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7初二電影大盤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初二電影大盤

發布時間: 2022-08-01 01:28:23

❶ 2月票房100億,電影大盤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從2月15日到25日,春節期間總票房已接近85億元,整個2月票房也幾乎達到了100億,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牛。
偷票房,編劇是「親日分子」,影片出品公司互相撕逼……就在大家亢奮地數數的同時,影片之間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這場在2017年年底就已開啟的腥風血雨般的春節檔大戰,隨著時間的推進,戰火卻從未削弱,甚至不斷升級,2018年成為春節檔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春節假期已經結束,2月也已經見底,如果單純再去糾結春節檔的是非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筆者認為,與其回顧和感嘆,倒不如去預測一下未來,明年的春節檔將會怎樣?幾年之後的春節檔又會怎樣?
2019的春節檔排片:一個字,不變應萬變
春節檔與其說是一場全民狂歡,倒不如說是頭部公司的「分蛋糕」派對,大到中影華夏萬達光線,小到一些原來做批片的公司甚至是猜不透名堂的公司,都加入了春節檔影片的出品方,就連做電視劇的華策也抓住機遇出品了一部賀歲片。

筆者大膽預測,2019年的春節檔基本可以有一個大致的輪廓出現,無非就是這些名字:《捉妖記3》?《唐人街探案3》?《西遊記之XXX前傳》?外加雷打不動的《熊出沒》以及從這兩年開始嘗到甜頭的戰爭動作片的最高標桿:《戰狼3》?
不知不覺,從2014年春節檔票房超過10億開始,春節檔已經顯現了某些規律,這樣的規律在2018年得到了一個更為強烈可靠的印證,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有極大可能延續這樣的規律。
規律1
續集不怕多,只要有人看
《爸爸去哪兒1》在2014年上了,2015年馬上就有了《爸爸去哪兒2》,直到這個IP逐漸在官方被限制,在民間被淘汰。2014有《澳門風雲》,2015就有了《澳門風雲2》,直到後來《澳門風雲3》的口碑實在差到沒人看…
更不用說《西遊記》的,大鬧天宮,白骨精,牛魔王,伏妖,降魔,女兒國,等等等……

筆者去年曾經和做《女兒國》特效的一家公司的老闆吃飯,老闆說得很實在:「不用動什麼腦筋,女兒國拍完了就會有紅孩兒,紅孩兒完了還有哪吒,哪吒完了還有盤絲洞,什麼都不用多想,每年春節拍一部西遊就夠賺了。」
《西遊記》系列被不同的導演,公司拍攝,成了春節檔續集效應的最大受益者,只可惜IP擁有者吳承恩無法轉世,否則他老人家一年賺幾個億的版權費是沒問題的。
《西遊記》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因為一個字「穩」,吳承恩老人家故事情節編排的巧妙,拍起來很順;又是人盡皆知的四大名著,觀眾沒有任何陌生感;很多情節又都是合家歡,老老少少都能看。
不要小看了這一個「穩」字,春節檔要的就是這個「穩」——穩賺不賠。因此,大IP的續集很適合春節檔上映。前作只要算是成功的,同樣的一套班底就可以穩穩地延續,故事在前作基礎上穩穩地繼續展開,大不了換幾個角兒,換一個場景,拍出來就穩穩地賺票房。

最好的例子就是《熊出沒》這個系列,簡直是「穩穩」派續集春節檔的經典大作,不知不覺間已經連續五年進入春節檔;從某種程度上,《熊出沒》已經在春節檔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壟斷,很難想像有另外一部動畫片可以趕走《熊出沒》順利搶占春節檔動畫合家歡的「吸金大位」。
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我們還將看到《熊出沒》,還有《西遊記》,甚至還有《捉妖記3》和《唐人街探案3》,更甚至,筆者預測,還有《戰狼3》。
你覺得有點煩對嗎?沒事,你還是會掏錢看戲的。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規律2
票房越來越穩,觀眾越來越習慣
春節檔的總票房和《熊出沒》一樣,也是異常的「穩」,但是這種「穩」更多的是「穩定地增長」。2014年春節檔票房首次突破10億,達到14.5億,2015年票房18.1億,2016年達到33.8億,2017年達到34.2億,2018年達到57億,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穩」的規律,不僅票房收入越來越高,而且在當年度票房中的佔比也是不斷升高: 2015年全年票房為440億,春節檔佔4.1%;2016年全年票房457億,春節檔佔6.0%;2017年全年票房559億,春節檔佔6.11%,從趨勢來看,今年春節檔佔2018年票房的比例可能會更高,大概率會超過7%。
另外,近三年的春節檔,就影片的「量」來說,數量和質量都呈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4部影片到2018年有6部。

這樣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觀眾越來越習慣在春節假期去影院看片,這種習慣也是過去4-5年逐漸培養起來的。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各個影城的觀眾結構具有明顯特點,家庭式購票、情侶約會,同學聯誼式集體購票比例不斷增多,這樣的現象在二三四線城市觀眾群體中尤為明顯。
最為值得注意的一種春節檔觀影現象是「返鄉青年的催化劑」作用,春運大潮下,一線城市的上班族回到2-5線,據2017年微影數據顯示每個人可以帶動大概3-5個家鄉的潛在用戶觀影,這種觀影習慣會隨著每一次的返鄉大潮慢慢普及,不斷沉澱;另一方面隨著影院建設不斷下沉,銀幕數增多,這樣的」返鄉催化劑「在沉澱後經歷爆發,終於在今年得以井噴,而且這樣的厚積薄發在接下來的幾年應該還將持續。
規律3
從一家獨大到群雄紛爭,春節檔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
有心人應該還記得,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春節檔雖然非常熱鬧,但是競爭還算有限,相對溫和。
每年總是有那麼一到兩部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其他票房未達到預期的影片,也大多識趣知趣,對於已經比平時放大數倍的觀影量和票房體量感到滿足。
但是從2017年開始,春節檔出現了一番激烈的肉搏戰。內行應該還記得,當時《西遊伏妖篇》上映7天拿下11.5億元的票房奪得了春節檔冠軍,《功夫瑜伽》也斬獲了8.7億票房,《大鬧天竺》的票房為5.7億,《乘風破浪》4.1億。雖然《西遊》還是冠軍,但是面對的是同時三部大片的追擊和「搶票房」。

這樣的情況在之前的春節檔從未發生,一方面是因為春節檔體量還不夠大,影片爭奪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公司傾盡全力把宣發成本提高壓在一部春節檔大片上;但是這樣的情況在2017-2018年發生了根本扭轉,類似《美人魚》這樣一家通吃的現象可能永遠都不可能再重現了。
2018無愧史上「最激烈春節檔」,早在春節檔開始前幾天,業內就瘋傳「春節檔票補限令」,即全國影院票價不低於19.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得超過50萬張,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楚:誰都不願意對手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高票房,誰都對自己的內容有信心,覺得自己的影片能夠大賺一票。
除夕當天,春節檔電影預售已超6億,其中,《捉妖記2》預售為2.68億,《唐人街探案2》預售2億,《西遊記女兒國》「超前點映」加預售達2.6億。

各部影片的宣發投入空前巨大,平均下來每部影片的宣發成本都是在1億上下;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從春晚、衛視晚會、高鐵、飛機,到深度異業營銷,甚至農村的牆面……
這樣的預售和宣發投入導致後來票房的行情一天一個情況,幾天一個逆襲,直到最後口碑逐漸沉澱,拋開各種微博上的爆料和指責,宣發和預售上動靜最小的《紅海行動》竟然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筆者不再去贅述和復盤2018春節檔的具體情況,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春節檔的蛋糕分享者越來越多,6部影片齊上陣,歷年最多,100多家出品方坐陣後方,類似中影,華夏,橫店,金逸,文投等公司都投資了至少兩部影片,這樣的群狼相爭和群虎環伺證明了一點:春節檔已經進入徹底的戰國時代,如果未來的春節檔出現更多的影片,更多的出品方,以及更多的狗血劇情,從預售,宣發,到收尾,請不要驚奇,這就是中國電影市場所有真實現象的集中體現。
春節檔的迷思: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會一直這樣火爆下去?
2019年的春節檔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的續集電影,包括已經續了N年的《熊出沒》,刷新票房新紀錄的重任也有可能由「《戰狼》+春節檔「這樣的雙重」王冠效應「來完成。當然,也有可能會有新的大片進入明年或者後年的春節檔爭奪,開心麻花可以出個春節檔的喜劇大片,《前任4》也可以挑著春節檔來個大挑戰…….

可是,問題來了,春節檔的增長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就一直這么火爆下去,100億?200億?
筆者認為,有三個維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清醒地認識春節檔的本質,同時預測可能的威脅到春節檔持續增長的瓶頸。
01
宏觀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變化
在中國,電影業或許是唯一一處還在被行政高度干預的大眾消費市場,雖然它的很多經營環節已經完全向民營機構敞開,但它每日的交易狀況仍在政府的掌握之中,至少是大方向上(至於誰偷了誰的票房之類的,其實監管部門並沒有特別在意,從宏觀上來說,都是些小數字)。
不言而喻,看電影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消費,那麼中國城鎮居民收入的水平決定了娛樂消費的規模。文化產業就是因此而能成長,電影也不例外,春節檔更不例外。
中國目前正處於所謂的「第三次消費升級」時期,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旅遊等服務業消費。電影作為大眾娛樂,裹挾在整個經濟大趨勢中,必然會遵循一些常見的市場規律。比如市場高速增長期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往往對消費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電影並不是一個新生消費,它作為娛樂項目已經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是近些年因為影院的新建,針對盜版的管理,以及內容審查的放寬,讓觀眾的消費場景發生了變化,消費支出得以增加。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能夠制約電影票房增長或者春節檔票房增長的,到頭來還是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和物價水平;試想一下,如果電影票每張平均100元的話,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一定會急劇下降,大家又都會回到每晚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免費節目或者用wifi刷朋友圈的不變軌道中。
這也是為什麼春節檔前出現了票補限令和出品方與宣發方的各種反復,因為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全年度票房,包括春節檔的票房,並不是觀影消費規模真實的體現,有相當一部分是商家攜起手來自己導入的「水分「。
02
春節檔的「非電影化「
曾有人說過,中國電影的最大問題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中國電影低下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近兩年看似被緩和了不少,但是沒有人能夠保證隨著好萊塢大片的更新換代,《捉妖記》和《熊出沒》們是否還有能力滿足大家的審美需求。
三四線城市的人越來越愛看電影,春節檔全家出動,但是這似乎與電影的生產水平並不相關。對於一線城市以外的人群來講他們看電影更像是一場節日,春節檔去電影院更像是去尋一下開心,而不是真正的所謂「觀影興趣「:電影院放什麼就看什麼,只不過要動腦子選擇一個看起來更有趣。
看電影本身變成了一種純銷費和純消遣,電影本身的意義就變得不再重要。隨之而來的就是危機,只要人們能夠找到更多更新的消遣方式,春節檔看電影的意義就不會顯得這么重要。
春節可以去國外旅遊,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選擇去國外旅遊,那潛在的看春晚的人群以及去影院看春節檔的人群就降低了,當然要等到三四線城市居民春節紛紛去旅遊,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同樣的,如果有越來越多國人春節有了其他娛樂方式,比如看某個火熱劇集,比如打某些游戲,那麼自然春節檔看電影的人群都會降低。
當然,春節檔的火熱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紅利,就算有再多的人群被其他娛樂方式牽引,還是會有足夠的觀眾去買電影票:所以春節檔一大瓶頸就是檔人口紅利不再足以支撐春節檔的基本票房需求,那個時候就會有問題了。
至少現在看來,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
03
人民欣賞口味的變化
最後的最後,也是一個隱藏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整體觀眾的欣賞口味和觀影層次變化。
試想一下,如果今年春節檔還是上映了一部叫《澳門風雲4》的電影,票房會有多少?無論宣發砸多少,檔期排多少,估計會和《祖宗19代》相差無幾。

所謂的三四線小鎮青年,說句實話,在很多行業內部人士看來,和「文盲「或者」傻瓜「的同義詞相差不遠,說白了就是什麼片子都要看。但是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
至少從2018年來看,小鎮青年的口味也會提高,也正在提高,雖然很難期望他們出現全面的批判性觀影思維,但也不是任何質量的電影進入春節檔就能忽悠到他們。
雖然中國電影的製作水準還是參差不齊,但是至少爛片放多了觀眾也會厭倦,也會看懂,怎麼著也得生產出一些「不那麼爛的爛片「來吸引消費者。
春節檔的瓶頸會來嗎?
哪一天小鎮青年路過縣里的影院,看著幾張海報,搖搖頭:「真的沒什麼好看的,還是老樣子,走,回家吃雞去。「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中國電影的產業和市場方能真正出現質的變化,那麼春節檔瓶頸的到來或許將是一件好事!

❷ 2022年大年初二電影票房大幅度下滑,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一現象

❸ 什麼電影比較適合初二的男孩子看的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講有關猶太人的
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懂
很不錯的一部電影
驚天魔盜團
很好看啊
男生應該會喜歡
肖申克的救贖
x戰警
這些都可以啊
滿意請採納

❹ 周星馳的電影股票可以買不

猴年大年初二電影市場熱度依舊,據@電影票房數據,初二大盤達到5.24億。其中《美人魚》初二報收2.43億,累計5.13億,創造了兩天破5億的華語片新速度;《澳門風雲3》1.33億,累計3.1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19億,累計2.84億。
大年初一票房大盤達到6.6億,創下檔期和單日票房新高,中國電影票房正式邁入6億紀元。《美人魚》《澳門風雲3》《三打白骨精》三部大片聯手貢獻了94.5%的票房份額,一起做大了市場。新浪娛樂采訪到《美人魚》宣傳方麥特文化CEO陳礪志、《澳門風雲3》導演王晶、《三打白骨精》片方星皓影業副總裁竹聿名,一起聊聊大年初一的票房佳績。
《美人魚》片方對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滿意,陳礪志認為《美人魚》最大的優勢就是周星馳的品牌效應。大年初四開始,《美人魚》會開啟全國十站巡迴路演,希望盡快達到傳聞中的保底數據20億。《澳門風雲3》的導演王晶認為春節檔是非常需要歡樂和放鬆的檔期,而《澳門風雲3》最大的優勢就是「比春晚更熱鬧更好笑」。王晶表示春節檔不是需要緊張起來的檔期,電影人和觀眾都應該放鬆地度過,但他也透露目前查到了《澳門風雲3》被偷票房的情況。《三打白骨精》片方認為三部大片合力的化學反應造就了票房新高,「好片子、長假期、化學力」是創造新紀錄的條件,各部影片都應該調動觀眾的觀影慾望,合力做大蛋糕。

❺ 2017年上映電影有哪些

1、《健忘村》

影片講述了在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村落里,因為一名不速之客的到訪和一個神秘寶物的出現而引發了一系列喜劇故事。

2、《西遊 伏妖篇》

影片講述了唐三藏在上集感化了殺死段小姐的齊天大聖,並收其為徒後,與孫悟空、豬八戒及沙僧,師徒一行四人踏上西天取經之旅的故事。

3、《功夫瑜伽》

影片講述了一位考古學家被一張千年前的地圖所吸引,在中印兩國間尋找「神秘寶石」的冒險故事。

4、《乘風破浪》

影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阿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

5、《熊出沒》

影片講述熊大、熊二和光頭強與金鹿角守護者——鹿族女孩協力保護金鹿角,擊垮反派,最終讓森林復甦的故事。

(5)2017初二電影大盤擴展閱讀

《乘風破浪》是由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輕喜劇,由韓寒執導兼編劇,鄧超、彭於晏、趙麗穎領銜主演。該片致敬了《回到未來》、《新難兄難弟》、《時光倒流七十年》等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徐太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月28日在中國上映。

❻ 初二歷史的電影

《南京!南京!》我看比較好的就是《秦始皇》了,張豐毅主演的吧!如果你想看的話,上優酷http://www.youku.com/或者土豆,你把片名打上去搜索就可以了。要是想下載的話,迅雷應該都有得下載!我比較喜歡先秦歷史。
成吉思汗好像也可以的。

至於其他的,清宮戲實在是太泛濫,不想多說。不過拍得還可以,畢竟大製作嘛,道具什麼的都比較到位。
而新大秦帝國,沒看過,不好意思。
漢武大帝看過,個人覺得不怎樣,又不太尊重歷史,把許多歷史事實牽強附會地放在一起。當然有些地方還是接近歷史的!不尊重歷史的地方也挺多,如鳴鏑之矢是冒頓單於發明的,劉邦時代的了,卻放在武帝時代;史記說李廣是自殺的,他說是戰死的,等等!
三國演義拍得好,但那不是歷史,是小說!

其實如果想真正了解歷史的話,還是看書比較好,影片的話為了達到觀賞效果都會有改動,有時還可能因為這個演員名氣大而突出他,這是不好的。這些情況都可能對你造成誤導!

❼ 大年初二晚電影頻道有放大灌籃嘛

沒有,只是初二有播〈大灌藍〉的首映會,所有主創都有出席啊。其中介紹了不少其中的情節,還有游戲,蠻好看的。

❽ 為什麼 2022 年大年初二電影票房就大幅度下滑了

大年初二大盤報收10.18億,暴跌29.86%。平均票價55元,較昨日下降1元;總放映場次50.86萬,同比減少8.65%,觀影人次1859萬,下滑超30%,最強最貴春節檔似乎有了一絲要提前謝幕的意思了。

《長津湖之水門橋》今日報收4.54億,比昨日下跌28.96%,2天累計總票房突破10億,接近11億。雖然高票價嚇跑了很多要去電影院過春節的觀眾,但作為影史冠軍續作,就算日子也不好過,但還是好過了其他同行。只不過按照這個走勢,春節檔票房、2月票房、甚至《水門橋》想再創新高,都有點遙不可及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今日報收2.09億,如昨日預料一般,非常輕易地就拿下了單日大盤第二名的寶座,跌幅非常少,僅僅不過2%,證明了喜劇片的天然票房號召力。即便主演馬麗近幾年的電影沒一個過5分,憑借著屢上春晚刷臉的牌面,收割觀眾的電影票還是如探囊取物。

《熊出沒·重返地球》今日報收1.04億,同比下降7.11%,跌幅也在可接受范圍。誰也沒有想到,歷屆春節檔的票房戰鬥力衡量單位居然在這個號稱「最強春節檔」的2022年,僅僅第二天就進入了前三甲。競爭對手的戰鬥力也太弱了吧?

《四海》今日報收1.04億,跟《熊出沒》的差距非常小,但票房環比暴跌54.17%,幾乎是一副要「暴死」的慘狀。誰能想到在春節檔輕松拿下十幾億的韓寒,其導演的新作會落到這步田地呢?到底是劇本的問題,還是導演的問題,還是女主角的問題,值得行業仔細研究,堪稱一個完美的反面教材。

《奇跡·笨小孩》今日報收9616萬,暴跌幅度也不小,達到47.02%,首個票房過百億的00後演員易烊千璽一番力作,口碑不錯,但現實題材在春節檔上映並非明智之選,觀眾很難會首選這部影片,而在票價高企的當下,去過一次影院的觀眾幾乎不會再去第二次,實在是可惜了。

《狙擊手》今日報收3028萬,下跌37.16%。大盤火熱,劣勢的影片才能一起分杯羹。如今「2022最強春節檔」自身難保,老謀子的新片也很大概率是個炮灰了。

❾ 電影頻道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晚各有那些電影上映

澳門風雲3 美人魚 西遊記 年獸大作戰 龍鳳呈祥
斷片兒

❿ 初二有什麼電影是兩點幾上映

浴室情殺案
導演:
吳開兒
主演:
黃子揚孫雪梅
看點:
三級崔嘉寶黃錦鈿
地區: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