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突出部戰役電影2018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突出部戰役電影2018

發布時間: 2022-10-11 17:37:31

① 找部美國戰爭電影,劇情開頭是一美國士兵從戰場上只有他回來,馬上成班長,給他班裡補充的士兵都是新兵!

是否是以下兩部

普通人的戰爭 Everyman's War (2009)
劇 情: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第94步兵團的唐史密斯在Bulge戰役的英雄經歷。
1944年12月,當德軍精銳步兵和骷髏裝甲師悄然進入德國和比利時交界被白雪覆蓋的山林陣地,一個警覺的美國大兵和他小隊同僚們做好了防衛准備,他們的陣地位於一個小鎮的前沿,該小鎮是美軍向德國進軍的前進陣地,位置十分關鍵。
在這二戰著名的突出部戰役(阿登戰役)中,雖然武器人員都遠遜於敵人,中士唐史密斯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為了希望和勇氣與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搏鬥。他們這個 94步兵師的班在小鎮外的山脊掘豪固守,可是沒有一個美軍高層指揮官相信德軍會在零下溫度的暴風雪中進攻。
德軍黎明前發動了進攻,通訊中斷了,唐史密斯毫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在沒有武器而且負傷的情況下冒著槍林彈雨沖進小鎮向上級報告德軍的進攻。
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上,該影片展現了唐史密斯充滿了的英雄氣概的事跡和他在慾望和職責之間進行的思想掙扎。戰爭的殘酷事實讓他明白到失去希望比失去生命更糟糕。一個人的勇氣,一個人的希望,所有人的戰爭。

阿登森林戰役【又名:聖戰士,冰雪戰士等】Silent Night (2002)
劇情:
影片真實再現了二戰期間的一場殘酷的戰役。在德軍陣地後方,迪肯等四位美軍士兵從德軍槍口下逃生,他們在茂密的樹林中艱難行進尋找藏身之處。在偶然中,四人搭救了被德軍擊落的英軍偵察機飛行員溫利。由於溫利手中重要的航拍情報需要立即送往盟軍指揮部,一行四人決定護送溫利突破德軍封鎖線。五人頂著暴風雪和德軍的阻擊艱難前行。在途中。迪肯遇到了在德國認識的朋友魯道夫。身為德國士兵的魯道夫在危急關頭給了迪肯他們一輛軍用吉普車。在德軍的阻擊中,兩位戰友相繼犧牲,溫利也深受重傷。危急關頭,迪肯三人駕著軍用吉普車沖過德軍陣地,槍林彈雨中迪肯也倒下了,但是情報終於安全送達盟軍指揮部……
獎項:
獲聖地亞哥電影節最佳影片;獲薩克拉門托電影節最佳影片;獲長灘國際電影最佳影片;獲馬可島電影節最佳影片;獲奧傑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獲美國溫馨電影展最佳影片;獲石溪電影節最佳影片。

② 什麼電影裡面有很多坦克!!我看到一個俯視圖,好多坦克感覺是一起往城市還是什麼地方進攻!!可能是戰爭

很多部二戰題材的影片都有的場景,是哪一部還真不好猜,你搜搜看是不是! 《突出部戰役》(又名《坦克大決戰》)
蘇聯在四十年代拍攝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黑白片)坦克裝甲車輛道具均為繳獲的德軍實物,十分符合歷史。
蘇聯《解放》
西方《凱利和他的英雄》
《鐵魔戰將》.<Steel.Tempest>

③ 十部不得不看的特戰電影是哪些

最重頭的戰爭戲,一場是鎮泰立功的戰斗,一場是攻克平壤,一場是結尾38線上的戰斗。第一場是夜晚攻堅戰,主要以近距離的肉搏為主,第二場是步兵配合裝甲部隊的大城市巷戰,大場面拍的真實而壯闊,在布景,武器展示等方面都很出色,第三場則是白天的陣地爭奪戰,則盡力突出了殘酷真實的效果。雖然整部影片給人的印象是朝鮮戰爭只是韓國人在打朝鮮人,沒外人啥事兒。但其技術方面確實是亞洲領先的,只是稍欠靈氣。2、完美與真實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盪氣回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3、血與火的歌劇 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是古典戲劇功底極強的老科波拉的一部華麗戰大歌劇,其戰爭場面的拍攝也相當沉穩充滿靜力,特別是影片開始時的美軍攻擊機對越共村莊的轟炸,在指揮官下令「把他們炸回石器時代」之後,在瓦格納歌劇《女武神的騎行》音樂背景下,美軍飛機以機炮和火箭彈狂轟越共村莊和平民。瓦格納是希特勒最喜歡的音樂家,這段音樂的運用是在探求人內心暴力感的釋放,瓦格納的音樂被納粹利用,也是因為他的音樂的力量感之下,所隱藏的人性的自我與暴力感。4、庫氏真實 全金屬外殼 庫布里克的這部戰爭片經典,主要集中在戰爭對人性的異變方面,但在影片後半段的越戰戲中,因為庫布里克一貫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其戰爭場面也拍的十分真實可信,其城市高樓間的巷戰,既通過大規模的定點爆破造出真實的戰斗情景,也通過肩扛攝影等手段營造出紀錄片式的效果。越共女狙擊手的出現是點睛之筆,與《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狙擊場面相比,庫布里克的這段表現反而讓人看到其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悲憫之情。5、以武俠的方式 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後面蘇軍兩人拿一支步槍,在督戰隊機槍的威逼下發起自殺性的攻擊更是再明顯不過的諷刺。但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大有俠之大者的風范。最後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校長之間的對決也拍出了高手對決的風采。6、鋼鐵大屠殺 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7、鋼與血的廝殺 黑鷹降落 現代高科技戰爭條件下的戰爭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一場由美國特種部隊執行的軍事行動意外失敗,原因是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游擊隊的蘇制反坦克火箭擊落,這種打法是阿富汗游擊隊對抗蘇軍時的發明,在電影開始還由索馬里游擊隊員炫耀了一回,其後果是一百餘名特種部隊成員遭到數千名索馬里游擊隊的圍攻。雷德利·斯科特與他的團隊再現了這場以索馬里游擊隊武裝圍攻美軍高科技精銳部隊的殘酷戰役,沙漠作戰的各種特殊元素也得到表現,其細節之完美經受了所有苛刻的軍事迷的挑剔。漢斯·基默的配樂也成為了這場戰斗絕佳的襯托。8、古典戰爭片範本 巴頓將軍 「為國犧牲從來都不是贏得戰爭的方法,贏得戰爭的方法是讓你的敵人為國犧牲!」這句話最能代表巴頓的風格,這種個性也導致了他的軍事風格的強硬霸道,也為他贏來了鐵血老將的稱謂。這部70年代的電影主要把重點放在巴頓個性的描繪上,戰爭場面並不太多,在特技上沒有今天的的數字技術,但非洲大平原上的陸空一體的美德坦克大決戰還是拍出了波瀾壯闊的效果。只可惜的是隆美爾軍團的主帥已退出非洲戰場,未能令世人一睹當世陸戰兩大頂級高手(而且二人軍事風格完全迥異,隆美爾詭異而巴頓強悍)的對決,令今人大為惋惜。9、地獄的亂步 父輩的旗幟 《父輩的旗幟》把更多的筆觸放到了歷史的真相和對真實「英雄」的還原上面,但並不妨礙它所拍攝的戰爭場面成為近年來最傑出的戰爭場面之一,甚至僅從視覺沖擊力而言,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步。地獄般的硫磺島,在美軍艦炮的轟炸下騰起陣陣非人間式的煙霧,三天的轟炸沒有摧毀日軍的防禦,三天後的登陸仍成為一修羅場般的廝殺,在這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中,傳統電影手法與電腦CG的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遍布大海的登陸艦確乎氣魄宏大,展示出工業時代的人類所能營造出來的巨大的破壞力,盡管,還遠不是極限。10、什麼是戰爭 細細的紅線 我們把最好的放在最後。大部分的戰爭電影,只是一架望遠鏡,帶人們去觀賞戰爭,而《細細的紅線》不同,它是一台時空機器,帶你去親身體驗戰爭,以一個士兵的身份,來親身體會戰爭所帶來的死亡的恐懼,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扭曲。就如那場攻擊日軍高地堡壘的戰斗,幾十分鍾的時間里,你可以循著導演的鏡頭來親自聆聽一次死神的召喚,完全第一視角的表現,一切未知,日軍直到白刃肉搏才真正出現,而當美軍沖入日軍軍營雙方血拚的時候,你會體會到「巴別」的意味,也會因此明白為什麼在戰爭中,會有那麼多人類的喪心病狂,會有那麼多永遠洗也洗不清的仇恨和血腥。讓我們套用一位越戰老兵對《現代啟示錄》的評價:《細細的紅線》不是戰爭電影,它就是戰爭。如果你要問戰爭是什麼?那我么我請你去看《細細的紅線》。

④ 求一部電影名字

片 名: Battleground

譯 名: 戰場

導 演: ( 威廉·威爾曼 William A. Wellman )

主 演: (范·強生 Van Johnson) (約翰·霍迪亞克 John Hodiak) ( Ricardo Montalban) ( George Murphy) ( Marshall Thompson) ( Jerome Courtland)

上 映: 1949年11月09日

劇情介紹: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當時,德軍元帥馮德倫斯特企圖在歐洲的西部戰線進行最後一次大反撲,不料在巴斯涅鎮被美國空降步兵師奮勇阻截下來。德軍包圍小鎮,脅逼美軍投降,但美軍寧死不屈,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來飾演片中要角,編劇刻劃個性鮮明,導演惠曼也拍得細膩,因此能生動地重現戰時氣氛。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雲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透過傑出的攝影更加強了戲劇張力。壓軸的戰爭場面處理得十分緊湊刺激,堪稱一流的戰役電影。

⑤ 八零後兒時六部經典抗戰題材電影,讓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抗日熱情

9.18剛過,不禁又把藝樂帶到了那個恥辱的年代,還好,有一批又一批的抗日義士投入到了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才得以守護了家園,才得以有了現在國泰民安的生活。勿忘國恥,警鍾長鳴。藝樂選六部兒時經典的抗日影片分享給大家,以示警示和激勵。

六、《血戰台兒庄》這部1986年的影片,是藝樂選的六部當中最近的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彩色故事片。血戰台兒庄這個慘烈的抗日故事我們在兒時的 歷史 教材中都有了解,雖然這部影片的重播率不高,台兒庄戰役雖然我軍傷亡慘重,但終歸取得大捷,提振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增強了我軍抗日的決心,意義重大。從這點來講還是值得一看的。

五、《小兵張嘎》。說實在的,這部影片是抗日題材中藝樂兒時的最愛,都想把它寫到第一位,但抗日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責任和任務,相比其他五部,它比較突出描寫嘎子了,雖然從一個孩子折射出了抗日熱情,但整體也體現出了當時華夏大地的抗日熱情遍地開花。

四、《鐵道游擊隊》。這也是一部經典的抗日題材老電影,那個年代能拍出在鐵道上穿梭的感覺也著實不易。不僅電影經典,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流傳至今。

三、《地雷戰》。這部影片讓日軍嘗嘗我軍高 科技 的厲害,一根頭發絲都能成為我軍殺敵的工具。再加上巧妙的地雷布置,炸的日軍防不勝防,讓人看了直呼過癮。

二、《地道戰》。這部影片應該是《地雷戰》的姊妹篇,讓日軍也再次見識了華夏兒女的智慧,誰敢來犯,就把他掩埋。除了正面人物的出彩之外,本片的一個反派形象也同樣出彩,他就是扮演湯司令的劉江老師,他可是反派專業戶,本片中他的一句:「高,實在是高!」成為了經典台詞。可惜劉江老師已經離開人世了。

⑥ 即將要上映的二戰影片

《諜海風雲》(2010)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上海,珍珠港事件尚未發生,一個美國人驚悉自己的朋友慘遭殺害,他在隨後尋找兇手的過程中,不僅與上海當地的一名女子陷入愛河,還發現了一個與美國政府有關的驚人機密……

《普通人的戰爭》(2009)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第94步兵團的唐史密斯在Bulge戰役的英雄經歷。
1944年12月,當德軍精銳步兵和骷髏裝甲師悄然進入德國和比利時交界被白雪覆蓋的山林陣地,一個警覺的美國大兵和他小隊同僚們做好了防衛准備,他們的陣地位於一個小鎮的前沿,該小鎮是美軍向德國進軍的前進陣地,位置十分關鍵。
在這二戰著名的突出部戰役(阿登戰役)中,雖然武器人員都遠遜於敵人,中士唐史密斯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為了希望和勇氣與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搏鬥。他們這個 94步兵師的班在小鎮外的山脊掘豪固守,可是沒有一個美軍高層指揮官相信德軍會在零下溫度的暴風雪中進攻。
德軍黎明前發動了進攻,通訊中斷了,唐史密斯毫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在沒有武器而且負傷的情況下冒著槍林彈雨沖進小鎮向上級報告德軍的進攻。
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上,該影片展現了唐史密斯充滿了的英雄氣概的事跡和他在慾望和職責之間進行的思想掙扎。戰爭的殘酷事實讓他明白到失去希望比失去生命更糟糕。一個人的勇氣,一個人的希望,所有人的戰爭。

《有人要來/鐵蹄下的村莊》(2009)

影片通過一位小女孩的眼睛重新審視了發現在義大利瑪扎博多的納粹屠殺與虐待事件。1943年的冬天,8歲的瑪丁娜住在Monte Sole的山坡山。這是一個清貧的人家,幾年前弟弟離世之後瑪丁娜就變成了啞巴,不肯說出一句話。她的母親再次懷孕,瑪丁娜急切地盼著新生命的降生,戰爭的陰影卻在一步步逼近。1944年9月的一天,孩子出生了,納粹黨衛軍的屠殺也開始了。

《 罪惡部隊》(2009)

時間回到1943年德軍佔領巴黎期間,在亞美尼亞詩人米薩克·馬努尚(Missak Manouchian)的帶領下,一群年輕的猶太人、匈牙利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亞美尼亞人結成了地下抵抗組織,決心為了解放他們所愛的法國而戰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多起針對納粹及其傀儡的暗殺行動。很快,他們成為了納粹的眼中釘,警方通過跟蹤、檢舉、要挾以及嚴刑拷打等手段掌握並鎮壓了他們的行動。1944年2月21日,包括馬努尚在內的22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被判處死刑。這二十三人被納粹稱為「罪惡部隊」,而其後他們的形象卻隨著一張張紅色宣傳單出現在全國的大街小巷……

《圍捕》(2010)

1942年,約瑟夫11歲。這個六月的清晨,他本該上學去,一顆黃色的星星縫在他的胸膛上……
他得到鄰居舊貨商的鼓勵和一個麵包師傅的嘲諷。
在善意和輕蔑之間,約瑟夫、他的猶太小夥伴和他的家人在被佔領區巴黎學習生活。在蒙馬特高地,他們找到了庇護。
讓他們沒有料到的是,到1942年7月16日這天早上,他們脆弱的幸福也失去了根基……
在埃菲爾鐵塔附近的冬季自行車賽車場里,一萬三千人被塞在一起,准備運往波納?拉?羅蘭德集中營。從維希到伯格霍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亞山中的寓所),《圍捕》將跟隨這些受害者和儈子手的真實命運。

《列寧格勒》(2010)

1941年冬,德軍包圍列寧格勒,希特勒決定用飢餓和圍困,徹底抹去這個城市。一位英國女記者凱特在前線采訪時,遭遇轟炸,被困列寧格勒。在女警尼娜的庇護下,凱特見證了列寧格勒的悲慘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