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大亮山林場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大亮山林場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7 05:29:17

『壹』 求一篇楊善洲電影觀後感,600字。

近期,我們觀看《楊善洲》這場電影,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我仔細讀完了近萬字的先進事跡介紹,每一個故事情節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無私奉獻、清正廉潔老地委書記的偉大光輝形象毅然樹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肅然起敬。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一個執著的人,一個無私的人,一個堅持一輩子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的人;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個一身正氣問心無愧的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楊善洲。

造的是樹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楊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書記,退休後,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甘當一名普普通通的義務植樹者,帶領地方群眾植樹造林。他努力克服無資金、無種苗等困難,一心撲在造林事業上,從未間斷過,從未放棄過,一干就是22年。一個人退休後植樹造林也許並不鮮見,但一個地委書記退休後22年不間斷植[ ]課件下載樹造林,備受感動的是他能夠撲下身子,放下架。

樹的是榜樣,塑造的是廉政典範。楊善洲是我黨培養的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其在位時可謂有權有勢,但他沒有以權謀私、以勢欺人,而是視百姓為親人,一心為民辦事;不在其位時他紮根大山植樹造林,了卻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主動發揮余熱,為地方和國家創造出寶貴財富。楊善洲一生兩袖清風、清正廉潔,他不為妻子轉城鎮戶口,不讓女兒進城工作,退休時幾乎沒有存款,並且把自已所有的積蓄、工資都投入到林場建設中去。林場見效後,他不要一分工資,還將自己親手建設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上交國家,他至高無尚的品質是全黨全社會的榜樣,一定要廣泛深入開展學習活動。楊善洲的精神,沒有任何渲染,是一種樸素的情懷,是發自內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過去參加革命是為什麼,現在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留點什麼的問題,與當今社會腐-敗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對那些貪圖享受、與民爭利,自私自利、貪贓枉法現象的醜化。我們要以楊善洲精神為榜樣,教育引導好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名利觀、權力觀、政績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多為人民群眾謀幸福。

『貳』 在電影楊善洲中,從周波身上學到什麼

問題:在電影楊善洲中,從周波身上學到什麼?
僅供參考的回答
記得電影《楊善洲》是李雪健和李晨主演的,
李晨飾演的周波,從一個年少無知
特別懵懂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在大亮山林場工作十餘年的人,
他身上有一種勁頭,工作干勁十足,
認真負責,有責任有擔當,最後,
楊善洲很放心地將林場交給了他,
就像交給了一個接班人一樣,
相信周波會繼續努力實現楊善洲的心願的,
從周波身上學到的最突出的代表性的優點就是
有責任有擔當,不辜負楊善洲的提攜和希望

『叄』 楊善洲電影觀後感

觀看後組織幹部職工就楊善洲同志的模範事跡進行了現場討論,大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廣泛發言,經討論後大家都認為楊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在工作中繼續以楊善洲同志為楷模,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乾的優良作風,學習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學習他永葆本色、鍥而不舍的精神;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本職工作當中,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做好辦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揚「四四」作風,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方式、努力營造良好的辦公室工作氛圍,為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肆』 雲南保山的植樹老人是誰

雲南保山的植樹老人是楊善洲,楊善洲是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一生為祖國,為人民默默奉獻自己。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松一眼望不到頭,來這里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

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注意:

在李雪健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山裡的老倌從山下挑了兩桶水往山上趕,正巧遇到了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也要進山。老倌告訴他,山裡吃水困難,都要到山下去挑,今天侄子結婚,送啥都不如送兩桶水實惠。

電影開頭的這一幕想必讓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卻是20多年前,大亮山周邊乃至保山地區面臨的真實情況。過去由於過度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

飲水如此,種地的難度可想而知。糧食生產,水是命脈,水土保持,樹是根本。楊善洲義務造林,就是要改變這種惡劣的生態狀況。

他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說:「都是在我們手上破壞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我們要還債,要還給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綠洲!」退休不久,楊善洲帶著縣里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難創業。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

『伍』 楊善洲是誰有怎樣的事跡

楊善洲(1927.01-2010.10),男,漢族,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2011年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

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曾任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6月退休以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楊善洲在退休之後,獲得"全國綠化十大標兵"、"全國綠化獎章"、"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被譽為"活著的孔繁森"。

拓展資料:

植樹綠荒山

1988年4月,60歲的楊善洲同志光榮退休。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搬到昆明居住,並說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大亮山位於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約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地農民缺衣少糧,就開始大規模的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生態遭到極大破壞,山光水枯,荒涼空曠,山石裸露,山間溪流逐年減少乃至枯竭,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周邊十幾個村也陷入"一人種三畝,三畝吃不飽"的貧困境地。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村民只有進一步開荒耕種面積,導致了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楊善洲選擇了大亮山,就是為了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造福家鄉人民。他說:"我是在兌現許給家鄉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為工作關系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家鄉人找過我多次,叫我幫他們辦點事我都沒有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後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至於具體做什麼,經過考察我認為還是為後代人造林綠化荒山比較實在,這既對全縣有利,也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有利。"

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和鋸木樹都不長。"然而,楊善洲創辦林場的設想和決心沒有被動搖。他請地、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調查研究。他們帶著帳篷,風餐露宿,徒步24天,對姚關、舊城、酒房等地進行了調查。經過調研,更堅定了楊善洲改變大亮山面貌、"種樹扶貧"的決心,並將場址選在施甸縣的舊城、酒房、姚關3個鄉結合部的大亮山。

林場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揮部,楊善洲親自擔任指揮長。成立當晚,他們在用樹枝圍起的簡易帳篷里,圍著火塘召開了第一次造林會議,把林場職工分宣傳動員、整墒、育苗三個小組,要求搶在5、6月份雨季來臨前育下能種萬畝以上的樹苗。到達大亮山的第二天,楊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長找來,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把他們到大亮山的目的意義都講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

大亮山社的社長李宗清見到老書記身先士卒,早感動得不得了。他連聲說:"老書記你這么大年紀的人,不住城裡住山裡,為的是給咱老百姓造福,咱們還有什麼可說的。辦什麼事,就老書記一句話,說什麼我們都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給樹修枝時,楊善洲不幸踩著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又拄著拐杖執意爬上了大亮山。開始辦林場那幾年困難很大,但是楊善洲艱苦奮斗,盡量少花錢多辦事。沒有錢蓋房子就花7000多元錢蓋油毛氈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個職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沒有錢購買農具,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辦公桌、板凳、床鋪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晚上照明沒有電,每人買一盞馬燈。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楊善洲同志意識到大亮山林場要發展壯大,必須順應市場經濟的大潮,改變傳統單一的經營方式,進行多種經營。建場之初,楊善洲主要以種植華山松為主,在黨的十四大後,他感到僅僅種植華山松不能最快的產生效益,林場要以林養林,要提高經濟效益。於是,他們從廣東、福建等地引種龍眼樹苗,開辟了龍眼水果基地。施甸縣的立體氣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區常年雲遮霧罩,是種植茶葉的好地方。

酒房鄉供銷社茶廠生產的袋裝黑山銀峰茶,1994年曾榮獲省農業廳優質產品稱號,供不應求。他們從中得到啟示,也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還專門投資建了一個粗茶葉加工廠;另一方面,楊善洲號召林場職工開拓新的生產經營領域,他和林場職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場沒有幾年時間,就紅火起來了,家業擴大、經濟效益也逐步顯現出來。

為了搞好多種經營,他們辦起了茶葉基地,又建起茶葉精製廠,茶樹也長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這時,發生了一場鼠患,一隻只肥大的老鼠幾夜之間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樹啃死了,人們辛勤多年的茶園毀於一夜。面對這挫折,有的人畏縮了,但楊善洲卻沒有被困難壓垮。他鼓勵大家,茶園毀了可以重新種植,人的精神垮了,事業就真正完了。他要職工振奮精神,重新與大自然搏鬥。初建林場的3年,他們好不容易種活了將近3萬畝華山松,有近400畝松樹被一種叫紫荊澤蘭的毒草侵擾死了,楊善洲又鼓勵職工不要泄氣,振奮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場職工始終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並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的幾年裡,林場只給他補貼70元伙食費,後來調到了100元。不僅不要錢,楊善洲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林場在山下辦了一個水果基地,招了一些臨時工,碰上林場經濟困難的時候,楊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用於發工資。大亮山的生態修復,使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得到保存。

林場珍稀動物有黑熊、豹子、獼猴、鳳頭鳥、野雞等,植物有桫欏、銀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現象消失,風調雨順,周邊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決燒柴問題,通過合理採收乾巴菌等山珍實現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但由於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養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在乾旱期間仍然充足。2009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蓄積量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陸』 電影楊善洲內容摘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時任雲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全力以赴發展農業,可當地因為歷史原因造成山林被大量砍伐,生態失衡,不僅百姓吃水都成問題,保山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很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旱面前,盡管楊善洲帶領地委全力組織抗旱,可如果不是一場大雨,保山幾乎顆粒無收,已經准備收手要救濟糧了。

雖然僥幸保住滇西糧倉的稱號,但楊善洲意識到改變環境勢在必行,要扭轉看天吃飯的被動局面,他下定決心自己當龍王。

秘書賈祥是楊善洲身邊最親近的人,一直以來對楊善洲的嚴苛自律頗有微詞,覺得楊善洲不顧家,不但幾個女兒沒有沾到他的光,就連在鄉下的老母和妻子也沒有享過一天福,甚至符合條件的妻子辦農轉非的手續也被楊善洲扣下。賈祥尤其不能理解楊書記工作中對一些小事的處理方法,然而,在一次走訪中,當老百姓請他帶楊書記接受磕頭以後,賈祥的心靈受到震撼,他把楊善洲作為了自己人生的標尺。

年富力強的幹部牛長平有膽識有主見,楊善洲綜合各方條件,在退休前向省委舉薦牛長平接任地委書記一職,自己則去大亮山種樹,還子孫青山綠水。地委全體黨員幹部請楊善洲為預備黨員作領誓人,以這樣一種特殊方式作為送別,賈祥就是宣誓的新黨員中的一名,他立志象楊善洲一樣,做個合格的優秀的共產黨人。楊善洲兩袖清風,只帶走了辦公室里一盆自己栽種的雪松盆景和一幅中國地圖。

楊善洲終於回到施甸鄉下的家,家中老母妻子一直由大女兒照顧,也因此,大女兒當年放棄學業,楊善洲對大女兒心生歉疚,將希望放在外孫阿昌身上,囑咐他好好念書,承諾供他讀大學。因為父親不顧家,性格剛烈的二女兒與父親產生隔閡,滿以為退休後的父親可以多些時間照顧家人,可得知父親退休後還要上山種樹,父女間誤會更深了。楊善洲著手做上山的准備,將百姓召集起來,以山林入股的形式,順利建成大亮山林場,十八歲的少年周波從這一天起,將自己的命運與大亮山與楊善洲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開山墾荒的日子是艱苦的,艱苦環境下的快樂更加珍貴。楊善洲看著漫山遍野的樹苗心生歡喜,可毒草飛機草卻幾乎毀掉他們的期待。盡管楊善洲不眠不休找到解決辦法,依然蒙受上山後第一次巨大損失。為彌補損失,楊善洲決定種植經濟果木,不想卻圖便宜買了劣質果苗,林場職工兩年的勞動化為泡影,楊善洲深刻的自我檢討,為早日還上貸款,從那天起,他開始走上街市,在路人異樣的目光下撿果核育苗,在他的帶動下,原先怕丟面子的林場職工們都能坦然的上街撿果核。賈祥定期上山送報紙,發現楊善洲人在山上,可心裡卻牽掛著關注著山下的一切。


《楊善洲》劇照
在山上種樹的日子單調而艱苦,有些人走了,更多人還是留了下來。周波從一個懵懂少年漸漸成長,巡山時抓住幾個烤紅薯的孩子,楊善洲得知孩子不上學的原因是民辦老師流失,設計將相關部門幹部共同邀約上山,解決問題。此舉卻將二女兒徹底激怒。二女兒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牛長平升任省領導,上山看望楊善洲,發現林場環境與楊善洲給他描述的完全不同,牛長平決定,給林場建房修路。

新房建成,路也修好,山上種滿了樹,時間過去了十七年,這期間楊善洲老母親去世,外孫阿昌考上大學,二女兒憑借自己的能力考取了理想的學校,也終於理解了父親對她寄予的期望和愛。周波女友家提出要周波下山才肯結婚,楊善洲做出決定,送周波和另一個患有風濕的場工下山,並祝願他們生活幸福。

周波攜新婚妻子上山,楊善洲放心了,這個十八歲就上山的少年已經有責任有擔當。楊善洲將林場交接給周波,放心地下山,這一去,他再沒能回到他付出全部心血的大亮山。

望採納!!

『柒』 楊善洲的生平事跡

1964年,楊善洲擔任施甸縣委書記時,組織上提出把他愛人轉為城鎮戶口,他謝絕了1978年,組織部門有文件規定他家除大女兒外,都符合進城的條件。當組織部門寫報告上去時,被他要求撤銷了。他說:「身為領導幹部,我應該帶個好頭。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

楊善洲同志於1988年4月退休後選擇回到家鄉大亮山去種樹,希望為家鄉百姓造林綠化荒山,改變大亮山的面貌,他義務承包了大亮山林場,帶領當地村民植樹造林,最後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並於2009年4月將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了國家。

這些事跡都體現了楊善洲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准來衡量和要求自己。

(7)大亮山林場電影擴展閱讀

在大亮山荒山植樹期間楊善洲全身心投入荒山造林的事業當中,為更好地弘揚楊善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緬懷楊善洲的感人事跡,2010年11月施甸縣將大亮山林場更名為「善洲林場」,並舉行大亮山林場更名暨楊善洲紀念碑、塑像奠基儀式。

2000年12月,全國環保總局授予楊善洲「全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的稱號。

『捌』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人民忠僕楊善洲 ——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周五晚上學院黨支部組織我們全體預備黨員觀看了電影《楊善洲》。電影《楊善洲》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比以往所有文字記錄更加鮮活的楊善洲,與其說這是對一位退休老幹部先進事跡的深情刻畫,還不如說這是對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最真實寫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不得不讓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潸然淚下的感動。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錄、孔繁森,他們都是黨員幹部的楷模,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永存。 楊善洲同志1952年11月入黨,原任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楊善洲同志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他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但他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他「為官」多年,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 當我們大喊著為人民服務時,楊善洲早已身體力行,追趕在抗旱增產的田地里;當我們高唱著為社會主義奮斗終身時,楊善洲早已沖鋒陷陣,奮戰在民生戰場的第一線;當我們嘻笑著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賞時,楊善洲早已默然離去,隱身在滿目蒼翠的大山中。我們無法想像,能夠這樣感天動
閱讀會員限時特惠 7大會員特權立即嘗鮮
地的,竟然是一位滿頭白發的黑瘦老人,我們不能忘卻,影片中關於這位老人的很多記錄曾無數次引發了我們內心的震撼,穿透了我們的心靈。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孫偉這樣評價楊善洲:楊善洲的六十年告訴我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依然是黨員幹部的根本。推選委員陳淮說: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感動中國頒獎辭這樣寫: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胡總書記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胡總書記指出,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玖』 楊善洲電影 背景時期是什麼時候

現代

楊善洲(1927.01—2010.10),男,漢族,1927年1月生,雲南施甸人。
2011年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
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曾任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楊善洲同志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只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
1988年6月退休以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
由於成績輝煌,楊善洲在退休之後,獲得「全國綠化十大標兵」、「全國綠化獎章」、「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被譽為「活著的孔繁森」。

『拾』 雲南近代名人的事跡

1、馬雅舒

馬雅舒原先是京劇科班出身。1986年,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前往雲南進行招生,馬雅舒被父親生硬來了報名現場進行選拔。原本馬雅舒父親是想是讓她見見世面,但陰差陽錯被學校錄取了。

1988年,馬雅舒接拍了第一部電影作品《北京小妞》,在片中飾演金京。這一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機遇也讓馬雅舒從此喜歡上了表演。當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馬雅舒放棄了自己的京劇專業,走上了做演員的道路。

2、楊麗萍

楊麗萍,1958年11月10日生於雲南,中國舞蹈藝術家,第十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等級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之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並以「孔雀舞」聞名。

2005年因其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榮獲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為展現雲南民族文化做出了傑出藝術貢獻,從而成為內地2005年度惟一一位獲得該獎的人。

楊麗萍女士除了獲得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紀念獎座之外,還獲贈了萬寶龍特別為得獎者用純金製作的2005年限量發行藝術贊助人「羅馬教皇朱利斯二世」 888系列特別版墨水筆一支,以及15,000歐元獎金。2006年任九寨溝縣容中爾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3、王兟

王兟14歲半考入雲南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兩年,1984年遠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取得森林及土地管理的碩士學位及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

畢業後加入麥肯錫國際咨詢公司工作三年,1992年加入香港匯豐銀行,後又到高盛投資銀行。1993年時,王兟在高盛的亞洲投資部,主理高盛入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安排。

兩次被高盛投委會否決,王兟第三度赴紐約力爭,王兟最終說服了疑惑重重、問題多多的高盛投資委員會。

1994年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各入股平安2500萬美元,各佔5%,後來每家又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股份變成7.5%左右。這筆投資最終賺了20倍。

2000年,香港和黃集團所屬的TOM公司相中了王兟在投資方面的出色才能,委任他為TOM集團的首席投資官。

2000年7月王兟開始擔任TOM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在TOM集團五年的時間里,運用自己嫻熟的投資、管理、收購兼並的經驗。

讓TOM業務橫跨到五大領域——互聯網、戶外傳媒、出版、體育、電視及娛樂,並進行了超過30項業務收購及策略聯盟。

在他的管理下,TOM在線於2004年初在美國納斯達克及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上市。2006年1月王兟從TOM集團離職,受美國投資基金TPG(德州太平洋集團)的邀請。

王兟加入了TPG成為其全球合夥人,並擔任了這家管理360億美元資產的全球著名投資機構的亞洲負責人。

4、楊善洲

楊善洲(1927年1月—2010年10月10日),男,漢族,中共黨員,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曾任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

楊善洲在退休之後,獲得「全國綠化十大標兵」、「全國綠化獎章」、「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被譽為「活著的孔繁森」。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主要創辦人,但他從不從林場領取報酬。林場場長自洪學曾跟楊善洲談過很多次。

自洪學說:「老書記,多的錢咱們林場拿不出來,一月補助你500元林場還是有的」,但楊善洲一句話就把自洪學頂了回去:「我上山來是種樹的,要那麼多錢干什麼?」

保山地區經濟協作辦公室得知楊善洲的情況後對他說:「老書記,你來做我們的顧問吧,一個月我們給你1000塊錢」。楊善洲謝絕了,他說:「我是林場的顧問,沒有時間給你們做顧問」。

他的老伴坐過4次林場的吉普車,他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錢。他說:「辦林場後,領導考慮到我老了,出外辦事不方便,就專門為我配了車。

但車子是辦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屬子女的。雖然不在崗位了,但原則還是要堅持。還有我當領導有小車用,那些買不起車,買不起摩托車的人怎麼辦呢?

想想這些,我覺得當個領導已經夠『特殊』的了,還想多佔點其他的便宜,就太不應該了。」大亮山林場掛牌後,楊善洲不是場長,卻沒少操心。

平時,他和林場職工一樣,起早貪黑,上山挖塘種樹,吃的是一個鍋子里的飯,住的是一樣的油毛氈窩棚。有的同志看不過去,說他年紀大了,給一點特殊照顧,給他開個小灶,他堅決不肯。

執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了禦寒,大亮山四季燒火塘,晚上,大家就圍在楊善洲住的火塘過商量工作。楊善洲樂在其中地說,「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5、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

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

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

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