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萬達電影的董事長不姓王,十大股東排名沒有王健林的份,而公告顯示實際控制人是王健林,這是什麼操作
萬達電影董事長。(是因為CEO與股權問題,如同馬雲與阿里)
萬達電影董事長是誰?萬達電影董事長張霖簡歷,2018年11月002739股票高管簡介。
萬達電影,公司全稱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2739。
萬達影視20位股東同時退出,萬達電影持股比例95.77%
工商資料顯示,萬達影視包括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在內的二十位股東同時退出。新增大股東為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95.77%。
留存股東僅有3家: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12%,長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6%以及青島西海岸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6%。
同時,原法定代表人、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總裁、萬達院線董事長張霖退出,由萬達影視集團總裁兼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曾茂軍出任,同時,曾茂軍將任萬達影視執行董事以及經理。股權結構變更後,萬達影視注冊資本由約9.99億元變為7.5億元。
早在2016年,萬達電影就提出以370億元收購萬達影視的全部股權,但有關這份方案估價過高和套現的討論讓王健林受到外界的諸多質疑,最終方案宣告終止。2018年6月王健林第二次提出並購方案,但並購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據財報顯示,萬達電影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39.13億元,同比減少6.9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6億元,同比減少21.12%。公司總裁曾茂軍表示,萬達電影重組完成後建立了影視全產業鏈,院線業務經營業績相對比較穩定,影視業務經營業績更富彈性,公司將整合製片、發行、放映全產業鏈資源,發揮協同效應,產出更大的經營業績。
2. 投資一個象樣的電影院需要多少錢成本和利潤如何
設備(如放映機、音響等)的話前期投入差不多在八萬以上。
場地租金(小型400到800平方,一般要選擇在鬧區)一月的話差不多在兩以上。一年就是24W,一般都要付半年的租金也就是12W
人員工資:月800到1000,一般你要請三到四個人,也就是48000,這個可以先不算。
還有一些打關系,找資源等,也要花個四五萬。
工商管理,稅務登記、衛生費等,年估計在三十到四十萬。
也就是說你開小型的影院,前期硬體投入要在25W
然後:你一天24小時全天放映:每場放映時間2。5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天可以放映八場。小型放映廳里有200個座位。
如果你每張票收費在五塊錢,而且每場至少有百份之五十以上的人觀看的話,你每天的可收4000RMB。一個月就是120000RMB,一年就是144W。
當然,你不要被這數字給迷惑了,以為很高。我們再算一比帳:你每天絕對會有大小場之分吧,而且不可能每場都有那麼多人,更不可能每個月里的每一天都是那樣子。另外你還要交稅,交管理費,等等四十萬,扣除人員工資5W,硬體維護:5W,扣除其他額外開支:10W,扣除你的前期投入:25W,樂觀的話,你一年的支出也就85W。
當然,著85W的前提也就是你一年都需要這樣子。那麼,你可以賺40-50W。
但是,做生意不可能這么順利,實際一點的話,你能夠搞個20W。
但是如果你那邊是小地方的話,票價不可能太高,要是訂一張3塊錢的話,那你就慘了,一年下來還有可能要賠!
我這樣子算比較亂。講講我自己02年在廣州開影院時候的數字吧。
第一年,我投了三十萬,每張票五塊錢,第一年,我賺了十幾萬,
第二年,我繼續投了十萬,每張票三塊錢,第二年,我賺了八萬。
第三年,生意不好做,我一分錢都沒投,一張票還是三塊,結果我只賺了五萬。
第四年,關門。競爭對手太多了。
3. 萬達電影:上半年凈虧損5.81億元!如何才能拯救電影市場
想要拯救電影市場,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在各方面綜合因素影響下,國內電影產業鏈面臨著巨大壓力。如果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無法得到改善,那電影市場有可能會陷入不被消費者認可僵局。
在現實生活當中,經濟增速放緩其實也是影響電影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不是普通人或電影從業人員能考慮的問題。只要從業人員能拍攝出好的電影,當地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我想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到電影院貢獻一份票房的。
4. 萬達電影一季度預計盈利5-5.8億,你對萬達影院的印象是怎樣的
萬達電影依託著萬達商業,成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院線,影響力也非常大。據媒體報道,萬達電影日前發布了業績預告,公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萬達電影預計盈利5億元左右。不少媒體指出,萬達轉虧為盈,意味著電影院線行業的好轉,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內,國內院線都會逐漸好轉。而事實上,這個季度可能是萬達電影上市以來,業績最好的一次了。要知道即便是疫情前幾年,它的盈利也沒有超過5億,顯然這次是春節疫情解封,帶來的電影消費增長。
5. 萬達負債4205億,37家萬達甩賣蘇寧,王健林將跌落神壇嗎
回答:從2017年6月王健林和融創孫宏斌、富力的那筆600多億元的大甩賣(主要是賣掉萬達的文旅資產)開始,萬達就開始了賣賣賣的模式,直至今日還沒有完全停下來。
財富雜志的數據,都要從企業方面獲得確認,所以起碼2016年的數據是可信的。由此觀之,萬達自身通過盈利造血的能力並不強。所以,要還本金和利息,萬達必須變賣資產。今年第一筆是賣掉37家萬達百貨,應該還不是終點,因為這筆交易尚不足以填上至少200多億的現金需求——因為萬達百貨本身肯定是有負債的。
6. 萬達電影上半年預虧15億至16億,電影院還能撐下去嗎
萬達電影發布公告,預計上半年凈虧損15億-16億元,去年同期盈利5.24億元。對於預虧原因萬達電影表示,2020年上半年,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整個電影行業和公司經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我們知道,疫情期間人員密集的場所都被封鎖,電影院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導致萬達電影受到較為嚴重影響的原因。雖然疫情影響嚴重,但我認為電影院仍然不會沒落。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資金雄厚。一般電影院的規模都不會很小,而規模比較大的電影院不會受到短期疫情的影響,他們的資金一般比較雄厚,在短期暫停營業一段時間內,不會受到巨大影響,也不會因為沒有收入來源而倒閉,尤其是像萬達這種連鎖機制的電影院。電影院所具有的雄厚資金,使得它的營業模式非常自由,基本不會受到太大的外界因素影響。
總的來說,萬達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娛樂設施機構,一次疫情應該對它沒有非常大的影響,而電影院也應該能挺過這個特殊時期。大家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7. 虧損15億、負債124億,40部片單能否驅散萬達電影的陰霾
文 | 何西窗
今年上半年萬達電影凈利潤虧損15.67億,負債規模超過124億 ,雖然公司股價隨著電影行業復甦經歷幾輪上漲,但是影院復工至今萬達電影並沒有拿出回歸市場的作品。
近日,萬達電影對外公布了2021年-2022年的片單, 對外公布了旗下萬達影視、新媒誠品、騁亞影視三家子公司超過40部新作 ,其中包括《唐人街探案3》(以下簡稱《唐探3》)《尋龍訣2》《誤殺2》等IP電影作品,也有《正陽門下年輕人》《謝謝你醫生》等劇集作品,還有一部分網生內容。
可以理解為,這份片單是萬達電影對外放出的一聲「驚雷」,證明自己影視內容擁有豐富的儲備,可是雷聲過後,眾人期待的「大雨」何時落下,卻不能預知。最近的消息是,萬眾矚目的《唐探3》或將在2021年的春節檔上映。
觀察萬達電影的儲備作品和未來兩年的新片單,可以感知到的是,萬達電影似乎戰略性放棄了2020年。就像萬達電影沒有出現在上影節的開幕論壇上,今年各電影公司視為重磅戰場的國慶檔,依舊沒有萬達的影子。
阿里影業參與了好萊塢戰爭大片《1917》,主控的愛情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票房超過5億,國慶檔也有《奪冠》《一點就到家》兩部電影,年底《溫暖的抱抱》《拆彈專家2》也將上映;騰訊影業則有文藝氣質的《第一次的離別》《鄰里美好的一天》等電影,國慶檔則是押注《急先鋒》。兩家公司也同時出現在了《八佰》的出品名單上。
而貓眼聯合出品了《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三部種子電影,主控的懸疑片《風平浪靜》定檔11月。
相比這些公司的布局,萬達電影2020年顯得尤為沉默,能夠聽得見響聲的舉動,是重映的《誤殺2》又掀起一波觀影熱潮。現在公開信息中,萬達2020年上映的電影是一部中小成本愛情片《月半愛麗絲》,定檔10月30日。
而未來兩年的片單中, 萬達電影一共公布了18電影。一方面,萬達電影將續集IP電影作為了「重器」。 18部電影項目中,《唐探3》《尋龍訣2》《誤殺2》《快把我哥帶走2》(以下簡稱《快哥2》)等續集電影放在了首例,打造關聯宇宙成為萬達電影的重點。
《唐探3》的「唐探宇宙」在電影之外已經完成了劇集開發,《誤殺》系列在第一部取得票房口碑認可之後,懸疑宇宙也逐步開啟,《尋龍訣》背後則是天下霸唱盜墓小說《鬼吹燈》IP的支撐,續集發開水到渠成。小成本的青春喜劇《快把我哥帶走》系列則是有意打造「兄妹宇宙」。
另一方面則是貼近電影市場趨勢,發力各領域類型片。 萬達電影比較有把控的懸疑類型,數量相對較多,在《誤殺2》之外,還宣布了《吞海》《三大隊》等四部電影。此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這類符合時代精神與家國情懷的主旋律電影均在市場上取得不錯的反響,萬達電影也宣布了《神舟》和《上甘嶺之四十三天》兩部主旋律電影。
同時也搭配成熟的導演和IP發力科幻題材 ,如陳思誠導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郭帆監制的《宇宙 探索 編輯部》、改編自小說《北京折疊》的《折疊城市》。
青春題材上,除了《快哥2》,還有去年大火台劇《想見你》電影版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電影版等三部電影。萬達的動畫布局則仍舊以低幼動畫為主,公布了《海底小縱隊》和《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
或許可以預料, 未來兩年萬達電影爆發點大部分仍在續集電影身上 ,新類型片中雖然不乏IP作品,但是顯然「新宇宙」的開拓充滿了更大的未知性,片單能否如此完成也不能預計。如《折疊城市》2018年立項,在《流浪地球》打開國產科幻片的大門之後,公眾對這部電影倍加期待,但是電影落地顯然比預想的更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片單上萬達電影的影視劇板塊與網生內容數量上的增加。片單上,萬達電影的影視劇儲備達到17部,網生內容達到5部, 這意味著新媒誠品和騁亞影視在逐步發力。
新媒誠品的17部影視劇項目中,分為都市時代劇、主旋律、古裝仙俠、懸疑四類題材 ,包括「正陽門下」系列第三部《正陽門下年輕人》,由楊冪、白宇主演的醫療題材劇集《謝謝你醫生》, 游戲 IP改編《仙劍奇俠傳4》,李易峰、陳星旭主演的火箭軍題材劇集《號手就位》等。騁亞影視則貢獻了《羅曼史》《空降排》《保安日記》等網生作品。
在被投資者質疑公司運營狀況時,萬達電影回答道,「公司的存貨主要是正在製作中的影視劇作品,具有較好的變現能力」。這是將一部分營收希望押注在新媒誠品身上。
這個原因可以理解,從2017年萬達電影收購新媒誠品至今,電視劇業務成為萬達的亮點之一。2019年在影視行業整體走低的情況下,新媒誠品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佔比達到3.23%,而電影佔比5.79%。2020年上半年,新媒誠品旗下的電視劇營收實現了455.30%的大幅增長。
實際上,近兩年傳統電影公司都開始加大影視劇布局,不僅僅是萬達,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博納影業等公司都在積極進行影視劇製作,據不完全統計,五家電影公司2020年劇集片單總數超過60部。 影視劇在內容IP開發與變現鏈條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即便萬達電影公布了豪華片單,影視劇業務也正在發力,但能否緩解2020年的僵局仍是未知。今年上半年,電影院線公司普遍凄慘,萬達電影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半年報顯示,萬達電影上半年實現營收19.72億元,同比下滑73.93%,凈虧損15.67億元,同比下降398.81%。這其中觀影收入同比大幅下跌88%,廣告和賣品收入也均下滑超過70%。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萬達電影的情況也並不樂觀。2019年萬達電影凈利潤虧損47.2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24.87%,迎來上市首虧。而虧損的原因是由於萬達電影對並購的影城、時光網、慕威 時尚 (已更名為北京萬達傳媒)等進行商譽減值,金額達到59.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電影身上還殘留著一份對賭協議。 2018年萬達電影並購萬達影視,當時達成對賭協議,萬達影視在2018~2021年每年的凈利潤應分別不低於7.63億元、8.88億元、10.69億元、12.74億元。2019年萬達影視凈利潤為3.17億元,未達承諾數字,為此,萬達投資等補償義務主體補償了14.53億元。
2020年下半年也快過去,萬達電影並沒有拿出重量級作品,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們產生擔憂,2020年萬達電影能否實現盈利,或將遭遇ST。
但萬達電影比投資者們淡定許多,在互動平台上,萬達電影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電影行業整體受到沖擊,但影院作為體驗型業態,人民群眾的觀影需求不會改變,影院復工以來,觀影熱情恢復超出預期,公司預計中國電影市場仍將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公司四季度開始至以後年度,各項經營業務同比恢復正常,公司不存在退市風險。」
這40部片單能否安撫資本市場尚不可知,但起碼證明,萬達電影正在蓄力中。
8. 王健林主動去地產化 2016萬達銷售目標下調4成
作為國內商業地產龍頭,萬達在2016年初向市場投放了一顆「炸彈」:下調地產銷售目標至1000億,相比去年逾1600億的銷售額,下調幅度近40%。
1月11日,萬達商業公布經營數據,預計2016年整體的合同收入約為1300億元,其中房地產合同銷售預計約為1000億元。而在2015年,萬達商業實現合同銷售額約為1640.8億元。
如果按照這一節奏,2016年或更久之後,萬達地產銷售將可能降至千億以下,萬達將從此退出千億房企陣營;而與此同時,同樣在多元化路上疾行的恆大,在2015年邁進了2000億陣營,龍頭老大萬科2016年將沖擊3000億,對於絕大多數地產商來說,即使轉型,原本的主營業務也依然在擴大規模。
萬達這一次轉舵,是否又一次的獨辟蹊徑?之前的數次轉型,王健林將萬達從一家偏居一隅的房地產開發商帶領至國內商業地產老大的位置。而這一次,他又將引領萬達這艘巨艦駛向何方?
劇烈的輕資產轉型
對於此次下調銷售目標,萬達的解釋是,公司將繼續推進戰略轉型,房地產銷售將不再是公司業績未來的主要增長方向。
隨著房地產告別黃金十年進入「白銀時代」,在利潤率下降、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多數房企都開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謀劃多元化發展的模式。萬達則是諸多轉型房企中,行動最為迅猛的一家。
下調銷售目標,降低地產業務比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王健林發起的「自我革命」、「主動調控」的結果。2015年初,萬達啟動第四次轉型,王健林便聲稱萬達將要大規模輕資產,不再依賴地產銷售業務,並且從此開始撕去「地產」標簽,向國際化的消費服務商轉變。
承載萬達此種轉型的核心手段是輕資產。去年開始,萬達改變了以售養租的模式,未來住宅和公寓不用再先賣掉作為融資手段。
王健林介紹,萬達商業的輕資產路線將是由別人來投資建設萬達廣場,萬達負責選址、設計、建造、招商和管理,所產生的租金收益萬達與投資方按一定比例分成。他指出,這種模式萬達不需投一分錢,但每年獲得的收益可觀,可減少資金壓力,降低企業負債,大幅提升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此外,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靠租金獲得收入,企業發展不受房地產形勢、房價高低影響,這就把經濟周期熨平了,使收入更加穩定。
從2015年的租金收入看,輕資產化模式初顯成效。數據顯示,去年萬達廣場租賃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30.7%,由於租金大幅增長,租金收繳率及物管費收繳率達到100%,租金利潤占萬達商業利潤比重預計超過35%。
萬達預計,2016年公司物業租賃業務仍將高速增長,因此核心凈利潤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王健林的遠期目標則是,在三年內將租金占凈利潤的比重提升超過50%。
而萬達所持有的物業面積再創新高,使其後續租金收入增長成為可能。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萬達新增持有物業面積475.5萬平方米,累計持有2632.1萬平方米,在全球不動產企業中排名第一,已經超過美國的「商業地產大鱷」西蒙地產。
2016年萬達也將繼續輕資產化模式的轉型,去年萬達萬科達成戰略合作,萬達將把多個項目的住宅和公寓開發業務交給萬科來做。據萬科董秘譚華傑透露,雙方合作的規模將在千億以上。
萬達還將在全國加快擴張萬達廣場的規模。2016年計劃開業50多個萬達廣場,其中超過20個是輕資產項目。王健林透露,在輕資產模式的支持下,萬達商業的目標是到2020年開業400個至500個萬達廣場;十年後,萬達爭取在全國建1000個萬達廣場。萬達寄望於輕資產的快速擴大規模來產生邊際效應,帶動其旗下其他板塊的業務增長。
嚴躍進認為,萬達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在盈利方面有較好前景,為國內其他開發商的轉型提供了樣本。
不過,萬達的租金收入是否可以保持持續增長,還要看其在大量的二三四線城市的運營情況,受累國內經濟低迷,目前很多二三四線城市商業出租已出現了下滑。
萬億萬達想像
商業地產「去重」僅僅是萬達「去地產化」的第一步,萬達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家商業消費服務企業。
基於這一定位,萬達的業務收入和凈利潤來源,也將不再是「賣房子」,而是轉為租金、文化、院線、以及金融的收入,這些板塊的收入在2015年均獲得了大幅增長,彌補了地產銷售收入的放緩。
除了租金收入大增,2015年,萬達文化集團的收入達到了512.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5.7%。其旗下的萬達院線擴張營收情況也相當可觀。數據顯示,萬達院線2015年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票房63億元,同比增長49.6%;線上票房收入突破4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40%。
更亮眼的數據來自於萬達金融集團。這家成立不過半年的金融公司收入達到208.9億元,完成了年度計劃的697%。此前萬達透露將完成多起銀行、證券、保險公司並購。目前,萬達持有百年人壽11.55%,成為後者最大單一股東。
隨著上述業務的收入比重增加, 它們將逐漸取代地產銷售在整個集團中的更多比重,而萬達的轉型,將隨之成功。
「到2016年,萬達服務業將會首次超過房地產。從嚴格意義上講,明年萬達就不再是房地產企業。」在去年的萬達半年內部會議上,王健林表示。
與此同時,萬達將「服務業收入和凈利潤佔比超過65%」的目標提前至2018年完成。
為此,萬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多項並購,以實現其目標。以萬達院線為例,萬達院線近年來在國內外啟動了多起並購,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影院AMC和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
萬達從去年以並購切入布局體育領域。年初,萬達以4500萬歐元收購足球俱樂部馬德里競技隊20%股份;2月牽頭並購全球著名體育媒體製作及轉播公司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的股權;緊隨其後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
王健林認為,中國的體育產業還處於「嬰兒期」,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接下來體育產業也將會有跨越式的發展。他同時寄望於通過體育產業把旅遊等相關產業做得更大。
實際上,作為萬達文化旗下布局了多年的項目,萬達文化旅遊城目前在全中國已有10個項目,其中3個已經開業,分別是長白山度假區、武漢中央文化區和西雙版納度假區。王健林對於旅遊產業頗具野心,他曾公開表示,2020年萬達將被打造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旅遊公司。
此外,萬達對於金融板塊布局十分明確,就是要打造互聯網+金融的模式。2014年12月,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獲得了自己獨立的支付系統,去年5月,萬達金融+快錢開始C端布局,推出了首款互聯網金融「寶寶」類理財產品「快利來」,6月份其與快錢共同推出了一款商業地產眾籌、互聯網金融產品「穩賺1號」,這使得萬達金融收入飆升697%。
萬達內部人士透露,萬達今年將提出新的三大產業計劃。業內預計將是文化旅遊、金融產業、電子商務3個產業。
按照王健林的設想,到2020年萬達的資產將超過2000億美元,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凈利潤超過100億美元。屆時,萬達將可能成為第一家市值超萬億的具有房地產基因的公司。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1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9. 王健林的萬達旗下有多少家電影院今年他的電影院還好嗎
王健林的萬達旗下有幾千家電影院,僅國內就有六百多家,而國外則有一千多家,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萬達影院並不好過。
當然,雖然今年上半年萬達並不好過,但是下半年等疫情逐漸過去,電影院全部復工,尤其是國慶檔的時候,萬達院線也會恢復正常。有消息顯示,萬達電影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在7月27日晚間獲得審核通過,其中,投入超30億元在2020到2022年新建162家影院的計劃頗引人注目。也就是說,萬達電影還是對市場充滿信心的。
10. 電影公司半年報:光線、萬達狀態回暖,華誼、北文持續失速
暑期檔即將收官,仍未出現一部爆款,這也成為了上半年電影市場疲軟前行的縮影。
上半年,電影市場的發展情況並不樂觀。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票房總收入為275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6億。
雖然,春節檔在《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的帶動下,以78.22億的成績創下了華語影史新高,但後續整個市場呈現出內容供給嚴重不足的局面,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檔,也因疫情反復下部分地區影院的閉門而啞火。
不過,對不少電影公司來說,相比於2020年上半年,2021年的電影市場已經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機會。從上半年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橫店影視五家上市電影公司的財報來看,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的經營狀況都已經回暖,其中光線傳媒凈利潤更是飆漲2255.45%。
而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目前則仍面臨著營收壓力,前者雖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為虧損狀態,後者凈利潤虧損達到4506萬元。
《你的婚禮》以小博大,光線傳媒凈利潤飆漲2255.45%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5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91.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55.45%。
2020年上半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僅2057萬,這也是因為原定於去年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姜子牙》《蕎麥瘋長》等影片均撤檔延後上映,上半年僅依靠《誤殺》《兩只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等2019年年末上映的影片來支撐營收。
2021年上半年,《人潮洶涌》《明天會好的》《你的婚禮》《陽光姐妹淘》等新片接連上映,成為了光線傳媒凈利潤暴增的關鍵。財報顯示,上半年光線傳媒參與投資、發行或協助推廣並計入本報告期收入的影片總票房約為16.97億元,其中口碑穩健的《人潮洶涌》在春節檔收獲7.62億票房,之後,《你的婚禮》則收獲了7.89億的票房。
從《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悲傷逆流成河》《超時空同居》等影片的票房來看,光線傳媒確實如財報中所言,在中低成本高回報的類型片上具有成熟經驗和駕馭優勢,《你的婚禮》也是此類作品。不過需要警惕的是,近幾年這些以小博大的影片中普遍缺乏口碑之作,《你的婚禮》豆瓣評分甚至未達到及格線,未來光線在強調方法論的同時,或許更應注重內容質量。
財報顯示,光線傳媒的內容儲備中,《五個撲水的少年》《沖出地球》《堅如磐石》等均已完成製作,《狙擊手》《十年一品溫如言》《一年之癢》《會飛的螞蟻》《深海》等影片正在製作過程中。由此也不難看出光線傳媒的投資戰略,即以《狙擊手》《堅如磐石》等大導演作品、《十年一品溫如言》這種IP項目、《深海》等頭部動畫電影為主力,以其它中小體量的影片為「配菜」。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兩部動畫電影的成功,對光線動漫業務的意義暫且不談,這兩部電影帶來的營收,顯然讓光線在內容投資上更有底氣了。接下來的項目儲備中,《狙擊手》《堅如磐石》《十年一品溫如言》等影片的出品方都為光線,其中《狙擊手》還為投入成本相對較高的戰爭題材。
2018年影視行業進入變革期後,各大電影公司之間的合作便在加速,大片或中成本影片由多家頭部影企聯合投資出品已成為常態,這也是單個電影公司降低投資風險的最好方式。比如上半年的《懸崖之上》背後,就集結了中國電影、英皇影業、上海電影、阿里影業等多家投資方。
近幾年來,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領域的投資布局已取得建樹,但在主流電影領域,光線的布局一直以擅長的中小成本影片為主。如今,在公司運轉穩定,營收和現金流皆向好的情況下,強化對《狙擊手》這種頭部內容的主投主控,或許也是光線傳媒實現突破的機會。
上半年僅上映兩部影片,萬達電影「內容荒」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0.34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56.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0.77%。
2021年上半年,全國觀影人次達到6.8億,較2019年同期下降15.9%,但相比於2020年長達半年多的歇業,觀影人次的復甦已經足以令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恢復元氣。財報顯示,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收入達40.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57.4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只有5.33億。
半年報里,萬達電影公布了最新的院線資產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萬達電影在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712家,6174塊銀幕,影院規模還在持續提升。但對萬達電影來說,觀影業務「投資回報率低」的困局仍在繼續,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3.38%,而商品、餐飲銷售收入,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
近幾年,萬達電影一直在向覆蓋電影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的全產業鏈業務發展,提升上游內容參與度,平衡自身的營收結構,但在內容投資與製作上,萬達電影的速度和成果顯然都不及外界預期。可以發現,在2018年和2019年,萬達電影每年出品的影片都在10部以上,但在票房和影響力上雙雙取得成功的主控作品,似乎只有《唐人街探案》。
2020年,《唐人街探案3》延遲上映,就已經暴露了萬達電影在內容儲備上的乏力。去年一年,萬達電影只上映了三部作品,其中主控的《月半愛麗絲》票房為2847萬,雖然參投的《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萬達電影都為聯合出品方,且位次並不靠前。
2021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內容儲備依然乏力,僅上映了《海底小縱隊:火焰之杯》和《唐人街探案3》兩部電影,前者票房為5326萬。下半年,萬達電影的待映影片雖然不少,但除了已經上映且票房表現乏力的《我的父親焦裕祿》《二哥來了怎麼辦》外,《陪你很久很久》《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天星術》等待映作品中,僅《天星術》這部奇幻冒險片體量較大。
收購萬達影視時,萬達電影的預期是讓院線業務與內容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但通過單一爆款獲得長遠發展並實現協同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今,萬達電影也意識了這一問題,在半年報里提出將 探索 主旋律、合家歡、懸疑犯罪、 情感 青春、科幻玄幻和親子動畫等六大系列影片,並通過「菁英+」電影人計劃繼續挖掘和培養導演、編劇領域的新生力量,為內容業務輸送人才。
其實,遍觀萬達電影近幾年的投資足跡可以發現,《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我不是葯神》《戰狼2》等爆款背後都有萬達電影的身影,但和《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一樣,萬達電影在其中的參投比例都不高,可見其投資策略一直存在問題。
靠轉賣資產扭虧為盈,華誼的實景 娛樂 沒有「新故事」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5.7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8.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5.75%,扣非凈利潤為-2.2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01%。
從表面來看,華誼兄弟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若拋開對華誼騰訊 娛樂 有限公司部分股權、騰訊音樂及貓眼 娛樂 等金融資產、部分實景 娛樂 項目的資產處理,華誼大概率仍處於虧損狀態。
上半年,華誼收入前五名的影視作品為《侍神令》《溫暖的抱抱》《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合計實現收入2.79億,占營業收入的48.27%。其中雖有拿下了春節檔票房冠軍的《你好,李煥英》,但華誼在其中只是第六大聯合出品方,能從54億票房裡獲得的分成是極為有限的。
在《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三部作品中,華誼都為參投方,而上半年華誼主投的《侍神令》和《溫暖的抱抱》,票房分別為2.73億和6.69億。對曾被爆料成本高達6億的奇幻電影《侍神令》而言,口碑失利導致原IP《陰陽師》帶來的票房加持寥寥無幾,2.73億的票房收入下,華誼兄弟面臨巨額虧損。
從華誼下半年的內容儲備來看,除了已經上映的《盛夏未來》和《混沌行走》,華誼接下來還有《鐵道英雄》《749 局》《美人魚2》《假如愛有天意》《搖滾藏獒:藍色光芒》等國產片,以及參投的好萊塢科幻片《月球隕落》等待上映。從海外影片來看,同為科幻題材的《混沌行走》內地票房最終可能難以突破千萬,無知名演員加持的《月球隕落》票房或許更不理想。
從華語片來看,華誼的《鐵道英雄》《749 局》等都難以邁入頭部大片梯隊,目前定於國慶上映的《鐵道英雄》想看人數僅3萬多人,後者則為4.4萬人。此外,《美人魚2》或許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映,但在當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里,《美人魚2》想如前作般豪取數十億票房已是難事。
如今,華誼兄弟的內容業務多少缺乏看點,也是因此,半年報里華誼才耗費了大量篇幅來講述實景 娛樂 的故事,稱將繼續聚焦「影視+實景」,完善並加速IP的製作和轉換,以提高內容變現能力。上半年,華誼品牌授權及實景 娛樂 板塊營業收入5295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33.11%,但這更多是受疫情影響,從收入佔比來看,品牌及實景 娛樂 僅貢獻了9.15%的收入。
財報里,華誼對實景 娛樂 信心大好,但現實動作卻與之反向而馳。今年上半年,天津實景 娛樂 退出了河南建業華誼兄弟文化 旅遊 產業有限公司和南京華誼電影小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8月份,華誼又發布公告稱,擬以2.25億元的價格轉讓天津實景 娛樂 15%的股權。或許,實景 娛樂 業務的盈利及前景並不樂觀,否則華誼也才會接連做出割捨。
從財報來看,華誼兄弟在元氣大傷後,依然沒有回歸正軌,仍在掙扎當中。如今,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開放,與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一南一北遙遙對望,未來華誼的實景 娛樂 之路或許會更為艱難。
《你好,李煥英》收入去向成迷,北京文化仍陷虧損漩渦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2156萬,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81.7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06萬,虧損比重較上年同期縮小了29.92%。
上半年,北京文化2156萬的營收,是由《沐浴之王》《特警隊》《雲邊有個小賣部》《四十九日祭》《金剛川》等作品貢獻的,其中《沐浴之王》帶來的營收為1445萬。這些作品多於去年上映,而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你好,李煥英》,並未計入業績之內。
《你好,李煥英》上映前,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已經賣出了電影的發行權,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截至2月17日,北京文化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收入約為6000萬至6500萬的區間。當時《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為27.29億,最終影片取得了54億的票房成績,但因保底協議超額部分的分成比例會降低,北京文化的最終收入不可能直接翻倍,但大概率也在8000萬左右。
賣掉發行權後,北京文化不再是《你好,李煥英》的最大受益方,但是若這筆業績計入上半年收入,對經營不佳的北京文化來說,也能稍微提振士氣。可在財報中,北京文化卻給出了「受電影項目收入確認周期影響未計入業績」的說法,對比《你好,李煥英》已經計入華誼兄弟上半年的業績,北京文化的說法顯然存疑,但具體原因為何尚不得知。
接下來,北京文化待上映及仍在籌備中的項目有《東極島》《749局》《來都來了》《讓我留在你身邊》《白蛇前傳之封魔錄》,以及《封神三部曲》和《畫江湖》系列。其中由烏爾善執導的《封神三部曲》採取三部連拍的模式製作,目前影片的外景拍攝基本殺青,其中第一部的特效製作也已完全,只待上映。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出於分散投資風險、緩解公司流動資金壓力等多重考慮,與西藏慧普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作價6億元轉讓了《封神》系列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之前轉讓《你好,李煥英》發行權時,北京文化的出發點更多是對影片的市場表現不看好,但轉讓《封神三部曲》的份額,更多是出於經營壓力。
轉讓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確實分攤了一部分風險,但《封神三部曲》對北京文化而言,仍是「定生死」的存在。據業內爆料,這三部影片的投資成本高達30億元,也就是說,《封神三部曲》的票房至少需要90億以上才能回本,若票房不能達到90億以上甚至更低,那北京文化就會面臨虧損局面。反之,如果《封神三部曲》能一戰封神,那北京文化或許就能翻身。
8月27日,北京文化發布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顯示,北京證監局確認了北京文化藉助《大宋宮詞》《倩女幽魂》兩部項目虛增業績的事實。利空落地,某種程度上對北京文化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不過,至今仍在內斗下風雨飄搖的北京文化能否等到《封神三部曲》「救命」,還是未知。
《送你一朵小紅花》斬獲12億票房,橫店影視進入轉型關鍵期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14.7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39.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67.41%。
上半年財報中,橫店影視並未公布院線業務和內容業務的具體營收比例,但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橫店影視在全國擁有影投公司574 家,實現票房收入10.85億元。由此來看,目前院線業務仍是橫店影視的支柱業務,而影視製作和銷售賣品、發布廣告等業務合計貢獻的營收在4億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橫店影視上映的影片並不少,其中作為出品方參與的有《你好,李煥英》《熊出沒·狂野大陸》《我的姐姐》等4部影片,聯合出品的有《緝魂》《武漢日夜》2部影片。此外,上半年計入橫店影視業績的,還有2020年年末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票房達到11.9億的影片,為橫店影視主投主控。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迄今為止,橫店影視主投主控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2016年,橫店影視開始涉足上游內容製作,但過去幾年參與的80餘部影片中,橫店影視基本都是以參投為主,主投的作品寥寥無幾。《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對橫店影視而言意義重大。
去年12 月,橫店影視與橫店控股簽署了相關轉讓協議,收購了橫店控股持有的橫店影視製作和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內容製作端加大發力,向「內容+渠道」全方位發展。這次收購的成果很快體現了出來,《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第一出品方就為浙江橫店影業,影片的票房也反映在了橫店影視的財報中。
其實,做院線起家的橫店影視,當下和萬達電影的發展方向是類似的,即從發行端向內容端轉型。對此類公司來說,一部主投主控作品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真正從「院線公司」升級為「電影公司」,還是需要長線耕耘,產出更多爆款來證明自身的內容製作能力。
從上半年五家電影公司的業績來看,2018年開始,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且影視行業結束高速發展期後,那些沒有在浪潮褪去後爆雷的電影公司,基本都抗住了行業轉型和疫情帶來的壓力,就如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都有了大幅提振。
不過,對比往年電影公司們的內容儲量來看,今年各家電影公司的存糧都減少了,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響下不少內容製作延遲,如不少項目因資本撤離而難以開機。從大環境看,整個電影行業依然未能脫離低谷期,2021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或將繼續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