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完電影《四海》後,你有什麼觀後感
我很佩服韓寒選擇在大年初一上映一部悲劇。其實我看完時,腦袋裡並沒有悲劇二字,而是聽到同場電影里別人議論到的。我看完時,本來內心平靜,心想不是每一個故事的結局都是完美的,但沒想等到片尾曲響起以後,心緒開始了波瀾,後來實在不忍再聽,便匆匆離開了影廳。
所以最後結局到來時,我分不清影廳內的觀眾是因為疲累而無聲,還是因為劇情而難過。
看完電影後,我翻了翻微博,出現了很多負面評論,我也能理解,對此我有心理准備。但我心裡也有一股勁扭著,這股勁驅使我,讓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我想看的。我不願承認它的不好,它只是上錯了檔期。後來,我看到了幾篇影評,包括韓寒自己發微博的詮釋,我好像就找到了一個理由說服自己,《四海》是我想要的。
B.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9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我和我的父輩》是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之後的第三部國慶檔影片。從戰爭時期的金戈鐵馬,科學研究的分毫必爭,改革開放的春江水暖到未來生活的智能主宰,歷史與未來輝映,淚水與笑聲交替,悲壯與詼諧相融,以小視角反映大主題,放棄個人的名利甚至生命去成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因為這份執著的愛的傳承和堅守,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幸福。
我愛看電影愛追劇,但可笑的是,我對影星的概念一無所知,每每隻會沉浸於故事情節、表現手法、拍攝技巧。就這部影片,讓我記得更久的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團長為了保全鄉親們的生命,在萬般無奈下,選擇舍棄了兒子的生命。當看到「大掌櫃」穿過敵人的槍林彈雨飛奔歸隊,他知道他永遠地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只能一個人跑到玉米地里哭得撕心裂肺,「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每一個父親都愛著他們的孩子,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
從事固體研究的爸爸為祖國的科學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能與相愛的人一起並肩從春草初生走到了冰天雪地,一首愛的詩只有一個字卻足以讓生活被幸福填滿。他跟孩子說,爸爸是個詩人,在天空中寫詩。於是,他的孩子,長大後,勇敢地飛向太空,她一定讀懂了爸爸的詩。
用樂觀對待挫折,並且履敗履戰的爸爸被冠以「鴨先知」的雅號,卻一不小心拍出了第一條廣告。當和兒子打配合,瞞著妻子在家拍廣告被妻子發現,滿以為這下這個家完了,卻不料,妻子一句話轟走了大吵大鬧的鄰居,廣告片順利拍完,養生酒成功推銷。有時候成功是不試試你怎麼知道能不能成功?有時候成功是,在看似什麼希望都沒有的時候再堅持了那麼一小會兒。
智能時代也是有愛的時代。孩子的小飛機試飛成功卻沒被人看到,沒被證實,再次試驗卻又失敗的時候,那種不被人理解的無助和痛苦是深刻的。孩子奮不顧身地沖進海里打撈自己的小飛機,機器人爸爸奮不顧身地跳進海里去救落水的孩子,他們托舉起的是愛,更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於是不會笑的機器人爸爸和孩子約定的笑臉的手勢被定格,愛在未來延續。
大愛無疆,父愛如山,有取捨有成全,有珍惜有擔當。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今天去和朋友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電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期的片段,每個片段帶給我的都有最真實的的感動。
第一個片段是《乘風》,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吳京飾演的馬仁興率領的冀中騎兵團與日寇斗爭。騎兵團在被日軍追擊的同時,遇到了百姓,又保護百姓撤離。在被圍困的時候,釋放了信號彈。最初我並不知道為什麼釋放信號彈,原來是馬仁興為了保護老百姓,把日軍的火力引到了自己兒子所在的地方。看到這里,眼淚便忍不住地留下來。那是他的親兒子,但他為了大局,犧牲掉兒子。還讓我觸動的一個點是,當兒子被日軍圍困,壯烈犧牲的時候,馬仁興所解救的百姓里有一個孕婦,也生下了新生兒,我想這就是代表了希望。孕婦後來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乘風」,這是馬仁興犧牲的兒子名字,聽到這個名字時,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第二個片段是《詩》,是改革開放時期。那時大批的科研人員為了航天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片段中的兒子和爸爸親密無間,後來爸爸總是未歸,觀影的我們已經知道了爸爸的犧牲,但是孩子並不知道。後來,一場大雨,兒子知道了父親去世,哭著喊出了一句話。我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原來,兒子並不是爸爸的親兒子。孩子的兩個爸爸,先後為了火箭的發射,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媽媽也告訴兒子,自己也可能會死。後來,兒子帶著妹妹放孔明燈,淚流滿面地喊道「媽媽,你不會死。」那一刻,我也淚流面面。
第三個片段是《鴨先知》。這個片段比起另外兩個,並沒有那麼悲劇。「鴨先知」代表了那些勇於嘗試的人。那時候的我們什麼都不會,但是我們勇於嘗試,才會有現在如此大的變化。
第四個片段是《少年行》。代表的是未來、科技。
四個片段,總有一個瞬間,讓你有共鳴,有感動,有收獲!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這個國慶節小長假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觀看了一部新上映的愛國主題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是由四個片段組成,第一個片段的片名是《乘風》,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隊伍——冀中鐵騎兵團的故事,他們為了讓老百姓逃離危險,拚死抵抗日軍。當我看到戰士們在戰場上一次次接過旗幟,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逆流而上,一個個戰士英勇地倒下,一個個革命英雄的新生,乘風歸去,又乘風歸來,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這些革命英雄舍小家為大家的忘我精神,以及英勇頑強抗戰的愛國精神。
第二個片段名為《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這個故事以1969年我國長征一號的研製為背景,以一個普通航天家庭為切入口,展現了父母一輩為航天事業而奮斗終身的故事,其中父親為兒子寫了一首詩,讓我淚流不已:「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你世間的一切奧秘,告訴你山川大海,日月星辰,光榮和夢想,挫折與悲傷,告訴你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思維是驗證生命的東西,火箭是為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變得渺小的東西。平凡的渺小是宇宙的開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讓平凡的我們想創造新世界的開始」。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最美好的期許和最無私的父愛,也讓我重新認識和了解了祖國航天工作者的偉大!
第三個片段片名是《鴨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做那隻敢於先下水的鴨子。這個片段講述了父親誇下海口:一個月之內要把酒賣掉。於是他與兒子在公交車上演戲誇酒,竟然偶遇了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把,於是電視台工作人員把他們的故事拍成了中國第一支廣告,從而他們的酒也暢銷了起來。這敢為人先的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第四個片段名為《少年行》,顧名思義也應了那句老話:「少年強則國強!」當五星紅旗升起時,那種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是多麼強烈。
很多人覺得這部片子是讓我們緬懷和敬仰,但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傳承」,是一代又一代人之間的傳承,從早期的抗戰,到如今的科技興國,都象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在接力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立志為此而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建設偉大祖國的明天而時刻准備著!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4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裡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友負責打探敵軍消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因為電報發射設備只有一台,他和父親約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成功,就打信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電報報告敵軍信息。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聽到了父親的電台信號,就一直跟蹤電台,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後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了信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信號彈,就會立刻發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刻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發射的不僅是一枚信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信號彈發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聽到乘風的位置,於是回撤去圍堵。由於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利的帶著老百姓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爭勝利了。乘風和戰友們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影片里還描述了在轉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里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無數先輩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先輩們說:「現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
常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什麼是如山的父愛?一時間難以回答。
假期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想去其中探尋答案,卻被《乘風》中的父愛所震撼。
1942年,冀中騎兵團為幫助村民順利轉移,全團成員直面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竭力護村民安全。電影開場的乘風埋怨父親馬仁興對「大掌櫃」這匹馬比對自己的愛都多,不配為一個父親。面對敵軍轟炸,騎兵團前往村莊接應群眾,乘風被誤傷,馬仁興在與敵機周旋的危急時刻,不忘為乘風尋找艾草敷傷口。此為行動的父愛。
轉移群眾途中,夜晚,下著瓢潑大雨,馬仁興照看著失去母親的孩子,乘風抱怨父親,何時這樣對待過自己?父親沉默不語,睡夢中的孩子尿了褲子,馬仁興隨手就著雨水沖了幾下,習以為常,打趣小時候的乘風也是如此,微小細節中父愛盡顯。此為有聲的父愛。
打趣間父親談及對不起乘風母親。未照顧好乘風,沒有立場阻攔乘風參軍,但希望乘風不要如同自己一般沖在最前鋒。即日,黑夜裡的騎兵團需要打探消息,尋找其他人員,父親將最珍貴的「大掌櫃」交予乘風,同時也是將乘風交給「大掌櫃」,希望「大掌櫃」可以像救自己一樣帶著乘風平安歸來。此為無聲的父愛。
無奈,電報的使用暴露了行蹤,日軍追擊而來,眼見會危及到群眾安全,父親毫不猶豫的放出信號彈,傳遞了假的消息給乘風,舍棄了外出打探消息的乘風等人,安全送百姓渡江。那一刻的父親還抱著絲絲希望,希望乘風平安歸來。此為無奈之舉的父愛。
平安渡江的產婦在生產的那一刻與乘風犧牲的鏡頭反復切換,預示著傳承。父親馬仁興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保住了無數百姓,也保住了其他孩子。「大掌櫃」沖出重圍,回到馬仁興身邊,未平安帶回乘風,一向視「大掌櫃」如珍寶的馬仁興,竟動手打了「大掌櫃」,此刻無聲回應開頭乘風的抱怨。
父愛並非沒有體現,只是不會表達的父親只會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乘風》中父親犧牲自己的孩子,以「小愛」換取「大愛」。乘風犧牲的那一刻,心中一定是理解父親的,明白父親的這一考慮,於是在明知沒有退路的時刻,英勇赴死,回應父親的無聲父愛!
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兩顧的情況下,舍小家顧大家,以「小愛」換「大愛」便是如山的父愛!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6
11月4日星期四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在邵東飛翔國際影城觀看《我和我的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背景,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講述了在救國、興國、富國、強國四個不同時期父輩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影片一共分為四個片段,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乘風」體現了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精神。「詩」體現了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的精神。「鴨先知」體現了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精神。「少年行」體現了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
《鴨先知》這個故事表演詼諧有趣,「鴨先知」父子在公交車上為「參桂養榮酒」打廣告有相聲小品的風格,令人忍俊不禁,可看可樂。所以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鴨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為什麼鴨子最早知道春江水的冷暖呢?因為鴨子敢於下水,而我們就應該做一個像鴨子一樣的人,敢於嘗試!」這是趙平洋常常說的話。他購買了一大批葯酒,以為很容易賣出去。可現實卻與他想的恰恰相反,以致家中、廠里堆了許多葯酒。此時此景如果換作別人,肯定早已灰心喪氣。可趙平洋不但沒有氣餒,反而嘗試著通過打廣告的方式將參桂養榮酒全部銷售出去了,就這樣,全中國第一部廣告誕生了!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心裡不由得感慨萬千,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我們更應該要具備這樣的精神。記得曾經在背演講稿時,一看到長龍般的文字時我就想放棄,可一想到台下雷鳴般的掌聲時,我又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開始背誦,並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記背、表現,堅持把它背誦流利順利參賽,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最後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生活或學習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面對它們,我們就應該敢於嘗試,勇於挑戰,這樣堅持下去必能克服困難。
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群群人用生命為我們譜寫幸福生活的'篇章,它見證了我們一代代父輩的成長和犧牲,也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代人。我們將繼承他們優秀的精神品質,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7
《我和我的父輩》有著明顯的合家歡屬性,笑點和淚點齊飛,絕對的老少咸宜,毫無疑問,國慶假期此片就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很多人看完《我和我的父輩》都會這樣評價:「前半段爆哭,後半段爆笑」、「太好看了、太好哭了、太好笑了」。
陣容只是錦上添花,能講好故事才是一個影片的關鍵,《我和我的父輩》扛住了。它熱血、催淚、輕松、爆笑,能觸達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激起國人最廣泛的共鳴。
影片以世代為章,用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故事為載體,拍出了14億中國人從抗戰到今日共同的記憶。平凡又偉大的父母一輩為什麼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祖國?答案就在影片里飄盪。
有時候,國家破裂,我們只有緊握民族精神,才能重振山河,振興國家。
戰火紛飛,滿蹄踏破國都,北伐再敗,是再戰,還是……東風吹拂,鄭成功綻開愁臉,舉起民族大義的大旗,揮師東下,一舉驅跑荷蠻,收復台灣。既成就了自己,又實現了中華統一和偉大復興。
有時候,國家被侵,我們只有緊抓民族大義,驅逐外寇,還我河山。
三省淪陷,內戰頻頻。是做「亡國奴」,還是……雪花飛舞,張學良仰望蒼天,扯起民族大義的風帆,毅然發動「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並力抵抗日寇,最終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既證明了自己,也贏得後人由衷的欽佩。
有時候,國家遭遇自然災難,我們只有心系災區同胞,眾志成城,才能共建家園。
汶川傾倒,玉秀被毀。轉瞬間,天崩地裂,高樓倒塌,良田被毀,厄運接連降落在中華大地上,摧殘著中華兒女的身體,帶給中華兒女無限的苦愁,但是!中華兒女沒有害怕,也從未畏懼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3億人的心連在一起,必在廢墟上建成—個更美好的家園!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推動本民族的發展和興旺。這樣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的體現。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沒有凝聚力的民族會怎樣?!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讓民族精神傳統的火炬—代—代的傳下去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8
前幾天剛看了《長津湖》,但聽說《我和我的父輩》評分更高,就忍不住好奇心去觀看。
這部片從抗日戰爭,到建設年代,再到改革開放時期,最後到現代及未來。以時間為導火索點燃一個個故事鞭炮。每聲巨響,每朵火光都值得讓人深思。
第一個故事《乘風》。講述了抗日時期父親為了父老鄉親而犧牲自己兒子乘風的凄壯故事。埋伏時,父親對乘風說:「要死,死在我後頭」表現了他無時無刻的父愛。當那位父親拚死保護的孕婦抱著名叫乘風的新生兒時,我的心也為之一顫:一個乘風倒下了,另一個乘風又降臨了,這就是生命的延續吧。
第二個故事《詩》。是講一位母親郁凱迎以及她的丈夫為築造火箭犧牲的事。兒子無法接受父親死亡的現實,母親極力隱瞞。他們一家一生一世都在奉獻。正如母親所寫的:告訴你,燃料是點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當女兒施天諾成為中國第一個火箭的航天員時,我相信九泉下的父母一定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第三個故事《鴨先知》。講述的是趙平洋經歷重重困難,創造中國第一條廣告的故事。趙平洋因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被作「鴨先知」。他因廠里料酒賣不出去,去做了第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當時中國雖在改革開放時期,但大多人卻保守的觀望,從不跨出第一步,開放屬於僵持狀態。但由於廣告的出現,我國的經濟巨輪開始緩緩前行。
第四個故事《少年行》。主要講述了一位來自20xx年的機器人邢一浩穿越到20xx年的深圳,遇到懷揣科學夢的少年小小,幫助少年追求科學夢想的事。沈騰版面無表情的機器人不由得讓人捧腹大笑。今日之少年,人才輩出,人工智慧,未來可期。
總之,四個故事時間不同,風格不同。有的悲壯,盪氣回腸;有的哀婉,深水流長;有勇於探索的第一步;有現在與未來的交接。
父愛如山,致敬偉大的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9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兒時學詩,只知這是宋代詩人蘇軾描寫初春的景象的,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不曾想,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後,有了新的認知。
「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第一隻知道水溫的鴨子,俗稱先試水的人」。這是趙平洋講給兒子的話,教育意義明了。
影片開始冬冬在讀《我的爸爸》的作文,將父親摳門、搞怪的形象展現的一覽無余。但另一個層面,也將父親勤於動手,善於解決問題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被鄰居小胖揭穿,冬冬覺得父親為自己丟人了,不願承認趙平洋是自己父親,故意疏遠接自己放學的父親。趙平洋為賺錢進了一批葯酒,將自己堂堂一個葯廠科長職位的人變得貧困潦倒,被妻子趕出家門,被冬冬嫌棄。但是趙平洋作為一個會解決問題,勤於動腦的人,這些困難難不倒他,很快他便有了辦法。為了重新樹立父親的威信,他承諾一個月內賣掉葯酒,設計劇本,在人多的公共場合與冬冬配合演戲,打算以此處理葯酒,奈何失敗。
偶然的一次機會,趙平洋得知「廣告」一詞,便打算以拍廣告的方式促銷葯酒。但是那時的中國沒有人拍過廣告,趙平洋卻並未沮喪,告知兒子「要勇於做第一隻鴨子」。他列出具體計劃,分布解決困難,找尋膠片、演員、場地,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拍攝了中國第一支廣告。那一刻的趙平洋不知廣告是否能播出,但他告訴冬冬,不做永遠不可能,只有盡力去做,等待時機,一定會成功。
趙平洋不同於巷子里的其他人,總會有一些超時代的想法,做出一些令人費解事情,被街坊鄰居嘲笑,也被戲稱為「鴨先知」,但他深知自己的想法沒錯,只是現在不被人理解。最終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與做法,他拍攝的廣告被播出了,成為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葯酒滯銷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趙平洋身體力行的踐行了「鴨先知」精神,同時也教育了兒子冬冬。如今的教育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孩子敢想敢做,要用勇氣,有信心,不怕困難,勇於做第一隻鴨子。只有敢想敢做,不懼困難,才能更好的創新發展,更快的促進國家繁榮富強!
;C. 電影《飛馳人生》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飛馳人生》延續韓寒作品一貫的風格,笑點密集,熱血情緒或明或暗地涌動,但從情感的豐沛度和觀感的豐富性上,本片無疑超越前作。
影片初始,作為五冠王的張弛因為別人在他車上莫名的放了一名嬰兒而引起媒體關於其私生活的猜測,最終導致其身敗名裂。但是張弛,自始自終都把張飛當親兒子,沒有抱怨也沒有後悔,在身敗名裂和愛之間,張馳選擇了愛。於是從人叢的頂部跌入底層,身敗名裂的痛苦自己默默承受,為了生計開始賣炒飯。這時候的張弛,跟大多數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一樣,在社會中微不足道,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是整個世界。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哦!
D. 《四海》沈騰再演父親,這部劇還有哪些演員參加
四海中沈騰再度飾演父親,而且還是劉昊然的父親,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看點之一,而在這部電影裡面還有劉昊然,劉浩存參加,我相信一定能給我們帶來一部兼具喜劇的同時又有內涵的好作品。四海這個電影,我覺得也是有一種情懷的感覺,我相信韓寒導演不會讓我們失望,一定也能保持它一貫的水準,帶給我們新的觀影體驗。
E. 沈騰的《爸爸爸爸爸爸》最後沈騰說他孩子丟了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 。說到「沈騰孩子」的問題上,其實還是源自他自編自演的打拐小品《爸爸爸爸爸爸》,只能說沈騰的演技太好了,入戲太深,讓人信以為真,但是沈騰其實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只是劇情的需要。
F. 沈騰出席馬麗新作《哥,你好》首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主要講的就是與父親終年不和的小伍,陰差陽錯地回到了80年代,意外攪黃了父親與母親的初次相遇。在預告里看出了瑪麗的那個妝容也是非常的搞笑,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那個人,我個人是比較喜歡他的他,無論是從演技還是從情商上來說,他都是非常的好的,在他們的發布會上,他的回答也是令大家非常佩服的作為一個中年的一個女性,她還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拍戲,期待這部電影,希望可以評分很高,票房大賣。
G. 沈騰演的機器人電影叫什麼
沈騰化身機器人是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
沈騰飾演的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別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了一對臨時父子。這位來自未來的機器人「雙下巴、大肚腩」,褶子里都是笑點,一亮相就喜劇效果拉滿。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劇情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是以沈騰飾演的機器人父親為視角,展開的一段特殊的父子關系。沈騰從2050年帶著任務回到2021年,碰到夢想當科學家的小小。陰差陽錯下兩人組成「父子搭檔」,在相處中,沈騰讓小小內心對科學的嚮往生根發芽,成了小小航行道路上的指明燈。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電影通過來自未來的「機器人」體現了每一個心懷夢想的少年對於美好明天的期冀,偉大夢想、科技創新精神將在兩人特殊的同行中實現傳承,正是有了一代代人對夢想的堅守和追求,科技強國夢才得以實現。
H. 沈騰新電影叫什麼
沈騰新電影叫《我和我的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是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聯合執導的劇情片,該片是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後,「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
《少年行》是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其中的單元之一,由沈騰執導,沈騰、洪烈、馬麗、艾倫、辣目洋子、常遠、吳昱翰、周慶昀、王成思、宋陽、李海銀主演,李雪健、張小斐特別出演,於2021年9月30日上映。
沈騰導演的《少年行》稍帶科幻色彩。以單親家庭,缺失父愛為主題。同時融合了時空穿越和人工智慧這兩個科技前沿話題,給整部電影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創新突破。在前幾部都以現實為主要敘事背景的框架下,以展望未來的科幻題材大膽暢想。
這個篇章也是笑點最足的一部分。沈騰和馬麗黃金搭檔再度攜手,出演相親對象。「開心麻花」的艾倫,常遠,鳳雛兄,還有張小斐的友情客串。尤其是學校父親節的場景,可以說是1分鍾一小笑,3分鍾一個大笑。很好地完成讓觀眾的情緒從低落走向高亢的使命。
影片最後刑一浩(沈騰飾演)為了救落水的小小而全身裂開的劇情,著實讓人揪心,同時也戲劇化的表現出現實生活中,父親會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挽救自己的孩子。
電影最後驚喜彩蛋是2050年的人類未來城,李雪健老師,大聲宣布時間穿越時間成功。很有《橫空出世》中核試驗成功的影子。誠然,如果時空穿越成功,那絕對是跨世紀的偉大創舉。
刑一浩和小小的再次重逢使得電影有了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同時,也留下了個深刻的話題——「陪伴」少年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和鼓勵。成長路上碰到的煩惱,如果有父親的保護,肯定會少很多。
I. 沈騰劉昊然電影叫什麼
《四海》。
雖然自從播出之後就沒有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雖然這部電影有兩大影票男神的助陣,但是也依然沒有受到很好的評價。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擅長摩托車特技的少年,與他多年未見的父親再度相逢。
此時,女孩兒和她哥哥的車隊又意外的闖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終將名揚四海。也終將四海為家,所以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四海。
劉昊然在劇中飾演的是擅長摩托車特技的少年,他的父親由沈騰飾演,兩個人再度相逢,開啟了他們的成長與青春。
J. 沈騰新片《我和我的父輩》預告曝光,這部影片值得一看嗎
序言:由吳京,徐崢,張子怡,沈騰聯合執導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將在10月1日上映。和《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組成了國慶三部曲。這4位導演也是以演員的身份著名,所以號召力非常強。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
三、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而開心麻花的劇情都是比較新穎的,作為喜劇演員,賈玲,張小斐,沈騰,都在各自的領域有了不小的成就,而在這部劇中應該也可以給觀眾帶來很多新意。4位導演之前帶出來的作品也都收視率驚人,而這次一起合作,劇中也是看點滿滿,就憑沈騰和徐崢的搞笑能力就非常值得一看。而吳京出演過的電影也都票房大賣,他們這次的合作絕對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