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聯星》主演的什麼在國際上獲獎
石聯星主演的《趙一曼》在國際上獲獎。
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女演員石聯星(《趙一曼》主演)獲優秀表演獎,成功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成為第一個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新中國女明星,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1932年,石聯星與蘇區著名將領鍾偉劍相識相知相愛,然而鍾偉劍犧牲在長征路上,後與著名導演,演員凌子風結婚。
1984年8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0歲。
須知:
石聯星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廣大紅軍和蘇區群眾譽為蘇區「三大赤色紅星之一」。
之後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又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❷ 石聯星主演的第一部獲獎電影是什麼
石聯星主演的第一部獲獎電影是《趙一曼》。她因在電影《趙一曼》中成功塑造了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形象,而在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優秀演技獎」。
個人經歷
石聯星,曾用名石蓮馨,1914年6月出生於湖北黃梅縣,1932年奔赴中央蘇區,在列寧師范、紅軍學校看護連、高爾基戲劇學校、星火劇社擔任教師、演員,是蘇區紅色戲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
1938年先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八隊、抗敵演劇二隊,1944年到延安,在魯藝戲劇系任教,1947年參加華北電影隊,1949年到東影廠任演員,1950年調入北影廠。
1950年,石聯星在故事片《趙一曼》中扮演女主人公趙一曼。容貌端莊、氣質優雅大方的石聯星成功地塑造了可敬、可親的女英雄趙一曼,使其成為新中國早期銀幕上的經典形象之一。
❸ 主演石聯星演的影片是什麼
主演石聯星是電影《趙一曼》。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
講述了1933年,女共產黨員趙一曼與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市電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罷工。敵人懾於群眾聲威,表面上佯裝讓步,暗地裡卻加緊部署鎮壓。
(3)石聯星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石聯星1914年6月1日生於湖北黃梅縣,1932年參加革命,1938年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二隊(疑誤,據顏一演《在救亡演劇二隊的日子裡》中全體隊員名單,其中沒有石聯星),同年,參加抗敵演劇二隊,1940年在廣西擔任廣西省立藝術館教員。
1941年至1944年進入新中國劇社擔任演員。1945年進入延安魯藝。1945年至1946年擔任華北聯大戲劇系教員。1948年參加河北石家莊宣傳部工作,1948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一曼
❹ 石聯星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湖上的斗爭》。
石聯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演員、導演。文藝四級。曾用筆名、藝名:石蓮馨。文化程度:專科。她參加革命後不久即奔中央蘇區先後在列寧師范、紅軍學校看護連、高爾基戲劇學校、中央蘇區星火劇團任文化教員、演員。
相關信息:
她生前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特邀代表,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
❺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什麼的主演十連心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5)石聯星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石聯星以此片獲1950年第五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❻ 石聯星1950年主演的什麼電影
石聯星1950年沒有主演電影。石聯星(1914年6月1日~1984年8月1日),演員、導演。文藝四級。曾用筆名、藝名:石蓮馨。她參加革命後不久即奔中央蘇區先後在列寧師范、紅軍學校看護連、高爾基戲劇學校、中央蘇區星火劇團任文化教員、演員。
石聯星同志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及參演《我-紅軍》、《女英雄》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廣大紅軍和蘇區群眾譽為蘇區"三大赤色紅星之一」。之後她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又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❼ 石聯星主演的什麼在國際上獲獎
石聯星主演的《趙一曼》在國際上獲獎。
1950年,在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中國電影演員石聯星因主演《趙一曼》成功而獲得演員獎。這是新中國電影演員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石聯星,中國女演員。1945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延安電影製片廠工作。
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主演《趙一曼》,一舉成名,獲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女演員獎。後轉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任教。1959年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
《趙一曼》簡介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石聯星以此片獲1950年第五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以上內容參考:石聯星 - 網路
❽ 《趙一曼》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藝術價值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凄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作為配音片,《漁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聲時代轉變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既保持了中國默片視覺表現上的高水準,也體現出一些對於聲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所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朴,卻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中國網)。
❾ 主演石聯星演的影片是什麼
《湖上的斗爭》。
石聯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演員、導演。文藝四級。曾用筆名、藝名:石蓮馨。文化程度:專科。代表作品有《湖上的斗爭》等影片。
石聯星1914年5月18日生於湖北黃梅縣,1938年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二隊(疑誤,據顏一演《在救亡演劇二隊的日子裡》中全體隊員名單,其中沒有石聯星),同年,參加抗敵演劇二隊,1940年在廣西擔任廣西省立藝術館教員。
1941年至1944年進入新中國劇社擔任演員。1945年進入延安魯藝。1945年至1946年擔任華北聯大戲劇系教員。1948年參加河北石家莊宣傳部工作。
石聯星同志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及參演、《女英雄》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譽為「三大赤色紅星之一」。
❿ 石聯星主演的什麼在國際上獲獎
《趙一曼》。
石聯星主演電影《趙一曼》第一個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女明星。
1950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同年,因主演影片《趙一曼》,榮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演員優等獎,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女演員。
介紹
除了《趙一曼》,石聯星還在《湖上的斗爭》中扮演過區委書記吳鳳台。可能因為石聯星是個老革命,對趙一曼這樣的職業革命家比較熟悉,情感體驗也比較深,她的身上有一種特有的「革命大姐」的氣質,再加上她早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的表演藝術經驗。
所以,經她塑造的趙一曼的藝術形象真實可信,受到廣大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認可。這一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後來為了支持丈夫、著名導演凌子鳳的事業,她甘當賢內助,退居幕後,到北京電影學校當教師。
1951年,石聯星調北京電影學校任教;195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後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