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年電影影評小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8年電影影評小學

發布時間: 2022-07-28 17:23:13

『壹』 求5年級小學生700字的影評或讀後感

功夫熊貓的: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山下有個熊貓在賣面條。
如果是王家衛,熊貓阿寶開頭一定會這樣冷冷的說道:很多年後,我有個綽號叫龍武士。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龍武士,只要他知道如何做一碗美味的面條。
不論是什麼樣的江湖,總會在相似的傳說中流傳神秘的典籍,總會有壞人為此奔命。阿寶比較幸運,龍之卷軸上一個字都沒有,只有一張像鏡子一樣的紙,照出胖胖的阿寶自己。每一本秘籍的重現江湖都會造就一個高手,每一個高手成名的背後都必然有另一個或者一堆高手的倒掉。自從告別了想成為科學家和解放軍那樣的白痴年代之後,每個小男孩幾乎都和阿寶一樣有過這樣一個修煉成絕世神功,然後帶著妞行俠仗義的理想,不過自從金庸他老人家大筆一揮的在葵花寶典上寫下「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這樣的陰險狠毒的句子,我就對所有的武功秘籍徹底失去了興趣,即使有乞丐在路上拉著我說「看你天資獨特,是塊練武的好材料」。
從某種程度上講,《功夫熊貓》算是一部很原始的勵志片,告訴我們武功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不論什麼時候都應該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夥伴,因為一切皆有可能。它還是一部很難得的道德教育片,告訴我們在大難臨頭的時候,老師要留下來保護自己的學生,就像最後小熊貓老師面對豹子tailang做的那樣。
片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濃濃的中國元素,大段留白寫意的中國山水畫風格的場景,動畫人物的造型和設計,甚至還有那shifu(師父),wugui(烏龜),majiang(麻將),binggun(冰棍)等一些你一聽就懂的英語發音,這讓我對其他著名中國英語詞彙newbee,shabi,zhuangbi等在不遠的將來進軍好萊塢,甚至成為日常美語抱有充分的信心。影片中最精彩的應該還是阿寶參加小熊貓師父主辦的絕世神功速成班,並開小灶的那段,充滿了向邵氏武俠和成龍電影致敬的經典橋段。
其實我一向對美國佬的動畫片心存敬意,不論是最初的《獅子王》,《怪物shrek》還是這部《功夫熊貓》,那種非凡的想像能力,手段獨特的嫁接和外包,那是美國人為我們建造的一個又一個神奇理想的王國。好萊塢的動畫片每每取得的成功,就像阿寶的鵝爸爸做的面條那樣,其實成功並沒有秘訣,一切的吸引,只是因為他們是好萊塢,他們沿襲著好萊塢的創造和想像。
俗話說,天行健,熊貓當自強不息。好萊塢貌似中西合璧的熊貓,卻有一個美國雅痞的靈魂。看著片場外的小盆友拿著熊貓的模型吵吵鬧鬧,我知道不論片里片外,阿寶已經成功了,但是中國動畫片和好萊塢的差距卻是明顯的。這樣的差距,彷彿就是中國福娃晶晶和美國的熊貓阿寶。
所以國人亦當自強不息。
鄧爺爺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而在美國人眼裡,不管是加非貓還是熊貓,能吸金的,那就是一隻招財貓。

也許我們想過好多次,說過好多次,"有機會一定要帶父母看場電影",或者"下一次一定要跟全家人看一場電影"。

現在,好機會來了,《功夫熊貓》來了。

盡管說了也可能白說,但還是要說,《功夫熊貓》是一部適合老爸老媽老婆孩子朋友愛人同學同事一塊堆兒來看的動畫佳作。它特別招笑,特別炫目,而且還挺勵志的--除了對那些打算或者正在減肥的男士起不到鼓勵作用之外。

當我走進電影院,咣當往那一坐,一聽是國語配音,還多少有點失望,可沒幾句之後,就覺得挺好的了。想想《功夫熊貓》既然是一部"中國的"動畫片,那麼說中國話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至少看著不累。

但是為避免誤解,還是必須要多一嘴,我仍然不認為給電影配音是理所應當的。

《功夫熊貓》的配音,讓我們認識到,中國電影界高高在上的那些托塔李天王,正在一點一點地從雲端貼近地氣。他們不再動輒就用手中那座想多大就多大想多小就多小的寶塔扣死你,而似乎有了一些要公然與民同樂的傾向。

我是說,以前托塔李天王們也是"樂民所樂",只不過不是公然的,畢竟大家都是人嘛,七情六慾,就那麼回事兒。有這樣一個心照不宣的情況長久地存在著,托塔李天王們來決定我們能在電影院里看什麼,不能看什麼,而那些我們最想看的、最愛看的,其實也是李靖們最想看的和最愛看的,而區別只是我們不偷偷摸摸。

不可否認的是,觀眾是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能否興旺的基石。我們就是一個個活潑淘氣聰明伶俐前衛叛逆的哪吒三太子,對於管著我們的那個爹,我們當然不希望他永遠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端莊古板的土鱉風范。

所以當《功夫熊貓》的配音里出現了"一切皆有可能"和"那是相當......"等流行用語的時候,觀眾們會知道這其中包含的"幽默性"、"網路化"和"市井感",表明了托塔李天王稍微有點想跟他兒子哪吒交朋友了。

特別是熊貓那句"我的JJ",讓觀眾們在小小地驚訝了一下之後,開心得不得了,並且伴有巨大的放鬆感,真的如釋重負。因為我們的電影文化,終於可以有尺度地接受一個有關男性生殖器的笑料了。請相信,時間會證明,這一句"我的JJ",在中國電影查審制度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具有著里程碑式的偉大意義。若干年後如果又有人要寫有關中國電影史的書然後去拿它騙錢並且為自己樹立大尾巴狼的地位,那麼《功夫熊貓》中這一句"我的JJ"的配音,必將被大書特書,因為這是繞不過去的豐碑。

觀眾們的小小驚訝來源於被體制化之後的本能判斷,因為以往假如有這樣"不雅的"成分出現,要麼配音改成"好痛啊"、"疼死我了"等等,然後照常配上原畫面,要麼乾脆安全第一咔咔把這段戲全剪了--以前我們的電影審查方式就是按李靖的標准給所有電影凈身。

在今天的《功夫熊貓》中,托塔李天王沒有把我們自己的"國寶"給閹割了,為此我們寧願相信這是李靖的境界提高了,而不是抽冷子的"我就讓你們高興一回"。

《功夫熊貓》很好看。

這句話的文本性質,決定了它的涵義可以遠離口語形式有可能給人帶來的"客套"或"敷衍"的感覺。所以,它不等同於"《功夫熊貓》還行啊挺好的"類似這種表達方式的模糊作用。

我一直覺得,如果給人推薦一部電影或者騙人去看一部電影,"某某電影很好看"所產生的效果就足夠了。並且它禮貌地保持了電影的秘密性和原汁原味。從這一點上來看,所謂的影評和公開化了的觀後感或者任何帶有揭露性質的表達和交流,都是在破壞別人有可能得到的美好--盡管也許他們並不在意。

所以,隨著《功夫熊貓》在華星IMAX大銀幕上漸漸走向結束,我坐在那裡有三種感受達到了頂點,一、屁股很木;二、心情非常愉悅;三、什麼也不想寫。

你能想像嗎?眼前是IMAX,耳邊回盪著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笑聲和大人們難以矜持的傻笑,如此真實的快樂,體現在年齡差距最大可達到60歲以上的這幫觀眾身上,面對著這么難得的盛事,而你卻讓身處其中的我端著一副大尾巴狼的姿態去寫一篇自以為是的影評,抱歉我板不了這個臉。

事實上,一同跟我離開影院的人說"要是不用寫稿該多好啊",我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種心情,但懶絕不是全部的原因。

不過還是要說一些裝淡的話。《功夫熊貓》嚴格地遵守著經典西部片的結構和童話故事的潛規則,你能想到一切即將或必將發生的情節--從一開始的那個夢境到最後編劇不可能把師父寫死。並且,劇本把許多段落和細節處理成的因果關系都是那麼的似曾相識,甚至有些地方就是想當然的--比如老龜的仙去,因為如果他不提前掛了,那麼邏輯上打敗豹子的事就不需要熊貓了。

《功夫熊貓》對中國元素的運用也恰到好處,不深不淺,易於消化,具有全球性。不過我一直在想"女人是老虎"和"女人是毒蛇",這是不是老美按"中國特色"故意設計出來的?並且,她倆一個是虎一個是蛇所以必須得是平胸的,這是不是在暗指黃種女性的圍度不夠?當然,我承認最後一句純屬胡扯,但"母老虎"和"美女蛇"這兩個設計絕不是巧合的吧。

另外,《功夫熊貓》也把唯心主義很好地融合進了玄學一類的信息體系和武俠精神中,比如"沒有什麼事是意外"和"你要相信他就是神龍大俠",等等。

不過無論如何,《功夫熊貓》真正想奉獻給觀眾的是那些美麗畫面中的種種精彩。這電影會讓人開心,會讓人看得很爽,會讓更多的人拉著手坐在電影院的黑暗裡,或是讓我們抱著最愛的人守在電視機旁,它會讓人找回童心和復活夢想,那是一段徹底愉快的旅程。
參考資料:《功夫熊貓》:歡樂全家桶--七月雨

這個可以參考: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83457/

長江七號的:
長江七號,請不要影評

2008-02-10 22:26:04 來自: 尾巴 (南京)

長江7號的評論

如果換了《長江七號》不是周星馳的作品,也許,它的票房率沒有那麼高;它的知名度沒有那麼高;它的評論色彩沒有那麼濃厚;也不會有太多人因為這部影片而失望周星馳,或寫下影評。

好的影評向來是評大眾眼光之外的影片。

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看的人多了,影片就成了一部人人得已說幾句的坊間談資。在那麼多聲音里,我寧願只看到孩子的評價。

我們大人,我們這些所謂成長和經歷,了解生活與殘酷的大人們。請把你們冷靜的目光投向別處吧,倘若你們要留下,就留下10歲以前的你。

大人不懂得童心,大人丟了童心。大人丟失的還很多,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為影片流淚,但出了影院便隨風飄逝。

時值年底,時值新年。要期待的很多,留在過去的也很多。

我把童心丟在童年的某一段了。而她,再也不會像長江七號跟隨飛碟復活。丟了,就是丟了。

從良了,就別來找我
是不是每個曾經飛揚跋扈的古惑仔到了最後都會成為懦弱的老爸?是不是落草為寇的山賊都在內心渴望著召安?老少咸宜的《長江七號》就像一位妓女,花了三年時間改頭換面,終於從良。可以讓人稍稍微笑,又能微微落淚,宛若沒有瑕疵的大家閨秀。一舉手,一投足,都位置感十分,鏡頭感十分,控制著自己於是控制了你。

從良沒有錯,這不是個關於對錯的事情。世上有些事情無關對錯,好比小馬哥幫兄弟砍人,我不能說砍人是對或者錯,不能討論那些馬仔的父母親人什麼感受。這只是和感覺有關,如果當年你也曾經在煙霧繚繞的錄像廳里呆過,那麼你應該理解我的心思。周星馳的電影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一點都不。

和今天皆大歡喜的票房相比,我到今天都喜歡當年票房慘敗的《大話西遊》,喜歡被批評為粗俗無聊的無厘頭喜劇。和今天隨便都能走進北大講演的星爺相比,我更喜歡當年《逃學威龍》里的星哥,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星仔。在錄像廳里看投影,白牆上的那個人分明就是自己人,他如果一腳跨進這間黑房子,那麼也會一樣抽著煙看到目不轉睛。誰管票房不票房,粗俗不粗俗,小人物需要有個人在屏幕上展示自己最狂野的夢想。

需要有那些笑中帶淚的離奇遭遇,需要有那些掙扎遭遇更大的打擊,還需要永遠有個美麗的星女郎不離不棄,一直和你守到雲開日出,守到張敏歸來擁抱,守到朱茵城頭重逢,守到莫文蔚修好了齙牙和眼眉。還能要求你什麼呢?千秋功業,不朽英名,換來蘇察哈爾璨繼續乞丐生涯,阿漆白日晴天在集市上搖動豬肉攤。那時候周星馳不遠,覺得自己再慘一點就是他了。

「最慘的就是豬大腸了,裡面有陀屎哎,屎哎!」有屎怎麼了?吃飯的時候一樣可以看,並不影響胃口。和鍾鎮濤口水對攻,你來我往,白沫橫飛。有口水怎麼了?換成子彈,那就是《黑客帝國》,你怎麼不惡心呢?布鞋踩進地里,左腳點右腳就能凌空上升,這就叫「水上飄」。水上飄很厲害,但是能被火箭筒打下來。這的確很無聊,但是我笑了,而且笑得很開心。我沒說關於意義的事情,你看見我笑了沒有?那就是全部的意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的自我修養》里說過:感情應該是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具體來說,就是狠狠踩對方的腳,讓他涕淚交流,表演出內心的極度痛苦。踩腳無論如何都和戲劇理論沒有多少關系,但是無厘頭也是一種詮釋方法。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學院派的解釋吧?

不入流,等外品,流星一現,我覺得這些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褒義詞。當周星馳根本拿不到最佳導演的時候,當報紙和雜志在批評他並且預言他會很快消失的時候,我覺得那是他最具價值的一刻。主流社會、主流價值和主流人群的根本不予承認,反而讓人覺得周星馳全身上下熠熠生輝。這就像一位性工作者,沒有多少人承認,但是她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野性和生命力讓人心折。縱使世人都大拇指朝下,我也要起立鼓掌。不是你不美,而是世人都盲了,無法欣賞。

現在他們睜開了眼睛,從易於消化的《少林足球》,到甜美可口的《功夫》,再到今天老少咸宜的《長江七號》,票房有了,金像獎有了。今天再說看周星馳的電影,那是去真的電影院看真的電影。而不是說逃課湊錢去錄像廳,或者是三朋五友在自己里看VCD。為什麼50塊一張的電影票,16元一張的D9,帶給我的快樂反而沒有一元錢一張門票的錄像,8塊錢兩張的VCD來得多呢?為什麼越多人喜歡你,我反而覺得你漸行漸遠,已經快要到我視線的邊緣了呢?

從良是好事,被大眾欣賞是好事,拿獎有票房也是好事。如果在那麼多年裡有人曾經如此取悅過我,我又有什麼理由不讓他獲得榮譽和金錢?又有什麼理由阻攔更多人去欣賞?或者,一定要以某種小眾的姿態讓自己感覺良好?不,當年我不覺得自我感覺良好。我感覺很糟,但是很快樂。在違法亂紀,混吃胡鬧,浪費青春之中覺得很快樂。那時候的周星馳是同案犯,這一點讓人喜歡到死。

現在,我要說和周星馳的緣分已經盡了。昔日的情分值得打一個三星,權且作為告別的禮物。這種時候讓人悲傷,但是要說些祝你幸福一類的話。再有《長江七號》這樣的片子,我不會再進電影院去看。做為老朋友,我也不會買D版或者網路下載。會偶爾看看你的新聞,看你又拿了多少獎,賺了多少錢,買了多少樓,換了幾個女朋友。只是看看而已,只能是這樣了。我感念曾經的周星馳,以及他帶來的快樂,但是那和今天的他已經沒有了任何關系。一定有某個時刻,大家已經分道揚鑣,向著不同的方向飛馳而去,一去不回。只是,我當時並沒有留意,所以才為今天的距離感到心驚。舊日的笑話越是精彩,也就讓今天顯得更是黯然。在我心目中,你永遠停留在那一天,那時你是個獨一無二、風度翩翩的豬肉王子。

從良了,就別來找我。

分析什麼呢,愛它就夠了——《長江7號》

看《長江7號》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半睡半醒間,腦子里突然異常清晰地想起了小時候住的房子。十年前從那裡搬走以後,映像就慢慢模糊,模糊到從來不會去想。房子在腦子里清晰起來,我就開始在房子里走過來走過去,走進我的小卧室,以前常常在裡面對著窗外看,其實風景單調得沒什麼好看;走進浴室,以前常常在浴缸里玩滑水,水濺得衛生間到處是,會被訓;我鑽進爸媽房間的大衣櫃,以前一個人呆在家裡的時候,會躲進掛著的衣服中間,關上櫃門,一個人黑著坐半天。
第二天去看《長江7號》,覺得小狄好像自己,笑著出了電影院,最後無數小外星人奔過小橋的鏡頭,揮之不去,在我心裡繼續蹦著跳著。
看講童年的《長江7號》與前一晚睡覺時想起童年的家,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一件事情。但童年與童年的相似,卻是如有巧合,純屬雷同的一件事情。
曾經,我也是個沒出息的小孩。考試考得不好,雖然不至於零分,但也干過改分數的事情,還偽造過家長的簽名。看《長江7號》里小狄把那0改成100,我笑啊。我也被人欺負過,還不敢還手,那些欺負我的大小孩的樣子,大概也就在腦子里被放大成《長江7號》里那個大胖子的模樣,也常常像電影里那樣,欺負完了,大家做朋友,小孩跟小孩,哪有那麼多扭不開的結。我的小學里,也有一個好老師,雖然遠沒有那麼年輕漂亮,但那股子像媽媽的慈祥勁兒,和《長江7號》里一個樣。高興的時候,也向小狄那樣開了錄音機,瞎跳舞。班裡的男女小朋友,也你喜歡我,我不喜歡你。我也要過玩具,賴在商店不願意走,比長江7號里的小狄還過分,終究也是沒給買,賴了一會,乖乖抹抹鼻涕,跟在大人後面回家。好在小孩兒忘性大,過幾天就不記得,不願去記得,強迫自己不記得了。
我們作小孩,以「懂事」為最高標准,大人誇別人家愛孩子:你們家孩子真懂事。大人訓自己家孩子:別人家孩子都懂事,就你不懂事。星爺演的父親,他不說你要懂事啊,他坦白說「你知道我沒有錢啊」,他說「等我下個月發了錢再給你買」,他曉得呢,「懂事」是大人的責任,不是小孩的義務。
怕是這些事情,好多人小時候都經歷過,也像小狄和那個有錢小孩一樣,「小孩的事情,才不和大人說!」但小孩變成了大人,小時候這些保守起來的秘密忘得干凈,滿腦子大人的事情,無非汽車房子,前途後路,勾心鬥角,都變成《麻將》,都變成《獨立時代》,都變成《一一》。
我的童年有的電影里沒有的,是挨打,中國的小孩大多免不了這一課的,家門關起來,「未成年人保護法」連擺設都算不上。星爺在電影里裝做要打小狄,先拿起木板,再拿起衣服架,然後是布片,最後用報紙卷了個稀鬆的「棍子」,哪裡捨得打。我的童年裡沒有的電影里有的,是父子倆那種輕松融洽的關系,於是小時候在看到一些外國電影里小孩可以和爸爸打成一片,覺得好假。但心底里,又特別想這樣的假。
那個小狗一樣的長江7號,就是這美好然而並不強大的「假」的夢想。小狄以為7仔是李小龍,可以打敗大狼狗,以為7仔是機器貓,可以做出各種工具幫自己考試拿滿分,搞定欺負自己的同學,可是沒有啊,成長的挫折要自己去經歷的,星爺懂,也要我們明白人生不是順暢的。所以7仔被大狼狗打敗,也不能幫自己考試拿滿分,只對小狄的這種幻想拉出一坨屎,要小狄踏踏實實,先做好一坨屎。
星爺知道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所以7仔的那一點神力全用在這最重要最需要的事情上面,7仔修好了那架爸爸買回來的二手壞電風扇,電風扇給夏天的小狄吹風,讓小狄睡個好覺。睡個好覺是什麼呢,是爸爸對小狄無微不至的關懷,7仔修好了這關懷。7仔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施展神力,是救回了小狄事故中死去的爸爸。爸爸是什麼呢,爸爸是擎天柱。
星爺缺父愛,他造出一個溫暖自己,代溝深得沒有底的時代,多少人希望有這樣的溫暖。既然希望,接過星爺的夢,溫暖自己吧。

電影院里的小孩們,跟成為大人沒多久的我一起樂著笑著哭著,一起共鳴著,我知道,現在的小孩子在學校里,也還在經歷著我曾經經歷的,經歷星爺曾經經歷的,經歷著我們上一輩曾經經歷的。
我們的大人導演們,導演大人們,誰敢拍拍胸脯說,我一定能拍出電影來把孩子打動,憑他們電影里老氣橫秋的模樣,他們也只能有去打動心上裹著厚厚道理的,懂人事的大人們。他們老早刪除了自己的童年。他們只拍拍腦袋搞些撈錢的畫面,撈完錢一句話不說拍拍屁股走人了。
我們以前看什麼呢,嘎子哥和潘冬子啊。可嘎子哥和冬子哥教我們什麼呢?鬧得歡與拉清單,木頭槍換成真槍,有仇必報,拿刀子捅人,紅星一定要閃閃,革命,革命,再革命。革什麼命呢,小孩子一個,我們的命還沒長齊呢,「革」字還寫得歪歪扭扭。這些年了,小孩也要在電影里斗爭來斗爭去,誰像星爺那樣認認真真,反反復復地告訴過我們,「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打架,不撒謊,不拿人家東西。」我們的電影,多少年了,都不是在造夢,是把夢捏碎。

好多人已經評論的好深刻:周星馳在重復自己。這簡直深刻的叫人心寒,他們就看得見那些作為星爺標志的重復嗎。可哪裡重復呢,我一點也不覺得重復。看星爺以前的電影,我無論如何不會願意去想到我沒出息的童年。看過《長江7號》,我願意去想一想,我還願意和星爺一起做夢,讓童年美好一點。
看么么酷的博客,他說他看哭了,小飛給他留言說自己的朋友也哭了。怎麼不哭呢,是在哭我們自己啊。能真的打動孩子的電影是好電影,我相信這是好電影標準的一種。想起來看《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院里小孩子們都哭得稀里嘩啦,哭什麼呢,其實也哭自己,哭童年。
《長江7號》,對於我來說,分析什麼呢,特技啊,劇作啊,鏡頭啊,有什麼好分析,愛它就夠了。愛它就是愛自己的童年,愛那個到處都是缺憾的童年,愛那個沒有神力來幫助,自己幻想神力的童年。電影是造夢,星爺懂啊,沒有夢,童年怎麼過。童年是根,人都從那兒發芽,長大,有點夢,才有長大的勇氣吧。
假如我小時候有《長江7號》這樣的電影幫我來造夢,我分析什麼呢,愛它就夠了。

去豆瓣找啊,很多
http://www.douban.com/

自己編輯整理一下吧~~~88

『貳』 永遠的紅燈+觀後感和短評怎麼寫

《永遠的紅燈》是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創作的電影周優秀微電影,八分多鍾的微電影通過主人公小依同學前後舞蹈技藝的變化和不怕苦勤練習心態的展現,講述了當今中國小學生等少年一代向先烈英雄致敬的學習精神,不忘初心強國有我的希望號角,勇於拼搏團結合作的忘我信念的一種紅色基因的傳承,正如永遠的紅燈,照我前行。

下面就是《永遠的紅燈》觀後感和短評:

紅燈照我行

那是一抹中國紅,更是一盞永遠的紅燈,照耀我前行的道路。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當電影的鏡頭緩緩從小依和奶奶身邊映入的時候,我才開始明白,一個小學生在舞蹈過程中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換來老師的一句關於紅燈精神的認可,換來隊友的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勵。原是那份恆久不變的信念,強大的榮光才能在她們的心裡鑄就新時代的長城。

紅燈記裡面的李玉一家為捍衛共產黨的使命,運送密電碼三代人的前仆後繼;抗日英雄楊靖宇草根樹皮填空腹,不怕犧牲英勇戰斗的無私無畏,無不彰顯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捨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正是那份紅彤彤的力量,鼓舞著更多的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依依的小鐵梅角色,從一開始的自我懷疑到後面的刻苦練習,影響其他人一起舞動紅色希望再到最後的上台得獎現場感言,真的是應了那句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的箴言,但最核心的是她在奶奶的陪同和教導下參觀了中原英烈紀念館,在這里,她真正領悟到了一種紅色信念的堅強,一份紅色傳承的希望,扛在當代少年身上的不僅僅是雙減下的海闊天空,更是一代代中國人血脈里流淌的不屈的中國力量。

遠方的漫漫長路上,新時代的中國必定在少年一代的艱苦奮斗中實現偉大復興,因為唯有此紅燈,必將照我行。

ps電影短評:八分多鍾的微電影,作者通過質朴的拍攝手法,略帶成熟的情節和娓娓道來的故事,通過主人公擔任舞蹈主角前後心態的變化和思想覺悟的提高,最後在舞台中央熠熠生輝的畫面,呈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少年一代所看所想所悟所行的精神力量以及紅色基因傳承的源遠流長,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叄』 小學三年級怎麼寫影評300字

三年級的話 大體寫寫電影內容 寫寫自己看後的感受咯 比如說男主很善良啊 我以後也要當一個除惡揚善的人啊之類的流水賬。。

『肆』 求小學生五年級紅色電影影評三篇,500字以內,謝謝!

紅色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
黃河絕戀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

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觀後感300字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伴著這部強勁有力的曲子,我看起了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
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一個12歲的小英雄潘冬子和地主敵人作斗爭的電影。在暗無天日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柳溪鎮,暫時還處於在大土豪胡漢三的佔領下。冬子出身貧苦,媽媽是一名共產黨員,爸爸是一名紅軍戰士,小冬子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小小年齡就想當紅軍。他在爸爸隨紅軍主力撤離,媽媽為掩護鄉親們撤離遭遇不幸被胡漢三活活燒死的情況下,不消沉,不害怕,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了。潘冬子參加游擊隊,積極加入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拆除吊橋,切斷了敵人逃跑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冬子和趙爺爺到山下為游擊隊弄鹽,他巧妙的把鹽化成水,倒在衣服里,騙過了敵軍的搜查,在米店裡,他發現米店老闆不把米賣給窮人,而是賣給國民黨的部隊,就想出法子叫百姓把米搶光了;他沉著應對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盤問,找機會砍死了胡漢三,為大家報了仇,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看了這部影片,我打心眼裡佩服冬子這個少年,冬子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卻做出了那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真是不容易。看了這部電影,使我認識到戰爭年代的少年為了中國解放,為了人民翻身,不怕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為我們爭取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報效祖國。

紅色電影觀後感:觀《南京!南京!》有感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鍾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盪盪。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盪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伍』 小學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小學生電影觀後感1
星期三我們看了《暖春》這個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小花是個善良、孝順、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時也是了孤兒,是爺爺救了她並收養她教育她。小花還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爺爺對她好,她就爺爺更好。小花也是個懂得寬容諒解他人的人,嬸娘對她很兇,曾多次趕她走。她卻一心一意為嬸娘著想。感動了許多人。小花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付出,而總把自己想在最後一位。
比起小花我們就幸福多了。小花的鞋是爺爺用他所有是積蓄買來的,她捨不得穿。而我們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雙鞋。小花七歲才穿一次新衣服,我們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小花又要上學又要幫家裡幹活。我們不幹活,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和玩耍。而且小花家境貧窮,我們現在的生活家家戶戶都很富裕。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大聲喊出:」我是幸福的。「人應該學會滿足,這樣幸福才能庇護你。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振奮精神勇敢地區面對前進路上的挫折、困難。因為只有在風雨過後,你才能更深刻地體味幸福和滿足。
人不應該帶著憎恨活著,這樣只能讓我們帶著沉重的精神痛苦萬分。因此我們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化解那些傷害你的人。在愛的道路上前行;在享受無盡的快樂的同時,真正理解情義的可能。我們要向小花學習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孝順的心、懂事的心、滿足的心和寬容美德。關心、孝順那些對你好的人,對現在的一切滿足、不挑剔,寬容、諒解那些傷害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