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百度影音羅耀拉電影2016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百度影音羅耀拉電影2016

發布時間: 2022-09-20 23:51:40

㈠ 多拿尚·阿勒馮瑟·馮索瓦·德·薩德的神話傳說

有關薩德的神話
薩德自從二十世紀初逐漸浮上檯面之後,慢慢形成為一種所謂的「薩德現象」,羅蘭‧巴特甚至稱之為「薩德神話」,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呢?道理很簡單,二十世紀之前的薩德,整整有一百年的時間都是活在地下,他的作品始終都是處於不見天日的狀況之下在被傳閱,因為他的作品所處理的不單是色情題材的問題,而且還宣揚性暴力和性虐待以及違反倫常的哲學,他是性變態的化身,他像個魔鬼,無所不在,卻必須躲躲藏藏。至於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在他所生活的時代里,大家只把他當作一個淫穢的色情作家,甚至只是個不入流的小作家,遲早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當時絕沒有人會想到他將在法國文學史上(或甚至西方文學史上)占上重要一席之地。
時序進入了二十世紀之後,多虧那批超現實主義的朋友,特別是阿波里涅(Apollinaire),當然還得拜時代思潮進步之賜,許多禁忌慢慢在解套,薩德竟然不知不覺浮上了檯面。到了六○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全面解禁之後,加上一些名家如布朗秀(Maurice Blanchot)和巴岱伊(Georges Bataille)以及羅蘭‧巴特等人為他著書立說,薩德此時終於咸魚翻生了:他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羅蘭‧巴特在其《訪談錄》一書中甚至拿他和普魯斯特相提並論,在他看來,閱讀薩德和閱讀普魯斯特一樣,其所帶來的歡娛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薩德的神秘面紗揭開之後,在法國本地遂形成為一股熱鬧的薩德風潮,同時形成為兩派極端不同的對薩德作品的看法,一派視之為無聊胡鬧,不可理喻,比如前法國總統龐畢度即抱持此種看法,這一派人認為薩德不厭其煩反復在許多小說作品中描寫猥褻的變態性行為,特別是「戀屁狂」和「嗜糞癖」的雞奸行為,實在是無稽透頂而令人倒胃至極,《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一書通篇讀來,正是離不開這類淫穢行為的刻劃描寫,不但違反道德,事實上也違反了人性,這能叫做文學嗎?
但是另外一派人並不這樣看薩德,這必須從有關薩德的神話這個角度去看,薩德的神話如何形成的呢?首先來自評論家克洛索斯基(Klossowski)的論調,他把薩德看成是個「絕對的作家」(晹crivain absolu),是獨一無二的,是無可比擬的,而且恐怕也會是空前絕後的。這樣的作家以一種革新精神和獨特風格創造了一個異想天開而帶有結構性質的封閉系統的世界,我把這樣的世界稱之為「薩德種系」世界(如同「卡夫卡堥t」或「巴爾札克種系」等世界的稱謂,普魯斯特的世界亦可作如是觀),在這個世界中固然一切以色情為依歸,但我們必須越過色情的層次去看這個世界的一切,好比我們必須超越現實的層次去看卡夫卡或普魯斯特的世界,道理是一樣的。
「薩德種系」的世界是一個無政府的世界,但相對也是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因為在那裡一切束縛都解除了,倫理道德或甚至法律的禁制也都不復存在,我們彷彿回歸到一個原始狀態的心理學層次,一切都是赤裸裸的,一切都可以被允許的,這好比精神分析領域里有關潛意識作用漫無節制的發揮,任所欲為,不但是天馬行空,而且簡直就是完全沒有界限。因此,薩德就像是一個魔法師,創造了一個「絕對的世界」,一個自給自足而充滿無比想像魅力的世界。
薩德神話的另一個來源則是前述著名評論家布朗秀和巴岱伊的「違禁」(la transgression)創作觀念,他們把薩德看成是文學創作的「違禁者」(le transgresseur)。在西方文學史上,沒有人能夠像薩德那樣大膽闖越理性的法則,完全以個人的尖銳情慾和暴力傾向為准則,不理會理性的束縛,不顧道德法律的干預,一切只為了個人慾望之宣洩,並不服從「享樂原則」之規范,這可說是瘋子的行徑,而這正是薩德的寫照,他以瘋人姿態,肆無忌憚闖越了世俗的「禁區」,繼而塑造了一個獨特的,沒有人能管制的自給自足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之中,一切只聽命於一個至高無上之權威的主宰者,這個主宰者就是薩德本人,而他的行事律則就是:反其道而行。巴岱伊就說過,薩德世界的中心,其至高權力的要求乃在於展現否定的力量,換句話說,就是逆向行駛,也就是反其道而行的意思。傅柯(Michel Foucault)也這樣說過:「在薩德的世界裡,性是沒有任何規范的,有的話也僅服從於其自身本質的內在法則,此一法則除了其自身之外不承認任何其它法則,它只聽命於至高無上的權力主宰者。」因此,在薩德的作品裡,我們會不斷反復讀到對社會規范之破壞的描寫,他的世界並沒有天理和律法的存在。
有關薩德的神話,最後一則也是最有分量的一則,無疑正是由羅蘭‧巴特所建造,在他眼中看來,薩德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有關他的「絕對」和「違禁」的部分,當然更不會是色情,而是有關他那獨樹一幟的語言所塑造而成的結構世界,就這一點而論,他認為這樣的結構世界在相當程度上很類同於《聖經》中的世界,同樣都是充滿符碼而有待解構的復雜世界。薩德長年在監獄中透過不眠不休的奮力寫作(電影《鵝毛筆》在這方面的描寫算是很中肯周到),透過對語言的巧妙掌握和運用,創造了一個極精彩的小說結構世界,這當然也是一個別樹一格的色情結構世界,其中的象徵是色情的象徵,五花八門,眼花繚亂,另一方面,同時也是修辭學的象徵,就某個角度看,薩德可以說是有關情色象徵的偉大修辭學家。因此,羅蘭‧巴特在其《薩德、傅立葉、羅耀拉》(Sade, Fourier, Loy-ola)一書中即如此說,薩德和傅立葉及羅耀拉一樣,他們都不約而同創造了自己的語言系統,他們的作品都結合了原創性的符號而展現了不同凡響的獨特意義,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熱情(傅立葉)、情色象徵(薩德)及宗教精神(羅耀拉)的最顛峰境界。此外,羅蘭‧巴特在他的《訪談錄》一書中更如此肯定地說:「閱讀薩德,我向來即由此獲得極大的樂趣,我並不認同於一般人所說的,認為薩德是個無聊的作家……在我們(法國)的文學當中,真正能夠帶給我極大之閱讀歡娛,並且會想不斷去重讀的,除普魯斯特之外,就數薩德一人,他們兩人各站我們文學世界的兩極。」
我認為薩德和普魯斯特最值得相提並論之處,除了如羅蘭‧巴特所說,在於創造屬於個人種系的小說結構世界之外,那就是他們都是文字的風格大師。一位偉大作家除了必須是精彩故事的編撰者之外,也就是說善於說故事,他同時更必須是傑出的文字創造者,薩德正是一位這樣的作家,他那源源不絕的與色情有關的故事,在他筆下寫來即使帶有暴力和恐怖色彩,甚至不合常理和邏輯,我們讀來還是會覺意趣橫生,深深受其吸引,特別是他在從事色情描繪時,他所使用的法文句子結構都極優美洗練,而且是無懈可擊的簡潔扼要,他凸顯了文字運用上的風格問題,一位作家沒有文字風格的展現就絕對算不上是個好作家。羅蘭‧巴特說得沒錯,一個作家的偉大與否,正是由此來加以判定,他因此更進一步看出,薩德在文學上和修辭學上創造了一樣極為罕見的東西:一種意義完美彰顯的寫作(une 晹criture parfaitement d晹not晹e)。譬如他在描寫的時候,特別是色情場面,他的句子絕不會拐彎抹角,他很直截了當,這是一種透明的寫作風格,以至於象徵主義的東西竟毫無發揮之餘地(這一點普魯斯特適巧相反),讀者因此不會讀到皺眉頭,也不必去渲染想像,因為沒有干擾。如果象徵主義是一種逃避手法,那麼,薩德的色情世界顯然是反象徵主義的,倘若非得在他身上披上象徵主義色彩的話,我們畢竟還是為他創造了一個象徵性詞彙,那就是所謂的「薩德主義」(le sadisme),這是一個意義十足的字眼,可惜今天已經成為性虐待的代名詞,顯然是被濫用了。
不能否認的是,有關薩德的神話無疑拓展了我們看薩德色情小說的視野,薩德的世界如果抽離了色情的部分固然就不能成立,但薩德真正吸引人的地方絕不是色情,我不相信任何一個成熟的讀者讀《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會挑起什麼色慾的興奮情緒,不,不可能的,書中多的是猥瑣和不堪的有關各式各樣的性變態描寫(比如中間光「嗜糞癖」行為的描寫即至少佔去全書四分之一篇幅左右),然而,這類描寫並非都是那麼令人難堪,因為這里頭竟然也包含了許多令人發笑的成分,D.H.勞倫斯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書中就說過,男女性愛的動作,沒有比這個更滑稽可笑的了。這樣的論調適巧可見證薩德對性愛行為的誇張描寫,經常會誇大到令人讀來捧腹大笑,而且類似這樣的喜劇效果還會是一波接著一波,誰說讀薩德不會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歡娛呢?
薩德和他的時代
鼎鼎大名的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生活於法國歷史上政治和社會的一個大變動時代,他經歷了從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君主王朝,法國大革命的民主共和,還有拿破崙·波拿巴的帝國時代等三個動盪騷亂的偉大歷史時期,但他大多無緣能夠真正躬逢其盛,因為他的一生斷斷續續總共有二十七年的時間是在監獄里頭度過的,他幾乎住過當時法國所有大小著名的監獄,其中還包括惡名昭彰的坐落於巴黎市區的巴士底監獄(《索多瑪一百二十天》即是在這里寫成,從一七八五年的十月二十二日開始動筆,在三十七天之內寫就)。我們曾設想,薩德要不是有那麼長時間被關在監獄里頭,似乎就不太可能寫出那麼多充滿性愛奇想的小說作品。從《鵝毛筆》這部有關薩德監獄生涯的影片看來,這位色情大師活在世上只為做兩件事情:性慾望和寫作慾望的猛烈發泄,我們直覺感覺到,這是一個陽具隨時都挺著而且腦中隨時都有意念要抒發的人。這么看來,性慾的發泄和創作慾望的發泄,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層次看來,則是一樣的現象,都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方式,這適巧印證了弗羅伊德有關「利必多」(libido)的理論(榮格稱之為「心靈能量」),「利比多」指的是一個人身上的性慾能量,「利比多」越旺盛的人,他的生命力和性慾就越強,相對的,他的創造力有可能就越活潑。性慾的發泄和創作力量的發泄,大抵而言是同一回事的。我們從薩德一生的行徑和他所創作的文學看來,他顯然正是「利比多」的化身,他的身上時時刻刻都在燃燒著無窮盡的性慾和創作欲。
十八世紀可以說是西方放盪思想最為放任發展的黃金時代,自然也是有關色情文學最為發達的鼎盛時期,生長在這個年代的薩德適巧躬逢其盛,能藉此發揮所長,成為這方面最為顯赫的人物,當時許多如汗牛充棟的色情文學作品中,如今仍留傳下來,甚至被肯定為上乘文學作品的,除薩德一人之外,委實不多(有關這方面的事實,可參閱賴守正教授所譯的《西洋情色文學史》一書中的〈放盪思想的黃金時代〉一章)。我們知道,十八世紀是歐洲的啟蒙運動時代,在這個時代之中,人類正在從黑暗中迎向光明,從束縛走向解放,從愚昧變為聰明,人類開始思索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從而敢於開始挑戰至高無上之神權和君權的權威,一切訴諸理性,而啟蒙正是邁向理性的唯一手段,也是為愚昧和束縛解套的唯一方法。依哲學家康德的解釋,啟蒙的意思就是:不依賴他人的指引而達到認知。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他們所合著的《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一書中,即根據康德此一觀點來詮釋薩德的作品所展現的與啟蒙思想有關的哲學意義,他們認為薩德的作品見證了「不依賴他人指引而達到認知」的哲學事實,簡單講,薩德解除了中產階級的嚴酷束縛,啟蒙的認知除了擁抱善,同時也見證了惡。
薩德自從二十世紀初葉浮上檯面以後,在法國研究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竟一時蔚為風潮,許多討論文章和專著及傳記紛紛出籠。一九九○年著名的「七星文庫」(la Pl晹iade)開始陸續出版他的小說作品全集,正式宣告了薩德偉大古典作家的地位。一九九一年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勒偉爾(Mau-rice Lever)出版《薩德大傳》(Sade: une Biographie,此書目前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出版簡體字中文譯本),公認是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好也是最詳實的一本薩德傳記,這本八百頁篇幅的傳記巨細靡遺記載了薩德一生所有的行徑,這包括:他的貴族家世、他的色情犯罪紀錄、他的監獄囚禁生涯以及他那精力過人的驚人創作現象。這本傳記比之前的一些傳記更權威也更具可讀性的地方是,其作者能夠取得薩德後代家族手中所擁有的珍貴一手資料,比如許多從未面世的書信檔案數據,讀了這本傳記之後,我們會了解,薩德除了是偉大的色情犯罪者和偉大的色情文學作者之外,同時還是個極傑出的書信作者,這些寶貴的傳記數據為我們開啟了一個了解薩德寫作才華的全方位視角,我們更可以確定,薩德的確是個偉大文體的創造者,他是個天生的作家。
薩德雖然是個天生的作家,但他在寫作上真正展露才華和風格,卻是相當後來的事情,亦即一七七八年至一七九○年之間,也就是在年齡上三十八歲到五十歲之間,他生平第二階段入獄長達十二年的期間。早在這段期間之前,薩德早已陸續寫過一些東西,自己也以作家自居,只不過並沒有得到承認而已。他早在第一次入獄之前,就已經和當時一些貴族圈的朋友,還包括他的父親和他的神父叔叔,都不時動筆在塗塗寫寫了。然而,他這次長達十二年的坐監期間,和妻子之間大量的書信往返,動筆寫《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他真正建立了自己突出的寫作風格,他開始懂得運用獨樹一幟的語言去塑造自己的風格。長期的極度孤獨和大量的閱讀(據說他在獄中擁有多達六百冊圖書的個人圖書室),在寫作風格上,將一個少不更事的薩德推向一個成熟穩重的薩德,羅蘭‧巴特在《薩德、傅立葉、羅耀拉》一書中這樣寫道:「正是由於處在一種極度的孤獨之中,令他感到恐懼,然後由恐懼轉變為慾望,對他來說,這樣的慾望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想要寫作的慾望,這樣的慾望配上一種可怕而無法壓抑的語言的力量,寫作就成為可能,他要說出心中壓抑的一切。」顯然《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正是此一情境下的產物,薩德之所以被肯定為偉大的風格作家,也正是從這一本作品開始,西蒙‧波娃女士在《我們要不要燒掉薩德?》(Faut-il br胲ler Sade)一書中這樣說:「他入獄之前是個普通人,出獄時卻已成為偉大的作家了。」這種說法很富傳奇性,卻適合於用在薩德身上。他在極度孤獨的百無聊賴之中,運用非凡的想像和語言,創造了一個非凡的和匪夷所思的色情世界,他只活在自己所創造的語言當中,生命的各種冒險都已消失,一切都已被語言的符號取而代之。
薩德(1740-1814),被稱為情色小說鼻祖,一生充滿傳奇,是歷史上最受爭議的色情文學作家之一。薩德侯爵出身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貴族世家,其父薩德伯爵一生寄身軍旅與外交生涯,經年在外,是名風流韻事不斷、且尋歡對象男女不拘的浪盪者。薩德在五歲到十歲期間被送往普羅旺斯由擔任修道院院長的叔叔薩德神父負責教養。他這位博學、與伏爾泰熟識的叔叔也是個玩世不恭、聲名狼籍的浪盪者。他雖身為神職人員,卻公然與一對母女同居,並曾於一七六二年因敗德之名而鋃鐺入獄。在薩德十歲時左右,其母心灰意冷之餘,毅然決然拋夫棄子,隱居修道院。學者咸信薩德後來作品中有明顯敵視母親、女人的傾向,與他從小缺乏母愛,自認被母親遺棄,後來又遭岳母誣陷入獄有關。既缺乏母親的關愛調教,又在父親、叔叔放盪行徑的耳濡目染下,薩德很快沾染上當時貴族浪盪的習性,吃喝嫖賭無所不來,他甚至曾與父親共享同一名情婦。年輕的薩德有如脫韁野馬,終日縱情逸樂,眼中只有目前的享樂,根本看不到未來。其父警覺到要拯救這個一無是處的「小流氓」唯一的辦法便是盡快幫他物色個老婆。1763年薩德在父命難違的情況下,心不甘情不願地與一位法官千金完婚。不過,婚後薩德玩世不恭的浪盪行徑不但未稍加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短短幾年間先後因為一連串丑聞,而進出監獄多次。後來他居然連自己的小姨子都不放過,小倆口相偕私奔到義大利,此舉讓先前對他反常行徑一再隱忍、甚至設法幫他說項脫罪的岳母忍無可忍,決定大義滅親,利用家族特權,不經審判即將其監禁。
1768年,年僅三十八歲的薩德便因為誘騙並鞭打一位找工作的女人而入獄兩個月,從此與社會隔閡,只能從自我建構的想像世界中獲取慰藉。在1701年至1801年間,薩德因為同類行為多次入獄。法國革命後,他曾一度出獄,1801年他則因自己的作品的出版而再次入獄,1803年,他被診斷為「性瘋狂」,轉囚至精神病院,直至1814年,薩德七十四歲病死獄中為止,因淫亂、性虐待、強暴、雞奸等罪名,他在監獄、療養院中前前後後總共度過了將近二十八個寒暑。
後來的學者把主動的虐待症,也就是喜歡虐待別人,命名為薩德現象(Sadism),即施虐症。
並將其與奧地利作家馬索克兩人的名字合為sadomasochism一詞,簡稱為SM,中文即指性虐待症,李銀河博士稱之為虐戀。
薩德的理論:在薩德看來任何個人的意願與行為對於自然的進程來說都是一錢不值,只有生命的延續才是有意義的,而生命是如何活動的對自然是毫無意義的。對自然界有意義的只是物質世界的更新。謀殺、戰爭或是致人死命的暴力都可以服務於自然的這個目標,因為它們只是加速了物質的更新而已。慈悲、善意或其它一切美德都是不自然的,因為它幫助弱者延長了它本應存活的時間,從而減緩了自然的更新過程。
所以按照美德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從哲學的角度看是荒謬的,除非這種美德可以成為取勝的手段,或是這樣做能帶來快感。
他還說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邪惡的世界,自然界到處都是罪惡。美德是不真實的,善與美德的努力是無望的,終將遭到失敗和毀滅。而人的罪惡卻為人帶來財富、快樂和權力,罪惡使人成為強者。
「在我們的同類中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令人震驚,遭人蔑視……但若對他們僅僅施以懲罰或說教根本無濟於事,因為他們那些古怪性情的萌發常常不由自主,在這一點你我皆然,無論智愚,無論出身貴賤高低 ……愚人反對我,說我所描繪出的那些人是惡魔。假如用我們傳統的慣常方式來看,他們的確是惡魔……但他們是『自然』為實現其法則而籌劃出的工具。自然賦予他們野蠻與血腥的性格,這就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薩德強調,殘忍的快樂是完全自然的,而社會卻是阻礙自然發展進程的一個不自然的結構。自然不在乎被叫做「邪惡」的個體,它用仁愛的目光看待戰爭、迫害與專制。自然沒有財產,因此偷盜不是犯罪。在謀殺和自然死亡之間也沒有任何區別,只是生命的分子重新組合而已。
由於有傷風化、違反道德而受注意,他的手稿大部分在監獄中就被毀了,能夠留傳下來的大約還不足他的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僅僅這一小部分已經令人嘆為觀止了。有意思的是,在作家中沒有哪一個像他那樣本人比作品更令人注目。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性心理學家哈夫洛克·靄理士曾經稱薩德的作品為「18世紀的性變態網路全書」。他倖存的主要作品有《賈斯坦》(1781年)、《索多瑪120天》(1785年)、《艾琳和瓦爾庫爾》(1788年)、《閨房裡的哲學家》(1795)、《朱絲汀——美德的不遇》(1796年)、《愛的罪惡》(1800年),等等。

㈡ 美國著名大學分別在哪些城市

一、耶魯大學(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簡稱「耶魯(Yale)」,坐落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耶魯大學是美國大學協會的14所創始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2018-19年度,耶魯大學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8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12名、 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5名。

二、康奈爾大學(紐約州伊薩卡)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位於美國紐約州伊薩卡,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另有兩個校區位於紐約市和卡達教育城),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個創始院校之一,以及著名的體育賽事聯盟常春藤盟校的八個成員之一。

截止2018年,共有58位康奈爾大學的校友或教研人員曾榮獲諾貝爾獎,在全球高校中列第十二位,居全美第十位。康奈爾大學名列2017-18年US News全美大學本科排名第14。

三、布朗大學(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七古老的大學,遐邇聞名的常春藤聯盟成員校之一,1764年創建之初,學校的校名叫做羅德島學院,坐落在美國羅德島州的首府普羅維登斯市。

四、達特茅斯學院(新罕布希爾州漢諾威)

達特茅斯學院成立於1769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世界頂尖學府,也是聞名遐邇的私立八大常春藤聯盟之一。坐落於新罕布希爾州的漢諾佛(Hanover)小鎮。依照利扎維洛克牧師當初成立這個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當地印第安部落的年輕人和年輕白人。

五、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紐約曼哈頓)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簡稱為哥大,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為美國大學協會(AAU)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

哥大在2019 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3,2018年《華爾街日報》/《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大學排名第2。哥大在2018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第8名。2019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8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耶魯大學

網路—康奈爾大學

網路—布朗大學

網路—達特茅斯學院

網路—哥倫比亞大學

㈢ 安德魯•加菲爾德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生活上來講,他和當時女友石頭姐一起出街,被狗仔跟蹤。他們倆就用紙擋了臉,上面這么寫:「我們發現餐廳外有狗仔,所以為什麼不把這當成一個機會,把注意力轉移給那些真正需要關注的公益組織呢?(聯合世界孤兒基金會)和(紐約幫助癌症患者組織),願你們好心情!「是不是很溫柔的人?他曾經說過,因為想成為真正可以幫助更多人的超級英雄而投身慈善。他作為全球孤兒基金會運動大使出現在慈善晚宴上,每年都會拿出時間去看望需要幫助的小孩兒。他教自閉症的孩子沖浪,當時有個女孩怕生,躲在家長後面,不願意和他握手。加菲教沖浪特別關心她,臨走的時候加菲以為同樣會拒絕握手,沒想到女孩子害羞地親了一下他。女孩母親說:那個蜘蛛俠是個非常好的人。小女孩在一邊糾正她:「是Andrew。」他支持同性戀,參加遊行,也演過同性戀題材的話劇。比起商業片來,他更喜歡文藝片。他的父親是商人,出於一點點逆反心理,錢對他不是特別重要。

作為演員,他冷靜而不浮躁。超凡蜘蛛俠殺青後,在電影未上檔時去演話劇《推銷員之死》,風頭正盛時以此來沉澱自己;他是體驗派演員,拍戲之前總要做很多功課,去看看與角色類似的人,他們的生活;他演小蟲,他認為這是一份責任,所以總能看到他穿著蜘蛛俠的制服和孩子們玩,他希望這能給他們創造美好的回憶。

㈣ 《聖母》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聖母》([日]秋吉理香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Dy8wUVouxgk8HE_W5v934w

提取碼:6lmg

書名:聖母

作者:[日]秋吉理香子

譯者:鄭曉蕾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236

內容簡介:

一起男童被害案攪得藍出市人心惶惶。

好不容易懷孕生產的保奈美抱緊年幼的孩子,立誓要不惜任何代價保護她。

男人是在孩子出生後才成為父親的,但女人,是從小生命來到體內的那一瞬間起,就是母親了。患有不孕症的保奈美是經歷過艱辛的治療過程才終於有了孩子的,她不允許這起命案威脅到寶貴的孩子!

母親,就是要消除所有對子女的威脅,每一位母親都應肩負這樣的使命,這是神聖的天職!

作者簡介:

秋吉理香子

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取得碩士學位。二〇〇九年初入文壇,創作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暗黑女子》便獲得廣泛好評,並被改編為電影,第二部長篇《聖母》更是為她創下極佳口碑。秋吉理香子被譽為日本「抑壓推理」(イヤミス)代表人物。

㈤ 胡金銓的導演經歷

1962年,在李翰祥執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名任副導演,實則執行書院、下山訪英台等片段的導演工作。
1963年,接替李翰祥拍攝《玉堂春》。
1964年,邵氏兄弟接受邵氏父子公司,指派胡金銓執導並出演抗日電影《大地兒女》。
同年,被授命開拍布景、服裝都與《大地兒女》相同的另一部同題材影片《丁一山》。
1965年3月,《大地兒女》因當時新馬實施反種族法,被邵氏大量刪除日軍暴行場面及中日對抗鏡頭、尤其有國旗場面全被剪光後上映。
《丁一山》開拍兩星期後亦停拍。
在台灣看好外景,鄒文懷與台制簽約協拍《紅鬍子》,被邵氏老闆下令停拍,後由潘壘在台灣拍攝完成改為《山賊》,胡金銓為掛名編劇。
同年,指導第一部新派武俠片《大醉俠》,並開始構思並編寫《龍門客棧》(初名《起解》),後脫離邵氏公司,四處集資,後決定轉投聯邦公司,身赴台灣。
1966年8月,與聯邦影業公司正式簽訂兩年導演合約,第一部片為《充軍》(即《龍門客棧》),為公司購買器材、訓練新人(包括徐楓、石雋、白鷹、上官靈鳳、韓湘琴、田鵬等人)。
9月,與聯邦公司總經理沙榮峰受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接見。
《大地兒女》獲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大醉俠》公演,賣座、評論皆佳。該片與《獨臂刀》使他與張徹並稱為「絕代雙驕」。
12月,12日《龍門客棧》在台中中橫谷外搭景開拍客棧外景。
1967年5月,23日《龍門客棧》於聯邦公司桃園大南國際片場殺青。
8月,5日赴港處理影片《龍門客棧》配音。
10月,《龍門客棧》上映,成為1967年台北十大賣座國語片之首,創香港開埠以來,中外影片賣座最高紀錄,當年在台灣票房總收入新台幣四百四十二萬余元。
12月,《俠女》正式開拍。
1968年,《龍門客棧》獲第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3月,赴美參加「美國亞洲學會」。
5月,《龍門客棧》參加德國柏林國際影展,成為第一部在日本戲院正式公映台灣出品的影片。
1969年5月,7日下午《喜怒哀樂》在中影士林片廠開拍。
1970年,3月13日與唐書璇、劉紹銘、王敬義於香港美麗華酒店共同討論電影。
《喜怒哀樂》於10月9日公映。同年,《俠女》上集公映。
1971年,2月受邀於澳洲首都堪培拉參加第二十八屆國際東方學會。
《俠女》於香港完成,11月18日下集《靈山劍影》於香港公映,賣座不佳。 12月,自組金銓影業公司,開拍《空山靈雨》,後夭折。
1972年,與嘉禾公司合作拍攝《迎春閣之風波》及《忠烈圖》兩片,6月開鏡。
《俠女》下集獲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
1973年,因參加巴黎東方會議,中斷拍攝《忠烈圖》。
12月,6日《迎春閣之風波》公映。同月,開始發表老舍研究專文。
1975年2月,18日《忠烈圖》公映,後獲當年芝加哥國際影展特別藝術貢獻獎。
與友人集資購得《俠女》的歐美發行版權,並親自剪輯成長三小時的國際版本,參加戛納影展。
5月,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金棕櫚最佳影片(提名)、第28屆戛納最佳技術和視覺效果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一屆靈異電影節心靈影展榮譽獎。
後《俠女》、《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紛紛應邀參加歐、美、澳各大洲的國際影展,獲得許多獎項及好評,並在一些地區發行公映。
同年,在巴黎大學以「電影是獨立的藝術」為題,在哈佛大學以「老舍以其作品」為題,做了演講。
1976年,春初,於紐約州立大學講演時,結識鍾玲。
《俠女》參加美國第十四屆紐約影展。剪輯成一集於台灣上映,反映熱烈。同年,應美國政府邀請赴華盛頓參與「美國開國兩百周年紀念文化討論會」,為台、港華人導演唯一代表。
1977年2月,27日在紐約與鍾玲女士結婚。
同年,應印度國際電影節之邀擔任評審委員。
與羅開睦、胡樹儒合作,籌拍《空山靈雨》。又與第一公司黃卓漢合作,籌拍《山中傳奇》。
8月,《空山靈雨》、《山中傳奇》開鏡。
9月,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老舍和他的作品》一書。
1978年,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International Film Guide ,1978)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
10月,《空山靈雨》、《山中傳奇》殺青。
23日胡金銓返回台灣。
1979年,4月《空山靈雨》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作世界首映,引起評論界爭論。
出席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及香港藝術中心合辦的「胡金銓作品展」,《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其後紛紛應邀參加各國電影節。
11月,《山中傳奇》獲第1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九項提名,及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設計獎、最佳配樂獎、最佳錄音獎、優等劇情片獎。
1980年,自港返台參加國建會。
7月,台北電影圖書館舉辦「胡金銓回顧展」,應邀發表專題演說,並留台發展。
1981年,4月,台北龍門畫廊舉行胡金銓畫展。
應行政院新聞局邀請,任金馬獎電影競賽評審團主席。
在台自資拍攝首部時裝喜劇片《終身大事》。
10月,應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夫人及馬尼拉國際影展邀請,擔任評審委員。
1982年,1月身赴菲律賓,擔任馬尼拉第一屆國際電影節評審 。
周轉港、台、美之間,為其構思已久的《華工血淚史》集資,擬在美國拍攝。同時為台灣中影公司拍攝《天下第一》。
5月,於台制開拍《大輪回》,結合李行、白景瑞分段合作。
夏,應中國僑務負責人廖承志之邀秘密回大陸一行,探望闊別的親人,並與掌管電影的官員談論中國電影,居於北京飯店。
10月,25日晚間七時半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作為頒獎人的胡金銓和白景瑞在頒發「最佳美術設計」獎之前向全場說出了一段整場典禮中最發人深省的話。
同年,計劃拍攝《利瑪竇神父傳》,並應德國名指揮卡拉揚邀約合作拍攝歌劇電影《杜蘭朵公主》,後皆無結果。
1983年,春節期間《天下第一》在台公映。
《天下第一》、《大輪回》應邀參加國際影展。 7月,應聘擔任《華工血淚史》導演,預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這份合約書由美國山福、皮爾斯伯瑞財團發出,邀請胡金銓執導《華工血淚史》。
8月始,接任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製作科主任職位 ,回港結束製作公司,定居美國加州。於洛杉磯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耶穌會院及舊金山附近的一所修道院收集《利瑪竇神父傳》資料。
10月21日,《大輪回之第一世》獲義大利國際科幻及幻想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
《天下第一》獲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兩項提名,及最佳服裝設計獎。
《大輪回》獲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五項提名,及最佳剪輯獎、最佳美術設計獎。
1984年,1月,與宏廣公司合作,擬拍卡通片《張羽煮海》。
3月,攜《天下第一》應邀赴維也納參加影展活動。後又參加新加坡影展。
8月,「胡金銓回顧展」在美國加州柏克萊、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明尼亞普洛斯、紐約等地巡迴舉行,並藉機到美國再度籌劃《利瑪竇傳》、《華工血淚史》。
同年,在香港明報發表單格漫畫,諷刺時政。
主持台灣天下有限公司,放手讓張毅編導白先勇作品《玉卿嫂》,不僅在實務上有所指點,並在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
1985年,年初重拍京劇《三岔口》為劇情長片《大漢風雲》,後籌拍《梅女》,皆無下文。
4月,香港舉辦「胡金銓回顧影展」。
7月,香港電影文化中心舉辦《胡金銓的足跡》專題展。
同月《華工血淚史》英文劇本提交中影公司,中影公司正審慎研議該片的可拍性,表示支持資深導演是中影既定目標,如胡金銓的劇本合適拍攝,預算不致太高,而市場回收亦有相當把握,中影願意支持胡金銓拍片。
8月,香港第一影業公司負責人黃卓漢表示願出資支持胡金銓拍《華工血淚史》。
同年,受聘於美國加州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中國影視研究組任研究員。
1986年,1月,為替籌劃五年余的《華工血淚史》催生,與製片赴洛杉磯拜訪胡紹基。
4月,在台北導演舞台劇《蝴蝶夢》(白先勇監制、胡錦主演)。
9月,因心臟冠狀動脈病發,在台北第一次動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並休養生息。

1987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國際最出色50位電影導演之一,排名第27,僅有三個亞洲導演入選,另外分別是日本的黑澤明(7)與溝口健二(49)。
4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香港舉辦建廠三十周年影展,赴香港拜訪恩師萬籟鳴。
6月,受徐楓邀請,在湯臣支持下開拍古裝動作片。
11月,受徐克邀請,指導《笑傲江湖》。
1988年2月,徐克電影工作室邀請胡金銓執導的新片《笑傲江湖》,定下月在台灣開拍。胡金銓進行籌拍工作,初步決定由許冠傑飾演令狐沖,白鷹飾演左冷禪,葉倩文飾演任盈盈,張曼玉飾演岳靈珊。
7月,30日起在台北的樂顧畫廊舉辦「胡金銓電影手稿草圖展」。
8月,日本舉行盛大的「胡金銓電影祭」,公映9部影片,10月並發行影碟。胡氏親往參加座談會及展開訪問、宣傳活動。
計劃拍攝以明代礦工造反為素材的《民變》,未果。
9月,法國南特影展十周年慶,胡金銓與侯孝賢等人受邀參加。
12月,《笑傲江湖》在台灣外景開拍,徐克邀許鞍華參與導演,與胡金銓合作。
26日來台拍攝的《笑傲江湖》在導演胡金銓的要求下,預計成本為一千五百萬港幣。
拍攝《笑傲江湖》期間,與鍾玲女士離婚。
1989年, 5月,台灣新聞局邀五位國際知名影人:我-胡金銓,日-佐藤忠男,英-湯尼雷恩,意-馬克·穆勒,法-皮爾李思昆,擔任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台北國際影展評審委員。
11月,赴美與製片皮爾斯博瑞研拍《華工血淚史》。
1990年,8月,台灣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將胡金銓從影近四十年來的影史資料加以整理。胡金銓將私人典藏的電影資料廿箱全部交給電影資料館,其中包括他個人拍片的手稿、分鏡表、劇照等鉅細靡遺,經專人整理後發現,資料可以反映卅年來台灣武俠片的發展脈絡,以及明星的起落,製片業的心態作法等等。
1991年,2月,赴西德應邀出席柏林影展,除其電影作品「空山靈雨」、「笑傲江湖」等片做觀摩放映外,個人參加了「亞洲電影發展」和「世界電影趨勢」專題座談。
同年,《空山靈雨》修剪成九十分鍾版本再版發行,後重回大陸籌拍《畫皮之陰陽法王》,在西北各地勘察外景。
1992年,獲香港電影導演會頒贈「終身榮譽大獎」。
6月,25日在台北豪景酒店舉行記者會,為新片《畫皮》作宣傳。他並透露同意將擔任「降邪神劍」的導演。
1993年9月,原計劃為兩小時片長的《畫皮之陰陽法王》在製作方刪減後於香港公映,票房$1,315,857.00,僅為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117位。

隨後定居美國。之前籌劃中的《新龍門客棧》則由徐克獨立拍攝。
(1992年——1996年,在美仍不斷為《華工血淚史》籌集資金,數度修改劇本。此外亦提出了《咆嘯山村》、《毒葯》及動畫片《深海的戰爭與和平》等拍攝計劃,都未成事。)
1994年,6月香港演藝學院設立「榮譽院士」銜位,成為第一位獲頒榮譽院士的藝術工作者。
1995年,在港為《明報》及《東周刊》撰寫專攔。
1996年,年底《華工血淚史》獲得英國Goldcrest公司投資一半,另外張家振、吳宇森的美國公司則參與製作並找到另一半的製作費,准備數月內開鏡,周潤發擔任主角。
1997年,1月,初專程回台參與好友李翰祥追悼會事宜,定12日返美。
為安心全力投入新片拍攝,順道到台北榮民醫院作心臟檢查,在醫生勸告下決定做心臟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並准備19日回美繼續籌備新片。
14日『丙子年十二月初六』 上午,入院動手術,下午出現心律不整,傍晚六時廿五分去世,享年65歲。

㈥ 《犯罪家族(2015)》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犯罪家族(2015)》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Qv0aWXFq9ScYN1l3pg2cQ

?pwd=yjx9 提取碼: yjx9
《犯罪家族(2015)》
導演: 巴勃羅·特拉佩羅
編劇: 胡安·羅耀拉、Esteban Student
主演: 古勒莫·法蘭塞拉、皮特·藍薩尼、Lili Popovich、Gastón Cocchiarale、Giselle Motta、Franco Masini、Antonia Bengoechea、Stefanía Koessl、Raymond E. Lee、Fernando Miró、Juan Cruz Márquez de la Serna
類型: 劇情、傳記、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阿根廷、西班牙
語言: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2015-08-13(阿根廷)
片長: 110分鍾
又名: 綁票家族(港)、大犯罪家(台)、The Clan
影片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普奇奧家族。這個富裕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家族索取贖金,殺人賺錢。根據阿根廷犯罪史上一次可怕的事件,電影剖析了罪惡的道德模糊性和平凡性。


㈦ 燃眉追擊三部曲是哪三部

是獵殺紅色十月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愛國者游戲 Patriot Games、燃眉追擊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分別上映於1990年3月2日、1992年6月5日、1994年8月3日,都是是傑克萊恩系列電影。

三部作品皆改編自湯姆·克蘭西的小說,其代表小說有《獵殺紅色十月號》、《驚天核網》、《愛國者游戲》、《燃眉追擊》、《細胞分裂》、《彩虹六號》、《幽靈行動》、《全境封鎖》等。

原作作者資料

湯姆·克蘭西是享譽世界的軍事小說大師。他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父親為郵局職員,母親任職於百貨公司,一姐一弟的五口之家其樂融融。畢業後就業於巴爾的摩的房地產股票保險公司。自幼喜歡閱覽書籍的他,在快樂童年及溫馨家教下,養成熱愛自由、重視倫理的個性。

他的想像力豐富,敏於觀察事理,大學在巴爾的摩市羅耀拉學院念歷史。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自問:「要是……的話,會怎麼樣?」之類的奇妙邏輯思考問題上。他最大的愛好是夢想,最失望的事是因為視力太差而沒有能參加後備役軍官的訓練,所以一生中再也沒有機會服務軍旅。

克蘭西是共和黨的忠實支持者並大量捐款。他最欣賞的美國總統是羅納德·里根。

㈧ 洛杉磯這座城市怎麼樣

洛杉磯(Los Angeles),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是加州第一大城市也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常被稱為「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

有人說他和NY是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城市,NY鋼鐵矗立,到處高樓林立,而LA則是像攤大餅......好...吧...攤...大餅。

人們對這座城市從來不會陌生他和紐約一樣享有盛名,然而初到洛杉磯的同學們大概心裡都會有那麼一點失望。空氣質量在美排名低、天氣熱、安全因素等等,甚至有人給LA大農村的稱號。

但是當你要離開這兒時,你才發現你早已習慣並且愛上了這里。這里是來美國旅遊的首選都市,即使他有上述所說的那麼多的缺點。

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

洛杉磯市擁有3所公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北嶺加州州立大學(CSUN)和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CSULA)

私立大學有南加州大學(USC),安蒂奧克大學(Antioch University)的洛杉磯校區,羅耀拉瑪利曼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LMU)以及羅耀拉法學院,聖瑪麗山學院(Mount St. Mary's College),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等

未到,卻已熟悉

大名鼎鼎的好萊塢就在這里

傳說中的星光大道

派拉蒙影業

環球影城

你的童年迪士尼

以及教大家玩游戲的暴雪電影製片廠

西部數據

相信有過電腦裝機經驗的都不陌生了

西數藍盤1TB=300+RMB

知名的街頭滑板品牌VANS以及沖浪品牌

stussy也起源於這里

由R星製作的GTA-聖安地列斯

GTA5等全球大熱的游戲中也有洛杉磯的身影

這里還有湖人隊、科比

你看過洛杉磯凌晨4點的太陽嗎?

想去看看嗎?

兩大海灘、名流住宅

洛杉磯郡長達75英里的海岸線和眾多世界著名的沖浪地點使其成為「無盡夏日」的典型城市。威尼斯海灘(Venice Beach)是洛杉磯最棒的海灘之一,擁有唯一一個使太平洋黯然失色的海濱大道。

曼哈頓海灘(Manhattan Beach),可以看到無數帥哥美女,以及昂貴的跑車和海岸邊奢華的別墅,不要以為這是在拍電影,這是真實的世界。很多好萊塢大導演喜歡在曼哈頓海灘取景拍攝電影,因此這里對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

比佛利山莊(Beverly Hills)名字早已如雷貫耳,這里被人們稱為財富名利的代表和象徵。時尚傲客喜歡在這里尋找最新鮮的創意,好萊塢明星喜歡在這里感受奢華與炫麗,就連世界名流也喜歡匯聚於此,感受這座世界頂級奢華之都的魅力。

你知道你何為對這座城市滿懷憧憬嗎?不是因為他叫天使之城,是因為你年輕且充滿活力,影響到你的或讓你著迷的都來源於那裡。

㈨ 聖殿騎士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嗎有關與的都要!

來歷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 一譯神廟騎士團。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The 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第一次十字軍東侵(1096-1099)之後,為保衛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約於1118年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法國香檳區的貴族雨果·德·帕英(Hugh De Payens)和其他八名騎士於1119年創立了該組織。其公開目標是保護自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到巴勒斯坦的朝聖者。這一組織由兩名騎士建立,他們是休·德斯·佩尼斯和聖奧馬的戈弗雷。創始成員還包括安德烈·德·蒙特巴德,他是明谷的伯爾納的叔叔。人們認為在它的前十年這一組織只有9名成員,盡管有記載表明還有其他成員。 這個組織的嚴格名稱是基督的窮騎士會社,但是它流行的名字是所羅門聖殿騎士或聖殿騎士,這是因為它開始時設在耶路撒冷的總部靠近所羅門神殿的緣故。同時代的其他兩個主要宗教組織是耶路撒冷的聖約翰 騎士(也叫醫護騎士)和條頓騎士團,它們在開始時都是慈善組織。與它們不同,聖殿騎士是一個鮮明的軍事組織。它得到了教皇的認可,並於1128年的特洛伊會議上被賦予了修士教規。這樣他們就有了法定章程的規范,並將軍事和宗教意義結合起來。事實上,聖殿騎士組織是按照與西多會的修道組織非常相似的模式來設計的。 曾經的榮耀 聖殿騎士在一開始就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並在特洛伊會議後,迅速地接收了大量的新成員以及財物捐贈。在其第一年末,這一既成組織已在法蘭西、英格蘭、蘇格蘭以及伊比利亞半島擁有了財產。最終他們也將在義大利、奧地利、德國、匈牙利和君士坦丁堡擁有土地。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如米切爾·貝根特和理查德·利在《聖殿和分會》一書中所述,聖殿騎士已將自己建成為「在基督王國里最富有和強大的組織」,「只有教皇統治是唯一的例外」。 聖殿騎士團徽章 在英格蘭,聖殿騎士受到君主政治的照顧並與之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亨利一世賣勁地籠絡騎士團成員。他的繼任者、篡權的司提反積極地進行十字軍戰爭,他進一步發展了與聖殿騎士的關系,因為後者與聖地(巴勒斯坦)有密切的聯系。實際上,他鼓勵了聖殿騎士分團的數量在整個英格蘭迅猛地增長。 << 1314年3月18日,騎士團最後一任團長雅克德莫萊受火刑而死,標志著創建於1118年的「聖殿騎士團」的分崩離析……聖殿騎士擁有駭人聽聞的財富,他們控制著國王和主教.但雅克德莫萊在臨死前始終不肯說出財富的埋藏之地,並且詛咒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和教皇克萊門特將在一年之內一起死亡。不幸這一毒誓應驗,教皇於一個月後去世,而菲利浦四世於七個月後去世,它變成了歷史的一段傳奇。七百多年之後,人們還在對這些聖殿騎士充滿了好奇。他們自稱是基督的忠誠信徒,卻不曾在教皇的腳下真正臣服.他們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侶,但其實質卻是軍人;他們腦子里裝的不是《聖經》,也不是祈禱詞,而是戰爭和征服,他們身穿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卻是騎士的甲胄……這裡面有著無數後人希望解開的疑團。 亨利二世於1154年登基,他與聖殿騎士保持了密切的關系。但與之關系最密切的是亨利的兒子獅心理查德(1157-1199年)。實際上,有幾位作家認為理查德就是一名秘密的騎士團成員,至少他被視為一名榮譽成員,故而他們非常尊敬他。他死於1199年,他的主要敵人和弟弟約翰登基,他繼續保持著與聖殿騎士的密切關系。 這個組織在英國是免稅的,它有自己的法庭,與教堂一樣,擁有巨大的庇護權。它有自己的市場和定期集市,並在議會中有自己的代表。聖殿騎士擁有巨大的財政和政治權力,這使它可以有效地建立起現代銀行系統。聖殿騎士定期地把貨幣和物資從英格蘭運往巴勒斯坦,它發展了一套有效率的、幾乎所有歐洲君主和貴族都使用的銀行系統。最後,聖殿騎士成員成為大多數歐洲國家的銀行家,並必然地擁有了甚至更多的財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英國的君主政體都欠這個組織很多錢。甚至有一次亨利三世居然把英王皇冠上的寶珠抵押給了騎士團。 正是在他們的部分銀行系統中產生了騎士團的第一個「密碼」。騎士團成員設計了一套用特殊方法做成的表示信用的借據或信的系統,這就使得人們不必再隨身攜帶可能被偷走的錢。錢可以存在一個地方,借據則可轉到世界的另一個地方並當場兌現。為防止借據被盜,它們被賦予了只有騎士團成員才能知道的一系列復雜的密碼。 敵人 無疑,在其200年的歷史中,由於巨大的財富和權力,騎士團結下了敵人。但在其所有的敵人中,最難對付的是法蘭西的腓力四世(1268-1314)。他的野心只有他的殘忍能與之匹敵,下面這個事實可能是最好的說明:他一個人分裂了教皇的統治並使天主教會分裂近70年之久。 腓力尋求直接控制教皇統治,為達此目的,他策劃了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綁架,並幾乎肯定地策劃了對其繼承人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一世的暗殺。當腓力向教堂征稅以供養他的軍隊時,沖突出現了。卜尼法斯頒布了教皇法令禁止在沒有教皇同意的情況下向教士征稅以作為回應。腓力則報復以禁止將黃金或貨幣運往羅馬,卜尼法斯讓步了。後來,當國王譴責一名法國主教叛國並將其拘禁時,卜尼法斯頒布了一個更進一步的法令,譴責腓力過分運用王權。腓力宣布了他要廢黜卜尼法斯的意圖,教皇則威脅開除腓力教籍作為回應。最後,教皇被綁架並關押在阿奈格尼監獄。他在監獄中受到虐待,出獄後三個星期就死了。1305年,在暗殺本尼迪克特十一世後,腓力將前波爾多的大主教扶上了教皇寶座,這就是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他把教皇統治設在法國的阿維尼翁,並在那裡一直保持到1377年。 一旦他已經對付了教皇,腓力就開始反對聖殿騎士了。他害怕他們的軍事力量,嫉妒他們的巨大財富,他怨恨他們沒有允許他加入這個組織,甚至他連一個榮譽成員都不是。此外,他認為他們正准備在法國建立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這將會剝奪他的部分國土,並且在理論上將使一種宗教秩序在他的家門口比「他的」教皇統治更為強大。 他依靠事先打入該組織的間諜搜集的材料,羅列了一個指控名單,然後下達了逮捕令,秘密逮捕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騎士團成員。在指定時刻,發向全國的密令同時打開並立即付諸行動。在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黎明的突然搜捕中國王試圖逮捕法國的每一個聖殿騎士成員,佔有並沒收他們的財產。在一定意義上,突然襲擊取得了成功,它有效地瓦解了聖殿騎士。 一群騎士團成員設法轉移了他們的財寶,並且在法蘭西的分團長(該組織的首腦)將一支18艘船的船隊開到了海上,很可能帶走了大量的騎士團財富。當時沒有發現船隊的位置,事實上從來也沒有發現,那些騎士的巨額財富也就隨之杳無蹤影。 因為聖殿騎士距我們已有7個世紀之久,我們很難評述腓力當時對他們的破壞所產生的影響。考慮到他們那時成立已逾兩個世紀,並作為一個強大富有的倍受尊敬的組織而遍布當時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國家,那麼,由貝根特和利在《聖殿與分會》一書中所作的如下類推就是有道理的:這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教皇統治和天主教會從強大無比到一文不名相似,這一過程不過是白駒過隙而已。 在極端的折磨下,被捕的騎士團成員供認他們大量的奇怪行為,其中很多肯定是捏造杜撰的,至多也只是為了使指控者滿意。因為騎士團無意宣揚他們儀式和秘密的細節,並且腓力有一切理由散布他高壓取得的供詞,所以,經過歷代相傳,我們對聖殿騎士的看法就可能是非常歪曲的,因為大多數有關所謂的他們行為的記錄,都是來源於拷打之下取得的供詞。 從這些供詞中,我們得知聖殿騎士崇拜有魔力的「巴弗米特神」,並且他們拒絕基督、經常地蔑視十字架。似乎聖殿騎士真的是浸透中東哲學和宗教,並且據信他們試圖調和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但顯然他們是尊敬這三種信仰的,否則依照傳統他們早就被視為異端了。將聖殿騎士成員描述成反基督的異教徒純系誇張。 但是,騎士團知道「形象」的意義並且他們宣揚了一些促成他們毀滅的奇怪信仰。他們努力散布關於他們擁有玄妙秘密的觀念,甚至說他們有些「超人」。他們宣揚他們是幾世紀前推倒傑里科牆的軍隊的化身,並且鼓勵一種流行的觀念,說他們不知什麼原因是聖杯的看護人。他們聲稱自己是星術學家、煉金術士和魔法師,他們創造了保護自己的威嚴同時也在敵人中間製造恐懼的方法。他們懂得神話的價值並且宣揚這些觀念,知道這樣就會獲得人們對他們的害怕和尊敬,而這兩者對他們都是有用的。 在隨後的7年的,在腓力的「馴服的教皇」當局指揮和權威下,對聖殿騎士的迫害和破壞從法國蔓延開來,並被宗教法庭進一步強化。 全世界的那些倖存騎士團成員是通過改編存留下來的,在德國,很多人都加入了醫護騎士或條頓騎士團。在西班牙,他們加入了一個特為他們而設的組織--蒙提薩。在葡萄牙,他們將名稱改為基督騎士,這樣他們存在到16世紀並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就是一名基督騎士成員,並且正是在聖殿 的旗幟下,哥倫布航行到新大陸。人們斷言,大量的騎士團成員到了蘇格蘭,這可能是逃離法國的船隊的最後一站。一些評論家認為他們在1314年的班諾克伯恩戰役中幫助了羅伯特一世,這場戰役成功地使蘇格蘭有隨後的將近300年中獲得了獨立。 聖殿騎士創制了後來類似組織的藍圖。例如,1445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創建了蘇格蘭近衛步兵,很顯然他是以聖殿騎士為基礎的,並且在事實上很多方面與相似。 1540年,西班牙軍人傳教士伊格納休斯·羅耀拉有意按照聖殿騎士的模式來組建他的「宗教戰士」,這就是後來的耶穌會士,人們普遍稱之為耶穌會。 這些組織沒有宣稱他們與聖殿騎士的直系關系。但是有一個強烈的信念,認為現代的一個神秘組織有著直接的淵源,這就是共濟兄弟會。 體制 聖殿騎士的形象 聖殿騎士團的標志是白色的制服外加白色長袍。公元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後,他們開始在白色長袍的左肩綉上紅色十字,剛開始是等邊十字,後來發展成八角十字。徽章則是兩名持盾和矛的騎士騎在一匹馬上,盾上繪有紅色的十字。這個徽章象徵著騎士團的成員一開始是貧窮的騎士,後來又被解釋為騎士團成員的袍澤之誼,不過到了法王腓力四世打擊聖殿騎士團時,卻被認為是騎士團成員搞同性戀的象徵。騎士團的口號是「神的旨意(God wills it)」。 還有一句口號:Non Nobis, Domine, Non Nobis, Sed Nomini Tuo Da Gloriam.(拉丁)翻譯:Give Glory, God, Give Glory,Not For us,God, But for your name.賜予光榮,上帝,賜予光榮,不是為我們,上帝,是為了您的名字。 騎士團的首領稱為宗師(The Grand Master,即大團長或總團長),通過選舉產生,終生任職。宗師直接對教皇負責,因此許多在聖地和歐洲的聖殿騎士團組織不受國王和當地主教的控制。其成員分為四個階層: 騎士(Knights)騎士是騎士團的主體,只有最高等級的騎士才有權穿在背部繪有紅色十字的白色長袍。 軍士(Sergeants)軍士是步兵,級別較騎士低。他們是聖殿騎士團的軍事力量。 農夫(Farmers)農夫負責管理騎士團財產,主要成員是職業修士。 牧師(Chaplains)牧師負責禱告等宗教活動。 野史札記有<<聖殿騎士的遺命>>作者:史蒂夫�6�1貝利 1314年3月18日,騎士團最後一任團長雅克德莫萊受火刑而死,標志著創建於1118年的「聖殿騎士團」的分崩離析……聖殿騎士擁有駭人聽聞的財富,他們控制著國王和主教.但雅克德莫萊在臨死前始終不肯說出財富的埋藏之地,並且詛咒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和教皇克萊門特將在一年之內一起死亡。不幸這一毒誓應驗,教皇於一個月後去世,而菲利浦四世於七個月後去世,它變成了歷史的一段傳奇。七百多年之後,人們還在對這些聖殿騎士充滿了好奇。他們自稱是基督的忠誠信徒,卻不曾在教皇的腳下真正臣服.他們在外表上像修±僧侶,但其實質卻是軍人 他們腦子里裝的不是《聖經》,也不是祈禱詞,而 是戰爭和征服,他們身穿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卻是騎士的甲胄……這裡面有著無數後人希望解開的疑團。 在本書中,美國司法部高官斯蒂芬尼意外地收到了去世多年的丈夫的筆記本,為了弄清丈夫的死因,她帶著這本寫有密碼的筆記本來到了丹麥。不曾想,此舉竟然揭開了聖殿騎士守護多年的「偉大遺產」的秘密。閱讀本書的體驗,就像在親歷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全書充滿著詭異的氣氛,快節奏的情節發展,懸疑迭出的線索,讓讀者欲罷不能。在環環相扣的懸念中,讀者將置身歷史與現實,去探索人類歷史中又一段驚心動魄的不解之謎。 後世影響 後世許多小說、漫畫利用聖殿騎士團的傳奇大作文章,例如達芬奇密碼、梵蒂岡秘寶-獵鷹聖殿、聖殿騎士遺產、亞特蘭提斯傳奇及國家寶藏等等,描述他們擁有大量足以撼動基督教世界的重要文獻, 另外也曾在西班牙電影〈Tombs of the blind dead〉一片中,以一群盲眼的僵屍形態出現;在XBOX 360和PS3游戲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中,該團以一龐大的公司的型態流傳到了現代。 同名電影 導演: Peter Flinth 編劇: Jan Guillou ....novel Hans Gunnarsson ....screenplay 主演: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麥德斯·米科爾森 史蒂芬·威丁頓 畢比·安德森 上映: 2007年 類型: 動作片 冒險片 劇情片 愛情片 戰爭片 地區: 英國 瑞典 丹麥 挪威 芬蘭 德國 語言: 瑞典語 英語 阿拉伯語 法語 拉丁語 時長: 138分鍾 顏色: 彩色 別名: 聖堂武士 發行公司: FS Film Oy 劇情介紹 Arn是瑞典一位高層貴族的兒子,在修道院受教育後,被送往聖地耶路撒冷作為一個聖殿騎士,之後又抵抗封建領主。表現了主角為禁忌的愛而勇於保衛信仰來做懺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