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上半年中國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 國產電影就三部!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喜憂參半,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影市累計票房高達271.37億元,同期增長10.34%,共上映影片221部,其中國產片169部,進口片52部,然而就票房吸金能力來看,國產片(103.94億元)卻遠不及進口片(167.43億元)。今天,鹿豹座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其中進口片便佔了七成。
Top10《乘風破浪》
票房:10.48億元
《速8》是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無可爭議的一支強心劑。上映首日起,即狂飆在打破和創造票房紀錄的快車道上。該片以6280萬元的零點場票房,創造內地零點場票房紀錄;上映首日狂攬5.057億元,一舉刷新內地影史首日和單日最高票房雙項紀錄。自上映後票房一路呈碾壓之勢,成功打破系列前作《速7》在內地創下的24.26億元總票房紀錄,成為國內影史進口電影票房新冠軍。
這十部Top10電影,大家為那幾部貢獻了票房呢?
⑵ 黑客帝國1、2、3票房分別為多少
1、黑客帝國1的全美票房為171479930美元,國外票房為292037453美元,全球票房為463517383美元。
2、黑客帝國2的全美票房為281576461美元,國外票房為460552000美元,全球票房為742128461美元。
3、黑客帝國3的全美票房為139313948美元,國外票房為288029350美元,全球票房為427343298美元。
(2)2017華納兄弟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影片《黑客帝國》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1999年的一部動作、科幻電影,影片由安迪·沃卓斯基和拉娜·沃卓斯基共同擔任導演及編劇,基努·李維斯、凱瑞·安·莫斯和勞倫斯·菲什伯恩等聯袂出演。電影於1999年3月31日在美國上映。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是2003年上映的科幻動作電影,是沃卓斯基姐弟執導的《黑客帝國》系列電影的第二部,由基努·李維斯、勞倫斯·菲什伯恩、凱瑞-安·莫斯等主演。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是一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在2003年上映。由沃卓斯基兄弟執導,基努·里維斯、勞倫斯·菲什伯恩等主演,香港電影武術指導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本集也是黑客帝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黑客帝國
網路——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網路——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⑶ 哈利波特1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在同系列中票房排名第幾
《哈利波特》電影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 全系列中排第二 !近日,我國著名的電影集團華納兄弟電影在官方微博發布海報,官宣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經4k技術修復添加3D巨幕等多項技術重新於8月14日內地上映。此消息曝出後,官宣微博瞬間收獲12萬的轉發與32萬的點贊量。哈利波特瞬間又登上了微博熱搜,哈利波特的書籍陪伴8090後一路成長,02年拍攝成為電影,誰的童年沒有一部哈利波特?就算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說過,這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好的電影不管怎樣都是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時間久了,品味起來也更加濃醇。
⑷ 空中大灌籃2同檔期電影票房
《空中大灌籃2》狂攬1300萬美元票房.
同檔期電影票房:1.《黑寡婦》800萬美元,2.《金剛大戰哥斯拉》960萬美元。
《空中大灌籃2》狂攬1300萬美元票房,票房全美佔比1/4,同時這也是華納兄弟電影在疫情期間的最高首周末票房。
⑸ 蝙蝠俠三部曲總票房是多少,層合成人民幣
三部總共約152億5472萬人民幣。
《蝙蝠俠》(Batman) 是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蒂姆·伯頓導演,鮑勃·凱恩、薩姆·哈姆、沃倫·斯卡倫聯合編劇,傑克·尼科爾森、邁克爾·基頓、金·貝辛格、羅伯特·烏爾、帕特·亨格爾、比利·迪·威廉姆斯聯合主演。
評價:
1989年,DC公司除超人之外另一風靡世界的漫畫《蝙蝠俠》終於被搬上銀幕。第一個操起攝像機改編的,是以「黑暗哥特風格」獨創影壇的蒂姆·伯頓,這與蝙蝠俠設定的故事環境非常契合。伯頓用他慣常的超現實手法締造了一個黑暗不見天日的哥譚市。
《蝙蝠俠》這部影片也成為了當年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創造了伯頓作品的票房記錄,全美票房達到2.51億美元,並獲次年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獎。第一任蝙蝠俠由邁克爾·基頓主演,而傑克·尼克爾森飾演的小丑完美演繹了「令人恐怖的癲狂」,足以載入「表演教科書」。該片從此奠定了蒂姆·波頓的美學走向。
《蝙蝠俠》(Batman) 是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蒂姆·伯頓導演,鮑勃·凱恩、薩姆·哈姆、沃倫·斯卡倫聯合編劇,傑克·尼科爾森、邁克爾·基頓、金·貝辛格、羅伯特·烏爾、帕特·亨格爾、比利·迪·威廉姆斯聯合主演。
⑹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⑺ 《空中大灌籃2》票房是
《空中大灌籃2》狂攬1300萬美元票房,票房全美佔比1/4,同時這也是華納兄弟電影在疫情期間的最高首周末票房。
超過黑寡婦的800萬美元排名單日第一。而《金剛大戰哥斯拉》首映日960萬美元,全球票房2.85億美元,按此對比,詹姆斯首日交出的成績單並不賴。據美媒統計,該片53%的購票者為男性,52%的購票者年齡在25歲以下。目前,該片豆瓣評分6.5/10,共有2659名網友參與評價。
《空中大灌籃》簡介:
拍攝於1996年的《空中大灌籃》是一部劃時代的影片,不僅因為影片中有著籃球巨星飛人喬丹和其他的NBA球星的出演。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在當時非常超前的真人+動畫的電影。《空中大灌籃》共在全球賺得了2億3千多萬的票房,而直到現在,這部電影還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出色的體育電影之一。續集的製作事宜和主演人員,一直是大眾和各個媒體多熱衷於討論的話題。
⑻ 票房排行榜實時
截至2022年5月17日,票房實時排行如下:
1、壞蛋聯盟
《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奇幻冒險電影,由大衛·耶茨執導,埃迪·雷德梅恩、裘德·洛、麥斯·米科爾森等主演,於2022年4月8日在英國和中國內地同步上映,於4月15日在北美上映。
該片講述了鄧布利多意識到強大的黑巫師格林德沃正試圖奪取魔法世界的控制權,於是委託魔法動物學家紐特帶領一支精良的團隊執行對抗格林德沃的危險任務的故事。
⑼ 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1、阿凡達
《鋼鐵俠》(Iron Man)是由美國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漫畫,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傑夫·布里吉斯等主演。該作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部電影。
該片於2008年5月2日在美國上映,2008年4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托尼·史塔克在一次綁架事件後改進了盔甲的功能,化身「鋼鐵俠」,以一個義務警察的身份保護了這個世界和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