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亞洲電影藍皮書2016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亞洲電影藍皮書2016

發布時間: 2022-08-03 08:34:17

Ⅰ 為什麼《影視藍皮書(2017)》說影視產業風險已逐步蔓延到全產業鏈

4月18日,由新傳智庫風險研究院聯合中國高校影視產業與管理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視風險評估與風險管控論壇」開幕。論壇上發布的《影視藍皮書(2017)》顯示,受多重因素影響,影視產業風險目前已經逐步蔓延到包括生產製作、宣傳上映、口碑發酵等全產業鏈。

90後觀眾成為觀影主力軍

論壇期間,新傳智庫還發布了基於全國首次大規模線下調研而形成的中國電影受眾市場研究,《受眾調研報告》通過調查發現,當下的電影觀眾平均為24歲,30歲以下的觀眾佔到總數的88.9%,「90後」異軍突起,開始成為觀影主力。,「90後」的崛起,必然要影響電影創作方向,其對影片內容、題材、營銷方式等的偏好也勢必會引發未來電影投資創作方向的轉移。影視產業必需充分考慮這一代人教育、消費、生活等背景,才能符合其觀影喜愛,獲取市場收益。而對於影視投資者、創作者來說,需更加精細區分受眾群體,及時把握觀眾心態的轉變,用對位的產品、更准確的營銷、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廉價的價格培養觀眾的消費慾望,擴大消費人群,才能有效降低產品風險。

Ⅱ 《檔案》"揭秘美國藍皮書計劃:那些塵封的UFO秘密"的倒數第二個插曲,不是「地球之音」。(視頻地址:http

英國國防部首次公布UFO檔案 可在網上查閱

英國國防部日前首次公布了超過7000多份單獨的UFO目擊記錄。專家認為,UFO文化深植於我們文化的DNA,是現代傳說的一部分,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上未明事物的想像

1985年,一個男人寫信給英國國防部,說他自從7歲開始就和外星人有聯系。

他說他曾多次參觀在Wirral和Cheshire的外星人基地,與一個叫Algar的外星人相處甚歡,並曾觀察到一架UFO在Wallasey鎮附近被擊落。「在我看到的時候,UFO已經撞上水面,然後,整個UFO都消失了,水面飛濺,像被一個無形的實體所震動。」他隨後描述他如何安排Algar與英國政府會面,但是很可惜,Algar在會面前被其他外星人殺害了。

這種煞有介事的語氣讓這封特殊信件很是動人,在5月14日英國國防部首次公布的檔案中,又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這些披露的文件可以被稱為英國的「X檔案」,包括超過7000多份單獨的目擊記錄,總共150份檔案,迄今為止披露的是1978年到1987年的8組數據,其中一組超過450頁,如今可在網上查閱。

國防部決定公開這些文件,是由於自2005年1月1日英國實施《信息自由法》後,各方如潮的要求湧向國防部。「我們都快被那些信息淹沒了。」曾在國防部工作21年、其中有3年在UFO部門工作的尼克·波普(NickPope)說,UFO話題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無論是相信者,懷疑者還是不可知論者」。去年,「不明航空現象研究與資訊小組」公開的相似的UFO檔案第一天就曾吸引了超過22萬名使用者,導致系統崩潰。

公布的檔案包括各種文件,包括眾多個人目擊者、調查文檔,以及國防部人員為大臣製作的簡報等。「隨著對UFO興趣漸增,誕生了一大批理論。但現在正要看到的這些文件,是真實的事實。」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新聞發言人大衛克萊克(DavidClarke)博士在一篇為公開檔案所准備的博客文章中說。

顯然Algar的故事比大多數UFO目擊者更富戲劇性。大部分UFO目擊者並非幻想家,而只是普通人,他們覺得他們在天空中看到了不同尋常的物體。太空船通常以相似的形狀出現,長年是碟子或雪茄的樣子。對多數目擊報告,國防部並沒有進行跟蹤。

一些UFO的目擊者還很生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被外星人拒絕,無法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和試驗者。其中有一些事件確實怪異。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UFO目睹事件因為沒有與外星人接觸的證據而無法解釋。

其他一些報道比Algar更可信。1985年聖誕節午夜後一刻鍾,Woking的三位警官驚訝地發現一道白光襲擊Horsell地區。這些警官很擔心他們的報告不會受重視,於是文件強調說:「報告真實」。另一次可信的目擊發生在1986年9月5日。當時,一位飛行員描述了一架UFO在他的飛行器左側1.5海里處劃過。在推測它是否隕石或導彈後,他寫道:「如果是一枚導彈,我和我的隊伍不會留下什麼印象。」

從古至今,UFO的故事一直存在,但基本原則未變。戰爭的不確定性、科技的急速發展通常會大量撫育UFO。「所有這些飛碟意味著什麼?」溫斯頓·丘吉爾1951年質疑道:「能表明什麼?」星際旅行會將其他行星帶近地球,但經常是大眾文化鼓動了人們對UFO的興趣。在1977年播放電影《第三類接觸》後,英國的UFO目擊數量幾乎翻倍。

一些心理學者認為,外星人誘拐地球人通常是由於癲癇發作或瞬時性嗜眠發作(一種暫時性睡眠麻痹)。但《泰晤士報》在報道中說,UFO文化深植於我們文化的DNA,是現代傳說的一部分,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上未明事物的想像。《舊約》的《以西結書》就曾經描述目睹天空中的火焰戰車。關於UFO的故事,「反映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刻的東西:人們凝視著黑暗和驚奇、看看什麼或誰在那裡的古老渴望。」

Related相關

目擊實錄

●1983年8月初,艾迪索特一位77歲的男子外出釣魚時,和飛碟中的外星人有了聯系。他們4英尺高,穿著綠色連身服,帶頭盔,面頰黝黑。他們讓他到航空器中一覽,並告訴他:「你可以走了。你太老了,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1985年8月5日,英國城市多佛附近的麥田裡出現了怪圈。陸軍航空兵的軍官調查了此地,並將結果報道國防部。軍官說小麥中並無什麼痕跡:「能手工弄出一個圖案如此精確的洞,應該需要捲尺或者繩子,也應該會留下痕跡……我們中沒有人能提出合理的解釋。」

●1984年4月26日,倫敦北部Edgware的兩位警察,跟蹤了一個來自29歲女性的電話,電話稱她在天空中看見光芒。他們用望遠鏡觀看了一個小時,描述說,圍繞中心有一個藍色的光圈。「在此期間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前到後移動,但都沒有偏離原來位置很遠。」

Ⅲ 藍皮書計劃的特別組織

在羅斯威爾飛碟撞毀事件之前,美國國家安全是由杜魯門總統直接負責,曾下令中央情報局(CIA)掩護所有的幽浮案件。但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杜魯門下令提高安全與保密,成立一支由科學家所組成的特別組織,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幽浮墜機事件,由空軍負責推行藍皮書計劃(Blue BookProject),以壓抑民眾的知識,並製造幽浮是無稽之談的情境。
藍皮書計劃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 藍皮書計劃的調查工作,將所有的數據和檔案分成機密等級,被送到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局儲存,機密性較低的案件已陸續被解密而公開,但是仍然有一些「絕對機密(topsecret)」的檔案至今仍被隱藏著。
根據藍皮書計劃提出的報告中,有數百件報告未被研究,並且許多正式報告未被納入,縱然被納入,對報告的處理也不恰當,甚至常被篡改。由此可知藍皮書計劃是美國空軍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甚至可能掩飾當局秘密研究飛碟的障眼法,直到一九六九年軍方才把藍皮書計劃放棄。
海尼克博士主張慎重對待幽浮事件 享譽全球的幽浮權威—海尼克(AllenHynek)博士,曾任白宮委員會幽浮聽證會與聯合國幽浮相關現象會議的發言人,一九四八年起為美國空軍幽浮研究顧問,審查所有幽浮及相似的第一手報告,他曾說,軍方對於任何突發的不明物目擊事件,如果很難解釋的話,他們立刻封鎖消息,不讓媒體接近,盡量不要讓大眾的情緒激動,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他主張必要慎重對待幽浮事件,因此和空軍處得並不好。 中國台灣地區幽浮專家探訪羅斯威爾事件 科羅拉多大學航天博士傅鶴齡,留美期間,於一九八一年拜訪曾調查羅斯威爾事件的海尼克博士。海氏再三強調,羅斯威爾事件一定有「值得探索的地方(somethingthere)」。傅鶴齡並親臨羅斯威爾鎮,造訪設立在羅斯威爾的國際幽浮博物館與研究中心,該館是由當時擔任發布飛碟墜毀消息的空軍公關部軍官韓特,和美國幽浮協會(MUFON)合作資助下成立的私人機構。
博物館收集許多與幽浮有關及飛碟墜毀的珍貴數據,傅鶴齡還與該研究中心專家討論許多羅斯威爾事件的信息。 殯儀館老闆陳述事件時的軍方異常信息 傅鶴齡並訪問羅斯威爾當時殯儀館老闆丹尼爾。丹尼爾說,羅斯威爾事件發生期間,軍方曾來電話,透露那裡有一些屍體需要冷凍及防腐,個子小小的,問需要用多少防腐劑?然後還訂了若干個大小不一的盒子。
老闆覺得很奇怪,因為查了數據,發現二周內在小地方的羅斯威爾鎮並沒有人去世,防腐劑何用? 作家以控告取得官方每頁僅八字可讀數據 美國在七0年代時期,大家都在攻擊中央情報局。
《墜毀在科羅那》一書的作者—沙頓.懷得曼(StantonFriedmon),意外的踏入這個特殊事件,採取羅斯威爾事件中的飛碟是真實的立場。一九七八年羅斯威爾事件重新公開,懷得曼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中央情報局,要求提出二十三件有關文件,等了卅五個月才接到九件報告,內容卻是眾所知悉的東歐和俄羅斯的幽浮報告。
他再上訴,前後經五年才由中央情報局取得少量的幽浮文件,其內容非常稀少,每頁大部分被黑墨塗去,一頁中約僅有八個字可以讀,其它什麼也看不懂。
電視放映羅斯威爾影片引起大眾的追求熱由一本《羅斯威爾UFO撞毀的真象》書籍拍攝的「羅斯威爾」影片,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美國電視上首映,由KyleMacLachlan和MartinSheen主演,內容為一九四七年,在羅斯威爾空軍基地的一位少校,接受當地郡長的邀請,去查看一位農民牧場上的奇怪碎片。他去查驗,並帶回幾片後,向大眾宣布軍方擄獲飛碟,報紙以頭條新聞刊登。但是這個消息馬上被五角大廈封鎖,上級命令這位少校提報告,宣稱有一個氣象探測氣球墜毀,並無飛碟墜毀事件,然而這個僅是電影的劇情而已。但是由於這個電視劇的播放,又引起「羅斯威爾事件」真相的追求熱。

Ⅳ 互聯網發展藍皮書的發布有何意義

據報道,12月4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4日發布了《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中國、韓國、日本、英國分別排列互聯網綜合發展水平前五名。

據悉從評估結果看,發達經濟體的互聯網平均發展水平最高,緊隨其後的是歐洲和新興的亞洲國家,其中美國、中國、韓國、日本、英國分列前五。對國內的評估結果顯示,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分列綜合指數前五。

Ⅳ 投標保證金有哪些形式

圖6-1 國內工程投標保證保險的電子化運作模式

1

2017年1月起,全國各地區陸續通過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系統。同年,雲南、廣西主要通過在建築誠信和監管一體化平台上線建設工程保險模塊,開通了電子保單功能;杭州市江干區則開始在銀行電子招投標平台提供自助辦理投標保函業務。

2

2018年7月12日,遼寧省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全國首個電子化保函的服務系統,誕生全國首張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同年,四川省樂山市、福州市馬尾區等地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先後上線了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系統。

3

2018年12月29日,樂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服務平台上線。樂山市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服務平台按照《電子招標投標辦法》進行系統建設,完全嵌入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平台,投標人無需切換系統操作即可完成投保,監管部門實現了對於投標保證保險保單的集中管理、動態監管等功能。

4

2019年7月1日,湖南長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工程建設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系統,採用了全國首創的1+1+N模式,即「一個交易中心+一個電子保函服務平台+多家金融服務機構」。該模式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首先與第三方平台對接,而後通過第三方平台與各金融機構對接,系統對所有金融機構開放,隨機分配出單。該模式依託專業第三方平台的技術優勢,推進交易平台建設得更完善、更安全、更便捷;與此同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只需要制定規則,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即可,實現了「監管有序、合理分工」。長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電子保函運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廣泛討論,2019年三、四季度,國內諸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始學習或效仿「長沙模式」,電子保函在國內的關注度和討論度快速提升。

2020在因「疫」而變的格局之下,工程保證保險智能化、線上化、電子化已成為行業趨勢共識,應用數字化技術提高風控、精算、服務等水平,實現工程保證保險的運營轉型、模式創新、產業融合將是大勢所趨,對於保險機構而言,未來註定是一場「科技賦能」之爭。

結語:

因刊載篇幅所限,以上內容為《中國建設工程保證保險藍皮書(2020)》章節節選,相關引文標注請見藍皮書完整版。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發送關鍵詞「藍皮書+您的聯系方式」至課題組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課題組將及時聯絡您。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與工保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許可,不得復制翻印。

Ⅵ 哈利波特藍皮書是什麼

我猜可能是《哈利波特電影魔法》,共兩冊,一本紅的,一本藍的。

Ⅶ 有哪些故事很老套但依然很打動人的電影

經典之作之《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劇情很老套,因為白人富翁由於跳傘事故而癱瘓在床。由另一位窮困潦倒的黑人來照顧。他兩人隨著不斷的了解,通過平常的相互幫助,慢慢的成為了朋友。後來兩個人分開相互之間都覺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麼。整部劇中充滿歡樂的氣息,同時也是讓人十分感動的。雖然劇情十分老套,但是依舊深入人心,十分的動人。

真正能打動人的電影還有很多。其實它們的故事很老套。但是從中依舊能抓住我們的淚點。所以即使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電影也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罷了。

Ⅷ 中國完成工業化了嗎

知友,嚴格講我國尚未完成工業化,有計劃在今年基本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布《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藍皮書稱,我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工業化後期,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據測算,整個「十二五」時期(2010~2014年),我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4,2014年達到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段。這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即便考慮到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換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從而達到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知友,嚴格講我國尚未完成工業化,有計劃在今年基本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布《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藍皮書稱,我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工業化後期,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據測算,整個「十二五」時期(2010~2014年),我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4,2014年達到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段。這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即便考慮到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換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從而達到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知友,嚴格講我國尚未完成工業化,有計劃在今年基本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布《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藍皮書稱,我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工業化後期,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據測算,整個「十二五」時期(2010~2014年),我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4,2014年達到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段。這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即便考慮到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換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從而達到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Ⅸ 王建平的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教授

研究方向:
戲劇影視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廣播影視文化產業、漢語國際教育
現任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教研室主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責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具體負責創辦和建設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在教學上,主講過《影視創作與改編》、《影視藝術概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流派》、《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讀》、《文學鑒賞方法論》、《基礎寫作》、《新聞學概論》等10門課,獲得廣西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6次。
在科研上,1990年以來,主持或參與《廣西電視劇現狀與發展研究》、《廣西廣播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影視藝術鑒賞方法》等國家級、省級、廳局級、校級科研項目18項,與人合作出版編著15本,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文藝評論、隨筆散文等文章132篇、電視劇劇本1部,著述共計140餘萬字,發表照片404幅,編劇和導演電視片4部,參與創作電影故事片1部,獲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獎、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廣西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廣西文藝評論獎、廣西戲劇文學獎等各類科研獎25項。
在德育上,被評為廣西大學「師德標兵」1次,廣西大學「三育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次,廣西大學「優秀班主任」3次,被廣西大學學生評選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4次,廣西大學「畢業生就業先進工作者」1次。
在自治區方面,獲自治區社科聯系統輿情工作三等獎3次,被自治區社科聯評為「學會先進工作者」2次,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授予第五屆「廣西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現在是: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
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廣西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影視理論基地主任,廣西電影家協會理事,廣西先進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廣西中國-東盟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廣西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廣西桂學研究會理事兼當代文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攝影家協會會員。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影視劇審看小組成員。
曾被聘為:
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評委、廣西「五個一工程獎」評委、廣西電視文藝優秀作品獎評委、廣西文藝評論獎評委、廣西戲劇文學獎評委、南寧市文藝創作「五象獎」評委。 研究課題:
1、《廣西電視劇現狀與發展研究》(主持人),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五」研究項目。(已結項)
2、《廣西十三年文藝現象研究》(主要參與,負責電影電視部分,為四位統稿專家之一),廣西區文聯2004-2005年度研究項目。(已結項)
3、《地方性綜合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主要參與),廣西大學新世紀教學研究項目。(已結項)
4、《經濟欠發達地區一個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義》(參與),國家級研究項目。(已結項)
5、《廣西影視劇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05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6、《廣西影視劇走進東盟的對策研究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06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7、《2005-2006年廣西廣播影視發展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07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8、《2007年廣西廣播影視發展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08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9、《2008年廣西廣播影視發展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09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10、《2009年廣西廣播影視建設與產業發展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10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已結項)
11、《2010年廣西廣播影視建設與產業發展報告》(主持人),廣西社會科學院《2011年廣西文化發展藍皮書》項目。(在研)
12、《廣西廣播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人),廣西教育廳2006年度科研項目。(已完成)
13、《廣西大網路全書.文化分篇》(副主編),廣西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已結項)
14、《影視藝術鑒賞方法》(主編),廣西大學教材項目。(在研)
15、《廣西影視藝術發展歷程研究》(主持人),廣西電視藝術家協會項目。(已結項)
16、《廣西文藝六十年》(主要參與,負責電影電視部分),廣西文聯2009年度研究項目。(已結項)
17、《面向東盟的廣西文化產業新格局研究》(主要參與),自治區黨校重點項目。(在研)
18、《大學本科影視創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主持人),新世紀廣西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010年度立項項目。(在研)
科研獲獎:
1、《重讀〈寒夜〉》,1993年獲廣西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優秀成果二等獎。
2、《白話詳注新編菜根譚》和《傳統女子蒙讀新編》,1993年獲廣西中國文學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3、《白話詳注新編菜根譚》和《傳統女子蒙讀新編》,1993年獲廣西大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4、《白話詳注新編菜根譚》,1995年獲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論茅盾的中長篇小說結構與〈多角關系〉的成就》,1996年被評為廣西第二屆青年學術會優秀論文。
6、《文學史不該缺漏的一章——論20世紀舊體詩詞創作的歷史地位》,獲1997年度廣西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7、《〈吶喊〉中不應忽略的一聲「吶喊」——〈頭發的故事〉解讀》,獲1997年度廣西大學青年教師優秀成果二等獎。
8、《戲劇文學作品教學方法初探》,2000年獲全區高校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9、《論王禮錫的詩歌創作》,2001年獲廣西中國文學學會第三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0、《廣西之旅》,2001年獲廣西中國文學學會第三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1、《論廣西大學申辦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2年獲全區高校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12、《廣西影視劇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2004年獲廣西寫作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暨企業文化研討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13、《電視文學節目發展前景之我見》,2005年獲第五屆「廣西文藝評論獎」優秀獎。
14、《學會的作用與和諧社會的構建》,2005年獲廣西民政廳、廣西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廣西社科聯、廣西科協頒發的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15、《學會的作用與和諧社會的構建》,2005年獲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與社科聯和學會建設」研討會徵文優秀論文三等獎。
16、《廣西影視劇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2005年獲廣西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7、《廣西影視劇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2006年獲廣西第九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調研報告類)。
18、《論廣播影視文化在廣西扶貧戰略中的作用》,2006年獲首屆廣西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19、《地方性綜合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建設研究》,2007年獲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廣播廣播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構想》,2006年獲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文聯、桂林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全區文化產業徵文二等獎。
21、《廣播廣播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構想》,2008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調研報告類)。
22、《文學桂軍論——經濟欠發達地區一個重要作家群崛起及意義》,2008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3、《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以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2008年獲得自治區教育廳頒發的廣西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獎二等獎。
24、《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以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2009年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教育科學論文獎三等獎。
25、《簡論廣西粵劇的危機與生機》,2010年獲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文聯頒發的第八屆廣西戲劇文學獎*戲劇評論獎。
26、《冰雪同行》(電影故事片,署名為文學統籌),2009年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影華表獎」(第十三屆)提名獎。
27、《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以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2010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第十一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類)。
28、王建平2007年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授予第五屆「廣西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29、王建平被自治區社科聯評為2006-2007年度「學會先進工作者」。
30、王建平被自治區社科聯評為2008-2009年度「學會先進工作者」。
31、王建平獲2006年度全區社科聯系統輿情信息工作三等獎。
32、王建平獲2007年度全區社科聯系統輿情信息工作三等獎。
33、王建平獲2008年度全區社科聯系統輿情信息工作三等獎。
34、王建平獲2010年度全區社科聯系統輿情信息工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