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上海電影2018明月幾時有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上海電影2018明月幾時有

發布時間: 2022-08-18 10:49:14

① 明月幾時有電影是根據什麼改編的

蓋住明月的許鞍華
文/夢里詩書

即便電影有著一個真實為藍本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許鞍華卻並沒能賦予其在《明月幾時有》以真正的新生,對節奏近乎失控的冗長,凌亂無序的敘事結構,都讓這部電影固然有著抗日時期的背景,有著國恨家仇的情懷,卻難見何般力道深度可言。

許鞍華的執導註定了《明月幾時有》絕對不會是一部抗日神片,但也註定了電影難成佳作,這源於早在《黃金時代》里那種對時代掌控的綿軟無力便早已顯露無疑,而一種刻意文藝腔調的延承,使《明月幾時有》實則比《黃金時代》來的還有更為突兀,在這部電影中你雖能感受到許鞍華那種未曾改編的導演風格,但卻讓人看不到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看不到在那段血淚交加的歷史中即便是源於一個普通人所本當有的家國情懷。

除了突兀刻意的文藝腔調,電影另一個尤為嚴重的問題便是過多的支線和人物,其實從這些人物中我們雖然能看到許鞍華希望去使電影呈現的不僅是一部抗日片,更還有著香港這座城的歷史,但這種本尤為出色的構思在在電影中卻並沒有能被得到一個有效的組織,人物支線散亂所導致的冗長,甚至於讓人都無法從電影的主人公方蘭、李錦榮、劉黑仔他們身上去產生情感共鳴,所有的角色到最後都只是讓人覺得如同走馬觀花般的匆匆而過。

文藝化的視角本來是為了讓電影能更為細膩的去醞釀情感,但這種手法在《明月幾時有》中卻並沒能營造出一如《桃姐》的感動,在人物皆極其蒼白的境況下,即便有著久石讓的配樂,即便有著更多的內在構思,但這些卻並沒能起到太多積極的作用,都無法去改變電影自身的羸弱,這就是《明月幾時有》雖然有著一個「東江縱隊」援救香港文人為切入的故事,有著小人物在抗日浪潮中泛起的光芒,最終卻只是如此乏善可陳的根本原因。

這是一部讓我看不到「明月」的電影,許鞍華的執導雖然成功驅散了抗日神片的陰雲,卻將自己變作了陰霾,讓人仍舊看不到一個本自真實的抗日往事所本該有的關於家國,關於人性應有的光。

② 明月幾時有即將上映 周迅的演技究竟好到什麼地步

不久前,《明月幾時有》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做了公映。看過的人對影片評價比較不一致,有些人認定影片平庸無常,有些人卻被電影迷得神魂顛倒,甚至還有影評人將其歸為「近年看過的最好的華語電影」。
電影即將於7月1日上映,好不好看大家看過以後自行評斷。

但不論電影如何,大家對於重歸銀幕的周公子的表現依然評價頗高:
「周迅的表現力還是一擊即中、直戳人心。」
「周迅的演技依舊令人信服。」

這些年,提起周迅,總是脫離不了兩個詞,一個是愛情,另一個就是演技。
在愛情里,她一直表現得坦盪而勇敢,幾乎從不給自己留後路。每次陷入愛情都奮不顧身,直至把自己燒幹了為止。很多明星都欣賞她對待愛情的態度,竇驍曾經在一次采訪中就說過,如果遇到適合的人,希望能可以像周迅一樣,向大家很open地去介紹她。

演技方面,周迅奉獻了太多經典熒屏形象,拿獎更是拿到手軟。
《蘇州河》里天真的牡丹和美艷的美美☟

《大明宮詞》里古靈精怪的太平公主☟

《香港有個荷里活》中活潑俏麗的大陸妹☟

《戀愛中的寶貝》里患有臆想症的寶貝☟

《如果·愛》中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女演員孫納☟

《李米的猜想》中尋找男友的偏執女司機☟

《畫皮》中反叛放縱又渴望愛情的狐妖小唯☟

《風聲》中灑脫嬌縱的顧曉夢☟

《龍門飛甲》中仗劍孤影行江湖的凌雁秋☟

《紅高粱》中敢愛敢恨、勇於沖破封建牢籠的九兒☟

……
有人說只要周迅站在鏡頭前,渾身上下都是戲。
她也是徐克最喜歡的內地女演員之一。

③ 明月幾時有(周迅,霍建華主演電影)什麼時候上

明月幾時有 (2017)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何冀平
主演: 周迅 / 彭於晏 / 霍建華 / 葉德嫻 / 郭濤 / 春夏 / 黃志忠 / 蔣雯麗 / 梁家輝 / 王菀之 / 呂良偉 / 鮑起靜 / 李燦森 / 梁文道 / 張兆輝 / 馮淬帆 / 苑瓊丹 / 唐寧 / 盧巧音 / 許鞍華/ 永瀨正敏 / 森田涼花 / 廖駿雄 / 何華超 / 蔡瀚億 / 歐錦棠 / 熊欣欣 / 吳岱融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07-01(中國大陸) / 2017-06-18(上海電影節)
片長: 130分鍾

④ 彭於晏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劉黑仔

彭於晏覺得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是一個英雄,27歲就死了。原來我想像那個時代的人很苦,但我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導演給我的感覺是他們是年輕人,面對這樣的時代,他們覺得要做一些事情,可以讓大家過得開心。


⑤ 《明月幾時有》電影好看嗎

《明月幾時有》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游擊隊的號召下,以方蘭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開秘密行動,成功搭救包括茅盾、鄒韜奮、柳亞子等在內的八百餘名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逃離被日軍侵佔的香港。《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 。

⑥ 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中秋時節望月懷人盼團圓的《水調歌頭》膾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同時也是許鞍華的最新作品最終以《明月幾時有》為名,其意不言自明。

想必是出於對歷史上那些無名英雄的無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許鞍華集結了眾多當紅巨星、骨灰級戲骨及眾多圈內好戲之人共同傾力打造這部《明月幾時有》,光金像影後就有周迅、鮑起靜、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傾力加盟,其陣容之豪華,演技之保障,堪稱香港抗日版的《黃金時代》!不過其劇情卻遠沒有《黃金時代》那般晦澀難懂,所以看這么一出《明月幾時有》,你會較為驚奇地發現,這可能是你看過地最具有文藝范兒的抗日題材電影,不過在民國時期的香港的市井煙火氣息的映襯下,非但一點都不悶,相反還會不時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

⑦ 明月幾時有結局的結局是什麼 李錦榮最後死了嗎

結局:因為方母的暴露,李錦榮身份也暴露了,大佐砍了李錦榮後讓他走,最後後他出門後出現了一聲槍響,生死成謎。方姑告訴劉黑仔自己的真名,讓他勝利後回來找她。影片以梁家輝開著的士,掛出停止載客的牌子,急匆匆的說要去見個人而終結。

李錦榮的生死電影沒有特別說明,生死成迷。

明月幾時有的劇情講述:

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7)上海電影2018明月幾時有擴展閱讀:

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創作背景:

《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20]。而創作之初也是由於各個階層的百姓團結起來,營救一群文人,這樣的精神非常打動許鞍華,因此才起心動念拍攝這部電影,她試著將這個大時代的故事與片中方蘭與母親之間的深情結合起來,著重人性與人物關系的描繪,完成一部與一般歷史或抗戰電影沉重嚴肅的調性不同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月幾時有

⑧ 觀看明月幾時有有感

導語:曾經拍出《桃姐》、《黃金時代》的文藝片導演,又穩穩當當地把這份略俗氣的商業氣息妥帖地中和掉,製作了抗戰電影《明月幾時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明月幾時有》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1】

《明月幾時有》的詼諧幽默,是看片前許多人沒料到的。

文人要逃難,特工要來接頭,沒想到殺手卻先登門拜訪了,這六目相對的、三臉懵逼的,你說緊張不緊張、搞笑不搞笑?霍建華飾演給日本人上詩詞課的教師,前一秒還在和軍官對酒當歌,下一秒畫風就突變到了「七步成詩」的斬殺令;還有一波接一波的突擊檢查、突然出現的子彈崩頭……這些沖突點,還蠻密集的,特別綿里藏針,看得人心驚肉跳。

喜劇元素也不少,恰當地穿插在緊張的革命和濃濃的霧色中。喜感也給各個角色們加了些人性,不那麼臉譜符號化了。當然,因為影片的篇幅有限,的確只有周迅和「方媽」這兩個角色,呈現出變化和成長,其他角色都是一亮相就定好了基調和風格,但因為一批表演實力不俗的演員,這些角色在有限的空間里,表達得很有層次和質感,令人移情。

演員、配樂和布景都是亮點,《明月幾時有》真沒有什麼是做錯的。

周迅在夜色下一個凌厲的側臉,就贏了

說到戲中主演,蟄伏多年的「機靈怪」周迅自然是最大看點。此番重歸銀幕,周迅的表現力還是一擊即中、直戳人心。

被周迅演出了名的角色,大多是敏感神經質或戲劇傳奇的。但這次,方蘭這個角色人淡如菊———對茅盾的思慕之心要淡,拒絕未婚夫錦榮的求婚也得淡,見到劉黑仔殺人她也得淡,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教師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能看到這個角色潛移默化的改變———她看到表姐出嫁,淡淡地問:「為什麼這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呀?」少女依舊;得知母親被捕,周迅愣是在鏡頭前站了一分鍾,眼睛裡全是戲,但此時她的舉手投足已經是一個分隊隊長的架勢了啊。周迅表演除了「潛移默化」,一個夜色下的凌厲側臉,就贏了。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2】

戰爭時代離我太遠了,從小看的抗日影片,都是過去的英雄,生得光榮,死得其所。但許鞍華把這一切都日常化了,抗戰、傳奇、英雄,都是日常。

在任何時候,都是在過日子。要吃飯、要戀愛鬧分手、要穿好看的衣裳、要結婚,甚至革命,也是許多雜事中,比較重要的那一件。

就連那些名垂文學史的人物,在逃亡的小船里相見,也都是哎呀沈先生,哎呀柳先生你也來了,蔡太太好久不見,活脫脫是文聯的新春茶話會。

抗起日來,也都草率笨拙,大家都是普通人,自然沒有大智慧周全妙計。盧巧音顫顫巍巍也能出逃成功,彭於晏殺漢奸時全靠運氣,殺完後與同伴結伴騎著單車,叮鈴鈴離去,分明是成功逃了晚自習的樣子。

方姑好像也沒有做很了不起的事,傳遞一下消息,挨家挨戶偷偷發傳單。放下傳單,拉一下門鈴,叮鈴鈴,躲在暗處看到少年人開門仔細端詳傳單,便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她是手裡舉著火把穿越黑夜試圖點亮天空的人。

自然也有猶疑、恐懼、不得已和窮途末路,方姑放棄救母,蹲在地上哭,短槍隊隊長,游俠一般酷炫的劉黑仔,躊躇著該不該蹲下去抱抱她。

舊時的明月和今時並無異樣,我們也有要舉著的火把,在房貸、戶口、學區房的背後,默默亮著。

喜歡這部電影的英文名:Our time will come。

最打動我的一幕,方姑要去打游擊隊了,她媽不肯她去,說抗日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當然說服不了她,方姑執意出門,媽媽追上,給了她一把傘和一枚戒指。隨後方母踢著拖鞋回家,方姑繼續埋頭趕路,好像她只是要去求學或者工作,可她明明是要去出生入死啊。

葉德嫻演得真好,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那種「老人不圖兒女為國家做多大貢獻」的媽媽的樣子。從開場的慳吝房東,到最後犧牲在日本人槍下,並不是有什麼反轉,而是一個完整的人物。

她只是怕傻村姑弄丟情報,也想順便去看看女兒,誰想到會被捕啊。抗日是常態,犧牲只是偶然事件。沒人當一回事的。

因為被劇透了方母會領便當,從一開始我就看得心驚膽戰,怕她隨時會死。因為太日常了,像你熟悉的人,她遭不測,才會更令人難過不已。

人在死前,會暴露最本真的自己吧。方母在那一刻,顯示了一個人最高貴的靈魂。這個靈魂,平時就沉睡在她平凡老嫗的身體里。

也許因為是導演的腦殘粉,很多人詬病的節奏和線索,我都覺得很妙。妙得像在閱讀小說,沈從文那種,明明還在寫小兒女情仇,筆鋒一轉,就去寫山山水水了。

包括沒什麼信息量的春夏,她像這部小說里的標點符號。給了電影氣口,也負責為葉德嫻畫上句號。

周迅的眼神里,水光瀲灧;春夏的眼神里,火光搖曳。

還有我一點也不覺得悶啊,全程看得驚心動魄。周一晚上四線城市的小電影院,上座率竟然有三分之一,沒有人中途退場,該笑時笑,方母死的時候,我瞥見前排男生背著女朋友偷偷抹眼淚。

「月,缺也。」這部電影恰恰也是這樣。我看的粵語場,能看到很多黃金配角們原汁原味的發音,但就會錯過周迅獨特的嗓音;反之亦然,總有缺陷。不過正好去看兩場,兩不誤了。

電影里最後劉黑仔和方姑告別,說時勢動盪,像他們能這么鄭重其事地告別已經非常難得。什麼時候再見?勝利的時候。

「我的真名叫孔秀芳,今年要27歲了,你記住這個名字,一定能找到我的。」

可惜歷史上的劉黑仔46年犧牲,也是27歲。

浮雲散,明月未照故人來。

方姑逝世於1998年,當時的月亮,在故事發生後又照落她身邊五十餘年。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3】

《明月幾時有》的開篇改編自真人歷史事件「省港大營救」———抗戰時期,活躍在港粵地區的東江縱隊在日軍進攻香港期間營救800多名文化社會名流。這場生死救援,讓普通的小學教師方蘭和游擊隊隊長「劉黑仔」相識,後來她被組織收編,開始展開地下工作、漸漸蛻變為優秀的革命黨人;她的這一決定也影響了周圍的人,新舊朋友都被拉進了故事裡。

乍一看,這故事很主旋律嘛!但許鞍華導演又做了些加工,化「套路」為神奇,讓頗有距離感的「偉光正」獨角戲,「失焦」成了有笑有淚、鬆弛有度的生活日常。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而且相互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足夠成為這個大時代中極具代表性的注腳了。

用布景、台詞和表演細節,呈現亂世風貌

和《黃金時代》一樣,許鞍華選擇用「偽紀實」的'方式來講述《明月幾時有》。梁家輝飾演的抗戰親歷者佝僂地坐在黑白鏡頭前,在采訪中把過往的故事娓娓道來。連皺紋都會演戲的梁家輝,一秒就令人信服並投入其中。接著是用大量的包括布景上的、台詞上的和表演上的細節,來描述香港亂世的社會風貌。

旅店老闆娘「方媽」市儈精明,柴米油鹽和生意都得精打細算,顧不得人情。當知道周迅飾演的女兒方蘭投入革命,她脫口而出:「革命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你為什麼要去?」勸阻未果後,還來了句神吐槽:「你死不要緊,不要拖累隊友啊!」劉黑仔則是個神槍手,做事果決、身手不凡,他帶著一群不甚精明的隊友沖鋒陷陣,心狠手辣詭計多端;春夏飾演的富家小姐,看似每日笙歌燕舞,卻不過是只囚籠中的小鳥,父母入獄、無人依靠;葯店的女老闆、收留革命黨人的農民……更難得的是影片對漢奸的刻畫,向來被稱為「走狗」的他們,慌慌張張地呵斥「方媽」攜帶共產黨的宣傳畫,本以為必死無疑了,沒想「走狗們」卻趁不被人注意,轉手就把宣傳畫扔入河中。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私、懦弱、愚蠢,他們只不過在特殊時期,順應時勢生活。

省去炮火紛飛的套路,把唯一戰斗戲拍成慢鏡頭

在《明月幾時有》上海的發布會上,許鞍華曾突然有感而發,和現場媒體分享了她在收集資料時,收獲的趣事。她說有段時間,日本人在香港極力打造「太平盛世」,但其實人人都在找吃的。戰爭片「最常見的就是拍百姓沒有東西吃」,但她還發現,那段時間百姓們還會穿著光鮮,甚至要搭個墨鏡才外出;亂世之中看似荒誕的事還有繁文縟節地辦婚禮……「我還看了一部叫《天上人家》的、不少明星共同出演的片子,從頭到尾女演員都穿著旗袍、大衣、高跟鞋;男的穿一套西裝,晚上還穿西裝去睡覺!你都想像不出來的!」許鞍華像發現了珍寶的小孩,意猶未盡地玩味著。

類似這樣沖突甚至違和卻真實的細節,都被她揉進了《明月幾時有》里。在許鞍華拍的這部戰爭片中,炮火紛飛、地動山搖的大場面「套路」都被刻意省去,甚至還要做得更極致,導演把戲里唯一和日軍軍隊的正面對抗,玩性大發地拍成了慢鏡頭的「子彈煙花貼身舞」,舉重若輕又好不浪漫!更多的筆墨,還是被用來描述戰時小人物的過活和各自順應時代的選擇———非常許鞍華啊。她說過自己拍不了純動作戲,「看人做危險動作,都要怕死了」,在她看來,戲里的沖突都是合理的調劑,而且她也能玩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