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秋霞理論2017推選理論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秋霞理論2017推選理論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09 01:35:19

㈠ 河南科技學院是什麼時候成的二本

河南科技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之後經過多次變遷。

1951年升格為平原農學院;

期間再次經過多次拆分、合並,

1958年9月,改稱百泉農學院;

1959年,百泉農學院更名為新鄉專區農學院,9月,新鄉專區農學院改建百泉農業專科學校;

1987年2月,百泉農業專科學校升格為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當年河南省為數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不考慮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農學院,到1987年2月已經是現在所說的二本院校了,由於當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所以國家對該校的定位是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師資。

雖然河南科技學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總體而言發展相對緩慢,需要奮起直追。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

河南科技學院___網路

師資力量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63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1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4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餘人,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有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98人。聘請70餘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1]

雙聘院士(6人):張新友(中國工程院院士) [7] 、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 [8] 、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9] 、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10] 、喻樹迅(中國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學者(1人):茹振鋼 [12]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李成偉 [13]

全國模範教師(1人):茹振鋼 [14]

全國優秀教師(2人):胡建和 [15] 、王清連 [16]

省級教學名師(3人):李敬璽、郭運瑞、吳國梁 [17]

省級教學團隊(6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團隊(2007年) [18] 、動物疫病防控教學團隊(2009年) [19]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教學團隊(2011年) [20]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2012年) [21] 、農科基礎化學教學團隊(2013年) [22] 、飼料科學教學團隊(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24]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25]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25]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26]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24] [2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24] [28]

河南科技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省級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個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6個省級精品課程。 [17] [26]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河南中原中農良種有限責任公司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市場營銷學科教學法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

    省級特色專業(13個):農學、園藝、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市場營銷、機電技術教育、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植物保護 、園林、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質量與安全、國際經濟與貿易 [17]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生物學、食品科學、動物醫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園林學、經濟管理 [17]

    省級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生物與發酵工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 [29]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高等數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個):數學欣賞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個):基因工程 、肉品工藝學、動物微生物學

    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個):中學生心理輔導、職業生涯規劃、現代教育技術、數學學科教學法、動物醫學學科教學法、化學教學法

    省級精品課程(16個):遺傳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高等數學、管理學、植物化學保護、動物病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公共關系學、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藝學、蔬菜栽培學、動物免疫學、心理學、微生物學 [17]

  • 教學成果

  • 截至2019年7月,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1項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30]

    獲獎等級

    獲獎項目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 雙崗實習:職教師資雙技能培養新模式

  • 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人才能力資本與高校發展研究

  •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教育教學觀念問題研究

  • 地方高等學校定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涉農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構建「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教學載體培養創新型人才

  •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優化與方式創新研究

  • 信息技術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河南省中小學為例

  • 高等學校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地方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研究與實踐

  • 種植類專業基礎課試驗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理論與實踐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

  • 高等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專升本教育中專科與本科教育銜接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實踐

  • 園林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服裝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 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 陽光教育運動下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研究

  • 高中新課改下普通高校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新課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 教育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研究與對策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監護一體化建設研究

  • 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資源嵌入式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職教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 EAP教學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 制葯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

  • 基於「雙導師制」的中學英語教師教育力職前和職後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 新時期師范生師德教育探索與實踐

  • 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 地方性院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及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研究與實踐

  • 當代大學生職業輔導體系的實證研究

  • 大眾教育環境下的綜合性本科院校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班級活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與實踐

  • 應用寫作思維教學「四步法」研究

  • 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新型校企合作:動物生產類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網路建設

  •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 學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地方本科高等學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教育創新背景下高校種植類專業實驗課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機械類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新形勢下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藝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成人高等數學實例教學法的研究

  • 動物醫學專業融教學、科研、科技服務一體化團隊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 高等學校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模式的構建及培訓體系研究

  • 農學學科碩土研究生培養聯盟的構建與實踐

  • 電子信息類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研究

  • 高等院校「兩翼四驅」生產實習組織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基於「能力導向」的園藝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

  • 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校產「雙向互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現代農業背景下卓越農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構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30]

  • 河南科技學院學校榮譽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河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31]

    洛陽校友捐贈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傑出貢獻單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學院新媒體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3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研究

    編輯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機構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2個廳級科研創新團隊。 [35]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蜜蜂)新鄉綜合試驗站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現代生物育種河南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麥分子生態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組編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7個):畜禽智能化清潔生產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種與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糧食資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起重設備安全運行監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業物聯網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功能吸附分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作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園藝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與免疫檢測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遺傳改良與害蟲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作物栽培生理實驗室、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 [36]

    省級科研創新團隊(8個):河南省棉花育種與分子生物學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精密加工與特種製造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小麥高光效育種與雜種優勢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離材料研究及產業化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優異園藝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業數學模型分析與應用創新型科技團隊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8個):動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機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作物分子遺傳育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南瓜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農產品深加工及質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動物病源和新獸葯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昆蟲分類學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個):教育與區域經濟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新鄉市創新型科技團隊(3個):百農207小麥育種研發團隊、智能農業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團隊、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創新團隊 [38]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629項,獲科技成果獎154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39]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1] [40]

    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情況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獎項等級

    獲獎年份

    矮抗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3年 [39]

    生豬主要違禁葯物殘留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8年 [40]

    小麥品種「百農3217」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1985年 [1]

    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17年 [41]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

    成果名稱

    申報人

    獲獎等級

    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舊詞新義研究 宋培傑 特等獎

    知識經濟時代美國中小學生經濟素養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獎

    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程建鋒 一等獎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背後邏輯的歷史探尋 馮麗 二等獎

    河南長篇小說(1949—1999)研究 張東旭 二等獎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微課視頻設計與應用研究 馮小燕 三等獎

    中國與比利時合辦企業的創新研究:秦皇島耀華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強 三等獎 [42]

    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成果獎名單

    獲獎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獲獎等級

    畜禽健康養殖環境智能化監控平台構建及應用 劉艷昌,左現剛,張志霞,李國厚,蔡磊,侯志松,趙明富,余周,楊獻峰,李琳芳,趙欣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發酵面製品復合抗老化劑及其協同作用機制研究 曾潔,高海燕,孫俊良,何承雲,李光磊,李雲波,河鴻舉,蘇同超,婁文娟,賈甜,張瑞瑤,宋孟迪,曹蒙,姜繼凱,孟可心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鋰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關鍵性技術及其應用 許光日,楊理,李元超,趙二慶,馬晶晶,李曉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食用菌凝膠食品開發及加工廢液綜合利用技術 李波,蘆菲,楊偉,聶遠洋,何承雲,李雲波,張兆沛,徐貴華,周浩宇,高海燕,屈曉清,周海旭,蘇曉,劉英偉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新鄉市贇豐菌業有限公司 一等獎

    高效健康環保型豬雜粕飼料產業化關鍵技術 劉長忠,姜金慶,賀永惠,劉本國,陳金永,崔艷紅,劉興友,梁曉曉,王澤政,陳福水,韓慶功,何雲,王元元,王永強,吳世秀 河南科技學院,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好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酵守康飼料有限公司 一等獎

    雞內源性限制因子對雛雞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調控及應用 余燕,馬金友,張艷紅,孫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歐長波,劉婷宇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高產穩產早熟廣適國審棉花新品種百棉1號、百棉985選育及應用 王清連,張志勇,張金寶,李成奇,張新,劉孝峰,余學科,劉桂珍,晁毛妮,張寶紅,董娜,孫潤潤,胡根海,付遠志,薛惠雲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一等獎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擬青黴胞外多糖發酵關鍵技術及應用特性研究 武忠偉,黃玲,王正榮,張朝輝,宋琳琳,李志剛,李林波,王寶石 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大明飲品有限公司,新鄉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獎

    葡萄耐寒性鑒定與雜交授粉技術 李桂榮,朱自果,余義和,張少偉,趙瑞芳,扈岩松,李紅波,劉遵春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雞場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徐彥召,張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麗,李春艷,柳東陽,劉保國,秦保亮,王永強,張慧輝,楊雪峰,胡建和,董海廣,高冬冬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鳥苷高產菌株選育及發酵監測工藝優化 楊天佑,田靜,單長卷,常景玲,張志宏,李林波,王寶石,張蕾,付慶雲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43]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調研課題聯獲獎清單

    調研題目

    獲獎編號

    主持人

    獲獎等級

    智能網路沖擊下個人信息傳播安全性問題研究 SKL-2018-687 徐濤 一等獎

    健全河南新型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亞輝 一等獎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 SKL-2018-297 陳佳 二等獎 [4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圖書館有中外文藏書總量約371萬冊(種),其中紙質圖書143萬余冊,電子圖書約228萬種;紙質報刊1577種;中外文資料庫48個。 [45]

    圖書館正門 [45]

  • 學術期刊

  •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河南科技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和《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兩刊。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分別出版社會科學版和職業教育版。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學、經濟、法律、德育、文學、藝術等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職業教育版主要刊登職業教育理論研究、高等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與經濟、農村職教、成人教育與培訓、思想道德建設、職教史研究、比較職教、職業指導、課程研究、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文章,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維普網、萬方資料庫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6]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主要刊登農學、植保、食品、園藝、畜牧、獸醫、機械、電子、通信、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方面未曾發表過的論文,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收錄,被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學院合作交流

    編輯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國家的20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的人才,學校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學校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教育學等3個本科課程合作項目。2018年,學校申報了人力資源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旅遊管理、物聯網工程、生物技術、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課程合作項目。

    學校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開展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成立了「中烏國河南科技學院-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國際聯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師生赴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課程合作項目,選派了3個合作專業20名學生赴南澳大學參加了體驗周活動;學校與馬拉西亞博特拉大學開展了1學期的交換生項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學生;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印度尼西亞泗水大學合作的「中國-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項目」,派出12名學生赴泗水大學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學院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合作舉辦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50]

㈡ 陳秋霞的《偶然》 歌詞

偶然

演唱:陳秋霞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無須歡欣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無須歡欣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㈢ 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過去的工作,倍感充實,收獲良多,制定一份工作總結吧。好的工作總結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1

半年來,英語教研組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按照教導處的部署,學期初制定了務實的學期工作計劃,一學期共組織教研活動18次,平均每周一次。我們認真實踐著既定的教研戰略,全面優質地完成了學期工作任務。為把今後工作做得更好,現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總結。

一、求真務實,抓好「三課」的說、講、評工作

英語教研組本學期面臨「兩多」的困難,即:教材多,差生多。「三課」的說、講、評工作是本學期學校教研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更是本組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學期初學校的整體要求,英語教研組學期內共安排了十二節不同形式的公開課。其中包括初一教師黃子華,孫勇興,林雲新、黃邦春的四節課改探索課和初二教師黃鋼英、謝金平、邱仁國、饒必勝、陳新旺的五節課改公開課,初三鄭健、林大健、黃玉鳳的三節示範課。從整體上看,11節課的課前准備是充分的,11位教師的授課態度是嚴謹的;各節課盡管課形不同,但是都能體現新課改的思想,都能體現教者的創新意識,都能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諸能力為教學目標,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這當中,青年教師在各方面雖顯稚嫩,卻不乏執著;老教師雖身經百戰,卻依然執著,謙虛嚴謹;不論年輕與否,均與學生融為一體,師生配合都是那麼默契;說課與評課過程是「三課」活動的重要環節。11節課的評課得到了學校領導、教導處和學科內外老師們的大力支持,評課積極熱烈,收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使講課著與聽評課者都受到一定的教益。因此,我們覺得:「三課」的活動形式的確是開展學科教研的良好方式,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下去。

二、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圍繞「三點」搞教研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驗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效性發展。本學年,我們結合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檢查,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系轉向相互交往關系、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於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在舊教材中體現了新理念,為順利過渡到新教材實驗做好觀念上的准備。

本學期,我們加強了以「教學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和疑點」為主題或課題的研討與交流。教研活動逐步引向深入,本學期,教研組以「課改」為主題,發起了教學研討活動。主體鮮明,側重點明確,緊密聯系教學實際,老師們願意參與,活動後真正能從中獲得裨益。「三點」所覆蓋的內涵,自始至終都應該是學科教研的立足點和支撐點,對它們的研究應該是永無止境的,我們以後一定會堅持下去。

三、積極開展教改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現代教師的重要標尺。一年來,我們重視抓教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為科研型人才,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20xx年市立項英語科"全國十五課題,融入新課程理念,開展現場研討,擴大參與面。在明年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結題驗收。課題的實驗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程改革,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們英語組全組教師,圍繞學校教學主張「問題導學型課堂」主題確定自己學科的本學期教研主題「問題導學 層層深入—— 初中英語課堂高效教學」。以學校總體教學工作為依據,以提高教研質量和教學質量為目標,發揚合作意識,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英語教研組教研工作水平。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本學期教研組重點理論學習材料:《英語課程標准》和《中學外語教與學》等有關材料。每人按時完成讀書摘錄和讀書心得。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路技術。教師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並聯系實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每人完成教學反思一篇。

二、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工作:兩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都安排組織本教研組教師學理論,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抓好各年級的備課組建設:本學期要求初一備課組重點抓好中小學銜接教學。新初一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小學英語教材,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達到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但也提早出現了分化現象,要求初一教師要及早摸清情況,根據我校的實際,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初二備課組重點在繼續抓好學生常規教學的同時加大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平時的日常教學以外要做好後進生和優秀生的個別指導和輔導工作。初三備課組重點在研究中考試題的基礎上,在新授課同時加強相關中考題的訓練。

3、抓好教研組的開課活動。按照學校考核要求教研組內每人每學年要進行組內開課。本學期我們圍繞教研主題進行開課和評課研討活動,讓老師們取長補短學習借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課堂的效率。

三、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於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興趣。我們根據不同年級掌握的知識水平,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四、取得的成績

老師獲獎:於飛飛老師的論文《巧設支架,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發表於《中學課程輔導》20xx年第8期;並於12月12日開設講座《閱讀課語言點教學》;20xx.4 江蘇省「五四杯」微課二等獎。卜秋霞老師在蘇州市初中課改展示活動中代表太倉上了一節公開課獲得一致好評。陸紅亞老師的論文《生本理念下初中英語「支架式」寫作教學初探》獲蘇州市鄉村教師培育學員優秀論文評比中一等獎;熊惠菊老師於xx年12月6日在貴州玉屏第一中學開設了一節聽說公開課,獲得一致好評。

五、存在的問題:

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和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還值得探討。

總之,一學期以來,外語組教師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深深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以及學校其他學科老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取得的。我們還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忘初心再接再厲,為把學校英語教學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層次而奮斗。

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3

轉眼又到了一學期結束的時間,在我們英語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我校的英語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統一認識,落實「教書育人」的思想

學期初,全體英語教師在一起暢所欲言,談談從事外語教學的一些體會和想法,有個別教師認為教英語班級多、人數多,比較吃苦。作為教研組長,要認真、耐心地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要善於洞察每位教師的心態,統一思想認識,把「關愛學生,奉獻小學外語教學」作為本組的座右銘,任何時候都要為學生著想,一心一意撲在小學外語教學上,把「教書育人」的思想擺在自己的心坎上。

二、加強理論學習,落實「英語課程標准」的精神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如不及時學習就會處於被動的局面,因而本教研組加強了理論學習的力度。為適應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了「英語課程標准」,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了「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促進學生發展」的新的教育理念,要穿新鞋走新路,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避免教學的滯後性和盲目性。

三、加強集體備課,落實「最優化」的教學設計

堅持集體備課制度是我組一貫的做法,我們充分利用教研室間進行集體備課活動。為使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能養成自覺的行為,我們從學校的客觀實際出發,著手加強了備課組的改革,要求同年級應加強集體備課。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師的潛力,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調整和重組;要做到「五備三鼓」,即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練習,備課中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多騰出時間鼓勵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運用交際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盡可能避免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氣氛

四、落實是落實課堂教學常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為適應時代的需要,為圓滿完成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達到《英語課程標准》的要求,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特製定了我校外語課堂教學常規,其宗旨是教師上課時要精神飽滿,要發揮好教學目標的.作用,著眼於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交際中理解、模仿和運用語言,要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手法,生動活潑地進行外語教學,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五、嚴格執行計劃,使教研活動開展到位

教研組要嚴格按照期初制訂的教研計劃,安排好每位教師的教研活動課。經常性地開展教研活動,有利於形成一種充滿民主和生機又講究實效的教研風氣;教研組要給每一位英語教師施加壓力。通過民主討論、深刻分析、相互比較、相互探討,使所上課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內容更加翔實,教學要求更加淺顯,教學方法更加體現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更加突出。教研組的這種利用集體力量進行教學研討的方法,使得組內每一位英語教師更加自覺學習,相互探討、鑽研業務的風氣更加濃厚,由此帶來的是每一位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六、教研組配合教導處,使教學業務檢查到位

教研組要配合學校定期對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常規、備課、作業批改等進行檢查,要指出其不足,共同商討好的辦法,如課堂教學用語的規范性、備課中教學札記的真實性、作業批改中等第的統一性與激勵性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七、注重資料積累,資料管理要到位

教研組平時要注重活動資料的積累,期末將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上交給學校。

在今後的工作中,到底如何開展好外語教研組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還需我們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

上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總結4

本學期以來,在學校教導處、教科室的領導下,我們英語教研組積極展開各項工作。積極研究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總結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加強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研的實效性;追求課堂實效,優化課堂教學,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師徒結對工作,幫助新教師盡快成長,促進我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的整體提高。以下是我組教研工作的簡要回顧。

一、強化觀念更新,創新英語教學

英語新課程標准對英語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努力做到"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真正提高40分鍾的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手段,能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

二、抓好教學業務工作,共同提高業務素質

1.加強備課的規范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我們採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辦法。備課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集體備課主要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單位,每周星期三下午4點開始節為集體備課時間。每次備課由1名教師選定一個單元並主講,明確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基本習題,參考教法等。然後,同年級教師進行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之後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做到了教學資源共享。

2.組織聽課評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環節。教研活動的重要價值指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在教研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學期一共組織了三次校內研討課。每次研討課每位英語老師都能事先調好課,積極參加聽課,聽完後都能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毫無保留地發現意見、提出建議和看法。

3.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和區級教研活動

9月14日,全組教師在教研中心參加了區備課研討會。9月20日至22日在黃淮賓館參加了省教研室五四制小學英語新教材教法培訓會議,為我們本學期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11月4日,全組教師參加了在唐口中心小學開展的小學英語「導學議練」課堂觀摩展示活動。12月組織全體教研組成員參加基本功比賽,無論年齡大小,無論自身專業如何,每位老師都積極准備盡可能的提升自己專業素養,其中兩位老師榮獲基本功二等獎,其他老師雖然沒獲獎但他們積極地態度我們很感動。

三、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於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興趣。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掌握的英語知識水平,組織了四、五年級的英語手抄報競賽,英語劇比賽,能夠做到全員參與,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一學期以來,外語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困難和不足。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㈣ 英語專業論文翻譯方向商標方面可以從哪些角度寫

請看近期相關方向的學位論文的選題;也可以進一步從相關論文的參考文獻中找小論文的選題方向(其他語言的,也有參考價值)
[1]於金平. 側向測井方法與裝備專利說明書翻譯實踐報告[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
[2]胡楊. 企業外宣新聞網路文本翻譯研究報告[D].天津財經大學,2014.
[3]李培璐. 功能對等理論視閾下的商標翻譯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
[4]陳琛. 西班牙語商標漢譯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6.
[5]饒娜. 英國《知識財產法》翻譯報告[D].西南政法大學,2015.
[6]熊劍. 《商標法的歷史基礎》第七章翻譯報告—英語名詞化結構的漢譯方法及技巧[D].西南政法大學,2015.
[7]王媛媛. Cross-Lingual Meme in Brand Name Translation[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6.
[8]馬佳佳. 目的論視角下英語品牌名稱的翻譯[D].延安大學,2013.
[9]韓曉嵐. 試論關聯理論下商標英漢翻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10]王燕娟. 「衣譯」生輝[D].福建師范大學,2013.
[11]郭新文. 中文商標英譯中的動態順應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
[12]張蕾. 基於語料庫的海洋石油英語的詞彙特徵分析[D].長江大學,2013.
[13]胡靜文. 《裝瓶及許可協議》翻譯報告[D].煙台大學,2013.
[14]張文茹. 《灌裝許可協議》翻譯報告[D].中南民族大學,2013.
[15]趙靜. 關聯順應模式下商標名稱英譯的文化預設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
[16]伊先婷. 文本類型理論視角下商業廣告翻譯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4.
[17]周俊. 漢譯英中不可譯及其轉化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18]李敏.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閾下《喜福會》漢譯本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9]張立電.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lanning[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4.
[20]傅紅. 順應論視角下的商標翻譯[D].中南大學,2013.
[21]金宜洛. 《洛陽聚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翻譯實踐報告[D].中南大學,2013.
[22]印越. 從兵法思想中體現出的跨文化整合看英漢商標中動物詞的翻譯[D].蘭州交通大學,2014.
[23]范潔婷. 從功能主義翻譯理論探究日本商標名稱的漢譯[D].湖南大學,2014.
[24]連天娥.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Brands Named by Anim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4.
[25]文婕. 基於功能派翻譯理論的商標名稱英漢互譯[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2.
[26]金蕾. 商標名稱英漢互譯的最佳關聯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2.
[27]藍婕. 優選論視角下的商標名稱英漢翻譯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
[28]楊婷婷. 審美移情視閾下商標品牌名中英翻譯中的文化預設與重建[D].武漢科技大學,2012.
[29]葉育春. 目的論視角下的商標翻譯[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0]沈堯.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俄商務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31]劉玲英.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商務合同的漢譯[D].中南大學,2011.
[32]陶韻竹. 目的論視角下外交辭令中語用模糊的翻譯策略[D].西南石油大學,2012.
[33]楊陽. 翻譯美學視角下的俄語商標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34]席欣. 英語商標名的詞彙特徵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08.
[35]李旭晴. 目的與合作[D].西南交通大學,2008.
[36]王婧. 從順應性理論看商標翻譯[D].中國海洋大學,2008.
[37]李詩濤. 外來商標翻譯中的問題和對策[D].中國海洋大學,2008.
[38]馮志健. 商標名的漢英翻譯:商業利益與語際一致的矛盾[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
[39]應葳. 從廣告翻譯看概念整合理論對翻譯實踐的認知解釋力[D].天津大學,2007.
[40]沈菊芹. 英語商標漢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
[41]吳迪菲. 試論商標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
[42]牟燕.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English Brand Name Translation[D].電子科技大學,2008.
[43]吳曉明.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論漢語商標的英譯[D].重慶大學,2008.
[44]孫艷霞. 文化視閾下的服裝商標翻譯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
[45]李自恆. A Du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Model for Legal Texts Based on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D].電子科技大學,2009.
[46]王婷. 漢語商品牌名的文化內涵及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1.
[47]劉衛東. 廣告翻譯的基本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2.
[48]楊秋霞. 中英互借詞及其翻譯[D].廣西大學,2002.
[49]胡曉姣. 論我國商標詞翻譯[D].重慶大學,2003.
[50]游玉祥. 從關聯理論看商標詞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靈活移植[D].華中師范大學,2003.
[51]沈碧莉. 研究性學習與英語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3.
[52]陳福宇. 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論商標翻譯中的功能理論[D].四川師范大學,2004.
[53]羅衛佳. 運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研究漢語廣告的英譯[D].吉林大學,2004.
[54]黃永亮. 英文商標音譯詞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4.
[55]王娟. 從文化視角談中文商標名的英譯[D].重慶師范大學,2008.
[56]馮小春. 從功能翻譯理論分析化妝品商標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57]郭丹丹.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英文商標的漢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
[58]李麗偉. 從社會符號學角度看英漢商標詞翻譯[D].長春理工大學,2009.
[59]曾婷. 俄語廣告口號的語言特點分析[D].復旦大學,2009.
[60]劉凝. 從目的論角度論汽車商標的翻譯[D].中南大學,2009.
[61]徐海江. 論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D].上海師范大學,2009.
[62]戴穎玉. 商標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譯策略[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
[63]李小川. 論中葯說明書的翻譯[D].蘇州大學,2010.
[64]何芳. 互文視角下的公示語英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65]宋仕振. 中英廣告語言翻譯探究[D].河北大學,2007.
[66]蔡蓉蓉. 社會符號學指導下的中文商標詞英譯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9.
[67]胡照. 從功能派翻譯理論的角度看商標語翻譯[D].西南財經大學,2008.
[68]李欣. 功能目的論指導下的體育英語翻譯[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69]范成功. 從釋意派角度談《中國名吃特產指南·漢英互譯》的譯法[D].天津大學,2009.
[70]馬小莉. 英漢廣告翻譯中的語用失誤及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
[71]凌蘭波. 論英文商標漢譯中的文化語境動態順應[D].南華大學,2010.
[72]趙樹. 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商標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73]李丹. 從順應論角度看汽車商標的翻譯[D].山西師范大學,2010.
[74]趙翔. 商標翻譯的多角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
[75]梁多. 接受美學視角下英語商標詞漢譯[D].中南大學,2011.
[76]劉彬. 基於模因翻譯論的葯品英文商品名漢譯規范研究[D].南華大學,2011.
[77]唐文茜. 商標英漢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4.
[78]李貝貝. 目的論視角下外國汽車商標詞漢譯研究[D].吉林大學,2014.
[79]於博. 中日商務合同翻譯技巧探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80]高軍. 變譯理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英譯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81]田昕. 《主婦生協的發展歷程》翻譯實踐報告[D].曲阜師范大學,2013.
[82]徐姣龍. 從關聯理論視角看本地化概念的引入對廣告翻譯策略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3.
[83]張俊華. 順應論視角下女性消費品英語商標的漢譯[D].天津商業大學,2013.
[84]常金金. 從功能文體學角度看英譯立法文本的風格特徵[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
[85]曹魯婷. 從功能對等角度看商標的翻譯[D].鄭州大學,2015.
[86]黃怡晴. 企業管理制度翻譯實踐報告[D].天津大學,2014.
[87]張貞貞.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商標翻譯研究[D].寧波大學,2015.
[88]栗丹丹. 中英廣告翻譯中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原因及策略[D].內蒙古大學,2007.
[89]楊波. 經貿英語漢譯技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90]馬艷玲.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論商標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91]馬麗花.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研究商標詞翻譯[D].四川大學,2007.
[92]南俊軍. 跨文化翻譯當中歸化與異化的合理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8.
[93]曹蕾. 試析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對翻譯過程研究的啟示[D].北京交通大學,2008.
[94]於霞. 從紐馬克理論角度研究廣告翻譯[D].成都理工大學,2008.
[95]寧曉靜. 目的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英譯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
[96]蘆國榮. 關聯理論視域下的英漢廣告互譯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
[97]林元彪. 上海市道路名稱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98]權鋒. 從功能對等的角度談漢英廣告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
[99]龔磊. 英語廣告的漢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
[100]郝明星. 英語商標漢語翻譯的創造性叛逆[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
[101]肖新英. 英語廣告語篇特點與翻譯[D].上海師范大學,2005.
[102]柳陽武. 從符號學角度看俄語商標詞的翻譯[D].吉林大學,2006.
[103]李麗平. 廣告翻譯:功能翻譯理論和翻譯規范理論的視角[D].湘潭大學,2005.
[104]范獻輝. 商標翻譯中文化蘊涵的遷移[D].河北師范大學,2006.
[105]彭艷坤. The Brand Name Translation on View of Relevance Theory[D].西南財經大學,2006.
[106]伊娜. 英語商標詞的漢譯[D].山東大學,2006.
[107]李婷. 從目的論角度看日本品牌名稱的中文翻譯[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0.
[108]呂慧春. 文化對中英商標翻譯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0.
[109]劉瑩. 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
[110]陳梅梅. 模因論對英語商標漢譯的啟示[D].中南大學,2010.
[111]孫盛楠. 從文本類型及文本特點角度分析經貿文本的英漢翻譯[D].吉林財經大學,2010.
[112]張培花. 從目標消費者的角度論漢語商標語的英譯[D].天津大學,2010.
[113]周建良. 目的論與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D].中南大學,2010.
[114]於淼. 諾德功能理論指導下的化妝品產品介紹漢英翻譯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1.
[115]李菲. 中英文廣告互譯中的語用失誤研究及對策[D].黑龍江大學,2011.
[116]董麗敏. 從關聯翻譯理論的角度看中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D].東北大學,2009.
[117]蘆珂. 商標名漢英翻譯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2.
[118]陳弦. 從目的論看廣告零翻譯[D].廣西師范學院,2012.
[119]虞佳. 從功能理論的角度看漢語商標詞的英譯[D].蘇州大學,2012.
[120]周先紅. 互文性理論視角下的公示語翻譯[D].安徽大學,2012.
[121]王汝亞. 目的論視閾下化妝品英語商標名漢譯研究[D].吉林大學,2013.
[122]錢韻玉. 《國際知識產權法》之「專利和商業秘密」翻譯報告[D].西南政法大學,2014.
[123]鄭晴. 詞義引申在法律英語翻譯中的應用[D].西南政法大學,2014.
[124]李旎. 從接受美學視角評百部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得失[D].武漢理工大學,2012.
[125]譚寧. 從評價理論角度評析《人生不設限》譯文[D].北京林業大學,2015.
[126]王宏偉. 從跨文化角度談中文品牌名稱的英文翻譯[D].東北財經大學,2005.
[127]汪海潔. 從功能派翻譯理論的角度看商標詞的翻譯[D].華東師范大學,2006.
[128]楊東芳. 英漢商標名稱之功能解析與翻譯[D].東南大學,2006.
[129]鄭暢. 從功能對等的角度論英漢商標翻譯[D].廣西師范大學,2006.
[130]王怡薇. 從功能主義「目的論」看服裝商標名稱的翻譯[D].合肥工業大學,2007.
[131]劉婷婷. 商標詞翻譯中的文化預設及補償[D].吉林大學,2007.
[132]吳雙艷. 英文商標語言學層面研究[D].吉林大學,2007.
[133]陳淑芬. 功能目的論視角下商務合同英譯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7.

㈤ 秋霞電影改什麼名字了

你好!
末日重啟主演:丹·史蒂文斯Charity
Wakefield貝納尼絲·瑪爾洛泰格·格南德特導演:提姆·斯密特類型:動作科幻時長:89分鍾年代:2017
地區:荷蘭語言:英文簡介
如有疑問,請追問。

㈥ 辨析;藝術的本質和特徵認識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
1.關於藝術的本質這個藝術學學科的根本問題,藝術史上的幾種主要看法:第一種,「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對藝術本質的認識同樣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之上。中國南北朝的劉勰認為文是道的表現,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文」只不過是載「道」的簡單工具,即「猶車之載物」罷了。這樣一來,「道」不僅是文藝的本質,而且是文藝的內容,「文」僅僅是作為「道」的工具而已。顯然,這種「文以載道」說同樣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某種客觀精神。第二種,「主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沖動」。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山祖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康德的這種意志自由論成為後來的唯意志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處在19世紀和20世紀轉折點上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更是將其推向極端。尼采認為,人的主觀意志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主宰,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因。在尼采那裡,主觀意志被說成是主宰一切的獨立實體,本能慾望被誇大為具有無限的能動性。尼采是從美學問題開始他的哲學活動。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尼採用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象徵來說明藝術的起源、藝術的本質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義等等,它們成為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在我國古代的文藝理論批評史上,南北朝時代是文學日益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抒情言志的特點得到重視。但是,這個時期有的文藝評論家把「情」、「志」歸結為作家藝術家個人的心靈和慾念的表現,根本否認文藝與社會現實的聯系。宋代嚴羽的「妙悟」說和明代袁宏道的「性靈」說,也是把主觀精神的表現和抒發當作文學的藝術本質特徵。�第三種,「模仿說」 或「再現說」。西方文藝思想史上,從古希臘以來,「模仿說」一直是很有影響的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發展到後來,更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以獨立體系來闡明美學概念,成為在他之前的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的藝術真實性。與此同時,亞里士多德進一步認為,藝術所具有的這種「模仿」功能,使得藝術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現象世界更加真實。俄國19世紀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於「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是對客觀現實的「再現」。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論點是藝術反映現實,但他所理解的現實生活,不僅包括客觀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們的社會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 中外藝術史上還有「形象說」、「情感說」、「表現說」、「形式說」等多種頗有影響的說法。歷史上不同時代的思想家、美學家和藝術家們,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去探究藝術的性質特點和基本規律,提出了許多精闢的、頗有意義的見解。�(2)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人類社會生活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大組成部分。為滿足這兩種生活所分別進行的生產活動,稱作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物質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的物質文明。精神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的精神文明。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寶庫。� 馬克思明確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將「藝術」與「生產」聯系起來考慮,從生產實踐活動出發來考察藝術問題,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這在美學史和藝術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藝術生產」 理論對於揭示藝術的起源和藝術的發展,揭示藝術的性質和藝術的特點,以及揭示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樣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的奧秘,都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藝術生產」理論給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哪些啟示呢?�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人類最初的藝術品常常同生產勞動實踐有著直接的聯系,它們或者是勞動工具如精緻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勞動成果如用來作為裝飾品的獸皮、獸牙、羽毛等。只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生產才逐漸獨立出來,這些勞動產品也逐漸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變為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藝術的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並通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因而,藝術的審美價值必然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並融匯到藝術作品之中。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當然就更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了。藝術生產固然離不開客觀現實,社會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但藝術生產同樣不能離開主觀創造,只有當藝術家調動他強烈的和豐富的想像來從事創作時,才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必然是心與物的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結合,再現與表現的結合。� 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發展不能脫離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條件。一定時代藝術的發展,從最終原因上講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19世紀的俄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藝術創作可以說是藝術的「生產階段」,它是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對創作客體( 社會生活) 能動反映的過程。藝術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生產的「產品」。藝術鑒賞則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它是欣賞主體(讀者、觀眾、聽眾)和欣賞客體(藝術品)之間相互作用並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這樣,對整個藝術系統來說,藝術生產理論揭示出藝術品與欣賞者、對象與主體、生產與消費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在藝術生產的全過程中,生產作為起點,具有支配作用,消費作為需要,又直接規定著生產。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是為了供人們閱讀或欣賞,如果沒人欣賞,它就還只是潛在的作品。因而,藝術生產適應著欣賞者的消費需要來進行藝術創作。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著藝術生產的發展。可以說,整個藝術系統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和它們自身的獨特規律,正是我們藝術學研究的核心。�「藝術的特徵」一節,闡述了藝術具有的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徵。(1)形象性。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哲學、社會科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則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各個具體藝術門類,它們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雕塑、繪畫、電影、戲劇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樂,文學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則必須通過音響、語言等媒介才能間接地感受到。但無論怎樣,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第一,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任何藝術作品的形象都是具體的、感性的,也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有機統一。對於不同的藝術門類來說,藝術形象這種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統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對於雕塑、繪畫等造型藝術來說,往往是在再現生活形象中滲透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這種主客觀的統一,常常表現為主觀因素消溶在客觀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藝術門類,則更善於直接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間接和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這些藝術門類中主客觀的統一,則表現為客觀因素消溶在主觀因素之中。 第二,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任何藝術形象都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機統一。藝術欣賞中,首先直接作用於欣賞者感官的是藝術形式,但藝術形式之所以能感動人、影響人,是由於這種形式生動鮮明地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中外藝術史上,更是有許多這方面的軼事軼聞,充分顯示出藝術形象必須是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才能真正感染人和打動人。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作講演時,曾經將兩幅畫來進行對比。其中一幅是法國19世紀畫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則是當時上海英美煙草公司的商業廣告畫月份牌《時裝美女》。雖然這幅時裝美女畫畫得很細,在色彩和線條上頗費了些工夫,但這幅畫只是一個廣告,簡直不能標作藝術品。而米勒的《拾穗者》整個色調是柔和的,構圖是平穩的,沒有任何刺激視覺的色彩和動態,圖中三個彎腰拾穗的農婦正在緊張地勞動,整個畫面朴實、自然,但魯迅先生卻認為這幅畫很美。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正是這二者的有機統一,才使得藝術具有令人驚嘆的感人魅力。19世紀末葉,當法國文學會為紀念大文豪巴爾扎克,委託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為巴爾扎克創作雕像時,羅丹抱著崇敬的心情,決心以雕像來再現大文學家的英靈。為此,羅丹不但閱讀了許多有關資料,親自到巴爾扎克的故鄉采訪,還找到幾個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兒,甚至專程去找到當年為巴爾扎克制衣的老裁縫,從那裡找到巴爾扎克准確的身材尺寸作參考。經過這樣艱苦的努力,幾年間易稿竟達40多次,羅丹終於找到了創作的靈感,選擇了巴爾扎克習慣在深夜寫作時穿著睡袍漫步構思,來作為雕像的外形輪廓。第三,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綜觀中外藝術寶庫中浩如煙海的文藝作品,凡是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正因為集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於一身,才使得這些藝術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生命力。中外文藝理論對這個問題也早有許多精闢的論述。藝術形象必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徵,與此同時,藝術形象又必須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這是由於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體,共性存在於千差萬別的個性之中,個性總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現。一切事物都是在帶有偶然性的個別現象中,體現出帶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質和規律來。因而,許多藝術家在總結創造藝術形象的經驗時,總是把能否從生活中捕捉到這種具有獨特個性特徵,同時又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當作富有成敗意義的關鍵。藝術形象的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最集中地體現為藝術典型。所謂藝術典型,就是作家、藝術家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具有栩栩如生的鮮明個性並體現出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例如魯迅先生塑造的阿 Q 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典型。藝術形象與藝術典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根本上講,二者都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具有共同的實質。但是,藝術典型比起藝術形象來,又具有更強烈的個性與更廣泛的共性。也就是說,藝術典型更加獨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藝術形象的凝煉與升化。典型性是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對藝術形象提出的更高要求,客觀存在是對整個形象的要求,也是對形象中的人物、環境、情節、細節、情感等因素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優秀的作家、藝術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來,這些典型必定具有個性鮮明的藝術獨創性,往往又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意義來。 (2)主體性。藝術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徵。毫無疑問,藝術要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但這種反映絕不是單純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而,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第一,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點。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對社會生活的這種依賴關系,首先表現在藝術家往往是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作動機和創作靈感,尤其是藝術創作的內容,更是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但與此同時,藝術創作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作家、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創作主體,藝術作品就無法產生。所以我們說,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更離不開創作主體,離不開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對於藝術生產這一特殊的精神生產,藝術創作更是藝術作為創作主體的對象化過程。而且,比起物質生產勞動,藝術生產中的這種主體性更加鮮明、更加突出。藝術創作中的這種主體性,集中表現在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具有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家面對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須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並且將自己強烈的思想、情感、願望、理想等主觀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藝術作品之中,正是藝術創作的這種能動性,使得藝術成為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表現的辯證統一。藝術創作更具有獨創性的特點,每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與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具有強烈的創造性與創新性特色。 第二,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必然打上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的鮮明烙印。中外藝術寶庫中,之所以涌現出如此眾多千姿百態的藝術作品,正是由於它們凝聚著藝術家對生活的獨到發現和深刻理解,滲透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追求。任何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應當是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具有藝術的獨創性。或許,這就是藝術生產的產品和物質生產的產品,這二者之間截然不同的區別之一。這是因為藝術作品具有更加鮮明的主體性與創造性特點。 第三,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對於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的主體性特點,人們一般不會有疑問,但是對於藝術欣賞也具有主體性特點,恐怕就感到難以理解了。事實上,由於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既有社會功利性,又有個人直覺性,使得美感具有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徵。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與性格氣質不同,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不同,形成了每個欣賞者在審美感受上鮮明的個性差異,使藝術欣賞不能不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藝術欣賞中的這種個性差異,普遍存在於藝術的史實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藝術欣賞當然要以客觀存在的藝術作品為前提,沒有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客體或欣賞對象,自然不可能有藝術欣賞活動。但是,在藝術欣賞中,欣賞主體(讀者、觀眾、聽眾) 也並不是被動的反映或消極的靜觀。從表面上看,從身體上看,欣賞者似乎完全處於一種「靜態」的狀態。然而,從實質上看,從心理上看,欣賞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又有著極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包含著感知、理解、情感、聯想、想像等諸多心理因素的自我協調活動。它不僅是主體對客體的感知,同時又是欣賞者對藝術形象能動的改造加工過程。因此,欣賞主體總是要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興趣愛好、思想情感與審美理想,對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進行加工改造,進行再創造和再評價,從而完成和實現、補充和豐富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可以看出,藝術欣賞活動中,欣賞主體和藝術作品之間,是一種相互作用的振盪關系。一方面,藝術作品總是引導著欣賞者向作品所規定的藝術境界運動,另一方面,欣賞主體又總是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感受能力來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總而言之,藝術鑒賞的本質就是一種審美的再創造。(3)審美性。藝術還有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藝術品和其它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 第一,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美學理論告訴我們,美的形態分為自然美與藝術美,二者之間的劃分歸根結底就在於藝術美直接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所以,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奇特、峨眉的秀麗,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雖然從原因來看,都是由於人類社會實踐漫長歷史中審美主客體關系的建立,但是,這些天然風景之美,畢竟都是大自然造就的。藝術美卻不同,任何藝術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創造的,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注意,並不是人類一切勞動和智慧的創造物都可以稱為藝術品。只有那些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之藝術品。正因為這樣,我們聽一首樂曲,看一幅繪畫,讀一本小說,看一部影片,都會感覺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快感,獲得了一種審美享受。 藝術的審美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終於完成了由實用向審美的過渡。藝術也正是在這一進化歷程中產生,成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藝術美作為現實的反映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比現實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夠更加充分地滿足人的審美需要。與此同時,藝術又是人類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的表現。 第二,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美之所以高於現實美,是由於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藝術作品中。雖然藝術欣賞的特殊性在於直觀感受性,即由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在這種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中,已經融合了真、善、美的內涵,只不過它是通過藝術美直接體現出來罷了。藝術美要以真和善為前提,並通過審美性體現出藝術中這種真、善、美的統一。藝術中的「真」,並不等於生活真實,而是要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通過提煉和加工,使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也就是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同樣,藝術中的「善」,也並不是道德說教,同樣要通過藝術家的精心創作,使藝術家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為「美」,體現為生動感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藝術的審美性和「丑」的關系。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生活中「丑」的東西,一旦進入了藝術,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同樣要通過審美特徵將生活中的「丑」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來。在生活中既可以找到美的現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現象,在藝術中卻一概都以審美性表現出來。生活中的「丑」經過藝術家的能動創造變成了藝術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質並沒有變,但是作為藝術形象它已經具有審美意義。 第三,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作為藝術的一種特性,藝術美注重形式,但並不脫離內容,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各種藝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每個藝術門類在運用形式美的規則方面,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規律。然而,這些形式美的法則又並不是凝固不變的,藝術貴在創新,隨著藝術實踐的不斷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藝術家們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尋找美的形式,從內容出發去選擇最恰當的形式以加強美和藝術的表現力,從而使得藝術的形式美日益豐富和發展。

㈦ 跪求《午夜人》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艾麗克斯·埃索主演的

鏈接:

提取碼: 2mug
導演: 朱利葉斯·拉姆齊
編劇: 阿爾斯通·拉姆齊
主演: 艾麗克斯·埃索、佩拉·哈莉-賈德林、迪倫·麥蒂、瓦德·霍爾頓、安德魯·羅森博格、約瑟夫·李·安德森、K·C·法爾達斯、威廉·布魯姆菲爾德、戴維·斯帕多拉、馬修·邁爾斯
類型: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6-19(洛杉磯電影節)
片長: 94分鍾
又名: 午夜殺機(台)、Revelers
新年午夜,傑夫(Dylan McTee 飾)和琳德賽(艾麗克斯·埃索 Alex Essoe 飾)這對夫妻驅車行駛在漆黑的路上。兩人只顧談情雙愛,沒有認真看著前方,結果狠狠裝上了一名陌生人。他們將傷者帶上車,准備拉到最近的醫院治療,然而對方卻在半路斷了氣。經過一番內心掙扎,他們將死者帶回家中。傑夫發現汽車牌照丟在了現場,於是又驅車趕了過去,留妻子一人在家。就在這時,琳德賽的妹妹漢娜(佩拉·哈莉-賈德林 Perla Haney-Jardine 飾)回到家中,而本該死去的男人突然活了過來,向漢娜發起攻擊。混亂之中,漢娜開槍射殺對方。
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復雜,傑夫嘗試弄清對方的身份,結果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