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多少億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Ⅱ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時期: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40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但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Ⅲ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破多少億元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
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Ⅳ 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1、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按照目前院線電影上映的票房情況來預測,您投資10萬,這四種收益都到手您可以直接在二線城市全款買套房子了。
沒有哪個導演差錢,我們想找投資方可以找銀行,也可以通過基金。但是這些投資方解決的只是錢的問題,我們既然把投資權給我們普通老百姓,目的是通過粉絲經濟能有個更好的宣傳效應!
大聖歸來大眾投資人89名,引爆200場包場觀影。我們的目的,電影靠投資人宣 傳大賣,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票房盈利,這樣雙贏!
年度票房優勢: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尤其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世界單月最高紀錄100億,2017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中國電影票房已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超百分子50%,目前行業進10年 中最穩最快的高速發展行業,影視行業是國家高速中必要發展的行業。投資影視行業也是順應國家發展趨勢。
從數據分析,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18年 特別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單月最記錄100億,年度票房一直在強勁增長,會很快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3億人口有4萬塊屏幕,而中國想要達到這種持平狀態 那麼我國今年要增加8000塊左右,達到4萬塊才可以持平。那麼根據中國13億人口來說,那麼未來電影增長的空間在4倍之大的空間,市場前景一片空白需要開發。
2、影視行業安全可靠,公開透明:
電影行業信息公開,一切都是透明化的,影視上映後票房有權威,專業的網站查詢,貓眼,淘票票,影視項目可在廣電總局官網進行查詢,那麼投資者是通過工商注冊成為影視項目合夥企業股東,獲取真實收益權,作為影片有限合夥人根據持有的份額按比例公平分配,並能在工商局查詢清晰知道資金去向,情況特殊者可探班劇組。
3.操作簡單、投資周期短
操作上簡單便捷,不需要開戶等繁瑣的程序,客戶打款簽合同就正式成為該影視的合夥人;一部電影拍攝下來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電影上映後不久就能產生收益,客戶開發周期短。
我們公司今年才成立,電影投資是去年才開始的,現在正是處於萌芽期,我們看過的很多電影也已經是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如《大聖歸來》《前任3》《葉問3》等。與其說製作方尋找小資金的合夥人,不如說是在為電影製作上映「票房」在做宣傳及澆水施肥。
4.投資風險低,收益高
電影投資可以說是金融行業風險比較低的,只要選擇好題材和項目,可以說基本都是能夠賺錢的,我們可以從歷史的數據可見。
電影名稱上映日期票房類型製片成本收益
戰狼22017-7-2756.82億軍事預計2億9.3倍
唐人街探案22018-2-1631.93億喜劇
紅海行動2018-2-1631.2億軍事預計5億2倍
前任32017-12-2919.4億愛情預計1.5億4.3倍
芳華2017-12-1514.2億愛情預計1.3億3.6倍
5.門檻低,投資者接受度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對消費需求的轉變,消費者轉向對文化藝術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愈加強烈,特別是電影行業,這一點在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上就已經充分體現,在之前投資一部電影最低都是上千萬,目前只需要幾十萬的資金就能成為一部電影的合夥人,投資電影在以往是圈內人士或者有強大資源的人才能做的事情,現在國家政策開放了,大家可以一起投資拍電影,成為影視合夥人,對於投資者來說有新鮮度,達到條件的投資者還可以去拍攝地點探班和參加電影首映禮,和明星面對面,側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影視投資風險如何規避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光有收益沒有風險的項目絕對是騙局,我勸你也不要投資,如果要投資關鍵就是要權衡利弊和規避風險,如何規避詳見如下:
1.投資款項是否安全可靠?
A.首先確定影視公司的真偽和影視項目的關系(1.通過企查查核實該影視公司的真偽和是否存在徵信問題;2.影視公司和影視項目是否有簽約合同;3.是否有導演簽約合同;3.是否有版權簽約合同;4.影視項目是否在廣電總局立項備案可通過廣電總局官網核實)
B.投資款項選擇該項目的對公賬戶統一打款,保留打款憑證,獲取真實收益權。
我們的觀念仍還處於一兩年前電影應該是某大導演指導掏自家底出資拍攝,或者某某大公司直接投資製作完成,其實我們知道的也沒有錯,但是實際來說這種獨享電影大蛋糕蛋糕的時代早已過去,普通人參與投資拍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
Ⅳ 中國電影1949-1966這17年是怎樣發展的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這段時期文藝史家一般稱為「17年時期」。根據記載這個時期新中國一共拍了507部電影,從題材看,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國以前社會生活的影片;一類是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反映舊時代、舊社會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歷史片:《林則徐》和《甲午風雲》等;反映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爭片:《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東進序曲》、《回民支隊》、《永不消逝的電波》、《紅日》、《紅旗譜》、《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冰山上的來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和《雞毛信》等;反映舊中國舊社會人民生活的、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片」:《祝福》、《林家鋪子》、《家》、《早春二月》、《我這一輩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斗爭的「戲曲片」:黃梅戲《天仙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野豬林》和《楊門女將》和崑曲《十五貫》等。◆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爭片:《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等;反映建國初期我公安幹警同潛伏的美蔣特務斗爭的「反特片」:《秘密圖紙》、《羊城暗哨》、《霓虹燈下的哨兵》和《鐵道衛士》等;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農村片」:《李雙雙》、《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老兵新傳》和《劉巧兒》等;反映少數民族邊疆風情的「風情片」:《阿詩瑪》、《劉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風尚的歌頌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滿意不滿意》等。◆「17年電影」的不足和貢獻 以上這些電影讓我們覺得這17年電影離我們既遙遠又不遙遠,說遙遠,這些電影離我們畢竟有40多年了,說不遙遠,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歲數的人都是看著這些電影長大的,這些電影當中有一些優美的插曲至今我們還能唱出來,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上甘嶺》中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英雄兒女》中的《風雲滾滾唱英雄》、《鐵道游擊隊》中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讓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歲月,倍感親切,甚至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是在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形成的。然而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的一部分,我們今天在總體上評價這個時期的電影時要一分為二,「17年電影」有長處也有不足。 先來看它總體上的三個缺陷:首先,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一種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第一,這17年時期的中國基本上和西方國家斷絕了關系,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個中國古代文化也斷絕了關系,或者說基本摒棄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所創造的燦爛的古典文化,像唐詩元曲,《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當時都被打成封建主義的東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電影文藝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則徐》那樣的電影可以說是漏網之魚,因為裡面含有反帝國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內容,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一致,所以才能僥幸出來。而且,即使當時「漏出」了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電影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受到了沖擊。第三,這17年與中國現代傳統也斷絕了關系。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兩大傳統,一是由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還有一個傳統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所建構的「五四」文化傳統。而整個17年電影反映的都是工人、農民的斗爭,反映的是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關於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實際上是看不到的,僅有的兩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來就受到了批判,後者還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馳的。所以,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 其次,以一種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個人的自我。我們說,集體主義是好的,但將它強調到極端的地步,不允許你有任何個人的私心雜念,也不允許你有個人的正常合理要求,這就可怕了。表現在文藝作品上,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不許描寫愛情,不許談情說愛。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愛情,愛情要和革命、集體主義掛上鉤才能露面。那時的詩歌是這么寫的,「要我嫁給你嗎?你的胸前還缺少一枚獎章」,你是勞模,是英雄我才嫁給你!還有一首,「小夥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彈唱,我的心已飛向遠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鋼槍,保衛著祖國的邊防」,也就是革命加愛情。17年中有一部寫愛情的電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繪的就是一個革命戰士愛上了一位農村姑娘,但是為了革命放棄了愛情,整個電影表達的就是「先國後家」,在國家民族危難的時候,「我」是不能談戀愛的。還有一部電影《劉巧兒》,裡面有個唱段:巧兒今天去趕集,碰上了一個他,他又能寫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關鍵是最後一句話——他還是個勞模啊!17年時間社會將集體主義擺在最高位,用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了個人的自我,所以這個時期許多歌頌型的電影都有先人後己、先國後家的要求,像《李雙雙》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這個時期的電影都拍得比較樂觀,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明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新中國成立了,舊社會過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這些影片里所傳達的樂觀主義隱含著一種歷史觀,好像使我們在看完這些電影後有一個錯覺——新中國成立了,從此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戰爭的炮火已經把舊世界徹底埋葬了,從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條平坦的、充滿鮮花美酒的康莊大道,這就否認了歷史的曲折性和復雜性!我們知道,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布滿坎坷和曲折。所以樂觀主義是好的,但這種樂觀主義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觀是值得我們警戒的。 再看「17年電影」的貢獻:以上所說的缺陷只是我們站在今天的社會、今天的境況,以比較高的要求來看待過去的東西。其實,「17年電影」的成就是巨大的!當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將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沖擊得稀里嘩啦,但我們中國的電影卻能一花獨秀!在一種近似保護的環境下,中國的電影人以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另外,它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們可以說出一連串的「17年時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等等。這些人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中國自古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民族的脊樑」!也就是說,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的,是相當一批先烈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性命換來的!今天的江山含著先烈的犧牲,所以無論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未來是多麼輝煌,共和國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17年電影全面、深刻地展現了這些先烈和前輩,將他們的精神和品質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了下來!這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中國電影要和西方電影抗衡,首先要依託傳統的資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國都已經拍了《花木蘭》,已經拿著我們的傳統資源賺錢了。其次就是要依託我國近現代歷史所提供的若干資源,譬如中國現代史上那些先烈們傳奇性的經歷,他們的那種捨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屬於中國電影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是我們同西方電影競爭的重要的文化資本。圖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Ⅵ 2017內地電影票房為何能126天破200億
2017內地電影票房一直在增加,截止2017年5月6日下午,內地年度累計票房突破200億,用時126天。相比2016年提前16天。
其中,多部歐美好萊塢大片全部突破10億。
Ⅶ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559億元了嗎
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Ⅷ 2017年主旋律電影市場的表現如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主旋律電影市場表現亮眼,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
分析人士表示,事實上,以好萊塢和世界上其他電影發達地區為觀察對象,主旋律電影一直都是商業電影中的佼佼者。觀眾渴望看到國家歷史、民族英雄被生動展現,也渴望看到國家形象、英雄人物被用心抒寫,而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在這方面的探索還應繼續大步向前。
希望中國的電影事業可以持續發展!
Ⅸ 大家來聊聊電影的發展前景,投資電影的前景怎麼樣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製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
中國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電影票房收入、出售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權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開發收入、網路版權收入等幾個方面,其中電影票房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鏈中釆取的是分賬制,就是製片方、院線和影院之間對電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國內電影票房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國內票房年均復合增速為 34.07%;2015年,國內票房達到440.7億,增速為48.69%。這一階段渠道和內容數量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
隨著供應量的增長,供需關系在數量上逐漸平衡,內容和渠道在數量上的增長對於產業規模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進入調整期,結束了票房高增長的態勢,全年票房為457.12億,增速為3.73%。
進入調整期後,票房增長主要依託於優質內容、以及渠道整合和多樣化經營。 2017年截至12月15日,票房為490億(不含服務費),預計全年票房達到520億左右(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5%左右。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在政策的支持和行業向好的大環境下,電影創作熱情高漲,國產電影創作生產保持繁榮穩定發展的態勢。
國產電影的上映率逐漸提升,國產片的票房收入穩定在50%以上,雖然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但以《戰狼2》、《芳華》為代表的優質國產電影開始崛起。2017年優質國產片層出不窮,2017年票房冠軍就是國產電影《戰狼2》,以56.8億的票房創下了中國電影史新高,票房TOP5中的四部都是國產片,比2016年的2部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線票務平台:雙寡頭格局已現
我國電影票務市場線上化率2013 年以來快速提升,2016 年達到73.59%,目前看逐步趨於飽和。2013 年以來,伴隨本地化O2O平台市場格局逐步清晰,以及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在線電影票務市場迅速發展。
從出票金額數據看,2013 年線上為48.6 億,佔比22.2%,2016 年已達336.4 億元,佔比73.59%。2015年是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爆發的一年,滲透率顯著升高,2016年後基本進入飽和期,伴隨未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線上購票的便利性增強,預計未來線上化率會穩步提升,到2020 年預計可達90%左右。
2018 年1-2 月場均觀影人次及上座率明顯提升
隨著大眾觀影水平的提升,優質內容對於票房和觀影人次拉動的效果將會越來越明顯。統計了2012 年至2018 年1-2 月的場均觀影人次情況,發現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5 年,場均觀影人次一直處於平穩下滑的態勢,但2016年受到票補、資本裹挾等行業亂象的影響,這一數據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8%。而後隨著內容品質下降、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2017年大幅下滑24.3%,與此數據搭配對比的是2016 年4-12 月的觀影人次同比大幅下滑30%。但2017 年4-12月此數據有企穩回升態勢。
進入2018 年,可以發現1-2月的場均觀影人次同比有明顯的反彈,場均觀影人次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內容品質的提升,且內容品質對於票房的拉動會越來越有效,這主要是源於大眾的觀影水平提升,這是良性的正向反饋,優質內容對應高票房,反過來會促使內容製作方提供更加優質內容。
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較為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的拓寬,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的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國內外各種電影產業基金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其在內部管理、財務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對整個中國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332316億元,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仍存在巨大缺口,這為電影行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電影國際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盡管國內電影市場增長迅速,但與美國、日本、韓國等較為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的電影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主要靠票房拉動行業增長,院線放映渠道外的其他業務發展較為滯後。資本的逐利性和電影產業的全球性傳播等特點,促使中國電影企業逐步開始嘗試面向國際市場推出電影產品,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對電影走向國外市場進行探索
Ⅹ 為了說2017年電影市場呈現了回暖的態勢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電影市場開始回暖。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