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年輕的朋友》是哪族民歌
藏族民歌。
這首歌是一部1981年拍攝的電影《年輕的朋友》同名電影插曲,主演是周里京,電影當年反響一般。歌曲傳唱很廣。該片講述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汽車運輸排長鄭冰、與未婚妻趙麗麗、衛生兵趙真真之間的感情故事。
(1)年輕的朋友韓國電影2018擴展閱讀
歌詞:
歌曲原唱:李谷一
音樂風格:抒情,愛國歌曲
年輕的朋友,為什麼歡笑。
是新的生活,使我們感到驕傲。
父兄的期望,祖國的號召。
在我們心頭,增添了無限自豪。
啦啦啦...我們的心在一起跳,啦啦啦...我們相逢在今朝。
為了親愛的祖國,去迎接風暴。
看青春多美好,看青春多美好。
啦...啦...啦...
年輕的朋友,為什麼微笑。
你可曾想到,做一隻迎春的小鳥。
飛遍那青山,飛遍那海島。
唱一曲春歌,問一聲祖國你好。
Ⅱ 關於朝鮮的電影
朝鮮電影包含朝鮮、韓國分裂之前的朝鮮電影史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電影史。
1897年電影傳入朝鮮,1919年第一次放映了朝鮮人自己攝制的舞台劇影片《義理的仇斗》(金陶山導演)。1923年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尹白南導演)問世。在以後的幾年中以尹白南為代表的電影藝術家拍出一批電影,如《海的泣訴》(1924,王必烈、李慶孫導演)、《沈清傳》(1925,李慶孫導演)、《雲英傳》(1925,尹白南導演)、《開拓者》(1925,李慶孫導演)、《雙玉淚》(1925,李龜永導演)等。這些影片多改編於朝鮮古典小說,是悲歡離合的情節劇。
1926~1935年,是朝鮮無聲片的黃金時期,不少影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最有影響的是羅雲奎導演的《阿里郎》(1926)、《風雲兒》(1926)、《野鼠》(1927)、《尋找愛情》(1928)、《金魚》(1927)、金幽影的《流浪》(1928)、《昏暗的街道》(1928)、姜湖的《黑暗之路》(1929)、《地下村》(1931)及李圭煥導演的《沒有主人的渡船》(1932)等。羅雲奎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導演,他以批判現實主義手法,揭露日本軍閥統治的罪惡,反映被壓迫人民的悲慘生活,從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對當時的朝鮮進步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後5部影片,是朝鮮卡普(無產階級藝術家同盟簡稱)電影運動時期較有影響的作品。卡普電影運動開始於1927年,結束於1935年。近10年間,進步電影工作者運用電影作為武器與日本佔領者進行戰斗。他們的影片大多取材於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不僅反映他們在日本統治下的苦難,而且也反映他們強烈的反抗精神。因而,卡普電影在當時贏得廣大觀眾歡迎。1935年,由李明雨導演的第一部有聲影片《春香傳》獲得成功。1936年後,隨著日本統治的加劇,卡普電影運動遭到公開鎮壓,朝鮮電影完全被日本侵略者掌握在手中。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
1946年2月,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電影班,當年即拍攝出《我們的建設》和《民主選舉》兩部紀錄片。1947年初,根據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在平壤建起佔地 5萬平方米的北朝鮮國立電影製片廠(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前身)。建廠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現人民建設新朝鮮和反映國際友誼等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國》(1949)、《人民委員會》(1947)、《友誼之歌(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鄉》(1949,姜弘植導演)和《熔礦爐》(1949,閔定植導演)。《我的故鄉》真實地再現了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人民熱愛自己的故鄉、渴望祖國獨立的美好願望,深得觀眾好評。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朝鮮電影工作者組織了前線攝影隊。在戰爭期間,他們拍攝了100餘部紀錄片和6部故事片,重要的有紀錄片《正義的戰爭》(1951)、《為了祖國的統一》(1951)、《糧食戰線》(1951)、《世界的呼聲》(1951)、《細菌暴行》(1952)、《戰斗著的鐵路員工們》(1952)、《向著勝利》(1952),故事片有《少年游擊隊》(1951,尹龍奎導演)、《重返前線》(1952,千相仁導演)、《偵察兵》(1953,全同民導演)等。《少年游擊隊》和《重返前線》曾分別在第6、7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爭取自由斗爭獎」。
戰後的1954~1960年,是朝鮮電影創作繁榮的時期。各類題材的影片大量涌現出來,如有戰爭片《游擊隊姑娘》(1954,尹龍奎導演)、《漁郎川》(1957,尹龍奎導演)、《戰友》(1958,閔定植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新婚夫婦》(1954,尹龍奎導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導演);喜劇片《我的女婿,我的兒媳》(1958,崔男先導演);偵探片《9時正》(1959,崔男先導演);歷史片《春香傳》(1959,尹龍奎導演);兒童片《小船廠》(1958,李基成導演)、《母親的懷抱》(1958,全同民導演)等。 60年代,隨著朝鮮千里馬運動的蓬勃開展,影壇上出現了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紅色宣傳員》(1962,朴學導演)、《細紗工》(1964,吳炳初導演)、《人民教師》(1964,韓尚雲導演)、《海鷗號船員》(1961,韓尚雲導演)、《百日紅》(1963,千相仁導演)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鮮電影創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有崔億奎導演的《血海》(1969)、《賣花姑娘》(1972),後者曾在第1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嚴吉善導演的《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親屬的革命活動為內容。有朴學、嚴吉善合作導演的《大地烈火》(1977);嚴吉善導演的《第一支武裝隊伍的故事》(1978)、《白頭山》(1980)、《朝鮮的啟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有金英浩導演的《鮮花盛開的村莊》(1970)、《農民英雄》(1975);劉浩順導演的《勞動家庭》(1971)、《軋鋼工人》(1972)、《摘蘋果的時候》(1971)、《青春的心臟》(1982)等。
描寫朝鮮地下工作者敵後斗爭。有鄭基模導演的《木蘭花》(1~3集,1971)、劉浩孫導演的《無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針砭社會生活中某些落後面和不良風氣。有《在某一工廠》、《試製品事件》、《車間主任和兩個姑娘》、《不能等閑視之》、《兩個作業班長》、《婚禮日》等。這類干預生活、比較輕松活潑的喜劇短片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南北統一為主題。有嚴吉善導演的《金姬銀姬的命運》(1974)、閔正植導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Ⅲ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歌詞
歌曲名: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歌手:群星
專輯:原版名歌.我的祖國
電影《年輕的朋友》插曲
年輕的朋友
為什麼歡笑
是新的生活
使我們感到驕傲
父兄的期望
祖國的號召
在我們心頭
增添了無限自豪
啦啦啦我們的心在一起跳
啦啦啦我們相逢在今朝
為了親愛的祖國
去迎接風暴
看青春多美好
看青春多美好
啦...啦...啦...
年輕的朋友
為什麼微笑
你可曾想到
做一隻迎春小鳥
飛遍那青山
飛遍那海島
唱一曲春歌
問一聲祖國你好
啦啦啦我們的心在一起跳
啦啦啦我們相逢在今朝
為了親愛的祖國
去迎接風暴
看青春多美好
看青春多美好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
http://music..com/song/18317396
Ⅳ 中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或電視有哪些
《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新兵馬強》、《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雷場相思樹》、《年輕的朋友》、《不該凋謝的玫瑰》、 《陸軍見習官》、《年輕的朋友》、《女兵圓舞曲》、《炮兵少校》
Ⅳ 《年輕的朋友》這首歌曲的原唱者是誰
年輕的朋友是李谷一唱的,網上標葛軍是編輯的錯誤,那確實是李谷一的聲音。
Ⅵ 跪求年輕的朋友電影在線觀看,【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FGkzG1HXc9ZgwtTNVlxnKA?pwd=wqar
愛麗斯(凱特•溫斯萊特 Kate Winslet飾)住在英國倫敦的鄉村,而阿曼達(卡梅隆•迪亞茲 Cameron Diaz飾)則是洛杉磯的美國麗人。她們在天南地北的兩端,卻遇上了同樣的問題:在感情上遭受了挫敗,令生活灰暗無光。二人在網上聊天,商議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到對方的環境去生活,交互雙方的住所作為度假場地。於是,一場令人興奮的旅行開始了。愛麗斯來到美國大都市,阿曼達則乘班機前往極具英倫情調的英國鄉村。除了新鮮的生活環境,當地男生的魅力更讓她們猝不及防。
Ⅶ 找一部電影!大家快幫忙啊
年輕的朋友》是李谷一早期演唱的電影插曲,不如後來那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名氣大。這首歌是一部1981年拍攝的電影《年輕的朋友》同名電影插曲,主演是周里京,電影當年反響一般。歌曲傳唱很廣。
歌中唱到「為了親愛的祖國,去迎接風暴」讓我覺得慚愧,我會想多久沒有進步了?真是沒有那種境界啊。
電影《年輕的朋友》同名插曲1981年
李谷一
年輕的朋友,為什麼歡笑
是新的生活,使我們感到驕傲
父兄的期望,祖國的號召
在我們心中增添無數自豪
啦。。。。。
我們的心在一起跳
啦、、、、
我們相逢在今朝
為了親愛的祖國
去迎接風暴
看青春多美好
啦。。。。。。。。。。。
年輕的朋友,為什麼歡笑
你可曾想到做一隻迎春的小鳥
飛遍那青山,飛遍那海島
唱一曲春歌
問一聲祖國你好
我們的心在一起跳
啦、、、、
我們相逢在今朝
為了親愛的祖國
去迎接風暴
看青春多美好
啦。。。。。。。。。。。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不是電影插曲吧
Ⅷ 求《年輕的朋友》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周里京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6GchLXoFbM7_G27UCRQ97g
提取碼: tpe7
《年輕的朋友》
導演: 李佳木、張西河
編劇: 楊應章、錢道遠、李佳木、王志剛
主演: 周里京、王薇、方舒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93分鍾
又名: Young Friends
1979年春天,我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了。汽車運輸排長鄭冰到某地方醫院向他的未婚妻--醫生趙麗麗告別。他們在對祖國的安危和個人幸福的看法上產生了分歧,由此他們的愛情也出現了裂痕。鄭冰帶著苦惱奔赴前線。在去前線的途中,他和趙麗麗的妹妹--衛生兵趙真真相遇。鄭冰和戰友們來到戰地救護所,執行運送傷員的任務,救護所決定每輛車派兩名護士隨車照料傷員,沒料到派來的衛生兵就是他在火車上遇到的趙真真和那批調皮的女戰友。隨著戰爭的進展,這群年輕的朋友在前線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天真、活潑、酷愛音樂的女護士劉小佳,在一次敵人炮擊我救護所的戰斗中,為了搶救傷員,冒著敵人的炮火隻身涉水過河,不幸中彈犧牲。黃河邊長大的農村戰士何建武,在我車隊遭到越特工隊伏擊,油罐車中彈起火面臨爆炸的危急關頭,冒險開走了油罐車,為保全車隊和戰友們的安全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年輕的朋友,可愛的戰友...
Ⅸ 《朋友》在韓國很火嗎
元瑞給即將遠赴美國求學的山泰的信里寫道:「我和東素反目後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義。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義,直到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那是『長久親密的夥伴』。爸爸說人要正義地活,但我現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麼是義和不義。」
這是韓國電影《朋友》,在元瑞寫信之前,四個自幼便在一起的夥伴已經經歷了童年和少年,共同走過了十幾年的歲月。可是「長久親密」又能怎樣?多年不見,難得聚首,然後又要遠隔重洋,四人的圓圈卻已多了一個缺口。元瑞特地邀請東素時,東素正眼也不看他一下,只是冷冷地說:且看我有沒有空。然後,一邊是三個老友相聚,熱鬧的氣氛難掩濃濃的憂傷;一邊是黑幫的火並,滴血的刀鋒閃著幽幽的寒光。
元瑞寫完信,默默地整理行囊,有些事情正在壓抑的氣氛中發生。他要再去見東素一面,或者從此要浪跡天涯,或者將是兒時夥伴的永訣?他不知道。這個黑社會的冷麵老大正經歷像當年喪母後一樣的迷茫和痛苦。十幾年的朋友,怎麼就到了這一步?
看過了《美國往事》和《教父》,看這部韓國電影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如果最初的幾十分鍾里我還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挑它的毛病的話,那麼這時候,它前半部的煽情,韓國人一貫有些誇張的表演,它的商業意圖,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深深地打動了我,對我來說,這只是個關於友誼和成長的故事,四個年輕人的友情和它的斷裂,像寂靜的冬夜,覆雪的枯枝乾裂作響,脆弱而讓人心碎。
小時候,電影用山泰的口吻介紹他的朋友:東素三年級轉來我們班後和我們成了朋友,兩年後我們知道他的爸爸是殯儀員。這是個多麼自尊而敏感的孩子!用我現在成人眼光來看這個故事,一切悲劇已經包含在這一句里。當他不願別人,即便是他的朋友知道他的家世;當他無論何時都只能聽命於元瑞,在同學眼裡永遠是個「二老闆」;當他心愛的女孩被元瑞介紹給羞澀用功、有個幸福家庭的山泰,對他的不滿甚至以死相脅,那麼,東素後來的叛逆和偏激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這些都只能是我度過那個青澀年齡之後遠遠地回望才能明白的,當年,青春飛揚的你我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冷靜和警醒?在那個年紀,我曾經也是個山泰一般的少年,永遠讓人無法指責的功課,適度的叛逆舉動,驕傲卻不出格,就像元瑞對東素,和自己相像的同學反而最易被我忽略。後來長大了,當年的同學相聚,說起彼此的相似都覺得遺憾,如果再要一點點努力,也許就會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沒有,就這樣永遠地錯過了。我最要好的兩個朋友卻都是老師所謂的壞孩子,如同元瑞和山泰,也不知道彼此是怎樣走到了一起。也許人人都是這樣,特別是少年,都被與自己異質的東西吸引,貪婪地想像另外一種人生。我從他們那裡體會群毆、反叛的樂趣,他們困惑的時候也樂意接受我的意見。在那個北方小城裡,冬天我們擠在一張床上取暖,或者熄了燈,圍著熊熊的炭火,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說各自心儀的女孩子,朋友把從我頭上拔下來的白頭發扔進火里,然後「嘶」的一聲,看著它捲曲,發出難聞的焦臭味。夏天,小河漲水的時候,我們一起逃課去河裡游泳。成熟的季節,我跟著朋友來到他鄉下的家裡,白天收獲苞谷,晚上躺在空曠的麥場上看著塬上清冷的月亮,像熟透的梨子掛在樹梢。然而這一切,現在想來,都是那樣的遙不可及。每個友誼似乎必然要經受時空的煎熬,自從我去外地讀大學,父母也離開了小城,我們就再也沒有見面,偶爾會通信,信中多的卻是工作的不易,環境的惡劣。後來,信都少了,只是年節時的一聲問候。再後來,就斷了聯絡,沒了音訊。以前看藤井樹一篇文字里說,緣分也有用盡的時候。真是那樣嗎?我知道,在心裡我們仍然是朋友,可無論什麼也改不了一個現實,我們早已在空間、心理上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我的兩個當年脾氣暴戾、性格飛揚的朋友,他們怎麼適應各自的成年?現實不像電影,沒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戲劇沖突,但時空終究無情地橫亘在我們面前,像一個永無盡頭的長冬,一點一點冰凍著友情,甚至記憶。
幾年之後,終於有機會回去見到一個朋友。他性情大變,木訥溫和,女兒都上幼兒園了,被他寵得不得了。他還燒得一手好菜,在單位是個人緣極好的廚師。我們又擠在一張床上,卻不知從何說起,一夜無話。
而另一個——那個童年不幸,從小吃苦,像東素一樣敏感的朋友,去了異鄉闖生活,僅僅因為一件小事,口角之爭,傷了自尊,失手打死了人,被判死刑,永遠葬在了異鄉。我卻連在他的墳前燒一炷香、灑一杯水酒的機會也沒有。
元瑞去了。為了朋友,他本來也許打算自己遠走他鄉避一避的,可是東素的決然,由不得他。終於,東素被捅死於雨中的街頭,而他在逃亡兩年之後也崩潰了。在法庭上,他平靜地承認,是他授命手下殺死了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