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廉說》觀後感作文
今天,我看了《讀點經典》里的一篇文章,名叫《愛蓮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宋代的周敦頤。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的周敦頤對蓮花的喜愛。周敦頤先寫晉代的陶淵明獨愛菊,因為菊花是花之隱逸者也;再寫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因為牡丹是花之富貴者也;而周敦頤獨愛蓮,因為蓮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周敦頤通過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表達了周敦頤獨特的的審美情操,以及對人雲亦雲之流俗的厭惡。周敦頤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也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我會象蓮花一樣不與百花「爭先恐後」以怒放,不嫉妒牡丹的富貴嬌艷,靜靜以在池中過著自己的生活,高潔、謙虛、自信,這份平靜的美麗讓所有人折服,「中通外直」,「心胸寬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勢,確實讓人產生敬意——「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相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人總會贏得所有人的尊敬!
我應該像蓮花一樣做一個正直的人,要有愛心,要樂於幫助別人,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他們,在學校里認真學習、團結同學、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社會很復雜,我要先做好一個學生,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好一個社會的公民,做一個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脫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蓮教給我的品質,定能讓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蓮的品質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象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讓我從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吧!
Ⅱ 清正廉潔觀後感
反腐倡廉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委黨校組織全體學員觀看了防腐倡廉電教片。觀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看到這些腐敗官員大多具有輝煌的過去,也曾有過艱苦奮斗的過程。但當他們成為掌握實權的中、高層領導幹部後,個人慾望膨脹,在貪欲的驅使下逐步喪失了法制觀念。片中貪官們的懺悔發人深省,看著他們一個個痛哭流涕,一個個追悔莫及,感覺就像是給我們每一個人做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敲響了長鳴的警鍾。
作為普通黨員,以前總是認為反腐倡廉是領導的事,與己關系不大,現在看來,即使是普通黨員,反腐的警鍾也需常鳴,防變的堤壩也要牢築。作為共產黨員,如果不自覺加強黨性觀念,不加強政治政府學習,不遵守黨的紀律,不堅持改造世界觀,就難以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甚至可能滑入背叛黨的深淵。從這些反面教材中,接受深刻的加強黨性觀念的教育,反腐倡廉的教育,作為共產黨員應該始終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始終強化黨性觀念、宗旨意識,始終追求先進性標准,時刻警惕腐敗思想的滋生,真正做到在內心深處牢固築起反腐倡廉的堤防,在思想工作上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在實際行動上做廉潔自律的表率,時刻不能放鬆黨性鍛煉,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通過觀看電教片,我認為作為黨員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覺改造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在世界觀方面,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在人生觀方面,要有堅定的人生目標}方案範文.庫.整.理^和追求,正確處理好工作內8小時與工作外8小時的關系,不要自毀人生。
第二,自覺警醒自己,在權、錢、色方面不伸手,不縱欲,不僥幸,時時把自己置身於監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第三,自覺充實自己,有正確的追求,健康的心態和實在的寄託。時時保持平衡的心態,在名譽、職位、報酬、個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樂。
第四,要結合每個幹部具體工作的實際情況;方案'範文,庫.為您.搜集-整理/,經常性、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查找工作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看自己是否牢固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是否處處起到了帶頭和表率作用,工作上是否盡職盡責,在使用手中的權力時是否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與先進人物相比,自己今後應如何做,在哪些方面需加強和努力。
電教片中貪官們提到的「僥幸心理」讓我們也感觸很多,這是一個不只存在於領導幹部中的心理,無論是作為一名黨員,還是一名普通群眾,在做錯事時都容易產生「僥幸心理」,殊不知這是走向深淵的開始,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清正廉潔,警鍾長鳴。
Ⅲ 微電影白發親娘觀後感
愛,是人類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滲透著嚴厲的氣息,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愛。 迷惘的雙眼無辜時,母親的關懷是最多的回憶。知識的擔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燈的是媽媽伴我學習的影子。 母親的愛是深紅色的,是一片深紅色的大海。雖然偶然澎湃,但卻是愛得太深。平靜時,總是緩和的,等你觸摸到海水,你會深深地感覺到一股滾燙的漿液,無時無刻都是溫暖的。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涓涓的母愛如瀝瀝的細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當我們走進學堂,拿起筆,記述愛的音符時,母愛是最真切的愛。 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恆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余韻綿綿。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涌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 展開歷史長卷,拂動歷史煙塵,解讀母愛的纏綿,那時彷徨無依的心靈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Ⅳ 雨中的樹觀後感,關於廉政的,3000字,建工孩子自重
《雨中的樹》觀後感
這不是一部可以輕輕鬆鬆地抱著爆米花、喝著可樂觀看的電影,正如電影片頭清脆的乒乓球聲一樣,這部電影直擊心底,引起反思。
觀看的時候淚流滿面,更多的是感動,但經過時間的沉澱,寫下這篇觀後感時,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社會的反思。
故事通過林森兒子追溯父親的足跡的視角,展開了父親的一生。鄉委書記時可愛的摳門兒,抗洪時不死一人的責任感,任組織部長時識人、知人、用人,不僅以上位者的思維分析別人,更以下位者的角度體驗別人,真正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的心坎上,一心一意只為把工作做好,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這部電影固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最讓我深思的卻是林森的堅持。很多時候,要做一件事很容易,要做好一件事也不難,但是始終如一,堅持做事,跟著時代的步伐,堅持做好每件事,很難,需要開闊的胸襟,廣闊的視角,海納百川的氣度,李林森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堅持與時俱進、一個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病重時,堅持工作中,在樓梯與辦公室主任相遇,他要求的日歷,讓我動容,人們在病重之時除對奇跡的期待,對生命的堅持,但像李林森一樣,執著、堅持不懈地追趕時間的足跡,堅定不移的開展自己的工作計劃,努力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的人不多,而這一切都是為百姓、為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讓我不禁思考,是什麼樣的情懷鑄就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理念他堅持了一生。
自古英雄多寂寞,有時候,我想,英雄或者說是像這樣一位模範,不一定孤獨,是有跡象可以追溯他的成長。在電影家庭團聚時父親清正嚴明,對兒子事業的尊重與支持,小妹雖然艱難,但對哥哥事業的支持,更有他的妻子,理解、包容、支持、奮斗,若不是有著寬闊情懷,若不是有著執著而深沉的愛,她不會這樣。
電影的結束,是對樹謳歌。是啊,希望我們都像樹一樣,紮根泥土,經得起風雨雪暴,經得起夏日炎炎、冬日嚴寒,經得起昆蟲噬咬,向著陽光,挺拔生長!
「沒有語言,卻是本讀不完的書;不是音樂,卻擁有動人的音符;風雨中洗滌出藍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脈深植在腳下的熱土。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 這是電影《雨中的樹》的主題曲,很簡單的幾句話,卻描繪出雨中樹的平凡、感性、堅持與挺拔。而李林森正如那雨中樹,無私奉獻、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燃盡生命譜寫忠誠的感人故事。
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忘不了他說 「人心就得在土裡泥里受這個煎熬,誰能夠熬過去,誰就是好樣的,誰能夠把該留的寶貝東西留下來,把該扔的扔了,誰才是好樣的」時的嚴肅神情。忘不了他的「摳門」,買鞋、打車都跟人家侃價,那不依不饒的勁頭讓人們會心一笑。
他公道正派,任人唯賢。忘不了他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時的乾脆利落,忘不了他說「我們,不能總聽別人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幹了什麼,乾的到底怎麼樣」時的意味深長,更忘不了他說「什麼都比不上做人重要,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時的情深意切。這是一名組工幹部的職業操守,難能可貴的是他這樣說,也這樣做著。
雨中的樹,我久久無語。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萬千意象,縈繞於心。我承認,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最打動我的,是那情。在碎片化的情節中貫穿著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主人公李林森的情。他對老百姓,有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沖鋒在前,撕心吶喊,沖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著為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著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幹部,有真情。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噠噠」, 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乒乓的球聲,反復回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幹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回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為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為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眾精神的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彷彿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
更打動我的,是那真。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沒有刻意誇張人物事跡,而是刻意還原一個真實的人。那些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言行,就像我們曾經見過或正在身邊。「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卻要深深埋在泥土裡……」「泡上一壺濃茶,好好洗洗你的腸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經停飛。」他沒有毫言壯語,朴實的語言更令人肅然起敬。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他沒有一點官架子,同老百姓一起擠公汽、吃排檔,奔波在嘈雜的市井之中,年邁的父母還住在農村破敗的房子中……這些場景,沒有藝術的「提煉」,甚至畫面有些雜亂,卻更真實地反襯出李林森的崇高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慾橫流之世,一個人,一個純粹的人,真實地生活在山的那邊、水的那邊,溫暖著那一方百姓,也激勵著我們的心。影片不僅展現了客觀世界的真,還巧妙展現了精神世界的真。主人公在生命彌留之際,眼中浮現出妻子一段嬌媚的舞姿,一顰一笑,那樣鮮活、生動、美麗。看到這一段,相信每個觀眾心中都會湧起一種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丈夫對妻子無限的愛而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好人對生活無限的不舍而痛。
《雨中的樹》,讓我又一次沐浴了那個平凡而崇高的人精神的光華。
他積極工作,無私奉獻。忘不了他在風雨中一邊背著八旬老人牽著水牛一邊指揮工作的場景,身先士卒,穿梭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救出被困群眾。忘不了他一手打吊針,一手掏手機詢問災情,靠在床上組織會議的場景,在與病魔做斗爭的時刻,仍然不忘工作,不忘群眾。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聖誕晚會上,他那在鮮紅的聖誕老人服反襯下顯得愈加蒼白的臉色、愈加青黑深陷的眼窩,是他對青年朋友們幽默而朴實的語言:「抓緊你們的青春多做事,做好事,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做埋頭苦乾的人,做愛父母、愛老婆、愛老公、愛孩子的人……
他是一個生活在油鹽醬醋的平凡人,更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黨員幹部。「空氣可以不幹凈,水可以不幹凈,但人心不行……」 李林森的這句話應該深深烙刻在我的心裡。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深刻把握"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科學內涵,「權大不忘責任重,位尊不移公僕心」。要能發現人才、愛護人才;要大力培養人才、造就人才;要善於使用人才、尊重人才、保護人才。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樹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去回報群眾、回報組織、回報社會,爭取像李林森一樣,成為一棵「雨中的樹」。
Ⅳ 有關廉政的觀後感
前不外,部機關組織幹部職工到江北廉政教育基地,對我們進行廉政教育。通過觀看資料,現身說法,讓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古今中外的腐敗現象,更加意識到廉政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認識到我國懲治腐敗的必要性,觀看廉政教育片後,主要體會有以下四點。
一要防微杜漸。我們每位黨員幹部都是經過黨多年培養教育,政治覺悟高,思想素質好的領導幹部,但也有個別領導幹部經不起落糖衣炮攻擊走到腐化墮落不歸之路。當前廉文思廉政。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相結合,在張口的時候要想一想該不該吃,在邁腿的時候要想一想該不該去,在伸手的時候要想一想該不該拿。千萬不要以為吃一點、玩一下、拿一些沒關系。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要放眼遠看,算好政治賬,不要辜負黨的培養。
二要知足常樂。現在公務員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從工作考慮組織上還給予了許多必要的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應該做到知足長樂。細算起來,付出與得到相比,得到的已經很多了。如果利用職權撈取不義之財,違紀違法,不僅心理上要擔驚受怕,而且一旦暴露,就會受到法律治,可能連現在的工作機會和待遇都要失去,情節嚴重的還要受牢獄之苦,值得嗎?所以,要屈指細數,算好經濟賬,做個清正廉潔的幹部。
三要牢記宗旨。組織上培養一個幹部很不容易,理應為人民群眾服務。那些違法違紀者在法庭都很後悔說;平時放鬆學習,放鬆世界觀改造,忘記自己是一個領導幹部,平時廉政學習、廉政承諾講虛話、搞形式,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越來越差。結果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怎麼對得起黨、國家和人民?特別是對不起組織多年的教育培養、群眾的信任和親人的關懷。」他不僅辜負了組織上多年的教育培養,而且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也失去了自己的人品,同時拋棄了黨性、良心、家庭和事業,成為千古罪人。
四要珍惜幸福。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在短暫的人生中,自由最寶貴,幸福價更高。一個人工作進步,事業有成,家人團圓,上賢下孝,既有事業成功的欣慰,又可盡享天倫之樂,其心坦坦、其樂融融,這應該是人生幸福的真正體現。人有七情六慾,有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情義無價。特別是一個有家庭的人,無論男女,都是家庭的主心骨、頂樑柱,上有父母,下有兒女,一個家庭缺少了男主人或女主人,就像一座大廈缺少了頂樑柱一樣,就會倒下來,變得支離破碎。那些違法違紀者不僅是個人的前途和自由,而且給他的家人和親人帶來了痛苦,造成父母臉面無光,家屬暗自落淚,人力憔悴,慘淡凄涼。我們每位黨員幹部要牢記宗旨,珍惜自由,珍惜幸福,只有想清楚,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要按照市委的要求,為安丘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努力工作的同時,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廉潔自律,管牢自己,做到五個「管住」:即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該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不要去。做到腦清、眼明、口潔、手凈、腳穩,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帶頭堅持「兩個務必」,始終保持公僕本色,帶頭遵紀守法,樂於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
Ⅵ 求電影《愛廉說》的觀後感
觀看了微電影《愛廉說》,作品以蓮花的「蓮」與廉潔的「廉」同音而構思,以蓮花作為主題前後呼應。講述了一個正直的幹部,人情世故而使自己陷入了惶恐不安的心裡壓力中。通過及時反省糾錯,才使自己從誘惑中解脫。結尾處夢幻的蓮塘景緻,警醒世人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做到「廉潔自律」才能「全家幸福」。故事閘述了為官清正廉潔才能一身輕的道理。
看了這部微電影覺得既有理論的高度,又緊密聯系實際,用《愛廉說》這部電影闡述了當今社會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和教育,真正受益匪淺。做人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那片凈土。
要從教育片的案例中吸取深刻教訓,要有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愛蓮、修心,愛廉、養性。不斷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堅持自重、自省、自警,堅定理想信念,正確行使手中權力,廉潔自律,堅守廉政底線,緊綳廉潔之弦。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嚴以律己,強化廉潔清明的精神信仰,對工作有熱心,對同事關心,守住本心,不忘初心,時時處處做有心人,不斷開創基層廉政建設工作新局面。
Ⅶ 一線之間微電影觀後感
這是一部僅有15分鍾的微電影,然而它所講述的故事清晰完整、立意明確,為追求精益求精,光劇本就推倒重來了三次。
這是一部反映嚴肅主題的廉政電影,但是從一開始,無論策劃者還是製片方,都在不遺餘力地追求輕松活潑和時尚唯美。
以足球的視角來演繹「輸與贏,一線之間;對與錯,一念之間」的反腐理念,蘇州市紀委傾力推出的首部廉政微電影《一線之間》,以不同凡響的藝術感染力讓網友和學者專家對它推崇備至。
用足球來演繹反腐
靈感源自《天下足球》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在微電影的世界也同樣適用。一般人覺得,故事有趣,畫面漂亮就是一本好看的微電影了。然而在專業的製作人員眼中,一個優秀的劇本才是拍好微電影的關鍵,尤其是《一線之間》這類的廉政題材。對於這點,製作方的編劇章春鈺感觸最深,用她的話說,「數易其稿」也不足以形容《一線之間》邏輯的完美和縝密,它的劇本光推倒重來就有三次。
今年五月,傳視影視傳媒作為製作方,受到蘇州市紀委邀請拍攝一本廉政題材的微電影,至於主題,只要是突出廉潔文化,弘揚「廉儉、厚德、正義、民善」的「廉石」精神就可以。「這個題目定得很寬泛,很自由。」聽到要求的第一刻,章春鈺的反應是:「不難。」在她看來,表達這個主題的故事,無非就是通過反面事例來弘揚社會正氣,簡單直白。所以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第一個劇本就完成了。這是一個「十字路口」的故事,講述了一對好友,在利益誘惑面前,一個選擇堅守原則,一個則沒有經得住考驗。分道揚鑣之後,他越陷越深,最終東窗事發身陷囹圄。
沒想到這個劇本交上去兩天就被「打」了回來。「紀委的同志說,劇本太平鋪直敘,說教的意味也過於濃重。總的來說,就是不夠吸引人。」對於這句評語,章春鈺覺得有些委屈:「反腐倡廉本來就很生硬嚴肅,不就是講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嘛。」
但是說歸說,要強的她還是想把劇本改到最好。為此,章春鈺又同負責此事的紀委宣教室對接了好幾次,而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他們要求,除了主題反映廉政外,其他要素都可以自由發揮,盡量輕松活潑,甚至還要有時尚元素。」
對劇本動「大手術」是肯定的,但是怎麼改,章春鈺一下也摸不準。這時,傳視影視客戶總監胥成的一個主意啟發了大家:「能不能用足球來演繹反腐?」這個80後的鐵桿球迷告訴記者,前不久看央視五套的《天下足球》欄目,一個講述守門員的集錦讓他靈感閃現:「門將就是一支球隊的底線,守住球門線,就守住了一切。而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有時候對與錯也就一線之間,做人底線需要牢牢守住。」胥成說,找到這種內在關聯後,他們又會同紀委做了多次論證,大家都認為用足球來表現反腐,不但形式新穎易被人接受,而且電影本身也更具有話題性,更好看。至此,一部用足球來折射人生的《一線之間》終於浮出水面。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Ⅷ 西藏廉政故事觀後感怎麼寫
西藏廉政故事干觀後感,讓我們感覺到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思想真的是非常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