位牛逼的領導者!!而馬化騰的同盟國形式只適合在中國!很難出國打仗,因為不排除在你跟敵人血拚的時候小弟出賣你!所以要想一統天下,先要握緊拳頭 一統江湖!江湖就是中國,天下乃整個世界!等阿里一統天下之時,正是我中華登上世界巔峰之時!只能說二馬的戰略對手,目標不一樣!祝願阿里,祝福中國!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

因為阿里和美團的利益無法合理分配,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阿里希望得到美團的大數據和線下客人,美團想得到阿里的線上資源,雙方都不讓步,就造成了分歧越來越多,最後不歡而散。

前陣順豐也是因為大數據的問題和阿里鬧起來,這些大佬知道以後,都是依靠大數據才能發展好,都在想辦法給自己多爭取些利益。

最後,這些大公司還會不斷融合,他們的分,是偶然事件,美團不背靠阿里,就要背靠騰訊,阿里這樣做,其實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競爭對手,並不是好事。

阿里和美團的恩怨情仇,說來可就話長了。其中的最核心的一點是,馬雲和王興這兩位大佬,都屬於個性很強的人,誰也不太服輸,誰也不太願意被別人管束。

美團團的王興也清楚被阿里投資的公司,發展到一段時間後會被阿里揉碎消化,然後創始人出局;被投公司的創始人對此有怨言,礙於阿里霸道,大多敢怒不敢言。美團翅膀硬了後,心高氣傲的王興想打破這個慣例,從2013年開始極力謀劃擺脫阿里。

阿里的戰略是,投資然後收購,讓其成為自己的一項業務,餓了么,優酷等等,美團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乙7線[微笑][愛慕][送心][我想靜靜]

㈤ 美團網的發展歷史

一、2010年

2010年3月4日,王興推出美團網。

2010年3月,獲得天使投資人王江的種子投資;

2010年5月4日,美團網上海站上線。

2010年5月6日,美團網武漢站上線。

2010年7月26日,美團網西安站上線。

2010年8月2日,美團網廣州站上線。

2010年8月,獲得了紅杉資本1200萬美元A輪投資;

2010年10月19日,美團網無錫站上線。

2010年10月22日,美團網南京站上線。

2010年12月22日,美團網石家莊站上線。

二、2011年

2011年7月,美團獲得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2011年12月28日 中國網- 美團網榮獲「年度最佳團購網站」 稱號。

2011年12月23日中國經濟網- 美團網11月銷售額超2.5億,穩居團購業第一

2011年12月22日 美團網入選「十大網路購物品牌」

2011年07月13日,阿里巴巴領投美團網5000萬美金。

2011年04月06日,計世網消息, 美團網榮獲「團購之星」稱號。

三、2014年

2014年5月消息稱美團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領投機構為泛大西洋資本,紅杉資本及阿里巴巴跟投,美團C輪融資的估值在30億美元左右。

美團的重要事件:

2014年美團全年交易額突破460億元,較去年增長180%以上,市場份額佔比超過60%,比2013年的53%增長了7個百分點。

2015年1月18日,美團網CEO王興表示,美團已經完成7億美元融資,美團估值達到70億美元。

10月8日,大眾點評與美團網宣布合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將會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

11月,阿里確認退出美團。

11月10日,美團CEO王興發內部郵件表示,將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

2016年8月,北京市食葯監局利用高科技手段對互聯網違法行為進行搜索監測,為監管部門提供了一批違法線索,查處了一大批違法案件。

8月10日,北京市食葯監局對美團進行立案調查。

2018年6月22日,美團點評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9月20日,美團點評登陸港交所。

2019年8月14日,檢查組來到美團打車上海分公司進行上戶檢查。

通過監管平台數據比對,發現「美團打車」存在違規派單行為,交通執法部門現場開具了3萬元的處罰決定書。

㈥ 美團旗下,都有哪些業務范圍

美團的旗下,現在涉及到了各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業務范圍。目前,美團主要有以下業務: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美團單車、美團優選、貓眼等。



美團的外賣可以看做是它的最大業務,而且在6月份美團外賣的日訂單量突破了2100萬單,用戶的滲透率也達到了79.9%,位居行業的首位,而且在增速上超過了行業平均增速,這個業務是大家都切實感受到的。美團外賣的送貨范圍不固定,因每個商家的配送范圍都不同,這個是由商家自身決定的。你要看你喜歡的商家是否在你的配送范圍內,你就要先定位你的收貨地址後展示的商家是在配送范圍內,超出配送范圍的商家則不會顯示,而你也無法下單。但美團外賣平均配送時間縮至28分鍾以內,這是平台數據所規定的。



其實在美團還有酒店預訂、電影票預訂、旅遊、美團跑腿等業務板塊,這些服務可以說把線上和線下都聯系了起來,一個手機app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這些服務讓美團的業務形成了一個閉環,而且關聯性特別的強。在2017年上線的美團打車你有沒有關注呢?在今年的3月份美團打車正式的登陸上海,第一天就完成了15萬單,不過前期已經在南京上市,雖然打車市場一直被滴滴占據,但是美團的加入會讓市場的競爭多元化,也為我們的出行多了一種選擇。



美團打車的出現可以說為我們解決了在吃喝玩樂後最需要解決的行,不用下載新的app就可以叫到一輛車,這也是美團業形成閉環最重要的環節,不過目前美團打車發展比較的緩慢。

㈦ 美團是哪個國家軟體

美團是中國的一家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總部在北京,公司名稱叫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王思聰和軒寧軒Sir的微博截圖

結語

當前,美團的戰略以「吃」為核心,正在建設多方位的科技服務平台。而且也正在努力建成一家社會企業,希望和有關部門、高等院校、公益組織、生態夥伴等的合作,共建智慧城市,共創美好生活。前進路上,處處荊棘,我們也要相信美團將會做得更好。

㈧ 美團網是什麼

美團網是2010年3月4日成立的團購網站,美團網以「吃喝玩樂全都有」為宣傳口號,總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東路6號。

美團網2012年7月份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5億元,本地服務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95.14%。

美團網2014年8月的交易額突破45億元。截止到8月,美團共有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西安、武漢、杭州、成都八大城市單月交易額突破1億元大關。

2014年美團全年交易額突破460億元,較增長180%以上,市場份額佔比超過60%。

美團網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單月交易額達到63億元,單日交易額更突破3億元,在市場份額佔比方面,美團網市場份額超過60%,比2013年的53%增長了7個百分點。

2017年5月16日,美團點評公布最新業績:公司日完成訂單量超1800萬,現金儲備超30億美元,年度活躍買家2.4億,活躍商家300萬。

㈨ 美團top美宿是什麼意思

最好的名宿排行。
美團top美宿是美團民宿是一家民宿短租預訂平台,於2017年4月份上線。藉助美團體系內豐富的資源支持,美團民宿已擁有超過15萬名活躍房東、72萬套在線房源,遍布全國350餘個城市。
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公司擁有美團、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等消費者熟知的App,服務涵蓋餐飲、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酒店旅遊、電影、休閑娛樂等200多個品類,業務覆蓋全國2800個縣區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十二個月,美團年度交易用戶總數達4.5億,平台活躍商戶總數達610萬。

㈩ 美團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

美團2017年年報數據尚未在互聯網上披露,只有 CEO王興在上海中心大廈對公眾表示,美團網2017年營業額達到3600億元,收入達到330億元。連續三年增長50%以上,2016營業額年達到2400億元,比2015年增長50 %, 2017年達到3600億元,比2016年增長50%。盡管從這些數據來看,美團發展迅速,但近年來融資頻率也很高。美團盈利的模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1、傭金

這是團購網站最基本的服務,但不同於國外團購網站。國外團購網站通常從商家自己購買商品,然後出售商品來賺取差價,即直銷。美團不同。它基本上只充當組織者的中介,為合作商家提供在線促銷,並通過商家銷售的產品從總額中提取一定的傭金。

美團只是利用團購來建立自己的基本業務體系,外賣只是在整個餐飲類別下,在當前市場上用戶容易接受的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