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哪些電影值得看
一、熱血片《湄公河行動》。你口中的太平,是他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拚命換來的!
《湄公河行動》根據2011年發生的「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電影中的人物全部以「湄公河大案」中的真實罪犯為原型。他們將13名中國船員殘忍殺害、拋屍入水後乘坐快艇逃離。據說,為了最大程度接近真相,工作人員把「糯康」的庭審過程作為資料參考,並深入「金三角」考察環境,甚至為了探秘當地的毒品交易,主動接近與毒品有過接觸的人。
拍攝時期,該片首次拿到「境外持槍」許可,公安部為本片的道具、裝備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支持,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讓荷爾蒙爆裂的真實又火爆的中國反恐大片。(來自豆瓣楊小七)
二、熱血片《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傷我國人者、皆為我敵!」
不靠西方虛無的特效,不靠尷尬的台詞和演技,不靠當紅流量明星填補票房,緊湊的劇情,真實的打鬥,熱血的情節。將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如實的抖落在觀眾的面前。
三、喜劇片《羞羞的鐵拳》。
這部劇由實力與顏值同時在線的喜劇演員沈騰、馬麗、艾倫等人主演,自15年的《夏洛特煩惱》讓開心麻花收獲了良好的口碑與超高的人氣,今年《羞羞的鐵拳》另老梗不老,幽默搞怪,輕松自在,逗趣橫生。此外《驢得水》也是不錯的、發人深省的喜劇作品。
四、懸疑劇《嫌疑人x的獻身》
在刑警學院任職的物理天才唐川與中學教師石泓年少相識,惺惺相惜,多年後唐川在調查一樁殺人案時,身為石泓鄰居的陳婧被列入警方的「嫌疑人」之中,石泓與唐川因此再度重逢,而唐川卻在調查中發現了更大的秘密,被迫站在對立面的唐川、石泓由此展開了一場高智商對決,一步步推動故事走向既震撼人心又令人扼腕的結局。
❷ 2017一2019法國理論電影有那些
2017一2019法國理論電影有那些?在法國電影群里交流。
❸ 理論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我看過的覺得非常好的電影《朗讀者》《決戰猶馬鎮》《朱諾》《教父》《飛越瘋人院》《洛奇》《獵鹿人》《走出非洲》《雨人》《沉默的羔羊》《殺無赦》《辛德勒的名單》《阿甘正傳》《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無間道風雲》《夢幻女郎》《百萬寶貝》《費城故事》《假如愛有天意》《七宗罪》《加勒比海盜》《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現代啟示錄》《斷背山》《特洛伊》《廊橋遺夢》《冷山》《理發師陶德》《太陽淚》《綠色奇跡》《木乃伊》《燃情歲月》《卡薩諾瓦》《瑪歌皇後》《紅與黑》《末路狂花》《珍珠港》《風語者》《碟海計中計》《極限特工》《X戰警》《神奇四俠》《貓女》《王者之心》《征服者》《斯巴達三百勇士》《拜見岳父大人》《十一羅漢》《搏擊俱樂部》《拳壇暗影》《世貿中心》《海嘯之後》《完美風暴》《霧都孤兒》《贖罪》
❹ 電影理論的理論階段
電影理論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大的階段: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傳統電影理論階段和五六十年代以後的現代電影理論階段。在傳統電影理論階段,電影的社會功能、電影與其他藝術的相互關系、電影有別於其他藝術的特性等問題,就已成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西方,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就有一些著作探討與戲劇組成元素有所區別的電影作品的基本組成元素(演員表演、造型處理等),以及電影的社會學。在十月革命前,俄國也已經有人提出了電影藝術的特性、電影表現手段、電影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等問題。20世紀20年代,與各國電影藝術家在電影語言上的緊張探索同步,各種電影理論學派接踵出現,其中,以路易·德呂克(「視覺主義」)、傑爾曼·杜拉克(「完整電影」)為代表的法國先鋒派電影理論,以漢斯·里希特(「電影即節奏」)為代表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理論,以吉加·維爾托夫(「電影眼睛」)、謝爾蓋·愛森斯坦和弗謝沃洛德·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論」)為代表的蘇聯電影學派,最引人矚目。除此之外,法國的烏爾班·哈特、讓·愛浦斯坦、萊昂·慕西納克,蘇聯的亞歷山大·沃茲涅先斯基、維克多·史克洛夫斯基,英國的埃里克·艾略特,德國的弗里德里克·塔爾鮑特等,都在電影還是無聲和單色的時期,對於如何理解電影的課題做出了各自的貢獻。電影進入有聲時期後,聲音與畫面的結合帶來的復雜的詩學問題,使30年代出現的許多電影理論著作都帶有偏重於闡述藝術技巧的特點,如聲畫蒙太奇、電影表演、電影劇作等,這個時期,匈牙利的巴拉茲·貝拉(《可見的人》、《電影精神》以及後來的《電影美學》),德國的魯道夫·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以及蘇聯的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都為電影理論的系統化做了大量工作。英國的雷蒙·斯波梯斯伍德(《電影文法》)、保羅·羅沙和約翰·格里爾遜,則被人們稱為電影理論的「普及者」。以羅沙和格里爾遜為代表的英國紀錄電影學派,既推動了世界紀錄電影運動,也為爾後西方電影中「紀錄主義美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義大利的溫別爾托·巴巴羅、路易吉·契阿里尼和基多·阿里斯泰戈,則在1939年至1945年為新現實主義電影奠定了理論基礎。以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和杜甫仁科為代表的蘇聯電影學派,進入30年代後,突破了「蒙太奇就是一切」的狹隘概念,使蒙太奇既與辯證思維原則又與影片各組成元素聯系起來,從而把蒙太奇理論提到了新的水平。傳統電影理論盡管有多種不同形態,但其注意力主要擺在探討電影自身的特性上面。五六十年代,隨著電影研究進入各國大學的課堂,其他學科的學者對電影藝術感到興趣,以及電影藝術本身的發展從傳統時期進入現代時期,電影理論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與傳統電影理論注重自身特性的探討相比,現代電影理論更多地是把電影放在整個人類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使電影理論具有了人文科學的性質;與傳統電影理論封閉式的研究方法相比,現代電影理論顯示出一種開放的特點,運用其他人文科學學科的方法論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電影研究;與傳統電影理論通過傳統的藝術學和美學概念來探討電影的一般規律相比,現代電影理論通過一系列逐步形成的特有概念來探討電影的一般規律。這些都使現代電影理論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然而,現代電影理論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各國理論家的觀點和研究方法也有較大的分歧。例如在西方,從50年代開始,在電影理論的創立上,就明顯地表現出兩種趨向:1?以經驗歸納法為基礎,企圖從電影藝術本身去確定電影藝術的特性;2?著重於推理演繹法,突破傳統藝術學方法的框框,把電影作為社會現象,作為特殊的溝通系統,作為獨特的語言來解釋它的本性。前一種趨向給予電影批評的發展以強有力的推動,在其基礎上產生了各種經驗的概念;後一種趨向則產生了各種非電影專業的概念,如語言學中心主義的、社會學的、資訊理論的及其他概念。前者以法國安德烈·巴贊的影像本體論和德國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的物質現實復原論為主要代表,後者則反映於電影符號學、社會學電影理論以及以資訊理論原理為主軸的各種論著之中。
❺ 巴贊的其他理論
(1)電影起源心理學:
核心、基本觀點:電影發明的心理依據是再現完整現實的幻想。(出處:《完整電影的神話》)電影是人類追求逼真的復現現實的心理的產物,這種心理因素決定了銀幕形象的真實感,決定了電影技術的完善和電影藝術的發展方向:再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但電影不可能實現對客觀現實的完整摹寫,「電影是現實的漸進線」。(出處:《傑作:〈溫別爾托.D〉》)
名詞解釋:木乃伊情結
巴贊藉助精神分析解釋電影起源的一種闡釋。巴贊為研究電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繪畫的起源。他認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屍體的驅動。塗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個雕像。雕刻和繪畫成為人的替代品。他們起源與一種願望,是一種原始需要。攝影不是創造永恆,而是給現實塗上香料,使時間免於腐朽。巴贊認為,攝影作為自然的補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讓人干預的特權。電影也因此第一次實現了影像與被攝物的同一,彷彿木乃伊。
名詞解釋:完整電影
巴贊在《完整電影的神話》一文中提出的關於電影起源觀的電影觀念。他認為電影起源的心理原因是再現完整電影的神話,也就是再現聲、色、主體感受一應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
(2)電影語言進化觀:
核心、基本觀點:現實主義是電影語言演化的趨向。巴贊的電影現實主義包括三個方面:表現對象的真實;時間空間的真實(美學核心);敘事結構的真實。為了實現這些審美理想,巴贊提出了「長鏡頭理論」。
(3)長鏡頭理論
名詞解釋:「長鏡頭(景深鏡頭)理論」
長鏡頭理論是對巴贊提出的「景深鏡頭理論」的不嚴密的概括。按照長鏡頭(鏡頭—段落)和景深鏡頭的原則構思拍攝影片,是一種旨在展現完整現實景象的電影風格和表現手法。它具體的實踐要求是:
a.避免嚴格限定觀眾的知覺過程,它是一種潛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過事物的常態和完整的動作揭示動機。保持透明和多義的真實。
b.長鏡頭(鏡頭—段落)保證事件的時間進程受到尊重,景深鏡頭能夠讓觀眾看到現實空間的全貌和事物的實際聯系。
c.連續性拍攝的鏡頭—段落體現了現代電影的敘事原則,屏棄了戲劇的嚴格符合因果邏輯的省略手法,再現現實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實感。
❻ 最新的理論電影有哪些
《萬有引力》、《A面B面》、《幸福59厘米》
❼ 電影所用的理論分哪些
非常多啊,例如電影劇作理論,電影導演理論,電影表演理論,電影攝影理論等。
❽ 2017經典日本電影大盤點
日系 動漫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那你們知道有什麼好看的日本電影嗎?下面我為你分享了幾部經典的日本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2017經典日本電影大盤點TOP10中文片名: 情書
英文片名:Love Letter
導 演:岩井俊二
主 演:中山美惠、柏原崇
劇情簡介:講述一位少女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在男友攀山意外喪生後,無意中得知他中學時代在故鄉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會有迴音的情書到那裡,但意外地卻收到回信,原來是一位與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樹(中山美穗分飾)收到,並回了信。之後兩人開始通信,博子因而進一步了解少年時代的男藤井樹(柏原崇飾)及女藤井樹(酒井美紀飾)的 故事 。
而後博子 決定 到北海道,與現任男友秋葉茂(豐川悅司飾)尋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樹。兩人錯過了相遇的機會,但博子卻偶然發現藤井樹與自己的樣貌原來十分相似。
回去後,博子漸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對她一見鍾情的原因是因為她和他的中學同學藤井樹樣子酷似,於是便放開懷抱,往已故男友遇難的山前大聲舒發心中郁結,並接受了秋葉茂的一段新戀情。 另一方面,藤井樹也漸回憶起以往與其同名同姓的同學一起的點點滴滴,最後因機緣巧合得到了一個埋藏多年的答案...
“情書”在日本上映時,極為轟動,中山美穗更憑此片榮獲日本藍絲帶獎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紀亦因此片而人氣急升,為近年難得一見之風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樂更是細膩動人,實為 96 年最出色的愛情電影。 一封寄往天國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還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邊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在一次山難中不幸亡故,在經過了三年之後,博子卻依然無法釋懷,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禮後,她順道至藤井家 拜訪 ,一時興起地抄下了同學錄上的藤井家的舊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後便寫了一封信寄給在天國的藤井樹(一些觀眾看到這里,可能會認為劇中的博子小姐實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對於那些曾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之思念的觀眾群們當然能夠充份地體會到博子小姐完全是因為不願割捨這段感情,才有了這種傻念頭!)
幾天後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內心執著地想要相信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從天國寄來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葉茂卻認為這件事是荒誕不經的,堅持要證明給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罷了。
於是兩人為了徹底發掘事情的真象,他們便出發到藤井的舊宅一探究竟,終於了解原來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國中時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學,這封信正是因為抄錯了住址而誤寄到女藤井樹的手裡。
雖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為博子渴望從女藤井樹那兒獲知一些故人的點滴,兩人便開始了往後的魚雁往返, 博子雖然從中獲得極大的撫慰,另一方面卻也逐漸地懷疑女藤井樹原來就是未婚夫的初戀情人;但同樣的,原來這方面的女藤井樹也是一直對男藤井樹當初暗戀之事毫無所悉的;就這樣隨著追憶起當初的種種點滴,最後雙方終於都了解了關於男藤井樹當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願。
整個電影內容,談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約束,也不是驚天地,泣 鬼神 的瓊瑤式苦戀,只是單純的兩段逝去的純純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樹心底的舊愛-對於同班同學從未表白的暗戀;另一段是渡邊博子對逝者表達的無盡的追念。最後博子終於知道未婚夫愛上她的原因只是因為女藤井樹與自己長得神似之後,雖然悲傷依舊,卻終於走出了這段感情的陰影,尋得自己心靈上最終的解脫。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紀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當悠悠的配樂響起時,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紀,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清楚地描繪出樹心中的那種暗戀,這時旁白說明了這是兩人最後的見面之時,的確令人感觸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 成功 吸引人之處,就彷彿呼應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樹借的書 "似水年華的回憶" ,訴說著大家心中都曾經可能有過的似水年華的回憶。
推薦理由:為觀眾再次講述了一個跨躍時代的,給人以希望和感動的故事。
中文片名:三丁目的夕陽
英文片名:Always
導 演:山崎貴
主 演:吉岡秀隆、堤真一、 小雪 、堀北真希、須賀健太
劇情簡介:昭和34年春季,東京獲得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當時日本經濟正值高速成長時期。
茶川與淳之介一起生活,每天都在思念著不辭而別的博美。有一天川渕來拜訪茶川,希望能夠將淳之介帶走。當川渕目睹茶川對淳之介依依不捨的感情後不得不放棄了初衷,離開時川渕告誡茶川,如果看到他讓淳之介無法過上與其他小孩一樣的生活,就會再次回來帶走淳之介。為了保障讓淳之介過上安定的生活,也為了讓博美看到自己可以獨當一面,茶川決定再次向曾經放棄的夢想——芥川文學獎發起挑戰,再度拿起了封存很久的筆。在鈴木 汽車 修理 廠,六子已能掌控大局,修理廠也開始步入穩定發展階段,有一天,鈴木家裡迎來了一名新成員,則文的親戚鈴木大作因事業失敗而將自己的女兒暫時拜託到了鈴木家中,雖然一平對此事略有不滿,不過鈴木一家都以平和的態度迎接美加的到來。不過一直過慣了大小姐生活的美加在鈴木家的生活並不適應,因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做,這與以往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有一天,六子與自己的童年好友中山武雄偶然再會。
夏,茶川參加了東大同窗會,席間茶川倍受昔日同學的嘲笑,不禁傷心而返。回到家茶川見到淳之介的班主任山村老師,茶川從山村老師反應淳之介為了節省生活開支而不吃飯,得知這樣的事情後,茶川的心情變得十分復雜。則文得知博美新工作的地點後,硬拉著茶川一起去見博美,則文和茶川正好目睹向有錢的老闆強硬向博美求婚的場面,而博美則表現得左右為難。川渕得知淳之介挨餓的事情後,表示要像之前約定那樣帶走淳之介。無路可走的茶川為了淳之介穩定的生活,也為了可以把博美接回家,破釜沉舟地做出決定,要向曾經放棄過的夢想進行重新挑戰,一定要獲取代表日本文學界最高榮譽的大獎——芥川文學獎。
秋:巴、六子、一平、美加等人穿戴一新到銀座來玩,為了不打擾茶川進行創作,淳之介暫時寄住到鈴 木工 廠與則文一起留下來看家。六子與初子等曾經一起來東京的好友們重聚,一起去看電影,而不知道該事的武雄則以為六子去和別人約會而大受打擊。茶川終於完成了小說的創作,最後在原告紙上寫上了小說的標題。茶川向則文徵求 意見 ,雖然則文嘴上說“不知道”不過臉上卻難以掩飾喜悅的表情。
冬:茶川商店門口突然來了許多記者,使得三丁目變得熱鬧無比,茶川的小說獲得了芥川文學獎提名。就在大獎將要發表前一天,則文問茶川:“最開心的時候希望在誰的身邊。”茶川聽到這句話之後來到了博美工作的銀座,不過他卻晚了一步,博美已經決定與有錢人結婚,辭去了銀座的工作。正在茶川四處尋找博美時,博美卻在茶川的商店裡為淳之介做咖喱,沒等茶川回來博美就離開茶川商店。
美加離開鈴木工廠的日子也逐漸臨近,而此刻與美加成為好友的一平感受到自己心中更為復雜的感情。茶川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夢想,獲得了芥川文學獎,可以為淳之介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了,不過茶川和博美,六子和武雄,一平和美加之間
推薦理由:悲劇的人生,打不死的精神
中文片名: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外文片名: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導 演:中島哲也
主 演:中谷美紀,瑛太,伊勢谷友介,香川照之
劇情簡介:昭和22年,川尻松子(中谷美紀飾)出生在福岡縣大野島,大學 畢業 後成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卻因包庇犯盜竊罪的學生而被學校辭退。之後她離家出走,感情生涯開始了跌宕起伏,與立志成為暢銷作家的男友同居,之後,男友自殺,她當上了男友的朋友的情婦。事後知曉原來男友的朋友一直只是在利用自己,於是憤怒的松子開始自暴自棄當上浴室女郎,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妓女。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浴室倒閉了,松子於是和找她搭訕的男子小野寺同居“撈大錢”。半年後發現小野寺的背叛,和他一起賺來的錢小野寺又欲獨吞,扭打之小野寺殺死,逃亡到東京。原本打算自殺的松子結識了當地一名憨厚的理發師,並與其同居,但警察的窮追不舍讓松子不得不離開愛人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松子看到愛人已經另有新歡,還生了一個小孩,於是默默離開,在另一個理發店從事理發行業。
偶遇獄友,並與曾是自己學生的龍洋一(伊勢谷友介飾)重逢,雖然此時的龍洋一已經加入黑道淪為賭徒,但松子卻與他相愛了。龍洋一最終也逃不了坐牢的命運,想到自己不能給松子幸福,甚至只會給松子帶來痛苦,刑滿釋放後的龍洋一決定離開她,而松子卻一直夢想著能與龍洋一相守到老……自那以後松子再也不相信愛,也不再去愛別人。她獨自遠走,孑然一身過著隱居封閉生活。因為再沒有人生目標,自暴自棄的她逐漸變成一個慵懶肥胖,且精神不正常的“臭老太婆”。最後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卻因教導夜不歸宿的小混混而被其亂棍打死。平成13年,在枯竭的河川旁,人們發現了松子冰涼的屍體。那年,她53歲。
的戀情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等待著三丁目的居民們的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
推薦理由:本片是北野武的代表作,一舉奪得了199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在首映完畢時,觀眾集體起立長時間地鼓掌。
中文片名:花火
外文片名:Hana-bi
導 演:北野武
主 演:北野武,岸本加世子,大杉漣,寺島進,津田寬治
劇情簡介:西是一名警探,心裡仍然籠罩著幾年前兒子不幸死去的陰影,現在妻子患 白血病 已達晚期。正當他在醫院里和醫生談話,醫生建議他把妻子接回家去時,他得到消息說堀部,他的朋友和隊上的同事,被一個他倆追蹤了很久的慣犯擊傷,傷勢嚴重。堀部受傷並不是西造成的,只是因為當時形勢極為險惡,他們已難以對付所致。堀部現在只能坐輪椅了。西被放高利貸的人攪得焦慮不安,他們逼他還債。西還想安慰剛剛回到家裡的妻子,又想供養田中的寡妻。年輕的警探田中死於一次埋伏行動。西一直認為田中的死他是有責任的。
他還力圖接近堀部。堀部在受傷後就被妻子、女兒拋棄,獨自住在海邊。這一切都令西感到疲憊不堪。西決定離開警察局,陪妻子做一次最後的 旅行 ,試圖把一切都做個了結。他從一個舊汽車販子手中買了—偷來的計程車,改裝成警車模祥,又穿上警服,然後去搶劫銀行。得手之後,他還清欠高利貸者的債,拿出一部份錢給田中的寡妻,又郵寄一包顏料、畫筆、畫布和一個藝術家的筆洗給堀部。堀部早就想 畫畫 ,但無錢買這些用具。這一切全完成之後,在黑幫暴力團和警察朋友的追蹤下,他和妻子先去雪國,後去海邊,踏上了沒有歸途的旅行。
刑警西的妻子美幸得了不治之症,而好意讓他去探望妻子的搭檔堀部則在任務中中彈負傷從而下半身癱瘓。西在一次逮捕行動中處理失當,又導致後輩田中喪生。西引咎辭職。為了給殘廢的堀部提供畫具,為了向田中的遺孀提供生活費,為了讓美幸在剩下不多的歲月中過得幸福,西向黑社會借高利貸。無奈之下,他搶劫銀行還債。西和妻子一同外出旅行,而黑社會卻追著他索討利息,不願讓人打擾妻子最後的時間的西一一殺死前來追債的人。後輩中村刑警前來追捕他,西拜託中村給他一點時間。在寧靜的沙灘,放風箏的少女,妻子說出了電影中唯一的兩句台詞:“ありがとう(謝謝)”“ごめんね(對不起/有勞了)”。他與妻子相擁,在濤聲中,自己動手選擇了人生落幕的方式……
推薦理由:這可不是恐怖片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中文片名:入殮師
英文片名:Okuribito
導 演:崔洋一
主 演: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劇情簡介:大悟(本木雅弘飾演)原本是位管弦樂團的大 提琴 演奏家,然而因為樂團的解散他不得不放棄了演奏家之路,而返回到了故鄉。這時他發現了一則徵人廣告“年齡不拘,保證高薪。實際勞動時間很短,旅行的家務助理,NK代理商。”看著這個門檻要求很低的工作,於是大悟欣然前往應聘,他來到了一間不知為何擺著棺材的舊事務所里,社長佐佐木(山崎努飾演)連看也沒有看他的履歷表,光是看看他的臉便決定錄取他了。
然而當吃驚的大悟問他關於工作的職務內容的時候,沒想到並不是“旅行的家務助理”而是“安樂出發的家務助理”,NK便是入殮的NK。看著這份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工作,驚慌失措的大悟一邊猶豫著,一邊也只好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演)說是找到了一份在結婚會場的工作。
大悟的新人入殮師的生活就此開始了,在見習的這段時間中,他看到了原本以為是美女結果卻是不幸身為男兒身、留下年幼的女兒死去的母親、臉上留下後輩尊敬愛戴的唇印的壽終正寢的爺爺……在這里有著各式各樣遭遇的離別在等待著。不知不覺中,大悟也開始能夠理解入殮師的工作了,但是因為美香的誤解,在事情敗露之後,很不能理解他,丟下一句“骯臟”便跑回了娘家。對於大悟來說,美香是他唯一的親人,因為母親早已在幾年前過世,而父親則在他年幼的時候便失蹤了,所以美香的離開對於大悟來說是件很令人難過的事情。
不過為了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大悟還是拿出自己最真摯的態度來出席儀式,另一方面他也在等待著美香回來。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悟已經很熟稔入殮師的工作了,而且在各式各樣的儀式中他都可以感到很充實很驕傲。然而面對美香的 懷孕 、童年好友母親的過世以及30年來不知去向的父親的死亡,到底身為入殮師的大悟要怎樣去面對自己作為丈夫的角色,而面對身邊重要人物的去世又應該怎樣去面對呢?
推薦理由:宮崎駿的動畫其實都可以入選,這里只是選個典型吧
點擊下頁分享更多2017經典日本電影大盤點
❾ 電影理論的分類
電影理論的具體范圍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電影的本質、本性、基本特徵如電影究竟是什麼,電影有別於其他藝術的特質何在,電影藝術語言應是什麼樣的,電影形式的規律性究竟如何等;
2、與創作方法相聯系的電影理論,如革命現實主義電影理論,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理論,新現實主義電影理論,現代主義電影理論,「新左派」電影理論等;
3、電影具體創作理論,如電影劇作理論,電影導演理論,電影表演理論,電影攝影理論等。
❿ 電影的理論綜述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
華爾街為追逐電影工業壟斷經營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介入電影業,電影業之間兼並、收購並形成壟斷,迅速掀起了一股兼並浪潮。到20世紀20年代初,好萊塢只剩下八大製片廠,即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雷電華、環球、聯美和哥倫比亞公司。八大公司不僅壟斷了美國電影的國內市場,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國電影業當時在歐洲市場的霸主地位。製片廠的主要制度特點包括類型電影的配方式生產、流水線配比、大規模製造、明星制營銷和首輪影院體系。由於製片廠強調集體的智慧和細密的分工,最初電影人的完備雛形被消解在集體的合作之中,電影的創作和經營等關鍵職能也被分解,這個體系需要統一的指揮和調度職能,特定電影的控制權被集中到製片人手裡,形成了製片人中心制。大量的拍片機會造就了大批業務嫻熟的職業導演,支撐了好萊塢的大規模生產以及技術升級後帶來的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美國電影的強大競爭力迫使歐洲電影尋求突破;19世紀末在歐洲興起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也對電影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形成一系列歐洲先鋒電影活動,其發端於1910年代末期,於1920年代達到鼎盛,活動中心主要是德國和法國,大批學者和藝術家成為導演。歐洲先鋒電影一般包括印象派電影、抽象電影、純電影、絕對電影和超現實主義電影等具體流派,代表流派、人物和作品包括印象派德呂克的《狂熱》、抽象電影費爾南德·萊謝爾的《機器的舞蹈》、純電影謝爾曼·杜拉克的《第927號唱片》、超現實主義電影路易斯·布努埃爾的《一條安達魯狗》等等。這種突出個體風格的電影加強了導演對於影片的控制權。
世界另一邊的蘇聯,自立國起就特別重視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積極培養了一批具有才華的電影人,由庫里肖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為代表的蘇聯電影學派,提出了第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導演創作理論:蒙太奇理論,並用之於創作實踐,實施導演中心制原則,不朽之作《戰艦波將金號》等就是這一理論的實踐成果。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同樣深刻地影響了電影。「二戰」的創傷以及戰後的政治幻滅,使得整整一代青年人以創作等方式盡情傾吐自己的失望和憤怒。以1945 年羅西里尼拍攝的《羅馬,不設防城市》為發端,在義大利興起了一次具有社會進步意義並以藝術創新為特徵的電影運動,這次電影運動後來被稱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而1956年,格里高利·丘赫萊伊,根據鮑·拉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說拍攝了電影《第四十一》,拉開了蘇聯詩電影的序幕,蘇聯開始迎來斯大林後的一個電影創作的春天。
在法國,巴贊開始通過《電影手冊》聚集起一些對電影敘事和電影本體進行深入研究的年輕人,巴贊對蒙太奇思維與表現方式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提出了著名的「長鏡頭(景深)」理論。《電影手冊》還專門研究經典好萊塢,從好萊塢商業片導演中發掘出了電影作者。法國涌現出一批處女作導演,1958年,法國《快報》周刊專欄記者法郎索瓦茲·吉魯首次使用「新浪潮」來描述新涌現的電影現象。新浪潮電影如《四百下》和《精疲力竭》,既反映了整個時代,也充分反映了創作者個人的認識、思索與風格。新浪潮是一次製片技術與製片方法的革命。從新浪潮電影的實踐來看,新人們普遍反對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主張電影作者論。如戈達爾認為「拍電影就是寫作」,與此同時,部分新浪潮電影實現了獨立製片,這對美國和其他國家製片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電影作者論是導演研究的重要理論,對導演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該理論由法國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呂弗、戈達爾、夏布洛爾等人提出,主張電影像小說、音樂、繪畫一樣是一個人的作品,即電影作家——導演個人的作品。不是所有導演都能稱為「作者」。電影作者資格包含:⑴在一批影片中體現出導演個性和個人風格特徵,把個人的東西帶入題材,導演不是一個執行者。⑵影片應具有某種內在涵義,是後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⑶電影作者是對電影製作全面控制的人,無導演、編劇的區分。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希區柯克等人是電影作者的代表人物。具備電影作者論資格所拍的電影才是「作者電影」。作者電影與類型電影相對,也稱藝術片。作者論的實質是強調電影導演是主要創作人和最終定稿人,其判定依據是導演對作品的控制。
可以說在電影百年的歷程中,創作啟發理論,理論推動創作,成為一個交互發展的過程。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完全導演論則在電影作者論和製片人中心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導演的完整職能以及與投資人的關系,建立了從新好萊塢、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導演模型和導演資本制的應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