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一影院春節檔電影定價680元,這定價是否合理
北京一影院的春節檔電影定價680元,我認為定價如此之高有以下原因:
B. 華誼兄弟旗下的藝人有哪些
1、安以軒,1980年9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中國台灣女演員、歌手,畢業於台灣觀光學院。2015年,主演了年代偵探懸疑劇《曇花夢》。2016年,憑借浪漫愛情電影《我是處女座》獲得了第8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
安以軒人物評價
在電視劇《水滸傳》中,安以軒飾演的李師師不但外形符合施耐庵筆下李師師的貌美如花、溫雅氣質,而且她還在煙花女子的妖嬈嫵媚之外,又多了一份賢淑婉約,讓觀眾有一種我見猶憐、攝人心魂的感覺。
而相比唯美大氣的「一代名妓」李師師,安以軒在《西遊記》中飾演的「白骨精」可謂是驚艷動人,她的造型多變,細致入微,媚眼生動嫵媚,讓人記憶深刻。
C. 華誼兄弟這個公司大家覺得怎麼樣
提到華誼兄弟,就會想到他捧紅的很多藝人,它就像是一個升級的跳板,跟他簽約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紅。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14日在東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軍。
現在華誼音樂(張靚穎、羽泉、黃征等)被國內一家大的SP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實際上已不屬於王中軍兄弟集團了。那華誼簽約的藝人只有是華誼經紀公司里的藝人(演員)了。目前華誼經紀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當家壓寨,其它藝人有左小青、孔鐿珊、王岩等等。原來華誼經紀的藝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隨王牌經紀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還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簽約華誼,,和蘇有朋一起簽的。
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安以軒 BOBO 陳紫涵 車曉 陳思成 董璇 範文芳 馮遠征 胡靜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黃曉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劉孜 劉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羅海瓊 李易祥 劉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劉曉虎 林心如 李海濤 馬可 任泉 任斯璐 蘇有朋 湯嬿 吳佩慈 王斑 王寶強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張靚穎 黃征 李慧珍 張靚穎 許還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楊立新 袁文康 張涵予 周迅 趙毅等等...
這些藝人有的已經大紅大紫,有的很有潛力,看來華誼兄弟的眼光很獨特。
D. 王中軍的父親(王中軍和華誼兄弟的至暗時刻)
他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里最懂商業的人;他是中國電影商人里最愛作畫、收藏畫的人,也是為了拯救公司,不惜賣畫、賣豪宅的人。曾經的龍頭企業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王中軍和他的華誼兄弟,該如何度過至暗時刻。
連續虧損兩年的華誼兄弟正面臨著退市風險。
不久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將其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以2.2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2億元)出售。
這是他繼賣畫救公司後,又完成了賣房的「壯舉」。
去年8月,王中軍賣掉自己精心收藏的字畫時,留下了一句豪言壯語: 「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這個沒有什麼丟人的。」
從雜牌公司到電影龍頭,王中軍始終游刃有餘地在電影與商業之間無縫對接。就像華誼投資人汪潮湧對王中軍的評價:「 他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里最懂商業的人。 」
然而,陽光的背後究竟折疊起多少暗斑?個中艱辛恐怕永遠只是樹下的一攤陰影,令人視而不見。
愛畫的商人
比起電影公司老闆的標簽,王中軍更愛說自己是一名畫家。
他愛作畫,也愛收藏。
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 因為我房間里有這樣的乾枯茉莉,我覺得挺有繪畫感,就畫了。不會需要特意去找這種題材,梵高就是這樣的。 」
他對藝術的崇拜鎖定在上個世紀印象派的畫家裡面:
「我去巴黎,幾乎沒有一次不去奧賽美術館的,最大的原因是那有梵高、莫奈和高更,我是學美術的人,梵高畫的都是特別小的東西,我特別喜歡他畫的一雙鞋,一個小椅子,他住的小房間畫了多少畫,一個單人床,完了擺一把小椅子就畫得非常美,那種東西特別能打動我。」
王中軍自己的畫里也處處可見梵高的影子——粗獷彎曲的筆觸、飽滿沖擊的色彩,還有經常出現的天空、樹或田野。
2014年11月4日,王中軍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以6176.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逾3.77億元拍得梵高的一幅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
他的好友兼投資人馬雲曾親眼見證了其收藏的百幅名畫,嘆為觀止。
賺錢養著自己的夢想是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而王中軍能夠做到,背後是20多年在電影圈的摸爬滾打。
1976年,王中軍初中還沒有畢業,不滿16歲時便應征入伍。他本想走父親的老路,建功立業,結果在軍隊一待就是四年。
經常在大半夜站崗、一坐火車坐上十幾個小時、連續四十八小時不睡覺……王中軍的這段軍旅生涯完全吃苦的主色調填滿。
但在他看來,一句「我不知道到底有多苦」,就將往日辛酸一帶而過。 如今想來,在軍隊中的歷練培養了他堅韌、樂觀的個性。
後來,王中軍復員回到北京,在父親幫助下謀到一個物資部保衛處的工作,在保衛處其實和看大門的性質是一樣的。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對於野心勃勃的王中軍來說,怎麼可能滿足?他很快便辭職了。
這段時間,他干過體制內出版社的美術編輯,還做過廣告經理,但總覺得這些工作不滿意,後來乾脆在29歲那年選擇了赴美留學。
1994年,在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之後, 王中軍懷揣在美國賺到的10萬美元,回國開始在市場經濟初開的混沌漩渦中試水創業。
華誼當時的經營很艱難,剛開始做的是一本小雜志,刊登一些廣告,然後直郵給使館和三星級以上的高級公寓。在此期間,經商遭遇挫折的弟弟王中磊也加入到哥哥麾下,共同經營華誼廣告公司。
關於那段時光,王中軍曾在媒體采訪中提到:「我當時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天天打工,就為100塊錢而努力奮斗13個小時,再往前推,我當兵的時候一個月只有6塊錢,誰會去想到你今後會創造了一個『電影帝國』。」
華誼起航
1998年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契機,為這個廣告公司開啟了通往影視行業的輝煌之路。
一天,王中軍在路上偶遇出國前的老同事,對方正在做電視劇生意,並給他詳細講述了電視劇行業的利潤前景。
很快,王中軍投資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心理診所》。這是一部喜劇,由英達導演,蔡明、楊立新等人主演。雖然沒有拍戲經驗,但王中軍利用自己做廣告的優勢,進行了很好的推廣,結果第一部戲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初嘗碩果的王中軍從此一頭扎進了電影圈裡。
當時,華誼第一次嘗試著投資了三部影片,分別是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以及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
盡管前兩部讓華誼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充滿京味兒、書寫普通小人物生活的《沒完沒了》卻大賣——3300萬票房在2000年總票房榜中排名第二。
正是《沒完沒了》,讓王中軍遇到了幫助他把版圖做大的貴人,馮小剛。
緊接著,王中軍又和馮小剛合作了《一聲嘆息》 。那是2000年,但華誼兄弟就以導演工作室的機制緊緊拴住了馮小剛。 這種合作形式在當時並不多見,足以證明王中軍獨具慧眼。
《一聲嘆息》的主演是張國立、徐帆,都是當年影壇的扛把子。電影講了一個男人在妻子和情人之間周旋的故事。馮氏喜劇特有的黑色幽默精神已經在這部電影里嶄露頭角。
馮小剛擅長展現市井文化,他的作品既有娛樂屬性,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又內含一股聰明勁,四兩撥千斤地批判,不是全然的媚俗。
王中軍和王中磊恰恰看中馮小剛的這一點。王中磊曾說:「小剛嚴格說,是華誼電影版塊創始人之一,我們成就了小剛,小剛也成就了華誼的電影。」
除了商業和藝術觀念上的一拍即合,王中軍和馮小剛在氣質上也頗為相似。
由於多年在社會打拚,王中軍的身上透著一股江湖氣,大方且仗義。恰是這種江湖義氣也吸引了馮小剛,他成為了華誼真正的兄弟。
王中軍的「講義氣」不只是針對馮小剛。在對待員工福利的問題上,他向來慷慨大方。
他曾拿出了公司20%的股份送給核心團隊:持股者名單中,既有知名導演、製片人、當紅演員,也有秘書和司機。
「華誼兄弟」在中國電影產業里也開創了許多先例,建立了最早的電影導演工作室,最早開始做經紀業務、簽藝人……
恰因王中軍這種敢於嘗試、不拘小節的個性,最終才會締造出一個如此龐大的「華誼帝國」。
絕地求生
去年八月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王中軍「自爆」前年的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拍賣品中有一半是自己的畫,但「賣畫過冬」不丟人。
如今,王中軍又疑似為華誼兄弟周轉資金出售了豪宅。時隔十年出售的這所豪宅,凈賺8800萬港元(摺合人民幣約8000萬元),漲幅約66%。
疫情沖擊下的影視寒冬竟將龍頭企業的大佬逼至如此境地。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創業板影視第一股。 上市首日,華誼股價上漲超147%,領跑娛樂板塊二十餘家企業。
而後,王中軍對公司的核心管理層表達,華誼不應當只做電影,應該效仿好萊塢幾大娛樂巨頭的發展路徑。
在「去電影化」的思路下,華誼將其傳統的影視+藝人經紀業務模式分為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
不過,這次轉型不太成功,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中所說:「企業家應當專注於自己熟悉的領域,盲目擴張到其他領域具有冒險性。」
在華誼兄弟奉行「去電影單一化」戰略的幾年時間里,公司的其他業務沒能發展起來,電影觀眾卻日益減少。
2014年是一個分水嶺。
當年,中國電影行業全年票房實現2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5.78%,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占據了國產片票房市場份額58%的五大民營電影公司中,光線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9%,博納為15%,當時剛成立兩年的樂視影業也從此前的8%上升到11%。
在2012年和2013年均為冠軍的華誼兄弟卻意外跌出三甲,位列第四,其電影票房收入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
這一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則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2016年,華誼兄弟出現了首虧,同時代表公司主營業務收支狀況的扣非凈利潤呈負數,為「-4018.28萬元」,這是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八年以來首次出現。
從那之後,華誼的狀況一再滑坡。
2019年底,在一份內部信中,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磊坦言2019年是創業25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2019年,華誼兄弟巨虧39.6億元,同比減少262.32%;實現營收21.86億元,同比減少43.81%。
2020年必將是他們輸不起的一仗,又遭遇了疫情。 2020年一季度,華誼兄弟又持續虧損1.43億元。
為了補上這些虧空,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動作頻繁。
先是在2019年7月,華誼兄弟靠抵押電影設備換取了4000萬人民幣;
去年8月,王中軍坦言自己在賣畫換取資金以解決公司流動性的問題;
去年9月,華誼兄弟及全資子公司華誼國際投資以5500萬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轉讓了其持有的GDC公司全部股份,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去年12月31日,華誼兄弟出讓「賣座網」4%股份給賣座網CEO陳應魁,轉讓價為904萬元。
這兩年華誼似乎一直在用「拆東牆補西牆」方式自救,不過虧損就像無底洞一般,欲壑難填。
若華誼在2020年未能盈利,公司將迎來三連虧 ,將面臨退市風險。
過去的行業翹楚究竟該如何走出慘淡經營的局面?
E. 華誼兄弟股票代碼是多少及股票分析
300027 華誼兄弟,公司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於1994年創立,1998年進入影視業,2009年創業板上市,是中國影視行業首家上市上市公司。公司目前主營三大業務板塊:以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等業務為代表的影視娛樂板塊;以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公園等業務為代表的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以游戲、新媒體、粉絲社區等業務為代表的互聯網娛樂板塊。是業內產業鏈最完整、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03億,同比下降9.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其中,影視娛樂主營板塊營收25.62億,同比減少9.56%,主營佔比73.12%,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收2.57億,同比增加362.34%,主營佔比7.33%,互聯網娛樂板塊營收6.76億,同比減少21.47%。 主營佔比19.3%。2016年,公司在原有三大業務板塊基礎上,圍繞主營業務加大產業投資力度,完善主營業務矩陣,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平滑主營業務業績波動風險。
娛樂影視方面,2016年,內地票房457.12億,與2015年440.69億相比,增幅僅為3.73%,國產片票房更是同比下跌近2%,內地影市的發展在2016年進入了瓶頸期。2016年3月底上映的《葉問3》被爆出存在大量票補以及票房作假的行為,震動市場,隨之票補潮水退去,連續5年以超過30%的幅度高速增長的神話一朝破滅,內地影視行業進入拐點。公司更是創出了上市8年凈利潤首現負增長。公司2016年新開業四家影院,截止2016年底開業影院19家,打造高端定製影院品牌--華誼兄弟電影匯。公司計劃2017年上映10部影片,17部電視劇及網路劇,參與綜藝節目11部,有望帶來豐富營收。
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方面,截止2016年底,公司累計簽約項目16 個,2017年將有10個項目在建,公司實景娛樂板塊的第一個主題公園項目,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和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長沙)預計將在2017年開業,實景娛樂業務開始進入爆發期,未來幾年有望帶來豐富的現金流和營收貢獻。
互聯網娛樂板塊方面,公司加深與中國移動、騰訊、阿里巴巴、東方明珠新媒體等平台的合作,逐漸形成「互聯網+粉絲」生態圈。公司控股子公司廣州銀漢科技《時空獵人》IP 計劃籌備中,預期打造其成為超級IP,研發全新游戲《時空獵人3D》,並計劃於2017年5 月推出的影游聯動IP 手游《思美人》、暑期退出S 級IP 手游《拳皇命運》等。
公司於2016年數次減持掌趣科技股票,獲得投資收益10.16億,截止2017年1月18號剩餘持有掌趣科技3869.25萬股的股權,公司參股的英雄互娛,確認了相應投資收益1.09億元。
2017年,公司將產業投資列入第四大業務板塊,2018年電影片單強勢回歸,實景娛樂業務也有望發力,隨著三大板塊之間的良性互動,延伸IP價值。公司綜合娛樂布局成效顯著,看好公司長期發展前景。
F. 14億票房《芳華》的老闆華誼兄弟,現在只剩下兄弟了,這是怎麼回事
經歷重重的曲折後,《芳華》二度出場。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一部被馮小剛電影導演稱作「心願清單」上最終一部的影片,並沒有由於錯過國慶檔而被觀眾們忘卻,反倒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乘勢而上。不論是首映客座率,或是得分、票房都超過當期影片躍居至第一。應對在此情景,心裡樂開花的當屬發行方兼出品方的華誼兄弟。對於此事,嘉行CEO王中磊表明,《芳華》有希望完成十億級票房。更關鍵的是,伴隨著播映的推動,為拍攝《芳華》而打造出的「芳華庭院」所意味著地實景拍攝娛樂業將邁入採摘期。
殊不知,向陽的199棵松柏樹若能低下頭看一眼腳底支撐點他們的草坪,便會發覺,非是全部的景色都能四季如春,小花一直一歲一枯榮。夢終歸是要醒的。也許有一天,藝術館內的梵高名畫依然會被取下,再一次注入銷售市場。那就是王中軍為理想投入的成本——盆友再多,能幫的終歸僅僅一程。真真正正的飛升,或是得依靠自己。
G.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這里正變成高水平"影視之都"
文化土壤蘊藉深厚,影視要素資源豐沃,影視人才高度集聚,影視創作精品不斷……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的中心,上萬家影視機構在北京用激情和夢想創造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戰狼2》《紅海行動》等佳作,為觀眾編織出一片片光影幻境,支撐起國內電影產業的半壁江山。當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時,北京也正朝著「影視之都」奔跑。
【創作】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
2019年8月,青島東方影都,總投資30億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在全封閉拍攝中。不同於多數國產片晝夜不停地趕工拍攝,這個劇組罕見地「忙而不亂」,像上班族一樣准時收工。曾經以《鬼吹燈之尋龍訣》刷新華語片特效水準的導演烏爾善,這次想要創造另一個奇跡——用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創作華語影史上首部奇幻史詩三部曲。
《封神三部曲》的幕後推手,則是被觀眾和行業稱為「爆款製造機」的北京文化。這家名字中就有「北京」二字的北京企業,近兩年一口氣推出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無名之輩》等多部現象級影片,無論票房、口碑還是 社會 效益都可圈可點。
「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選片標准。」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透露,這一標准分為三個層級: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一個電影具有『強刺激』的 娛樂 性是及格標准,但是光及格還贏不了,往上走就是尋求共鳴,影片要能夠反映時代,讓觀眾有休戚相關之感,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他們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別是《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均為北京出品。《一代宗師》《北京遇上西雅圖》《黃金時代》《親愛的》《滾蛋吧,腫瘤君》《破風》《不成問題的問題》《八月》《岡仁波齊》《羞羞的鐵拳》《紅海行動》……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優質電影,均為「北京創作」。北京重點扶持的影片《戰狼2》《湄公河行動》《百團大戰》《智取威虎山》曾榮獲第14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量位列全國各省區市之首。正在熱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雙豐收,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2018年,北京地區生產影片410部,佔全國電影產量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過億。2019年春節檔期間,北京電影票房達2.18億元,8部新片中,《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小豬佩奇過大年》等均為北京出品,共貢獻42.23億元的票房,佔新片總票房的72.4%。
【影院】
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今年30歲的李曉北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她的童年記憶里,北京城區的商業電影院很少,禮堂、文化宮、劇場里既放電影,又搞活動,還看演出,比如地質禮堂、西城文化宮等,好幾百號人擠在一個廳里看電影,觀影效果「就跟把露天電影搬到室內一樣」。「從2005年、2006年開始,北京的商業電影院開始多起來了,看電影的人也多了。」2005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上映,她跟同學早上五六點就跑去首都時代影城排隊買票,也只買到第一排,得躺著看。
現在,李曉北和愛人住在五環外的霍營,家門口就有兩家影院:保利影城龍旗廣場店和沃美影城華聯商廈店。在西局上班的愛人,公司附近就有一家萊納恆泰影城,每天中午休息時還能抽空看一部電影。
在北京,觀眾不僅不愁沒地兒看電影,還能找到滿足不同觀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華誼兄弟電影匯這類輕奢影院;喜歡看懷舊影片的,來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專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則成為文藝青年「打卡」的必去場所;國內外大片在京舉行的首映禮、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等組織的各種專題影展、北京國際電影節一年一度的「北京展映」……讓北京成為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共有影院238家,銀幕1675塊,座位數22.99萬個,布局相對均衡,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長。全國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佔了4家。在北京,電影已成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目前,農村公益電影已實現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場,年均播放各類題材影片550餘部、17萬余場次,年均觀影達到820餘萬人次。
未來兩到三年內,北京還將加快城區影院空白點和鄉鎮影院建設,爭取市民在城六區內出行一公里就能看到電影院。根據規劃,2020年,北京市影院將達到300家,銀幕數量達到2200塊左右,從目前的平均1.5萬人共享一塊銀幕,發展為1萬人一塊。圍繞農村電影放映提質增效的新一輪改革試點也正在籌備中。
【產業】
「京十條」等政策帶來利好消息
陽光打在爬滿綠藤的紅磚牆上,透著些許慵懶氣息。位於東四環外的銅牛電影產業園建築密度不高,安靜中透著文藝范兒,正是電影人創作的絕佳場所。這片佔地30畝的文創空間,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出租率達到100%,涵蓋電影策劃、投資、製作等各個環節——電影產業鏈的每一環,像珠子一樣穿了起來。像這樣的影視產業園,北京還有很多。
剛剛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導演唐季禮,這樣概括北京在電影產業上的優勢:「北京既是全國文藝氣氛最濃的城市,又匯集了最頂尖的創意人才,還集中了電影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盡管很多電影的拍攝地不在北京,但融資、策劃、劇本、選角、後期製作、宣傳發行都在北京。」
北京參與影視製作的機構目前已達上萬家,從事電影製作的機構1500餘家,在全國遙遙領先;中影、萬達、光線、開心麻花這些中國電影的明星企業都在北京落戶;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視企業都在北京設有分支機構或創作經營實體。這樣的體量和集中程度,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這些影視企業是北京加快建設「影視之都」的主體力量。
在北京,電影公司既能感受最濃厚的電影文化氛圍,也能接觸到最豐富的行業資源。拍電影——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是全國唯一一處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聚人才——國內最優秀的電影從業者、北京電影學院等頂尖藝術高校都在北京;找平台——每年四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區域乃至全球電影交流、合作與發展的重要場所。
各項政策的扶持也為影視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利好消息。宣傳文化引導基金、文化藝術基金、廣播電視網路視聽基金等專門資金、專項基金扶持創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重點項目,《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均曾受惠;2019年推出的《關於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被業內稱為「京十條」,從「文化+ 科技 」、「投貸獎」聯動、金融支持等10個方面推動影視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H. 鄭州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好玩嗎
這個電影小鎮應該還可以吧,但是節假日盡量不不要去,人特別多
I. 華誼兄弟惹了誰
華誼兄弟並沒有特定的招惹了誰,因為資本的蛋糕就那麼大,自然會有爭奪。
一方面在過去的時間,華誼兄弟電影業務表現不佳,另一方面,其押注收購的明星公司也未能帶來預期的效益,更關鍵的是,此前華誼兄弟曾靠投資獲得的大量收益,已接近清倉。
華誼兄弟給出的解釋是:「影視娛樂行業經歷震盪,增速低於市場期望,公司影視娛樂板塊及互聯網娛樂板塊收益不及預期,業績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今年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佔有率都有明顯退步。」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亦曾在2016年年底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這一年華誼兄弟參與製作發行的諸如《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共10部影片,只獲得了約31億的國內票房,同比下降了28%。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上都缺乏亮眼表現。」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從上映的《搖滾藏獒》,再到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華誼兄弟都曾寄予厚望的多檔電影,最終票房都不理想。
不僅如此,與萬達就《我不是潘金蓮》排片發生恩怨,更是將華誼兄弟自身在院線和發行能力上的弱勢暴露。這個事情的特殊意義在於,《我不是潘金蓮》是華誼兄弟深度捆綁馮小剛後的第一仗,但依舊打得並不漂亮。
要知道,馮小剛剛成立不久的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在所有者權益為負5500萬元的情況下,被華誼兄弟以10.5億元買下了70%的股權,彼時就已經受到市場質疑。
此外,2016年被寄予厚望的華誼浩瀚和浙江常升影視都未完成對賭協議。前者背後站著是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鄭愷、陳赫6位明星股東,成立於2015年10月21日。該公司成立第二天,就被華誼兄弟以7.56億元天價收購。
後者的實際控制人則是張國立,在2013年9月,成立僅3個月,便被華誼兄弟通過全資子公司以人民幣2.52億元收購70%的股權。華誼兄弟多次嘗試「明星資本化」的運作,先用一大筆錢買明星股東手中的股份,然後簽訂對賭協議。
在華誼兄弟看來,這樣既能保證上市公司業績,又能達到綁定明星的效果。「想的很好,但很明顯沒那麼容易實現。」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道。
最近華誼兄弟這家娛樂行業內的龍頭公司最近頻頻爆出負面新聞,從這些負面新聞中就能看出華誼公司今年開始走下坡路,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了。
華誼兄弟就被爆出法院強制執行23萬的合同款,經過了解觀眾才知道華誼兄弟是因為和某人之間的工程分包合同導致,當時因為涉及到的金額不大,這家公司很快就出來回復了這件事,表示會好好處理這個事情。
華誼被法院強制執行3個億。這次金額非常大,看來華誼兄弟並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樣財大氣粗,並且從華誼公司的財報也能看出華誼如今的賬面情況非常難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在公布被執行3個億之後,華誼兄弟的創始人王中軍兩兄弟也被限制了高消費,這對於華誼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有人說,華誼背後有很多互聯網資本,找他們幫忙就行,但是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殘酷的。華誼爆出這么多負面新聞,不僅影響股市,而且投資者也並不看好,資本只會持觀望態度。
業務范圍
華誼兄弟是國內最早布局互聯網娛樂領域的綜合性娛樂集團。2010年華誼兄弟入股掌趣科技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2年掌趣科技上市後為華誼帶來高額回報;2013年華誼兄弟合並手游領域內市場佔有率僅次於騰訊的銀漢科技,並結合自身優勢娛樂資源助推其手游新作上市推廣,
以銀漢科技為代表的手游業務已成為華誼兄弟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華誼兄弟入股電競市場英雄互娛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至此,華誼兄弟已在游戲行業打通「研發-發行-電競」的完整鏈條。
2015年,華誼兄弟旗下控股子公司華誼創星獲批掛牌新三板。華誼創星致力於構建以粉絲用戶為核心,內容IP為基礎的「娛樂+」生態系統,提供連通多屏終端的內容產品及相關服務,
以及線上線下全方位的粉絲經濟娛樂服務。其與騰訊手機QQ合作推出的星粉互動產品「星影聯盟」,用戶已超過1.5億,並已與400位合作藝人、150部影視作品和150家國內外知名影視娛樂機構達成合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華誼兄弟
J. 華誼兄弟為什麼失守電影市場
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游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對此,許多業界評論均認為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據地電影領域出現失利的原因所在。對此,筆者和《中國經營報》記者石英婧進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為何華誼反而在撤退?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愚以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華誼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是來自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
當然,因為泛娛樂化下,確實華誼出現了對電影投入不比從前的狀態。但必須要指出的是,華誼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現在其對當下電影行業重磅投入IP的趨勢上並沒採取跟隨策略。它反而選擇了將經營模式分散到影視、綜藝乃至網劇等多個領域,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表現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實質上,這種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華誼用沒有分賬來解讀自己的「失利」,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們多元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電影下滑,營收卻是第一?
單純把華誼兄弟定義為一個電影主業公司未免過於簡單。選擇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為IP被重視後,電視劇集、網劇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綜藝節目因此大爆發的時間點上,國產電影反而顯得不 溫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謂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給好萊塢大片貢獻票房。因此,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 度,仍然大有可為。畢竟,電影這一塊,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營收不佳,但營業總收入卻占據上市影視公司第一的位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部分來源或許是來自於投資,特別是對游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
而隨著國內電影票房泡沫的隨時可能發生的崩裂,下半年,預計華誼繼續深耕泛娛樂,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新興泛娛樂板塊,將逐步讓華誼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賬,因此下半年走勢並不會差。
去電影化其實就是要玩好電影
在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華誼的去電影化,大家就都以為它是要離開電影市場了。這其實只是文字游戲。
真正意義上的去電影化,個人以為,在華誼的動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內容供給上,不像新晉的影視公司那樣押注在IP這個大起大落的風險項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對編劇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後晉影視人才的培養上,其實就已經是在給華誼兄弟培養真正活的IP,而非簡單的購買、改編和被束縛的IP。這些活IP一旦注入到華誼兄弟當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將用專業化的角度顛覆那些新興、但內容還在UGC向PGC過渡上掙扎的那些泛娛樂領域,尤其是互聯網上的泛娛樂板塊。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葉寧的進入,目標是逆轉發行上的頹勢,而且更多的是借住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更多的時 候,反而是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