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較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新海成和今敏。
地位的話,最高的還是宮崎駿的說!
以下分別介紹
宮崎駿:
宮崎駿(宮崎 駿,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動畫片導演,1941年1月5日生於東京。
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宮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斗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個人簡介】
[編輯本段]
早年經歷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的東京。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後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不過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
幼年時代的宮崎喜歡看書,看漫畫。在中學時代,打算成為漫畫家,進而開始積極練習漫畫。高中3年級的時候,他邂逅了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東映動畫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
之後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傳說社員只有宮崎一個人。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似乎沒有完結了的作品。當時風起雲涌的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後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
這時宮崎作了影響一生的就業決定:去東映動畫。
由於宮崎是次子,有長子繼承家業,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放棄漫畫選擇動畫的原因據本人說是因為被人說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並不這么認為的情況下。他認識到自己無法超越手冢這樣的漫畫家,於是選擇了即使不是原創也無所謂的動畫。時值1963年。
東映動畫是由東映電影吸收日動映畫株式會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冢治蟲的蟲pro成立前,幾乎是日本唯一製作動畫的企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悠久的傳統。蟲pro是以價格低廉的電視動畫打開影響的,而當時成本高,畫面精細,富於傳統的動畫電影則還是東映的天下。宮崎進入東映時僅僅是最底層的原畫人員。當時戰後文藝界一派左派風潮(不要忘記安保運動剛剛結束),社內充滿民主氣息,作品的很多東西都靠大家討論決定。而勤奮、高學歷的宮崎因此在討論中展露頭角。1964年,社內開始工會活動,領導是大冢康生,副委員長是高畑勛,書記長是宮崎駿。
社內的老前輩大冢康生發現了東京大學畢業的高畑勛等人的才華。1965年,工會的這群人開始一起製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大冢為作畫監督,當時尚為新人的高畑勛被他提拔為監督。由於宮崎駿在工作中起了如此大的作用,以至於大家為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富有文藝才華的高畑勛給這部作品帶來了嶄新的概念,裡面加入了更多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表現,可以說這是日本第一部不僅僅是為兒童製作的長篇彩色動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工會和資方談判待遇和勞動條件的活動干擾了工作,這部動畫於1966年10月製作中斷,1967年1月繼續製作,1968年7月正式放映。這期間,1965年宮崎和同事太田朱美結婚,1967年長子出生。由於製作者們精益求精的精神,這部作品不斷延期和追加預算。然而,這部作品雖然在後來受到很高的評價,在當時卻並未在票房收入上達到收支平衡。完成這部作品後,鬧過工會又弄出赤字的大冢康生就離開了東映動畫,加入A-Pro。
宮崎跟著高畑、小田部羊一這些前輩一起繼續在東映動畫工作,職位仍然是原畫。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沙漠之民》。這也許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吧。
1971年,三人一起從東映動畫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說句題外話,後來導演《側耳傾聽》,在Ghibli多部作品裡面擔任作畫監督的近藤喜文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這群人之間有著長達20到30年的合作,真是可怕的緣分。作為新企劃《長襪子的皮皮》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宮崎首次出國旅行到蘇格蘭考察。不過由於原作者的原因,這個企劃最後被放棄了。原本宮崎駿就喜歡歐洲村鎮的風景,這次經歷給他的印象出現在很多以後的作品中。
接下來諸人一起參加了大冢康生主導的TV版《魯邦三世》的製作。《魯邦三世》一直到現在還幾乎每年都有TV special或者劇場版問世,而魯邦從身居豪宅的大盜變成如今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高畑和宮崎對原作的擅自改編可謂影響深遠。
之後,演出高畑勛、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加宮崎駿的組合創作了大量作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畑勛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在熊貓熱中,這次冒險評價倒是非常不錯。
1974年,三人一起轉到Zuiyou映像,即後來以「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而聞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合作的第一部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高畑勛描寫日常生活為主,強調動作時間安排的導演風格就此形成。這種嶄新的動畫風格獲得了大成功。宮崎駿這次的職務是Layout和畫面構成,又是為了配合新的作畫形式發明的新職務。對於不會畫畫的高畑勛來說,宮崎就如同他的手腳一般把他的想法變成畫面構圖。
三人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高畑勛還擔任了《尋母三千里》(1976年),《紅發少女安妮》(1979年)的監督。後來,修煉已久,有了許多TV單集主導經驗的宮崎駿1977年首次得到了監督的職位,這就是《未來少年柯南》(1978年)。和比較尊重原作、作風沉穩的高畑監督相比,宮崎的特點是想像力和對於動作的表現力豐富。本來是悲觀色彩的原作被宮崎改成了明朗的少年少女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後來《天空之城》等故事的影子。
1979年,為了製作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Movie新社,作畫監督是魯邦動畫系列的最初創作成員大冢康生。如果你對於GHIBLI的作品覺得不錯的話,請務必看看這部作品,他有著和後來GHIBLI作品相當的質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傳說的中的經典。不過,當時卻是較好不叫座的作品。之後,宮崎就在東京movie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繼續製作新魯邦的TV系列。在這里,宮崎提出了成為後來《龍貓》《幽靈公主》前身的企劃。不過,當然沒有被採用。
人生轉折
1981年,宮崎駿又一次人生的轉折出現了。德間書店新創刊的動畫雜志《Animage》的總編鈴木敏夫想要製作動畫人員訪問專輯,估計本來是打算訪問由於《世界名作系列》功成名就的高畑勛的,結果卻被高畑和宮崎拒絕。最後不知為何,居然變成了資歷頗淺根本沒有什麼名氣的宮崎駿的訪問專輯。這個看起來亂來的舉動可以說給德間書店拉來了一隻下金蛋的母雞。
《Animage》也發掘和資助了押井守等其他年輕而有才華的動畫監督,努力為他們打響知名度,只是合作沒有宮崎這么順利罷了。
在鈴木敏夫和德間書店牽頭下,宮崎駿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劇場版動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的企劃,最初由於沒有原作被打回,於是1982年宮崎在《Animage》上面連載其漫畫。緻密的作畫,深刻而多重的反思,使得這部斷斷續續連載的漫畫史詩達到相當大的成就。而宮崎完成製作《名偵探福爾摩斯》相關的工作後,離開東京Movie新社為新作做准備。
1983年,傳奇開始了。從太陽王子時代就一起合作的人們再次集合起來,《風之谷》的動畫開始製作了。宮崎一人擔任監督、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由於從最底層一直干到最上層,宮崎有著主導從故事到作畫,動畫大部分工作的能力。電影最後變成了宗教般的結尾,雖然製作者覺得不大滿意,但是在放映時卻意外的非常讓人感動。在該作的成功背景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該名字來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算是家傳的愛好),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宮崎監督此間的作品則是繪本修那之旅。
隨著新動畫天空之城開始製作,漫畫風之谷休刊。之後《風之谷》也一直隨著Ghibli動畫的製作而斷斷續續的休刊和再開,一直到1994年為止。《天空之城》也仍然是宮崎監督的個人表演。宮崎監督的富於動作和戲劇張力,充滿真實觸感和細節的幻想世界風格得到了完全發揮。
((《天空之城》的背景是工業革命的19世界歐洲,可愛純潔的小女孩希塔(sheeta)在善良勇敢的小男孩帕索(pazu)的陪伴下,尋找自己失落的故鄉,在旅途的盡頭天空之城,終於明白了無論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如何,人都是不能離開土地的。人與自然的主題在此進一步體現,而漂浮在空中的偉大都市拉普塔最終的毀滅,彷彿在告戒世人:在機械和鋼鐵的世紀里,面對著的其實是未定的將來。))
接下來是高畑監督的發揮。1988年宮崎監督的《龍貓》和高畑監督的《螢火蟲之墓》同時放映。盡管後者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贊揚,也感動了無數觀眾,但是前者才是Ghibli一直最為人氣的作品之一。而Ghibli之後也形成了兩位監督輪流製作動畫電影的體制。
押井守:
如今的日本動畫界可謂群雄並立,有平緩沉穩的宮崎峻派,有激進革新的庵野秀明派,有詭異大膽的大友克洋派,有不溫不火一著定局的富野由悠季,還有一位我們不該忘記的人物,一位也曾創造過奇跡的人--押井守。
過去介紹的諸多動畫人和製作過動畫的漫畫人,都是身懷絕技,放下動畫工作手執畫筆亦可獨當一面的人物。而這位押井守先生就與眾不同,他是一位真正的動畫製作人,對漫畫創作根本一竅不通,相信任何一位正在觀看本文的讀者都會比他畫得好。
可是,如果你要是因為如此而輕視了這位只會「紙上談兵」的大師那就錯了。要知道,一位製作人如果十八般武藝都能拿得起來放得下並非肯定是好事,過多的能力使他自信地承擔起許多項工作而導致勞累過度,影響個人身體健康和製作的進程、水準(當然,這也不是一而概論之物)。藝術的感覺這東西的確是不能以「此人會不會畫畫」這樣簡單的論據來辨證,押井守多年來所創造的不少令人拍案驚絕的名作實實在在地證明,他的確不愧是一位不會作畫的畫家和一位不會雕刻的雕刻大師。和眾多同業相比,他對藝術的偏愛甚於商業,因此他的作品多偏重藝術性而輕商業性,斧鑿之痕跡甚少。對於大數讀者來講,他的作品在理解時有些困難,只有喜歡細心咀嚼的觀眾才能真正理解他的真意。
1951年8月8日生於東京大田區的大森的押井守,76年在東京學藝大學畢業後便加入了著名龍之子動畫製作公司(這個公司對中國的觀眾來講應該也算是比較熟絡的,他們所製作的不少動畫片如《宇宙騎士》等都在中國上映過)。代表作有『福星小子』『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等。曾於 2004年以劇場動畫『INNOCENCE』獲賞日本SF大賞。
從監督《福星小子》TV開始成名。本作品在日本乃至東亞許多國家都獲得了不少的贊譽。除配合原著漫畫的風格,他在本作品裡大量加入了自己的製作手法,十分成功地表現了其獨特的個人思想、分鏡手法及氣氛處理,引起了各界的廣泛注意。
1982年劇場版《福星小子ONLY YOU》是押井守的首部電影作品,其中有著比TV版更出色的內容,隨處可見的抒情演出,充分反映了押井守的才能。
1984年劇場版《福星小子2~BeautifulDreamer》雖然發布後成績不如前作《OnlyYou》,但卻充分發揮了押井守的才能,並成為押井
守導演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成為了他個人風格完全成型的作品。片中大量運用了光暗對比強烈的靜止畫並附之從物的內心獨白,令一套十分商業的動畫增添了一點藝術色彩。這個怪異的「福星小子」的世界使得他的名字一下子被大眾所了解,對其本人來說也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以精練的電影化的表現手法和劇情,徹底解析原作,並在動畫的虛構世界再次組合。這種風格的押井守作品,免不了有不為原作支持者喜愛的被稱作「暴走」的部分。但是他在根本問題上並沒有違背原作,原作的世界觀沒有損失的逐漸自然引入到押井的「異界」中。無論展開怎樣的「暴走」,其根本都一定是出自對原作的熱愛。這種「愛」與「暴走」的平衡,正是押井世界所特有的奇妙感覺。《福星小子》被反復動畫化,能稱為究極的也只有這部作品而已。
1983年,押井守的異世界物語《天使之卵》發布。這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套OVA。一共十集的《DALLOS》也打開了OVA的市場,令動畫界和動畫人又多了條出路(新一代的動畫人應當將押井守的名字供在手冢治蟲之後才對,因為他給手冢為大家盛上白米飯的碗里,又添了塊肥肉)。本片從正面描寫了押井守作品的深處具有的「是我的夢嗎?還是夢中的我只不過是誰在夢中一瞬間的閃現」這一主題,不但是押井守深層心理的影象化,還可說是講述押井世界的最重要的作品。
1988年,押井守聯合名插畫家高田明美、編劇伊藤和典及原作者結城正美合作推出了經典動畫《機動警察》的OVA版,這套大名鼎鼎的作品想必是無需介紹了,它的成功早已是有目共睹。在本作品後,伊藤和典真正成為了押井守的御用編劇,以《機動警察》開始,只要是押井守指導的作品,都有這位高田明美前夫的人物執行編劇。在之後的6年內,押井守和伊藤等人始終進行著《機動警察》相關作品製作。
1989年《御先祖樣萬萬歲》,精心挑選的背景、台詞以及行動都以舞台劇的形式貫穿整個故事。作為一種手法,這十分有趣。全篇圍繞著諷刺意味的笑聲,這是押井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除了OVA外,89和93年的時期,他們這個所向無敵的組合又推出了《機動警察》的兩部劇場版。不過,這兩部作品的結局是「雖然非常成功,卻也毀譽參半」。押井守灰暗的一貫風格在被帶入《機動警察》後,其TV版具有的輕松又富有哲理的味道都盪然無存。盡管空降兵和機動軍人將暴走的機動兵器打得如同風雨中搖動之落葉的場面極具美國商業片的味道而廣受好評,但過於突現的押井守式風格畢竟遠離了《機動警察》的本質。放棄最受歡迎的女主角泉野明,轉而起用沉默言的南雲和後藤當主線固然明顯是要走成人路線,但製造與原作不符的另一種形式必然無法讓觀眾賣賬。兩部無論在鏡頭運用、色調氣氛都給予人冰冷的感覺,故事也偏向所謂居安思危的感覺,指責人類沉醉於現在的虛假和平而不自我反省。
1993年,追求真實感覺的終極的假想現實世界,《機動警察Patlabor2TheMovie》登場。作為劇場版的第二作,內容與前作相比任何地方都更嚴肅。影片中出現的機動警察和近未來兵器應該是數年後才會出現,但以之為基礎而描寫的故事卻充滿了現實的感覺。在片中,能見到的東西都給出了最大限度的情報,而且所有情報都與作為情節中心的謎題有關。這就是押井監督的最高境界,隨著一個個謎的解開,我們也漸漸沉迷於作品中。
1994年,押井守染指漫畫界,跟曾受大友克洋極力推崇的漫畫家今敏合作科幻漫畫《SERAPHIM》,於動畫雜志《ANIMAGE》作重頭連載。但由於押井守要兼顧另一位漫畫界大腕士郎正宗的電影版動畫《攻克機動隊》,被迫放棄了漫畫的合作。
1995年上映的《攻殼機動隊》是押井守在世界動畫領域享有盛名的一作,也是日本動畫中最前線的作品,描繪了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在世界上極為著名的「日本動畫風格」在這部作品裡有著極為突出的表現。在日、英、美同時公映的本作在美國《BILLBOARD》雜志的排行榜上很快就名列第一,就連《坦垣尼克》的導演當處也曾為此片的日文LD版撰寫文章,可見此片之成績何等驕人。不久,此片更進軍好萊塢,同樣是獲得了好評,自此成為日本動畫界的代表作。雖然漫畫原作是圍繞GHOST產生重要的話題,但在電影版中,作為押井自己的主話題「現實與虛構的界線」則更加鮮明了。押井守的魅力就在於永遠有自己的話題並客觀的反映出來,此外也體現在不同於別人的與原作的平衡感上。
自從《攻克機動隊》勝利後,押井守得到了更大的製作預算,從此走向大預算、大製作之路,其豪華更加突出。今天,押井守又在醞釀著一部新的作品,那就是全數碼電影《G·R·M》,目標再度指向好萊塢,預定2001年公映。
G.M.R
G.R.M. THE RECORD OF GARM WAR(ガルム戦記),一個預算高達 80 億日圓(一說 40 億)的企劃案,由押井守擔任監督,但後來經費預算大幅縮減,企劃案也遭到凍結至今。
大友克洋:
如果說宮崎駿是令日本動畫邁向世界的先驅,大友克洋就是他的繼承者。 80年代至90年代,他的作品同宮崎駿一樣,受到國際注目。大友克洋的漫畫創作,遠比動畫早,而且成績不俗。他曾經先後得到多個漫畫大賞,其中最特別的,是83年憑《童夢》得到「第4屆日本SF大賞」。過往,這個大賞只會頒給科幻小說家,大友克洋成了首位獲此名譽的漫畫家。 大友克洋1973年以「銃聲(槍聲)」(『漫畫Action』刊載)出道。其後集中在同雜志中發表多個短篇作品。自出道之後,其作品的細致描寫和巧妙的故事發展都得到很高的評價。83年開始連載的「AKIRA ̄亞基拉」自84年發售第1期單行本以來,雖然是每年出版1期,但每期都大受歡迎。大友老師其餘的作品還有「童夢」、「已是戰爭的氣氛」和「再見日本」等等。
大友克洋表示,他的漫畫和其他的有很大的不同。他說:「我的漫畫,在人物、背景的細微部分都畫得非常真實,動畫也延續這個特色。我的作品,不會像一般漫畫給人平板的感覺,而是有有深度的空間,產生懾人的真實感。」但作品太真實,大友克洋也意識到未必廣為漫、動迷接受,所以他堅持「故事和主角突出,才能吸引讀者。」結果,一如他所料,《亞基拉》、《童夢》主角性格突出,帶給動、漫畫界一個新的視野。 作品主旨深刻 大友克洋將漫畫的生命力,延續在動畫上,造成更大的震撼,這可能受宮崎駿的影響。大友克洋曾表示,他的新作《Steam Boy》在美術、時代風格方面和宮崎駿執導的動畫《妙犬神探》有點相似。
其實,即使二人作品風格截然不同,但二人同樣將對現實的不滿,表現在作品當中。 大友克洋在拍《阿基拉》時,曾有一次深刻的經歷。他當時參加兒子就讀小學的運動會,那些父母拿著照相機,影著小型賽跑,學校也阻止不了。大友克洋感嘆道:「日本人連公德觀念也沒有。」 大友克洋代表作《亞基拉》中的主角金田和鐵雄,雖然是破壞秩序的不良分子,但他們有意識去干,比起在無意識中破壞規則的人還好得多。作品主旨深刻,令到大友克洋作品的影響力,遍及歐美。 代表作品 《亞基拉》打破日本動畫紀錄,總作畫數為15萬張,花費10億日圓,影片更模擬真人嘴形作畫,未公映已引起話題。其後,更以6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公映,美國凈收已有1百萬美元。
《Memories》是繼《亞基拉》後,大友克洋和兩位新晉動畫家森本晃司、岡村天齋集體創作一部3個單元的動畫集。其中《大炮之街》由大友克洋本人親自執導,22分鍾的故事,以一個場景一個畫面交代,單是拍攝台都要長達10米,是動畫史上的大膽突破。
大友克洋除了創作漫畫外,亦有從事插畫和廣告創作,其中《Kaba》畫集,就收錄了他出道至89年的作品,部分還未公開過。這本畫集最近再度在日本重刊,但數量不多。大友製作的廣告作品不多,圖中就是大友克洋為Cannon相機炮製的海報,頗為珍貴。
今敏:
迷上高達的少年
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迷上電視機械人卡通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機動戰士高達》帶來的震撼。《機動戰士》打破了以往的卡通模式,對人物不再採用死板的忠奸兩分法,將一集一個故事的單元結構,改造成"長篇連載″,角色的性格和造型,均隨著故事的推展而有所變化。《機動戰士》的革命,不但將動畫提升到了另一境界,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身動漫的創作行列,1963年出生的今敏就是其中一位。
今敏迷上高達系列是在高中時期。上大學後,今敏開始在《Young Magazine》雜志上發表漫畫。到20世紀90年代初,已發行《海歸線》、《World Apartment Horror》等漫畫單行本。
今敏不僅是個動畫迷,也是個超級影迷,這使他的漫畫作品有著強烈的電影感,著重以電影分鏡手法組織每一張畫稿。這一特色也在他的動畫作品中得以延續,他走出了一條跟現今主流動畫很不一樣的路。
大友克洋的高足
1990年,今敏擔任大友克洋的《老人Z》的美術設計,正式踏入動畫界,從此開始了他跟大友的長期合作。從漫畫的蒙太奇手法,到動畫亮麗而厚重的色彩,今敏明顯受了大友克洋的熏陶。他曾說,大友的漫畫作《童夢》和《亞基拉》對他產生了極大影響。難怪日本動畫界一直視大友為今敏的師父,而這位年長他10歲的名師也確實難得,多年來一直為徒弟尋找與高人合作的機會,還親自出任徒弟的《藍色恐懼》的策劃。
玩的就是心理驚悚
近幾年,日本動畫的技術已是"無所不能″,各路大師在此基礎上建構了自己的動畫世界:押井守在虛擬與現實間尋找身份界定;宮崎駿在童話的夢幻國度抒發人文關懷;大友克洋追求浩瀚的視野……只有今敏,在他的《藍色恐懼》里,舍棄了精緻畫功、奇特場面等最易贏得掌聲的技巧,只在敘事上下工夫,製作出了一部充滿懸念的心理驚悚動畫。
《藍》的女主角未麻,計劃從二線偶像歌手轉型為電視演員,卻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身邊的攝影師、編劇、經理人先後遇害。片中的現實與幻像,通過剪輯技巧相互交錯,帶出了故事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最後真凶現身,觀眾才驚覺之前的種種鋪陳,實在可以以全新的角度閱讀;而未麻的遭遇,亦道出了偶像文化中眾人迷失自我的悲劇。
千年尋愛侶
到了《千年女優》,今敏再次在夢境與真實間來回穿梭。在影片中,電影公司老闆和攝影師,采訪了30年前突然引退的女星藤原千代子。作為戰後的一代巨星,千代子歷經日本戰國、幕府、大正、昭和等大時代,踏遍千山萬水,尋找初戀情人,然而,那位夢中情人,早已在大戰期間逝世。毫不知情的千代子,多年來承受著苦戀的折磨。或許正因為這份日式的浪漫和凄美,《千年女優》在日本和國際上屢獲大獎,亦吸引了Dream Works破例買下版權在美國發行了該片。
新海誠:新海誠(Makoto Shinkai),男,1973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居住於崎玉縣。大學期間攻讀國文,1996-2001年就職於Falcom游戲會社,目前自由職業,以製作個人動畫為主。
《永遠的Ys2》的OP動畫對於Falcom玩家而言應該記憶猶新。絢麗的2D動畫效果配合近乎完美的節奏感,給人以強烈的感官震撼。這就是新海誠在職F社5年間的代表作之一。 1996年,新海誠在大學結業後加入日本Falcom游戲會社(通常在相關仕事中以新津誠名義出現),負責程序、美工、動畫與宣傳影片製作。在職Falcom期間,新海氏開始了個人動畫短片創作。包括1997年的黑白短片《遙遠世界》(1分30秒)、1998年的3D短片《被包圍的世界》(30秒)、1999-2000年的黑白短片《她和她的貓》(5分鍾)。 2000年初夏,新海氏開始製作個人映像動畫《星之聲》。但由於工作的繁忙,導致《星之聲》一度停滯不前。2001年5月,新海氏向Falcom提交辭職。之後《星之聲》的製作步上正軌,2002年1月宣告完工,歷時共計7個月。外,新海氏也曾外注參與製作Minori游戲會社游戲《Bitterweet Fools》(2001)、《Wind·a breath of heart》(2002)片頭動畫。 2003年新海誠新作《雲的彼端,約定的場所》(預定片長50分鍾)。在背景設定與情節方面,與架空感十足的《星之聲》相比更加的平穩自然。由田澤潮擔任人設更是彌補了新海人設較蒼白的缺陷。擔任Minori游戲會社游戲《EF - the first tale》(2006)的動畫監制(Animation Movie Director)。
關於他作品的介紹,我就不詳細說了,下面說說我個人對他的一些評價!
在日本的動畫監督界,新海誠無外乎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星之聲》,雖然裡面的人設很一般,但給我的卻還是絕對的震撼,心靈的震撼... 無論是情節、音樂還是製作。 如何他的作品你看多了,就會發現現在大部分動畫的製作水平根本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但他的作品跟人的卻是心靈上的絕對共鳴!使你甚至沒勇氣反復看他的一些作品! 呵呵,不說太多了,要說的話就沒完了。他的作品:
《星之聲》 《雲的彼端,約定的場所》 《秒速5厘米》希望你一定要看,相信您不會失望的!
Ⅱ 宮崎駿第一部動畫電影是哪部叫什麼
宮崎駿(1941年1月5日),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卡里奧斯特羅之城》是於1979年12月15日首映的《魯邦三世》系列動畫電影第二部作品,也是宮崎駿首次執導的動畫長片。片長100分鍾。1979年:《³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1984年:《風之谷》(原著、編劇)1986年:《天空之城》(原著、編劇)1988年:《龍è》(原著、編劇) 1989年:《魔女宅急便》(編劇)1992年:《紅豬》(原著、編劇)1995年:《側耳傾聽》 (編劇)。。
Ⅲ 宮崎駿和押井守是因為哪一部電影而結仇
「其實押井守和高中生的宮崎駿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的相遇成了很大的契機,改變了自己的戰場,從此在同一個戰場上共同戰斗,因此在不同的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間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鈴木敏夫)
無論我們所敘述的這一對中心人物是否真的帶有一點丑小鴨式的自卑感或是帶著點高頭大馬的高傲形象,由他們名字來看,一方確實是彷彿深不見底,而另一方則像是畫地為牢,但共同點,均不能出逃,從未真正擺脫過自己的命運。在談及兩位大師之前,我們還是先會提及一個19歲少年——在1984年時曾是19歲的少年,那年他在影院觀看了《福星小子2:Beautiful Dreamer》和《風之谷》,於是一切都改變了,不管是他自己的世界,還是對於未來日本動畫界的格局。
《福星小子2:Beautiful Dreamer》和《風之谷》正是押井守和宮崎駿的起點,即便它們並非處女作;而1984這一年被坊間稱作「日本動畫大師元年」,則可謂名至實歸。
這兩位監督在大師元年之前一年第一次相見,但此後共同的頑固性格卻逐漸促成了他們各自為陣,同時他們的特點也因此跟著日益鮮明起來。1985年,押井守和宮崎駿所謂的「交惡史」便從此拉開了序幕。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個很輕松愉快的人,但是當討論漸漸熱烈起來的時候,他卻完全不給你留點餘地。他精力旺盛到令人難以置信。他也很積極而且愛講話,彷彿誰說的多就比較厲害似的。每次說話我們總是想要去說服對方,所以真的很累人。」押井守當然不能算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但這回確實是遇到對手了。這第一次的會面讓宮崎駿在押井守心中留下了「他真是個混球」的印象。
「交惡」這個詞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思是「雙方感情破裂,互相憎恨仇視。」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到的重點是,交惡雙方必定曾是惺惺相惜的。
自從與大冢康生合作了《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之後六年,宮崎駿再次接到製作「魯邦三世」劇場版的邀請。那是1979年獲得大藤信郎賞的影院處女作,但老爺子沒有再做一次的打算。也許他早已有以後不管做什麼樣的動畫都將成為這個獎項的常客的覺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種商業動畫短周期高強度的作業令他心有餘悸。這「魯邦三世」第2部劇場從開工到影片上映僅僅花了半年時間,按照宮崎先生自己的說法,「從這個作品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體力的極限」,這種玩命的努力對身體力行的人來說尤其會後怕。
在這種情況下,謝絕邀請當然是明智之舉。宮崎駿於是轉而向製作方推薦了押井守。那大約是雙方認識兩年後的事情。
因為大冢康生是「魯邦三世」的作畫監督以及基調奠定者,同時又在東映時期在工會與宮崎駿有同志之誼——1964年的時候宮崎駿當上了東映動畫勞工協會的秘書長,當時高畑勛是該協會的副主席,而大冢康生則是主席——於是宮崎駿的推薦很快成行。雖然之後企劃並未能有著落,大冢和押井仍然結下了濃厚友情,以致在拍攝寫實電影《紅眼鏡》(1987)時,大冢康生不僅客串了該片,甚至還為此提供了自家的吉普車以供拍攝之用——如果換作宮崎駿,是絕對不會做到這種程度的。
1985年,押井守如此興致勃勃地將自己的《魯邦三世:完結篇》企劃交於製作方——原作粉碎機並非浪得虛名,至少是嚇到了製作方,於是宮崎駿拒絕了製作方,而製作方拒絕了押井守。這件事的陰影使押井耿耿於懷了十年,直到1995年《攻殼機動隊》的上映才得以釋懷:「在攻殼的時候終於能擺脫魯邦了!」
1968年,製作了三年的《太陽王子》上映。這部由大冢康生(作畫監督)、高畑勛(監督)以及宮崎駿(場面設計)合作的動畫被視為突破原本動畫風格的第一大創舉,同時亦為後來日本動畫「原創化」及「漸進式動畫」運動打下了基礎。宮崎駿和押井守亦是參與後來的日本動畫「原創化」及「漸進式動畫」運動的舉旗者——雖然同為偏執狂,但仍然,兩人心存的理念著實相差巨大;比起宮崎駿,押井守也許與高畑勛更有共同點。
押井守在提及高畑勛時說:「表面上,高畑先生也很喜歡和人爭辯,而且拚命想要說服別人,但是在內心他是個很不一樣的人。宮崎先生有著很可愛的特質,他的哲學最後總是一句話:『好的東西就是好,管它什麼邏輯!』但是高畑先生則是個徹頭徹尾一致的人,他非常講究邏輯。我曾聽大冢康生先生這樣形容高畑先生和我:高畑先生像是一個『在走路的邏輯』,而我則像是『邏輯在騎腳踏車』。」
正如大冢先生所說的,他們有著邏輯感上的相似之處,一種持續創造求新的追求,只是緩急的程度不同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高畑勛可以舍棄吉卜力慣用的透明畫材動畫、嘗試利用數字技術使用鉛筆線的形式與水彩色調的顏色製作出素描般的作品《我的鄰居山田君》;而押井守也可以發明一個「剪貼片方式」(Live-mation)讓弟子神山健治拍出《機動警察 迷你版》、讓同為「龍之子四大天王」之一的西久保瑞穂拍出《宮本武藏:雙劍馳騁之夢》、或讓自己拍出《立食師列傳》這樣的東西來——彷彿某種必須要發生的強迫症;與此同時,宮崎駿甚至連電腦也不會去碰,人工以外的作畫手段都不免會讓他產生鄙視之心。
只比宮崎駿大了6歲的高畑勛就像是宮崎駿的兄長——19歲和13歲的兄弟這種情況,而比押井守大了10歲的宮崎駿卻完全不像是戒掉了孩子氣,並隨著年紀增長滲入的老人頑固脾性而變得愈加傲慢。高畑勛和宮崎駿這對組合能一直保存下來實在是一個奇跡;另一方面,高畑勛的冷酷、彷彿不會真正受傷或是簡單承認失敗的性情也真正吸引著押井守。
總之,性格決定了押井守與宮崎駿並不能真正走到一起,這也連累到押井守最終不能和吉卜力走到一塊;而「魯邦三世」劇場版的否決則成了這一場背道而馳旅程的導火索。
在押井守入行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德間書店旗下的月刊動畫雜志《Animage》創刊。這是個極為重要的事件,至少對像宮崎駿和押井守這些當年還是新人的人來說,它就像是動畫界的《名利場》,而德間康快(作為一個法人代表)就像是他們的伯樂。
1981年,從龍之子分離出去的小丑社由於人手緊缺,才得以讓時年三十而立的押井守著手《福星小子》的動畫改編事宜,也藉此機緣讓押井守得以在原作粉碎機的道路上肆無忌憚。
時年同樣是宮崎駿人生轉折的一年。時任《Animage》總編的鈴木敏夫當年原本打算采訪因「世界名作劇場」系列功成名就的高畑勛,但卻意外遭到拒絕,於是轉而做了資歷尚淺也沒有什麼名氣的宮崎駿的訪問專輯。於是在鈴木敏夫和德間康快的牽頭下,宮崎駿於次年開始在《Animage》上連載《風之谷》的漫畫,連載一年後,《風之谷》劇場動畫開始製作,到第三年《風之谷》上映並大受歡迎。
《風之谷》成了宮崎駿的甘苦分水嶺,而就在此前,也就是拍完「魯邦三世」劇場到得到德間書店提攜並最終催生《風之谷》的「黑暗三年」里,想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的宮崎駿到處推銷自己的作品,但卻屢屢碰壁。「帶著泥巴味兒」,「陳腐老朽」,企劃案大多都只得到這樣的評價。但遇上德間書店卻並非最大打擊的終結,這只不過是事業下坡路的結束。
這是踏上甘苦分水嶺的前夜,在《風之谷》的動畫製作過程中久病纏身的母親過世,這才是足令宮崎駿懊喪一生的事情。「如果不能娛樂於人,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這個「人」最開始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親。押井守曾隱晦地提及,宮崎駿這個人受過去的羈絆太深,除卻其它一些事情以外,大抵就是暗指宮崎駿的戀母情結。這位堅強的女性對宮崎駿影響至深,以至他眾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少都會有一兩個源於她的,甚至可以說,宮崎駿最初投身動畫事業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為了讓她高興。化悲痛為力量,這可能是當年喪母的宮崎駿腦中唯剩的堅持,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成全了他。宮崎駿的母親如果泉下有知必定深感欣慰,因為在最黑暗的那幾年之後,她的兒子在日本動畫界國民級的地位從此無人能撼動。
到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也藉此契機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建立,取名源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意為「撒哈拉沙漠的熱風」。宮崎駿的父親是個造飛機的,而押井守的父親不過是個經常得不到委託因此經常多出時間帶兒子去影院的半調子私家偵探和幾乎全職的失業者,這可能也是押井守所有的不安的緣起,而出生富足的宮崎駿則絕對不會存在這樣失衡感的擔憂,他不會像押井那樣對這個人生存在那麼的置疑,再加上吉卜力的成立,就他而言,從此算是有了個家;也許從一開始宮崎駿就把吉卜力當成是自己的了。於是宮崎駿更加安穩地做夢冒險,創作不再推陳出新,只是按部就班,一個個實現那些早已計劃好的夢,對於他來說,人生就是如此,這樣的人生就足夠了;但押井守因為諸多原因卻不得不繼續生活在一個不可名狀的時空中,好像永遠都沒有凝聚實體的機會似的。
這種情況下,直到1988年監督《機動警察》時遇到剛剛由石川光久和後藤隆行成立的Proction I.G(在Headgear的前提下),押井守的創作才算正式又邁進了另一個台階。
當年時任《Animage》第二任主編的鈴木敏夫後來成了吉卜力的社長,而正是因為此人在「福星小子」第1部劇場版製作後的引見,成就了押井守與宮崎駿的第一次面談;那種情況下,《福星小子1:Only You》也成了宮崎駿唯一誇過的押井守作品,到《福星小子2:Beautiful Dreamer》時宮崎駿的評價就變成了:「不明白有什麼好的」。
但不管是宮崎駿還是押井守,他們與《Animage》的關系都非同一般,以致在最初因為1983年那場《Animage》訪談會上建立的「友誼」而做過「開啟時代的終結-宮崎駿與押井守的關於《機動警察2》的對話」(《Animage》1993年10月184期)以及「押井守談宮崎峻」(《電影旬報》1995年7月16日1166期)這樣不可思議的互動性話題的訪談企劃——那時他們終於都是公認的大師了,也許因為《千與千尋》還要過上幾年才上映,而正在路上的《攻殼機動隊》說不定還讓押井守暗自持有更多的自信和優勢。雖然押井守此時的底氣相比十年前會更足一些,但面對喋喋不休的宮崎駿,押井守其實仍是個悶騷男,話會相對少一些,但也看似深奧——只是宮崎駿自然完全不會吃這一套。所以從兩個訪談你會看到一些火葯味,但是屬於那種受潮的感覺,相當的平靜。
總之,押井守並不在乎激怒一些人,但最初對宮崎駿的敬仰之情讓他還是會顯得相當地小心翼翼,至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葉仍是如此。押井守並不在乎激怒一些人,有時候他就是刻意地去激怒某些人,這也成了他最後被踢出日本動畫工業體系中第一部長篇動畫系列《福星小子》製作組的原因所在——即便他的老師鳥海永行也保全不了他,因為開始有人出於並非仰慕的情感每天給他寄信,恐嚇信,或者內含刀片的恐嚇信,最後小丑社不得不將他從《福星小子》的製作組撤職斬首。然則,這次的撤職斬首與一年後魯邦三世劇場企劃失敗的打擊比較起來簡直可以說是快感無比:押井守於《福星小子》TVA第106話退下陣來,那是1984年3月26日,從1981年10月14日開始,他總共折磨了高橋留美子原作長達兩年半時間,而且有幸在退下陣來的一個半月前(2月11日)將奠定自己影像風格的《福星小子2:Beautiful Dreamer》順利搬上影院並獲得當年《電影旬報》的觀眾票選位列第七位的最佳電影——當年排第一的自然是宮崎駿的《風之谷》。
日本大阪產業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高増明這么看押井守:
「電影評論家前東京大學校長蓮實重彥對同樣在影片中登場人物的對白採用哲學言論的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Arsenyevich Tarkovsky,押井守的女婿乙一便是這位的愛好者)給予這樣的評價:『不愛電影,卻被電影所愛的存在。』借用這句話,押井也同樣,也許屬於『不愛動畫,卻被動畫所愛的存在』。」
當年押井守毅然離開小丑社成為自由人從某些方面來說要拜他在此前一年開創的新的動畫銷售模式所賜,不然縱然是破釜沉舟也只會敗的一踏塗地。這就是原創錄影帶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這個新鮮玩意兒的誕生。
1983年12月發售的OVA《宇宙戰爭》(Dallos)第一卷,時長半小時,由鳥海永行參與、押井守監督並由天野喜孝繪制了錄影帶封面。藉此契機,從1983年的OVA元年開始,更多動畫人投身到這種更富自由氣息的創作中來,製作出了諸如《無限地帶23》(Megazone 23,1985/1986/1989)、《機器人嘉年華》(Robot Carnival,1987)、《機甲獵兵》(Armor Hunter Mellowlink,1988)、《超時空要塞 外傳》(Macross Plus,1994)等不朽的經典和傑作;而押井本人也是創作情緒空前高漲,這其中除了腰斬的《迷宮物件》(TWILIGHT Q,1987)以及《機動警察》(Mobile Police Patlabor,1988)第一部OVA——同期宮崎駿的劇場動畫《龍貓》上映,還包括了更早之前的在德間書店資助下製作的「魯邦三世」怨念產物《天使之卵》(Angel's Egg,1986)——同年宮崎駿的劇場動畫《天空之城》上映,等等;與押井守不同的是,宮崎駿此時甚至連電視動畫都極少涉足了,更別說OVA這種新生事物了,《風之谷》的成功讓他開始了對劇場動畫的一生迷戀。
在當年《天使之卵》的製作名單中,除了貞本義行、名倉靖博等人外,還有吉卜力的高坂希太郎以及保田道名等人;此外,據說庵野秀明過了兩周「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後逃離了製作現場。換個角度說,相對劇場而言,OVA可以說是窮人玩的東西。沒有最窮,只有更窮,《天使之卵》的推出並未為押井守帶來市場聲譽,因為主題晦澀讓人盡是避而遠之了,「害得我好幾年都接不到委託」,押井多次在采訪中提及此事的後果。這讓雖然非常看好押井守的鈴木敏夫也毫無辦法,尤其是在接二兩三的吉卜力邀請破滅的情況下——企劃敗北的頻繁程度讓1985的「魯邦三世」劇場版未遂事件簡直不值一提。
1987年前後可以說是押井守最糟糕的時期,讓他彷彿頓悟的表面之下受挫的心更加慌恐。而與此同時,宮崎駿不僅贏得了市場的肯定,媒體的贊譽,大小獎項更是拿到手軟;宮崎駿的信心也變得更加勝氣凌人,以至於後來有這么個非常著名的事件——當美國《新聞周刊》問及他的《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獎吃驚與否時的回答:「事實上,我對貴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更吃驚,更厭惡。所以我對是否領這個獎還有點猶豫。」
押井守似乎從來沒能成功從宮崎駿那裡沾到光,不管是最早的兩部跟義大利合作的動畫企劃《歇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和《滿月傳說》(THE FULLMOON TRADITION INDRA),還是後來的《錨》(Anchor),最終都因雙方創作理念的堅持或是意見不一而流產。《歇洛克·福爾摩斯》就是後來宮崎駿和御廚恭輔共同執導的《名偵探福爾摩斯》,而《滿月傳說》最終也只是由鳥海永行執筆了小說版,《錨》企劃中止後則由夢枕獏執筆了小說版。
後來同樣來自於吉卜力邀請的《墨攻》動畫版企劃(酒見賢一原作森秀樹作畫的漫畫,也是後來張之亮執導劉德華主演的同名電影來源),以及准備OVA化《宮崎駿的雜想筆記本》中的《多炮塔的出場》(多炮塔の出番)等等企劃最後也都在一片爭執聲中成了笑話。
除了押井版魯邦三世,此後像什麼押井版《銀河英雄傳說》(石黒升換將上陣拍了近12年)、押井版《鐵人28號》(在動畫未果的情況下改編成了舞台劇,最近又有將舞台劇改編成真人電影的打算)、以及《最後的立食師》(立食師怨念可以說與他的戀狗癖一樣的強烈)、日劇版《日劇版 祖先萬萬歲!》(動畫都沒有幾個人看過)等等都幾乎不得善終。能被拒絕到這種程度,大概不上癮都很難了。
說起來押井守確實是有點生不逢世的感覺,先不提與宮峻駿「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結,他確實是錯生在了一個自己所不想要的世界觀下。也許出生在西方社會中,他的理念更能得以聲張。你可以顯而易見,如果他出生於西方,《矩陣》(The Matrix)可能就只能算作是《阿瓦隆》(Avalon)的擴展版;而那因為80億日元凍結的《哥魯穆戰記》(G.R.M. THE RECORD OF GARM WAR),一個最初將由詹姆斯·卡梅倫擔當「製作總指揮」、一個故事發生在架空星球上、一個涉及到各種拍攝手段以及新技術甚至可以說「結合了所有類型的映像技術」的影像企劃——看著像不像是另一個版本的《化身》(Avatar)!如今詹姆斯·卡梅倫劃時代的3D電影《化身》中的理念有多少本可能進入押井守這個被凍結的企劃中?但即便現在把《哥魯穆戰記》拍出來了又能怎樣?也改變不了成為諸如《阿瓦隆》那樣的「二世」命運。
Ⅳ 言承旭詹邦三世 上映時間
《魯邦三世:埃及艷後的項鏈》
是由北村龍平執導,小栗旬、玉山鐵二、綾野剛、黑木明紗、言承旭等演員領銜主演的一部真人版電影。於2014年8月30日在日本上映。
已上映,網上已經有資源,B站可以在線看
————————————————滿意請採納
Ⅳ 求 魯邦三世:The First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魯邦三世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該片講述了大盜魯邦三世與熱愛考古學的少女蕾蒂西亞一起尋找寶藏的故事。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Ⅵ 求《魯邦三世(2014)》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小栗旬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Cyj7Bx1tg7rxvms2kQ2YaQ
《魯邦三世 ルパン三世》
導演: 北村龍平
編劇: 水島力也
主演: 小栗旬、玉山鐵二、綾野剛、黑木美沙、淺野忠信、言承旭、尼克·泰特、金俊、尼魯·西里詹亞、芮塔·彭安、坦納永·王特拉庫
類型: 劇情、動作、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14-08-30(日本)
片長: 133分鍾
又名: 魯邦三世:埃及艷後的項鏈、雷朋三世(港)、Rupan sansei、Lupin the Third、Lupin the Third: Necklace of Cleopatra
超級盜賊集團The Works的老大托馬斯•道森(尼克•泰特 Nick Tate 飾)即將歸隱,在選拔繼承人的晚宴上,突然一夥不明身份的暴徒闖了進來大開殺戒。托馬斯被一向與魯邦(小栗旬 飾)勢同水火的邁克•李(言承旭 飾)劫持,之後更被其同夥殺害。一年後,魯邦三世遭到峰不二子(黑木明紗 飾)的暗算被錢形警部(淺野忠信 飾)抓獲。錢形向其透露了邁克的下落,以及邁克手中的光之項鏈和黑社會帝王普拉穆克(Nirut Sirichanya 飾)手中的深紅寶石的交易信息。巧妙逃脫的魯邦集結了不二子、次元大介(玉山鐵二 飾)、石川五衛門(綾野剛 飾)、皮埃爾(金俊 飾)等人,准備將埃及艷後的緋紅之心雙雙盜取。
一場激烈的盜賊攻防戰拉開帷幕……
Ⅶ 魯邦三世cg電影里的蕾蒂西亞和動漫里的蕾貝卡是同一個人嗎
首先她們不是一個人,蕾蒂西亞是蕾蒂西亞,蕾貝卡是蕾貝卡。在電影中的性格體現就可以看出來兩個根本不是一類人。
她們什麼關系都沒有,硬要說的話,她們同為邦女郎。因為魯邦的每個劇場版等等都是獨立的故事,劇季也基本採用互不幹涉的進行,所以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顯而易見的聯系。蕾貝卡是魯邦第四季中出現的邦女郎,喜歡刺激冒險大膽又多才多藝,身份多樣,外貌優越。有很多人是喜歡蕾貝卡的。
蕾蒂西亞是3d版中的邦女郎,是一個熱愛歷史考古的小女孩,在電影中表現出了勇敢和無畏的心理。和魯邦一行為了布列松日記所展開的冒險很有看頭。
兩個女郎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沒什麼關系哦。
望採納。謝謝
Ⅷ 誰知道宮崎駿的所有動畫電影
1963 *《汪汪忠臣藏》《わんわん忠臣藏》《Watchdog Bow Wow》劇場,片長: 1小時21分.僅做為中間人.*《狼少年肯》《狼少年ケソ》《Wolf Boy Ken》TV,僅做為中間人.高——導演其中11集.
1964 *《古里弗的宇宙旅行》《ガリバの宇宙旅行》《Gulliverls Space Travels》短劇,20分.僅做為中間人.*《少年忍者》《忍者風のフヅ丸》《Boy Ninja Fujimaru The Wind》TV,原畫.
1965 *《大沖撞》《ハッズル?バソチ》《Hassle Punch》TV,原畫.高——導演開場.
1966 *《彩虹戰隊羅賓》《レイソボ—戰隊口ビソ》《Rainbow Trooper Robin》TV,原畫.
1968 *《太陽王子歷險記》《太陽の王子ホルスの大冒險》《Prince Of Sun》劇場,片長: 1小時22分.場景設計和原畫.高——導演.*《魔女莎莉》《魔法使いサ》《Sally The Witch》TV,第77和78集的原畫.
1969 *《長靴里的貓》《長靴をはいた貓》《Puss In Boots》劇場,片長: 1小時20分.原畫.*《幽靈飛船》《空飛ぶゆうれい船》《The Flying Ghost Ship》劇場,片長: 1小時.原畫.
1970 *《神秘的阿寇》《ひみつのアユちヤん》《Secret Little Akko》TV,44和61集的原畫.*《沙漠之民》《沙漠の民》《Desert Tribe》?漫畫.
1971 *《動物們的寶島》《どうぶつ寶島》《Animal Treasure Island》劇場,片長: 1小時18分.劇本,原畫.*《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アリババと四十四の盜賊》《Alibaba And The 40 Thieves》劇場,片長: 55分.劇本,主要動畫製做者.*《Sarutobi Ecchan》TV,原畫.(未完成) *《皮皮的長襪》《Pippi Longstockings》開發.高——也有參與.*《魯邦三世》《Lupin III》23集TV,與高——共同導演6-23集.
1972 *《Yuki's Sun》(未能公映).*《小熊貓》《パソダ?コパソダ》《Panda Kopanda》短劇,33分.(龍貓的原型)劇本,人物設計,動畫.高——導演.*《Dokonjo Gaeru》TV,為第一集設計了原型,(遭拒).
1973 *《小熊貓-雨天雜耍》《雨ふリサ-カス9卷》《Rainy Day Circus》短劇,片長: 38分.劇本,杓疲——?8弋x?導演.*《荒野少年》《荒野の少年イサム》《Wasteland Boy Isamu》TV,15集的原畫,高——為本集導演.*《武士巨人》《侍ジヤイアソツ》《Samurai Giants》TV,第1集的原畫.
1974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Girl Of The Alps》52集TV,場景設計.高——導演.
1975 *《無所事事的狗》《フラソダスの犬》《The Dog Of Flanders》TV,第15集的動畫助理.
1976 *《尋母三千里》《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Mother》.51集TV,場景設計.高——導演.
1977 *《小壞熊》《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Rascal The Raccoon》TV,4-6,10,12-22,24-28集的原畫.
1978 *《未來少年柯南》《未來少年コナソ》《Future Boy Conan》26集TV,人物設計,導演.高——為9,10集導演.
1979 *《紅發安妮》《赤毛のアソ》《Anne Of Green Gables》50集TV,劇本,設計,動畫.高——導演.*《魯邦三世》《ルパソ三世カリオスト口の城》《Lupin III -Cagliostro's Castle》劇場,片長: 1小時40分.劇本,導演.
1980 *《魯邦三世》《ルパソ三世》第145集("Albatross: Wings of Death")和第155集("Farewell,Lovely upin").TV,導演.
1981 *《鐵人二十八號》《Ironman #28》TV,第8集的原畫.*《Little Nemo》場景設計.(中途退出)
1982 *《偵探霍德》《Sherlock Hound》後來命名為:《大偵探霍穆斯》《Great Detective Holmes》開發.(未完成) *《Kaiketsu Zorro》原畫.(未能公映) *《Space Adventure Cobra》原畫助理.*《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ツカ》漫畫開始連載.
1983 *《The Journey of Shuna》水彩版漫畫.
1984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Nausicaa Of The Vally Of The Wind》劇場,片長:1小時56分.原作,腳本,導演.
1985 *《大偵探霍穆斯》《Great Detective Holmes》26集TV,頭6集導演.
1986 *美版風之谷《Warriors Of The Wind》劇場,片長1小時30分.*《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ビユタ》《Laputa: Castle In The Sky》劇場,片長: 2小時4分.原作,腳本,導演.
1987 *《The Story Of Yanakawa Canal》記錄影片.劇場,片長: 2小時45分.開發,高——導演
1988 *《偵探霍德》《Sherlock Hound》前六集導演.*《龍貓》《となリのトト口》《My Neighbor Totoro》劇場,片長: 1小時23分.原作,腳本,導演.
1989 *《Miscellaneous Memoranm---The Age of Floatplanes》漫畫.*《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Kiki's Delivery Service》劇場,片長: 1小時45分.腳本,導演.
1991 *《點點滴滴的回憶》《Only Yesterday》劇場,片長: 1小時59分.開發,高——導演
1992 *《紅豬》《紅の豚》《Porco Rosso》劇場,片長: 1小時33分.原作,腳本;導演.*《Sky-Colored Seed廣告》1分30秒.導演.*《Nandaro廣告》.1則15秒,4則5秒.動畫,導演.
1993 *美版龍貓《My Neighbor Totoro》劇場,片長: 1小時23分.
1994 *《百變狸貓》《Heisei Tanuki Battle Ponpoko》劇場,片長: 1小時58分.計劃,高——導演.
1995 *《靜心地聽》《耳をすませば》《Whisper Of The Heart》劇場,片長: 1小時51分.開發,腳本,製作,近藤喜文導演.
1995 *《On Your Mark》音樂電視,片長: 6分40秒.原作,導演,腳本.
1997
◆《幽靈公主》(魔法公主)
1999
◆《 鄰居家的山田君 》
2001
◆《千與千尋》
2002
◆《貓之報恩》
2004年
◆《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8年
◆《懸崖上的Ponyo》(崖之上的波尼
Ⅸ 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
鏈接:https://pan..com/s/1e_EsS5h0J9nzqA6LRxgiow
《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是《魯邦三世》與《名偵探柯南》合作的動畫電影。作品亦改編為同名小說、漫畫。
影片於2013年12月7日在日本首映,2014年4月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2014年5月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影片作為2014年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的參展影片之一於2014年7月5日至同年7月11日在中國上海部分影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