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三年嚴打怎麼發生的
遼寧沈陽的二王系列殺人搶奪案引發的。
❷ 八三年嚴打怎麼由來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十年內亂」的後遺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搶分子、強奸犯、搶劫犯、殺人犯、盜竊犯和流氓團伙犯罪分子。這些犯罪分子活動猖獗,破壞社會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沒有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相當多的一部分犯罪分子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各條戰線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勢下,社會治安不好,成為公安司法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決定》指出: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是政治領域中一場嚴重的敵我斗爭。
為迅速扭轉社會治安的不正常狀況,中共中央決定,以三年為期,組織一次、兩次、三次戰役,按照依法「從重從快,一網打盡」的精神,對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堅決打擊
(2)八三嚴大電影擴展閱讀:
80年代初,社會治安的持續惡化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1980年1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在聽取上海負責公檢法的同志匯報完上海治安問題後,提出:「當前,對現行犯罪分子的處理,不能從輕,要從重;不能從慢,要從快。」這就是當時特殊歷史條件下從重從快的來歷。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批准:1980年內,對現行的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等犯有嚴重罪行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此一決定,成為死刑復核權下放的開端。
1983年2月8日,鄧小平在無錫視察工作時,接見了在無錫療養的中顧委委員江渭清及省、市負責人。江渭清向鄧小平匯報說:「現在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但社會治安情況很不好。這樣下去不得了!這件事情,只有你老人家下決心才行。
」江渭清建議道:「調查研究,半年准備,打幾個戰役,一個戰役打幾仗,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還有的押送邊疆改造。犯罪分子最怕殺頭,還有怕吊銷戶口發配邊疆。」
❸ 八三版的電視和電影都有哪些
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射鵰英雄傳。該劇以宋、金、蒙古三國對峙為背景,圍繞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四人的故事展開,講述了郭靖在經歷各種磨難後成為一代大俠以及他與黃蓉之間的愛情故事。
該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為《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共19集;第二部為《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共20集;第三部為《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共20集。1983年2月28日該劇在無線電視劇台首播。
❹ 八三嚴打女犯翟曼霞犯的什麼罪被判死刑
集體淫亂罪。
❺ 八三嚴打女犯翟曼霞 圖
圖為公審照片
請採納
❻ 八三嚴打會翻案八三嚴打會翻案嗎
嚴打鬥爭是那個時候的需要,已經三十年了,不會整體翻案。當然,如果案件確實錯案應當糾正。
❼ 83年嚴打時在電影院看的一部記錄片。是全部都要看的,名字是什麼
國產凌凌漆
❽ 83年嚴厲打擊起因是什麼
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當時社會治安情況很不好。1983年2月8日,中顧委主任鄧小平到無錫視察工作,接見了在無錫休養的中顧委委員江渭清及省、市負責人。
江渭清向鄧小平匯報說:「現在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但社會治安情況很不好。城市裡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壞人,這樣下去不得了!這件事情,只有你老人家下決心才行。」
另一方面是「六一六」案件導致了鄧小平果斷做出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的決策。
(8)八三嚴大電影擴展閱讀:
遲志強案件詳情:
83年9月,當紅小生遲志強在河北完縣拍攝電影休息時正和同事關在賓館客房打撲克牌。一陣敲門聲之後進來的卻是完縣協助他們拍戲的派出所警察。遲志強看到了一張與平日的客氣隨和完全不同的嚴肅面孔,便問他:誰得罪你了?警察只說:你出來一趟。
他往房門外一探頭:一走廊藍制服紅領章的警察早已嚴陣以待。
警察通知遲志強,他們接到南京警方的電話:拘捕遲志強。接下來的程序進行得很快,10月遲志強因流氓罪被判刑4年,罪名是聚眾淫亂。一起跳舞的那些軍乾和高乾子女都被判了刑,兩名與遲志強各發生過一次關系的高乾女兒同時判刑。
24歲的遲志強被判4年,他的青春時代在河北完縣完結。遲志強在服刑期間表現優異,記了3次大功,提前兩年釋放。
歷史意義:
《決定》指出,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是政治領域中一場嚴重的敵我斗爭。它對於搞好社會治安,推動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保障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對於提高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敵情觀念和政治警惕性,加強黨紀、政紀、軍紀,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都有重大的意義。
❾ 八三年嚴打的起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
有人說,是緣於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隊」;也有人說,是由一名外國女記者在北戴河的沙灘上被強奸引發的;還有人說,1983年的這場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斗爭的直接導火索,是這一年發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1983年6月16日,在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8名十幾歲的社會閑散青年無事生非,酒後滋事,殘忍殺死了27名無辜者,其中包括75歲的老人和2歲的幼兒,並有多名女青年被強奸、輪奸。這幫犯罪分子同時還犯有搶劫罪、爆炸罪。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起極為罕見的特大兇殺案,在當地引起巨大的混亂,震驚全國,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一時間,當地及周邊地區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以至於人們對到喜桂圖旗辦事都心有餘悸,在火車站不敢出站台。
雖然被害者的親人和當地廣大人民群眾集體上書,要求把所有罪犯全部處以死刑,但經審判後只有兩人被判處死刑(其他罪犯都不夠判處死刑的法定年齡)。
「六一六」案件震驚了中央領導。此後,鄧小平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果斷做出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的決策。
根本原因: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十年內亂」的後遺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搶分子、強奸犯、搶劫犯、殺人犯、盜竊犯和流氓團伙犯罪分子。這些犯罪分子活動猖獗,破壞社會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沒有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相當多的一部分犯罪分子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各條戰線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勢下,社會治安不好,成為公安司法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據公安部統計,1980年全國立案75萬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萬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萬多起,其中大案64000起。
1983年頭幾個月案件繼續猛烈上升,雖然後4個月開展了「嚴打」戰役,發案大幅度下降,但全年立案總數仍達61萬多起,其中大案65000多起。社會治安情況開始明顯好轉。
(9)八三嚴大電影擴展閱讀:
「嚴打」自1983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87年1月進入尾聲,共分三大戰役分步實施:第一階段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二階段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第三階段從1986年4月上旬到國慶節,加上收尾工作,歷時3年零5個月。
在此期間,共查獲各種犯罪團伙19.7萬個,團伙成員87.6萬人,全國共逮捕177.2萬人,判刑174.7萬人,勞動教養32.1萬人,其中,第一階段逮捕102.7萬人,判死刑的2.4萬人。
為應對這個時期關押場所緊張,一方面進行突擊性建設,另一方面,改建了一些公安機關辦公用房並借用一些單位庫房,作為臨時監房。
「嚴打」第一階段,死刑24000人,打掉的基本都是群眾身邊的違法犯罪人員,社會反響最為強烈。公檢法對所立案件依法從重從快處理,各地相繼召開大規模宣判會,嚴重威脅當地治安的違法人員被嚴懲、注銷城市戶口,押送外地改造,一些首惡分子被槍斃。
「嚴打」期間的死刑大案要案比比皆是,死刑的場面深深刻入百姓記憶中。經過審訊被公審宣判死刑的犯人,須經過遊街示眾後押赴刑場行刑。前面由鳴著警笛的警車開道,後面緊跟著一輛輛大卡車,每輛卡車上站著一名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綁,由於將臨的死亡和遊街的恥辱而面如土色。他們胸前掛著木牌,上面寫有名字、性別、年齡及罪行等,在他們的名字上面還畫著黑色的「×」。行刑車沿途播放廣播,宣傳「嚴打」斗爭,控訴犯人罪行。路過的大街小巷,引來無數百姓圍觀。公安人員在旁邊維持秩序,疏導交通。
當時,各地的校園還經常張貼審判犯人、遊街示眾、刑場行刑的實景照片,張貼這些照片的本意,與遊街示眾一樣,意在教育民眾遵紀守法,希望祖國的花朵從小見證殘酷的行刑場面,長大後不會重蹈覆轍。
對「生」才剛剛有些朦朧體味的孩子,面對「死刑」這兩個字眼,心中生出的更多的是恐懼。血肉模糊的死刑場景印在幼小孩子們腦海里,成為成長記憶里長久揮不去的一抹陰影。
居民區的大街小巷,時不時張貼通緝令和判刑公告。這些公告上,死刑犯的名字下面會用粗粗的紅線畫上一道,而結尾處,「此布,院長某某」字樣的上邊則用醒目的紅色「√」作為一種嚴厲的警示。
1983年「嚴打」時,有這樣一句口號:「可抓可不抓的,堅決抓;可判可不判的,堅決判;可殺可不殺的,堅決殺。」「嚴打」斗爭打擊了許多違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生活安定,收效明顯。但是這段時間內,對於某些罪責較輕的犯人,打得過嚴了。
❿ 八三年全國年打起因是什麼
6·16內蒙古牙克石特大兇殺案。
6·16內蒙古牙克石特大兇殺案史稱「六一六案件」、「紅旗溝慘案」。
1983年6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牙克石林管局林業設計院紅旗溝農場發生一起10名犯罪分子一夜間殺死26人,自相殘殺死1人,自殺1人,輪奸、強奸3名女知青的全國特大兇殺案。
犯罪分子在長達十幾個小時的作案時間里,殘忍地殺死了20餘名無辜者,此中有75歲的老人,有2歲的幼兒,並有多名女青年被輪奸、強奸。
同時還犯有搶劫罪、爆炸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起極為罕見的特大兇殺案,震驚了全國,震驚了司法界,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該案是1983年全國嚴打的直接導火索。
83年嚴打的時代背景: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積累的待業人員已達2000萬,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待業人數的最高值。
如北京市待業人員40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6%,平均每2.7戶城市居民中有一個待業人員。天津市待業人員最多達到3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1.7%。待業人員包括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以及新增的城市閑散人口,其中前者佔多半。
1979年12月,李先念在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上表示,上山下鄉運動勞民傷財,得不償失。1980年,中央結束了持續25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80年代初,大批知識青年陸續返城,許多成為待業青年,加劇了社會治安惡化。當時根據全國調查,要求回城及復職的人員共有9類,除了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外,還有1960年代初被精簡回鄉的職工要求復工,「社來社去」的大學及中專畢業生要求國家統一分配等等。
城市積累了大批待業人員,同時還要接納大批返城人員,這使就業形勢進一步困難,社會治安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