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到目前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有哪些
眾所周知,看電影是全世界人民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能獲獎無數,也能票房大賣,賺得盆滿缽滿。雖然近年來,國產電影票房如芝麻開花一般節節高,如《戰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取得數十億人民幣的票房,但是如果換算成美金,就不怎麼顯眼了。那麼,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目前全球電影票房前十的電影(以下票房均為美元):
第一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019上映,全球總票房高達27.978億。
在2019年5月5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後簡稱《復聯4》)以12.09億美元的首映周末票房,打破前作《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成績,獲得「首映周末全球票房最高電影」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復聯4》是漫威電影宇宙積攢了十年的史詩巨制,這么高的票房也是實至名歸。
以上就是目前全球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看完了,我們會發現基本科幻電影、超級英雄電影就佔了一大半。雖然很多人說這種類型大多隻是爆米花電影,但是觀眾們的身體還是蠻誠實的。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貳』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先從至關重要的4大類開始說起:
一:是不是有一個好劇本
評判一部電影劇本的好壞,主要從三點出發:
1.話題性2.社交性3 .IP屬性
目前中國市場的動作片和喜劇片占據主導地位,近段時間以來也有掃毒等系列影片《紅海行動》《破冰行動》《掃毒》以及勵志軍事題材電影發揮出來穩定的票房優勢,另外科幻題材系列目前是兩極化,票房要麼非常的高,要麼非常低,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還是需要慎重!
二:宣發
強有力宣發公司和發行公司是一部電影票房的基本保障。就市場來說博納,光纖,貓眼,華誼等發行公司,資源比較足,對電影票房有很大的提升能力
三:主創團隊
決定著電影的質量以及保障的就是電影的幕後團隊,從服裝,製作,燈光,導演,攝影等出發去評判這部電影的根基。電影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後續口碑的發展。
四:演員
對應的劇本有相應的演藝能力是一部電影最基本的需求:
1.不能從軍事專業度演員來演一部喜劇專業度的影片
2.目前的觀眾更傾向一部電影的口碑,而不是這部電影是不是由一名沒有演技的小鮮肉來演
3.老戲骨對電影的質量有更強的要求
五:另外根據這部電影的項目書我還總結了其它可以側面評判的標准
1.根據影片項目書的對標作品來預測
3.根據影片的明星陣容,題材(愛情,喜劇,軍事,警匪,勵志),取景來預測
4.根據影片的演員之前演過的同類型影片比較,比如《數字奇譚》可以按照《人間喜劇》預測
5.根據影片檔期預測,《平凡老爸》對應明年父親節,《90雄兵》檔期國慶70周年。還有春節檔,元旦檔等等,節假日更利於票房的發展
6.根據演員粉絲預測,前期的號召必不可少
7.根據前期的市場口碑,影片的說明會,發布會參加人數。輿論程度預測等等
我們選擇電影投資,最重要的是看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如何!值不值得我們去投資。所以預測票房成為我們必須要去做的一步,雖然有的朋友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去預測電影的票房成績,但是在這篇文章下,對票房預測可能會有一些初步的認知,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什麼2016年以來國產電影市場的票房在變差
可以這么講,觀眾的口味對品質的追求是越來越高,目前華語電影市場(大陸港澳台),更多的就是在利用明星人氣,比如酷炫的造型和扮相,裡面夾雜一些穿越的感覺;或者用電腦特效來製造視覺盛宴;或者就是不斷的翻拍老的故事,重復炒現飯,甚至去抄襲國外的一些劇情......但最大的問題,中國好的故事和劇本已經枯竭,能想到的前人已經都想到了,後面想超越是很難很難,中國電影沒有會講故事的了,所以沒一個好的故事,僅僅靠前面說的這些來支撐場面,就好比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很帥,但接觸下來發現此人根本沒什麼料,可能可以暫時博一下眼球,但最終是很難得到觀眾認可的。
『肆』 當年張藝謀《英雄》票房2.5億,放現在相當於多少票房
票房約等於3個《戰狼2》。
《英雄》當年在國內總票房雖然只有2.5億元,但是當年全國總票房只有10億,《英雄》就佔了全國總票房的四分之一。
現在電影院的銀幕數量,比當年最少翻了十番,不能說賣票數量也會增加十倍,增加五倍是合理的,按照這個說法,大約票房在36-37億之間!
如果你贊同上述回答,記得點贊哦!
『伍』 中國影視大盤點
2015中國電影怪現狀大盤點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400億,看起來紅紅火火,但同時卻出現了很多怪現象。這一年,藍雨星城也寫了很多「中國影視圈怪現狀」的系列文章。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
1、唯票房論?
曾幾何時,中國電影,已被「票房」綁架。什麼都是「唯票房論」。一部電影,只要一上映,不管是大製作,還是小成本,都會用票房去衡量。如果票房火爆,大家就會天天曬票房,比紀錄;如果票房慘淡,基本上大家都認為這是個爛片,即便口碑不錯的,也會帶著惋惜的口氣去哀嘆……彷彿除了票房,沒啥可說的了?!一部電影,藝術價值高不高,是不是具有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已經不是電影行業乃至大眾所關注的話題。
詳見:《影視圈怪現狀之中國電影,已被票房綁架?》
2、電影類型單一化?
12月初,官方數據稱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到400億,這雖然是個好事。但大家心知肚明,這不過是表面的虛化,從內在的質量上講,這一年,有幾部真能讓你記得住的電影?又有幾部電影給你的心靈帶來了震撼或觸動?而且即便票房高漲,大家也該清晰的認識到那些「大賣」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喜劇(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5、6部),如此單一的類型如何稱得上電影大國?
3、電影內容低俗化?
與類型單一相輔相成的就是內容的低俗。現在國產電影越來越開放,像一夜情(《心花路放》)、青春時代墮胎(《匆匆那年》)這種橋段比比皆是。連借精生子這種國外都略感時髦的題材(《有種你愛我》)都出現在國內電影院中,真是碉堡了。一年下來,性喜劇或者包含性愛、暴力、粗口元素的電影不計其數。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是我們的社會低俗了,還是電影低俗了?》
4、大罵=大賣?
今年5月,因為一部《何以笙簫默》,整個電影圈都在討論「嚴肅電影沒有票房,爛片卻屢屢成為票房靈葯」的話題,其實這個現象在中國電影界已經存在好多年了,有些電影,明明是爛片,明明有很多人在罵,但是奇怪的是:罵的越狠,票房越高,簡直就是大罵=大賣!《何以笙簫默》並非個案,像《九層妖塔》、《小時代》系列電影、《梔子花開》幾乎都是一個路子:越罵越紅!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十部「大罵=大賣」的國產電影》
5、排片決定一切?
與越罵越紅相對應的,就是藝術片沒市場。這也成為多年來困擾電影界的一大痼疾,即便在如今紅火的中國市場,也還是逃不開「文藝片、票房差」的魔咒。今年,王小帥的新片《闖入者》再次遭遇滑鐵盧,雖賣力宣傳,無數影評人振臂高呼,但還是遭遇排片的困擾以及大眾影迷的拋棄。最終1005萬的票房成績已經是小帥導演到處吶喊之後的、有史以來的最佳戰績了。無獨有偶,《少女哪吒》、《喜馬拉雅天梯》幾乎都難逃厄運,《山河故人》、《聶隱娘》、《心迷宮》雖質量上乘,卻也無法與那些爛片的票房抗衡!
詳見《中國影視圈怪現狀之十部「口碑好、票房差」的國產電影》
6、新舊更替瞬間完成?
電影圈新舊更迭迅速,大導演大製作時過境遷、難扛票房大旗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現象到了今年就顯得尤為突出,老牌導演集體淪陷,甚至敗的有些慘烈徹底,讓很多成名大咖無地自容。而相應的,新人導演進一步攻城掠地,今年的票房十強中,新人導演佔到一半。《捉妖記》、《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片更是導演處女作。除了商業上的成功,也有像忻鈺坤、陳建斌、徐昂、李霄峰這樣的「電影藝術」的堅守者,算得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詳見《2015年暑期大盤點之江山已有才人出》
7、IP時代的到來?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IP」這個詞,如今的影視圈,已經被這兩個英文字母牢牢鎖定。2015年,簡直就是中國電影進入IP時代的元年。在這一年中,無數的熱門IP被改編,有成功也有失敗。11月27日,在「原創與IP相煎何太急」的論壇上,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口出狂言,稱:今後將不再需要專業編劇,一部電影只要有好的IP、強大明星陣容、故事概念存在逆襲可能性就能輕松達成。此言一出,眾多知名編劇奮起反抗,紛紛留言:阿里影業,走好不送。其實這個話只是被說出來才引起大眾反感與氣憤,可在此之前,無數電影公司就是這么乾的!《小時代》系列、《梔子花開》,包括年末賀歲檔上映的幾部爛片,想想你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詳見《2015年中國電影大盤點之十大IP電影》
8、幽靈電影院
幽靈電影院這個事吧,還真是近幾年剛出現的「幺蛾子」。今年的典型案例是《捉妖記》,8月底,正在本片熱映之時,忽然傳出:有業內人士質疑《捉妖記》製造「幽靈場」買票房,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場次,雖然是非黃金時段,上座率卻有100%,甚至出現了在同一影廳每隔十五分鍾就有新排場的情況。唉……這都是票房給鬧的。看過一篇評論,寫的特別好:捉了半天的妖,誰能降服電影人心中的魔啊!
9、跨界沒商量
演員、作家、歌手、主持人當導演,導演做演員,演員做製片人,電影明星走下神壇玩起真人秀……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在娛樂圈內部相互跨界、多重體驗,其中最成功的應該是六爺馮小剛,這一年不當導演,當監制、做演員、唱歌、參與綜藝……其實呢,跨界本來是個好事,說明時代發展了,大家越來越全能多元。但實話實說,這裡面就出現了很多殘次品、偽劣品。畢竟影視行業還是一個非常專業、復雜的領域,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的經驗積累,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成功的,所以今後還是請那些精力過剩的明星們,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沒這個金剛鑽,就不要攬這個瓷器活!
10、同質化嚴重,山寨成風
中國電影,或者說,不僅僅是電影,整個影視行業乃至文化藝術創作系統,千篇一律的同質化都非常的嚴重。一種電影類型火了,就有無數的人跟風。從去年到今年是青春風(比如今年7月,就有兩部從題材到導演到演員到內容都極為相似電影《小時代4》、《梔子花開》);今年又流行喜劇片(票房前十有5、6部喜劇);隨著《鬼吹燈之尋龍訣》、《九層妖塔》等片的紅火,科幻、玄幻題材勢必又要大亂天下。
另一方面,比「跟風」更可怕的是翻拍,這就涉及到山寨與抄襲,從口碑較好的《重返20歲》、《十二公民》、《我是證人》到票房口碑都一般的《愛之初體驗》、《命中註定》、《新娘大作戰》,再到赤果果照搬照抄的《汽車人總動員》,都確定無疑的顯露出,華語電影的原創乏力,缺乏新意。
『陸』 《少林寺》票價1毛票房1.6億,換成現在能排在全球影史什麼位置
少林寺是由李連傑出演的電影,在當時的票房取得了很高的成績,達到了1.6億。少林寺也是中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了,少林寺上映的時間是1982年,那時候的中國人民很多都還處於一頓飢一頓飽的狀態,可想而知如果實在現在票房該有多高啊。
而且少林寺開創了真功夫武打,不僅讓中國功夫在世界流傳更廣,更捧紅了嵩山少林寺這一河南標志性文化產業,這裡面的價值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柒』 流轉的激情與新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新變,中國電影發展趨勢有多快
新時代是孕育新的夢想所在的,我們的電影行業發展也在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不僅在頭部電影創作上不斷加強競爭力,創作的形態和思維態勢以及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都有了質的提升。中國電影的整個產業流變在歷史進程中得到了歷史性的成就,也彰顯了我們新時代的創新態勢。
過去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時代下電影人輩出,寧浩、李玉、徐崢等新一代年輕導演涌現出來,他們的藝術風格更加鮮明,表述的內容更接近當下年輕關眾,在電影市場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相信未來中國電影也會在他們的助推下,本著好故事和好劇本、貼近觀眾的發展態勢走下去。
『捌』 想問下2019年電影行業趨勢,大家覺得前景如何
2015年開始,全球電影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3D電影逐漸普及並吸引用戶踏入影院,以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2018年,全球數字銀幕數量達到18.2萬塊,同年電影票房達到411億美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全球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也得益於技術推動和中國市場貢獻。2009-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復合增長率為27.2%,這一方面得益於國家對電影及相關文化產業的扶持和資本入駐,另一方面電影購票等APP應用普及功不可沒。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令中國電影產業鏈體系完善並未來朝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
2014-2018年全球電影產業發展數據解讀
2015年開始,全球電影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8年,全球數字銀幕數量達到18.2萬塊,同年電影票房達到411億美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全球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得益於技術推動和中國市場貢獻。2015年開始,3D電影逐漸普及並吸引用戶踏入影院,以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
2019中國電影行業主要問題:
1.影業發展不平衡,馬太效應小豬,腰部影片缺乏。
目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有不平衡的現象存在,馬太效應顯著,出現兩極分化,30-40億級的頭部影片瓜分大部分票房,20億及以上的腰部影片數量鮮少,而小成本低質量的電影泛濫,缺乏具有競爭力和優勢的影片。未來中國電影行業需要更多的內容優質的電影出現,腰部市場還有廣闊領域待開發。
2.中國觀影人群未全面覆蓋。
中美兩國的觀影人群均主要集中在25-39歲之間,但是美國觀影人群年齡覆蓋范圍較廣,從低至2歲到高至60歲以上,而中國觀影人群年齡覆蓋主要范圍是18-40歲。其中,美國18歲以下觀影人群達到34%,而中國18歲以下觀影人群僅2.0%~3.0%,美國40歲以上人群達到34.0%,而中國僅5.0%~8.0%。中國電影行業人群覆蓋存在不全面的問題。
中國電影作品內容發展動力:
1.技術熱退卻。以3D為賣點的影片已不再是電影市場上的賣點,全球的3D熒幕正在下降,觀影者們的關注點回歸到IP。
2.重視內容質量。中國電影市場, 觀影者們越來越注重影片內容質量,頭部影片瓜分電影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非巨頭企業投資的影片逐漸受到觀影人群的青睞。
3.IP熱持續。北美企業巨頭迪士尼聚焦打造與購買各類IP,從自由IP到現象級的漫威IP,IP在電影行業持續升溫,而中國電影市場也逐漸開始打造IP電影,如《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IP元年。
4.口碑效應顯著。中歐哦電影票房乘載著口碑效應,以《紅海行動》為代表,初剛上映表現一般,依靠口碑,票房持續上升,最後逆襲為票房榜首。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艾媒報告|2019全球及中國電影市場運行大數據與產業布局策略研究報告》。
『玖』 李連傑演的《少林寺》票價1毛票房1.6億,換成現在能排在全球影史什麼位置
提到李連傑,大家都非常熟悉,他被稱為功夫皇帝,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把中國的功夫片推到了巔峰時期,他演的黃飛鴻傳到了國外,而很多外國影迷一提到黃飛鴻就想到了李連傑李連傑因出演《少林寺》這部影片出道,並一舉成名。這部戲也讓他火遍了大江南北。而當時這部戲在熱映的時候,全國上下都掀起了觀影的熱潮。那會兒人們晚上沒事就看電影。
如果按照當時農村的觀影人數來看,那這個數據就沒法統計了,農民看電影是不花錢的,他們擠到空地上放映,就和下鄉放電影的感覺一樣。而那時候《少林寺》的票房,好像是兩角五分錢一張票。不過全國各地有可能有一些差異。如果按照當時農村的觀影人數來看,那這個數據就沒法統計了,農民看電影是不花錢的,他們擠到空地上放映,就和下鄉放電影的感覺一樣。我們現在來估算一下,假如按照城市實際購買票數來算,當時1.6億票房摺合到現在大概在100億票房的樣子。
『拾』 暑期檔票房破75億,有你一票嗎你最喜歡哪部
你好,暑期檔票房破75億,有我一票。我最喜歡的是:《獨行月球》。拓展資料:1.截至8月14日18時,今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電影票房突破76億元,已經超過去年暑期檔總票房。
業內人士表示,頭部影片的優異表現及豐富的影片供給有力帶動了今年暑期檔市場,並為電影市場恢復帶來新契機。隨著影片供給質量和數量的提升,在政策扶持下,電影市場恢復速度有望加快。
2.恢復勢頭良好,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18時,2022年暑期檔電影票房達76.03億元(含預售),總出票1.95億張。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13日16時38分,2022年暑期檔票房達73.82億元,超過2021年暑期檔73.81億元的票房成績,電影市場保持良好恢復勢頭。
今年電影暑期檔,《獨行月球》成為最大贏家,點燃了觀眾觀影熱情。這部電影將科幻與喜劇元素相結合,講述了歡樂溫暖的喜劇故事。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獨行月球》從7月29日上映以來至8月14日18時,已取得逾24億元票房佳績,暫列暑期檔票房首位。從排片情況看,《獨行月球》排片佔比穩居首位。相關預測顯示,該片總票房有望達到34.22億元。除了《獨行月球》,今年暑期檔還有《人生大事》和《侏羅紀世界3》兩部影片票房超10億元。此外,《神探大戰》《明日戰記》《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影片位居暑期檔票房榜前列。暑期檔影片供給仍在增加。8月12日就有《獵屠》《漫長的告白》《永不妥協》等5部影片上映。8月13日上映的劇情片《斷·橋》、動畫電影《山海經之再見怪獸》等不同類型的影片,給觀眾帶來了更多元的觀影選擇。據悉,暑檔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影片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