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過電影<面紗>嗎有人說很感人,它感人在哪看過的回答。
期待了一年的電影,當然第一時間去看。總體感覺是好電影,能感動人,雖然離經典還有距離。
難得的是愛德華.諾頓和娜奧米.沃茨這一對我非常欣賞的實力派演員,不僅是電影的男女主角,還是電影的製片人,這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是第一次吧?兩人的演出一如既往的精彩,娜奧米尤勝一籌,把一個女人從天真女生到成熟轉變的過程演繹得立體可信。而愛德華.諾頓這次則完全收斂起了以往「張揚變態」的演技,演了一個沉悶保守的好人,反而在痛苦的一面表現得不夠。不過男人大抵如此,感情失意的時候,便用忘情工作來麻醉自己。總之,看高手過招就是過癮,兩個小時的電影都覺得太快了。
電影改編自毛姆的小說,講的是愛與寬恕的故事。電影並沒有迴避由愛衍生的陰暗面——恨,男主角沃特在發現妻子凱蒂出軌後,作為病菌學家的他懲罰性地帶她去了霍亂疫區。在這個非正常的環境中,由對其他人的幫助和愛,喚醒了他們自己的愛,倆人從而達成了諒解,可惜最終沃特染病去世。觀影的情感高潮在生死離別這一幕到來,我想這種不完美是電影必須的,否則大團圓結局,就不能突顯出他們經歷種種後的諒解之可貴。這並不是個一見鍾情的愛情,而且還有著欺騙和背叛,好在錯的一方沒有失去覺醒並尋求寬恕的機會,最終完成了精神的救贖,這是西方電影向來重視的。所以電影的重心是放在女主角身上的,她開始是並不愛丈夫的,「女人不會因為男人品德高尚就愛上他的」,「男人不能讓女人愛上他是自己的錯」,但當她認清了情人虛偽的愛,又在疫區感受了丈夫的高尚人格,才在她的心裡喚起了更高層次的愛,也投身到修道院的義務工作里去了。愛德華.諾頓飾演的丈夫實在太「好人」了,且不說他為中國人服務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他知道了妻子與人在房間里偷情後沒有撞門進去,後來倆人談起為何不這樣做,對話挺有意思:「你為什麼沒有沖進來?教訓一下他也好啊。」「他不值得我這樣做。」「還有別的原因吧?」——這個女人終於開竅了,她理解了他的愛。
這是中美合拍的電影,最大的噱頭就是20年代的中國背景了。以往的美國電影,不管創作者有意無意,對中國人和中國元素的描寫大多是失真的,讓我們看起來很不是滋味。《面紗》可能是有中國人參與的緣故,中國元素看起來就自然多了,雖然是民國時期的背景,但看到的一切都很合情合理,裡面作為小配角的中國人,雖然也有愚昧也有落後,但都不是刻意醜化的。而且,影片里還很客觀地提及了當時英軍對中國罷工工人的槍殺、當時的歐洲教會為傳教從貧農家庭買入小孩作精神灌輸,甚至借黃秋生演的國民黨軍官之口說「你們英國人的軍隊不應該出現在中國,我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決。」這些應該都是毛姆原著里沒有的罷。除了意識形態的東西,作為背景的桂林山水非常漂亮,與心靈的凈化過程作了很好的呼應。
黃秋生作為比較重要的配角,還算有表現的機會,個性也很鮮明。夏雨演的醫生其實戲份很少,沒什麼表現。《孔雀》里的傻大哥馮礫演胖士兵倒是挺搶鏡的。尚雯婕唱的法語主題歌很好,童聲伴唱錦上添花,空靈而襯托哀思。
生命是寶貴的,愛是美好的,讓我們彼此寬恕。
『貳』 電影《長城》有很多鏡頭讓人有些害怕,其中哪些鏡頭讓人細思極恐
《長城》是中美合拍片。
今年美國的傳奇影業只製作了兩部大片,一個是在中國賺了15億的《魔獸》,另一個就是這部《長城》了。
某種程度上,《長城》和《魔獸》類似,都在講人族和獸族的戰役。
《長城》中的饕餮,取之《山海經》。
饕餮的貪婪,並不止饕餮貪念吃人,而是藉此說明它侵蝕了整個華夏文明。長城作為華夏文明的符號,也是守護文明的一道生死符。但當饕餮穿過城牆的那一刻起,文明就已經被顛覆了。
網上有一句流傳特別廣的話: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崖山是指標志著宋朝滅亡的崖山海戰,這場戰役導致了漢族統治首次被外族完全取代。進一步認定漢族早已死亡。
『叄』 長城這部電影好看嗎
電影《長城》是一部具有好萊塢大片性的中美合拍片,是非常好的、值得我們去看的一部片子,《長城》是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等主演的奇幻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宋朝時期,一個歐洲的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肆』 不是什麼電影都能叫長城(長城)影評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馬特達蒙和景田領銜主演,總投資1.5億美金。由中影集團,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資達到好萊塢A級電影等級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馬特達蒙和張藝謀的結合,實在很難不讓人充滿好奇;但另一方面,預告片里看到五色戰隊的盔甲,卻給人帶來一絲不好的預感。但是,導演張藝謀和馬特達蒙以及巨大的投資還是吸引了我進入了影院。
先說說看點吧,首先是影片的視覺效果和打鬥場面,緊張而刺激,不管是從攝影、剪輯還是特效來說,都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好萊塢A等級的製作。配合上拉民賈瓦迪的配樂,打鬥畫面讓人覺得相當激昂,拼殺的時候,也有激動的感覺。其次就是演員陣容了,看著馬特達蒙跟景甜和劉德華用英語對戲,加上其他的各路演員或小鮮肉齊聚一堂,竟有一種奇特的喜劇感。汴梁小皇上登場的時候,大家也都笑了。
說了看點,就來全面評價一下這部作品吧。其實,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一個名字作為《長城》,投資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義應該不止於一部爆米花電影,或者一個單純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對於人物和陣營的簡單化處理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用他絕佳的弓術,幫助中國人守城,最後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機,這真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一個爽片,要求主題或者故事與人物算作是本末倒置。但是就算是特效片,好看的關鍵,仍然在於我們能否對主角移情。而移情的關鍵就在於刻畫精彩的人物角色,人物需要做真正的決定,而不是像工具一樣,被劇情推著走,比如想讓他被感動就被感動上戰場,想讓他放棄逃走就讓他放棄,而是需要刻畫出人物在這些決定中的掙扎與壓力。所以,同樣在特效片中,我們看到了《終結者2》的T800在最後甘願沉入鋼水,我們也看到了《黑客帝國》里尼奧屢次覺得自己並不是救世主的退縮。當特效融入了劇情,甚至幫助了人物刻畫的時候,那種視覺震撼會以好幾倍的方式回饋觀眾,因為觀眾對其投入了感情。而《長城》只是把特效呈現出來,所以,就算做得再好,也終究不能歸類為好片。
當然,出品方或者一些影評人,也有表達這樣的觀點,不需要那麼完美,視聽刺激了,讓人看的舒服,有票房就行。但是大眾似乎並不這么覺得。許多人不解,為什麼大家會不滿意。為此,我還需要提到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這個片子的名字叫做《長城》。什麼叫做長城?什麼樣的片子配叫做長城呢?
雖然牡丹花很著名,但中國沒有國花,雖然國家的名字來自瓷器,但是由這樣的一個許多年前的貿易品來指代中國的精神,仍然不太合適。思來想去,我們能夠從一個具象化的東西,一下想到中華民族的,那就是長城。就在這綿延萬里的長城下,有勤勞的人民辛苦的一磚一瓦,有強敵環伺的苦難深重,有邊戍將士的英勇對抗,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內斂,勤勞,團結,忠誠。長城,看起來雖然是一堵牆,但實際上,這遠比紫禁城深入人心,它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代表著中華的精神。但這個叫做長城的片子裡面,五色的不知道什麼金屬的盔甲,完全不知所雲的我方的作戰方法,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只有服從的將軍和士兵,整齊劃一地用雙截棍敲著看似中國風的大鼓,充滿了形式卻沒有任何內涵。那些似乎要描述中華民族曾經被強敵環伺卻浴血奮戰的饕餮與長城的寓言性世界設定本是好的,但饕餮社群是如此脆弱,頭領敗了全軍就喪失戰鬥力,簡直比蜂群的容錯率還小,因為蜂群中蜂王死了就會誕生下一個蜂王。磁石可以讓饕餮沉默這種設定過於簡單,甚至有對四大發明拙劣致敬的嫌疑,再加上那個致敬孔明燈的奇怪熱氣球,所有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直到把長城這個厚重而深遠的圖騰,講述成為一張印滿了所謂四大發明或者孔明燈的概念的宣傳冊那樣輕薄而扁平。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幾個概念嗎?是所謂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黑火葯嗎?是孔明燈嗎?這些東西能代表中國的精神嗎?
有一種說法,中國地大物博,先祖聰明智慧,四大發明甚至還有圓周率,勾股定理早領先世界許多年。這些事實不假,不過,中華民族的自豪可不僅僅來自於這些。這種自豪,來自於我們明白過去,我們的民族勤勞,順服,堅韌,包容,實用主義。而現在,我們開放,自信,尊重,謙卑。用《長城》這樣的一個片名,用中影集團等一眾中美資本,寄希望於進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故事,講成了這樣。我一想到這個片子要在海外上映,不知為什麼,一股氣憤凝結於心。讓外國人看這個?讓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千人一面的士兵?花架子大於實際作用幾倍的守城軍?極低效率又無能的決策機構?勉強有一個算作正面也被輕描淡寫的「信任」主題?
如果片子不叫長城,那麼本不用這樣要求。但片子叫了《長城》,就得像點樣子。這樣的片子來進行文化傳播,在海外大規模上映,我作為一個中國人覺得難受。這樣的形式化的產物,會更加加深別人對於中國的誤解。如果是我,寧可選擇《湄公河行動》,雖然有點主角光環,但在那裡面可沒有這種堆砌式的所謂中國元素,沒有空洞的形式,卻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勇敢與同情,以及對任何一個平民生命和名譽的負責,給人帶來一個負責任的中國的形象。真的,高下立判。
主觀評分
不錯的攝影和特效,很恢弘的音樂,較好的配合了故事氣氛和主題 7
並無新意的美術設計,五色戰隊粗暴而讓人疲勞,饕餮等怪物形象過於缺乏想像力,兵器與戰斗機械華而不實 4
沒有內心世界的扁平的人物刻畫,過於簡單的故事,幾乎沒有主題 6
以長城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命名,卻只是對一些外在的國粹進行堆砌,沒有挖掘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 2
總評:4.7
可以不看
我覺得,如果片子不叫《長城》,可能可以達到及格(6分),不過事情沒有如果。
因為它已經叫做《長城》,而且它沒有講出長城的精神,這不是取名的問題,而是影片的問題。
因為,不是什麼片子都可以叫做長城。
【長城】木魚三分鍾影評——不是什麼片子都可以叫長城。思來想去,我們能夠從一個具象化的東西,一下想到中華民族的,那就是長城。它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代表著中華的精神。但這個叫做長城的片子裡面,只是對一些外在的國粹進行堆砌,沒有挖掘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
『伍』 動畫電影的中美合拍
中影集團、東方夢工廠、美國夢工場動畫2015年4月18日下午在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現場簽署合作拍攝協議,《功夫熊貓3》正式成為首部中美合拍的動畫電影。
「此次合拍是中美企業之間在電影創作上的空前協作,」美國夢工場動畫CEO傑弗瑞·卡森伯格說,「我們在上海建立了一家匯聚創意人才的動畫公司,《功夫熊貓3》作為他們的第一部作品,將會展現他們的優異成果。」
『陸』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TheGreatWall)
最近新上映的《長城》大家都了解多少,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馬特達蒙和景田領銜主演,總投資1.5億美金。由中影集團,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資達到好萊塢A級電影等級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馬特達蒙和張藝謀的結合,實在很難不讓人充滿好奇;但另一方面,預告片里看到五色戰隊的盔甲,卻給人帶來一絲不好的預感。但是,導演張藝謀和馬特達蒙以及巨大的投資還是吸引了我進入了影院。
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