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是第一位將電影戲劇結合起來的電影大師
喬治梅里埃 他還是電影美術的創始人 電影布景是他發明的
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羅培·烏坦劇院的經理。 法國演員、導演、攝影師。
作品有《聖女貞德》、《地獄的土風舞》、《音樂狂》、《仙女國》等。
折疊電影技術
停機再拍
一次,梅里愛放映拍成的影片時發現一輛行駛的公共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感到驚惑不解,原來那天拍攝時,膠卷因機器故障被掛住了,再拍時,一輛運棺材的馬車恰好行駛在原來馬車的位置上。這次偶然的事故使身為魔術師的梅里愛茅塞頓開,明白了"停機再拍"的奧妙。
他在1899年拍攝的《灰姑娘》中,巧妙地用了停機再拍技術,創造出了南瓜變成馬車、灰姑娘身上那套破舊衣服一下子變成絢麗的晚禮服。
折疊銀幕工藝
他在1902年拍攝的《印度橡皮頭》中,首次使用了分裂銀幕工藝,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個畫面中拍攝了他自己扮演的兩個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視覺效果。
折疊魔術手法
另外,他採用"魔術照相"的手法,創造了慢動作、快動作、倒拍、多次曝光、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在《灰姑娘》中他就運用了慢動作攝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飛翔。他還首次透過玻璃魚缸拍攝水下的情景。梅里愛是對當時各種電影表現手法予以創造性應用的人。他拍攝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鏡頭又有令人恐怖的場景。他因此被譽為是魔幻大師。
他在1902年拍攝的世界第一部神化片《月球旅行記(英語:Trip to the Moon,法語:Le Voyage à la Lun)》是根據儒勒·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兩部小說改編的。梅里愛讓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去月球旅行,他們坐在美麗女海員搬來的炮彈里,被發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會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諸神,並且目睹了許多梅里愛自己想像中的奇異景象。這部只放映15分鍾的影片投資了1500金路易,被電影發行商視若珍寶。
❷ 第一個拍電影的人是誰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是1909年由外國人創辦的。這一年,來自美國的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資創辦了一家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也成為建立在中國的第一家電影攝制公司。
亞細亞成立後,先後在上海和香港拍攝了幾部短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瓦盆伸冤》、《偷燒鴨》等,但卻沒有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隨後辛亥革命爆發,公司也難以經營下去。布拉斯基便將公司和全部器材轉讓給在上海的南洋保險公司經理伊什爾和另一個美國人薩弗。
1913年,易手後的亞細亞再度准備投入電影的拍攝。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的觀眾,他們特地聘請了在美化洋行工作,並懂英語的抄寫員張石川擔任顧問。張石川雖然對電影所知寥寥,但卻興趣盎然。他請來了喜歡戲劇的好友鄭正秋和另一位朋友杜峻初,三人經過商議,索性合作成立了一家叫「新民」的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攝制電影的全部工作。拍攝資金和影片發行則由亞細亞負責。
1913年,有幾位文明戲的半職業演員來到上海,亞西亞公司便聘請他們做演員,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影片由鄭正秋擔任編劇,並與張石川一起承擔了導演工作。此後,亞細亞還攝制過中國早期一批重要的紀錄片,如關於辛亥革命二次戰爭的《上海戰爭》,記錄了革命軍攻打上海製造局和吳淞炮台的情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膠片停止進口,亞細亞公司因無法拍片而告結束。
除亞細亞外,完全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的電影製作公司是1916年張石川和幾個朋友聯合創辦的「幻仙影片公司」。但這家公司只拍了一部影片《黑籍冤魂》,便因資金困難而宣告結束了。此後,由中國的民族資本投資拍攝電影的公司是著名的商務印書館。
1917年,商務印書館從一個外國人手裡低價買進了一批電影器材,決定在圖書出版之外,兼營電影業,這是中國自己投資拍攝電影較有規模的開端。
商務印書館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設立了電影拍攝業務,拍攝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等幾部新聞片。1918年,商務印書館在照相部之外正式成立了「活動影戲部」,開始了大規模的電影拍攝活動。當時它的拍攝內容包括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古劇共五類影片。其中風景片主要拍攝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時事片即新聞片,記錄了上海的社會生活;教育片主要介紹教育方面的情況和科學文化知識;新劇片的題材分為滑稽短片、警世影片、神怪武打三類;古劇片主要拍攝了梅蘭芳主演的《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片段。
1920年,商務的活動影戲部更名為「影片部」,在管內搭建了一個較大的攝影棚,並購買了一批新的器材。這時,商務印書館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製片能力,甚至開始拍攝長故事片,如1923年的《大義滅親》等,但在經營上卻漸漸不佳,最終由董事會決定將其剝離,成立了獨立的「國光影片公司」。該公司只生存了一年即無聲無息了。不過,從「亞細亞」到「商務」,應該說是中國電影企業從外資協助到自我投資邁出的第一步。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
❸ 簡述為電影成為一門獨立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三個人 並敘述具體功績
1、埃米爾·雷諾
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1844年12月8日-1918年1月9日),19世紀的法國人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被譽為是「動畫的鼻祖」。
他發明的光學影戲機奠定了動畫的技術基礎,是動畫放映系統最早的雛形。1907年,他設計出三維效果的立體電影。1918年,雷諾在塞納河畔伊夫里逝世。
2、路易斯·盧米埃爾
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於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
他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3、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
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生於1842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蹤,是一位法國發明家。
電影史學家將他視為真正的早期電影之父。他用單鏡頭攝影機在紙質膠片上拍攝了最早的運動影像。他是法國人,也在英國和美國工作。
(3)第一個採用多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的是誰擴展閱讀
埃米爾·雷諾個人發明:1876年,雷諾決定為一個孩子製作一個光學玩具,在轉盤活動影像鏡(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鏡(Zoetrope)的基礎上,他設計了活動視鏡,並於1877年12月21日申請了專利。該設計用12面鏡子拼成圓鼓形,彩色的圖片條裝在其中。
當玩具旋轉的時候,反射出每一幅圖片,而不需要復雜的機械裝置。圖片條展現了清晰、明亮、不失真的動畫效果,並且沒有抖動。他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將活動視鏡商業生產,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引起轟動。
❹ 第一個採用多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的人是誰
一部普通的90分鍾電影,一般要切換200--300個場景。
不過也有例外,像通篇用長鏡頭的,一部電影用一個鏡頭的都有;也有切地很多很誇張的,能切700多個,例如奧里弗.斯通的《天生殺人狂》和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
這是以前在《看電影》雜志上看到的,只記得這么多了。
❺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爾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在形式上,呂米埃的電影大多是由一個固定的視角單鏡頭拍攝的。當然,這還不包括盧米埃爾的攝影師在車輛的幫助下拍攝的後續影片,這些車輛具有移動的效果。在盧米埃爾「單鏡頭的固定視點」的表現形式中,《火車進站》是最典型的作品:將鏡頭架在站台上,朝向遠處延伸的火車軌道。
月台上空無一人,一列火車從遠處駛來。火車頭駛出,沿著畫面左側的站台停了下來。乘客們上下火車,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鏡頭前猶豫地走過,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害羞的表情。火車離開了站台,也離開了照片,電影結束。
在這部影片中,物體和人物有時遠,有時近,不同場景的視覺變化形成了深度的場景調度。這正是我們今天通常使用的「長鏡頭」方法,即用一個固定的視角捕捉連續的時間和空間。
有趣的是,盧克·戈達爾在他的電影《卡賓槍手》(1962)中又幽默地模仿了《火車進站》。在盧米埃爾的電影中,「代表著陸」和「假膝步行者」中景深鏡頭的運用也是極具特色的作品。
❻ 選一個電影的一個場景來分析場面調度
千軍萬馬的場面
❼ 第一個採用多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的是誰
,比喻句阿軻峽谷深處湊一湊玉
❽ 電影起源分幾步
圓圓,分幾步電影起源是分三步的,首先要拍電影,然後要放電影,然後再找人看電影
❾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
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莎拉·惠特利約瑟夫·惠特利、哈里特·哈特利,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9)第一個採用多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的是誰擴展閱讀: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滑稽的動作。此片曾在位於利茲市的普林斯岳父母家的工廠與庄園放映過,但並未有公共放映。
影片令「死亡」成為可討論的議題——短片拍攝十天後,片中人物之一莎拉·惠特利便去世,而普林斯本人也於1890年9月在第戎到巴黎的火車旅行途中神秘失蹤,屍身和行李杳無蹤跡,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宗謎案。
影片傳達更為直觀的情感,如果文字成就著一種歷史的源於,它充滿著冷靜現實的記錄。黑白電影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路。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為生活帶來了另一段色彩的浪漫,黑膠碟的經典,記錄著聲音,一段可以代表經典的音符,黑白電影交織著生活的真實,曾經的黑白沉睡在CD架間,也許它不會被擺放在最顯然和唾手可得的地方,但永遠不會被色彩所取代。
❿ 誰是第一個將電影與藝術結緣的人
喬治·梅里愛是第一個將電影與藝術結緣的人。
美國電影開始成為藝術就是喬治·梅里愛,喬治·梅里愛是第一個利用這種工具作為個人表演的手段,首先讓電影向新的航道上前進,開拓了影片的界域,並把注意力集中到影片的潛在性能上來。梅里愛的影片輸進美國時,美國影片還只是新聞大事簡單的畫面記錄,被大家譏笑為「送客戲」。
他的種種革新都是革命性的。喬治·梅里愛這個人富於幻想,足智多謀,身懷絕技,是電影的第一個偉大藝師,也是電影的戲劇傳統之父。梅里愛從電影攝影機里發現了仙術魔法,於是他把攝影機的鏡頭從現實生活調開,從僅僅作為報導做法上調開一轉到幻想,轉到真正創作方面來。
他還用自己那一套「人工安排場景」的系統,把組織概念帶進電影製作中來,藉以改變美國人那種偶然的即興式攝制方法,並推進了他們的技術。
1896年,34歲的梅里愛是一個萬事通—他是反布朗派報紙的諷刺漫畫家、舞台監督、演員、Houdin劇院的風景畫師,又是職業魔術師。就在這一年,他轉業到影片製作方面來,從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致力於自己選定的藝術。
他寫道:影片製作提出那麼多職業的匯總,要求那麼大數量不同的工種,又能贏得那麼持久的關注,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宣布:電影是各種藝術當中最吸引人、最迷人的藝術。
喬治·梅里愛的貢獻
在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1899年)一片里,喬治·梅里愛採用細致的現實主義手法導演,模仿一些照片資料,運用新聞片的風格,讓演員即時表演,拍成長達15分鍾的長劇。其中有演員的大特寫和中景鏡頭,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場面,開創了「真實搬演」藝術的先河。
梅里愛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攝影場比愛迪生所建的「黑瑪麗亞」雖然晚了幾年,卻比之規模更大,設計更精巧,並出現了電影攝影棚和廠房式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