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新華語電影票房排行
截至2013年3月3日的中國內地影史票房排行榜(人民幣)
前30名
名
電影
內地票房
觀影人次
年份
票房來源
1
人再囧途之泰囧
12.64019億
3894.2萬
2012
發行協會(藝恩12.637)
2
西遊·降魔篇
11.3827億
2779.09萬
2013上映中
藝恩
3
十二生肖
8.789987億
2190.34萬
2012
發行協會(藝恩8.7898)
4
畫皮2
7.0451億
1710.43萬
2012
廣電(藝恩7.265)
5
讓子彈飛
6.743億
1884.3萬
2010
藝恩(發行協會6.5419)
6
唐山大地震
6.7332億
1792.97萬
2010
廣電(藝恩6.6505)
7
金陵十三釵
6.08607億
1474.86萬
2011
發行協會(藝恩5.9657)
8
龍門飛甲
5.556754億
1260.02萬
2011
發行協會(藝恩5.425)
9
非誠勿擾2
4.765億
1237.65萬
2010
發行協會(藝恩4.825)
10
建黨偉業
4.229億
1228.1萬
2011
廣電(藝恩4.124)
11
建國大業
4.2億
1300.99萬
2009
藝恩
12
一九四二
3.72億
1005.39萬
2012
廣電(藝恩3.705)
13
失戀33天
3.560694億
1119.94萬
2011
廣電(藝恩3.5128)
14
非誠勿擾
3.248881億
948.97萬
2008
發行協會(藝恩3.25)
15
赤壁(上)
3.212031億
957.67萬
2008
發行協會(藝恩3.21)
16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2.9228億
868.13萬
2010
廣電(藝恩3.0488)
17
滿城盡帶黃金甲
2.91億
771萬
2006
藝恩
18
十月圍城
2.903209億
860.81萬
2009
發行協會(藝恩2.962)
19
一代宗師
2.8705億
787.05萬
2013
藝恩
20
赤壁(下)
2.599174億
770.27萬
2009
發行協會(藝恩2.6)
21
三槍拍案驚奇
2.580263億
800.57萬
2009
發行協會(藝恩2.61)
22
寒戰
2.5361億
783.62萬
2012
廣電(藝恩2.5218)
23
英雄
2.5億
約1100萬
2002
藝恩
24
集結號
2.4978億
750萬
2007
藝恩
25
聽風者
2.3374億
620.41萬
2012
廣電(藝恩2.4272)
26
葉問2
2.3404億
686.54萬
2010
廣電(藝恩2.31)
27
畫皮
2.324093億
776.49萬
2008
發行協會(藝恩2.324)
28
風聲
2.244745億
670.49萬
2009
發行協會(藝恩2.25)
29
新少林寺
2.1623億
595.94萬
2011
廣電(藝恩2.1661)
30
竊聽風雲2
2.1467億
640.53萬
2011
廣電(藝恩2.2073)
⑵ 15億票房什麼水平
15億票房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
據統計,2016年—2018年,「五一檔」電影票房分別為6.58億、7.75億、9.99億,呈逐年增長態勢。據國家電影資金辦和藝恩數據顯示,2019年5月4日19:10,2019年「五一檔」電影票房破15億元,再創「五一檔」票房新高。
從「五一檔」觀影人次來看,2017—2018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觀影人次分別為2245萬、2890萬,截至2019年5月4日19:10時,2019年「五一檔」觀影人次已超3435.67萬,遠超2017年、2018年「五一檔」觀影數據,刷新「五一檔」觀影人次紀錄。
可見15億票房已經很高了。
(2)2017年電影票房藝恩擴展閱讀
2019#票房前10國產影片佔8部#,票房過10億元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為國產影片。
中國影史票房前10名中,國產影片已佔9席,其中有4部是今年成功躋身的。
隨著《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兩部影片的上映,中國電影市場上映影片的票房前三名被國產電影收入囊中。
⑶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
截止到2022年1月21日,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如下:
1、《長津湖》56.95億元
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長津湖》是由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攝制,陳凱歌、林超賢聯合監制、導演,由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電影。
2、《戰狼2》56.94億
該片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3、《你好,李煥英》54.13億
該片根據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賈玲親身經歷改編,講述了剛考上大學的女孩賈曉玲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後情緒失控,隨後意外穿越回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20年前正值青春的母親李煥英相遇的故事。
4、《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億
該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由餃子執導兼編劇,呂艷婷、囧森瑟夫、瀚墨等擔任主要配音。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長經歷的故事,於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5、《流浪地球》46.86億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執導,屈楚蕭、趙今麥、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災難片,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⑷ 票房是什麼意思(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
電影人依舊在吶喊。
自從3月27日電影行業復工被緊急叫停以來,無論是下游的放映端,還是中上游的出品、製片、宣發端,各個鏈條的電影人們,以及行業外的部分媒體大V,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為電影行業的安危發聲。不僅僅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甚至在知乎、B站、抖音甚至貼吧、虎撲等平台,也能看到各類「意見領袖」們的搖旗吶喊。
雖然不少網民依舊抱著對電影行業的極大敵意,但是相對比2月末「復工指引」階段的滿屏抗議,目前大多數普通網友也逐漸開始對停滯整整三個月的電影產業抱有同情了。
然而通過閱讀各類意見領袖們為電影行業的呼籲,也不難看出仍有不少人對【電影票房】這一電影行業最基本的概念存在錯誤認知,這其中不僅僅是行業外的媒體大V,甚至包括不少電影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並不是所有電影人都對電影票房本身、以及關於服務費、專項資金、營業稅有太過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吶喊呼籲的同時,犯了不少錯誤。
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如何分賬?電影專資為何不下放?票房怎麼分成?本文就從頭到尾,深度解構【電影票房】這一概念,相信也能解答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層:影廳服務費
嚴格意義上,影廳服務費並不屬於票房,2019年全年642億票房並不包含影廳服務費,但這也確實是觀眾購票實際消費價格中的一環。不同於大多數人都了解的電商服務費,影廳服務費並不被普通觀眾所熟知。即使在業內,直到去年上半年《復聯4》的天價服務費事件,才讓這一費用映入從業者眼中。
什麼是影廳服務費呢?簡言之,就是高等影廳的額外入場券。在滿足電影發行公司所要求的最低發行價後,影院將實際售出的價格拆分為「發行價+影廳服務費」,其中只有發行價部分參與分賬。與傳統偷票房所常用的雙系統、截流軟體等不同,影廳服務費是基於通過了國家備案,合法的售票系統的功能,在國家電影專資辦系統中皆有完整的數據統計。
影廳服務費的作用,是鼓勵影院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條件,鼓勵VIP廳、IMAX等特效廳、4D廳等特殊廳的建設,讓影院從硬體升級中得到理應屬於自己的回報。雖然不是所有影院都會有服務費設置,但是但凡是有一定票房預期的電影,都至少會有3D、IMAX、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中國巨幕等發行版本中的一種。哪怕是被打入冷宮的影片,可能也會在某個時間段在影院的VIP廳播放。因此絕大多數的院線片,可能都會有影廳服務費,但是截至目前,影廳服務費還沒有被任何機構公開數目。
今年春節檔之前,電影局曾發「微信群消息」規范VIP影廳服務費,這也標志著電影局准備正式開始准備對「影廳服務費」這一項目動刀了。
第二層:電商服務費
拋去影廳服務費之後的票房,才是我們通常所認知的票房,也被叫作【綜合票房】,打開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或者中國電影票房(專資辦)等票房查詢類軟體,都可以看到這一選項。
事實上,綜合票房這一概念僅僅才有三年歷史。2017年1月22日,藝恩發表【2016中國電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藝恩給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議國家電影專資辦相關負責人及主管業務部門:更改票房統計口徑,將購票電商服務費增加進票房統計范疇。
文章稱:基於中國線上購票市場的成熟及服務的完善,收取服務費被廣大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大環境下,將服務費作為票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票房統計條件已經具備。而且該統計方法的升級也有利於規范服務費的核算方法和分成體系,理順電商平台、售票系統及影院院線的合作關系。
自此,綜合票房正式誕生。服務費這一新的票房統計的增加,無疑對於本來緩慢增長的票房大盤,有著完美的促進作用。
從單片服務費佔比來看,一般的商業片服務費佔比一般都維持在6-8%左右。從檔期分布來看,非春節檔的國產電影一般網售佔比較高,從而擁有較高的服務費佔比。隨著在線售票的全面普及,我們也能看出從2017年至今,電商服務費/綜合票房的佔比也在提升。
%20
而隨著2017年,貓眼正式收購娛票兒。目前90%以上的電商服務費,都是由貓眼與淘票票兩家平台瓜分的。
%20
不過綜合票房的存在,也混淆了絕大多數路人的視聽。目前大多數非專業媒體計算票房分賬,仍然是直接用綜合票房乘以網上所查到的各種分賬百分比,可以說在一開始就犯了錯誤。
第三層:電影專項資金
綜合票房去掉電商服務費,也就成了【分賬票房】,可以進行第一輪百分比的分賬。
電影專項資金,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專資,固定按照分賬票房的5%進行上繳,而這一部分費用,也是目前電影行業最亟需到位的一筆「救命款」,在不少媒體呼籲的款項中,落實專資都是重要的一項。
但其實,專資設立的目的,就是「取之於電影,用之於電影」,無論是以前扶持國產影片的製作,還是支持新建電影院等,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獎勵放映國產影片成績突出影院的通知》來看,通知中規定只要滿足兩個獎勵條件,且全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放映國產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總收入55%以上,就可以獲得獎勵。佔比在66%以上的影院,獲得的獎勵等於100%返還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
可以說在目前國產片票房佔比超六成的2019年,80%以上的影院都可以獲得專資返還,估測40%以上的影城,能夠獲得100%的專資返還。
但其實,專資返還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據了解,2017年的專項資金,在2018年12月才開始返還。2018年的專項資金,在2019年9月開始返還。因此影院們想要等到2019年的專項資金,可能還要等至少三個月。
另外,沒有返還的專資,無論是2018年之前的廣電總局,還是現在的國家電影局,都擁有一套「未返還專資用法」,無論是補貼企業拍片,還是扶持貧困地區電影院,都會在網站上進行公示,做到盡量的公開透明。因為,一味的指責專資「薅羊毛」屬性其實並不理性。專資是肯定會返還的,不過在目前的特殊時期,我們還是希望專資能夠相比以往更快的進行落實。
第四層:稅
與專資一起扣的,還有3.3%的營業稅。扣除3.3%的營業稅也就意味著電影院不必再因為放映收入交稅了。
當然這僅僅是影院放映收入的計稅。
除了放映收入外,影院影廳服務費收入、擁有自家影城APP購票的電商服務費收入、前台賣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機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娛樂服務收入等,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稅率進行計算,零售銷售稅率較高,一般為16%。當然這些不算在票房分賬體系中。
第五層:中影分賬
扣除專資和稅的票房,也就從【分賬票房】(2017年之前通常被叫作【總票房】)變成和【可分賬票房】也叫【凈票房】。
在這個時候,就要給中影數字分走1-3%的發行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注意這並不是拷貝費用。那麼到底是1%還是3%呢,這個要根據影片的最終票房成績來看,一般情況下,票房越高收費比例也越高,具體數字由中影數字靈活掌握。
第六層:影院分賬
在之後,就要進行影院的分賬了。
其中,影院和院線分走凈票房的57%,但這一比率也不是固定的,不少片方都會在影片公映的不同階段,給予放映方不同程度的返點,尋求排片方面的合作。有時候會多返3-5%個點,對於不少想長線放映的影片甚至會把分賬比例調整為90:10,愛奇藝影業在去年也官宣,旗下所有影片都要調整院線方分賬比例,給予院線更多的返點。
而影院和院線也會對這57%的票房進行二次分賬,通常意義上,影院分走50%,院線分走7%,但其實這個比率也不是固定的,影院和院線完全可以不按照這個比例進行分賬。據了解,很多院線為了吸引優質單體影院的加盟,都主動下調了院線分賬比例,甚至只拿1-2%的份額。
第七層:最終分賬
影院和院線分完賬,最終就要迎來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分賬了。如果說中影數字1-3%、院線57%的分賬比例還屬於行業基本准則的話,那麼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分賬規則則更加多變。
通常意義上,發行方會分走凈票房的5-15%作為發行費用,製片方則分走剩下的,大概28%-38%,但這只是通常意義,實際上這個分賬規則在目前變化多端的宣發市場,具體怎麼分還是得看出品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協議。
具體來看,如果製片、發行為一家公司,則不再遵循製片與發行之間的分賬規則。如果製片方要求發行方提前墊付發行費用,發行方要求的分賬會更高。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簽訂了保底、買斷等發行協議,則更是完全沒有分賬比例這個概念了。
因此,對這一分賬進行計算時,我們也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當然到了這一層面,除了上市公司保底之外,大多數影片的分賬協議我們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而與發行公司分完賬以後,製片、出品方之間則要面臨著更復雜的分賬,目前頭部國產片動輒20家以上的出品方也意味著,從影片公映,到最終一家聯合出品方收到錢,一般都要一年以上。
當然,以上所說的,也只是一般國產片的分賬規則。進口片的分賬規則也會完全不同,例如進口片凈票房的1.5%,會先給中影進出口分賬,再進行下一輪的分賬。對於好萊塢分賬大片和買斷批片,其背後的分賬規則也不盡相同。
現如今,票房到底如何分賬,已經不再是行業標准理論,而是業界一線的具體操作實務。雖然並不一定要求每一位電影從業者都熟記在心,但是基本的分賬歸屬還是必須了解。
從分賬規則中我們也能看出,去年對外官宣的642億的票房成績,但其實影院院線方只能分得300億出頭,製片發行方分到的則更少,這對於一個近百萬人從事的行業來說,人均年收入大多數不到10萬,電影行業也從來都不是一個薄利的暴利行業。
⑸ 中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
你好 內地影史票房排行榜 排名片名內地票房 觀影人次發行年份 拷貝數1阿凡達13.787億2600萬 2009700+數字220124.65億1480萬2009 600+9503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4.28億1379萬2009 700+9004建國大業4.15億1301萬2009 750+9505泰坦尼克號3.595億1800萬19982806非誠勿擾3.25億949萬2008700+數字7赤壁(上)3.21億958萬2008690+數字8十月圍城2.93億861萬2009650+數字9滿城盡帶黃金甲 2.91億771萬2006
10變形金剛2.82億931萬200754011赤壁(下)2.60億770萬2009 700+數字12三槍拍案驚奇2.58億801萬2009645+數字13英雄2.50億1100萬200231014集結號2.50億750萬2007660+30015畫皮2.32億776萬2008611+數字16風聲2.24億670萬2009600+數字17愛麗絲夢遊仙境2.238億
2010
18長江七號2.03億709萬2008660+41219投名狀2.01億690萬2007650+37720功夫之王1.865億563萬2008683+545 截至2010年5月2日的中國內地影史票房排行榜(人民幣) (1994-2010中國內地票房最高的20部電影) 註:07年及以後的國產片、合拍片票房數據均來自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電影統計數據中心,是內地最權威的票房數據。其它數據來自太平洋電影網及藝恩咨詢公司。所有數據均不含二級市場。
⑹ 眾大合聯發現偷票房怎麼處理
2016年11月,醞釀一年之久才出台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了偷票房行為是違法行為,未如實統計銷售收入,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停業整頓,特別嚴重的甚至可以吊銷許可證。
2017年3月,在《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電影主管部門對首批查出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實施了嚴厲處罰,其中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的63家影院被責令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的這批影院,並不是年票房產出的大店,大多年票房在300~500萬元之間,停業整頓會讓這些店損失不小。
隨著近幾年的電影熱,資本不斷湧入,影院開始擴張,銀幕數不斷增長。而2016年的票房增長不如意,正說明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增速,已然無法跟上影院的產能增速了。據藝恩數據顯示,2017年,三四線城市影院數量增長已然開始放緩。競爭來臨的腳步放緩,不知是否能夠按捺住院線們的慌張,但偷票房這顆「毒瘤」最終仍要在行業的不斷規范下被除去,至於經營不善的影院,即使靠著偷票房苟延殘喘,相信也無法逃脫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規律。
偷票房,歸根結底還是有利可圖。行業還是需要有行業的規范。希望影院以此為恥。
⑺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多少元
1月1日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⑻ 2017上半年中國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 國產電影就三部!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喜憂參半,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影市累計票房高達271.37億元,同期增長10.34%,共上映影片221部,其中國產片169部,進口片52部,然而就票房吸金能力來看,國產片(103.94億元)卻遠不及進口片(167.43億元)。今天,鹿豹座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其中進口片便佔了七成。
Top10《乘風破浪》
票房:10.48億元
《速8》是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無可爭議的一支強心劑。上映首日起,即狂飆在打破和創造票房紀錄的快車道上。該片以6280萬元的零點場票房,創造內地零點場票房紀錄;上映首日狂攬5.057億元,一舉刷新內地影史首日和單日最高票房雙項紀錄。自上映後票房一路呈碾壓之勢,成功打破系列前作《速7》在內地創下的24.26億元總票房紀錄,成為國內影史進口電影票房新冠軍。
這十部Top10電影,大家為那幾部貢獻了票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