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賈玲因為《你好,李煥英》可能面對天價賠償,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件事情非常簡單,就是因為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被一個博主指責抄襲。所以賈玲要面臨巨額的賠償,不過這個事情後面很多人都扒出來,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那個曝光賈玲的人,其實只不過是想要蹭一波熱度而已。賈玲所導演的《你好,李煥英》並沒有抄襲他的作品。
雖然,《你好,李煥英》涉嫌抄襲的這個事情熱度很大。但是網友們的眼光是公正而又客觀的。沒有聽信曝光賈玲的這位博主的片面之詞,反而是以非常客觀而又公正的態度,看待了整件事情。
最後,大家選擇了相信賈玲。可以說,這次的抄襲事件,不僅沒有給《你好,李煥英》帶去不好的影響,反而讓更多人支持《你好,李煥英》這部優秀的國產電影。
總結
綜合上面所說,《你好,李煥英》涉嫌面臨天高價的賠償,主要就是因為有博主爆料了,《你好,李煥英》這部作品涉嫌抄襲。並且開出了巨額的賠償金要求。
但是,我並不認為《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是抄襲的。因為這部電影不管是從哪個層次方面,都沒有必要去抄襲一部非常小眾和名不見經傳的電影,這會拉低賈玲的檔次的。而最後的結果,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這件事情就是一個烏龍事件。
㈡ 將綜藝節目搬上銀幕是否會一直火下去並成為一種新的電影模式為什麼
綜藝熱度下降大電影:
我自己覺得一個綜藝的熱度不一定會永遠保持,熱度下降其實也是合情合理,我覺得也是要看大家的心情和喜好的,就像最近幾年的一些綜藝,《爸爸去哪兒》一樣,熱度也是有點差強人意的。
影評人周黎明認為,綜藝電影目前的關鍵是要提高電影的質量。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追求的綜藝電影。「不管是有一點點的思想性也好,還是娛樂性、藝術性也好,起碼給人感覺是有追求的,不是說撈點錢就走了。」
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去比較哪個綜藝怎麼樣, 我覺得大家的喜好也是很重要,一方面這些綜藝也是需要創新的,這樣才可以一直保持熱度。
㈢ 看了這么多年電影,你知道什麼是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嗎為什麼都在爭做電影出品人
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的區別在與投資的多少,出品人投資佔比大,聯合出品人只是投資者之一。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聯合出品人是參與投資的。其實就是出品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出品有中影集團,那韓三爺就是出品人。如何某公司只是投了一小部分錢,那他就是聯合出品人,法人代表掛聯合出品人。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如果他們在調查之後認為影片值得被搬上大銀幕,那他們就會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商談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事宜或者直接選擇一部拍攝詳情全部確定的電影,之前成為最大出資人。
㈣ 如何看待最近的綜藝節目也搬進電影院的做法
從三方面來說吧:
1、從觀眾角度,其實中國的電影觀眾還沒有到很深刻很高端的境界,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一個數據統計,其實目前觀影的大部分都來自青年人(當然大部分都是談戀愛的),還有部分群體就是家長帶著孩子看,其目的心也只有一個,圖個樂。這從《泰囧》等影片的火爆也不難看出。因此像《萬萬沒想到》這種不用費什麼腦筋,又極度討喜的熱劇,搬上電影銀幕也不足為奇。
2、從製片方或製作公司的收益角度來說,與電視、網路相比,電影的利潤之大自然不必說。與其說電視、網路都是通過收視率/點擊量從而吸引廣告收益這一點來說,電影的一次性投入,就可以直接收回真金白銀,我想傻子也不會放棄電影這個渠道。更何況這次節目在前期已經在電視、網路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如此好的機會,不拍電影創收效益,豈不是傻?
3、從心理角度來說,在以前我們覺得電影一定是大手筆、大導演、大深刻、大道理又或者大效果的產物。其實這跟當時電影的票價與工資收入的佔比,以及製作技術的限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自然就給很多人對電影的定義劃入了精神潔癖的領域。而現在呢,一部電影的票價就像當時盜版CD的價格,已然從陽春白雪進入了下里巴人的階層,所以電影說白了就是大眾消費商品。
所以總結之,大家樂呵才是真的好。
㈤ 綜藝節目拍大電影到底有什麼意義
嚴格來說,國內出現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爸爸的假期》等由電視綜藝節目衍生而出的所謂電影,其實並不是電影,只是一種略加改動、然後搬到銀幕上向觀眾收費的綜藝節目。
這些搬上銀幕的綜藝節目,拍攝周期都非常短,如《爸爸去哪兒》電影版和《奔跑吧!兄弟》電影版拍攝都只用一周時間,而且成本都相當低廉,拍攝成本僅幾百萬元,卻期望利用節目人氣,用最低的成本攬獲最大的收益。這種大銀幕作品,無需考慮故事是否精彩,是否有藝術價值,只一心依託電視節目來忽悠粉絲買票觀看,目標性極為明確,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㈥ 電影類綜藝為何極為有限而匱乏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國電影票房用324天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觀影人次能夠突破16億,票房有望沖擊550億元。而到2020年,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將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達到700億元,中國或將成為繼好萊塢之後新的世界電影製作中心,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吸人眼球的數字之外,中國電影更需要力攀質量新高峰,擁有「思想重量」和「詩性品格」。但唱衰中國電影的聲音也浮出水面,有些影評失去了傳播電影文化、引導觀眾的文化屬性,或被資本「綁架」,或被「鍵盤俠」用以宣洩情緒,部分國產影片甚至被刻意抹黑,有人說中國電影不缺市場、不缺觀眾、不缺題材,欠缺的是電影文化,欠缺的是屬於萬千影迷的思想集散地。
電影文化也許是難以捉摸的抽象大概念,關於電影文化,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電影評論,究竟以怎樣的態度才能直擊人心?盡管以「編、導、攝、錄、美、演、服、化、道」為特質的電影藝術自成體系,但長期以來,能夠與電視節目融合而出的綜藝類節目卻極為有限而匱乏,電影類綜藝也成為各大衛視難啃的「硬骨頭」。
而隨著綜藝節目類型多元化拓展,近年來,各方把目光投射到電影類節目的創新當中,在影視資訊、電影評論、電影知識競答、電影人真人秀等方面打通電影文化與電視藝術表現的壁壘,《中國電影報道》《光影星播客》《第10放映室》《今日影評》《國片大首映》《環球影迷大會》等電影類節目賦予中國電影全新的想像空間。
傳統電影類節目如何留住影迷和觀眾
首先,我們來看資訊類節目《中國電影報道》,作為老牌日播類電影節目,《中國電影報道》主打電影新聞,從新聞的角度看電影,從電影的角度發現新聞。節目時長20分鍾,每日18點檔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觀眾們不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當紅明星的最新消息,搶先收看最熱大片的精彩片段,傾聽國內電影焦點事件的獨家點評,還可以跟隨鏡頭親臨電影拍攝現場。
目前,《中國電影報道》已經成為廣大觀眾了解國內電影動態的首選欄目,同時也成為了國產影片市場推廣的重要平台,這得益於該欄目新鮮的影視資訊、快速的熱點直擊、豐富的背景展現、深度的現象分析,也是《中國電影報道》多年來一直保持的基本風貌。
《光影星播客》是央視電影頻道推出以電影人為主的品牌欄目,每周邀請當前熱點和受關注的人物,結合藝人近期宣傳重點和電影頻道的特色,來向觀眾介紹和推薦當周重點影片。
《第10放映室》是由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電影文化介紹欄目,主要介紹國內外著名的電影大師、電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對電影的主要畫面進行展示,並同時結合國內權威電影研究專家的講解和評說,帶領觀眾以專業視角來解讀電影和評價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第10放映室》以「敢說真話」的風格被網友們譽為「專業吐槽欄目」。該欄目對電影市場充斥的眾多爛片,既用調侃語態嘲諷,也用專業電影知識挑刺,使得整個節目呈現出一種冷幽默的氣質,深得電影發燒友的鍾愛。
上述三檔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類節目開播時間較長,形成了固定的影迷和觀眾基礎,成為中國電影類電視節目的常青樹。
此外,還有一些節目以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對知名導演或演員進行深入對話,講述作品製作的幕後故事和訪談者的成長閱歷、演藝經歷,這類形式一般存在於對明星訪談性節目之中,如《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等。
創新型電影節目讓視界更多元
當前,電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態,形成了一種新的多樣形態的影像關系的介入,包括電影和市場逐步協調、廣大影迷和觀眾也在左右電影發展走向等因素,電影評判和分析倘若無視這一新常態,將無法對電影真實性深入把握。
對於電影類電視節目而言,在市場化背景下,電影中的多元文化最終還是要投射到觀眾身上,讓觀眾能夠真切感受得到,且能夠從內心真正打動觀眾,既「悅目」,又「賞心」,還能汲取電影文化營養。
近年來電視熒屏也涌現出了一批創新型電影類電視節目,如電影文化評論類節目《今日影評》以權威的聲音為好片點贊,為「爛片」號脈,每天只聊8分鍾,分享新銳電影觀點。
《今日影評》每期節目以一張評論員快刀利嘴做為評論載體,用評論員與嘉賓的快問快答做為話題起點,引出一個熱門的電影話題或新聞事件,拿出一套嚴謹的數據圖表,讀出一篇專家的相關評論,播放一段解析的資料視頻,總結一個獨家的新聞觀點。
還有將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和一張國家名片,與電視節目結合衍生而出的電影類欄目,如《世界電影之旅》介紹和推廣世界電影文化多樣性,以中國視角「跟著電影旅行」,向中國觀眾生動介紹各國由電影而呈現的獨特的歷史傳統、地域風貌、旅遊資源等,形式和內容上更加寬泛。
國產電影無論從品質、數量等方面都在飛速發展。但從目前的電影市場來看,仍有不少強勁分賬的大片霸屏,如何將國產片的宣推做到極致,推動國產電影的發展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基於此,定位為首檔星素互動電影主題綜藝秀的《國片大首映》助力國產電影的宣傳推廣,同時,節目對素人的挖掘也令人驚喜,耀眼的「星素」互動使節目變得出彩且接地氣。
此外,《國片大首映》融入新媒體元素,補缺了電影在電視埠與大眾的互動訴求,將小熒屏優勢運作於大銀幕。從行業內來看,《國片大首映》對於電影與電視的「雙屏互動」具有破冰之意。
當下中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與幾代電影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同時影迷也是電影票房的最大貢獻者。《環球影迷大會》作為全球首檔以影迷為主角,電影知識為題目,全民參與的大型文化益智類節目,節目旨在普及電影知識,激活觀影思維,提高觀賞水平,從而使觀眾有多維度的觀影視角。
《環球影迷大會》以電視節目的形式搭建了電影文化內容與觀眾消費需求的橋梁,好的視聽形式能夠帶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在滿足影迷、觀眾感官需求的同時也達到文化傳輸的效果。
㈦ 你如何評價綜藝電影
對於我來說電影是一門藝術,是集合非常多的其他藝術的精華在根據它本身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形成的一種新的藝術,既然是藝術,在很多方面是有標準的。主題上,思想性上,對大眾意識形態的影響上,對大眾審美水平的影響上,對大眾教育的影響上,這都是電影這么藝術承擔的責任,綜藝大電影是沒有這種擔當的,它對視聽語言的要求幾乎沒有,而真正的電影,對於一個場景里的一件道具的擺放都是有要求的,是整個劇組製作團隊對每一幀每一個鏡頭的精挑細選的深刻用心,最後奉獻給觀眾的心血結晶。
㈧ 如何看待現在把熱門綜藝都拍成電影的這種現象
綜藝大電影,周期很短,一周半個月的就出來,成本投入更不成比例,如果如此的電影充斥院線,雖然短期內會產生大量利潤空間,但長期下去,會導致產業發展方向的畸形走向,以至於真正想拍一些好的電影的,需要大量時間精力投入的電影人沒有這個慾望和資金支持,因為越來越少的投資人來冒著高風險去投入大製作。
㈨ 如何評價《極限挑戰》大電影
一說起綜藝電影,估計大部分的觀眾都會一邊罵一邊掏錢買票。從爸爸去哪兒到跑男,綜藝電影動輒數億的票房,證明了一部足夠優秀的綜藝同樣擁有足夠的吸引力,能把觀眾從電視機前拉到電影院里,這便是IP的力量。2015年的大綜藝市場,一個新興超級IP就是《極限挑戰》。節目組背靠有錢任性的天貓,不僅明星陣容請到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組成了極限男人幫,而且製作水準在國內綜藝節目中也是一流的。以至於這部綜藝的收視率與口碑齊飛,笑點共亮點一色。
從爸爸去哪兒到跑男,這一類的綜藝改編大電影,有著先天的缺陷——劇情。以至於看過綜藝電影的觀眾,紛紛開啟吐槽模式:完全是把一期綜藝,給搬到了大銀幕上賣錢啊~魂淡!就連綜藝電影在廣電的備案,也是被劃分到了紀錄影片一欄里的。當然,也包括這部《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
抱著去電影院里再看一期《極限挑戰》的心態買了票,心理預期也隨之降低。所以只要本片不比一期綜藝節目差,就算及格了。萬萬沒想到,這部極限挑戰的大電影居然還是有劇情的?!對比跑男大電影,簡直要良心到不要不要的啊~如果要解釋什麼叫驚喜,那麼這部《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確實是超出了觀眾預期的驚喜。
本片不再拘泥於綜藝節目形式的桎梏之下,而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依然是一期《極限挑戰》的拍攝現場,黃渤還是怪叔叔,顏王的顏值依舊略高,小豬依然是羅志祥,張藝興還是小綿羊,大松鼠依舊是王迅,黃磊的智商也照舊24小時在線。本以為這部電影真的打算在大銀幕上讓這六隻再挑戰一期綜藝節目的時候。不料畫風突變,極限男人幫的六隻居然穿越了?!雖然被雷劈中的渣渣特效,幾乎跟《萬萬沒想到》的火焰特效和冰霜特效有得一拼,卻呈現出一種莫名的喜感。這種日和式的喜感,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的大電影沒有做到,這部《極限挑戰》的大電影卻做到了。
跟普通穿越劇不同的是,極限男人幫六隻的穿越,居然是被趙麗穎飾演的小公舉事先安排好的。她通過「穿越風箏」召喚這六隻到即將覆滅的明朝,就是為了反清復明。而整個即將衰亡的大明朝,連上太監,手指頭都數得過來。這一荒誕的設定,倒也跟一直有錢任性到炸汽車、炸樓房的《極速前進》劇組形成了一種「反差萌」。於是幾個綜藝節目里的熟臉,到了這部電影里卻還要假裝不認識敬業地演著,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群演包括片場的網紅導演,也都是很傲嬌的小公舉嘛~
趙麗穎的小公舉更是一臉激萌壞了的樣子。
直到大松鼠一不小心弄死了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於是穿越回到現代的極限六人組,在蝴蝶效應下直接變成了黑戶,別說明星了,連有錢人也不是。
於是穿越回來意外得到皇家寶藏聖火令的六隻,一隻只都暴露了財迷本性,開啟了全程高能的掘金之旅,這也是這部綜藝里明星最與眾不同的地方。當其它節目的嘉賓明星無一例外都在努力表現、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熒幕形象時。這六隻接地氣到只差沒有跟導演說:「親,我能不能躺著演完這一期,你也依然給我一期的片酬哇~」
電影進行到掘金之旅的闖關模式時,原本嘻嘻哈哈搞笑的畫風,突然開始了一本正經地講故事:六個人需要通過5道關卡,每道關卡還都會損失1名兄弟,直到最後存活下來的一個人可以順利得到寶藏。什麼鬼?都被雷劈成黑戶了還讓他們闖關?看著這毫無偶像包袱的5隻和1隻偶像包袱過重的顏王,深深感受到本片的主創是在用生命逗觀眾們開心啊。
無論是因為拿錯了對方的錢串,於是慘遭淘汰的蠢萌小綿羊。
還是被顏王的假石頭糊弄,只剩下一對門牙的大松鼠王迅。
他們都各自成就了每個角色身上不同的閃光點,並成為了笑點擔當。所以這是一部合格的喜劇電影。
同樣,從黃磊的主動離隊開始,這部電影的劇情也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兄弟情。為了打破無解的僵局,神運算元黃磊主動留在了洞里,只為了黃渤能夠帶領顏王和小豬釐清真相。
直到小豬的離去,堪稱本片最虐心也是最考驗人性的一場關卡。Ps:不得不說飾演反派的那位老爺爺,演技簡直是一個大寫的棒棒噠。
直到黃渤跟顏王終於見到了終極大boss大魔王趙麗穎——這位自帶軟萌屬性的妹紙,硬是要用背面拗腹黑蛇蠍女的造型,著實令人捧腹。並且趙麗穎的出現,居然不是因為編劇需要她出現而出現的,而是之前埋下的伏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死後,趙麗穎服下了長生不老的仙丹,於是活到了現在。雖然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但是看到編劇連如此小細節的鋪墊和伏筆都不放過,看來本片被稱為迄今唯一一部有劇情的綜藝電影,果然不是蓋的。
最後的最後,在兄弟情面前,當了多年大哥的顏王,果斷喝下毒酒這就去了。於是極限男人幫只剩下了黃渤。在兄弟VS寶藏+美女+江山的選擇面前,黃渤居然還整了一碗並不那麼狗血的雞湯。然後縱情跳到了渣渣到簡直無以復渣的渣特效火焰山裡,讓這一出為兄弟「殉情」的橋段,披上了一種謎之萌感。
朝倉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如今,黃渤追隨他們的步伐,自己跳下去,換回了極限挑戰5人組。看著片尾孫紅雷扯著風箏跑說著似曾相識,看著跟極限挑戰5人組擦肩而過的放牛郎黃渤,觀眾的情緒無疑是復雜的,一方面為這份兄弟情感動,另一方面又為謎之喜感的放牛郎感到好笑。本片在這略心塞的劇情里加入一種崩壞的萌感,令觀眾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但是這碗帶一點殺馬特氣息、窮逼劇組氣息、自嘲氣息、甚至還有一點後現代主義拼貼氣息的雞湯,我幹了!
㈩ 為什麼近兩年這么多經典的舊電影再次搬上大銀幕
至於你說的重新上映的電影,其實應該指的是那些已經在國內上映過,時隔多年後再次上映的影片。2008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2011年的《倩女幽魂》,2012年的《新龍門客棧》 2015年的3D版《一代宗師》、3D版《功夫》《甜蜜蜜》等等。它們有的會翻錄成3D版,有的會進行高清畫質修復,有的會增加新的內容,以吸引觀眾。這股重新上映的風潮,應該是受到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上映的影響。
畢竟不是每一部老電影都敢重映,重映的電影一定會有它的經典和閃光之處。首先要有過硬的質量,大眾關注的焦點仍以內容為王,然後要有清晰的受眾群體才能更易產生共鳴,加上恰到好處的營銷宣發手段,想不賺錢,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