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狗小的自行車電影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狗小的自行車電影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09 08:47:59

⑴ 那裡可以下載電影狗小的自行車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098536o0p0.html
全部的話可以到頂悅視聽盒tv.orinno.com中的中央6頻道中下載。

⑵ 盧江良的文學獎項

短篇小說《在街上奔走喊冤》
第3屆全球網路原創文學作品大賽優秀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狗小的自行車》
2004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
2003-2005年度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
短篇小說《趙子龍的槍》
第7屆美國「PSI-新語絲」網路文學獎
短篇小說《大街上撒滿黑釘》
第8屆美國「PSI-新語絲」網路文學獎
短篇小說《穿不過的馬路》
第9屆美國「PSI-新語絲」網路文學獎
短篇小說《好大一方肉》
第11屆美國「PSI-新語絲」網路文學獎
短篇小說《夢想製造者》
2009-2010年度陽光文學獎
長篇小說《城市螞蟻》
2005年度浙江省現實主義文學精品工程
長篇小說《逃往天堂的孩子》
2007年度杭州市重點簽約作品
2007年度浙江省現實主義文學精品工程
長篇少年勵志小說《狗小的自行車》
2011年度北京市出版工程
第4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
電影劇本《本鄉有案》
2009年度上海文化藝術資助項目

⑶ 盧江良的媒體訪談

盧江良:千萬別輕信成名作家的忠告
文/盧江良VS許多餘
許多餘:請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文學的?是因為家庭的熏陶嗎?還是因為別的?
盧江良:我從高三的時候開始喜歡上文學的。在此之前我看不慣村領導的貪贓枉法,經常向縣政府反映他們的丑惡行為。後來覺得這樣長期下去也不是辦法,加上很快高中畢業了,不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麼,覺得搞文學也許是一條出路,就由寫舉報信改成了寫小小說。但因為有著寫舉報信的那段經歷,所以我以後的作品裡總帶著批判的色彩。
許多餘:第一次發表文章是在什麼時候,那一刻心情如何?
盧江良:我第一次發表文章是在高三下半年。因為當時我寫了不少成年小小說,希望能在一些成人文學雜志上發表,可偏偏發表出來的是一篇作文,而且在一張當地縣文聯辦的內部少兒文藝報上,所以談不上有多少喜悅可言,反而覺得有些不屑。
許多餘:你是如何走上文學道路的?你覺得在自己的生命中,誰對你的影響最大?
盧江良:我走上文學道路,可能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的工作,想通過文學改變自己的命運;二、我覺得寫作,能讓自己向這個社會發言,贏得一個公民應有的尊嚴。在我自己的生命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父親教會我耿直和堅強,母親教會我善良和勤勞。他們的身傳言教,永遠是我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許多餘:你最不喜歡哪些作家?
盧江良:我最不喜歡那些沒有一部叫得響的作品,卻到處拋頭露面、拉幫結派、上竄下跳、奉承拍馬、自我炒作的冠著「作家」頭銜的文壇活動家。
許多餘:同代的作家中你最欣賞哪些?
盧江良:我欣賞的同代作家很多,凡憑著良知孤獨寫作的作家,都是我欣賞的對象。不過,這份名單有些長,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許多餘:你在學生時代,是怎麼樣一個狀態?
盧江良:我在學生時代,是一個有些自閉的人,因為我的成績不是太出色,在學校里顯示不出優勢。而我當學生的那個年代,正好是「高分低能兒」吃香的年代。
許多餘:你認為中國當今的語文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盧江良:中國當今的語文教育不是在教學生獲取文化知識學會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問題,而是在逼著學生如何死記硬背,如果去應對那些稀奇古怪的考題,所以當今的語文教育是非常失敗的,他們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但能培訓出一大批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書獃子。
許多餘:你覺得自己這么多年來有哪些改變?
盧江良:應該說改變得很少,我是一個內心堅硬的人,如果沒碰到重大的事件,往往是很難改變的,只會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勇往直前。
許多餘:這么多年來,你一直都堅持文學創作嗎?都取得了哪些自我感覺比較驕傲的成績?你覺得文學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盧江良:從高中畢業至今,我一直堅持文學創作,創作了一批獨具魅力的鄉土小說,在文壇引起了較好的反響,他們在《當代》《中國作家》《小說月報》等報刊發表轉載過,也以拿版稅或稿費的形式出版過《狗小的自行車》《城市螞蟻》等多部作品,目前已有3篇小說被拍成了電影,其中《狗小的自行車》榮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第八屆數字電影百合獎優秀兒童片獎等3項大獎。我覺得文學使我的人生更加具有意義。
許多餘:都說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你覺得自己能有今天,是因為天賦,還是因為自己的勤奮?
盧江良:同意這樣的說法。把寫作比如成一輛機動車,沒有天賦等同於沒有油,光靠推著走,無論如何是開不遠的。我覺得自己能有今天,除了勤奮,更多的是因為上天賜給了我寫作的天賦。
許多餘:你比較喜歡中國的哪些作家?國外的呢?其中哪些作家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盧江良:我喜歡的作家很多,中國的已逝的有魯迅,活著的有餘華。國外的就更多了,像卡夫卡、契訶夫、巴爾扎克、加繆、馬爾克斯、奈保爾等等。這些作家都對我的寫作起著一定的影響,但分不清誰影響大誰影響小。
許多餘:一般來說,一個寫作者在寫作的初期總會模仿一些人,你有過這樣的模仿階段嗎?但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區別於其他人,這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你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了嗎?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你以後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方向還會有變化嗎?
盧江良:我寫作的初期從事小小說創作的時候模仿過歐·亨利的小小說結尾。但停止寫小小說後也就停止了模仿,那個時候應該在2000年前後吧。後來我的寫作都用自己的思想在寫,所以在我的中短篇和長篇小說里,很難找出別的作家的印記,只能找到我自己的。在這個方面,可以這么說,我比其他作家好一些。至於以後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方向會不會變?現在我很難確定,但能確定的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的基點永遠不會變。
許多餘:在你這么多年的寫作生涯當中,你是否遇到過一些什麼困難(內心的或者現實的)?你覺得能夠讓自己堅持文學夢想的最大動力和最充分的理由是什麼?
盧江良:在我寫作生涯中,我經常遇到困難,無論從內心的還是現實的都有。但我總說服自己走過去,因為我需要通過寫作使自己的人生更具意義。並且,我始終相信自己是能在文學的道路上堅持到最後的人。當然,這個「最後」並不是說,在我以後就沒寫作的人了。
許多餘:你覺得自己為什麼而寫?
盧江良:開始為愛好、為生計、為名聲而寫作,現在為內心、為尊嚴、為社會而寫作。
許多餘:你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為自己定下什麼計劃和目標?你覺得自己在10年之內是否可以超越心目中的偶像(假若你有偶像的話)?或者已經超越了。
盧江良:從事寫作十年之後,我就不定計劃和目標了,我覺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不是要超越其他偶像,他(她)最需要的是超越自己。當然,要超越自己是艱難的。但要想不斷地前進,必須突破這樣的困境。
許多餘:你給文學是如何定義的?你覺得文學是什麼?相對於科學或其它學科,你認為文學與它們相比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盧江良:文學是很難定義的,它所包含的太廣了。我還不具備去定義它的能力。相對於科學和其他學科,我覺得文學是最貼近人類內心的。這是它的獨特之處。
許多餘: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文學的准備?
盧江良:從開始寫的時候就准備了。
許多餘:如果讓你給自己的下半生做一個預測,你將有一個什麼樣的預言?
盧江良:我從來不做虛幻的預測。路是要靠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是預測得出來的。我只是一個寫作者,不是一名預言家。
許多餘:迄今為止,你最滿意的作品是那篇(部)?當時創作的時候有什麼背景?主要取材於真實的生活還是虛構?你在這部作品中寄託著怎樣的思想?
盧江良:我最不喜歡用「最滿意」這個詞,來衡量自己的作品。衡量自己的作品,我習慣於用「最具代表性」。我覺得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好幾部,像《在街上奔走喊冤》《誰打瘸了村支書家的狗?》《穿不過的馬路》等等。當時創作它們的時候,都沒有什麼特殊的背景。我的每部小說都是虛構的,但它們又是真實的。在這些作品中,寄託了我希望黑暗變得光明的美好願望。
許多餘:你在開始寫作的時候曾經遇到過哪些問題?你對一個剛剛開始的寫作者有什麼忠告?
盧江良:開始寫作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很多,語言的問題、結構的問題、邏輯性的問題,還有思想性的問題等等。包括現在,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你想寫作的時候不遇到問題,那隻能停止寫作。針對剛剛開始的寫作者,我談不上要忠告他們什麼,只是建議他們不要輕信已成名的那些作家們的所謂的忠告。
許多餘:你如何看待「文學市場化」?
盧江良:「文學市場化」很正常,也是必須的,因為每位作家寫作不可能真的只寫給自己看,所以整天叫囂著只為自己一個人寫作的作家,要麼是內心虛弱的自卑者,要麼就是脫離現實的自大狂。寫作畢竟不是偷東西嘛。
許多餘:你覺得如今文學過度的商業化對於一位作家來說是否有一定的傷害?你自己在創作的時候是否遇到過出版商與與自己的協作初衷相違背的情況?你是如何處理這個矛盾的?
盧江良:文學過度商業化,對一位真正的作家而言,談不上傷害。因為真正的作家,很清楚自己要寫什麼,是否過度商業化都傷害不到他(她)。在我創作的時候,我從來不考慮出版商的意見。我只把自己想寫的作品寫出來,然後讓欣賞它的出版商去出版它。
許多餘:你評判一部作品「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盧江良:我評判一部作品「好」「壞」的標准,主要看這部作品是很無聊還是很有意義,很無聊就是「壞」作品,很有意義就是「好」作品。
許多餘:你認為中國當代文學存在著哪些問題?如何才能讓這些問題得到一定的改善?
盧江良:中國當代文學存在的問題很多,有作者自身的,也有體制上的,整個文學環境不利於真正有影響力的作品出來。這些問題想得到改善,一方面要從體制上著手,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要深刻反省。但這兩方面做起來都很難,特別是後者。
許多餘:中國的文學「諾貝爾」夢一直沒有實現,目前只有高行健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他還不是中國國籍,許多漢學家說中國文學與西方及亞洲的日本、印度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你是否認同此種論斷?你覺得這種所謂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盧江良:我認同這種論斷。諾貝爾文學獎辦了一百多年了,始終影響巨大,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它確實已成了衡量作品優劣的世界性標桿。這一點不是任何人能否定得了的。我覺得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作家的觀念方面。這由體制和作者自身兩方面造成的。
許多餘:除了寫作,你平常都有一些什麼愛好?
盧江良:看電影、聽音樂、看書、散步、跟家人在一起。
許多餘:你目前的生活狀態如何?是靠寫作來養活自己還有另有職業?你覺得工作和寫作之間有沖突嗎?
盧江良: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不靠寫作來養活自己,寫作掙的錢只能讓我的生活更滋潤一些。我的職業是編輯。工作和寫作沒很大的沖突,因為都跟文字有關。
許多餘:談談你的家庭情況,包括父母、愛人等,你們之間是否有代溝呢?你認為作為一個作家,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你理想的愛人?或者說合適的、稱職的伴侶。
盧江良:當你在生活中,不刻意把自己當成作家的時候,跟父母、愛人等之間的代溝就會小很多。我覺得作為一個作家的愛人,只要她(他)不同樣是作家,就會顯得理想多了。
許多餘:你對80後的寫作情況了解多少?你覺得哪些80後作家最值得期待?你覺得80後還需要過多久才能挑起中國文學的「大梁」?
盧江良:我擔任過9年少年文學網站編輯,對80後的寫作情況應該說基本了解。至於80後作家哪些最值得期待,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作家這種東西是期待不好的,目前勢頭很好的,過了兩年可能寫不出東西來了;現在默默無聞的,半年後有可能橫空出世了。但我覺得80後要挑起中國文學的「大梁」,要等他們到了目前正在挑大樑的那批人的年紀。
許多餘:你對於「炒作」這個問題怎麼看?
盧江良:適度的炒作是需要的,過分的炒作就很讓人作嘔,萬事都得有個「度」。
許多餘: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在乎別人的評價嗎?
盧江良:我是外表普通內心獨特的人。對有建設性的評價我很在乎,對非建設性的評價一貫來當作耳邊風。
許多餘:你希望自己的讀者是哪些人?或者說,你寫作的目標人群是什麼?當你的一個鐵桿讀者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當你的一個鐵桿讀者對你說非你不嫁(或娶)的時候,你將如何對待他(她)?
盧江良:那些還在思考的人。當鐵桿讀者遇到困難向我求助,能幫盡力,幫不了只能愛莫能助。作家在靈魂上是導師,但在現實生活中,只是普通人。當一個鐵桿讀者對我說非我不嫁時,我先會取下頭上那個虛幻的「光環」,讓她看清楚我的「真面目」。
許多餘:你的寫作狀態什麼時候最好?接下來,你有哪些計劃?
盧江良:這個很難回答。寫作狀態跟身體和心理狀況相關,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差,很難確定。接下來,我准備寫完手頭正在寫的一部長篇小說《逃往天堂的孩子》(暫名),這是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應該是我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從構思到現在已經3年多了,春節前,我必須把它完成。

⑷ 扮演王小米媽媽的演員是誰

扮演王小米媽媽的演員是顧艷。

顧艷,大陸演員,出生於浙江杭州,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1986年在《沉默的冰山》飾演巧巧。1989年憑借《家教》中的亞琴獲得第九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2004年在《長恨歌》飾演王琦瑤母親 。2008年因飾演《狗小的自行車》獲得第八屆中國電視電影百合獎優秀女演員。

2009年7月在《在那遙遠的地方》中飾演端莊賢惠的司令夫人桂紅雲 。2011年都市情感劇《婆婆來了》中飾演一個性格有些彪悍的農村老太太。2013年12月在《天使艾美麗》中飾演艾母 。


(4)狗小的自行車電影資源擴展閱讀:

顧艷演藝經歷

1986年與劉岩 喬琛 等人參演《沉默的冰山》上映並在劇中飾演巧巧。

2006年與毛堅共同參演《狗小的自行車》中飾演男主角的目前狗小娘。

2004年先是與蔡小晴執導都市劇《家教》中飾演亞琴。隨後與黃奕、謝君豪共同參演《長恨歌》並在劇中飾演王琦瑤 。

2009年7月與李幼斌、殷桃共同參演在那遙遠的地方端莊賢惠的司令夫人桂紅雲 。

2010年6月與賈一平、賈乃亮等人共同參演《燃燒的玫瑰》並在劇中飾演精明能乾的女強人趙慧蘭。

2011年沙溢、朱傑等人共同參演都市情感劇《婆婆來了》並在劇中中飾演一個性格有些彪悍的農村老太太。

2012年11月李幼斌﹑史蘭芽共同參演《國門英雄》在央視播出並在劇中飾演的關漢生的妻子鄭穎萍,因生患絕症還處處為家人考慮,最後逝世的傳統女性形象展示了人間真情,也賺盡了觀眾的眼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顧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的!體育老師



⑸ 給推薦幾部反應小人物生活的國產電影

卡拉是條狗
記憶比較深刻。

⑹ 《狗小的自行車》txt全集下載

狗小的自行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村長是從村委回家路上
看到那兩條狗的。要是以往村長不會留意
可這次兩條狗在
村長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多看了幾眼的村長意外發現
其中那條雌的就是自己家的白白
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村長記得
前年春節的時候
支書來家裡做客
看到了他家的白白
便
不住對自己說
你家的狗要是生了崽
別忘了送一條給我家喔。村長見支書這樣愛狗
當下就滿口答應了。支書是自己的領導
要自家的狗那是看得起自己
豈有不答應之理。
遺憾的是
迄今為止
村長家的狗差不多養了三年了
可由於村裡沒別的狗
一直沒有懷過胎
更不要說生崽了。自家的狗生不生崽
本來對村長而言並不重要
問題是當初支書開了口
現在兩年過去了
還沒給人家狗崽子
不知道人家心裡會怎麼想
人家住在另一個自然村
可不知道你家的狗生不生崽的。
現在
村長見白白跟一條雄狗在交配
暗想生狗崽的日子應該不會遙遠了
心頭恍如被卸下了一扇石磨
走起路來步子不由地輕快了許多。
村長回到家的時候
老婆正……

⑺ 狗小的自行車狗小是誰演的要資料哦

演員章海東,還不太出名,能找到他很有限的資料.他是武術學校的學生,表演的徒手翻跟頭都是真翻.演過的電影<少年獅王><雜技歲月><狗小的自行車>其他就不知道了~<少年獅王><雜技歲月><狗小的自行車>我都看過,他是很會表演的小孩.<狗小的自行車>的評價也是很不錯的電影,可愛的小孩啊~~

⑻ 中央六台播過的國產電影

第一部:《替補職員》

第二部:《狗小的自行車》

第三部抱歉沒看過。

⑼ 梁山的相關介紹

跟梁山導演的對話,有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他作為體制內的電影廠導演,說話很注重分寸得體,但也偶爾流露出來因身處體制而帶來的困窘處境。他基於自己的環境總結出了一條最適合自己走的道路,那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把工作做得最好。他真誠的創作態度不容懷疑,而他也始終相信在這世界上默默的付出總有人會看得到,「總有人會肯定你」。
我是做導演的
對很多學習電影導演專業的人來說,拿膠片拍電影才真正算是在搞藝術,搞創作,才真正對得起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實踐得起自己的藝術理想。但梁山導演對此並無所謂。在他看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無論是用膠片還是磁帶,都不會影響自己創作的本質,而他也從不介意自己拍攝的介質會是什麼。在他看來,自己並不是「做電影的」或者「做電視劇的」,他是——「做導演的」。查閱梁山導演的作品表,發現電視劇數量並不少於電影,並且他執導的《奪子戰爭》、《錯愛一生》等電視劇一度都是國內高收視的代表劇集。專門進行電影創作的人對電視劇總會持一定的保留態度,一些老藝術家就曾跟梁山說:「小夥子,不要再拍電視劇了!」而梁山顯然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他現在拍電視劇就跟當年拍電影一樣,當年的電影全中國老百姓都能看;因為院線、體制的原因,現在他拍電影沒人能看到,但拍電視劇全中國的老百姓也都能看到。他覺得,對導演來說,重要的無非是他的想法能夠得到傳達,傳到更多人心靈中,而電視劇就能做到這一點。「真誠一點,在作品中能加入自己的想法,這就夠了,我堅持這一句話:我是做導演的,用我的作品講故事,傳達我對生活的看法,不管電視還是電影。」 他這樣說。
被標簽化的無奈
如果當初沒有參加藝術考試,梁山現在可能是某位建築學專家。結果無心插柳的上戲考試,讓他經過層層篩選,成為了上戲歷史上唯一一屆電影導演專業班的學生之一。計劃經濟的分配下,水到渠成地進入上影廠。掐指算來,從1990年至今,梁山在上影已經工作了近二十年。體制內的這些年,多數作品都是交班任務,梁山沒有多少好自己選擇的餘地。
從梁山第一次作為執行導演參與《孽債》拍攝起,他的作品似乎形成了一定的樣式,題材內容呈現出不同程度上的相似性——關注人倫親情題材和當下的時代環境,如後來的《奪子戰爭》,電影《父親》、《狗小的自行車》都是如此,而且講的大都是父子關系。人總是很輕易地被認定位,就跟演員一樣,一旦某類角色演得多獲得大家肯定了,那麼很多導演在碰到類似的角色時都會去找他。而此種「標簽化」,在導演身上同樣適用。早期的一系列電視劇下來,梁山導演在處理「人倫親情」題材上的能力已經有目共睹,因此很多製片人都去找他拍此類片子。「其實,這並不是我的最愛,但是製片人喜歡找我拍這樣的片子,大家都來找你,這成就了同時也限制了你的戲路。這個片種來找你,而別的片種又不來找你,就只好繼續拍這樣的類型片了。體制之內,有這個體制賦予我的一些特點,使我選擇拍不了自己真正想要拍的東西。畢竟,拍電影不是寫小說,它不能一個人就能搞定。」
環境不容樂觀,但梁山導演也有自己的夢——他一直想拍一個關於軍閥大帥的故事:「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山西某高牆大院。鏡頭升起過牆,往裡探,一片黑色,出現祖宗祠堂,裡面一個老地主打扮、撅著屁股的男人跪在地上敲木魚。牆上掛著無數祖宗像,每個祖宗長得都差不多。老地主戴著瓜皮帽,我們看到他的臉,他也長得這個樣。隨著一聲鑼響,僕人大喊:「老爺——大太太生了!——」,然後又一聲「老爺,二太太生了!——」佛珠散落一地,老爺朝外狂奔……外面掃馬廄的長工一抬頭,天上兩顆掃帚星呼呼飛過。兩個潑皮出世了!……」談到這些,梁山導演興奮之情難以形容,幾乎是手舞足蹈地為筆者講起了電影的開頭。很明顯,這是他心中勾勒已久的畫面,不是關於現實主義,不是親情倫理,而是一個喜劇色彩濃郁的作品。
由於始終整合不了資源,梁山導演無法把它拍攝出來。但他並不覺自己是心懷遺憾,反而很堅定地說「我是肯定要拍那種片子的,但時間沒到急也急不來」。事實上,國內很多導演都身處這樣的困境,對各導演而言不能實現的夢想也太多太多,而梁山的理念是「既然如此也不用沮喪,先一步步做好現在的事,五十年後,你拍得好的作品自然有人會記住。實際上,我們也只能走這條路,因為沒有別的路好走。」
默默努力中等待知音
幾年前,梁山接到上頭任務——帶《父親》去參加位列國際十個A級電影節之一的開羅電影節。對於向來不關注電影節的他而言,這實屬意外,梁山很興奮,不是對獎項有任何期待,而是因為可以去看金字塔。無心插柳柳成蔭,結果「糊里糊塗」地抱回了兩個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上海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的國際A級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當時特別開心,心裡想像著是不是回國來能多一點拍片的機會。結果,沒有。梁山也沒有失落,經過這次旅行卻讓他領悟到:如果世界上無數種人,只要你真誠和努力,那麼總有些人會被你打動,因為總有些人是和你一樣的。
前幾天,梁山參加了中國電影百合獎,其數字電影《狗小的自行車》獲得了多項提名,最後奪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兒童片獎」在內的三項大獎。在上台領獎時,他這樣說:「只要你默默耕耘,總有人會看見的。」
在梁山眼裡,《狗小的自行車》與《父親》有相同的地方,想著得獎,獎是想不來的,評委都有他的良心和眼光,但只要是你真誠做的東西,能引起別人的共鳴。世界上總有人看到它喜歡它,這也是這兩部影片能夠得獎的原因。《狗小的自行車》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也讓他拿到了第二座「最佳導演」獎杯。但如果要說最真誠的作品,梁山覺得還是那部《奪子戰爭》,當時上海收視率38.7%的十集電視劇。「說它真誠是因為整個片子沒有任何假話,是根據真人真事編的。當時聽了故事特別感動,簡直是『上帝編的劇』,而且不是任務,是我自己想拍的。」他自認為這樣的作品完全可以經受時間的考驗。「你們可以五十年後再看這個片子」。果然,這兩天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上,《奪子戰爭》被大畫家陳丹青津津樂道。
正是堅守著這樣的信念,梁山始終兢兢業業,在默默地付出和努力著。在他看來,他就是做導演的,只要有好本子都願意拍,即便是拍電視劇也有點拍電影的感覺,相當認真。在梁山眼裡,好的電影只有一個標准——撥動人的心弦!哪怕一個電影讓人心動之處只有那麼一處,電影就成功了。所以梁山更關注電影內涵本身,對技術不糾結。如果說畫家擺弄顏料,音樂家擺弄音符,那麼他覺得電影人擺弄的不是鏡頭不是膠片,不是演員的表演,而是人性。「說不完的東西就是人性,技巧再高總有被濫用而讓觀眾厭倦的那一天,唯有人性是永恆的題目,人有不同的性格而同一個人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下又有不同的反應和變數,這是永遠可以表現的,沒有窮盡,歷久彌新,是探知不絕的。」正因為如此,當初他拿到《父親》劇本就傻了,「下崗——98年拍,會有新意有人關注;但到了2003年這個話題已經過時很久了,我就改動,聚焦於父子之情,從矛盾到理解而下崗只成為了一個背景。」
梁山理解中的好導演最關鍵的是,「他必須是懷疑主義者,對自己和他人有著深刻的了解,知道一切的人和機構都帶著面具,而偉大的故事,就在面具背後」。導演就是要有能力讓觀眾在看似平常的描述中,洞察出人的內心。最後當觀眾看完作品走出影院時,會多出一種對世界的看法。
我看上海電影
上海,對梁山而言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見證著它的變遷,感受著它的繁華。畢業後就一直在上影廠工作,體制之內不斷耕耘,茶餘飯後的同仁探討,他對於整個上海電影發展的現狀考慮得很多,相對是比較清楚的。
在梁山看來,上海電影發展的疲態之勢並不是由於人才的斷裂,而主要是環境緣故。一方面,上海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突飛猛進,使得整個城市過於商業化;另一方面,上海的電影往往只有一個通道,生存餘地太狹窄。「這兒依舊有很多優秀的導演,鯨魚就潛在水中」,
梁山在談話中數次提到老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電影作品,可見他對那個年代的上海電影有其熱誠和執迷。他說,「風水輪流轉」,話里暗自隱藏著他對上海電影執著的期待和留守。那是一個不滅的海上之夢,而當下他所做的只是默默耕耘。
.....

⑽ 李亦中的學術簡介

出版專著及主編教材
出版專著及主編教材、叢書有《中國「入世」與傳播學新視野:影視傳播》、《電影導演翹楚:蔡楚生》、《電影一百年名作精選叢書》四卷、《影視藝術教程》、《影視藝術鑒賞》、《美國電影研究文叢》首卷、《銀色印記:上海影人創作理論文選》等;在核心期刊發表的代表性論文有《中國數碼影視現狀及發展趨勢》、《從科學含量透視新中國電影》、《多媒介環境與受眾群體》、《中國紀錄片跨世紀三大演變》、《天一電影公司經營特點初探》、《開源節流:電視欄目策劃》、《慾望與滿足:試論好萊塢如何征服觀眾》、《中美電影跨世紀交往格局》、《初探影視與紙媒體內容資源的整合與互動》等,其中有多篇被中國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榮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上海廣播電視學會頒發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各一項 。
代表性論著
學術成果:出版專著、主編教材和叢書有《電影四面八方》,《中國入世與傳播學新視野:影視傳播》,《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影視藝術教程》,《影視藝術鑒賞》,《中外影視精品賞析》,高等院校動漫遊戲系列教材《動畫編劇》,《電影導演翹楚:蔡楚生》,《聚焦好萊塢》(美國電影研究文叢)四卷、《銀色印記:上海影人創作理論文選》、《海上影譚》、《銀海拾貝》等。在核心期刊發表代表性論文有:《我國電影評價系統初探》、《電影國門滄桑錄》、《中國數碼影視現狀及發展趨勢》、《從科學含量透視新中國電影》、《中國紀錄片跨世紀三大演變》、《天一電影公司經營特點初探》、《影視與紙媒體內容資源的整合》、《中美電影跨世紀交往格局》、《競爭性合作:入世後中美電影業交互態勢》、《好萊塢影響力探究》、《開源節流:電視欄目策劃》等;其中多項成果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上海廣播電視學會頒發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主持課題有2009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重點項目《中國電影走出去路徑與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中國電影評價系統研究》
創作成果:編劇策劃數字電影《狗小的自行車》(CCTV-6播出),榮獲第8屆數字電影百合獎優秀兒童片獎。
2011年巴黎中國電影節 桑弧回顧影展
左 法國國家電影局主席 Eric GARANDEAU先生
中 李毅中教授
右 巴黎中國電影節主席 高淳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