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7電影麥哲倫號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電影麥哲倫號

發布時間: 2022-09-23 21:18:49

Ⅰ 金星逆轉之謎是什麼

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美國分別發射了「先鋒-金星1號和2號」,對金星進行探測。圖為「先鋒-金星」系列探測器。

金星的反常規的轉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惟有金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順時針自轉,這種反常現象說明金星是一個獨立的不能自轉的行星,同時又是地球的一個伴星。首先是因為金星的周圍大氣溫差變化小,大氣對流微弱,不能同其他行星一樣遵循太陽系規律自轉。其次是它始終不離地球的近旁而遠去,所以金星有「啟明星」和「長庚星」之說。金星的這種狀況使它形成了一種既獨立又相隨的地位,也就發生了與其他各行星不一樣的運轉現象。

1989年5月5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迄今最先進最為成功的金星探測器「麥哲倫」號帶上太空,並於5月6日把它送上飛向金星的旅途。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365千克。在經過462天的太空飛行後,「麥哲倫」號於1990年8月10日,飛臨離地球2.54億千米的地方對金星考察。

金星是地球的伴星,說明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時候又不能脫離地球的邊緣而遠去,始終在地球的左右,因此它也就避免不了受地球運動的影響。金星的大氣層與地球大氣層互相融合,邊界不十分清晰,彼此之間產生摩擦和連帶的力量。地球的大氣層逆時針轉動牽動了金星的大氣層,摩擦的力量帶動了金星的順時針的轉動。

金星的近鄰是水星,水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是圍繞太陽轉動最快的行星,水星每轉一圈都會從金星大氣層旁邊掠過,因此對金星的大氣層有影響。兩星的大氣層不可避免的接觸,水星大氣層的慣性比金星大氣層大很多,所以對金星產生了一個帶動的作用。金星在水星和地球的中間,像是一個中間的齒輪,地球和水星在金星兩邊像是兩個主動齒輪,主動齒輪逆時針轉動,被動齒輪自然就順時針轉動了,只不過它們的轉動不是按照嚴格的齒輪轉動比來計算了,這個比是復雜的大氣摩擦力的關系。依靠大氣層的摩擦力來傳遞動力,對於被動的一方金星來說,其速度是非常的緩慢的,水星自轉時對金星的影響沒有水星公轉的摩擦力影響大。因此得出,水星自轉的慣性對金星影響不大,而水星公轉的慣性對金星影響大,水星公轉的慣性對金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地球對金星的牽動應該是地球自轉時大氣層之間的摩擦力。所以說,地球自轉的牽動和水星公轉的摩擦是金星順時鍾轉動的原因。雖然這樣的推理看似合理,而且也符合行星的運轉關系,但是缺乏科學事實的依據。希望在未來更高的科技水平下,找到真正的金星的逆轉之因。

Ⅱ 金星的引力有多大

全球期待揭開金星大氣神秘面紗

金星為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人類於過去十一年大都忽略了這個太陽系的「壓力鍋」。由歐洲太空總署(ESA)發射的「金星快車」(VenusExpress)探測船今日起進入金星軌道,准備揭開金星大氣的神秘面紗,助人類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現象。

提早9天抵達金星

歐洲太空總署去年11月9日發射「聯盟號」火箭所攜載的「金星快車」無人探測器,將提早9天完成4億公里旅程,於明日抵達金星。造價逾20億元人民幣的「金星快車」將展開為期1000日的探索任務,務求全面解構金星異常惡劣氣候的成因,使地球避免陷入同樣的氣候災難中。

在金星引力導引下,探測船會逐漸進入金星軌道,並於未來數周不時啟動引擎微調運行軌。

預計金星快車會在5月初進入金星橢圓形軌道。期間它會測量金星大氣的溫度及化學成分,並分析受「太陽風」粒子影響的神秘金星磁場。

探測船向地球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往返需時13分鍾30秒。

面臨發射以來最大挑戰

「金星快車」即將面對發射以來難度最高的挑戰,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明日下午2點03分掉頭飛行,在下午4點19分慢慢減速,在51分鍾內把每小時2萬9千公里的速度減慢15%,然後進入環繞金星南北部的橢圓形軌道。

探測器除了要配合金星的自轉速度,還要獲其引力吸引,在離金星表面250至6萬6千公里上空展開探索任務,每項過程的時間都要極為准確。

「金星快車」配備七種先進儀器,研究金星的密度、溫度、壓力、磁場、重力場、氣體成分、太陽風與大氣的相互作用等,更配備特殊攝影機,以了解金星的火山活動及颶風現象。搭載的感測儀器以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追蹤金星雲團,以地球時間來計算,燃料儲備夠探測船運作1000日。

史上最成功的金星探測任務,要算是美國太空船「麥哲倫號」(Magellan)。「麥哲倫號」以雷達勘測到98%的金星表面圖象,於1998年10月功成身退。至於其它金星探索計劃多以失敗告終。自此,太空研究者的探索多集中在較為清涼且可能蘊含水分的 火星,以及太陽系邊緣的巨大行星,但「金星快車」探索計劃將令人類對這個灼熱無比的行星再次感興趣。

分析溫室效應「金星快車」救地球

人類即將揭開地球「姊妹星」———金星的神秘面紗。

金星的體積、形態和密度都和地球非常相似,所以有地球「姊妹星」之稱,是溫室效應失控及天氣系統惡性循環貯熱的絕佳參考實例。了解金星的物理狀況,有助人類更深入了解地球大氣環境,以緩和溫室效應。

不過金星的氣候異常惡劣,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57度,不但表面沒有水,而且九成大氣是二氧化碳,所以整個行星都被厚厚的硫磺和硫酸的黃色雲層覆蓋。

科學家估計金星目前的氣候由愈來愈劇烈的溫室效應造成,所以期望「金星快車」可以搜集金星的大氣結構,以分析其溫室效應和在高空長期形成的颶風,從而研究如何避免地球陷入相同的氣候困境。

許多科學家擔心,地球會發生「正回饋」現象,即由地球永久凍土鎖住的大量二氧化碳,因溫度上升隨冰雪融解釋放出來,令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加劇。

Ⅲ 「麥哲倫」號是怎樣探測的

最早探索金星的是前蘇聯的「金星1」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發射的第一艘金星探測飛船,於1961年2月12日升空,但並不成功。

首度成功觀測金星的是美國的「水手2」號,於1962年8月27日升空,同年12月14日,通過了距離金星34830千米的地方探測金星。

首次在金星大氣中直接測量的是前蘇聯的「金星4」號,於1967年10月18日,打開降落傘,降落於金星大氣中。

首次軟著陸成功的是前蘇聯的「金星7」號,它於1970年12月15日,降落於金星表面,送回各種觀測資料。

前蘇聯從1961年開始,直至1983年,共發射飛船16艘,除少數幾艘失敗外,大多數都按原計劃發回不少重要資料。

濃雲覆蓋下的金星

美國在1962年發射「水手2」號以後,又在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先後發射「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其中「先驅者金星2」號的探測器軟著陸成功。至此,美國也先後有6個探測金星的飛船上天。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金星的高空有著巨大的圓頂狀的雲,它們離金星地面48千米以上,這些濃雲懸掛在空中反射著太陽光。這些橙黃色的雲是什麼呢?原來竟是具有強烈腐蝕作用的濃硫酸霧,厚度有20~30千米。因此,金星上若也下雨的話,下的便全是硫酸雨,恐怕也沒有幾種動植物能經得住酸雨的洗禮。金星是個不毛之地。

金星的大氣又厚又重。金星的大氣不僅有可怕的硫酸,還有驚人的壓力。我們地球的大氣壓只有一個大氣壓左右,在金星的固定表面,大氣壓是95個大氣壓,幾乎是地球大氣的10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深處1000米的水壓。人的身體是承受不起這么大的壓力的,肯定在一瞬間被壓扁。

金星的大氣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佔了氣體總量的96%,而氧氣僅佔0?4%,這與地球上大氣的結構剛好相反,金星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多出1萬倍,人在金星上會喘不過氣來,一準會被悶死。這里常常電閃雷鳴,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雷電發生,讓你掩耳抱頭,避之不及。

金星是真正的「火爐」。地球上40攝氏度的高溫已經讓人受不了,但金星表面的溫度高得嚇人,竟然高達460攝氏度,足以把動植物烤焦,而且在黑夜並不冰凍,夜間的岩石也像通了電的電爐絲發出暗紅色光。金星怎麼會有這么恐怖的高溫呢?這也是二氧化碳的「功勞」。白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金星地表很熱,二氧化碳具有溫室效應,就是說大氣吸收的太陽能一旦變成了熱能,便跑不出金星大氣,而被大氣擋了回來,二氧化碳活像厚厚的「被子」,把金星捂得嚴密不透風,酷熱異常。再加上金星的一個白天相當於地球上58天半,吸收的熱量更是越聚越多,熱量只進不出,從而達到了460攝氏度的高溫,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白晝的溫度還要高(水星約430攝氏度)。

金星上直徑達25千米的巨大圓蓋

溫室效應使金星晝夜幾乎沒有溫差,冬夏沒有季節變化。因而金星上無四季之分。

金星上如此惡劣的環境,是以前的人們不曾想到過的,這位曾經是地球「孿生姐妹」的金星,一旦面紗撩開,即刻讓人們對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幻想破滅了。

金星有很少量的水,僅為地球上水的十萬分之一。這些水分布在哪裡呢?由「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探測表明,在硫酸霧的低層,水汽含量比較大,為0?02%,而在金星表面大氣里有0?02%。金星表面找不到一滴水,整個金星表面就是一個特大的沙漠,在每日的大風中塵沙鋪天蓋地,到處昏昏沉沉。

金星地表與地球有幾分相似。金星因為有大氣保護,環形山沒有水星、月球那麼多,地球相對比較平坦,但是有高山。山的高度的最大落差與地球相似,也有高大的火山,延伸范圍廣達3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金星表面看起來像地球陸地。不過,地球陸地只有3/10,其餘7/10為廣大海面。金星陸地佔5/6,剩下的1/6是小塊無水的低地。至今金星表面還沒有水。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金星紫外光照片

金星自轉是衛星中最獨特的。自轉與公轉方向相反,是逆向自轉。換句話說,從金星上看太陽,太陽是從西方升起,在東方落下。

金星逆向自轉,是科學家用雷達探測金星表面根據反射器回來的雷達波發現的,還知道金星自轉非常緩慢。每243天自轉一周,如果我們在金星上觀看星星,每過243天,才能在天空看到同一幅恆星圖景,如我們以太陽為基準測量金星自轉周期,僅僅是116?8個地球日。因為,在這段時間,金星沿公轉軌道前進了很大一段距離,在這243天中,可以看到兩次日出和日落。所以,一個金星日是116?8個地球日,金星上的一天等於地球上116天多。

為了在探測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國宇航局決定要利用其在雷達探測技術方面的先進設備,透過金星濃密的雲層,詳細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質構造。1989年5月4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帶上太空,並於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重量達3365千克,造價達4?13億美元。後來的事實說明,「麥哲倫」號是迄今最先進最為成功的金星探測器。「麥哲倫」號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可透過厚厚的雲層測繪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場的物體圖像,其清晰度勝過迄今所獲金星圖像的10倍!它裝載的高解析度綜合孔徑雷達,其發射、接收天線與著名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定向天線相似,也是3?65米直徑的拋物面形天線,但其性能比前者提高了許多,它在金星赤道附近250千米高空時,解析度也可達到270米。「麥哲倫」的中心任務是對金星作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探測研究,通過先進的雷達探測技術,研究金星是否具有與河床和海洋構造,因前蘇聯有科學家推測,大約40億年前金星上有過汪洋大海。

「麥哲倫」經過15個月的航行,於1990年8月10日點燃反向制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千米減至2?79萬千米,進入圍繞金星的軌道。「麥哲倫」探測器運行中沿金星子午線繞一圈約需要189分鍾,掃描寬度為20~25千米;從北極區域到南緯60度計劃進行37分鍾的觀測,行程約1?5萬千米。8月16日「麥哲倫」發回第一批進行照片。

「麥哲倫」拍攝到金星上一個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雷達的測繪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活火山、地殼斷層、峽谷和岩石坑。金星火山數以千計,火山周圍常有因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沉積物,像白色花朵。「麥哲倫」發現金星上的塵土細微而輕盈,較易於被吹動,探測表明金星表面確實是有風的,很可能像「季風」那樣,時刮時停,有時還會發生大風暴。金星表面溫度高達280~540攝氏度。它沒有天然衛星,沒有水滴,其磁場強度也很小,大氣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一句話,它不適宜生命存活。它的表面70%左右是極為古老的玄武岩平原,20%是低窪地,高原大約佔了金星表面的10%,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麥克斯韋火山,高達12000米。在金星赤道附近面積達2?5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有3個直徑為37~48千米的火山口。金星上環繞山極不規則,總共約有900個,而且痕跡都非常年輕。

「麥哲倫」拍攝了金星絕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它的許多圖像與前蘇聯「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探測器所攝雷達照片經常可以重合拼接起來,使判讀專家得以相互印證,從而使得人們對金星有進一步的了解。「麥哲倫」號從1990年8月10日至1994年12月12日一直圍繞金星進行探測,最後在金星大氣中焚毀。1990年2月飛往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途徑金星,成功地拍攝金星的紫外,紅外波段的圖像,照片上顯示金星大氣頂部的硫酸雲霧透過紫外光非常突出。

雖說金星空間探測碩果累累,但仍然有許多待解之謎。譬如說,金星上確曾有過海嗎?金星上的溫室效應是在什麼時候、怎樣發生的?目前金星表面是經過大規模的火山活動而重新形成的嗎?金星大氣的精確化學成分是什麼?等等。

Ⅳ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的探測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在地球內側的軌道上運行。它也是浩瀚星空中最亮的一顆啟明星。但是金星總是被濃厚的雲層包圍著,即使用天文望遠鏡也很難窺見到它的真面目。金星的外表最像地球,且質量和大小都同地球相近,因此人們一直把它看作是地球的孿生星球。然而,金星在許多方面也與地球迥然不同,它逆向自轉,速度很慢,周期為243天,比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還長18.3天,也就是說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還長。由於它上面的大氣實在太厚,比地球大氣濃密近百倍,而且總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要隔200年才能看見一次,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誰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模樣。可是當雷達的回波傳到地球之後,人們無不為之驚奇:原來在濃密的大氣之下,金星是一個表面溫度高達480℃的火球;同時,金星上有無數火山不斷噴發,加劇了金星大氣的對流,形成一年到頭的狂風,風力比地球上的台風還要猛烈6倍。面對這樣的高溫和充滿狂風的世界,空間探測器也很難接近它進行考察。
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迄今雖然只有約20個探測器造訪過金星,但它們已初步揭開了金星的面紗。
蘇聯於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金星1號,是第一個飛向金星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重643千克,在距金星9.6萬千米處飛過,進入太陽軌道後由於通信中斷,沒有探測結果。1967年1月12日發射的金星4號,於同年10月18日直接命中金星,測量了大氣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組成,第一次向地面發回探測數據。1970年8月17日發射的金星7號,首次在金星上軟著陸成功。它發回的數據表明,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強為地球的90倍,溫度高達470℃。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後發射的金星9號和10號,於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別進入不同的金星軌道,並成為環繞金星的第一對衛星。它們探測了金星大氣結構和特性,首次發回了電視攝像機拍攝的金星表面圖像,從圖像中能清晰地看到100米遠的景物,在著陸點四周布滿直徑10米不等的石塊。1981年10月30日和11月4日先後上天的金星13號和14號,其著陸艙攜帶的自動鑽探裝置深入到金星地表,採集了岩石標本。1983年6月2日和7日發射的金星15號和16號,4個月後用雷達高度計在金星軌道上對金星表面掃描,繪制了北緯30°以北約25%金星表面的地形圖。此外,前蘇聯的維加1號和2號兩個金星-哈雷彗星探測器,在1985年6月9日和13日與金星相會,向金星釋放了充氦氣球和著陸艙,它們攜帶電視攝像機對金星大氣和雲層進行了探測,探測了金星的高速大環流,鑽探和分析了金星土壤。
金星
美國在1962年8月27日發射的水手2號探測器,於同年12月14日從距金星3500千米處飛過時,首次測量了金星大氣溫度,拍攝到了金星的照片,它是第一個成功探測金星的探測器。1967年6月14日發射的水手5號,1973年11月3日發射的水手10號,都先後飛臨金星,拍攝發回4000多幅金星照片。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又先後發射成功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兩個金星探測器。先驅者-金星1號於同年12月4日進入金星軌道,成為金星的衛星。它對金星高層大氣觀測了244天,考察了金星的雲層、大氣和電離層,研究了金星表面的磁場,探測了金星大氣和太陽風之間的作用,測繪了93%的金星表面地形。先驅者-金星2號於同年12月9日飛臨金星,考察了金星的雲層、大氣和磁場。金星上層大氣和電離層十分活躍,在金星的雲被中不同層次具有明顯的物理和化學特徵,金星的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見雲層由硫酸霧組成。因此,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1989年5月4日,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一個名叫麥哲倫號的金星探測器攜帶升空,並於第二天把它送入飛往金星的旅程。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 365千克,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能透過厚實的雲層測繪出金星表面上小如一個足球場的物體圖像,其清晰度能勝過迄今所獲金星圖像的10倍。它經過460多天的太空飛行,於1990年8月10日進入金星軌道,並於8月16日首先用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試驗性測繪,發回第一張金星照片,該照片顯示出金星表面面積為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1990年9月15日麥哲倫號探測器首次獲得第一張完整的金星地圖,從中發現金星上有巨大的熔岩流、數以千計的裂縫和火山口,還有高聳的山嶺、巨大的峽谷、隕石坑、沙丘和活火山等。麥哲倫號的探測表明,金星上有時發生大的風暴,有過火山活動,表面溫度高達280℃~540℃。它沒有衛星,沒有水滴,磁場強度很小,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金星上不適於存活生命物質。

Ⅳ 「麥哲倫」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正集中全力進行探月計劃。但看到前蘇聯已捷足先登,對金星進行了空前的探測活動,格外焦急,政府當局立即決定兵分兩路,拿出一小部分力量來開展探測金星的活動計劃。

1978年,美國星際探測活動的重點轉移到探測金星。當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別發射了「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其中1號在同年12月4日順利到達金星軌道,並成為金星的人造衛星,對金星上層大氣進行了244天的仔細觀測,還用其船載雷達測繪了金星表面地形圖,幾乎探測到了金星的外觀全貌,先後向地球發回了10億比特的大量科學數據。2號飛船帶有4個著陸艙,一起進入金星大氣層,其中一個著陸艙著陸後連續工作了67分鍾,發回了一些圖片和數據。

美國為了在探測金星上爭取獲得更大成就,確定要利用它在雷達探測技術方面的先進設備,透過金星濃厚的雲層,詳細探測金星的全貌和地質細部,於80年代後期決定進行發射飛往金星的「麥哲倫」號探測器。

1989年5月4日,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近地軌道上把「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順利地釋放出來後,一路順風,經過15個月的航行,於1990年8月10日點燃制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公里減至2.79萬公里,進入繞金星軌道後,立即開始全面細致地對金星進行探測。8月16日首先用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試驗性測繪,發回了第一批照片。9月15日開始正式測繪。雷達的測繪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地殼斷層、峽谷和隕石坑。它比過去的探測器拍攝的金星照片要清晰10倍。

8月16日首次試拍的第一張照片是金星的熔岩平原。它的覆蓋面積為40乘以80公里,解析度為120米,圖片上可見到橫跨平原的斷裂帶、像是火山口的復合環圓形結構等。

「麥哲倫」號探測器的雷達探測裝置拍了金星的許多地域地貌圖片。它拍攝的金星「戈盧布基納」隕石坑雷達圖像十分清晰,其圖面上亮度變化表明了金星的隕坑具有地球、月球和火星上的大撞擊坑的典型特徵:階地式的內壁和一個中央峰。它的直徑為34公里,位於金星北緯60.5度、東經287.2度的位置。

「麥哲倫」號探測器已經拍攝了金星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照片,它的許多照片與前蘇聯的「金星-15」號、「金星-16」號探測器所拍攝的雷達照片,經常可以重合拼接起來,使判讀專家們得以互相印證,從而使人們對金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按當初的計劃,「麥哲倫」號對金星的90%表面進行觀測後,已於1991年4月中旬完成任務。但由於到那時燃料還有剩餘,它仍可繼續對金星進行探測。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1992年1月4日,這艘探測飛船在發送回95%的金星表面照片後,其主發射機的調制器發生了故障,使其無法正常傳送圖像信號。

後來,專家們啟動它的備用發射機,但發現工作25分鍾後出現過熱現象,耗能也過多,就好像1991年3月啟用它時曾發生過的那種故障現象一樣,只好又用主發射機繼續工作。現在看來,「麥哲倫」號只能退出現役了。

Ⅵ 求一個電影!!!

咪咕視頻 你搜索《麥哲倫》2017科幻片

Ⅶ 人類為什麼不選擇登陸距離地球最近的金星,而去選擇登陸月球

是的沒錯,金星距離我們地球想必火星而言,是近了,而且自1960年以來,我們人類已經向金星發送了將近40架宇宙飛船,然而悲催的是,這些宇宙飛船都被毀壞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暫時放棄了登陸金星的計劃,那為什麼會這樣?這就要說說這個金星了!

兩大巨頭都淚目了,登陸行星就像打游戲,本來以為選金星是個Easy模式,結果是Hell模式。不過各種探測器還是完成了火星的地形地貌,以及大氣等探測,讓我們明白了登陸金星的艱難和沒有必要。

相比之下金星的地獄模式,火星簡直是完美的下一個登陸目標。

Ⅷ 麥哲倫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麥哲倫真的很強,lz說的紅色的毒應該是說麥哲倫的大招毒之巨兵吧?毒之巨兵有麥哲倫的意識,受麥哲倫操控,而且本身自帶最強的毒性!

麥哲倫的實力應該略次於大將,感覺麥哲倫的能力比不上三大將,但是對其他海賊比較無解~很強!

Ⅸ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的簡介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名稱型號:「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冷戰期間,美蘇展開太空競賽,各自發射探測器對金星探測。此時美國先後發射了10個水手號金星探測器。1962年7月22日發射的第一個水手1號重202千克,帶兩塊太陽能電池板,但因火箭偏離軌道,發射失敗。一個月後的8月27日,水手2號發射成功,到12月14日從距金星34800千米處飛過,探測了金星的大氣溫度,從而揭開了人類探測金星的序幕。1967的6月14日起飛的水手5號,飛到離金星的距離只有4000千米的地方。最後一個水手10號探測器,是1973年11月3日發射的,它重503千克,攜帶有紫外線分光儀,磁力計,粒子計數器,電視攝像機等。1974年2月5日飛經距金星5760千米的地方,拍攝了幾千張金星雲層照片。美國水手號系列探測器飛越金星只能算作「走馬觀花」的考察。直到1989年5月5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一個以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的探測器帶上太空,並在5月6日把它送上飛向金星的旅途。這個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365千克,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能透過厚實的雲層測繪出金星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物體圖象。它經過462天的太空飛行,於1990年8月10日,飛臨離地球2.54億千米的地方對金星考察,「麥哲倫」號探測器進入繞金星飛行的軌道,利用先進的成像雷達系統對金星全球進 行了詳細的拍攝,還對金星95%的地區進行了高解析度的重力測量。整個拍攝和測量過程歷時4年,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1994年10月12日,「麥哲倫」號探測器 進入金星稠密大氣層,以試驗一種新穎的空氣制動技術,並獲取金星稠密大氣的數據。探測器在進入金星大氣後燒毀。這是第一次利用一個行星際探測器進行這種破壞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