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文觀電影三袋米有感
單單三袋米我們可以稱得出重量,而母親為兒子上學乞討來的三袋米卻再也無法去計量。--題記電視里正在悠悠地播放《寶蓮燈》而電視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這不由讓我想到最近我剛閱讀了一篇文章叫《三袋米》,那篇文章讓我深刻的明白,「母親」這個字眼不僅僅是代稱,而且包含了偉大、無私、奉獻……文中講述的是一個特困家庭,兒子上小學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過著「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兒子的成績很優異,考上了縣重點一中。可母親每月要送三十斤米給食堂,這並沒有難倒母親,在黎明還沒有到來,有時她已摸黑到十里外的村子去討飯,可以聯想到她穿著露著腳跂的布鞋,布滿補丁的破衣,一頭亂糟糟的頭發,肚子咕咕的直叫,背著一個大布帶。蹣跚的走著,她討來的雜米多種多樣,雖沒有一粒像樣的好米,可卻這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紙是包不住火的,學校終於知道了真相,在兒子畢業那天,母親與兒子真心相抱大哭……母愛如潮,一波波潮起潮落,為了兒子而升降起伏。母親如光,千萬束金光四射,溫暖著兒子喪時,難過的心。這讓我想起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很偉大,她為了我吃了多少苦,勞了多少累,冬天我古箏比賽,是媽媽支持了我,給了我勇氣,早晨她5點30分就起床了天上下了鵝毛大雪,跑東跑西,買了燒餅、雞蛋餅等吃給我吃,她不怕寒冷,穿著很溥的衣服就走了,跑出家門走路摔了幾次,不僅衣服濕了,手上長了幾處紅霜,天下的母親為了心愛的孩子銀絲緩緩地鋪蓋了烏黑發高的頭發,皺紋悄悄地爬上了富有彈性的嫩紅臉蛋,如水般的纖細手指毫不客氣地乾裂粗糙了,渾圓的身軀不堪重壓地消瘦了。只要世間做兒女的能獻出一點點愛;父母的世界就會多出一份光彩。母愛無絲無價!
『貳』 三袋米 原文
以下是三袋米原文:
大約在十五年前,湖北省某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特困家庭,兒剛上小學時,父親在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溘然長逝,留下兩間殘破不堪的瓦房給娘倆。當蒼白的夕陽滾下山崖,刺骨的北風推著枯黃發白的草浪起伏搖曳時,娘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地送走了父親。
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過著「青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
那時村裡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一張張獎狀覆蓋了兩面斑駁陸離的土牆時,兒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長。望著高出自己半頭的兒子,母親眼角的皺紋漲滿了笑意。。
當滿山的樹木在黛綠中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高,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幹不了農活,有時連果腹之糧都沒有。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
兒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干農活。」母親撫摸著兒的頭,疼愛的說:「有你這份心,娘打心眼裡高興,但書是非讀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養你。你先到學校去報名吧,我隨後就送米去。」
兒固執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還是說不,母親就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臉上。這是16歲的兒第一次挨打……
兒終於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
負責掌秤登記的熊師傅打開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不高興地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
這位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麼,便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大師傅,這是5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
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頭,裡面的硬幣叮叮當當。他開玩笑說:「怎麼,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唔著道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個月初,這位母親又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給這位母親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
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
母親有些惶恐地請求道:「大師傅,我家的米都是這樣的,怎麼辦?」熊師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肩上馱著一袋米,她望著熊師傅,臉上堆著比哭還難看的笑。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
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麼頑固不化呀?咋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樣背來的,還給我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湧出:「大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腫大成梭形…………母親抹了一把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回學校…………」
她只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親,更怕兒知道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後捱著天黑掌燈後才偷偷摸進村。
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呀,我馬上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
母親慌不迭地招著手,說:「別、別,如果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會傷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那可不好。大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母親走了,仍一瘸一拐。
校長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
三年後,兒子終於化蛹成蝶,以627分的成績翩翩飛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這位討飯母親的兒子請上主席台,此生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麼單單請我上台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中還堆著3隻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時,熊師傅上台講了一位母親討米供兒上學的故事,台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3隻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界上用金錢買不到的糧食。下面有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台。」
兒子疑疑惑惑地往後看,只見熊師傅扶住母親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們不知兒子那一刻在想什麼,相信給他的那份震動絕不亞於驚濤駭浪。
於是,人間最溫暖的一幕親情上演了:母子倆對視著,母親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綹有些花白的頭發散亂地搭在額前,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嚎啕在哭:「娘啊,我的娘啊…」
(2)三袋米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擴展閱讀:
《三袋米》電影根據武漢首位打工作家王恆績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小說取材王恆績的家鄉——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一個感人故事:一個身患嚴重風濕病的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兒子生活。
兒子考進了重點中學,每月要交30斤米。懂事的兒子知道家境的貧困,決定退學。貧病交加的母親狠心地用一巴掌把兒子「打到了學校」。
後來,母親瞞著兒子去討飯,給兒子交米。這件事最後讓校長知道了,校長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校長將母親請上了主席台…
『叄』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說到主題班會,大家應該都參加過吧?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一個好的主題班會都需要包含哪些內容?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1
教育目的
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使同學們懂得一粒米的來之不易,結合此次《世界糧食日》的主題,並通過相關數據,宣講我國糧食情況,教育學生明白節約糧食的道理。通過班幹部在學生食堂內部進行調查,總結學生浪費糧食的主要原因,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活動准備
1、 調查班級中同學們的進餐情況。
2、 收集珍惜糧食的有關格言,故事等資料。
3、 編排小品、短片以及編寫主持稿。
活動過程
(一) 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合: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甲:古人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
合:粒粒皆辛苦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 讓班長對本班同學午飯就餐情況進行隨機調查分析,公布調查結果。
日期:9月26日
全班36人就餐
未完全吃完飯食人數:3人
日期:9月29日
全班36人就餐
未完全吃完飯食人數:2人
日期:9月30日
全班36人就餐
未完全吃完飯食人數:0人
結果:班級同學對菜餚的認同度各有不同,對喜歡的菜,就不太會產生浪費,挑食現象還是比較嚴重。
甲:這次的調查結果反映了班級同學的就餐情況。
乙:「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字字、一聲聲包含了幾千年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心聲。
(三) 請同學們觀看《一粒米的申訴》和《責任》兩部小品,以及視頻短片--《糧食的生產過程》。
甲:下面請觀看小品:《一粒米的申訴》。
乙:下面請觀看小品:《責任》
甲: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
播放:視頻短片--《糧食的生產過程》。
(四) 為同學們講述《三袋米的故事》,讓同學們講述自己的感想。並對同學們平時的浪費現象進行討論。
合:下面請看《三袋米的故事》。
甲:同學們看了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你們有那些感想呢?
通過此次班會課告訴同學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好品質。通過舉例我國現在的糧食情況,通過圖表,藉助多媒體投影儀,清楚地向班級學生展示。並由班幹部向班級同學發放環保袋,號召班級學生從我做起,熱愛糧食。最後,宣布班會結束。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2
活動目標:
認知: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行為: 1.愛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2.愛護莊稼,不踐踏。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們一定都喜歡我吧!我願和小朋友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糧食。
板書:糧食
二、糧食來之不易
1.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裡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
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麼?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麼?(鋤草、施肥、噴灑農葯、引水澆灌)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麼?(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請小麥女士來說一下吧!
(2)同學們,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學生所答出示饅頭、麵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小麥女士:好,大家說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帶大家去看一看麵包是怎麼來的?
小麥女士: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十分密切。大家一定要切記:「糧食來得不易,千萬不要浪費。」
師:讓我們感謝小麥女士的精彩演說。玉米小姐也想來說一說。
(3) 我還有許多別名叫棒子、苞米、苞谷。我過去一直被視為窮人的糧食,在糧食生產還不能滿足所有人的生存需要時,你浪費它,就等於你殘忍地把應該給予飢餓的糧食糟蹋掉,而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這么一想,你難道不感到震驚與慚愧嗎?你難道還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泥巴扔,把扒拉一口的飯當臟水潑嗎?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三、怎樣愛惜糧食
(1)請你對辛勤種田的農民伯伯、農民阿姨講一講你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糧食聽到同學們說要愛惜他們,非常高興,還有話對同學們說,我們來聽一聽。
講解:我國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積很少,糧食不充裕。我們國家一些地區有時會遭受自然界的災害。比如說:水災、旱災、地震、蟲災等,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時,災區人民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缺少糧食,沒有糧食會怎樣?
(3) 師問:如果我們都來把糧食當成寶,節約每一粒米,會怎樣呢?跟老師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們每位同學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365粒米)
如果我們全班45位同學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約16425粒米)
如果我們全國12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糧食?
小結: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兒歌。粒粒糧食要愛惜,糧食與我最親密, 來得實在不容易,缺少糧食出問題, 積少成多了不起。
3.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同學們,讓我們每個小公民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3
一、活動主題: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二、活動目的:
1、了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2、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糧食的可貴,進而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3、懂得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三、活動准備
1、確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2、確定詩歌朗誦以及講故事的同學。
3、收集珍惜糧食方面的詩歌以及故事。
四、活動過程
班主任: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班會話題是「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主持(女):同學們,你們好!「愛糧節糧,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男):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餐吃的白米飯是我們的農民父母們如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女:請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的吃的白米飯來之不易:耕地、播種、秧苗、移種、除草、除蟲、施肥、收割、曬穀子、碾米等等,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飯了。
主持(男):既然農民是這么的辛苦,這么的不容易。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讓父母的汗水白流?(珍惜糧食)
主持(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
主持(女):有人做了做了許多關於浪費糧食的調查,現在就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課件1:我們的調查發現,在我們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干凈,還有一些同學把菜吃了,剩下的飯就直接倒掉;還有一些吃了幾口就直接倒掉,還有的同學不吃菜,把菜剩下倒掉。
課件2: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將節約糧食64800公斤,可救災民64800人,可供180個農民一年的口糧,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課件3:世界各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損耗和浪費的糧食達13億噸,相當於全球糧食產量的1/3啊!
課件4:如果我們可以把節約的糧食捐給非洲或者朝鮮那些飢腸轆轆的人們,那麼我們就可以救下那10億多人的生命,小孩子們也不會活活地被餓死啊!
主持(男):同學們聽聽這些驚人的數據吧!
主持(女):如果每位同學都能做到節約糧食,我們也可以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去幫助那些飢餓的人們!
主持(男):下面請觀看一組圖片,了解一下全球飢荒最嚴重的地方「非洲」
主持(女):通過剛剛展示的圖片,看到這些忍飢挨餓的人,你有什麼感想?
學生回答。
主持(男):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有許多人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下面再請張浩祥同學為我們講一代偉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
周總理生前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還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
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有時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要吃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後每人交錢或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也要馬上撿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難時期,周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總理,您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主持(女):這個故事可真不錯呀!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浪費糧食是可恥的,也是壞的行為習慣。
主持(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誦《憫農》這首詩好不好?
主持(女):請同學們說說發生在自己身邊浪費糧食或節約糧食的事例。自由說說。
主持(女):名人們節約糧食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多了。接下來請欣賞小品《飯堂》。
主持(男):同學們看了這個小品後,有什麼感受呢?請舉手發言。
主持女:小組討論,遇到下面情況你會怎麼辦?
1、晚上家裡吃飯時,媽媽給你盛了滿滿的一碗飯,你吃不了該怎麼辦?
2、媽媽今天中午給你帶的飯菜你不愛吃,應該怎麼辦?
3、當你發現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正要倒掉時,你該怎麼辦?
主持(男):請大家討論匯報節約糧食的好方法有哪些?
1、吃飯前自己能吃多少飯就盛多少飯,如果覺得一碗飯吃不了,就先撥出去一部分。
2、吃飯時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飯吃完,不要剩飯,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飯時,如果吃不了應該把飯帶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頓接著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倒掉時,我們要及時地進行制止和勸阻。
老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很高興,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兒歌《愛惜糧食》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兒歌吧!
愛惜糧食
小朋友,告訴你,我的名字叫糧食。
一日三餐我為主,食用可以長身體。
農民種田很辛苦,風吹日曬忙四季。
一粒糧食一滴汗,糧食掉了真可惜。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活動准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麼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麼會有那麼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後,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裡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麼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後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小雞吃米粒准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後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5
一、 創設班會情境
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可親可敬正在拉小提琴的長者時,學生的目光全部都集中了,這不是最好的開場白嗎?當學生帶著疑惑的問號時,教師展示出這位長者在水稻田中的一幕,想必每位學生都已經知道,原來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讓學生的思維第一步靠近班會的主題)
二、 切入班會主題
美有很多種,一篇優雅的散文給人以美的享受,一首動聽的樂曲讓人心曠神怡,一本工整的作業讓老師在工作中體驗美!還有很多很多。(展示圖片)意境美的、自然美的等等,引導學生感受愉悅的心情。
(話峰一轉)有很多的美愉悅的是人們的心靈(引導學生說出:救助落水兒童、用生命捍衛祖國尊嚴,等等震撼人們心靈的美),
進而話鋒再一轉,還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引導學生說出:隨手關掉沒人使用的水龍頭是美的,隨手關掉沒人使用的電燈是美的,吃完餐盤中最後一粒米也是美的—————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餐盤中的美」(點明班會主題)
提出問題:
(1)你知道一顆稻穗上有多少粒稻穀嗎?
(2)我們吃的米飯需要多少道工序?
帶著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觀看水稻生長全程的圖片,從優選種子———育苗———田間施肥———插秧———田間管理———噴灑農葯———收割———運輸———儲藏等等環節,最後通過食堂師傅的手,才會到我們的餐盤中來。讓學生感悟糧食來之不易,雖然今天早已不再是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時代了,早已是機械化的農業耕作,但是我們的盤中餐仍是粒粒皆辛苦的,通過圖片的展示,觸動學生心底的良知,比單純說教的效果好得多。
三、 深化主題,激發學生節約糧食的意識
展示系列圖片,第一幅:學生們喜愛的歌星梁詠琪與山區貧困兒童在一起的場面,喚醒學生的愛心,讓貧富的差別激發學生節約糧食的意識,讓愛心促動節約糧食的行為。雖然,現在的學生還沒有梁詠琪那樣的能力來救助貧困兒童,但他們可以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可以展開議論,讓學生闊談他們的看法,老師也不妨不失時機地發表自己的感想—————如果畫面上的孩子們能吃上你們每天不慎倒掉的飯菜多好啊!在這里運用了沒有說教的教育方式,但卻能收到比說教更好的效果。因為這是老師的感想,而不是老師教學生如何去做,這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在這里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有關糧食的故事,比如看電影《天下糧倉》有感,曾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等等,意在讓學生感悟糧食的重要性,知其重要才會重視,這是很平常的心理,只是需要老師來點撥而已,但要抓住最好的點撥時機方可見成效。還要讓學生知道,我們的民族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講述建國初期中國貧困狀況,激發學生愛國的激情禺節約糧食之中)。
四、班會的尾聲
展示對比畫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場面與機械化耕作場景,定格畫面———水稻圖片。
班主任話語:雖然現在早已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耕作方式,但是我們的盤中餐,仍然是粒粒皆辛苦的,讓我們一同大聲朗誦,從三、四歲時我們就能倒背如流的那首詩詞吧!
《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節生動的主題班會在這朗朗的古詩詞聲中結束了,留給學生的是感悟、是反思、是節約意識的激發、是節約行為的觸動。這不正是這個主題班會的目的所在嗎?
附:為了讓班會留給學生更深的印象,並從中學到知識,接下來設計有關農作物知識搶答,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
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6
教育目的:
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使學生懂得一粒米來之不易。結合宣講我國糧食情況,教育學生明白節約糧食的道理,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品德,使學生從小具有環保意識。
會前准備:
1、學習語文課中的古詩《鋤禾》。
2、通過家訪,了解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請有關家長錄音。
3、組織學生開展《我是一粒米》編繪卡通片比賽,選出最好的在中隊會上展示;製作一個「電視機」框架。
4、讓學生觀察身邊一些節約糧食的模範事跡,把它編成故事。
5、指導排練演唱《節約糧食》。
6、製作若干「愛惜糧食的好孩子」標志。
7、准備其他道具,布置好會場等。
隊會過程:
1、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人數。
2、全體立正進行出旗儀式。
3、唱隊歌。
4、主持開場白:「粒粒皆辛苦」主題隊會現在開始。
小朋友,在開始隊會之前,我想請你們來回答我一個問題,好嗎?人活著,離不開什麼?(齊答:空氣、水、糧食)對,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個關於糧食的主題隊會,那誰知道糧食是怎樣得來的?先別急,觀看完下面的《我是一粒米》的卡通片後,大家就知道了。好吧!下面請觀看卡通片《我是一粒米》。
5、自繪自演「卡通片」:《我是一粒米》。
(頭戴頭飾):問:小朋友,你們猜我是誰?(一粒米)真聰明!那麼,你們又知不知道我是怎樣得來的?好吧,請你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我的過去吧!(拿出「電視機」框架,在熒屏中移動畫片,配樂逐一展現。)
卡通片畫面為:①播種;②插秧;③除草、施肥;④收割;⑤脫粒、曬谷。
6、主持:剛才大家看過了《我是一粒米》的卡通片,大家都知道了一粒米是來之不易,我們必須愛惜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種來的糧食,那愛惜糧食就要從愛惜一粒米開始。下面請小朋友聽詩朗誦。
7、小組詩朗誦:《鋤禾》
8、主持:大家聽了《鋤禾》這首詩,你們有什麼感想,誰來說說?
9、學生談感想。
10、擺現象,算細賬。
主持:不錯,大家都體會很深。好,現在分別請四個小隊各
演出一個小品,小品演完後請該小隊的隊員評一評你們小隊表演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
小品:①端飯不小心,撒了一地。
②吃飯嘴刁,不合口味就不吃,隨意倒掉。
③飯里有一粒小砂子,就把整口飯吐出來。
④課間餐吃包子,咬一口不喜歡吃,馬上扔掉。
主持:剛才不但四小隊的表演很精彩,而且各小隊的發言也不錯,同學們真的懂得了一粒米要農民伯伯負出很多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它,下面請小朋友欣賞快板《我是一粒米》。
11、小組表演快板《我是一粒米》。
12、主持:一粒米,看上去沒有什麼了不起,但積少成多,糧倉的米都是一粒一粒堆積起來的。愛惜糧食就必須要從愛惜什麼開始。(一粒米)
13、對了,好!下面到了最激烈的環節:搶答題,看誰答得快,但必須要在說了開始才能舉手,如果違規了就不能回答。答對的同學都可以得到一份禮物,請小朋友認真聽,准備好!
①每年的哪一天被聯合國規定為「世界糧食日」?
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
②誰知道我國國務院規定每年的什麼時間是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
每年「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周為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
③這些規定的目的是什麼?
喚起大家注意糧食問題,教育、鼓勵人民愛惜和節約糧食,在全社會形成「愛惜糧食,人人有責」的良好風尚。
14、主持:大家都說得對,愛惜糧食,保護資源也是黨和國家對我們每個小學生提出的要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八條就提到「愛惜糧食」。希望,同學們牢記,行動起來:愛惜糧食。
15、樹立榜樣,指導行為。
①主持:有一位小朋友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②學生講故事。
③主持:聽完了故事,故事中的幾位小朋友知錯能改,最後成為了愛惜糧食的好孩子。唉!聽說有些同學不但在學校節約糧食,而且在家裡也能節約糧食,讓我們聽聽家長怎樣說。
④放家長錄音說話。
⑤主持:好,我們授予這幾位小朋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稱號,請老師給他們頒獎。
⑥頒獎彰。
16、主持:進行了這次隊活動後,我們知道了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成的,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都應該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不浪費一粒糧食做起,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思想、好品德,人人爭當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17、齊唱《節約糧食歌》。
18、中隊輔導員作簡短小結。
19、呼號。
20、退旗。
;『肆』 誰知道三袋米的電影在那個視頻可以看到
芒果
『伍』 三袋米的基本信息
片名:三袋米
導演:伊崢
編劇:陸拂明、王恆績
主演:劉多秀 —— 張岩
三賴叔 —— 楚建
郭亞林 —— 王銳
攝影:袁爍
燈光:康銀席
美術:史雲翔
道具:袁峰
備案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年份:2013年
『陸』 一個寡婦供孩子上大學電影
《三袋米》,我看過,很感人,講的是一個寡婦後來為供她的孩子念書上大學,而忍辱放下自己的尊嚴進行乞討。
『柒』 一部感人的電影三袋米作文不要讀後感
單單三袋米我們可以稱得出重量,而母親為兒子上學乞討來的三袋米卻再也無法去計量。--題記電視里正在悠悠地播放《寶蓮燈》而電視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這不由讓我想到最近我剛閱讀了一篇文章叫《三袋米》,那篇文章讓我深刻的明白,「母親」這個字眼不僅僅是代稱,而且包含了偉大、無私、奉獻……文中講述的是一個特困家庭,兒子上小學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過著「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兒子的成績很優異,考上了縣重點一中。可母親每月要送三十斤米給食堂,這並沒有難倒母親,在黎明還沒有到來,有時她已摸黑到十里外的村子去討飯,可以聯想到她穿著露著腳跂的布鞋,布滿補丁的破衣,一頭亂糟糟的頭發,肚子咕咕的直叫,背著一個大布帶。蹣跚的走著,她討來的雜米多種多樣,雖沒有一粒像樣的好米,可卻這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紙是包不住火的,學校終於知道了真相,在兒子畢業那天,母親與兒子真心相抱大哭……母愛如潮,一波波潮起潮落,為了兒子而升降起伏。母親如光,千萬束金光四射,溫暖著兒子喪時,難過的心。這讓我想起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很偉大,她為了我吃了多少苦,勞了多少累,冬天我古箏比賽,是媽媽支持了我,給了我勇氣,早晨她5點30分就起床了天上下了鵝毛大雪,跑東跑西,買了燒餅、雞蛋餅等吃給我吃,她不怕寒冷,穿著很溥的衣服就走了,跑出家門走路摔了幾次,不僅衣服濕了,手上長了幾處紅霜,天下的母親為了心愛的孩子銀絲緩緩地鋪蓋了烏黑發高的頭發,皺紋悄悄地爬上了富有彈性的嫩紅臉蛋,如水般的纖細手指毫不客氣地乾裂粗糙了,渾圓的身軀不堪重壓地消瘦了。只要世間做兒女的能獻出一點點愛;父母的世界就會多出一份光彩。母愛無絲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