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胡傑電影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胡傑電影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18 22:27:21

❶ 請問誰有胡傑導演的紀錄片《遠山》和張贊波的《天降》的下載地址或文件,發送到[email protected]

http://my.tv.sohu.com/us/86610129/30985227.shtml

❷ 製片人胡傑現在很紅嗎

從來沒聽過,你要是演員,還是別信,一部片子就恩那個紅阿!
製片人都很胡說的,你要看看他的目的,女孩注意!

為了擴大公司的業務范圍,胡傑將公司的經營范圍從影視製作擴大到文化產業運作。在《指南針》中償到甜頭的胡傑還將繼續整合網路資源,利用網路與傳統相結合的方式來操作文化產業。

《指南針》殺青後,胡傑又投入到動作片《功夫魂》的籌備工作當中,《功夫魂》將於元月初在河北邢台開機,預計2006年年初殺青。

胡傑2006年影視作品投資計劃:18集電視劇《別讓我愛得太累》、電影《逃離都市》、365集情景喜劇《同一片天空》。

❸ 周立波和富商妻子罕露面!脫口秀領域轉行當起了導演,靠的是什麼

一個社交平台賬號透露了前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周立波。圖中,周立波,和妻子胡傑一起,拿著一塊巨大的石板,和身邊很多工作人員微笑著合影。

這一次,周立波有機會出現,他的第二任妻子胡婕肯定會幫他大忙。胡潔是著名的女企業家。周立波他們沒有在2010年結婚,而是當時在上海舉行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婚禮,甚至邀請楊瀾做他們的婚禮主持人。夫妻關系很融洽,經常一起旅遊,經常在社交平台上拍夫妻照片。

胡傑對周立波,也是很體貼很照顧的。胡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周立波因為錄制節目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她現在的夢想就是希望丈夫能多睡一會兒。

周立波曾經因為他獨特的脫口秀節目而走紅,但也因為他的失誤而淡出了大眾的視線。雖然有一個一直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好妻子,但他曾經犯下的錯誤也不容忽視。希望周立波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在妻子胡潔的陪伴下走出之前的錯誤,然後在未來的生活中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❹ 42歲身價過億的女富豪胡潔,為何甘願嫁給二婚的周立波,後來怎樣

如今男女社會平等,女人也可以做女強人,並且現在女強人越來越多,在我們生活中佔了一大部分,就如,格力空調中的董明珠一樣。


為什麼說是失敗呢?原來是這個男人沒有一點擔當,這個男的因為一些貪污事件而被捲入刑事案件,但是太過害怕居然想逃。根據警方抓捕下最後回歸監獄。但是要胡傑卻看到了他的不敢擔當。想要跟他離婚,法院在看到現狀之後,也判定她們離婚,只要楊勝華賠償撫養金。在中間的一段時間,胡傑都不敢太碰感情這件事情,畢竟前段婚姻給她造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直到她遇上了口才頗好的周立波,在當時的立波一周秀,立波贏得了很多人的關注,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周立波和她因為一場宴會相識,最後兩個人被對方的人品所吸引。


於是胡傑帶著她的三個孩子嫁給了周立波。周立波說自己很幸運得到了這個妻子。他們在在美國很幸福的生活。

❺ 哪裡能下載到胡傑的紀錄片

電驢上就有的。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❻ 劉亞要 胡傑夕 那一次的mv是什麼電影嗎

僵屍來襲(中國)

8.7分
主演:醬爆崔冬辰方言
導演:房映華
類型:驚悚恐怖劇情
時長:66分鍾
年代:2017
地區:內地
簡介

❼ 胡傑的其他信息

1995年《遷徙》(青海省)min、《遠山》(青海省)min
(2003年《遠山》入選法國獨立電影節。2005年《遠山》在廣州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英國倫敦西敏大學民主研究中心放映。)
1997年《戲班子》(山東省)20min、《一個農村的女人》(拍攝中)(山東省)
1998年《聖光》(南京) 18min
1998年農民進城打工系列短片:《架子工》12min; 《清潔工》 10min;《拆房工》20min;
2004年《平原上的山歌》在東西方藝術與個人身份 (德國波恩歷史博物館)展映。
2002年《曬太陽》(南京市)50min,《寶寶貝貝》(江蘇省) 30min,《嚴震的婚事》(《媒婆》改編版)獲香港鳳凰衛視中華青年影像大展最佳編輯獎。
2002年~2003年《生存還是毀滅:中國民辦教育側記》100min
2003年《小天使》30min
2003年《白絲帶》30min(與艾曉明合作)
2004年~2005年《天堂花園》190min(與艾曉明合作)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英國西敏大學民主研究中心展出,並作為大會的主要活動之一在瑞典馬爾莫大學「第二屆中國-北歐婦女和性別研究大會:性別與人權在中國和北歐國家」展映。2006年6月,《天堂花園》在「性別平等教育的挑戰和前景:亞太地區第二屆國際研討會」(香港)展映;)
2005年《民間文革博物館》40min(與艾曉明合作)
2005年《太石村》2005年聯合國北京+10特別聯大期間入選紐約城市大學舉辦的婦女題材影展,2006年在「第六屆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國際研討會」展映(北京)
2005年《你拿攝像機干什麼:DV拍攝入門》30min
2005年~2006年《中原紀事》150min、(與艾曉明合作)
2006年《沉默的怒江》(入選2007香港電影短片節)
2006年《性、性別與權利:亞洲首屆酷兒研究大會》35min(與艾曉明合作)
2006年《人民代表姚立法》30min(與艾曉明合作)
2007年《糧食關紀念碑》
2010年《我的母親王佩英》

❽ 自學吉他六年,彈得不錯,可以去做家教嗎

走出大涼山的「寒門」學子

  • 對於過往的經歷,有些人會說這是一種痕跡,擺脫不了的。我自己的想法是不要害怕跟別人談起這些,當我可以很自然的說出這一切的時候,我就真正跨過去了。這種烙印既是財富也是缺憾,正是因為有這種自卑,我才會努力去用成績來證明自己。

    陳時鑫將從南京大學畢業。受訪者供圖

    文丨新京報記者 陳亞傑

    編輯丨胡傑

    校對丨吳興發

    ►本文4051字閱讀6分鍾

    「回望過去,求學十六載,彈指一揮間。從祖國大西南的阿普路村小學,到冕寧縣第二中學,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學,南京大學電子學院,我走了一條很長的路……」

    6月17日,南京大學電子學院學生陳時鑫將自己的論文致謝發在小紅書,他用「十星」這個網名,分享自己的學習干貨和生活點滴。致謝中,他講述了自己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故事。他是初中三年每天騎車12公里走讀,冬天腳上長滿凍瘡的少年郎;也是本科四年獲九次獎學金,直博香港中文大學的學霸。「大涼山娃全獎直博港中文」的話題很快沖上了熱搜。

    「十星」取自時鑫的諧音,他在一段文字中寫道,「在西南的丘陵之間,偏僻的鄉村聚落處,燈光暗淡柔軟,每家每戶的燈光匯集起來也照不亮偌大的夜,於是這里可以看見很多星星。但星星不說話,只在自己的位置上,淡淡發光。」

    博主「十星」在小紅書上的個人頁面。圖片來源:小紅書App截圖

    賣泥鰍的孩子

    新京報:你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

    陳時鑫:我的家鄉在四川大涼山地區的阿普路村,我家就在山腳下,爬上山可以看到縣城的全貌,縣城被山包圍著,山的那邊還是山。

    小時候印象比較深的是課余時間去抓泥鰍、摘茶葉、撿蘑菇,然後步行到縣城去賣。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蹲在菜市,賣自己的泥鰍或者蘑菇,賺一兩塊錢,作為自己的零花錢。

    那時候我奶奶癱瘓在床,看病借了很多錢,家裡有三個孩子在讀書,也需要錢。小時候的成長環境讓我覺得家裡不富裕,我要自己賺錢,會比較自立。我讀大學時沒問家裡拿錢,自己做家教、勤工儉學、拿獎助學金等賺取生活費。

    不過現在家鄉已經和當年不一樣了,縣城裡面也建了很多高樓,感覺每回家鄉一次,家鄉就會陌生一點。

    小學時,陳時鑫上山挖草葯。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父母對你的教育是怎樣的?

    陳時鑫:我的父母都是初中學歷,不太擅長表達。父親經常在外地打工,見得比較少,但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承擔責任。母親則留在家料理農活、照顧我們,母親非常溫柔。

    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但一直有一種感覺,他們很支持我們學習,我還有兩個姐姐,我們三個都讀到了大學。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讀書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陳時鑫:我上學前就跟著姐姐們學習了,從小屬於大人口中比較「乖」的小孩,包括做農活,插秧,同村的長輩看到就會誇我懂事。後來上學成績不錯,也受到了老師的肯定。當時我聽到這些話是很開心的,現在想想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正向的促進,一直有人鼓勵我,我就覺得讀書是一件好的事情,我的努力受到了認可。

    另一方面,我很喜歡讀書,小時候在村裡的圖書館看了很多名人傳記,很佩服那些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等,那個時候就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廣闊,一定要出去看一看。

    新京報:讀書期間會有比較難的時候嗎?

    陳時鑫:我讀初中時騎自行車去縣城上學,早上帶著星光出發,晚上又披著月色回來,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冬天的時候腳長滿凍瘡;夏天暴雨又打濕了全身。

    初中時期的陳時鑫。受訪者供圖

    廣闊的地方,大有可為

    新京報:什麼機緣下去了成都市讀高中?

    陳時鑫:我中考時考了全縣第二。當時一位老師建議我去參加成都市的外地招生考試。我就一個人坐大巴去了成都,考過了。

    當時我很糾結,因為到成都讀書要交一筆5000塊錢的擇校費,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再加上成都的生活成本肯定也會很高;反過來,如果在縣里讀書,我的成績比較好,可能還會有補助,我就在猶豫。

    後來跟一位老師促膝長談了很久,他寫了「海納百川」四個字送給我,老師是希望我的胸懷更寬廣一些,能容納的事情更多一些。

    我最終選擇去成都市石室中學讀書,這個選擇也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記得在去成都的路上,看著眼前的山,我就想起毛主席的那首詩,「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當時抱著一種想法,離開了家鄉,去一個很廣闊的地方,大有可為。

    高中時的陳時鑫。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到成都以後的讀書生活是怎樣的?

    陳時鑫:讀高中就在學校寄宿,一年只回家兩趟,平時周末我就在圖書館度過。剛入學時,我也有一些心理落差。我發現很多同學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補習過很多次了,甚至老師也會默認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礎。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成都市和涼山州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質量肯定是有差距的。我聽不懂老師的口語,就打著手電筒,蒙在被子裡面背單詞,早晨則借著路燈背單詞。後來我的成績就比較穩定了。

    新京報:你考上了南京大學,一直沒有放鬆學習。

    陳時鑫:剛剛入學的時候只是延續了高三的狀態,努力的習慣吧。發現不是上了大學就可以了,人生還有無數個坎等著我,比如績點,我必須要一直保持學習的習慣。

    我的一個大學老師和我們講,你們考上南京大學,可能都曾是某某中學數一數二的存在,但是你們不要把南京大學當作你們一生中最高的頂點。

    2021年12月,陳時鑫獲得南京大學棟梁特等獎學金。受訪者供圖

    和「自卑」和解

    新京報:過往的經歷在你的身上留下了一些烙印。

    陳時鑫:肯定會有的。比如,我在高中階段,一直到大一、大二都會詳細計算我今天花了多少錢,然後盡可能把每頓飯錢壓到最低,去吃最便宜的食堂窗口。

    坦白來講,高中時我的心理落差是最大的,我當時看到城市同學的QQ空間,他們發周末去看最新的電影,或者說父母帶他們去吃一頓火鍋,他們吃一頓火鍋就會花一兩百塊錢,那個時候我每頓飯可能只花8塊錢、10塊錢。我意識到了這種差距的存在,而且非常大。高一沒有人看見的時候,我也會一個人在床上哭,默默地流下淚。

    新京報:你在致謝中提到「巨大的城鄉差距讓我變得自卑」,你現在和「自卑」和解了嗎?

    陳時鑫:後來心態慢慢轉變,在高中時和城市同學成為朋友,我發現大家都是很好的人,他們教給我很多東西,約我去他們家裡做客,請我去看電影、吃火鍋等等;反過來我成績比較好,老師讓我在家長會上分享我的經驗,同學們也很理解我。

    對於過往的經歷,有些人會說這是一種痕跡,擺脫不了的。我自己的想法是不要害怕跟別人談起這些,當我可以很自然的說出這一切的時候,我就真正跨過去了。這種烙印既是財富也是缺憾,正是因為有這種自卑,我才會努力去用成績來證明自己。

    陳時鑫經歷了高中的心理落差,大一變得更加自信,擔任學生幹部。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這一路走來有聽到什麼不好的聲音嗎?

    陳時鑫:會有一些,比如有人會覺得,你這么努力也很難在大城市立足,你的父母幫不了你之類的。我覺得,這些聲音不必理會,你只能依靠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剩下的交給時間。

    新京報:看你現在的照片,非常陽光自信。你除了成績優異以外,還有很多興趣愛好?

    陳時鑫:對,我從初中開始學習書法。當時我用捉泥鰍,采蘑菇掙的錢去學書法,老師知道後就沒收我的學費。

    後來學彈吉他,有網友看到我彈吉他的視頻,會說我花錢學習特長。其實不是的,縣文化館裡面有免費教授吉他課,吉他也是買的二手,現在還一直帶在身邊。大三,我的成績比較穩定之後,加入了學校的吉他社,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願意幫我伴奏,幫我打鼓,我們之間就像一個小樂隊,一起玩音樂,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南京大學有個「雨花斑斕成長計劃」,面向全體本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展一些能力培養提升的培訓課程,包括素描、油畫、禮儀課程,甚至還有計算機教學,全部免費。我也學習過一點素描。

    我覺得學校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打開心扉。我們主動了,就會發現大學的很多資源或者說很多可能性,如果不主動,一開始就認為我是一個木訥或者自卑的人,什麼都不會,最終可能會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本科期間,陳時鑫獲得了九次獎學金,多個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回歸於平靜

    新京報:什麼時候確定申請博士研究生的?

    陳時鑫:大三吧,我發現寒暑假我在做家教賺生活費的時候,我的同學在考雅思、考托福,在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等。我們之間好像還是有差距,我就去了解他們為什麼要去留學,為什麼要做行業交流,我也在慢慢思考自己要做什麼,覺得自己還是想繼續讀書。

    也有一種情懷在,我讀博的方向是基礎晶元設計。學習過程中我感受到我們現在的技術還有差距,我知道這種趕超並非一朝一夕,需要很多人前赴後繼。我想如果能為國家晶元事業的進步出一份力,這會讓我覺得我做的東西是有意義的。

    我也受到了一些學長學姐的啟發,向他們請教,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我一路走來真的遇到了很多貴人,像我高中時的班主任,大學遇到的學長,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會處在一種比較混沌,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的狀態。

    陳時鑫即將從南京大學畢業,到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這種幫助在你讀書期間有很多嗎?

    陳時鑫:很多,有的人說我在網上上傳的那份致謝中只感謝了自己,其實完整版的有老師,有各個學姐學長、還有同學,我覺得發到網上可能會侵犯他們的隱私,在網上只是簡單提及了。

    不僅僅是老師、同學的幫助,現在有很多針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的政策,比如綠色通道、生源地貸款等。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會發現有很多國家、社會的關愛,讀書是不成問題的。

    我讀初中時,有公益組織還幫助我確定了一個一對一的資助,每個學期會給我打一些生活費,資助人也會和我通信。我讀大學之後,也在盡自己所能去回饋,比如參加公益組織舉辦的針對家鄉學子的經驗分享會,還有志願填報的一些分享,希望自己的成長經歷能夠幫助他們。

    不久前我也確立了一個一對一的資助的關系,錢不是很多,但有一份力量盡一份力量。

    新京報:對於未來,你有什麼規劃?

    陳時鑫:我還是要回歸於平靜,努力去做科研。參加完南大的畢業典禮,我可能會提前進入科研狀態,跟博士導師確定課題等等。

    洋蔥話題

    你對此事怎麼看?


    「唐山暴力事件」報警女生:報警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35℃的初夏,成為核酸采樣人

    「高考專列」背後的19年守望

❾ 【天水圍的日與夜】原名是什麼原作者胡黎是不是『胡傑東』

這個就是他的原名 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讓人感動、振奮人心的社區生活電影——以社區為背景的劇情片在八九十年代曾經不少的出現,像爾冬升的《癲佬正傳》、鄭
則仕的《何必有我?》、張之亮的《籠民》等都是代表,而去年邱禮濤導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談》及羅永昌導演的《每當變幻時》也都是圍繞著社區而展開的故事片,而許鞍華再度的以平實而夾雜著悲憫的手法關注起普通人在社區里的日常生活。
《天水圍的日與夜》劇照(2)(14張)就如片名所說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影像關注的焦點是這個曾經一度曾為傳媒爭相報道的「悲情」社區——天水圍,而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時,與《天水圍的日與夜》一起展映的還有劉國昌導演的《圍·城》,同樣是以天水圍為故事背景,但偏向於刻畫這個社區的悲情事件(也即將這個社區的一些社會問題放大其悲劇的一面),而《天水圍的日與夜》里盡管也有單親家庭問題、孤寡老人問題、中學生成長問題(如早戀、孤僻等)等,但在整體上是洋溢著一種很淡的人情味,而顯得比較的溫情。
主角
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剛好就代表著這個社區里最為普通的三代人。兒子張家安代表著年輕的一代,成績普普通通,對未來難免有所想法而同學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如早戀之類的問題,會考結束後在家等待著放榜,並主要是無聊的躲在家裡打游戲機度日——如此的狀態即使是在內地不少城市裡的中學生之間也是最平常不過的;母親則代表著中年一代的香港人,盡管在日常生活裡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喜怒哀樂早就融解於她的堅強里,她安心而平靜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試圖幫助別人,相信明天會更好——就像是很多出生於五六十年代並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騰飛時期成長的女兒一
樣,早早放棄學業出來工作並供養家裡兄弟們讀書,步入中年後則過著人工不高、簡單但自我感到滿足與充實的日常生活;至於代表老年人的是梁歡,她在年輕時前往香港市區的繁華地段賣生果為生,年老之後落葉歸根回到了故土天水圍養老,似乎有些漫不經心的數著日子生活……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輪回(影片似乎暗示著平平凡凡的張家安將會到繁華市區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閑的打拚半輩子然後再回到故居養老),而穿插其間的,不再是《圍·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讓人感動的人情。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許鞍華
「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很多年,電影依舊還是男性為主的世界,香港電影近30年來,男人堆里總是默默站著一個目光坦盪的許鞍華——拍片不快,
賺不到什麼大錢,但就是願意拍電影。雖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亞洲,幾乎找不出一個女導演可以與之匹敵」,在創刊號的《香港電影》雜志上,如此的介紹了許鞍華這位依然在香港電影圈裡堅持拍片的女導演。而最近,她也獲得了福岡亞洲文化大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這也是對她的藝術生涯的肯定。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的許鞍華,母親是一位日本人,而她自己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古典文學方面則深受祖父的影響。她在澳門和香港長大,中學時期就很喜歡看電影,在香港大學獲得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後,前往倫敦電影學院學習電影專業,返港後一度擔任胡金銓的助理,然後又在電視台任職,後來才在七十年代末執導影片,並先後執導了《瘋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佳作,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以來最重要的香港女導演。 最近,除了獲得福岡亞洲文化獎之外,她的新片《天水圍的日與夜》將於7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院獨家上映,映期暫定一周。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談城市悲情,以溫情角度描寫天水圍區內境況,攝制隊入區實景拍攝,居民熱情協助兼樂意出鏡。許鞍華眼中的天水圍不見愁雲慘霧,居民安於平淡生活與一眾港人無異。正如許鞍華不拍戲的日子就跟大家一樣,每日去飲杯奶茶,食個菠蘿油(菠蘿包橫向切開夾著一塊厚切的牛油),照顧家中母親,過著平凡不過的規律生活。天水圍連環發生幾宗家庭悲劇,引起全港關注,當過度關心甚至被藉此作噱頭之後,外界的熱情又冷卻下來。許鞍華在天水圍發生遺棄小女兒慘案之前,已想拍關於這里的故事,當她接觸過該區居民,發覺他們並沒報道形容那樣悲,所以決定用寫實手法去描述這里的人與情,不想再標榜「悲情城市」。 許鞍華為搜集數據,由資深社工邵家瑧安排跟隨一位朗區社工入區體察。她對這里的首個印象,是一班拖男帶女學拍短片的可愛主婦。「我當時見到她們每人手拿一部DV攝錄機,跟著社工到處去拍,社工就好像導游帶著全班師奶,第一個感覺很奇怪。再看她們都帶著小朋友在身邊,還有雨
遮、萬金油等等大堆行裝一路拍,實在令人很佩服,若你看見也會喜歡她們。我想,這就是天水圍的精神。」
覓男主角一波三折
而許鞍華更邀得久未拍戲的陳玉蓮助陣客串,「私下與陳玉蓮並非好朋友,但我很喜歡她的戲,曾幾次邀她拍片,她都不想拍,這次再找她,她一口就答應,當時她快將要復出,客串拍了一天,我覺得她成熟了很多。」當然正面的電影題材也是打動陳玉蓮肯重返銀幕的原因,許鞍華又找來曾合作的鮑起靜當女主角飾單親母親,倒是物色男主角屢遇波折。「花1個月見過百多個男生都找不到合適人選去演這個中學生,甚至想過用一個TB(Tomboy,男性化的女孩子)去反串。到終於找到了,他又突然失蹤,當時劇組打算另找人選,我愈想愈不忿,索性走上他家找人。」 忽然殺上門的絕妙過程,許鞍華重提起都忍不住笑:「當晚我9點多去到,這個男孩子的媽媽應門,她的樣子好像一個年輕版的我!她見到我也驚訝得說話吞吞吐吐說:『你……你……你就是許鞍華!』當她知道整件事後就解釋因兒子內向欠自信,然後連姨媽都連夜趕來幫忙。男生回來一開門,見全屋女人在等他,當下嚇呆了!」結果集眾人力量,許鞍華成功覓得男主角。三娘勸小男生接戲有別於以往開拍的片種,這次處理生活化寫實題材,許鞍華的拍攝心情比較輕松。但只要有合適的故事,她說也想找張學友梁家輝、劉青雲等巨星開拍大製作。「我不太想返內地拍戲,一開戲起碼要去幾個月,媽媽年紀大,我不放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