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際爭議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際爭議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13 21:57:50

㈠ 有沒有哪部電影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以至於爭論到了法庭上

當蝙蝠俠起訴蝙蝠俠的時候。

今天,當我發現土耳其有一座城市叫「蝙蝠俠」的時候,我才幾歲。

但這還不是全部,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時,該市市長起訴了華納兄弟公司和克里斯托弗·諾蘭。

為什麼?嗯,答案是有點悲喜劇。

我們開始吧,好嗎?

出於理智的考慮,這起訴訟似乎沒有導致任何結果,因為沒有進一步的關於此事的報道。

好了,我要走了,我得准備好文件申請蝙蝠俠大學。想像一下你的簡歷上有這句話?

面試官:你好,Sarthak,你也知道,要成為世界頂級的總統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對你的資歷和經驗進行全面審查。

我:我獲得了蝙蝠俠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的學位.....

面試官:你僱傭了!

㈡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小時代》上映後曾寫過一篇文章,談的就是這種電影看來非得聲明一下,本文根本沒有把《小時代》看做影史上必須提的爭議電影,更沒有把它和其他電影相提並論。恰恰相反,我認為它呈現出的爭議性也不值一提,看最後一段吧。這文章只是借當時的話題來說電影中的現象。

《小時代》的上映以及其高票房成績引發了諸多爭論,既有關於電影本身品質的,也有關於電影背後呈現出的所謂「三觀」問題的。很多人對影片表現出的「拜金」、「物慾」、「消費男色」等價值觀感到不滿。《小時代》的製片人安曉芬則在微博上表示「一部電影亡不了國」,她還說「如果在80年代,我承認這樣的影片可能會對價值觀產生一些不良的引導,但是現在絕對不會。」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㈢ 最具爭議的電影

1.《發條橙》 斯坦利·庫布里克在他的這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限制級影片中解構了暴力的本質。這部1971年的經典異類片在英國等一些國家被禁播。因為據說本片「試圖探索和定義『極端暴力』,通過激發暴力危害社會。」2.《沉默的羔羊》 在喬納森·德米的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上映期間,同性戀活動分子舉行集會活動,抗議電影中的連環殺手,變性惡人水牛比爾過分的同性戀怪癖行為。3.《驚魂記》 1960年的觀眾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驚魂記》心理扭曲的結局。但是電影最具爭議的地方可能是在中途通過敘事手法展現殺死明星的場面了。4.《天生殺人狂》 奧利弗·斯通1994年的黑色喜劇讓兩位無意義暴力謀殺的在逃犯名聲大噪。本片在愛爾蘭被禁,並且在美國首次發行遭拒。後來,發生了幾宗模仿本片的犯罪案件。5.《驅魔人》 《驅魔人》在全世界好幾個國家和城市被禁。據報道稱醫務人員不得不治療幾個被本片嚇暈的觀眾。6.《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 這部1974年開創性的紀實恐怖電影講述的是以一個帶皮面具的人為首的食人家族的故事。本片在美國好幾家影院被禁。那時候的觀眾被電影中的暴力場面嚇破了膽。7.《美國精神病人》 帕特里克·貝特曼在白天是一名發憤圖強的商人,在夜晚則是一位有妄想症的連環殺手。這部2000年出品的諷刺電影被認為是反對婦女和推崇殘暴的。8.《落水狗》 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處女作充斥著他個人標簽般的極端暴力和黑色幽默。影片最具爭議的場景是布隆德先生僅僅為了好玩捆綁住一名警察,折磨他,最後割下他的耳朵。9.《鬼玩人》 這部1981年出品的低成本經典恐怖片在芬蘭,冰島,愛爾蘭和德國遭禁。這部林中小屋電影充斥著暴力,並且因其過分生動的折磨和強奸場面飽受抨擊。10.《本能》 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場面之一是莎朗·斯通在審訊室內慢慢張開雙腿。《本能》因其生動的色情和暴力內容而被譴責。11.《魔鬼聖嬰》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恐怖片展現了一個魔鬼反復強奸一名婦女,目的想要她為其生個孩子。本片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國家天主教電影辦公室抗議「不當使用基督教信仰。」12.《夢之安魂曲》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對四名陷入困境的吸毒者的觀察令人不安,它了震驚了觀眾,有時甚至令人惡心。導演拒絕剪掉影片結尾的狂歡的場面,並且未經美國電影協會評級就發布了。13.《南方公園:更大,更長,未刪節》 《南方公園》的上映引起了巨大轟動。它以「含有最多咒罵的動畫電影」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電影腳本中平均每六秒就出現一句臟話。14.《怒犯天條》 凱文·史密斯因這部1999年的獨立電影受到廣大天主教徒的譴責。他們認為編劇和導演藉此片嘲笑他們的宗教信仰。電影在紐約上映後,天主教聯盟在林肯中心外抗議,聲稱此片」嘲笑他們尊重的一切,包括神,教會,彌撒以及瑪利亞的純潔。」15.《警探哈里》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警探哈里》像電影觀眾展示了一個全新類型的警察:不循規蹈矩,隻手遮天。著名影評人寶琳·凱爾稱之為法西斯電影,大多數人也同意她的觀點。16.《耶穌受難記》 梅爾·吉布森向我們講述了耶穌生命最後12小時的故事。這部極其生動的電影因排猶廣受批評。17.《魔屋》 編劇及導演韋斯·克雷文1972年出品的影片因包含綁架,強奸和謀殺,最初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限制級。由於該恐怖片含有生動的色情內容,原先的電影拷貝被剪掉7分鍾。18.《半熟少年》 拉里·克拉克描繪了一群雜亂的紐約青少年進行危險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畫風慘淡凄涼。影片中具有爭議的最令人震驚的部分是有一個人物想要讓處女感染艾滋病毒。19.《達·芬奇密碼》 朗·霍華德改編自丹尼·布朗暢銷小說的電影,遭到全世界天主教會對於片中敘述的基督教歷史的批評。主業會,一種天主教組織,要求製片人在電影開頭加上一段「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免責聲明。同時,一個教會首領揚言要採取法律行動,聲稱此片冒犯了耶穌和天主教徒。20.《午夜牛郎》 《午夜牛郎》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禁片,盡管它的評級後來被改成R級。導演約翰·施萊辛格通過影片對紐約的同性戀男妓進行寫實,在1969年,此片對同性戀的刻畫震驚了觀眾。21.《疤面煞星》 好萊塢電影檢查員和評論家痛斥出自霍華德·霍克斯之手的《疤面煞星》原片。因為本片含有極端暴力和亂倫暗示。美國電影協會提出,除非本片作出幾個「貶低流氓平民英雄本質」的改變,否則不予發行。22.《死亡真面目》 這部徹夜狂歡主題的震驚紀錄片展現了「真實的」暴力死亡。該片在46個國家遭禁。總計有5部《死亡真面目》電影。

㈣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第一類:情色
《巴黎最後的探戈》、《感官世界》、《半熟少年》、《深喉》、《午夜牛郎》等
「性」永遠是最容易引起爭議,激起社會輿論大嘩的話題。同時,它也往往是電影人打破禁錮所最願意選擇角度。
1971年的影片《深喉》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為影片大膽的題材處理正好趕上美國70年代性解放風潮,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一部爭議之作。
影片相當於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來放映,其結果就是在美國23個州遭禁,5個有關公司和12位演職員被告上了法庭。不過一些支持性解放和主張藝術自由的人士卻選擇了支持本片。法官陳詞說:「這部影片的喉嚨應該被割掉。」當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劇場就打出標語:法官割喉,舉世悲哀。
諷刺的是,一名官員查爾斯·吉丁評價本片說:「污穢物像洪水一樣吞沒了美國人的大腦、心靈和靈魂!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結果這位官員後來被控貪污。另一名官員羅伊·科恩發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進監獄,但科恩不久後死於艾滋病——原來他一直是個同性戀者。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因為出自著名導演貝托魯奇之手,更堪稱情色與藝術之爭的經典案例。因為影片的性愛描寫,羅馬高等法院認定貝托魯奇和男女主角犯有「猥褻罪」。判處貝托魯奇兩個月的徒刑,剝奪公民權十年,並要求其銷毀電影膠片!歐洲一些國家也禁映了影片。
大島渚的名作《感官世界》也因為大膽直接的性描寫,只能變成一部法國影片,到法國去做後期和剪輯——因為法國當時剛剛解禁了對色情電影的限制。影片在日本本土卻遭到禁映。
近年來,像《半熟少年》《反基督者》《女性癮者》等在情色上大膽表現的電影也屢見不鮮,但引起的社會反響已經遠不像40年前那樣強烈。
第二類:宗教
《基督受難記》、《基督最後的誘惑》、《驅魔人》《萬世魔星》等
宗教也一向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在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很多電影人敢於去拍攝大膽的社會性題材,甚至去突破性的禁忌,卻對宗教內容極為謹慎。
馬丁·斯科塞斯拍攝《基督最後的誘惑》時,其老搭檔羅伯特·德·尼羅就因此最終放棄出演。影片因為把基督描寫成了一位凡人,甚至一度決定與妓女抹大拉的瑪莉亞成婚生子,由此引起一些教會機構的強烈不滿,一些教眾甚至到放映本片的影院外進行抗議,阻止觀眾入場。一個宗教團體甚至想花650萬美元把影片拷貝從環球公司買來銷毀掉!不少國家也把它作為了禁片。
於此類似的還有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拿耶穌惡搞的《萬世魔星》。前者影片中出現了用十字架插入女孩下體的情節,後者則講述了一個普通男子布萊恩因為各種陰差陽錯被當做了救世主最終被釘上十字架,極盡諷刺誇張惡搞之能事。可以想見,兩部影片都遭到了教會組織的強烈抵制——《驅魔人》一度在英國被禁,甚至不允許發行錄像帶。
2004年著名演員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基督受難記》可謂是個反例——除了影片極其直接的暴力血腥鏡頭,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傾向和反猶傾向引起的廣泛爭議。不過這次,力挺本片的卻是教派一方。
《基督受難記》對耶穌最後走向十字架的歷程進行了細膩真切的呈現,將其所受的困難和內心的矛盾痛苦展現出來。上映後影片得到了教皇的認同,大量基督教團體在復活節來到時團體組織觀看(這種群體組織看電影的情況在北美可算罕見),以致影片在北美拿到了3.7億美元的驚人票房(《超人:鋼鐵之軀》現在北美票房也不過2.5億美元),全球票房也達到了6.1億美元。這是很多商業大片都難以達到的驚人數字!
《紐約客》等左翼雜志以漫畫、評論等形式對其進行了諷刺、批評,認為該片對宗教精神的宣揚毫無新意,等於在拍教會的馬屁。爛番茄網站上,影片的新鮮度僅有49%!影評人大多對本片持否定態度。更嚴重的是,影片中若有若無地表現了猶太人對基督之死必須負責的指責態度——在1965年,羅馬教廷已經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聲明他們從此以後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本片舊話重提,又是在猶太人佔主導的好萊塢,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吉布森和他老爸都又爆出過反猶言論)
新千年到來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等各教派也都在進行改革,力圖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面貌。畢竟嚴酷恐怖的中世紀早已成為了過去。當同樣涉及宗教問題的《達芬奇密碼》上映時,教會對其已經非常寬容,不再說三道四,他們大概也明白,那不過是一部以宗教為噱頭的商業片而已。
第三類:政治
《一個國家的誕生》《意志的勝利》《清宮秘史》《武訓傳》等
政治正確(簡稱PC)也是電影潛在的准則之一,這個標准往往隱藏在更深的層面之中。由此引起的「爭議」,對電影本身以及電影人來說,其結果經常是事關生死的!
當年的國產電影《清宮秘史》和《武訓傳》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講的是光緒、珍妃與慈禧時代的故事,因為片中對義和團的描寫較為負面,正好撞到靶子上,被作為打擊劉少奇的工具被大遭批判。當時香港報紙全文轉載了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電影》,影片導演朱石麟讀後氣惱交加,因病整日躺在帆布椅上的他激憤起身,沒走幾步突然跌倒,送醫院後不治身亡!《武訓傳》更是一禁多年,至今都難得一見。影片所引出的已經不是價值觀的爭議,而是被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路線之爭的高度,殺雞儆猴了。
一部電影是否PC,是否有價值觀問題,並不是肯定或否定一部影片的基本依據——除非影片真喪心病狂到觸犯人類共識的基本底限(例如為納粹翻案或者歌頌紅色高棉)。即使是里芬斯塔爾為納粹做宣傳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還有歌頌臭名昭著的3K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沒有被打入冷宮。《一個國家的誕生》把黑人描寫得醜陋不堪,而白人一個個都是「偉光正」的樣子,影片在1915年上映後就遭到了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抗議,但到了1993年,影片還是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名冊(National Film Registry),作為重要電影文化資料保存保護起來。
第四類:暴力與社會准則
《天生殺人狂》《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發條橙》《邦妮與克萊德》《索多瑪120天》
暴力也是電影樂於表現內容,這其中有反思、否定,但也得承認暴力的影像往往能給觀眾帶來腎上腺的刺激,產生驚悚的愉悅感。所謂銀幕上的暴力美學,就是把暴力場景非現實化、誇張化之後,令其盡量脫離現實的威脅與可怕,轉化成一種美感和儀式感。
但有很多電影為了追求真實感,不願把暴力虛幻化,這些電影往往把血淋淋的暴力和令人不適的強奸、兇殺場面呈現在銀幕上,逼迫觀眾去感受、去體驗,進而去思考(未必都能達到這個程度)。
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幾部B級片《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等,對暴力、強奸的描寫都非常露骨寫實——影片《魔屋》在拍強奸戲的時候,女演員Sandra Peabody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竟然無法控制必須離開片場。
《發條橙》和《天生殺人狂》因為似乎採用了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影片的主人公:混混、殺人犯、濫施暴力者,結果引發了很多模仿犯罪的行為。據統計,在北美及海外有12起模仿《天生殺人狂》產生的謀殺犯罪行為,其中一個案子的受害家庭為此把導演的電影公司華納都告上了法庭。
當年,開啟了新好萊塢時代的《邦妮與克萊德》就被認為是美化了罪犯,有傷風化,引發了後來「壞蛋當主角」的電影風潮。《索多瑪120天》更是把暴力、虐待、情色展現到了極致!——1977年,當英國一家影院放映本片的未刪減版時,遭到了警察的突襲!直到2001年,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才同意影院放映本片的一個刪減很多的版本。
我們看到,性、暴力、標準的社會行為規范、宗教、政治,都是電影最容易產生爭議之處。這些充滿爭議性的電影,隨著時過境遷,往往已經顯得不那麼驚世駭俗難以接受,今天習慣了邪典電影B級片重口味的觀眾看起來有些恐怕毫無沖擊力。這些當年的話題之作電影有的並不出色,但大部分從電影藝術角度看都堪稱經典,不是僅靠爭議性流傳至今。它們或是勇於打破禁忌和封閉的界限;或大膽觸及敏感的社會、宗教、政治問題;或突破陳腐的道德准則和虛偽乏味的社會規范;或敢於描繪血腥暴力的真實……但無論如何,電影的獨特性、其藝術或商業品質,才是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㈤ 求幾部中國最受爭議的電影

中國大陸十部禁演的國產片

十七歲的單車 / Beijing Bicycle(2001)
2001年02月17日 / 崔林 / 李濱 / 高圓圓 / 中國 / 王小帥 / 唐大年 (Danian Tang) / 徐小明 (Hsiao-ming Hsu) / 焦雄屏 (Peggy Chiao) / 中文普通話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在國內公映。

鬼子來了 / Devils on the Doorstep
姜文 / 中國 / 姜文 / Fengwei You / 李海鷹 (Haiying Li) / Jianquan Shi / 中文唐山話 / 日語

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兇殘本性,圈內口碑不錯,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蘇州河 / Suzhou River
周迅 / 賈宏聲 / 中國 / 德國 / 婁燁 (Ye Lou) / 婁燁 (Ye Lou)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 灣上映遭禁映。

過年回家 / Seventeen Years
李冰冰 / 劉琳 / 李野萍 / 中國 / 義大利 / 張元 (Yuan Zhang) / Dai Ning / 余華 (Hua Yu) / 朱文 (Wen Zhu) / 普通話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導演張元受到處罰。

趙先生 / Mr. Zhao
1998(國內禁映) / 蔣雯麗 / 施京明 / 張芝華 / 陳怡南 / 中國 / 香港 / 呂樂 (Yue Lu) / 述平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導演:呂樂 攝影:王大麟 主演:施京明 張芝華 陳怡南 蔣雯麗

小武 / Xiao Wu
1998年02月18日 / 王宏偉 / 郝鴻建 / 左百韜 / 中國 / 香港 / 賈樟柯 / 賈樟柯 (Zhang Ke Jia) / 山西方言 / 中文

導演賈樟柯憑借《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系。在國內,《小武》及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因詆毀政黨形象,涉嫌煽動都是通過盜版VCD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郵差
馮遠征 / 濮存昕 / 梁丹妮 / 中國 / 何建軍 / 中文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詆毀中國官員形象。

活著 / To Live
葛優 (You Ge) / 鞏俐 (Li Gong) / 中國 / 香港 / 觀看http://www.vvband.com/html/lunli/20080125/1520.html / 張藝謀 (Yimou Zhang) / 余華 (Hua Yu) / 蘆葦 (Wei Lu) / 中文(普通話)

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根據余華小說改編,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因詆毀社會主義法制,詆毀政黨執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東宮西宮 / East Palace West Palace / Behind the Forbidden City (USA)
胡軍 / 司汗 / 中國 / 張元 / 王小波 (Wang Xiaobo) / 張元 (Yuan Zhang (I))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復雜的心路歷程,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涉嫌宣傳腐化思維,迄今未被准許上映。

藍風箏 / The Blue Kite
呂麗萍 / 濮存昕 / 李雪健 / 郭寶昌 / 中國 / 香港 / 田壯壯 (Zhuangzhuang Tian) / 蕭矛 (Xiao Mao) / 普通話

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詆毀之政黨形象,該片迄今不能獲准上映。

㈥ 高分求一個反應國際商務合同糾紛為主題的電影或者視頻!要能夠體現出英文翻譯的重要性!

1、公民凱恩 (1941)
當時的傳媒大亨赫斯特認為威爾森的這部處女座是在影射自己,因此在電影的

發行和宣傳過程中進行了阻撓, 但是並不妨礙它成為了影史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2、華爾街 (1987)
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同時可以掩蓋。不

看這個影片怎麼能夠隨便進入股市。

3、開水房 (2000)
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

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

4、矽谷傳奇 (1999)
比爾•蓋茨與斯蒂夫•喬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他們只有在

一個事情上是絕對共同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這個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

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麼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

么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讓客戶,讓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

的。陰謀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的點子籠罩在矽谷的上空。

5、優勢合作 (2004)
想成為全球級別的公司,怎麼能夠不看這個影片?大公司都是通過收購來長大的

,你會收購嗎?知道收購後銷售主管是怎麼想的嗎?知道銷售人員背後議論什麼

嗎?聯想收購IBM失敗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沒有看懂這個影片。你看得懂嗎?當

公司與公司之間發生買賣的時候,公司一員的你,位置在哪裡?

6、征服情海 (1996)
做生意要拿出誠意來。這個影片為美國文化提供了兩條經典的短語,風行美國

經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讓我看到錢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麼

才能看到錢,什麼情況下,你會忘記這一點,而且通常是客戶勸你忘記這一點

。生意中沒有牢靠的友誼,這是你在創業前必須要牢記的教訓。做銷售,建立

大客戶關系不容易。認真看上10遍吧。

7. 上班一條蟲 (1999)
公司縮減規模,預備裁員的時候,這個哥們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員開始

的那天,他卻決定請假一天。他的兩個辦公室的好友已經處在被開掉的邊緣,

無奈,哥們三個決定實施一個神秘計劃,將公司帳號上的錢陸續轉移,當然,

通過木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於這個哥們本來對辦公室工作就沒有感覺,於

是,對於裁員特別輕松,滿不在乎,公司高層偏偏就欣賞這樣的態度,他居然

被留下了。
辦公室政治課實戰教材。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遇到危機時,裁員的本質動機,

員工對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義都是必須要學習的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

8. 解構企業 (2003)
18 世紀美國法律正式通過了一個企業可以是一個個人的組織行為後,到21世紀

,僅僅兩個多世紀,美國的這個公司法居然影響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國的公司

法中也看到類似的描述。恰好是這樣的法律文本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

這個冠之以法人的稱號橫行全球,世界每一個角度都受到影響。個人的貪婪,

個人的無度,個人的慾望沒有止境地擴張,膨脹。從最深刻的本質揭示了資本

主義商業規則,並無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敗之的機會。商業法

,壟斷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課程。

9. 局內人 (1999)
當商業秘密與巨額貨幣糾纏在一起的時候,阿爾帕西諾主演的主持人面對了兩

難的處境。在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金錢可以換來什麼

?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交換什麼都可以,哪怕是

交換對公眾危害嚴重的吸煙的秘密。科學家的良知能否用錢收購,中國古語說

的有錢能是鬼推磨,真的在外國對於鬼來說有效嗎?
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

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

,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10. 金錢帝國 (1994)
一個緩慢敘事風格的影片。一個票房不怎麼樣的影片,一個懂商業的人說好的

影片,一個社會大眾看不懂的影片。一個公司的老闆自殺了,似乎特別符合現

在的蕭條期的潮流。然而,老闆自殺了,其公司還蒸蒸日上呢,董事會的實權

人物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當然是私慾橫流,監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等都是這個影片不可多得的實戰教案。學吧,

從血淋淋中學到教訓,並用來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業。

11. 反托拉斯行動 (2001)
商業社會信任容易建立嗎?誰值得信任、給錢的人值得信任嗎?給你一個錄用

的機會就值得信任嗎?影片中的大型軟體公司暗指微軟,公司老闆也是用比爾

蓋茨為原型的。從斯坦福錄用天才軟體工程師畢業生,然後應付已經嚴重推遲

了的軟體發布日期,然而,信任卻突然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公司,法律,個人

,專業性之間復雜的,糾纏不清的問題。
任何學科的學生都要看上五遍。畢業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鱷魚一樣盯著你,

不是用鱷魚般的嘴,而是用誘人的薪酬,寬松的待遇包裝起來的網,你已經准

備好投懷送抱了嗎?

12. 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 (1998)
學習銀行業務,尤其是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材。一個能夠將百年老字型大小銀行一夜

之間弄垮的業務模式到底是什麼?其中伴隨著一個職員怎樣的人生輝煌?如何

巧妙地利用廉價的不懂業務的員工?如何利用大銀行罕見的機會?
還記得里森在巴林銀行的所作所為嗎?應該不會忘記2008年華爾街橫行的杠桿

吧。學習金融,學習投資,學習銀行業基本操作的實戰教案,怎麼能夠錯過?



13. 叛逆性騷擾 ( 1994)
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影片總是讓人經久不忘。這個影片的主題是性騷擾,是公司

辦公室性騷擾。一個高管面對提升的機會,提升的關鍵人是他大學的女友,女

友的動機並不單純,在辦公室發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卻在法庭相見。
商業法,辦公室行為,公司群體人際關系行為准則,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難得

的教材,生動的雷人的教案。
萬萬不能錯過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以及慷慨激昂。

14. 偷聽女人心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羨慕的帥哥自以為是,

從事的又是廣告行業,居然沒有機會升遷,居然老闆還是女性。一個意外,就

一個小小的車禍,讓他具備了能夠閱讀女性頭腦的能力,他居然真的發現了女

性竟然是這么想的。
商業心理學,女性行為學,廣告學等都是這個影片中最需要學習的亮點。

15. 門口的野蠻人 (1993 )
當一個大師級的銷售高手銷售的產品是他的公司的時候,你要小心了,因為你

面對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發大財的機會。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購

買,無論多少錢都要買,因為眼看著他將這個公司的股票從40推到100,一個夜

晚並不漫長,一個夜晚讓有錢的更加有錢,貪婪是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迴避

的主題,當然也無法忘記,每次貪婪遇到正直,為什麼贏的總是貪婪。
現代公司政治,公司價值,投資機會,銷售技巧等都是這個影片貫穿始終的啟

發。

16、顛倒乾坤 (1983)
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

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三個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

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的本質法則

㈦ 怎麼看待漫威電影《黑豹》飽受爭議

在電影院看完《黑豹》之後,心情只有一個—失望。

因為春節賀歲檔沖突,《黑豹》在大陸上映的時間比北美大概晚了一個月。就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黑豹》不斷地刷新北美電影榜的各種記錄:番茄新鮮度百分百、票房不斷刷新電影票房榜單、僅次於《復仇者聯盟》成為漫威電影榜單票房第二電影......《黑豹》在北美的口碑一路飆升,而作為大陸觀眾的我們卻無法欣賞到這部電影。所以《黑豹》可謂是吊足了我們的胃口。當時電影院看到《黑豹》在北美如此叫坐,紛紛加大了《黑豹》的拍片量,同期的電影只有北美票房黑馬《寂靜之地》可以與之稍微「抗衡」。

但是這些政治色彩和大陸的觀眾有什麼關系呢?沒有了代入感,我們只會覺得《黑豹》是一部「水土不服」的電影。舉個同樣的例子,《戰狼2》在大陸能夠達到大陸電影票房第一的地位,但是《戰狼2》在北美的票房十分慘淡,摺合人民幣在128萬左右。正是因為口碑的兩極分化實在太大,所以說《黑豹》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㈧ 世界電影史上有很多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其中都有哪些

我覺得有很多,比如宗教題材宗教領域的敏感性毋庸多說,而且覆蓋面甚廣。而且由於部分原教旨信仰的存在,甚至不如實按照宗教經典拍攝的電影都可能引起爭議。而宗教領域的這類有爭議的電影,常有的下場就是被禁映(或者被某個國家禁映)。但是由於其中優秀電影在思想性上的深度,通常都能在文化圈內引起廣泛的反響,最終這些思想或多或少的會以更溫和和不經意的方式,在其他作品中被體現出來。

除此之外,特瑞瓊斯和帕索里尼是兩位對宗教題材極為狂熱的導演。特瑞瓊斯的《萬世魔星》(Life of Brain,1979)在他作品中最為出名,理所當然片子的編劇是特列·吉瑞姆。這部荒誕諷刺喜劇,講述在羅馬統治下的巴勒斯坦,一個普通男人因為參與反羅馬的地下組織而被誤認為是彌賽亞(猶太人企盼的復國救主),並最終被施以十字架刑的滑稽故事。其中極盡嘲諷之能事,理所當然讓宗教人士大為惱火。至於帕索里尼,更不用說,他拍攝的一系列電影都掛著禁片之名諱,但多年來卻始終被廣大影迷和電影從業者借鑒和討論。《十日談》(Il Decameron,1971)以及《索多瑪的120天》(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1975)這兩部可以算作代表。

㈨ 25部最具爭議影片有哪些

縱觀世界電影,不難發現一條鐵定的規則:凡是越引發爭議的影片,其票房反而越好。近年來,一些內容涉及宗教、政治、同性戀、色情或暴力的影片,都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票房,觀眾反應也十分熱烈。美國《娛樂周刊》最近一期權威出爐了其評選的「電影史上25部最具爭議影片」名單。其名單中《達·芬奇密
碼》榜上有名,居第13位。我國影迷熟悉的《發條桔子》、《本能1》、《巴黎最後的探戈》、《華氏·9.11》等分別以第2、第19、第9、第3入選。據統計,1970年代以前出品的僅6部,而70年代以後出品的多達19部。今年新片《聯航93》也因過分渲染機毀人亡的恐怖而排名第16位。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發展,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爭議話題的影片確實是越拍越多了。(文/嚴敏)

A 爭議話題的首位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社會都有其一定的政治准則和倫理准則,都有其一定的思想觀念。電影一旦冒犯了它們,就往往會引發非議。例如上述名單上居第6位的《基督的最後誘惑》,雖說是根據希臘大文豪卡贊基斯的名作改編,但從宣布開拍到影片上映,一直遭到全球教會團體的猛烈批評。而位居「最有爭議影片」榜首的則是《耶穌受難記》。

《達·芬奇密碼》

《達·芬奇密碼》也造成空前爭議的話題,票房卻高達5.83億美元。由此,原作者布朗的另一部小說《天使與魔鬼》已被索尼公司敲定改編,作為《達》的前集,這部新片描寫蘭登追尋「全球最年邁和最有權勢的撒旦崇拜者」,勢必又要引發新一波爭議。

B 色情和暴力

過分渲染色情和暴力,也常常遭人們非議,但在炒作之下,卻也常常會創下票房佳績。

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情色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曾遭禁映,但最後卻大賣3600萬美元,也讓貝托魯奇一舉成名;由奧立弗·斯通執導的《天生殺手》,通過一對男女青年對暴力提出了反思,也曾遭批評,但該片拍得很正,最後狂賣5000萬美元;由莎朗·斯通主演的情色驚悚片《本能1》,憑借片商和媒體對不時交叉雙腿鏡頭的大肆炒作,輕松地在美國創下1億美元的驚人票房,更把本來默默無聞的莎朗·斯通一下子捧紅成為銀幕性感女神;《斷背山》把美國英雄主義化身——西部牛仔詮釋為同性戀者,亦引發了衛道人士的抗議,《斷》未映先轟動,從營銷看已獲大勝,結果票房近億美元。

在「25部最有爭議影片」名單中,色情和暴力題材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除了上述外,還有把色情和暴力科幻化的《發條桔子》(英國)、描寫一對無惡不作的雌雄大盜的《邦妮與克來德》(美國)、以輪盤賭賭腦袋的《獵鹿人》(美國)、以肉慾滿足逃避現實的《我好奇》(瑞典)、《深喉》(美國)等等。

C 政治「陰謀論」

還有,政治話題若過分煽情,也容易遭人非議。例如排名第5的《肯尼迪》,提出了肯尼迪遇刺的所謂「陰謀論」,結果遭到了美國政界人士的質疑。美國國會於1992年通過法案開放相關的絕密文件,人們查閱後並沒發現所謂的「陰謀論」的任何證據。再如唯一入選的動畫片《阿拉丁》,只因為有一句帶地域政治色彩的歌詞,而屢遭爭議。

D 爭議的預言

《娛樂周刊》預言,今年還有多部影片會引發爭議,除《世貿中心》外,還有《華氏9·11》導演邁克爾·摩爾拍的一部抨擊美國保健制度的紀錄片《精神病人》,保守派人士已磨刀霍霍,准備對他下手。還有一部《波拉特》11月份才上映,哈薩克政府已在《紐約時報》上登廣告,抗議該片導演沙·科亨的種族和性別歧視觀點。總之,美國電影的製作理念(票房至上)和分級制,促成了爭議性影片越拍越多。

E 禁片重見天日

面對爭議影片,各國電影審查機構是政治考量或道德考量為先呢,還是經濟考量或商業考量為先呢?一般情況下,是動用剪刀刪掉有關的片斷(包括畫面和對白等)。特別嚴重的是禁映。世界電影史上遭禁映的影片為數不少。

英國知名影刊《全線電影》曾整理出一批因有爭議內容而在英國遭禁映的影片名單。其排名第一的是《發條桔子》;排名第二的是《驅魔人》;禁映時間最長的是《偷窺犯》(1932年),達33年之久。隨著社會和觀念的開放,加上有些爭議「時效」已失,故大多數禁片後來都重見天日。不過有些國家至今對禁映的態度十分強硬。

美國實行「分級制」,這是一種「行業自律」。但片商視爭議為賣點,在影片里特意保留一些有爭議性的內容,並加以儀式化、戲謔化或美學化。盡管這樣做會使影片定級時從G(普及)級降到PG或PG-13(指導)級,甚至R(限制)級。然而長期以來,美國最賣座或相當賣座的影片恰恰不是G級而是PG、PG-13和R級。今年,連《碟中諜3》、《X戰警3》等大片以及《草原合家歡》、《跨越時空的愛》等文藝片也均屬PG-13或R級。

㈩ 請推薦幾部有爭議性的電影!

困惑的浪漫
法國的 野獸
女虐
日本的豚鼠實驗系列
殺人不分左右
惡魔解剖
索多瑪100天
人食人實錄
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