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中國都有哪些電影入圍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中國入圍電影有婁燁導演的《蘭心大劇院》,香港的楊凡導演的《繼園台七號》獲得了最佳劇本獎。
1、《繼園台七號》是由香港花生映社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劇情片,由楊凡執導,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該片於2019年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 。
《繼園台七號》根據楊凡三篇短篇小說《春風沉醉的夜晚》、《青春夢里人》、《金屋淚》改編,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台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三人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故事。
2、《蘭心大劇院》是由婁燁執導的劇情電影,由鞏俐、趙又廷主演,小田切讓、帕斯卡·格里高利、湯姆·拉斯齊哈、黃湘麗、王傳君、張頌文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9月4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後於2019年12月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影片改編自虹影的小說《上海之死》,以1941年的上海為背景,講述名伶於堇在出演新舞台劇的同時也在為同盟國收集秘密情報,並意外發現了日本准備偷襲珍珠港的計劃。
(1)2015威尼斯電影節實驗單元擴展閱讀:
《繼園台七號》人物介紹
1、虞太太,40歲,離異,來自台灣,表面清心寡慾,其實內心又很稚弱。在中日戰爭期間曾是一名秉持理想主義信念的革命學生,曾有一段激進的過去,但現在她是一名奢侈品進口商。
2、子明,英俊小生子明,是英國文學專業的學生,也是香港一所大學讀書的高材生,比較招女人喜歡。在香港,子明遇到了美麗的虞太太,從此他的生活即將徹底發生改變。
B.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基本介紹
義大利語: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
其他名稱: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時間:1932年
主辦單位:威尼斯藝術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20世紀60年代末,威尼斯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才恢復評獎。盡管如此,在此期間每年世界各國仍有很多優秀作品參展。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組成部分。
C. 請問,威尼斯電影節中"地平線單元"和"競賽單元"的參展電影有什麼不同啊
地平線單元屬於展映單元,不參加金獅的爭奪,僅僅是為了吸引海外發行商。而競賽單元的影片要爭奪大大小小的獎項,由專家決定影片進入哪個單元
D. 布拉德·皮特新作《星際探索》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布拉德能否摘得殊榮
《星際探索》里的主演布拉德皮特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而且在這之前其實並沒有很多同類型的電影能夠入圍的,所以還是挺讓粉絲們激動。畢竟作為一個科幻類的電影,其實通常來說都比較難入圍,畢竟大多數讓人眼前一亮的都是製作,而作為演員的其實並不太能凸顯出演技,所以很多人擔心拿不到獎。
當然,我個人認為拿獎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大家往往注意的更多的是電影的製作,而忽略主演的演技方面。不過電影獎項爆冷也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所以最終結果如何還是要看評委們究竟能不能看到主演的演技。但是無論拿不拿獎,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E. 威尼斯電影節具體有哪些獎項電影節的由來有何歷史
F. 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是什麼意思
「地平線單元」是威尼斯電影節的兩個官方競賽單元之一,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新,用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該單元以故事片為主,但也允許紀錄片參賽與故事片混合評獎。
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新,用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該單元以故事片為主,但也允許紀錄片參賽與故事片混合評獎。地平線單元屬於展映單元,參賽影片並不參加金獅獎的角逐。
地平線是個地理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與地交接的線。英文是horizon, 引申義為起點、最初。
說來說去逃不過一個「新」字。
所以,地平線的設定是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趨勢為目標,鼓勵新人導演的創作,和視聽語言的大膽實踐。
(6)2015威尼斯電影節實驗單元擴展閱讀
至於為什麼要設立地平線單元,除了為吸引海外發行商,更是盡可能多的容納選片人眼中值得展映的特色影片。
所以,在地平線單元中,能看到世界電影版圖的擴張。
一些從來沒有生產過電影、拍過電影的民族,也帶著他們的電影來了。
地平線單元就是這樣,一面是全球化,另一面是許多過去不存在電影的地區、民族陸續拍出電影,很快被威尼斯接納。
於電影而言,它不只是個起點,更是一個窗口。
G. 威尼斯電影節有幾大單元啊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H. 導演陸川
陸川,1971年2月8日出生在新疆奎屯農七師131團,著名作家陸天明之子。五歲時隨父母遷入北京,在北京長大。1993年畢業於南京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後服務軍隊兩年。因對電影的熱愛和執著,1995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
1999年,陸川編劇的30集電視連續劇《黑洞》引起全國轟動,他的創作才華第一次被人矚目。2002年陸川編劇、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尋槍》在中國影壇嶄露頭角,該劇劇本獲得台灣行政院新聞局當年頒發的十大優秀華語電影劇本獎,影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同時陸川本人憑借該片獲得「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導演等數十個獎項。
2004年,陸川編劇、導演的電影《可可西里》再次震撼海內外影壇。04年底,該片在國內獲得華表獎等政府獎項多座,在國際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隨後橫掃歐美等諸多國際獎項。憑藉此片,陸川被美國雜志《Variety》評選為世界十大年輕導演。2009年4月22日,陸川編劇並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作品《南京!南京!》公映,再次震撼海內外。影片上映一年多的時間《南京!南京!》就先後獲得第57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56th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高榮譽最佳電影金貝殼獎、第3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等十幾個國際大獎。並在美國擊敗強勁對手—伊朗電影《一次別離》獲得洛杉磯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最佳外語片大獎。這部作品成為了陸川事業的一個新高峰,也使他成為國內國際影壇的嬌子。
在獲得電影創作上巨大聲譽之後,陸川開始接受創作上新的挑戰。2006年,陸川受邀成為上海特奧會開幕式藝術總監,並創作開幕式影片。2009年,陸川受邀成為上海世博會國家館影像藝術總監,並參與世博會國家館主展內容的設計工作。2010年5月1日,陸川執導的世博會國家館主展影片《歷程》在國家館49米層電影館正式上映,在世博會期間獲得極大好評。2012年9月,陸川和北京國資委及鳥巢體育館合作,以鳥巢為舞台成功編劇並執導了大型實景演出《鳥巢.吸引》,這台音樂實景雲集了包括譚晶,吳克群等眾多明星的參與,在鳥巢成功演出16場,為陸川在新的藝術領域獲得極高聲譽。
2012年11月,陸川的第四部電影作品《王的盛宴》上映,這也是陸川的首部古裝史詩作品。該影片保持了陸川作品犀利顛覆大膽的特質,並堅持對種種思維禁忌人性本質進行深入探討,影片上映後再次引起媒體和觀眾的熱議。該影片迄今已經受到了近十個國際電影節的邀約,被稱為中國古裝片近十年最顛覆的作品。
I. 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
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其他單元獎項
1、終身成就金獅獎。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頒發的終身成就類獎項,旨在表彰全世界對電影藝術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2、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劇本獎、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短片獎。
3、未來之獅單元:未來之獅獎。
4、VR競賽單元:最佳VR作品獎、最佳VR體驗獎、最佳VR故事獎。
J. 什麼是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又被稱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首屆威尼斯電影節於1932年8月6日至21日舉辦,屬於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分。1895年由一群威尼斯當地知識分子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起初並沒有電影環節。
雙年展從1930年開始,先後引入了「音樂」「電影」「戲劇」「建築」和「舞蹈」。由此可見,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藝術領域最新發展趨勢後來引入的內容。可以說,威尼斯電影節的誕生就是創新的產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10)2015威尼斯電影節實驗單元擴展閱讀
不同時期的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威尼斯電影節不斷受到來自法西斯政府的壓力,草草舉辦的幾屆電影節參展影片幾乎全部為義大利和德國的電影,政治傾向不言而喻,且一度將獎項命名為「墨索里尼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法西斯政權的倒台,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回歸到電影藝術的本質上來,取消「墨索里尼杯」,並於1949年首次用威尼斯的標志「聖馬可金獅」命名最高獎項。
盡管後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威尼斯電影節仍曾遭遇各種挫折,但始終力圖保持自己的獨特傳統:聚焦於各國電影領域的優秀實驗者和開拓者,鼓勵採用新的藝術手法、技術手段和創作技巧拍攝形式新穎、獨具一格的影片。這些影片或許並不完美,但只要有所創新,都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