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中國人中頒過獎的只有鞏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⑵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誰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
⑶ 2018年戛納電影節紅毯秀,如何評價各明星的著裝
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宇春的著裝。她的著裝在當時給過特寫,所以應該是最加分的著裝了。
李宇春在出席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的時候,是身穿了Gucci的高定禮服。要知道春哥平時穿的是偏中性化的衣服,這次卻一反常態穿了一套偏女性化的長裙禮服。
在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中,馬蘇和王麗坤就因為在走紅毯時逗留時間過長被大家批評。因為她們並沒有什麼作品拿到電影節上,她們反而故意拖延走紅毯的時間,這樣確實很讓大家反感。
不過還有一些人更離譜,一些根本沒有作品的網紅,竟然把紅毯當作自己的拍照秀,想賴著不走,結果因為影響紅毯的進度,被人家保安給請出來了。
當然了除開了這些純粹想過過紅毯癮的人物,還有很多明星的著裝值得一提。王源,范冰冰和馬思純的造型都很不錯。
⑷ 中國哪些演員拿到過戛納電影節的表演獎
第47屆(1994年):男演員獎:葛優《活著》。
第53屆(2000年):男演員獎: 梁朝偉《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國香港 )。
第57屆(2004年):最佳女演員獎:《清潔》(Clean)(法國) 張曼玉。
華語電影獲獎名單:
至今唯一獲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霸王別姬》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活著》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獲戛納影後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一位華人導演獲該獎);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短片「金棕櫚」獎 。
2018年,中國導演魏書鈞短片《延邊少年》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⑸ 戛納電影節中獲獎的中國人
1993年,中國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1994年,張藝謀導演帶著影片《活著》來到戛納,並一舉獲得評審團大獎,同時男主角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戛納影帝稱號。
⑹ 除了梁朝偉之外,有哪些演員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過
還有在第47屆(1994年)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葛優,作品《活著》;
中國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最早的獲獎影片是 1934年由蔡楚生導演、王人美和韓蘭根主演的《漁光曲》,該片當時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評判團主席則由墨西哥導演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尼亞里圖擔任。
中國參加72屆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是《南方車站的聚會》主創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鞏俐、章子怡、李宇春、吳彥祖、馬思純、劉濤、景甜、朱一龍、娜扎、關曉彤等華語明星也受官方贊助商邀請出席本屆戛納電影節。
擴展材料: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迄今為止,華語電影只有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獲得過有分量的大獎。
第71屆戛納電影節於2018年5月8日至19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澳大利亞影星、奧斯卡影後凱特·布蘭切特出任評委會主席 。
⑺ 中國有哪些明星參加戛納電影節
舒淇
楊紫瓊(參加最多的)
章子怡
白靈
趙薇
鞏俐(終身成就獎)
范冰冰
袁立
林志玲
大S
林鵬(成龍的師妹還是什麼不是特別清楚)參加62屆戛納
賈樟柯
趙濤
成龍
梁朝偉(影帝花樣年華)
張曼玉 (影後清潔)
陳凱歌(金棕櫚霸王別姬)
葛優(影帝活著)
葉璇
⑻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