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梅戲電視劇大全
黃梅戲電視劇大全,如下:
《天仙配》(韓再芬主演)
《女駙馬》(韓再芬等)
《牛郎織女》(嚴鳳英王少舫)
《龍女》(馬蘭、黃新德主演)
《鞦韆架》(馬蘭、蔣建國)
《梁山伯與祝英台》(馬蘭、黃新德)
《小辭店》(主演、韓再芬、韓軍)
《鄭小嬌》(韓再芬主演)
《香魂》(韓再芬主演)
《遙指杏花村》(馬蘭、黃新德)
《富貴圖》(趙媛媛主演)安慶市黃梅戲一團
《孔雀東南飛》(趙媛媛、董家林)
《金釵記》(安慶市黃梅戲一團)
《莫愁女》(韓再芬主演)
《紅樓夢》(何雲、魏蓓蓓主演)
《棒打薄情郎》(何雲、周珊主演)
《未了情》(張輝、楊俊)
《羅帕記》(張輝、吳瓊)
《孟姜女》(李文、劉華)
《憨哥與巧妹》(劉華、徐君)
《為奴隸的母親》(滿玲玲主演)
《清風亭》(黃新德)
《陳州怨》(黃新德、陳小成)
《半邊月》(周源源、陳小成)
《秦香蓮》(吳亞玲)
《鴛鴦譜》(吳瓊、劉國平)
《皮秀英》(吳瓊、劉國平)
《游春》(吳瓊、馬自俊)
《蔡鳴鳳辭店》(馬自俊、滿玲玲)
《劈棺驚夢》(馬蘭、黃新德)
《槐樹謠》(陳曉玲)潛山縣劇團
《霸王別姬》(孫娟、李文、余順、劉華)
《血狐帕》(韓再芬)
《柯老二入黨》(黃新德主演)
《龍鳳奇緣》(韓再芬、汪靜主演)
《紅樓探春》(汪莉)
《祝福紅燈響炮》(汪菱花)
《女駙馬花園會》(孫娟、余順)
《藍橋會》(陳小芳)
《女駙馬》(周莉、吳亞玲、余順)
《擋轎》(何雲、陳丹、琚翔)
《秦淮煙月堪不透》(韓再芬、侯長榮、黃新德、)
《桃花扇》(張小萍、劉國平)
《李清照聲聲慢》(周莉)
《戲緣之金花》(吳美蓮)
《紅色記憶》(周莉)
《村姑與乾隆》(劉華、茆建琳)
《陳州怨》(黃新德、陳小成)
《嫌貧女錯失狀元郎》(茆建琳、周珊)
《竇娥冤斬娥》(鄭玉蘭)
《風花雪月》(張輝)
《啼笑姻緣我是乳燕》(劉國平、王琴)
《貂蟬》(楊俊、張輝)
《西廂記》(馬蘭、汪靜、馬廣儒)
《送香茶》(童玲紅、王文華、龍妮)
《桃花夢》(郭宵珍)
2. 黃梅戲經典曲目有哪些
1、《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3. 介紹一下安徽黃梅戲200字左右。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5] 。
黃梅戲前身即採茶調、采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袤區域。邢綉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為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流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6] 。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舊時大部分地勢低於江岸,有「江行屋上,民處泊中」之說,自然災害頻繁,水災更為突出。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黃梅戲,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這就大大促進了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向鄂贛皖毗鄰地區的輻射[7] 。
嚴鳳英、王少舫主演黃梅戲電影《天仙配》
約從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為黃梅戲發展的早期。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從起源到發展經歷了獨角戲、三小戲、三打七唱、管弦樂伴奏4個歷史階段。前3個階段均在湖北黃梅完成,為黃梅戲大劇種的最後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決條件[5] 。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縣志》上記載有「邑境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好演採茶小戲,亦稱黃梅戲。」《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黃梅戲條目為:「黃梅戲,戲曲劇種。舊稱『黃梅調』。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戲曲選集》序中寫道:「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採茶歌,清道光以後流入安慶地區。」中國戲曲史家、戲曲理論家周貽白在《中國戲曲史發展綱要》中說:「黃梅戲,源自湖北黃梅縣採茶戲。
4. 黃梅戲電影有哪些
1959 2部
《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副導演:喬志良
攝影:張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廬劇)
1963 2部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槐)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1984 2部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副導演:馮笑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86 4部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母老虎上轎》(黃梅戲)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余治淮
導演:王楓
副導演:曲長科
攝影:馮秉鏞
美術: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縣黃梅劇團
《香魂》(黃梅戲)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副導演:駱航民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1991 1部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副導演:姬鵬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演出: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2000 1部
《山鄉情悠悠》 安徽省電影公司
編劇:李光南、鄧新生
導演、攝影:黃喬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金芝、草青
導演: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李晨聲、尹其武
5. 跪求幾部有關黃梅戲的電影!
黃梅戲電影一覽:
嚴鳳英(4部):《天仙配》《女駙馬》《夫妻觀燈》《牛郎織女》
潘璟琍(1部):《春香鬧學》
董文霞(1部):《槐蔭記》
劉廣慧(1部):《紅霞萬朵》
丁
同(2部):《小店春早》《朱門玉碎》
陳小芳(1部):《母老虎上轎》
郭宵珍(1部):《杜鵑女》
馬 蘭(1部):《龍女》
楊
俊(2部):《孟姜女》《血淚恩仇錄》
韓再芬(4部):《香魂》《徽商情緣》《生死擂》《六尺巷》(此片最近剛剛上映)
趙媛媛(1部):《山鄉情悠悠》
6. 黃梅戲影片有哪些
1959 2部
《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副導演:喬志良
攝影:張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廬劇)
1963 2部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槐)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1984 2部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副導演:馮笑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86 4部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母老虎上轎》(黃梅戲)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余治淮
導演:王楓
副導演:曲長科
攝影:馮秉鏞
美術: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縣黃梅劇團
《香魂》(黃梅戲)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副導演:駱航民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1991 1部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副導演:姬鵬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演出: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2000 1部
《山鄉情悠悠》 安徽省電影公司
編劇:李光南、鄧新生
導演、攝影:黃喬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金芝、草青
導演: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李晨聲、尹其武
7.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里,還有幾位仙女健在
天仙配該電影主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七仙女嚴鳳英
嚴鳳英於1953年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1954年的華東區戲曲會演,是嚴鳳英事業走向輝煌的重要一步,這次匯演直接為1955年電影《天仙配》拍攝奠定了基礎。隨著電影的播映,黃梅戲從安徽省的一個地方小劇種,變成了全國皆知的劇種。
13年間,嚴鳳英演出了50多個大小劇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駙馬》中塑造的七仙女、馮素貞的藝術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黃梅戲中的珍品。1956年下半年,嚴鳳英在排演《王金鳳》時認識了導演王冠亞,並與之結婚。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在那段特殊時期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葯自殺。
8. 黃梅戲的代表作有哪些
代表作品:《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安徽省在20世紀50年代將這一劇種正式定名為黃梅戲。
黃梅戲簡介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青陽腔、徽調、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20世紀50年代,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嚴鳳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申報的黃梅戲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9. 傲氣的黃梅戲電影還有哪些最好是嚴鳳英的
《天仙配》(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改編:桑弧 導演:石揮 攝影:羅從周 布景設計:胡倬雲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 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攝影:張保宣 副導演:喬志良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副導演:馮笑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香魂》(黃梅戲)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副導演:駱航民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副導演:姬鵬 根據傳統戲《恩仇記》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