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票房記錄怎麼看
電影的票房紀錄可以在貓眼電影的官方網站進行查看。打開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查看更多票房紀錄,此時即可看到對應的票房紀錄信息了。具體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網路上輸入貓眼,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進入。
❷ 戰狼2是2017年國產片票房的最大的貢獻者嗎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全國電影年度票房用324天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同比增長19%。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佔比達到52.4%,中外影片票房過億的82部,其中票房過十億的13部。
業內人士表示,好萊塢影片注重的是商業利益,而我們的國產影片除了商業利益之外,還有社會教育責任,電影人如何將二者兼顧、統一,像《戰狼2》一樣,即鼓舞了國人的士氣,又贏得了首屈一指的票房,這是我國電影人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
❸ 電影票圖片2017今天 晚上的電影票圖片8一9
我思來想去,覺得這題我答不了
❹ 2017年熱門電影《羞羞的鐵拳》好看嗎
《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影業、新麗電影和貓眼影業聯合出品,由宋陽、張遲昱聯合編劇並執導,馬麗、艾倫、沈騰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根據同名話劇改編,主要講述了一個搏擊選手艾迪生和一個體育女記者馬小,因為一場意外的電擊靈魂互換的搞笑愛情故事。影片於2017年9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❺ 麻煩家族最終票房多少
麻煩家族(2017)累計票房3232.7萬
黃磊導演首秀電影《麻煩家族》於2017年5月11日上映。電影改編自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上映後口碑、票房齊跌豆瓣評分僅為4.8分,被評為偏於「電視劇化」、「翻拍實行拿來主義」。
「貓眼」票房數據顯示,上映11天僅收獲3200萬,截至昨晚9點,5月21日單天票房僅為9.7萬元。至2017年5月23日共計票房為3232.7萬。
《麻煩家族》在結構上是非常忠於山田洋次先生的原作的,本土化的是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讓這個故事裡的人,更像我們身邊的人,讓這個家庭,就像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
《麻煩家族》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UDUuNyPUiaszx3MXA5s-IQ
❻ 3月20-26日重點推薦5部電影
3月20日—3月26日一周,新片仍然不多,搶票房的大戶,進口片有金剛,國產片有喜劇人,在這兩部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一部質量很不錯的文藝片《八月》也要一起上映了。這對於在這幾個月中對國產爛片忍無可忍的你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1、《喚愛》
上映日期: 2017-03-24(中國大陸) / 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觀影指數
豆瓣網觀影指數:15073人
貓眼電影觀影指數:2892人
娛票兒觀影指數:2377人
劇情簡介
西部小城,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少年小雷在此間懵懂成長。
點評
春節之後國產文藝片的第一炮,屆時影院和觀眾對其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實際上也是這一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個晴雨表。
綜合評價:院線認可度2★、吸金指數2★、話題性4★
您想看哪部電影?
❼ 電影為什麼被貓眼獨佔了
時代的變更和人民的需求在進步。
追蹤在線票務的歷史,首先國內電影在線售票網站最早一家是在2005年誕生的網票網,後來大地院線也搞了哈票網,到了2008年在上海誕生了眾多電影愛好者和文藝青年都愛的格瓦拉。2012年,美團成立「美團電影」,後改名為「貓眼電影」,2014年騰訊、萬達等的加持下微影時代成立,「微票兒」問世,後格瓦拉被微影買下,2017年與貓眼合並,變成一霸「貓眼微影」。2014年底阿里上線了淘寶電影,後改名為「淘票票」。
❽ 美團為什麼要做貓眼
貓眼電影是不能在PC端進行選座購票的,如果你在PC上的主頁點擊網頁購票會自動跳轉到美團的電影頻道。美團此舉最大的意義就是確立了一個只屬於移動端的支持眾多影院選座購票的電影購票品牌。就好比為什麼有QQ,有手機QQ,騰訊卻仍然要推出微信一樣。從網路購票開始流行,我就一直覺得,眾多購票平台,最終只有誰搶佔了移動互聯網的購票入口,誰才是真正掌握了未來的大多數用戶。
原因如下:
1.絕大多數的電影消費行為都是在一站式商場進行的,除了事先確定好的約會之類可能會在家裡先訂好電影票,大多數現場購票的消費者就需要一個方便的移動端入口進行購票,可以節省大量排隊的時間和獲得一定的優惠。
2.配合LBS服務,可以最快地定位周圍最近的電影院,相比pc端還要先花一定的時間去找影院,優勢明顯。貓眼電影以後的發展里可能並不會是帶有一個更多團購性質,價格先行的品牌。而是提供快速匹配影院,無縫支持在線選座的高品質服務,讓人們消除其團購企業所帶有的「低價低質」標簽,另起門戶確立一個單獨的品牌是絕對有必要的。
❾ 張子楓成人禮,4天票房大賣4.2億,是否能超過李煥英呢
整體看來,電影票房或是能夠 的,可是要超出你好李煥英,或是有一定的難度系數的。
點評總地而言,小故事的取樣很真正(那又如何,這些年各種各樣家庭倫理狗血劇翻來翻去拍,主題也只是是貴在真實、早已不新奇了),可是小故事的發展趨勢卻極為生澀。知名演員好像是電影導演的提線木偶,更別說六歲的小孩子的一系列主要表現,好像便是電影導演搶了那麼一個小孩的人體在念經典台詞。女主角應對著本就真情破裂(自小責罵的爸、身背自身改高考填報志願、高校以後就沒花過一分錢)的家庭關系、一年沒見過幾塊壓根沒有感情基礎乃至說生疏的六歲弟弟,許多個人行為壓根不符合常情。若不是我和女友都並不是獨生子,大家差點兒就信了;若不是我和女友全是臨床醫學,大家差點兒就買賬了。
結果算作電影導演讓步了一些,但是從電影票房上看,這類讓步是對的。我認為大夥兒沒必要由於這一結果吵,大夥兒你情我願。一般觀眾為電影里姑姑的小故事同理心而流淚,被親姐姐和弟弟的情感而觸動。有人人平等需求的觀眾也應當毫無疑問電影能這般粗俗立即的揭秘社會發展對女性的岐視和榨取狀況。還從來沒有文藝創作能立即更改實際的,實際必須實踐活動來更改。電影沒有逆時代潮流,只是開放式結局,盡管那樣不足完全,可是變質不便是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質量互變規律嘛?其次,退一步說,這一部電影如今早已有五億電影票房,並且異議這么大,不恰好讓大量人掌握女性存活窘境,喚起女性單獨觀念覺醒嘛?就算只由於這,大家也該對電影持積極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