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一部3d電影需要幾部攝影機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一部3d電影需要幾部攝影機

發布時間: 2022-04-24 07:45:40

⑴ 3D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3D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是用兩架攝影機模仿了人的眼睛。行內有『昆蟲眼』、『人眼』、『巨人眼』之說,如果要拍很近的景,兩個攝影機要像蒼蠅的眼睛一樣離得那麼近。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如果要拍遠景,兩個攝像機就要分得像巨人的眼睛那麼開。

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1)一部3d電影需要幾部攝影機擴展閱讀:

3D技術的應用:

3D技術的應用普及,有面向影視動畫、動漫、游戲等視覺表現類的文化藝術類產品的開發和製作,有面向汽車、飛機、家電、傢具等實物物質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也有面向人與環境交互的虛擬現實的模擬和摸擬等。具體講包括:3D軟體行業、3D硬體行業、數字娛樂行業、 製造業、 建築業、 虛擬現實、地理信息GIS、3D互聯網等等。

⑵ 關於立體電影的拍攝問題,請大師來回答。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立體電影效果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⑶ 求幾部3D電影

立體電影的起源: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 ,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 《極地特快》
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 《鬼媽媽》
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阿凡達》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大衛·斯萊德(David Slade)執導的《暮光之城3:月食》將於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將採用3D IMAX技術 。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將繼續圍繞女主角與吸血鬼愛人以及狼人之間展開,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後,她還將面臨新的吸血鬼軍團的挑釁。據悉,隨著《暮光之城》的人氣爆炸,系列電影的投資規模亦越來越大,特效水準也將大幅度提高。

⑷ 3d電影一班要幾個攝像機

一台3D攝影機

⑸ 現在有幾部真正的3D電影

所謂真正的3D電影其實就是在拍攝和製作的時候要採集2個以上視角的畫面用於在播放的時候讓人眼和現實中觀看的一樣,左眼和右眼是有不同視角的視差,視差大小會根據焦距不同大小也不同,真正的3D影片過去都叫立體電影,通常是用2部攝像機拍攝,中國很早就拍攝了國產第一部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所以你問的問題實際可以說都是3D影片,反而近幾年大量的電腦技術的應用使一些已經拍攝過的影片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諸神之戰》等影片都是後期人工PS出另外的視角,可以歸類為「准3D」或「偽3D」,有很多影片你可以在立體中國論壇里找到下載,那裡都是所謂的真正3D影片,像《死神來了4》《非常小特務3》這些其實都是真3D,不過你之前沒留心而已。

⑹ 一部3D電影至少用幾部攝像頭同時拍攝

理論上講需要無數多個攝像機才能保證人眼在每個距離的焦距上能對上焦。實際上可以用較少的攝像機在不同距離采樣。而用兩個攝像機拍出的3D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3D,因為兩台攝像機只能在一處對焦。例如現在我們看3D電影只有人物附近的景物是能看清,背景是虛的,因為這兩台攝像機的焦距都對在人物附近。而現實中我們無論看遠景近景都可以看的很清楚。

⑺ 一般一部3D電影有多大

左右半寬、上下半高的,7-15G;藍光原盤,20G、40G、90G。

⑻ 拍一部電影要用多少台攝影機

那要看你拍什麼題材了,還要看你有多少預算了,機位越多,費用越高。有單機位、雙機位、三機位和多機位。

⑼ 拍一部電影需要幾架攝像機

其實不是攝像機的問題,看你需要幾個鏡頭了,一般的來說有三台機器,近景,中景,全景各一台就好了。其實有沒有條件都可以拍電影,讓演員多演幾遍也可以。還可以有長鏡頭,不切換景別,也別有風格,一台機器就夠。

⑽ 哪些電影是用3D攝影機拍攝的

近兩年凡是有3D版的都是用3d攝影機拍攝的,實在是太多了,從08年到現在差不多大大小小的近百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