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幹部的電影
《孔繁森》
《焦裕祿》
《任長霞》
⑵ 反映公務員的電影有哪些
《超強台風》
⑶ 電影「七級公務員」如何
《7級公務員》觀影人數破300萬(圖)發布時間:2009年05月20日17:02搜狐新韓線訊 北京時間5月19日下午消息,據韓國媒體報道,金荷娜和姜志煥主演的喜劇電影《7級公務員》的觀眾人數突破了300萬人,正式進入了長期大賣的階段。18日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7級公務員》15日-17日在全國430個影院上映,共有37萬7000人觀看了電影,成為了票房的第二名。截止至17日,《7級公務員》的總觀影人數已經達到了307萬7946人。《7級公務員》是今年上映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電影,朴燦旭導演執導的電影《蝙蝠》上映以來票房也節節攀升,對《7級公務員》發起了最忌。現在《蝙蝠》的總票房已經達到了199萬329人。《七級公務員》再創佳績 重奪韓國周末票房冠軍發布時間:2009年05月11日10:17《七級公務員》在上周末創下了33萬9844名的觀影成績,重奪韓國周末票房冠軍 搜狐新韓線訊 北京時間5月11日上午消息,據韓國媒體報道,金荷娜與姜志煥攜手出演的電影《七級公務員》在上周末再創票房佳績,戰勝《蝙蝠》,《星際迷航》等競爭對手,重新奪回了韓國周末票房榜冠軍。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11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七級公務員》在上周末創下了33萬9844名的觀影成績,重新登上了韓國周末票房榜冠軍寶座,而且該片在韓國的總觀影人數已經突破了200萬大關,達到了236萬5105名。《七級公務員》曾在4月最後一周奪得過周末票房榜冠軍,之後該片雖然在5月第一個周末被《蝙蝠》奪走了冠軍寶座,不過憑借在觀眾中積累的良好口碑,在上周末又重新奪回了周末票房冠軍。據《七級公務員》發行公司工作人員透露,目前《七級公務員》仍保有著超過400個銀幕,以目前的趨勢該片觀影人數突破300萬只是時間問題。由宋康昊,金玉彬主演的《蝙蝠》上周末創下了21萬4320名觀影人數,周末觀影人數比前一周下降了不少。該片在周末票房榜的排名也比上周下降了兩位,以168萬3362名的總觀影人數名列韓國周末票房榜第三位。5月7日登陸韓國的好萊塢科幻片《星際迷航》在上周末創下了30萬1555名觀影人數,排在了韓國周末票房榜第二位。而韓國影片《仁寺洞丑聞》與好萊塢影片《金剛狼》則分別以15萬1804名和14萬3224名的觀影人數,排在了票房榜第四位和第五位韓國電影周末票房:《七級公務員》重登冠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01:40 新浪娛樂新浪娛樂訊 在5月8日-10日周末三天中,姜志煥、金荷娜主演的韓國電影《七級公務員》無懼《星際迷航》、《蝙蝠》等強勁對手,上映三周後票房大幅度回升,以33萬9844人的周末觀眾人數重登冠軍位置。5月7日上映的美國影片《星艦迷航》與宋康昊新片《蝙蝠》分列第二、三位。《七級公務員》在上映首周曾奪得冠軍,但第二周敗於《蝙蝠》,畢竟《蝙蝠》是觀眾期待已久的朴贊郁+宋康昊雙保險力作。不過,雖然主創陣容強大,但風格陰郁、嗜好血漿的《蝙蝠》還是在票房這塊試金石面前失靈,與《七級公務員》的同室操戈在第三周敗下陣來。風格輕松的《七級公務員》可以視作進化版《史密斯夫婦》,在經過韓國人的改良後,相對比較適合本土觀眾的笑點,在被逐漸認可後票房也日益走向穩健。目前《七級公務員》與《蝙蝠》的觀眾人數分別達到了236萬5105人和168萬3362人,均還有大幅上升空間。 http://korea.sohu.com/s2009/7jgwy/
⑷ 一個說一定要當公務員,執迷不悟的電影
可以去電影網站查找一下。
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⑸ 有關鄉鎮公務員工作和生活的電視劇、電影,大陸的,要有啟發性的。
電影:《焦裕祿》 《孔繁森》 《荔枝紅了》 《花開白草畔》 《鄉長本姓趙》
電視劇:《綠野艷陽紅》 《鄉村愛情》系列 《希望的田野》 《一村之長》 《文化站長》
等等。。太多了
⑹ 有什麼電影描寫國家公務員的
抉擇
⑺ 中國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是那一部那年拍攝的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⑻ 1,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什麼呀
《生死恨》。
《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於1948年攝制。
主要講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士人程鵬舉和少女韓玉娘被金兵俘虜,發配到張萬戶家為奴,並在「俘虜婚姻」制度下結為夫婦。玉娘鼓勵丈夫逃回故土,投軍抗敵。
她在丈夫逃走後,歷盡磨難,流落尼庵,輾轉重返故國。程鵬舉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陽太守,後賴一鞋為證,得與玉娘重圓,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
(8)我國第一部公務員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京劇《生死恨》,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危急時刻,一向憂國憂民的梅蘭芳,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而組織編寫的一出古裝戲。
據梅蘭芳多年後回憶,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他就積極醞釀編演一台鼓舞國民同仇敵愾抵禦外來侵略的戲。經與齊如山討論決定,將明代董應翰所作《易鞋記》傳奇改編上演。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內形勢越發嚴峻,不久後梅先生舉家遷往上海。面對日益緊張的政治形勢,梅先生為實現宣傳抗日的夙願,決定再度改編《易鞋記》。
因齊如山不在上海,他改邀許姬傳參與編寫,對齊如山草成的劇本重新結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由許姬傳、李釋戡執筆寫詞,劇名改為《生死恨》。
新改本刪去原本里的旁枝雜葉,篇幅從原來的39場縮短為21場,按照梅先生思路,突出表現被敵人俘虜的悲慘遭遇,以此喚醒大敵當前某些醉生夢死、苟且偷安之人,立即投入全民奮起的抗敵洪流中去。
⑼ 1927年攝制完畢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1927年攝制完畢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影片是《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 。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9)我國第一部公務員電影擴展閱讀:
但作為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採用了同期聲錄制技術的長篇敘事電影,。《爵士歌手》片長一個半小時,同期聲對話兩分鍾左右。
它還遠不是徹頭徹尾的「有聲電影」,默片中常見的字幕在影片里依然隨處可見。但正是這一點讓《爵士歌手》有了始祖鳥化石般的意義:你可以在一部電影里看到整個電影產業由「無聲」向「有聲」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