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利波特一共有幾本書,分別叫什麼
截止2017年為止《哈利波特》系列一共有7本書,是由英國作家J·K·羅琳於1997-2007年間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哈利波特》系列包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其中前六部主要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本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主要描寫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1)2017電影哈利波特擴展閱讀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創作背景
據說羅琳是在旅店房間的一個半身像上完成了《哈利·波特》的終結版。創作期間羅琳同意拍攝一部關於自己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使她重回愛丁堡的住所,看到這個破舊的小房間,羅琳熱淚盈眶,這里見證了她人生的轉折。《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在2007年出版發行。
截至2015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把這7集小說改拍成8部電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兩部。哈利·波特電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總票房收入達78億美元。
B. 英文介紹《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tells us a story about Harry Potter, a boy whose parents had been killed by a devil man named Voldemort. Harry and his best friend Ron Weasley, Hermione Granger have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adventures. Finally, they successfully kill Voldemort. It's really a fantastic magic movie which talks about love, friendship and loyalty between Harry and those people around him. The three leading actors in the movie have done a great job to express Harry's bravery, Hermione's wisedom and Ron's faith in friends.
《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說,英國女作家J.K.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著,其作品被翻譯成近70種語言,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3億多冊。 《哈利·波特》系列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台,敘述了哈利與邪惡魔法勢力作斗爭的故事。銷量數億冊,被評為最暢銷的4部兒童小說之一,成為繼米老鼠、史努比、加菲貓等卡通形象以來最成功的兒童偶像。
哈利·波特,一個戴著眼鏡的男孩,騎著他的飛天掃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風,全世界都為之瘋狂。在他的世界裡,奇跡、神話、魔法……什麼都不會過分。現在,讓我們也騎上飛天掃帚,和他一起飛吧!羅恩、赫敏、秋·張、金妮……一系列人物更為這部小說增添了許多色彩……
(2)2017電影哈利波特擴展閱讀: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國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於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為主要舞台,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本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參考資料:網路:哈利波特
C. 至2017年,哈利波特有幾部
▪ 第1部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 第2部 哈利·波特與密室
▪ 第3部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 第4部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 第5部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 第6部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 第7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第8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還有一部外傳 神奇動物在哪裡
D. 哈利波特電影影評
今天晚上去電影院看了哈六。看完以後感觸很多。很欣賞自己的殘忍,最後鄧布利多死的時候,盡管內心有很大的震撼,但是卻沒有哭出來,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壓抑」的結尾非常適合哈七的發展。
回來以後看到吧友們對哈六的意見褒貶不一,甚至有的都說出一些過激語言。其實,大家沒有必要為了這事而傷和氣。有人對導演不滿,對電影不滿。其實大家可以這樣想。「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原著是西方人,導演、編劇都是外國人。英國的JK羅琳用她高超的想像力寫出了這一小說巨著,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憑借出色的特技手法,拍出了哈六。應該說整部電影都是由西方人的思想,西方人的理念來拍(除了電影裡面斯拉格霍恩Party上的中國燈籠)。因此,我覺得大家審視這一部電影,應該換一個角度來欣賞,從西方人的觀念著手,並不是只注重劇情,偏重劇情,整部電影就會顯得很水。
其實個人覺得本片的亮點有很多,有好多吧友認為本片刪掉太多的情節,諸如德思禮一家、霍格沃茨的激戰、鳳凰輓歌等。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處入手,去發現一些微妙的「修改」。
我在看電影前,在網上找了許多關於哈六的信息。到了真正觀看的時候,發現那些「信息」其實都是冰山一角。
【鏡頭一】開篇就有麻瓜咖啡店的女孩子問哈利:「哈利是誰?」並且向哈利質疑《預言家日報》上照片會動的事情。哈利的回答女孩子關於哈利是誰的問題:「他誰也不是。」
其實這一點就有所反映:哈利自己並不認為他就是所謂的「救世之星」。這只是後文的一個小小的鋪墊。這個情節也反映出了羅琳「人人皆英雄」的觀念。因此,盡管這個情節原著中沒有,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鏡頭還是有意義的。
【鏡頭二】接下去就是鄧布利多帶著哈利去拜訪斯拉格霍恩的「房子」。這里發生的一些事情,雖然微小,但是反映出許多作者、導演的思想。
首先從小角度入手,(我說的話可能有點格式化)鄧布利多和 斯拉格霍恩 在 斯拉格霍恩所謂的「房子」裡面的對話就有一些有意義的語句。我記得一點。
①鄧布利多(指著被斯拉格霍恩偽裝得很混亂的房子)說:「那我們最好幫他們修復好。」②鄧布利多從洗手間里出來:「這本雜志(麻瓜雜志)能給我嗎?我很喜歡這種款式的毛衣。」
(台詞我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是這樣)
這些對話,僅從電影角度來看,是增加搞笑的。但是對於那些沒有看過原著或者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來說,細心的人就能發現:巫師喜歡麻瓜的東西。這點能反映出鄧布利多親近麻瓜,屬於保護麻瓜的一類人。因此有人認為這些鏡頭是所謂的「無聊」,可是事實上它們卻有一些作用。
【鏡頭三】有吧友認為關於魂器記憶的三個片段太粗略。其實我認為這樣已經達到了效果。
① 鄧布利多去孤兒院看望少年伏地魔時,導演已經概明了重點:湯姆里德爾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孩子。
② 斯拉格霍恩拒絕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盡管這段記憶被篡改了),導演又點明:斯拉格霍恩在逃避,為後來哈利在海格的小屋與斯拉格霍恩的交流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③ 斯拉格霍恩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情,導演已經通過青年伏地魔的語言、神態闡明:湯姆里德爾製造了許多魂器。
綜上所述,這三段記憶所要表達的意向以及作用已經很完善了,已經達到了預想效果。但是據吧友們的想法,這些記憶應該更加具體一些。事實上如果記憶部分加重描寫,說的多了的話。會影響整個電影的結構。這部電影的主要色調就是灰黑色,給人一些陰郁的感覺。因此如果在回憶部分加重描寫。就會極大地加重了這一情調。因此,導演在「回憶」一塊的處理,在我個人看來,已經盡善盡美了。
【鏡頭四】我想大家討論最多的,也是最有爭議的一項就是鄧布利多死後的一些情節。
其實我在看電影之前,就聽說了葬禮被刪一事。那時我也覺得很不可理喻。因為在原著里,《白色墳墓》和《鳳凰輓歌》兩章是全書的重點。羅琳在寫這兩章的時候一定費了很多心思。所以,我在期待哈六的時候一直都期待著鄧布利多華麗的葬禮。
但是正如傳言所說,這一段真的被刪掉了。可是我個人認為。在整部影片的講述上,通過全校師生用魔杖驅逐黑魔標記一情節,已經完成了電影感情的表達(感覺一事非常難說,我想看過哈六的人在這個片段的時候一定會有些感觸,具體我就不說了)。其實這是一個伏筆,一個非常大的伏筆。看完全套「哈利波特」的人一定記得哈七最後的《霍格沃茨大反攻》。這個篇章其實就通過刻畫人們群起而攻之的團結來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事實。也達到了羅琳的寫作意圖——團結起來,就沒有驅散不走的黑暗。而這一情節正是通過了大家團結驅散黑魔標記,來暗示最後大反擊時候大家的團結。因此,我覺得與其花大錢去拍葬禮(聽說拍葬禮很費錢的),還不如用這個鏡頭描寫好,這樣一來既符合了電影的發展公式,也有了一個更深遠的意義。
【鏡頭五】本人認為最有伏筆的鏡頭——斯內普在天文塔地板下對哈利的一個「不要講話」的手勢。
其實我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真的可以說是要用拍手叫絕了。暫且不說這個鏡頭,在電影後篇——食死徒們離開霍格沃茨的時候,哈利對著斯內普大喊:「你這懦夫!」,而斯內普回擊:「別叫我懦夫!」這一情節,在原著里就是點睛之筆。在電影裡面,這一鏡頭當然是電影的最好收尾。然而斯內普在天文塔對哈利的那個手勢,其經典就經典在於它已經亮明斯內普不是一個懦夫。大家應該察覺到,斯內普在和哈利做完手勢後才上樓加入了食死徒。這也提前說明了其實斯內普一直在暗暗地保護哈利。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原著,我想大部分人看到斯內普用魔杖指著哈利時都會想:斯內普會殺了哈利。正是由於斯內普行為的巨大反差。也使這個鏡頭成了本片的一個亮點。
最後再說一些吧,有好多吧友都認為本片的情節上有一些不足之處。其實我個人覺得已經不錯了。有人覺得「記憶」一塊不夠重點,魁地奇比賽都沒看到哈利抓住了金色飛賊,德思禮家連露面的機會都沒有,鄧布利多的葬禮沒了,閃閃、多比、克利切、格里莫廣場什麼的全都被cut了。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是就像吧友們說的,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電影是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大家要知道,電影裡面「記憶」片段一里,孤兒院門口50年前的英國老轎車是劇組非常不容易才弄到手的。製作一個簡單的魔法效果也是非常不易的,製作一個閃閃、多比更是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大家要學會知足啊,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又話說有好多吧友對哈六的特效不滿意。比如魁地奇比賽看似草草了事,少了許多次要角色的登場亮相。但是我們看的電影名字叫《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而不是一場純粹的魁地奇比賽,不是來看演員陣容,更不是為了原著的情節而看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有改動。而電影的偉大之處便是在於敢於適當地改編原著,導演們懂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增添一些什麼,在哪些地方需要刪減一些什麼。這才是電影的看點。設想,要是所有的情節都照搬原著,那麼看電影還有什麼樂趣呢?如果哈六完完全全就像原著寫的,德思里一家的窘樣啦,魁地奇的驚險啦,鄧布利多的葬禮怎麼怎麼催淚啦。請問你還會期待哈七嗎?我想大家都不會吧,無非就是哈利千辛萬苦摧毀了六個魂器,最後一個他自己被伏地魔自己幹掉,然後伏地魔又被他自己傻掉了。這樣所謂「華麗」的電影,事實上它的主題是干癟的,精華早已被原著吸幹了。一般陣容太華麗的電影,比如《赤壁》、《滿城盡帶黃金甲》,陣容上是出奇的華麗,但是在主題上就有那麼一些不盡人意。我們看哈利波特,喜歡看電腦特技出的奇妙魔法,但是請記住,羅琳寫哈利波特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用魔法伎倆唬大家,她是為了給大家闡述道理。而某些道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
其實看電影,何必為了電影情節爭個面紅耳赤呢?這些本身就是為了消遣嘛。況且,電影還要考慮到從沒看過原著和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導演要確保他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不能讓他們看了一頭霧水,因此我認為電影已經達到了這一效果。大家都是看過原著的鐵桿哈迷,如果拍出來的電影我們都得花點時間去消化,那麼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豈不是在看天書了?
所以我認為,從意義、手法等來評論,《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不失為一部不錯的電影。人各有所好,大家也沒必要去為好與不好爭論了,電影拍好已經既成事實了。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坦然接受吧。
E. 哈利波特是誰導演的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導演為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1961年11月28日出生於墨西哥城,墨西哥導演、編劇、拍攝、剪輯、製片、演員、助導。
1983年,執導處女作——劇情短片《時間終結四重奏》而出道。1991年,拍攝一部關於艾滋病的黑色喜劇片《愛在歇斯底里時》而獲得好萊塢的注目 。1995年,執導奇幻家庭片《小公主》。1998年,執導愛情片《烈愛風雲》 。
2001年,拍攝劇情片《你媽媽也一樣》,該片獲得第5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2004年,執導冒險片《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
2006年,執導驚悚科幻片《人類之子》,獲得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魔法時刻獎和第33屆土星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3年,憑借科幻片《地心引力》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015年,擔任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
2018年,其執導的影片《羅馬》獲得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9年2月25日,憑借《羅馬》拿下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獎。
(5)2017電影哈利波特擴展閱讀:
幕後故事
為了正好迎合影片憂郁的風格,阿方索·卡隆安排了多場的雨景。因為影片的故事比過去的兩部更陰暗,所以照明也更沉悶,並夾雜著更多的陰影。
阿方索·卡隆用大量的廣角鏡頭講述故事,影片劇組在蘇格蘭的科峽谷拍攝時巧遇了長達28天的陰雨天氣,與拍攝要求不謀而合,令整個劇組歡快不已。
將半鷹半馬的巴克比克搬上大銀幕讓主創人員煞費苦心,僅完成藍本就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建造模型用了1年的時間,用CG生成運動中的巴克比克,而其中最棘手的技術莫過於讓鷹的羽毛同身體的運動相協調。
而三層的「騎士公車」是片中又一亮眼裝備。車體取自倫敦巴士,底盤是重新製作的,以便能承受特製的車身。片中「騎士巴士」以100英里時速在公路上飛奔的場景是在倫敦拍攝的。在實際拍攝中,公車的時速只有30英里,而其他車輛的時速已降至8英里。
F. 哈利波特每部的劇情概括
《哈利波特 合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gpFab2qmAtDgaa5sQMggQ
第1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前有一個男孩叫哈利·波特,有一天,在海格的帶領下去了對角巷買了那根有鳳凰羽毛的魔法棒,同時也收獲了與羅恩、赫敏的友情。
第2部——《哈利波特與密室》:少年伏地魔存在日記中的靈魂由於偷去了金妮的生命而強大起來,他放出了蛇怪對抗哈利。千鈞一發之時,阿不思·鄧布利多的鳳凰福克斯為哈利送來了戈德里克·格蘭芬多(學校創始人之一)的劍,哈利用劍殺死了蛇怪。
第3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講述了哈利·波特在學校已經度過了不平凡的兩年,傳言布萊克是「黑魔法」高手伏地魔——殺害哈利父母的兇手——的忠實信徒,曾經用一句魔咒接連結束了13條性命。哈利的生活因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第4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三強爭霸賽再次舉辦,哈利卻意外成為參賽者。誰都沒有料到,在所有這些的背後,醞釀著一個令人震驚的黑魔法陰謀。在比賽最後,與哈利並列爭霸賽冠軍的塞德里克失去了生命。
第5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那一年哈利15歲,這一年哈利過得很痛苦。他的教父小天狼星被自己的堂妹用咒語殺死,哈利在悲痛中「送走了」那好不容易得到的一點親情。當然,許多人也記住了哈利與秋張的初吻。
第6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在霍格沃茨學習的第六年,他發現了斯內普教授就是混血王子這個驚天秘密。鄧布利多用他的冥想盆向哈利展示了一些伏地魔過去的情況,他們回到學校,發現食死徒已經與師生展開了戰斗。鄧布利多在保護哈利的同時,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時間。最後,西弗勒斯·斯內普用「阿瓦達索命」咒語殺死了鄧布利多。
第7部——《哈利波特與死聖》:十七歲的哈利本應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繼續最後一年的學業,但為了完成己故魔法學校前任校長鄧布利多留給他消滅伏地魔的任務,哈利和好友面對伏地魔的圍追堵截,歷經艱險。
最終銷毀多個魂器並戰勝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偉大勝利的故事。而關於斯內普的真相也浮出水面。表面上看來,斯內普似乎虛情假意、陰險惡毒、報復欲強,但事實上他是鄧布利多最勇敢最可靠的擁護者。
G. 《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是誰演的,
《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是魯伯特·格林特。
魯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1988年8月2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
2013年,參演個人首部舞台劇《魔咒》。
2017年,魯伯特·格林特成為「奧斯卡」成員。
2019年,由其主演的驚悚劇《靈異女僕第一季》首播。
2020年,主演電視劇《靈異女僕第二季》。
人物評價
魯伯特·格林特是一個不靠長相,苦練演技的演員,他有點脫線的個性卻能讓人迅速對他充滿好感。在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中,羅恩的幽默感成了他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在電影《人生駕駛課》中,他的演出完全跳離了《哈利·波特》劇中的古靈精怪,變成了一個毛手毛腳的小夥子,把青春期那點小情懷演繹的很是到位。雖說魯伯特外形沒有那麼討好,實際上魯伯特逐漸養成的十足的英式范兒也讓人覺得很順眼。
H. 跪求 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3jrdJpYZ84-RFymYj6egtg
《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 Harry Potter: A History of Magic》
導演: 裘德·何
主演: J. K. 羅琳、大衛·休里斯、馬克·威廉姆斯、伊文娜·林奇、米瑞安·瑪格萊斯、沃維克·戴維斯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12-25(英國)
片長: 57分鍾
又名: 哈利·波特:魔法的歷史
20年前,J·K·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一次在全球讀者中引起轟動。為了紀念此書出版20周年,BBC製作了這部全新的紀錄片,追尋了哈利波特心中真實的魔法世界。
這部好玩又驚險的紀錄片中滿是現實世界的神話、信仰和傳說,也正是這些引燃了J·K·羅琳的想像力和創造力。J·K·羅琳在片中還來到大英圖書館《哈利波特:魔法的歷史》展覽,為我們展現魔法世界背後的真實故事,把現實生活和她腦海中的魔法世界做了對比。從怪異有趣的曼德拉草到伊麗莎白隱形術,從商代甲骨文上的神秘字元再到尋找現實中的魔法石,本片將帶你開啟神秘的魔法世界之旅。
《哈利波特》的演員們,大衛·休里斯、伊文娜·林奇、米瑞安·瑪格萊斯和馬克·威廉姆斯等將在片中獻聲朗讀,而本書的插畫師吉姆·凱伊也將在片中現身。
本片幫白由艾美達·斯丹頓擔當。
I.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19周年,作品中哪些演員走上了巔峰的路
《哈利波特》算是世界上最經典的系列電影之一,就算是放到現在,也比大多數電影要好看。而這部電影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連續幾部的電影,從來沒有更換過主角(部分角色比較特殊)。雖然這些電影很經典,但是裡面的主角很少有繼續做演員的。裡面的幾大主演,也沒有真正走上演員巔峰。
羅恩是電影里的男二號,雖然他沒有哈利波特的主角光環,也沒有赫敏那麼聰明,但是他一如既往的相信哈利波特。而這個角色的性格,也是作者本人最喜歡的。他的扮演者現在有著自己幸福的生活,並且已經成功當上父親。之前還特地開通了社交平台賬號,曬出了自己和孩子的照片。其他演員大多數也是如此,很少有在演藝圈走上巔峰的。
J. 請問:電影《哈利·波特》的導演分別都是誰謝謝。
導演:克理斯·哥倫布 Chris Columbus
第一部《哈利·波特之魔法石》
第二部《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
導演: 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on
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
導演:邁克·紐威爾 mike newell
第四部:《火焰杯》
導演:大衛·耶茨 David Yates
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