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鄧小平小道》成「七一」熱門電影,你覺得主角演繹的如何
《鄧小平小道》是在2022年4月上映的一部電影,卻在七一這個特殊的日子當中重新成為了人們看電影時的優選,這離不開盧奇對鄧小平這個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優秀飾演,我覺得這位主演選得很好,他也演得很好。
翻看盧平的履歷我們不難發現,他曾經在《長津湖》、《出山》、《八七會議》等多部影片當中飾演了鄧小平先生,可以說他在學習和模仿鄧小平的道路上已經有了不少經驗積累,這也為他在《鄧小平小道》上精湛的演出奠定了基礎,我們在《鄧小平小道》當中就能夠看到他對飾演鄧小平這個角色可謂是信手拈來,演技不得不讓人佩服。
❷ 講述1927年大革命失敗和革命者秘密活動的電影有哪些
今年七一,一批向黨獻禮的主旋律電影集中亮相,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1921》和這部《革命者》。 《1921》聚焦1921年前後的故事,是一部群像戲,而這部《革命者》則聚焦中國共產黨先驅李大釗先生,將視角下沉,從更細更實的角度,展現革命先驅.
❸ 《突破口》電影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
截止到2021年8月2日,電影《突破口》還沒有上映,短時間內也不會上映。電影《突破口》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鄧州遠大廣電融媒集團有限公司、秉德行遠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電影《突破口》由原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部導演室主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著名導演張玉中執導。他的代表作品有《陳賡大將》《百團大戰》《太行之脊》等,多次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金星獎、百合獎等諸多榮譽。
劇情簡介
電影《突破口》講述的是1948年5月,為挫敗國民黨軍對大別山的圍攻,擴大解放區,劉鄧大軍麾下第十縱隊為開辟桐柏解放區而解放鄧縣的故事。此次戰役共殲國民黨軍6900餘人,我軍獲得勝利。毛主席給劉鄧大軍發來賀詞「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鄧縣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該影片拍攝周期為30天,取景地在我市城區及部分鄉鎮,後期製作周期為90天,計劃於2021年「七一建黨節」前夕在全國各大院線、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新媒體網路視頻平台等上映,是獻禮建黨100周年的重頭戲。
❹ 《決勝時刻》觀後感4篇_建國70周年獻禮電影觀後感
《決勝時刻》講述的是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北京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發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作為「中國驕傲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決勝時刻》值得大家去認真觀看!以下 觀後感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決勝時刻》觀後感一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20日,博納影業推出的「中國驕傲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決勝時刻》上映,三天時間就斬獲了4018萬的票房,為國慶主旋律電影吹響了「前奏」的號角。
平凡角度塑造「高光時刻」
《決勝時刻》講述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偉大領袖進駐北京香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發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 故事 。電影用藝術的形式為觀眾呈現出了緊張刺激的一面,談判桌上的精彩辯駁,談判背後的心路歷程,歌頌了時代領袖非凡的大局觀和過人的智慧。《決勝時刻》的監制和導演黃建新,在執導紅色主旋律電影方面頗有 經驗 。大家熟悉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這一經典系列電影都出自黃導的手筆,而《決勝時刻》這一部電影顯然要比以往的紅色電影更具有感染力,它既可以呈現偉人的豐功偉績和時代的宏大,也可以展現平易近人的生活方面。以往的主旋律電影,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說教的成分居多,在展現紅色經典的同時,也同樣讓人感覺到了乏味,而這部電影給我們塑造的更多是偉人平凡的一面。
唐國強:演毛澤東上癮了,70歲也演不夠
1996年的電影《長征》中,唐國強第一次出演領袖毛主席,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隨後,在電視劇版的《長征》中,他再一次出演毛澤東,也奠定了自己「偉人專業戶」的形象和風格。《建國大業》《換了人間》等經典巨作,唐國強在熒幕中飾演毛澤東多達40多次,橫跨23年,如同劉勁飾演的周恩來、王伍福扮演的朱德一樣,都是觀眾心中的經典形象。而此次在《決勝時刻》中飾演的毛澤東果敢沉著,風趣幽默,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主席。
「他既是人民中的一員,又是人民中的領袖,同時還具備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他可以大氣的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也可以富有情調的教導警衛員怎樣寫 情書 ;他可以鎮定自若的指揮戰斗,思考國家大計,也可以像年輕人一樣跑到街頭去品嘗風味小吃;電影中呈現出來的更多是他溫情和接地氣的一面,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摸得著的有溫情的時代領袖。如同唐國強曾經說的:
「自己演毛主席上了癮,即使到了70歲我也演不夠,因為毛主席太偉大了,需要一個演員用一生的功力去塑造。」
除了唐國強之外,電影的演員陣容是非常強大的。在《紅海行動》中飾演驍勇善戰,一往無前的「蛟龍小分隊」隊員,《破冰行動》中飾演智慧忠誠,英勇頑強的緝毒隊員黃景瑜,幾部大火的電影奠定了他「鐵血硬漢」的熒幕角色,在劇中飾演的是一位恪盡職守的警衛員,守衛在毛主席左右;《烈火英雄》中飾演錚錚鐵骨的消防英雄馬衛國的杜江,這次在《決勝時刻》中也擔任著重要的使命;同時,王麗坤、張涵予、濮存昕、馬曉偉、曹炳琨、秦嵐、馬天宇等老中青三代人為電影注入了時代的血液和脈搏,讓這部電影更為生動立體。
60億,讓主旋律電影燃燒起來
說到這一部主旋律電影,就不得不提於冬這個電影屆叱吒風雲的人物了。作為博納影業的CEO,他憑借著自己精準的投資眼光和過人的膽識,成功炮製投資了《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十月圍城》等主旋律大片,包括獻禮祖國70周年的「中國驕傲三部曲」之一的《烈火英雄》,都成為了高口碑劇作和時代的爆款。
在本世紀初,因政策的調整,香港和內地在電影方面的資本限製得到了放鬆,香港電影人北上合拍的浪潮隨即而來,和同時代電影人不同,他並沒有將更多的資本和精力放在一些大IP的大片上,而是走出了另外一條具有「於冬」特色的主旋律之路。
他將自己的眼光瞄準到了市場上的主旋律大片,在《十月圍城》取得了2.91億,年度第四的好成績之後,於冬在五年的時間先後投拍了《智取威虎山》、《竊聽風雲》系列、《一代宗師》等幾十部作品,並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在《紅海行動》播出之際,於冬就大膽預測,這一部電影「一定會逆襲」,結果,《紅海行動》以36億票房成績一躍成為年度總冠軍,影史排行第五。2019年,博納影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出了獻禮中國的」驕傲三部曲「,分別是致敬消防戰士的《烈火英雄》,紀念偉人和祖國榮光時刻的《決勝時刻》,以及國慶檔要上映的《中國機長》,從時代偉人到平凡英雄都涵蓋其中,用溫馨有人情味的鏡頭記錄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在6月的發布會上,一如當年那個熱血奔放的青年,再度放話「中國驕傲三部曲,60億」對於《決勝時刻》,於冬大膽預測,這一部主旋律電影將超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和《建軍大業》,票房最少8億起步,看的出來,博納對這一部獻禮巨作還是寄予厚望的。於冬能夠說出這樣的預測,並非是對電影市場和自身能力的盲目自信,而是對於中國主旋律電影大片市場化,類型化產業流程的絕對肯定和支持。《烈火英雄》以過硬的口碑和電影題材取得了16.86億的好成績,而這一部作品目前的票房在主旋律電影中也是嶄露鋒芒;最後一部作品《中國機長》目前的預售已經達到了3197萬,勝利可期,不得不說,今年這三部獻禮劇作都贏得了市場的認可!相信,中國的主旋律電影一定會以更為理性的姿態和廣闊的視角在銀幕上大放光芒,展現國人的生生不息和時代精神!
《決勝時刻》觀後感二
最後幾分鍾原影像復原真的是看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天安門廣場密密麻麻全是人,大家舉著小紅旗,太震撼了!
拋開影像再說電影吧,整體節奏就不行,主線劇情感覺都是隨便糊弄過去的,毛爺爺的生活部分卻充斥著整部電影。想突出主席的親民形象沒錯,可是一兩個片段就行了,畢竟這不是人物傳記,如果要拋開歷史人物身份但從電影角色來看,電影里所有的角色都沒立起來,劇情發展就像是流水賬一樣照著歷史書在拍。再說人物造型,三位老演員都是專業戶,但是妝發真的太太太出戲了,一點都不自然,毛的頭發,周的眉毛和時刻含淚的雙眼,朱一直皺起的眉頭,太刻意了。
挺好一題材的電影拍成這個樣子,給人感覺就像是為了國慶隨便拍一下給領導交差的。
《決勝時刻》觀後感三
很遺憾的是沒有採用建國大業原版對應演員。如許晴版宋慶齡。張國立版蔣介石。王學圻版李宗仁。
回想陳道明老師在建國大業中短短3句台詞精彩發揮。可見對角色理解之深厚。
青年演員戲份略多但也可以理解。特型演員不能斷層。青年演員在紅色宇宙系列中可能因年代疏遠更多表現力用在表情和情緒上。對角色的代入感還是還需好好鍛煉。觀看時並無太多感同身受。
這一版對毛爹爹的塑造多了更多人性體現與時代結合起來也另顯風趣亦不失偉岸。但同時帶來的是劇情雜糅的缺點。諜戰。和談。籌備。愛情。渡江戰役。空襲。相互穿插感太強。
決勝時刻的片名似乎是指向渡江戰役。但,相比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規模雖大也是解放戰爭中最為迅速的一次。並無「決勝」感。電影對渡江戰役中沒有太多大場面表現。但是從解放軍戰士從火焰中前仆後繼的局部犧牲畫面表現出來的視聽感受讓人產生極大心理震撼和情感共鳴、讓人也體會到與課本中百萬雄獅過大江強勢勝利感帶來了不小的反差。
另外這似乎是第一部紅色宇宙開放評分的電影。大家且評且珍惜……
tips:開國大典原版彩色修復加國家隊配樂帶來獨特的視聽享受在電影院一定要聽到最後。
《決勝時刻》觀後感四
什麼是好的愛國電影?一部好的愛國電影應該是能讓觀眾更直觀地面對歷史,更能體會當局者的心路歷程,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更能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電影。不得不說,我今天的的確確地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它的名字叫《決勝時刻》。說實話,我從來就沒有試過能夠在觀看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的時候從頭到尾都在流淚,這部電影它做到了,雖說有些誇張,但的確在觀影的大半程,眼淚是沒有停過的。從一開始運用的部分城市解放時歷史資料影片,到北平解放解放軍進城;從渡江戰役前擊敗英軍紫石英號,到渡江戰役時解放軍浴血奮戰,部分戰士即使身著烈火也奮不顧身向前沖;從渡江戰役戰士拚死立起紅旗,到毛主席為犧牲戰士祭奠;從解放軍攻佔南京政府,到毛主席在中共政協會議高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從任弼時同志邀四位好友拉琴獻給新中國,到最後真實的彩色的開國大典的錄像,每一個時刻都令我感慨和激動。影片通過對1949年建國前的一些重要時刻的描述,再現了那個年代的風卷雲涌,通過對部分小人物和建國重要參與人物的刻畫,以小見大,再一次重現了老一代中國人的革命精神和家國情懷。原本就被《毛澤東選集》中毛主席的通透所吸引的我,在觀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更加地敬佩這位偉大的人民領袖。劇情部分令人滿意,而演員演技方面有眾多老戲骨坐鎮自是不用擔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陳有富的扮演者的演技和台詞能力不夠好,常常讓人出戲。不得不說,唐國強老師扮演的毛主席和劉勁老師扮演的周總理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與片末放出的彩色原版開國大典上的毛主席和周總理本人來比,已經到了七分貌似,三分神似的地步。而好久沒有看到濮存昕老師演戲的我,在看見濮老師的那一刻真的是無比驚喜。許多的演員都非常地神似歷史上的原型本身,特別是鄧穎超的扮演者,令我眼前一亮。而從人物塑造而言,電影的表達令我非常滿意。它不似以往只一昧宣揚共產黨的好和國民黨的壞,而是更多面化、生活化,每一位站在不同陣營的人物都有血有肉,不是 臉譜 化的好與壞。影片有許多令人捧腹的片段,比如毛主席陪女兒捉麻雀、毛主席喝醉坐一旁而周總理和朱總司令以及任弼時等四人把酒言歡等等都讓我看到了一群更真實的國家領袖們,從而更令我敬佩這些老一輩政治家、革命家的運籌帷幄的能力和海納百川的家國情懷。尤其是對國民黨陣營的人物的刻畫令我十分驚喜,舉簡單一例:即使是國民黨特務頭子,在自殺殉職之時,亦考慮到家人,並留信蔣介石求寬待家人。這些對國民黨陣營的角色的安排使得影片更客觀全面,非常好的嘗試。電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令我無比感慨,若說最貼緊而今的中國的,那便是李宗仁寄希望於英美兩國插手和英軍紫石英號不停勸阻執意橫行長江最終被擊敗舉白旗的部分,由史及今,聯想到已然關注了三個多月的香港局勢,很明顯,如老一輩所言,帝國主義忘我之心從來就不曾消失。亦慶幸最終的勝利者不是國民黨,難以想像,若落在了寄希望於英美政府的國民黨的手中,而今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地凄慘和悲涼。看完這部片,我深刻地體會到,身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有必要有責任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堅信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熱愛我們的國家民族,這樣一個歷經滄桑的國家,她值得我們去擁護,因為,她的身後,承載了無數萬革命先烈的熱血和靈魂。感謝那些曾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付出的無名英雄,感謝那些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而拼搏的前輩們,沒有這群人的犧牲,就沒有而今屹立於東方的泱泱中華。我可以無比自豪地說:「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最後想說,雖然我知道電影屏攝是不好的行為,但在影片的結尾,看著那飄揚在空中的五星紅旗,我實在是忍不住拍下了它的照片。我愈來愈能理解國歌中每一句每一個字所承載的意義,愈來愈能感受到國旗所背負的重量(再次詛咒侮辱國旗侮辱國歌的廢青不得好死,此生必受盡人能受到的全部疾苦)。在影片結束散場的時候,我很認真地觀察了每一位觀影人的情緒,觀影的人很多,有鶴發老者、有中年男女、有如我一般年紀的同齡人、還有稚氣未脫的孩童,無一例外,大家的臉上都留有哭過的痕跡,坐我旁邊的陌生小姐姐曾不止一次地感慨影片看得她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最後的最後,我想說:「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決勝時刻》觀後感4篇_建國70周年獻禮電影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2019《決勝時刻》最新觀後感
★ 《決勝時刻》建國70周年賀禮電影觀後感
★ 《決勝時刻》建國70周年賀禮電影
★ 《決勝時刻》觀後感5篇
★ 2019《決勝時刻》觀後感影評5篇
★ 《決勝時刻》電影觀後感5篇
★ 2019《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精選
★ 2019《決勝時刻》觀後感
❺ 電影《建軍大業》中附上自己的什麼
綜述:
《建軍大業》裡面附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最終明白了要想贏得勝利就得得民心。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該影片由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偉強執導,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該電影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進行展開 ,描寫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
影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8月3日在中國香港及澳門上映。2018年6月22日,被頒「臟煙灰缸獎」。2018年9月,《建軍大業》獲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音樂獎。2018年11月10日,《建軍大業》獲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
❻ 國慶檔好片雲集,你最期待哪部電影
今年國慶檔適逢祖國70華誕,對於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國度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刻。
電影人在這個時間點,當然會准備好自己的一份禮物。十年前,一百六十多位明星齊聚打造了轟動全國的《建國大業》。而今年,同樣有一批非常出色的主旋律電影,即將登陸內地影院。
截止目前,國慶節前後已知將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包括《決勝時刻》《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等,無論製作水準還是陣容班底,都是國內頂尖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由七位大導演聯合執導的《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分為《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篇章。祖國七十華誕之際,這樣一部作品,或許是電影人最好的禮物。目前,電影已經提檔9月30日,和其他幾部巨制一起等待祖國生日的到來。
❼ 由劉偉強執導劉燁朱亞文等人主演的獻禮影片是什麼
是《建軍大業》電影。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
影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8月3日在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上映。2018年6月22日,被頒「臟煙灰缸獎」。
2018年9月,《建軍大業》獲第十四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音樂獎。2018年11月10日,《建軍大業》獲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12月8日,《建軍大業》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影片通過眾多的故事線索交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經絡,但同時敘述又相對集中,通過具體的情境展現歷史的主體進程。
具體來說,主要通過三大段落貫穿整個故事,主線的貫穿使得這部電影具有了高度整體性。影片堅持敘事的真實,同時又不乏高度風格化和類型化的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❽ 《1921》全國公映,60多位演員集結獻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由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今日發布人物海報,正式官宣了片中毛澤東的飾演者王仁君。這也是繼電影《古田軍號》成功塑造毛澤東之後,王仁君再度挑戰偉人的角色。在拍攝《古田軍號》時,王仁君就把幾乎所有毛主席的史料都翻遍了。最早當《1921》劇組給王仁君發去厚厚的書單時,王仁君便表示其中有70%的書自己都已經研讀了好幾遍。但黃導對王仁君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希望他再復讀這些史料時重點細看從1893年到1922年之間毛澤東的故事和思想,不要往後看。
王仁君為了片中僅有一句的俄語台詞,特意去學習、苦練帶有韶山口音的俄語,只為了能讓觀眾從細節處自然地感知到:這就是那個從湖南韶山出來的「小夥子」。電影《1921》正是集結了這樣一群精益求精的主創團隊,才能打造出一部滿懷誠意與匠心的作品,力爭成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之作,向黨的100周年生日送出中國電影人的誠摯賀禮。
❾ 七一年放電影片子有那些
全是一些老電影了,估計都是打戰的了。
《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❿ 電影血戰朱家崗主演是誰
11月23日,電影《血戰朱家崗》開機儀式在洪澤湖畔的泗洪縣朱家崗烈士陵園舉行。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儲江,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原某集團軍副政委李劍鋒,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劉華建,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管新凱以及部分新四軍老戰士子女等200多人參加開機儀式。
電影《血戰朱家崗》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4師9旅26團守備朱家崗的一次激烈戰斗。1942年11月初,日軍糾集徐州、蚌埠、沙城、宿遷等地兵力共6500多人,向新四軍淮北根據地進行33天的大「掃盪」。26團朱家崗守備戰,是反「掃盪」戰斗中最艱巨、最具決定性的重要戰斗。戰斗從12月10日凌晨4時日軍金子聯隊1500多人分三路偷襲朱家崗開始,激戰到當晚10時。此戰,26團以犧牲73人、傷61人的較小代價,共斃敵280多人,對淮北地區反「掃盪」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電影《血戰朱家崗》由知名導演喬和平和青年導演周建執導,著名演員李幼斌、何政軍、姜超將在這部影片中出演。據悉,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片,該片可望在明年「七一」前公映。(陳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