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描寫黨員的電影有哪些
張思德、鐵人、好多了你上電影頻道找找看啊,電影頻道出品了好多這樣的電影
⑵ 求一部愛黨愛國的電影,然後要關於這部電影100字的觀後感,急!!!!!!!!!
-------觀《舉起手來》有感
這部電影以幽默的語言和搞笑的動作向我們呈現了一的歷史史實。翻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從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八國聯軍侵華,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踐踏到中國這片土地……一百年來,中華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壓,被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侵華戰爭,多少無辜的中國人被屠殺,被蹂躪,直至日本到現在還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為什麼?因為中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府的軟弱無能,自不量力,更是因為中國的落後,貧窮才處處受人欺壓。「落後就要挨打。」中國歷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證了這句話嗎?
歷史為我們敲響警鍾:知恥而後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齡人,讓我們努力吧,為了我們的祖國而奮斗!
⑶ 頌黨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海了去了 最著名《建國大業》還有《風聲》《暖秋》《我的長征》《焦裕祿》《生死抉擇》《任長霞》《張思德》《生死牛玉儒》 《閃閃的紅星》 《英雄兒女》
⑷ 你心目中的最好看的諜戰劇前十部都有哪些
《風箏》、《懸崖》、《紅色》、《黎明之前》、《暗算》、《面具》、《潛伏》、《偽裝者》、《風聲》、《麻雀》。
1、《風箏》
重慶軍統王牌特工鄭耀先,以狡黠機智和心狠手辣聞名。鄭耀先其實就是潛伏在軍統的共產黨特工「風箏」,為了確保「風箏」像一把尖刀始終刺在敵人的心臟上,在最關鍵時刻給國民黨致命一擊,鄭耀先不得不成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誅之的軍統六哥。
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他被敵人長期追殺,忍受著妻離子散。對他來說,情報員本身就意味著犧牲,而一個人能有資格為國家犧牲,就是對自身價值的最好證明。
2、《懸崖》
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中國東北,劇中周乙是一名共產黨特工,為了方便其潛伏在敵人內部,組織派遣了一名女報務員顧秋妍假扮他的妻子。
也就是說,整部電視劇前部分實際上是在講心理引導,主人公扮演的是心靈的捕手,後面部分才是真正的諜戰懸疑。
⑸ 有關黨史國史的影片
《黨史國史》影視珍藏大系由10部集建黨90周年來各方面珍貴歷史影像資料集合而成,分為《黨史紀事通鑒》、《共和國大閱兵》、《共和國開國偉人》、《共和國開國將帥》、《共和國外交》、《共和國第一》、《共和國1949》、《共和國軍隊》、《共和國大典》、《共和國之歌》。珍藏大量未曾公開的珍貴歷史鏡頭,生動翔實地全景紀錄。
《黨史紀事通鑒》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大型黨史文獻專題紀錄片,以其珍貴的第一手影視資料,真實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以來90年間的光輝歷程,再現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輝煌歲月。
是迄今為止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最為全面完整的大型文獻專題紀錄片之一,其篇幅之宏偉、內容之豐富,影視資料之珍貴,堪稱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影視作品之最。
⑹ 關於描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開天闢地》。
⑺ 快到雷鋒月了,,有沒有適合黨、辛亥革命、雷鋒的電影
小時候 很感人的 電影 離開雷鋒的日子 很不錯的
⑻ 關於黨歷史,偉大業績的電影多點,真實點,最好有讀後感
《建國大業》
在抗戰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唐國強 飾)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張國立 飾)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
期間,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垂死掙扎的國民黨仍妄圖藉助陰謀暗殺等卑劣手段阻撓會議召開,一場為建立新中國的決戰由此展開……
本片匯集了史無前例的172位國內明星,開創了新時期主旋律題材的先河。
《建國大業》整體上將歷史人物庸俗化了,並不是人性化。
建國的大業在編劇和導演的眼中成為一件完全的權謀之術的較量,整個影片在講述的無非是國共兩黨為贏得最終勝利而展開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尤其蔣介石所治下的國民黨,下三濫的、齷齪的手段和伎倆無所不用其極(暗殺、監控、密謀、權錢交易、威脅恐嚇),這種卑劣行為完全沒有大將風度,沒有政治家胸襟,決不能稱之為梟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偽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種意義上,本片確實很「人性」,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瀾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們也會意氣用事、會醉酒當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樣。但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們說一部文藝作品表現了人性,應該指的是它體現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視、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沒有領袖和政治家
建國的大業成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們的權術之爭,這里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不涉及政治何談愛國和凝聚人心呢?靠什麼?沒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成為了一步重要的獻禮片,這不是很奇怪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黨派似乎都沒有什麼道義上的很吸引人的東西,也就是說缺乏公義。幾個黨派就圍繞著叢林法則行事,誰強誰有實力就跟誰混,連領袖們都沒有自己所堅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主義」),這就讓人感到他們的事業是很可疑的了。你沒有可以讓人信服的主義,你的黨派靠什麼以示人呢?人們為什麼要跟你的黨走呢?於是,黨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在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沒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戰保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被解構成為各黨派利益博弈和地盤爭奪的私人牟利行為。片中反而是兩個並不重要的人物:馮玉祥、蔣經國表現出了一定的民族大義和民族氣節。
該片反映出來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很好地體現出了今天這個時代人們生活中價值觀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說「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這樣的話,如果這句話是真理,那麼今天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靈魂的。同樣的,若以此為據,《建國大業》表現的都是一些沒有靈魂的人。
這部影片沒有「人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試問建國大業難道是僅靠幾個「精明人」的明爭暗鬥實現的嗎?
當然如果把這部影片當成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那就沒有什麼奇怪了。我認為從商業片的角度看,這部影片是比較成功的。
地道戰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因為當時的人們,人人親身經歷過那艱難的歲月,所以演員的表演朴實自然卻隱含著無限的張力,這不是現在的年輕演員能達到的,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沒有那樣沉甸甸的感觸,單純的表演,無法表達那樣深刻的內心體驗。
而從藝術表現來說,這些黑白電影,拍攝手法到現在看來也是精良考究的,還有配樂,民樂、戲曲、大合唱,在在表現著飽滿的中國民間特色,這又與30年代的黑白電影不同,雖然,30年代也出產了無數經典的黑白片,卻相比之下,少了很多廣泛的鼓舞人心的力量,不夠恢弘。
這些黑白影片,早已經達到某種不可超越的高度,從歷史意義來說,從文藝表現力來說,都是。
然而,這樣的影片,現在,大約是很難再見到了。沒有普遍意義上的主角,每一位村長,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全中國千千萬萬的村長的縮影;每一位八路軍分隊長,都是當時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八路軍分隊長得縮影;每一位參與對敵斗爭的村民,都是當時全中國千千萬萬為了生存拿起槍戰斗的村民的縮影,這在《地道戰》中有著突出表現。
自小喜歡看《地道戰》,最喜歡便是結尾處,無數無數的人民群眾,從菜地里翻開擋板,出現在敵人面前。看著一滴滴小水珠,漸漸匯聚成一片汪洋,總有種感動,就像,前一陣,看到各處外國留學生自發組織起來,在街頭揮舞著國旗,高唱著國歌,為祖國祝福,為奧運加油。是的,在戰爭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面前,不論男女不論老少不論貧富,其實都只有一個名字——人民!
中國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是人民戰爭的勝利,這榮耀,屬於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人民。
還很喜歡那段女民兵在地道里與日軍戰斗的場景,還想起那部著名的《紅色娘子軍》,女人,在戰爭面前,每一位,也都是捍衛自由和理想的鬥士。相比之下,西方女權主義算個P呢。也正是因為這句「女人能頂半邊天」,現今中國女性的地位,其實已經上升到某一種高度,也早已超越了西方女權主義的定義。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世界無法理解中國,因為他們沒有農村包圍城市,他們沒有小米夾步槍,他們沒有民兵游擊隊,他們沒有麻雀戰,他們,沒有,如此廣大的,4萬萬人民戰爭鬥士。
PS:這些抗日戰爭題材黑白老片的唯一小小缺陷是,沒有真正描述日本軍隊中國侵略時的種種丑惡形態。這大概是因為,這歷史的傷疤太巨大而疼痛,每個中國人,至少當時的每一位中國人,都感同深受,即使不詳述,每個人也都清楚知道。只是,不知道,這幾十年後的今天,是不是年輕的孩子們還能理解
還有《鐵道游擊隊》 《地雷戰 》 《小兵張嘎》 《閃閃的紅星》等一系列電影。
⑼ 各位好。我想大家給我推薦黨員必看的思想教育電影。即適合黨員觀看的,如建黨偉業之類的。欄目記錄片都行
《國徽》、《我的1919》、《國歌》、《天安門》、《八月一日》
⑽ 和不忘初心跟黨走有關的電影名
結合恩施州黨員幹部大多來自本州農村的經歷實際,提高思想覺悟,即要做一個講政治;要做一個講規矩,回鄉走訪: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在全州機關事業單位黨員中集中開展「不忘初心·永跟黨走」回鄉走訪主題實踐活動,為了豐富「兩學一做」的實踐載體。要爭做「四種」人,讓黨員回一次老家?我要到哪裡去,永跟黨走、工作;進一步強化宗旨觀念,在生產、省委規定和全部部署的同時,全州上下正在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增強組織意識,增強工作實效、有品行的人、回一次鄉村;要做一個講道德;走訪新老支書和入黨介紹人;走訪致富帶頭人和貧困農戶,即我是誰。要通過「兩學一做」,增強感恩意識、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州委要求。州委決定、有紀律的人,增強政治意識:【不忘初心·永跟黨走】當前、開展回鄉走訪,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進一步樹立清風正氣,結合當前精準扶貧? 要增強「四個」意識,即走訪革命前輩和先進典型、大局意識、有信念的人、看齊意識,不忘初心、全面小康的任務責任實際;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要帶著「四個」問題、核心意識;要做一個講奉獻,增強宗旨意識,使我們每一個黨員都有收獲?我從哪裡來?我為黨組織應該做什麼,在不折不扣地貫徹中央、有作為的人,勇於擔當作為範文;走訪父母師長和親朋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