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電影傳媒第一人—張慶永的個人資料
每一個廣告人都懂得,千萬不要和消費者的關注度過不去。關注度就是廣告的生命線,贏得關注是廣告人孜孜以求的目標。贏取關注的手段層出不窮,最好的那一部分,被我們稱之為創意。關於媒體本身,很多人認為創意的所在就是尋找到別人未曾發現的新媒體陣地。然而當目力之所及都完全被廣告占滿時,你的藍色海洋又在哪裡?央視三維廣告公司所推出的「銀幕巨陣」為這一疑問給出了一個完美的解答。對於央視三維廣告公司而言,他們定位就是電影產業鏈的整合營銷專家。
讓時間回溯到1895年12月28日。
巴黎大咖啡館的印度廳里放映的短片《火車到站》重現了逝去的時光,在場的觀眾不由得驚呼:「過去已經屬於我們。」其後100多年的時間里,電影的魅力始終無可取代。有關注的地方就會有廣告,顯然的,聰明的廠商和廣告人都不會放過電影這一肥美之地——當你走進影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悠閑而又興奮地等待電影開場時,你可曾想到,另一場精彩的大戲,會先於電影展開,這就是電影廣告。
電影廣告:找到光影的另一半價值
1994 年,當年輕的張慶永剛剛踏上北京的土地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將成為這出大戲的導演。懷揣著自己的專利產品,張慶永的第一個夢想,是做一番事業,安一個家。然而他的專利產品開發生產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也是機緣巧合,張慶勇與中外名人廣告公司相識,走上了自己的廣告之路。
「那時的中國廣告競爭還不像現在這樣激烈,機會相當多。那時我就在想,什麼樣的東西能讓大家安心地坐下來看。於是我們就想到了電影。」張慶永說。關於受眾心理的分析開啟了事業的大門,1995年,張慶永的公司製作並發布了第一個電影視頻貼片廣告,開創了中國電影廣告的歷史先河。
1998年8月6日,央視三維廣告公司成立。在公司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央視三維幫助許多客戶藉助電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價值。2002年,經由央視三維策劃實施的「多普達——手機中的『英雄』」影畫傳媒戰略成功實施,搭載投入上千萬,創造了中國的第一,並獲得2002年中國國際公關協會評選的年度10大經典案例。
「電影廣告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升品牌;對於觀眾而言,是接觸品牌的另一個渠道。而對於電影本身,票房之外的收入就是對電影事業的促進。通過廣告,電影發現了情節之外的價值。」張慶永說。
成功的背後,是對於公司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思考:對於央視三維而言,下一片藍海在哪裡?
銀幕巨陣:品牌的星光大道
96、97年,大片的引進煥發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生,應該說,張慶永找到了最佳的進入時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進影院,形成觀影的習慣。電影天生就具有分眾劃分功能,經常去影院看電影人絕大多數是有一定消費能力和知識背景的人。影院舒適的環境、銀幕震撼性的表現力,可以讓廣告效果得到最優化。優質的人群加上優質的效果,讓電影廣告找不到不被青睞的理由。那麼對於張慶永和央視三維而言,已經佔領了這一優勢資源之後,下一個突破點在哪裡?
「傳統貼片廣告受影片本身的影響非常深。一部片子的上映時間,上映范圍,都將對廣告效果造成很深的影響。譬如說《理發師》、《達芬奇密碼》,來自影片的波動影響了廣告投放整體效果。」張慶永說,「不管影片怎麼變,影院是不會變的,想到這里,我們就找到了問題的核心。2005年,我們推出了『銀幕巨陣』。」
與電影貼片廣告不同的是,銀幕巨陣是以影院為單位建立起了廣告聯播網,集中收購院線影片播放前的廣告時段。不管影片本身出現怎樣的變化,通過不變的院線,銀幕巨陣都能保證廣告的有效傳達1,254,505場。
「建立起這樣的網路,電影廣告的媒體優勢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來,對於電影廣告的使用,不再因為影片本身的特點而局限於一時一地一群人,銀幕巨陣這個產品把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地區的受眾聚集到了一起,加上電影媒體本身震撼性表現力,使它有充足的理由成為品牌的首發平台,搭乘電影媒體這趟快車,品牌就走上了自己的星光大道。」張慶永說。
全面整合:創業者是沒有起落架的直升機
張慶永與江南春相識已久,基於理念和事業上的共通,央視三維於全年8月正式加入分眾傳媒集團,為分眾的「生活圈媒體群」概念添加上了重要砝碼。
盡管一切都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然而對於張慶永來說,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
「客戶的認知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客戶仍舊將電影廣告視為短期性的項目,帶著活動營銷的性質,這是傳統貼片廣告帶來的認知。事實上藉助銀幕巨陣,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實現長期性的品牌溝通。電影產業留給我們的空間還很大,接下來我希望能從電影的前期就進行導入,全面整合產業的上中下游,最終搭建起廣告主與電影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梁。」
當問及對於自己生活的打算時,張慶永笑了:
「我現在家庭很完美,已經很滿足了。更多的精力仍舊會在工作上,中國那麼多影院正在興建,硬體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影院,這些都是我們的機會。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這樣,沒法停下,創業者就是沒有起落架的飛機。」
❷ 張永慶為什麼被稱為電影傳媒第一人
每一個廣告人都懂得,千萬不要和消費者的關注度過不去。關注度就是廣告的生命線,贏得關注是廣告人孜孜以求的目標。贏取關注的手段層出不窮,最好的那一部分,被我們稱之為創意。關於媒體本身,很多人認為創意的所在就是尋找到別人未曾發現的新媒體陣地。然而當目力之所及都完全被廣告占滿時,你的藍色海洋又在哪裡?央視三維廣告公司所推出的「銀幕巨陣」為這一疑問給出了一個完美的解答。對於央視三維廣告公司而言,他們定位就是電影產業鏈的整合營銷專家。
讓時間回溯到1895年12月28日。
巴黎大咖啡館的印度廳里放映的短片《火車到站》重現了逝去的時光,在場的觀眾不由得驚呼:「過去已經屬於我們。」其後100多年的時間里,電影的魅力始終無可取代。有關注的地方就會有廣告,顯然的,聰明的廠商和廣告人都不會放過電影這一肥美之地——當你走進影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悠閑而又興奮地等待電影開場時,你可曾想到,另一場精彩的大戲,會先於電影展開,這就是電影廣告。
電影廣告:找到光影的另一半價值
1994年,當年輕的張慶永剛剛踏上北京的土地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將成為這出大戲的導演。懷揣著自己的專利產品,張慶永的第一個夢想,是做一番事業,安一個家。然而他的專利產品開發生產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也是機緣巧合,張慶勇與中外名人廣告公司相識,走上了自己的廣告之路。
「那時的中國廣告競爭還不像現在這樣激烈,機會相當多。那時我就在想,什麼樣的東西能讓大家安心地坐下來看。於是我們就想到了電影。」張慶永說。關於受眾心理的分析開啟了事業的大門,1995年,張慶永的公司製作並發布了第一個電影視頻貼片廣告,開創了中國電影廣告的歷史先河。
1998年8月6日,央視三維廣告公司成立。在公司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央視三維幫助許多客戶藉助電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價值。2002年,經由央視三維策劃實施的「多普達——手機中的『英雄』」影畫傳媒戰略成功實施,搭載投入上千萬,創造了中國的第一,並獲得2002年中國國際公關協會評選的年度10大經典案例。
「電影廣告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升品牌;對於觀眾而言,是接觸品牌的另一個渠道。而對於電影本身,票房之外的收入就是對電影事業的促進。通過廣告,電影發現了情節之外的價值。」張慶永說。
成功的背後,是對於公司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思考:對於央視三維而言,下一片藍海在哪裡?
銀幕巨陣:品牌的星光大道
96、97年,大片的引進煥發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生,應該說,張慶永找到了最佳的進入時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進影院,形成觀影的習慣。電影天生就具有分眾劃分功能,經常去影院看電影人絕大多數是有一定消費能力和知識背景的人。影院舒適的環境、銀幕震撼性的表現力,可以讓廣告效果得到最優化。優質的人群加上優質的效果,讓電影廣告找不到不被青睞的理由。那麼對於張慶永和央視三維而言,已經佔領了這一優勢資源之後,下一個突破點在哪裡?
「傳統貼片廣告受影片本身的影響非常深。一部片子的上映時間,上映范圍,都將對廣告效果造成很深的影響。譬如說《理發師》、《達芬奇密碼》,來自影片的波動影響了廣告投放整體效果。」張慶永說,「不管影片怎麼變,影院是不會變的,想到這里,我們就找到了問題的核心。2005年,我們推出了『銀幕巨陣』。」
與電影貼片廣告不同的是,銀幕巨陣是以影院為單位建立起了廣告聯播網,集中收購院線影片播放前的廣告時段。不管影片本身出現怎樣的變化,通過不變的院線,銀幕巨陣都能保證廣告的有效傳達1,254,505場。
「建立起這樣的網路,電影廣告的媒體優勢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來,對於電影廣告的使用,不再因為影片本身的特點而局限於一時一地一群人,銀幕巨陣這個產品把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地區的受眾聚集到了一起,加上電影媒體本身震撼性表現力,使它有充足的理由成為品牌的首發平台,搭乘電影媒體這趟快車,品牌就走上了自己的星光大道。」張慶永說。
全面整合:創業者是沒有起落架的直升機
張慶永與江南春相識已久,基於理念和事業上的共通,央視三維於全年8月正式加入分眾傳媒集團,為分眾的「生活圈媒體群」概念添加上了重要砝碼。
盡管一切都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然而對於張慶永來說,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
「客戶的認知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客戶仍舊將電影廣告視為短期性的項目,帶著活動營銷的性質,這是傳統貼片廣告帶來的認知。事實上藉助銀幕巨陣,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實現長期性的品牌溝通。電影產業留給我們的空間還很大,接下來我希望能從電影的前期就進行導入,全面整合產業的上中下游,最終搭建起廣告主與電影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梁。」
當問及對於自己生活的打算時,張慶永笑了:
「我現在家庭很完美,已經很滿足了。更多的精力仍舊會在工作上,中國那麼多影院正在興建,硬體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影院,這些都是我們的機會。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這樣,沒法停下,創業者就是沒有起落架的飛機。」
張慶永簡介:
張慶永先生以電影傳媒為其事業圓心,是致力於電影媒體服務和全產業鏈增值服務的傳媒人。
1998年,張慶永先生創立中國第一家專業的電影廣告公司——北京央視三維廣告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電影媒體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實踐。
從單純的電影推廣到電影與商業的結合互動、從電影院的媒體化開發到以電影媒體為核心的整合傳播,張慶永先生率領他的央視三維電影傳媒,以先行者的覺悟和拓荒者的姿態,孜孜不倦地探索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媒體化運作和整合傳播之路。
❸ 央視三維電影傳媒創始人張慶永被譽為什麼
1998年8月6日,央視三維廣告公司成立。在公司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央視三維幫助許多客戶藉助電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價值。2002年,經由央視三維策劃實施的「多普達——手機中的『英雄』」影畫傳媒戰略成功實施,搭載投入上千萬,創造了中國的第一,並獲得2002年中國國際公關協會評選的年度10大經典案例。被譽為中國傳媒第一人
❹ 張永慶為什麼被稱為電影傳媒第一人
張永慶為什麼被稱為電影傳媒第一人
因為他是第一個在電影上做廣告的人
如果幫助到你了請採納,謝謝!
❺ 張慶永第二次創業與什麼有關
8月11日,由甘肅省林業廳主辦,北京看購科技有限公司與甘肅萬林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文冠果種植開發專家研討會暨「荒嶺變油田:500萬畝文冠果項目」正式在甘肅蘭州落地。專家一致認為,如果文冠果能夠在甘肅等省份大力推廣種植,建立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夢想。西北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落後,發展文冠果等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提供高效清潔生物質能源,催生新型綠色新能源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甚至可以說「利用文冠果提取的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植物能源作為替代石油的重要選擇,將成為推進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
前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木本油料協會會長李育材,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副司長王劍波、治沙辦副主任羅斌、場圃總站副總站長楊連清、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黨組成員洪家宜,白銀市委副書記宋奮吉,白銀市林業局局長馬志勇,武漢大學教授何東平等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並見證了北京看購與甘肅萬林的簽約儀式。
早在2008年,甘肅被納入國家林業局全國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省份,計劃建設110萬畝文冠果原料基地。而甘肅也是文冠果最適宜省省份之一,無論是氣候、土壤、海拔,還是地理特徵都與文冠果的生物學特性相吻合。文冠果順理成章地被列為國家戰略資源和石油替代資源,已納入國家和甘肅等省區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然而,隨後幾年,文冠果在甘肅的推廣種植力度並未實現突破。
直至2012年12月,剛剛成立半年多的甘肅萬林科技有限公司在靖遠縣五合鄉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取得為期50年的農業用地8.59萬畝,而後用於種植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油用經濟林木。1.6萬畝的文冠果林種植規模,使得甘肅萬林擁有了當時國內最大的文冠果種植基地,而公司已成為全國木本食用油加工領域的一支新銳力量。
如今的「荒嶺變油田:500萬畝文冠果項目」堪稱甘肅萬林的一個大手筆。在「文冠果種植開發專家研討會」上,尹菊萍動情講述了自己的艱苦而執著的創業經歷,令與會者無不動容。好在,經過不懈努力之後,甘肅萬林找到了自己的戰略合作夥伴——北京看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看購即是「500萬畝文冠果項目」的共同推動者。
事實上,北京看購原本游離於木本食用油產業之外,其公開的資料顯示「一家服務於世界500強及中國500強的集團福利供應商,定位於影票定製領域」。 其公司掌舵人張慶永則被稱為「中國電影傳媒第一人」,「經營央視三維,看購集團,星飄傳媒,愛和庭集團等四家市值逾10億的公司」。
不過,尹菊萍之於張慶永,有一點是相同的,甘肅萬林的常務副總經理權軍稱之為「公益情懷和社會責任」。據稱,張慶永「多年以來堅持社會資源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文化環境,解決兒童成長環境問題,服務全民健康事業」, 這位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企業家還是「北京萬人徒步」活動發起人,先後多次組織全國10萬人徒步健身活動。而現身簽約儀式的張慶永風趣且富有激情,頗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❻ 看購電影的創始人簡介
張慶永先生
1998年8月6日,張慶永先生創立中國第一家專業電影廣告公司——央視三維廣告公司,開始了中國電影傳媒前所未有的電影整合營銷、包裝上市、推廣、企業贊助等電影運營模式的探索和實踐。2006年央視三維正式加入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傳媒公司「分眾傳媒集團」,為分眾傳媒的「生活圈媒體群」概念添加上了重要砝碼,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2007年組建愛和庭集團,並成立愛和庭文商會館。愛和庭文商會館位於北京CBD核心區,盡享天時之順、地利之便、人和之利,全方位營造與企業及個人相得益彰的「第三交際圈」。達到修身、正心、潤靈、齊家、立業,成就高端文化、商業圈。會館匯聚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東方太極養生、傳統易經文化、修身養心茶道、高端企業家投融資論壇、企業家論壇、單身交友派對等多元化產品及課程。
2007年9月7日成立北京百樂看購網路有限公司,任董事長一職,製作了中國第一張電影IC卡,並搭建看購網網路服務平台,拉開了中國電影票務及電影資訊的新紀元。
2010年底擔任中國吉商會副會長職務。
2011年4月11日成立中國甜蜜事業發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長一職,把拯救生態和拯救心態作為公司運營的社會責任價值體現,推出「甜蜜事業」——「認養蜜蜂」愛心行動,以「認養蜜蜂」並回饋真情蜂蜜的模式,將蜜蜂認養、保護生態與山區扶貧的社會愛心活動完美結合,讓每一個參與「甜蜜事業」的愛心人士和團體單位踐行社會責任,喚起保護蜜蜂,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❼ 影院的廣告模式是
模式:貼片VS包月 當年一部《英雄》成就了多普達手機,讓多普達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產手機品牌一夜之間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的代名詞。多普達只投入了區區1000萬元的電影貼片廣告就大獲成功,電影貼片模式一度非常紅火。 「中國電影,應該說還是處於大片的時代,一部有號召力的大片除了帶來巨大的票房收入,貼片廣告也成為很多企業事件營銷的載體,貼片的優點是能夠利用大片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覆蓋大規模受眾,受眾覆蓋廣度極大。」上海晶茂電影傳媒市場總監林怡天說。 但是貼片模式也存在問題,對於廣告客戶而言,運作電影貼片廣告也是個很難琢磨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因為電影本身的票房難以預測,還在於傳統的貼片廣告運作流程,讓廣告客戶無法獲得廣告效果的評估。 傳統的貼片廣告發布形式是,廣告客戶找到廣告代理公司來運作貼片廣告的事情,接下來,廣告公司就找到片商,買到若干萬場次的貼片廣告,然後片商再找到發行方,通過發行方把這幾萬場次的貼片廣告分配到全國的若干條院線中去,每個院線下有很多影院,然後再分配拷貝到具體的影院。就這樣經過層層的分配,電影拷貝被分配到電影院。 「但是,這樣的模式,廣告客戶和代理公司都無法掌控廣告最終被投放到哪些電影院中了,廣告客戶只能知道自己買了若干萬場次的電影貼片廣告,卻不知道具體投放到哪些電影院中去了。」央視三維電影傳媒全國戰略市場部副總裁査巍表示。 而當央視三維轉向包月模式時,晶茂卻又進入了這個市場,「當行業開始質疑貼片的效果時,也正是機遇的來臨,晶茂通過整合上下游片方和影院的時段,連通了客戶廣告同影院播出之間的高速通道。既保障了場次,也挑選了更加優質的影院,提升了貼片的競爭力,2009年,貼片市場的增長超過了100%以上。」林怡天說。 近年來,隨著進口、本土大片數量的急劇增加,另外一種新的廣告模式——包月模式開始崛起,在央視三維電影傳媒被稱為「銀幕巨陣」,而上海晶茂電影傳媒的這塊業務則被稱之為「影通天下」。 同貼片的事件營銷觀點不同的是,不管是「銀幕巨陣」還是「影通天下」,關注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院,如果可以把全國各地的主流電影院的映前廣告承包下來,就可以超越電影本身,全影片全影廳覆蓋主流電影人群。其最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直接與投放的終端資源合作的可控性增強,資源穩定,傳播周期靈活,合作深入空間大,配合性非常高,利於客戶開展全方位立體互動的線上線下整合傳播活動。 傳媒公司:央視三維VS晶茂 央視三維創始人張慶永2005年推出「銀幕巨陣」,整合全國高端影院資源,買斷影院3~5分鍾的廣告時段,在2006~2008年,銀幕巨陣在逐漸蠶食貼片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讓更多客戶了解了包月模式的特點。 査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06年以前大多數客戶還是做電影貼片廣告,那時候大片少,一般都是投入最有票房的電影貼片。那時貼片廣告基本占據映前廣告70%的份額,而到了2008年,包月廣告和貼片廣告已經基本平分了這個市場。 「一般投放貼片廣告的客戶,單筆投放量都比較大,對於廣告位置的要求高,按照業內的說法就是單場價格要高。而包月則依靠著眾多的區域性投放,在客戶的數量上超過了貼片廣告。」林怡天說。 最近兩年,晶茂電影傳媒的崛起,形成了與央視三維正面競爭的格局,一方面與中影和華夏兩家國字頭發行公司合作,全面代理其進口大片的貼片招商權,從而把持住每年所有合作進口大片的資源;另一方面,推出了晶茂自己的包月產品「影通天下」。 相比於央視三維的「銀幕巨陣」,晶茂電影傳媒的「影通天下」覆蓋的影院和銀幕數量相對少一些,可以覆蓋170家影院,但其與全國票房第一的萬達院線和全國第六的金逸簽訂了獨家協議,獨家播放這兩家影院映前的廣告時段。「我們希望提供給客戶更多選擇,根據客戶的目標來選擇做貼片還是包月。」林怡天說。 客戶選擇貼片還是包月,一方面與其廣告目標有關系,再有一個就是看中廣告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好,客戶寧願選擇更貴的貼片。例如,2009年奧迪選擇貼片《建國大業》也是與其「官車」的定位,主打政府市場有直接關系;而在《變形金剛2》中很多汽車廣告貼片也是考慮到題材的貼近性。 「最近幾年,貼片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從全國性售賣轉變成區域性售賣,方便廣告客戶進行區域性的廣告投放。」査巍說。 事實上,在電影廣告市場上,央視三維和晶茂電影傳媒的競爭已經呈現白熱化的程度,對於一些大客戶的爭奪也是針鋒相對。査巍坦言,雖然競爭很正面,但其實對兩家公司的發展還是比較良性的。 2008年全國電影票房43.41億元,2009年預期突破50億元,5年後將達到100億元,如此大的電影產業,其廣告潛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林怡天透露,從2008年到2009年,電影廣告是為數不多逆市增長的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