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7中美電影票房對比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中美電影票房對比

發布時間: 2022-11-05 04:42:22

『壹』 電影票房的票房紀錄

2015年2月24日,2015年春節假期結束,內地影市在7天中總計收獲超過17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億。大盤最高點依舊出現在大年初一,當天的單日票房高達3.4億,創造了內地影史新紀錄。
春節檔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7部初一放映的電影功不可沒。然而如此大規模扎堆上映,也讓這些影片深陷慘烈的排片爭奪。最終,《天將雄師》6天累計4.5億問鼎春節檔票房總冠軍,《澳門風雲2》以4.16億的成績緊隨其後,《狼圖騰》吸金近3億,排在第三位。
單日票房破6.6億
2016年大年初一中國內地單日電影票房達到了6.6億元,觀影人次為1900萬左右,遠超去年大年初一的3.75億。其中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以單日2.76億的成績成為國產片中單日票房的冠軍。而《澳門風雲3》、《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也分別以1.78億和1.7億的佳績雙雙破億。
單日票房排名TOP20
數據截止2016年2月18日

排名影片名單日票房(萬)播放日期上映天數1速度與激情7346342015年4月12日12美人魚314442016年2月14日73美人魚269942016年2月8日14美人魚248142015年2月10日35美人魚247732015年2月11日46港囧246962015年9月26日27美人魚243302016年2月12日58美人魚239682016年2月13日29美人魚239092016年2月9日610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38362015年5月16日511速度與激情7228472015年4月18日712港囧226572015年9月27日313尋龍訣226442015年12月19日214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223102014年6月28日215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213352014年6月29日316尋龍訣203802015年12月20日317港囧199292016年9月25日118星球大戰原力覺醒196052016年1月9日119速度與激情7187262015年4月13日220速度與激情7187162015年4月19日8
單月破40億首超美國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項國產電影的紀錄。19日大年初一當天,7部新片同時上映造就了超過3.5億的單日最高成績,初一到初六的春節檔總票房更達到史無前例的17億。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2月內地電影市場高達40.5億,成為內地首個突破40億大關的月份,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票房最高點。
中美市場走勢在春節檔前走勢較為穩定,不過大年初一開始,春節期間中國單日產出基本都在2.5億以上,穩定性領先於北美市場。最終北美市場2月份產出了大概44.6億人民幣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場占據的10%的比例,美國影市2月約收40億元人民幣,比內地票房約少5000萬。
一季度電影票房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國內累計票房95.84億,刷新歷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漲41.65%。預計到4月第一個周末將突破百億關口,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電影將首次創造百天內(95天)突破百億關口的最快紀錄。
截至3月31日,2015年第一季度(1月1日-3月31日)累計票房95.84億,刷新歷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漲41.65%,累計放映場次1228.10萬場,較去年同期上漲39.95%,觀影人次2.66億,較去年同期上漲38.11%。國產電影票房與進口影片票房呈65:35的格局。
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62.2億,同比增長47.91%,共計放映7681800場,同比增長49.27%;觀影人次1.72億,同比增長41.68%。
進口片總票房33.61億,同比增長32.79%,共計放映457.28萬場,同比增長29.83%,觀影人次0.94億,同比增長34.72%。統計期內共計4部影片躋身6億影片隊列,23部影片突破億元大關,刷新歷史同期值。
刷新月度票房紀錄
2015年7月份,中國電影票房為54.9億元,在連續打破日票房紀錄和周票房紀錄後,再次刷新中國電影市場月度票房紀錄。這一數字超過了2002年至2005年中國電影票房總和。此外,7月份觀影人次達到1.59億。2015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已累計票房258.53億元,國產片佔比57.2%。
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40.69億
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十二五」以來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美人魚》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截至2016年2月19日晚22點,周星馳導演新作《美人魚》總票房達到24.68億,超過了《捉妖記》的24.39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史票房新紀錄,創下新紀錄僅用了12天。

『貳』 《頭號玩家》票房遠超北美,究竟什麼樣的電影中美票房

1、中國觀眾看電影,種類很重要。觀眾第一喜歡看動作片(例如戰狼2、紅海),第二喜歡看喜劇片(例如捉妖記、羞羞的鐵拳等)。那些懸疑片、恐怖片、偵探片、科幻片基本沒有好票房。例如湮滅。
2、中國觀眾看電影,不喜歡看撓頭的、劇情繞的電影,最好是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劇情直白簡單的。例如速度7、速度8、變形金剛、生化系列、復仇者聯盟、頭號玩家等票房火爆,而星球大戰、蝙蝠俠大戰超人等中國票房很差。
3、中國觀眾看電影,與中國審美相悖的票房差。例如黑豹,男女主角都烏漆墨黑,與中國以白為美觀點相悖,票房很差;例如水形物語等。

『叄』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場走勢在春節檔前走勢較為穩定,不過大年初一開始,春節期間中國單日產出基本都在2.5億以上,穩定性領先於北美市場。最終北美市場2月份產出了大概44.6億人民幣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場占據的10%的比例,美國影市2月約收40億元人民幣,比內地票房約少5000萬。

單月破40億首超美國: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項國產電影的紀錄。19日大年初一當天,7部新片同時上映造就了超過3.5億的單日最高成績,初一到初六的春節檔總票房更達到史無前例的17億。

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2月內地電影市場高達40.5億,成為內地首個突破40億大關的月份,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票房最高點。

『肆』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

1、長津湖(57.74億)

自2021年9月30日公映以來《長津湖》屢破影史記錄,10月5日《長津湖》憑借19.56億的票房成績成為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冠軍;10月19日《長津湖》總票房突破50億,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最快破50億的電影。11月24日16時43分《長津湖》正式超越2017年上映的《戰狼2》摘得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同時成為全球影史戰爭題材票房冠軍、全球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伍』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陸』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

『柒』 2017年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不論中國還是外國

2017年電影票房排名:

  1. 戰狼2。(中國內地)票房56億,中國年度票房總冠軍,世界單一市場電影票房總冠軍,中國票房破億速度最快電影(上映4小時後破億),好萊塢電影100強,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鶴獎最佳影片。

  2. 速度與激情8。(美國)票房26億。

  3. 羞羞的鐵拳。(中國內地)票房19億。

  4. 功夫瑜伽。(中國內地)票房17億。

  5. 西遊伏妖篇。(中國內地)票房16億。

  6. 變形金剛5。(美國)票房15億。

  7. 摔跤吧爸爸。(印度)票房12億。

  8. 加勒比海盜5。(美國)票房11億。

  9. 金剛:骷髏島。(美國,中國,加拿大)11億。

  10. 極限特工3。(美國)票房11億。

『捌』 2017上半年中國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 國產電影就三部!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喜憂參半,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影市累計票房高達271.37億元,同期增長10.34%,共上映影片221部,其中國產片169部,進口片52部,然而就票房吸金能力來看,國產片(103.94億元)卻遠不及進口片(167.43億元)。今天,鹿豹座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其中進口片便佔了七成。

Top10《乘風破浪》

票房:10.48億元


《速8》是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無可爭議的一支強心劑。上映首日起,即狂飆在打破和創造票房紀錄的快車道上。該片以6280萬元的零點場票房,創造內地零點場票房紀錄;上映首日狂攬5.057億元,一舉刷新內地影史首日和單日最高票房雙項紀錄。自上映後票房一路呈碾壓之勢,成功打破系列前作《速7》在內地創下的24.26億元總票房紀錄,成為國內影史進口電影票房新冠軍。

這十部Top10電影,大家為那幾部貢獻了票房呢?

『玖』 全球票房2.4億美元,中美兩國年度票房前十,《尖峰時刻》有多強

1998年《尖峰時刻》拍攝完成,參加過宣傳之後的成龍立刻回到了香港,錯誤的劇本,錯誤的動作,錯誤的對白,錯誤的決定!成龍說這是他拍過最爛的電影,好萊塢從此以後有多遠滾多遠,但在不久後,導演布萊特·拉特納就給成龍打來了電話,《尖峰時刻》全球累計票房2億4千萬美元,他們成功了。《尖峰時刻》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由華人明星主演,在中美兩國都拿到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但也許只有成龍自己知道,這部影片的拍攝究竟多麼艱難,過程有多痛苦,甚至讓連死都不怕的他一度想要放棄,1994年一部《紅番區》,讓成龍收獲了在美國的知名度,無數好萊塢公司看到了商機,開始物色成龍拍新片。

而最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評聚合網站爛番茄,最早收錄的一部電影就是《尖峰時刻》,因為爛番茄的一個聯合創始人是成龍的粉絲。

『拾』 《金剛狼3》首日破億背後的「中國資本」,誰會是最大贏家

《金剛狼3:殊死一戰》於昨日在北美和內地同步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首日以38.8%的市場排片比開畫,最終取得了1.02億的首日票房。而隨著《金剛狼3》口碑持續走高,這部影片在首周末奪冠毫無懸念,甚至有望在單日票房上達到第二名的4倍之多。

另外,據北美票房吧數據顯示, 《金剛狼3》北美周四提前夜場票房高達950萬美元,創R級片第三高提前夜場票房! 這部影片在北美的票房預期不斷調高,首日票房有望達到8000萬美元。

除此之外,《金剛狼3:殊死一戰》在韓國上映首日動員35萬5244名觀眾,創下了國外R級電影在韓國的最高首映紀錄。雖然據外媒報道,《金剛狼3》的製作成本達到了9700萬美元。因為該片被定位R級,在觀影人次上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如今全球火爆的 《金剛狼3》有望首周票房達到2.2億美元,回本幾乎並沒有懸念。

1

驚現萬達2016片單,能否彌補「《長城》之傷」?

早在開拍之前,已經有外媒披露《金剛狼3》的預算成本為1.27億美元,加上宣發費用,最終成本預算很可能高達1.9億美元。如此一來,這部一開始就定位於R級的動作片只有在全球票房達到5億以上才能勉強回本。不過,從最新的媒體披露來看,這部影片的實際製作成本和預算有著很大的差別,「狼叔」此前也承認在這部影片中自降片酬。

9700萬的製作成本在整個系列中都排名相對靠後,而如今高口碑引發的票房走勢,讓其回本並不困難。

從2000年第一集《X戰警》算起,「狼叔」在該系列7部電影中飾演該角色,此前6部系列影片全球票房超過20億美元。狼叔也被認為是「一人扛票房」的典型案列。而如今「終極篇」的火爆程度,或許好創造這一系列的一個票房驚喜。

近日,外媒報道中美合拍大片《長城》最終虧損可能會超過7500萬美元,對於投資達1.5億美元的《長城》,曾一度被寄希望於改變中美合拍片規則。然而從實際效果來說,中美雙方的票房和口碑都無法令人滿意。而關系最為緊密的幾家公司,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似乎因此離職;而樂視去年頻頻陷入危機,作為樂視影業業績對賭的「救命稻草」最終也並未扭轉乾坤,如今樂視危機並未完全消失,而樂視影業估值也出現下滑。而環球影業作為投資和北美發行方,也因《長城》會虧損1000萬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長城》、《金剛狼3》都是萬達2016片單中的影片。2016年6月12日,萬達影視在上海電影節舉辦「萬達影夜」活動,並公布了2016年最新片單。其中除了華語片萬,還包含9部好萊塢大片。其中4部在去年登陸內地院線,累計票房為31.6億。

但是從萬達整體2016年的片單完成度來說,並無法讓人滿意。30部影片的超級片單,最終只有7部電影在院線上映。其中與好萊塢合作的9部大片,《魔獸》、《長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都與其他公司有著密切的聯系,萬達究竟可以從中撈到多達的比例不得而知。

不過 萬達不停的通過「買買買」在好萊塢、內地乃至歐洲完成了多筆收購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幾次院線的並購 。由此一來,雖然萬達經歷了葉寧離職,其發行能力出現了下滑,但憑借其突出的市場份額,仍然牢牢掌握著內地院線第一的寶座。

《金剛狼3》作為「狼叔」的「謝幕之作」,雖然被定位為R級影片,但憑借其超高的人氣以及萬達在背後的全力支持,最終如願同內地觀眾見面。而如今《長城》虧損大勢幾乎無法扭轉,2016遺留的《金剛狼3》卻在內地掀起觀影熱潮,憑借其突出的口碑和強勁的票房走勢,不知能否彌補萬達在《長城》這一項目中的虧損。

2

捆綁IP成熱點,中國資本打上了「好萊虎」的順風車?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熙頤影業、卓然影業、華樺傳媒等名字並不太熟悉,而近來《血戰鋼鋸嶺》的署名權之爭讓熙頤影業在國內知名度飆升,《愛樂之城》打破內地歌舞片票房紀錄讓卓然影業名氣大增。

尤其是有中國資本參與的《愛樂之城》、《血戰鋼鋸嶺》、《降臨》三部影片成為奧斯卡的焦點,也更加刺激了許多中國資本參與到進口片的「生意」當中。

目前,參與到進口片的方式主要為投資和發行兩種。 例如五大民營電影公司近幾年都會和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進行合作,越來越多的進口片有著中方資本的參與。內地34部分賬片的配額規定來自於2012年中美雙方簽訂的協議,但去年明顯超過了這一數字。除了較為知名的幾大電影公司紛紛出海,例如福建世紀長龍這樣較為「冷門」的電影公司也能拿到《降臨》的投資份額。

而發行則更為普遍,《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6》這樣的「爆米花」電影讓背後的發行方收 獲了非常可觀的收益。而《極限特工3》除了華樺傳媒和上海電影集團參與投資,1905影業也協助推廣,多個中國資本捆綁IP成為了目前最為「流行」的選擇。

《金剛狼3》看似較為低調,但除了出現在萬達2016年片單,其參與投資以外。此次在內地上映,天天影業擔任該片的協助推廣方。,暴風分體電視也選擇和《金剛狼3》深度合作, 將發布55X金剛狼3定製版電視,新電影也會在第一時間獨家上線暴風片庫。

值得注意的是,暴風分體電視此前便與《星際迷航》、《X戰警》進行過此類合作,產品捆綁IP也成為了目前互聯網電視競爭的重點。此外暴風分體電視的競爭對手樂視電影和小米電視,也多次捆綁IP提高其關注度。

如今,國產片處於一個相對羸弱的階段,3月份更是沒有一部國產大片定檔。目前進口片包攬單日票房的前八位,國產片在市場份額上已經處於「邊緣」狀態。而從整體大勢來看,從去年年末開始,國產片口碑不佳一直難以扭轉,這樣的情況下會讓更多的中國資本選擇加入到進口片的合作大軍當中。

3

口碑燃爆,為何「情懷比拼」仍不敵同期《生化危機6》?

早在《金剛狼3》上映之前,《生化危機:終章》就以「15年生化情」提前「試水」,事實證明所謂的情懷營銷仍然有著非常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這部影片首日以48.4%的市場排片比開畫,最終單日票房達到了2.07億,成為了2017年引進片單日票房最高紀錄。 而首周末票房走勢保持良好,隨後進入工作日,《生化危機:終章》票房走勢有所崩塌。但上映9天仍然可以產出近9億的超高票房,很有可能刷新2017年新開畫批片的票房紀錄。

不過《生化危機》的口碑並非理想,豆瓣評分6.8分,大多網友認為這只是一部較為合格的爆米花電影,遠遠沒有達到《金剛狼3》上映時所出現的口碑盛景。如今《金剛狼3》的豆瓣評分高達8.5分,「淚別狼叔」不僅是片方的宣傳口號,也是影迷最為真實的觀影體驗。

而且相比北美口碑,《金剛狼3》自柏林電影節首映後,好評不斷。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高達97%,metacritic上也有73分。在超級英雄大片越來越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的今天,《金剛狼3》帶著「人味兒」的西部片+公路片的模式贏得了全球叫好。而《生化危機:終章》卻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北美首日票房卻報收510萬美元,創下了該系列歷史最差紀錄。與此同時,影片在IMDB上的分數僅為6.4,爛番茄的新鮮度更是只有41%。

可是單從首日票房的表現來看,《金剛狼3》要遠遠落後於《生化危機6》甚至不敵《極限特工3》,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餘兩部影片上映時,內地正處於好萊塢大片的「空窗期」,春節檔影片口碑不佳一定程度上讓影迷的觀影熱情需要釋放,兩部好萊塢大片選擇在這一個檔口進入,成功抓住了影迷的觀影熱情。

而如今《金剛狼3》不僅要面臨這兩部影片的追擊,還要面對同日開畫的《樂高蝙蝠大電影》和《一條狗的使命》的挑戰,這兩部影片此前在北美也有著非常高的口碑。與另外兩部影片相比,雖然《金剛狼3》在動作畫面上更加炫酷,但從觀影情緒上並沒有另外兩部輕松。從風格上來說,另外兩部電影可能更容易獲得「路人影迷」的關注。

除此之外, 電影刪減+分級提示,的確會對觀影人次產生影響。 對於一些膽小乖巧且對影片本身觀影興趣不高的女性觀眾來說,過於血腥暴力的動作場面會大大削減其觀影熱情。而對於一部分狼叔的「死忠粉」,其大幅度的刪減或許也會讓其靜等網路資源,畢竟一方面在於中國盜版資源難以根治,另一方面也是許多粉絲並不願意以閹割版的形式來送別狼叔。

無論是同類型影片還是和同日開畫競爭對手對比, 《金剛狼3》贏在了口碑傳輸和知名度上,但是從觀影體驗和風格上可能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雖然《金剛狼3》首日破億,但是仍然無法趕超《生化危機:終章》的首周末票房。

這部影片贏得了非常突出的口碑,而票房預期也不斷調高。但最終能取得多少成績從而讓背後的中國資本盈利,或許還得看這部影片究竟有多大的票房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