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侖707路公交車路線
707(北侖客運總站-大碶客運站)
首末車時間
6:20
-
17:30
單程最高票價
2.00元
是否月票有效
否
所屬公司
北侖公交
沿線公交車站:1
北侖客運總站
2
閩江路
3
小山公園
4
北極新村
5
長江中學
6
橫河路
7
北侖電影院
8
外洋新村
9
奧力孚公寓
10
交警大隊
11
紹成小學
12
自來水公司
13
大港工業城
14
大港五路
15
老闆娘食品廠
16
普陀山路
17
大碶文化宮
18
靈峰公寓
19
人民路
20
大碶客運站
707(大碶客運站-北侖客運總站)
首末車時間
6:20
-
17:30
單程最高票價
2.00元
是否月票有效
否
所屬公司
北侖公交
沿線公交車站:1
大碶客運站
2
人民路
3
靈峰公寓
4
大碶文化宮
5
普陀山路
6
老闆娘食品廠
7
大港五路
8
大港工業城
9
自來水公司
10
紹成小學
11
交警大隊
12
奧力孚公寓
13
外洋新村
14
北侖電影院
15
橫河路
16
長江中學
17
北極新村
18
小山公園
19
閩江路
20
北侖客運總站
2. 世界第一部電影、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 世界第一部故事片 世界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
公認的是盧米埃爾兄弟的《工廠的大門》具體看鏈接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12/28/ShiJieDiYiBuDianYingDanSheng.html
但我認為是《Roundhay Garden Scene》據IMDB上的權威論證,英國的Louis Le Prince才是真正的世界電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銀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2秒鍾!卻比法國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還早3年!同年他又做出了另一部2秒鍾的電影《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 (1888)!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1891)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電影,看來大家的觀念應該改改了,不是盧米埃爾也不是愛迪生,而是英國的勒普林斯(1842-1890)!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
1926年開發出一種被稱作「維他風」的唱片伴音系統,並利用該系統拍出了第一部帶有聲音的影片《唐璜》,但這部影片中的聲音還只限於一些音樂。次年,華納又推出了《爵士歌王》,這部影片不僅有音樂,還加入了一部分對白,所以被看作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5/3/d2391.htm
世界第一部故事片:
法國導演梅里愛拍攝於1902年的《月球旅行記》(「網路」「故事片」詞條錯寫成「月球旅行書」)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
http://ke..com/link?url=_zQyZurKN3KnKybJ_Rw66MY_7w-_4AGZUideJL7-qJK
http://ke..com/item/%E6%9C%88%E7%90%83%E6%97%85%E8%A1%8C%E8%AE%B0/17647098#viewPageContent
但是之前梅里愛已經拍過許多影片,下面是部分作品目錄:
1899年:《克萊奧帕特拉》,《新娘就寢》,《女修道院里的魔鬼》,《水上行走的基督》,《德萊孚斯案件》(第一部有20個場面的長片), 《灰姑娘》(第一部童話片)。
1900年:《聖女貞德》,《聖誕夜之夢》,《魔術書》。
1901年:《小紅帽》,《藍鬍子》,《夏朗頓的逃犯》,《橡皮頭人》,《聖母的奇跡》 。
世界第一部彩色電影:
1935年美國導演的馬摩里安的《浮華世界》。《浮華世界》又稱《名利場》(Vanity Fair: A Novel without a Hero)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的諷刺小說,於1847年出版,並曾多次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書名早年中譯為《名利場》,其改編的同名電影《浮華世界》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
http://i.mtime.com/xxxaftertaste/blog/3143646/
中國第一部電影:
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
http://ke..com/link?url=or7P__0YL9mN8qRCfYlV4uHNNg9GVK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影片以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劇為藍本,對原劇進行了刪減,用16毫米彩色膠片攝制,然後翻制為35毫米。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此後,中國大陸再無拍攝彩色片的紀錄。
直至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由桑弧導演,黃紹芬攝影的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它不但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舞台戲曲片,也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影片保留了越劇藝術唱腔優美的特點,同時,發揮了彩色電影的優勢,攝影和美術處理追求中國藝術獨特的意境。影片上映後不但受到觀眾的歡迎,並獲得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舞台藝術片一等獎,並在1954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音樂片獎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同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為美國影星卓別林放映了此片,被卓別林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6年,同樣由桑弧導演,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改編自茅盾的同名小說,由白楊、魏鶴齡主演。影片獲得1957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及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上述這些彩色影片都是用進口膠片拍攝的。1980年,由常彥導演,長影攝制的驚險片《保密局的槍聲》則是第一部用國產彩色膠片拍攝的故事片。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著上海,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劉嘯塵奉命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這部影片創造的另一個紀錄是觀眾達到了六億人次,這一上座紀錄迄今為止無人能夠打破。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歌女紅牡丹》
1931年3月,由明星公司拍攝的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於上海公映,立時轟動海內外。到了下半年,兩部技術上更為成熟的採用片上發音方法的有聲片,華光影片公司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的《歌場春色》也呱呱墜地。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中國電影人就完成了有聲片的試攝工作,盡管之後有聲電影與無聲電影競爭的硝煙還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這畢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這部拍攝於1930年的影片,描寫的是一京劇名伶紅牡丹,嫁了一個吃喝嫖賭、肆意揮霍的惡丈夫。但她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終因染病而倒嗓,名聲一落千丈,收入驟減。丈夫遂變本加厲施以虐待,甚至將親生女兒賣人娼門,以還賭債。紅牡丹丈夫賣女後,受良心譴責,最後誤失殺人被捕人獄。當女兒由一直追求著紅牡丹的富商贖還後,軟弱的紅牡丹又一次原諒了丈夫。在影片攝制過程中,作為全片靈魂的胡蝶盡心盡力,一絲不苟,失敗了,重來, 再失敗,再重來。經過6個月的緊張工作, 影片終於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全國轟動,南洋片商紛來,高價購買該片在當地的放映權。
http://ke..com/link?url=-r3fR_niulAsyyju6H_-EQ5sZc8Bg0jCs0qpSNrlchBwfin2-6ZLXqhvAMJ9JeaPPq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這個分長故事片和短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另外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東影拍出的《橋》
http://www.douban.com/note/174815070/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dybn/904595.htm
謝謝。
3. 南京路的著名建築
104號--華安大廈(今金門飯店 )
150號--西僑青年會(今體育俱樂部 )
170號--國際飯店
216號--大光明電影院
325號--跑馬總會(上海美術館,建於1933年)
702-722號--猶太總會(上海皮革公司商廈,聯誼俱樂部)
770-778號--德義大樓
801號--同孚大樓、中國銀行西區分行;吳江大樓
868-882號--大華公寓
934號--麥脫赫斯脫大樓(泰興大樓)
962號--今上海市少兒圖書館(切爾西住宅Chelsea House)
1025弄--靜安別墅
1400—1418號--郭宅(今市政府外事辦公室)
1550號程德潤堂(程家大院) 今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
1522弄住宅
1686號--靜安寺。 靜安寺位於南京西路1686號,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剎之一,原名重元寺、重雲寺。相傳靜安寺始建於三國孫吳赤烏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去靜安寺拜佛求經。
(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至今已近780年,早於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現今規模。民國34年(1945年),書法家鄧散木題額「靜安古寺」,沿用迄今。至20世紀30年代,靜安寺商市已初具規模,今發展為上海重要商業中心之一。
1997年1月起,靜安寺在恢復原貌的基礎上,開始改建與擴建工程。除修復赤烏山門、兜率殿、大雄寶殿、圓通殿、真言宗壇場、文物樓、功德堂、素齋部、僧寮等主要建築外,還將興建法堂、藏經樓、佛教圖書館,復修「靜安八景」。 上海和平飯店於1919年開業,1999年10月重新裝修,2000年5月19日正式掛牌5星級。共有兩棟樓,一棟樓高11層為主樓,另一棟樓高6層為南樓,共有客房273套,其中標准間面積約30平方米。地處外灘,南京路,環境很好,又與對面的東方明珠遙相呼應,屋頂花園可以360°遙望外灘夜色。由於歷史的原因,外灘的地皮樓房多為洋商所有,但中國官民的力量也努力打入。華洋間的競爭很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於 1934 年收回了德國總匯舊址(沙遜大廈旁邊),拆除後由中國銀行取得建造權。 國民黨中國銀行想炫耀一番,打算建造當時遠東最高的三十四層銀行大廈,並由當時上海第一流的營造商陶桂記承包。當設計和一切准備工作就緒,連荷重三十四層的地基都打好了,正待破土動工興建時,沙遜出來蠻橫的加以阻撓、叫嚷:這是英租界,在我的旁邊造房子,高度不準超過大廈尖頂。租界工部局也沆瀣一氣,胡說中國人都沒有本領建造三十四層的大廈而拒發執照。於是國民黨中國銀行和蹺腳沙遜打起官司來。當時,按照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規定,凡涉及英國籍民的訴訟,中國官府一概無權裁決。據說這樁「官司」一直打到倫敦,結果國民黨中國銀行敗訴,當時以中國人的設計建造能力不足,會影響周圍建築的地基為由,被隔壁沙遜大廈的猶太主人 ──跛腳沙遜一腳踢去 18 層,硬是比 77 米 的沙遜大廈低 30 厘米。和平飯店建於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樓高77米,共十二層。華懋飯店是由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建造的,外牆採用花崗岩石塊砌成,由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義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
4. 《門鎖》里每個人物的演技都咋樣
門鎖是不一部韓國電影,在2018年上映,作為一部驚悚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現。門鎖的女主角是孔孝真,導演是李權。兩人在多年前,曾經一起合作拍攝過《女高怪談2》。
從劇情上來說,門鎖的故事還算驚悚。銀行職員孔曉振獨自一人居住在公寓中,忙於工作的她有一天回家發現,自己家的門鎖蓋被推上去了,晚上又發現有人要打開她家的密碼鎖。她很驚恐。報警後,警方卻漠視了她。第二天工作,遇到了神經病客戶,最後自己的上司幫忙化解了這個難題。
晚上上司送她回家,因為誤會,她以為上司是變態,於是逃離了自己的家,結果上司在她家中被殺害。她因為這件事被辭退。後來,她有懷疑自己樓上的鄰居是兇手,結果找尋的過程中,樓上鄰居被害。最後她發現真正的兇手,正藏在自己家的床底下。每天白天窺視她,晚上就進入她家迷暈她,給她洗澡,還摟著她睡覺。真是床下有人的現實版。
從演技上來看,孔孝真也算是中規中矩,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不過從啟示上來看,這部劇還是挺讓人心驚的。對於獨身女性來說,真是敲響警鍾。以後自己住,不要買床下有空間能藏一個人的床,而是要住在有床箱的床上。不要讓家裡有太多能藏人的隱蔽空間。
從找兇手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本片中兇手還是很好找的,一看就不是神經病客戶和科長,因為他們太明顯了。從背景音中傳來管理員和門衛對話那段,基本可以斷定,兇手是誰了。
5. 對現代主義建築的評價
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鋒
當我們討論"中國現代主義建築"這一論題時,相信許多人心懷疑慮:"中國是否有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借用了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評價標准來衡量中國的情況,至少,第一以"建築大師的傑作"作為衡量尺碼,第二以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轟轟烈烈發展的歷史作為參照。假如我們打破這種習以為常的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史觀的思維定勢,不是以西方體系作為參照,轉而將目光放在中國建築發展自身,我們驀然發現,無論在近代還是在當代,中國均有自己的優秀現代主義建築作品,中國也有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現代主義建築發展的明晰的軌跡。
一次大戰之後,以格羅皮烏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學和設計實踐為標志,並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國的建築活動為另一標志,在德國、法國、荷蘭乃至俄國,先鋒派們的建築設計實驗導致各種現代建築成果層出不窮,1925年前後,現代建築運動已達到蓬勃發展的勢頭,並經此席捲整個歐洲,同時逐漸影響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國。
1930年前後的中國建築界有兩點史實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漢、青島,以及在日本人侵佔的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出現了現代建築式樣,或稱"摩登式"、"現代風格"、"萬國式"、"國際式"、藝術裝飾風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為數不多但較純粹的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現代建築文化及思想通過報刊雜志、建築師的交流、建築教育等方式在中國廣為傳播。這說明西方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國,並產生效應,中國近代建築界與世界建築發展保持著某種程度的聯系。
一、現代風格的誕生
作為遠東最大的貿易、金融、工業都市以及對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現代風格的建築最早正是在這里誕生。1929年9月5日,沙遜大廈在上海外灘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設計實力,二三十年代稱雄上海的最大設計機構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設計,大廈10(局部13層),塔頂高77m,平面為A字型。鋼框架結構,頂部設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銅屋頂。從其形式來說,盡管與我們今天從歷史書上看到的世紀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樓--美國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樓(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復古主義及折衷主義盛行的上海建成無疑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它體型輪廓線類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漸收縮,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幾何圖案裝飾,整體姿態尚未走出復古式樣,但與周圍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築相比,無論體型、構圖,還是裝飾細部已有大幅度簡化,給人清新挺拔的現代感。沙遜大廈的建成標志著現代思潮的開端,它拉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現代建築設計的帷幕。
公和洋行繼沙遜大廈之後,1933年建成河濱公寓,8~10層,平面結合地形成"S"形布局,立而簡潔,1933年及1934年先後建成漢彌登大廈及都城飯店,兩幢建築布局、層數、形式幾乎一樣,塔樓17層,外部處理僅在基座的上沿、頂層壓頂和中央塔樓等部位設局部裝飾;1934年建成峻嶺公寓,平面呈條形五折環狀對稱布局,中部19層,立面以垂直線條處理。這些摩天樓共同的特徵表現為突出建築的體量,只有極少的幾何圖樣裝飾,與沙遜大廈相比,明顯已更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特徵。作為上海最有影響的設計事務所,公和洋行設計風格的轉變,說明30年代初上海建築界已以現代風格領導設計潮流,公和洋行設計的現代建築的大顯建成,對上海乃至全國建築界具有重要影響。
二、外國建築師對現代風格的追求
1933年,被譽為中國近代新風格先鋒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落成,該建築立面處理成橫豎線條交叉構圖形式,採取乳黃色曲面外牆,使用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燈柱,室內頂棚及牆面線腳自然流暢,一反復古樣式的繁瑣常態,立刻受到眾人矚目,與沙遜大廈的過渡性特徵不同,它已成近代典型的摩登建築。鄔達克的另一個現代作品國際飯店於次年落成,大樓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並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該建築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用地局促,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採取豎線條劃分,前部15層以上逐層四面收進成階梯狀,造型高聳挺拔,是20年代美國摩天樓的翻版。1935~1937年間設計建成的吳同文住宅更表現出鄔達克對現代建築風俗的追求,這是一座四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的小住宅,造型採用了局部回弧形體量,帶形玻璃窗,流線型室外大樓梯及水平陽台,室內設有帶玻璃天頂的日光室、安裝彈簧地板的小餐廳,並設有空調、電梯等先進設備,該小住宅從形式到結構及設施,在某種程度上更具有現代性。
賚安公司(由法國建築師A.Leonard及p.Veysseyre組成)在上海摩登建築的設計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1933年建成的雷米(Eco1e Remi)小學教學樓,完全是一付"國際式"建築的外貌,建築3層,設局部四層作學生活動空廊,平面一字型,教室採光良好,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立面作橫線條處理,除立面入口旁設有兩個圓形的舷窗外,沒有多餘的裝飾;此外,1935年建成的萬國儲蓄會公寓及道斐南公寓,1936年建成的法租界麥蘭捕房,均是10層或1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立面中部作慣通上下的堅線條處理;兩側作橫線條劃分,顯示出嫻熟的現代建築設計技巧。
1933年哈沙德洋行設計的永安公司新大樓建成,平面呈三角形狀,北部22層,南部8層,鋼框架結構;1934年,英商業廣公司設計的上海百老匯大廈建成,平面呈"ע形狀,22層,鋁鋼框架結構;德和洋行設計的仁濟醫院1932年建成,嘉陵大樓1936年建成;法商營造公司設計的上海回力球場1934年建成,畢卡地公寓1935年建成,外灘法郵大樓1936年建成,這些具有樸素明快現代風格的建築連續不斷的出現,使上海換上了現代城市的時裝。
三、中國建築師的現代建築作品
30年代的中國建築界正是中國建築師的"自立"時期,在這與世界相通的現代建築設計潮流中,中國建築師在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的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建築的熱情,此時期從業的主要設計事務所或建築師幾乎都有現代式樣的建築作品。庄俊設計的上海大陸商場1933年建成開張,樓高10層,外部立面只有局部簡潔的紋飾,兩年後設計建成的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局部五層,立面中部設豎向體量,兩側帶狀線條劃分,造型式樣已接近"國際式"建築;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從1932~1947年問的設計作品中有20多項具有明顯的現代風格特徵,其中包括1938年建成的大上海大戲院及恆利銀行、1947年建成的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等;基泰工程司設計的上海大新公司1936年建成開業,中央大廳設有當時國內首創的自動挾梯,10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立面只在屋頂欄桿、花架下的掛落處有局部中國武裝飾;範文照是現代建築思想的積極倡導者,其事務所設計的協發公寓(1933年)、巢雅公寓及上海美琪大戲院(1941年)均顯示出現代格調;奚福泉1934年設計建成的上海虹橋療養院建築形式完全符合內部功能要求,沒有任何與結構無關的裝飾,重視功能實用,注意衛生及環境,造型美觀大方,已深得現代主義建築的本質特徵。此外,李景沛設計的上海廣東銀行大樓(1934年)、上海武定路嚴公館,董大酉設計的自宅(1935年),陸謙受、吳景奇設計的上海中國銀行虹口分行(1936年)等作品都對現代風格進行了探求。1934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上海中國銀行大廈是上海外灘唯一一幢中國人為主設計的摩天樓,主樓17層,高約69m,設計人陸謙受完全按功能要求合理組織平面,表現出理性主義的設計思想,立面設計在表現現代建築特徵的同時,局部採用了中國傳統裝飾,東主樓採用變形的四角攢尖屋頂,檐下裝飾有斗拱,檐口及立面接層處,設有荷葉圖飾,這種現代與傳統共處一體的表徵,表現了中國建築師在自立時期矛盾的文化心理。
四、現代建築在近代中國的分布狀態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現代建築的中心城市和前沿陣地,現代風格的建築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質量也最高,這是因為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此時期的上海已成為中國乃至遠東最大的都市,建築業達到極度繁榮的程度,並因此而給建築設計行業帶來了無限的機會,這一時運吸引了一批外國建築師、留過洋的中國建築師以及在海外學習建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歸國來到上海從事建築設計,正是這些了解世界的建築師把發源於歐洲而影響世界的現代建築思想帶到當時遠東最繁榮的上海,導致了頗具規模的上海現代建築設計和建造。就在上海掀起現代建築浪潮的同時,國內某些城市也出現了向現代風格過渡的簡化設計趨勢並產生現代建築作品。
在南京,華蓋建築師事務所童寓1932~1933年間設計首都飯店,建築平面根據功能要求結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築造型樸素大方,已完全沒有多餘的裝飾細部,立面真實反映內部使用功能,具有鮮明的功能主義理性思想;過養默設計的首都最高法院雖然立面中部設有塔狀入口,並有豎線條裝飾,某種程度上還帶有新藝術運動建築的特徵,但建築體型已明顯簡潔,裝飾已明顯減少,表現出向純凈的現代建築過渡的設計特徵;此外,楊廷寶1935年設計建成的大華大戲院,李錦沛設計的新都大戲院(1936年),基泰工程司梁衍設計的國際聯歡社(1936年),華蓋童寓1937年設計建成的地質礦產陳列館等建築均表現出造型簡潔新穎、造價經濟實經濟實惠、形式與功能結合、運用新材料新結構等現代建築特性,"這種設計傾向在商業與公共建築中很快得到發展,並逐步形成一種潮流"。
在天津,"進入30年代,新建築運動影響所及,已改變了天津近代建築的面貌,……向現代主義建築過波成為這一時期天津近代建築的主流。渤海大樓(1935)及利華大摟(1936)由法國建築師穆勒(Mu1er)設計,法國俱樂部(1931)及新華信託儲蓄銀行(1934)由華信工程司沈理源設計,中國大戲院(1935)由英國建築師B.C.揚及瑞士建築師陸普(Loup)設計,意租界回力球場(1935)由義大利建築師鮑乃弟(Bonetti)及瑞士建築師凱斯勒(Kess1er)設計,此外,天津仁立毛紡廠(1932~1935),香港大樓(1933)等建築是這一時期天津現代建築的代表作品。
在武漢,自學成才的建築師盧鏞標起初在漢口景明洋行學習建築設計兩年,30年代開業從事建築設計,他的一系列作品如1934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四明銀行,1934年設計1935年建成的中國實業銀行,1936年建成的中央信託公司辦公樓,這些作品表現出當時最新式的現代建築意味,"注意內部功能,率先接受歐洲新建築運動的思想,採用西方先進的結構技術,在當時漢口曾引起轟動。"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設計的安利英洋行大樓,景明洋行1935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大孚銀行大樓等都成為早期漢口現代建築的代表。
在青島,30年代由於遠離戰火,政局相對安定,外國資本大量湧入,民族資本和官僚資本得到了發展,城市建設形成繁榮的局面,建築設計在西洋古典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國傳統建築復興思想並存的情形下,"西方現代建築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波及青島,出現一些現代主義建築的模仿和探索",一些建築"雖然檐部和主入口仍做些幾何圖形的裝飾,但設計思想已在轉變。開始注重實用與經濟,講究外型體塊和窗洞排列的比例關系,從繁瑣的細部裝飾和柱式中解脫出來,已在步入現代建築行列的進程中",如羅邦傑設計,建於1934年的大陸銀行;陸謙受、吳景奇設計,建於1934年的中國銀行;蘇復軒設計,建於1934年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這類建築設計多出自留洋歸來的上海建築師之子"。此外,還有世少數值得注意的建築,如東海飯店,由上海新瑞和洋行(英)設計,建於1936年,6層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造型筒凈,是現代主義風格建築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昆明,"現代建築是由部分本地人和更多來自上海等地的外地人引進來的",抗戰前後,沿海和內地建築師、工程師、高級技師紛紛遷入昆明,上海及沿海地區的建築經驗隨之西移應用在昆明,現代建築形式也在昆明大量出現,1939年建成的南屏電影院,1943年建成的安寧溫泉賓誼及浴室,以及誼安大廈等建築是典型的現代建築的代表,此外大量住宅建築的設計也體現出現代建築的基本原則。
在這些城市,現代建築明顯改變了城市面貌,現代建築的設計和建設形成了風潮,除此之外,尚存在著建有零星的現代建築的城市,如古都北京建有梁恩成設計的北京大學地質館(1934年設計1935年建成),以及北京大學女生宿舍(1931~1932年設計,1935年建成);廣州有楊錫宗1935年設計建成的中山大學教員宿舍,鄭枝之1936年設計建成的中山大學理學院天文系館,陳榮枝1936年設計建成的愛群大廈;在煙台有1935年建成的金城電影院,有1938年建成的現名煙台工人療養院建築。
應該說,現代建築僅在中國近代有限的城市中掀起了一陣波瀾,而現代建築的覆蓋面是呈"中心城市上海——受影響較大的城市天津、南京等--只有零星現代建築的城市北京、廣州等",這樣一個遞減的狀態存在。
五、日本建築師在東北的現代建築活動
從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幾乎與以上海為中心的其他受現代建築思潮影響的城市同時期,東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現了當時流行於日本,被稱作"日本近代式"的現代建築,如沈陽原滿鐵社員俱樂部(1924年設計,1925年建成),沈陽原奉天自動電後交換局(1927年設計,1928年建成),大連原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乘合自動車待合所(1930年建成),長春原偽國務院總務廳弘報處(1932年建成),哈爾濱會館(1936年建成),哈爾濱原弘擬會館(1938年建成)等,這些建築與當時盛行的折衷主義風格相比,已具備明顯的現代風格,但它們又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早期現代建築的某些特徵,比如原滿鐵建築課設計的滿鐵社員俱樂部雖然平面功能組織及立面造型已表現出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思想,但限於當時當地技術及種種條件,它卻採用了磚結構;原關東廳內務局土木課設計的奉天自動電話交換局,三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立面造型已相當凈化,但建築審美標准並沒有根本改變,立面構圖仍可見三段式劃分,並採取了較密的豎線條處理;吉田友雄設計的哈爾濱會館在檐部及入口部位仍可見一些淺浮雕裝飾。
30年代中期以後,建起了為數不多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大連火車站1924年由"滿鐵"組織方案設計競賽,太田宗太郎與小林良治的方案中選作為實施方案,1935年開工,1937年建成;三井洋行大樓由1924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當時在東京開設事務所的松田軍平設計,外觀沒有任何裝飾,顯得樸素簡潔;沈陽原日日新聞奉天支社(1937年設計,1938年建成)由"滿鐵"本社建築課的橫井謙介設計,橫井1905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20世紀前半葉在中國東北地區是頗有代表性的日本渡海建築師。
此外,以1931年9月18日為時間界限,當日本人把整個滿洲當作日本擴大了的領上進行大規模殖民建設時,他們在東北各地制訂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規劃方案。偽滿洲國把長春規劃為政治、行政和居住中心,而把沈帕定為工業中心。1932年編制的長春《大新京都市計劃》,以當時日本國內建築界權威人士佐野利器為規劃立案顧問,控制區域200km2,實施面積79km2人口50萬,都市規劃以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為模式,並以埃本那澤•霍華德(E. Howard)的花園城市理論為指導思想;1932年編制沈陽《大奉天都邑計劃》,此規劃按現代主義功能分區的城市現劃思想進行設計,城市用地分為居住、商業、工業及綠地四大類,強調交通、工作、居住與遊憩的城市功能,除了對各區域內建築密度有限制外,還對建築高度作出30m的限高規定。這兩個城市的規劃實踐,說明30年代現代主義的城市規劃思想已被日本人接受並影響到中國的城市建設。
尤其是《大奉天部邑計劃》在中國現代城市規劃史上具有先驅性,同時對於規劃實踐遠遠落後於建築活動的日本本國的建築歷史也有特殊意義。
六、現代建築的風格傾向
當用"現代建築"一詞時,實際上我們建立起一種建築形式風格的概念,"現代建築"有別於當時盛行的具有復古主義思想的折衷主義建築,包括原國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國固有式"建築以及集仿西方歷史上各種形式的西洋建築,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簡潔、注重功能、經濟合理,沒有裝飾或少量裝飾的特點而成為時代的新風格。現代建築是在歐洲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下,中國特定社會背景及地區環境中產生的新型建築,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以及建築師與業主對西方現代建築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異,導致中國此時期的現代建築從形式及設計思想上來看具有不同的類型。
現代主義建築是這一新風格建築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時代先進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築族類,盡管在數量上寥寥無幾,但正是這為數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國近代建築歷史中現代建築價值觀念的取向更加明確。上海雷米小學(1933年)、上海虹橋療養院(1934年)、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1935年)、北京大學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較早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這四例作品規模雖小,但在設計思想上表現出"體量組合及立面造型追隨內部功能"的基本原則,建築結構選型上,前三者均採用具有建築技術先進性的鋼筋混凝上結構,北大女生宿舍採用磚混結構表現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局限性,這些作品經濟、適用、衛生、簡潔、不求奢華的清新格調傳達了一種即將到來的新建築時代精神;之後建成的南京首都飯店,青島匯泉角東海飯店(1936年),大連火車站(1937年),沈陽原日日新聞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電影院(1939年)等作品則是較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南京首都飯店自由輕松的平面布局是順隨地形、最大程度滿足內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結果,說明建築師已確立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思想;大連火車站極為簡潔的建築體型、高度凈化的立面豎窗處理、建築主體與坡道廣場的關系處理,處處為旅客著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築師在功能主義原則之下,帶有極端性地表現現代主義建築美學觀的動機,整體效果給人以強烈的現代震撼;原日日新聞泰天支社的建築設計注重體型變化組合,立面元素沒有裝飾,由於建築位於道路交叉口,轉角處的塔樓為城市景觀增添了不少色彩,從建築的構圖形式來看,不免讓人看到荷蘭的現代主義大師,W.M.杜多克設計的希爾弗瑟母市政廳的影子。
從復古風格到現代主義,建築形式風格的變化並不是突變和跳躍式的,現代建築的大多數作品風格處於這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從時序上來說,就在現代主義作品出現之前以及出現的同時,這種"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一直是構成現代風格的主體成分,這說明在近代,中國的現代主義建築仍處於萌芽及先鋒作品時期,而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卻經過了充分盤整和發展成為中國早期現代作品的主體。當現代新風吹來的時候,"西洋復古建築"及"中國固有建築"兩種設計思想首先與現代思潮相結合而形成兩種現代風格,前者表現為體量組合及立面構圖仍追求歷史樣式的均衡、對稱、穩重,建築局部保留西洋圖案裝飾,但整體風格簡潔具有現代感,作品實例如沈陽原奉天自動電話交換局(1928年)、清華大學化學館(1931年)、青島原大陸銀行青島分行(1934年),武漢四明銀行(1936年),哈爾濱會館(1936年)等,這些建築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裝飾及現代的風格,是西洋復古風格向現代主義風格脫胎換骨過程的中間形象。後者則表現為對你的體量,莊重的立面構圖,中國式的局部裝飾,簡潔的現代風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銀行(1931)、吉林大學東西教學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運動場(1933年)、南京中央醫院(1933年)、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1933年)、上海中國銀行(1936)等,這類作品當時被稱作"簡朴實用式略帶中國色彩",它是"中國固有式"建築思想的新形式,為以"宮殿形式"表現中國固有特色的創作途徑擺脫了困境,這類建築大多由中國建築師設計,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建築師具有西洋古典建築文化、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以及現代建築文化三重建築文化觀念的特點,它是這三種建築文化觀的矛盾統一體。
藝術裝飾風格是另一種"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類型。藝術裝飾風格起源於1925年法國巴黎的"藝術裝飾與現代工業國際博覽會",20年代末流傳到美國形成一種流行的建築風格,同期也傳播到中國成為中國現代建築的一種主流風格。這一風格的建築繼承了義大利未來主義和立體義的某些特徵,追求挺直的幾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線形式,注重對稱的構圖、重復的序列、幾何圖案裝飾效果,建築中常用階梯形的體量組合、橫豎線條的構成立面、圓形的舷窗、圓弧形轉角、浮雕裝飾等手法,同時又具有現代建築簡潔明快的時代特徵。上述上海的多數現代建築如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萬國儲蓄會公寓、漢彌爾登大廈、百老匯大廈、大陸商場、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屬這類藝術裝飾風格。
七、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積極倡導者
作為建築師設計實踐結果的建築作品是建築思想最有力的傳播途徑,上述眾多早期現代建築盡管多數處於樣式模仿或僅帶有局限性的詮釋現代主義的基本思想的階段,但對於現代建築風潮的形成,以及設計風氣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報刊雜志的宣傳、建築教育的傳授,以及建築師本人直接的倡導等等途徑對於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廣泛傳播,起到推波助瀾、創造聲勢的作用。
範文照(1893~1979)1921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927年在上海開設私人事務所,在起步時期與中國同時期其他建築師一樣,設計思想沒有走出"復古"與"折衷"的歷史局限,但是,30年代初隨著現代主義的西風在上海颳起的時候,範文照立刻領悟到其先進性並進而轉向積極提倡現代主義建築思想。1933年初,範文照建築師事務所加入了一位美籍瑞典裔建築師林朋(CarI Lindbohm),他曾受教於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及賴特等人,竭力倡行"國際式"建築新法,範文照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將他介紹給上海建築界,當時的報紙《時事新報》、《申報》對林朋及"國際式"主張以及範文照與林朋的工程設計進行了連續報道;1933年下半年,範文照事務所又加入了一位年輕的台伙建築師伍子昂(1908~1987),他1993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建築學士學位,受到紐約各種新建築思潮的強烈影響,範文照與林朋及伍子昂的合作,說明他確立了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方向。1934年,範文照撰文對自己早年在中山陵設計競賽方案中"摻雜中國格式"的復古手法表示了強烈反省,呼籲"大家來糾正這種錯誤",並提倡與"全然守古"徹底決裂的"全然推新"的現代建築,他甚至提出了"一座房屋應該從內部做到外部來,切不可從外部做到內部去"這一由內而外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贊成"首先科學化而後美化"。1935年下半年,範文照周遊歐洲,更加強了他對歐洲現代主義建築的認識,促使他完成了從思想到手法都徹底轉向現代建築。範文照事務所設計的協發公寓(1933年)、集雅公寓、上海美琪大戲院是典型的現代建築作品。範文照的現代建築活動對現代主義思想在近代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說範文照對現代建築的積極倡導是通過媒體傳播影響了近代建築界的話,那麼另一些現代建築的積極倡導者則是通過他們默默的設計創作及其作品對世人產生重要影響,這就是近代最多產也是現代建築作品最多的建築設計機構華蓋建築師事務所(由趙深、陳植、童寓組成)。華蓋建築師事務所成立於1932年,次年就建成了大上海電影院及上海恆利銀行。大上海電影院"外立面底層入口處用黑色磨光大理石貼面,中部有貫通到頂的8根霓虹燈玻璃柱,內部觀眾廳設計亦採用流線型裝飾,被當時輿論譽為"醒目絕倫"、"匠心獨具的結晶";上海恆利銀行"屋內外採用天然大理石和古色銅料裝飾,外牆面貼深褐色面磚,並以假石面飾作垂直線條處理",當時被稱為"十足德荷兩國最近之作風"。此後又有上海合記公寓、懋華公寓、南京首都飯店(1934年)、浙江興業銀行(1935年)、昆明南屏大戲院(1940年)、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大樓(1947年)等一系列現代建築出世。華蓋的三位主要合夥人均畢業於學院派體系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但他們不贊成復古主義,曾"相約摒棄大屋頂",堅定地走向了現代主義的建築之路。
就在華蓋一系列現代建築創作以及範文照現代建築活動的同時,近代中國建築師作為一個群體,實際上多數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現代建築的擁護及倡導。中國最早的建築留學生、中國建築師學會創始人及會長庄俊(1888~1990)1935年9月在《中國建築》上發表文盂《建築之樣式》對現代建築推崇備至,他認為"摩登式之建築,猶白話體之文也,能普及而又切用",是"順時代需要之趨勢而成功者也",前述上海大陸商場、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兩例是他接受現代建築思想、設計風格轉向的力作。
梁思成(1901~1972)1931年進入中國營造學會後,在醉心於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同時,保持著對新的建築思想的敏感,早在1930年獲首選的《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中就己表露出對"洋灰鐵筋時代"特徵的認識以及對現代建築的基本觀念的理解,他認為在新的時代,"建築式樣大致己無國家地方分別","各建築物功用之不同而異其形式",應"摒除一切無謂的雕飾",並認為"此種新派實用建築亦極適用於中國"。梁思成對現代建築的看法似乎比他同時代的建築師更深一層。此後,在談到"國際式"建築
6. del ray complex是什麼電影院
這不是電影院,這是一部電影的名稱:德爾雷的一家。
《德雷爾一家》(The Durrells)是由斯蒂夫·巴倫等執導,基莉·霍斯、喬什·奧康納、卡倫·伍德豪斯、黛西·沃特斯通、米羅·帕克主演的英國田園劇,於2016年4月3日在英國ITV首播。
該劇改編自英國博物學家傑拉爾德·達雷爾的回憶錄《希臘三部曲》,講述了一戰結束後,一位喪偶的母親帶著四個孩子,離開陰冷的英國城鎮伯恩茅斯,來到希臘小島科孚島居住的經歷。
該劇獲得了2016年英國皇家電視協會劇作最佳藝術指導、2017年英國編劇獎最佳電視編劇等多個獎項。
第一季:
1935年,一位寡居母親路易莎·德雷爾(基莉·霍斯飾)帶著四個孩子在英國城鎮伯恩茅斯生活。長子勞倫斯(喬什·奧康納飾)想成為一名作家,次子萊斯利(卡倫·伍德豪斯飾)熱衷於槍支彈葯和射擊,女兒瑪格(黛西·沃特斯通飾)常懷少女春夢,小兒子傑拉德(米羅·帕克飾)對動物情有獨鍾。
因為生活的窘困,路易莎帶領全家搬到了陽光明媚的希臘科孚島上定居。雖然島上的生活費便宜了不少,景色也更加優美,但對於德雷爾一家來說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艱難模式。他們不僅舉目無親,而且只能住在一個不通電的危房之中。
還好當地人淳樸善良,在老司機斯皮羅斯(亞歷克斯·吉奧古利斯飾)和女僕魯格雷西亞(Anna Savva飾)的幫助下,德雷爾一家的生活慢慢走上正軌。
7. 災難中的自救
1994年9月27日晚上7點,載著989名乘客的愛沙尼亞郵輪離開塔林,穿過波羅的海駛向斯德哥爾摩,然而他們再也沒有上岸。6小時的旅程過後,艏門無法抵禦9級大風,郵輪開始進水。不到一個小時之後,游輪帶著852名乘客和工作人員沉沒了。
絕大多數人永遠也不會遇到災難,但提前設想你某天會遇到災難是有必要的:意識到周圍有很多危險,時刻做好准備,當危險來臨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Leach 認為,「你要做的僅僅是問你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有災難發生,首先你應該做什麼?如果你能回答這個問題,一旦災難發生,一切都會有條不紊,就是這么簡單。」
8. 魯迅的後期雜文可謂是不刊之論,這恰恰體現了他思想的爐火純青。這句話有錯嗎錯在哪
這句話沒錯,你是不是在做下面這道題?我把題目和解析都抄下來了,你看看吧。望採納。
下列句中劃線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的後期雜文可謂不刊之論,這恰恰體現了他思想的爐火純青。
B.中國女排不孚眾望,又一次戰勝古巴隊,奪得冠軍。
C.真是怪事,電影院一掛出"少兒不宜"的牌子,觀眾反而多起來,都開演半個小時了,人 們還不絕如縷地往影院趕。
D.參加保險雖不能使人化險為夷,但卻能在災禍不期而遇時,使投保者或受益人得到一筆 賠償。
解析:
選 A,不刊之論:不能修改,不可磨滅的著作。B 不孚眾望:不為眾人所信服。應改為" 不負眾望"。C 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雖沒斷絕,但也只象絲線那樣連著。應改為"絡繹 不絕"。D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意外相會。應改為"突然降臨"。
9. 有什麼電影推薦
1:《香水》
裡面的男主角將香水澆在頭上的那一幕,真的算是過目不忘了。男主出生於最骯臟和腐臭的地方,卻追求最純粹的美,通過殺戮得到迷惑人心的力量,就連最痛恨他的人也甘願俯首稱臣,最後猶如寓言一般消失於這個世界。當他的身體被啃食殆盡,沒有人會懷念他,彷彿他從未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