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里,4K、3D、IMAX這些概念到底什麼區別
文章轉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資源下載、4K播放下載教程、最新4K設備評測!
Hao4K專注4K家庭影音, 服務千萬家庭影音發燒友!
周末去看個電影相信現在是多數人的娛樂方式,但隨著影視技術的發達,電影院也越來越多「特色」,但你知道電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聲/DTS:X 臨境音到底都有什麼區別嗎?不知道的還以往只是想騙你的錢……
先說結論在不考慮票價,只單純關注視聽享受的情況下,大概的建議如下:
第一梯隊:IMAX影廳和杜比影院--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首選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數字IMAX;非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可以盡量選擇杜比影院。
第二梯隊:Real D 3D, 中國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隊:4K普通廳,杜比全景聲廳,DTS臨境音。
第四梯隊:普通廳,ScreenX,各種4D廳等。
不過,如果不是什麼大片或者什麼特別重要的電影,我還是覺得等4K出來後和家人一起看一樣爽歪歪,特別是家裡有家庭影院設備的在家看個4K UHD藍光原盤效果也不會比普通電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興趣可以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廳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積還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麼多錢去看IMAX?杜比為什麼還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聲」兩種?DTS臨境音和杜比全景聲哪個更厲害?
畢竟現在電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種才能獲得更為「沉浸」的視聽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頭疼」的就是3D版。因為很多影院在排片時只排3D版本,讓它成為了觀眾在購票時根本繞不開的選項。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須帶上3D眼鏡,很多人都覺得累贅。
普通3D的投影技術使用偏振光來製造出景深的幻覺,目的是為了讓觀賞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畫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術問題讓很多觀眾在觀賞普通3D版本時會感覺很不適。
因為種種原因,3D電影並不像最初推出時那樣,因為大家還有新鮮感而受歡迎,甚至成為了現在很多觀眾最排斥的一種觀影體驗,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報道也稱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觀賞到高質量的畫面,並且確實有其他選擇,那麼不用考慮,盡量不選普通3D版本就對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電影放映技術,在全球數字3D市場擁有80%以上的份額。
RealD其實就是加在放映機鏡頭前的一個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鏡和金屬銀幕。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比其他的3D系統更亮。
RealD 3D 技術使用了圓偏振光來產生立體圖像投影,可以讓觀眾能夠傾斜地觀看,而不會看到重影或圖像變暗,比普通3D的觀影感受要輕松很多。
IMAX
雖然IMAX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了,但IMAX和3D電影在全球的風靡要歸功於2009年的《阿凡達》,由於阿凡達是第一個全程運用IMAX+3D技術進行拍攝、製作和放映的,在當時確實讓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IMAX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擁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畫面更大,對於一些有專門IMAX版本的電影,甚至還可以欣賞到多出標准DCP格式26%的畫幅。所以對於提供IMAX專屬片源的電影來說,IMAX畫幅就意味著能夠在畫面中看到更多圖信息。
1995年的《阿波羅13》是第一部進行IMAX DMR轉制的影片,而最先在製作階段就開始使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的電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並且隨後在《黑暗騎士崛起》,《星際穿越》和《敦刻爾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可謂是這種拍攝格式的最大擁躉者。
除了諾蘭的電影,《變形金剛》,《碟中諜》,《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萊塢電影也使用了IMAX拍攝。
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也是目前為止公映的僅有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也就是說全程的畫幅都是打開的。
IMAX放映系統主要分為數字和膠片兩種。如今最普遍的就是數字這一類別下的普通數字IMAX(IMAX Xenon)和激光IMAX(IMAX with Laser)。而IMAX膠片有傳統數字IMAX放映不可比擬的寬容度和色彩范圍,並且可以呈現數字放映無法呈現的70mm膠片全畫幅。但是,相比之下膠片IMAX的放映設備造價昂貴,所以全球商用的膠片IMAX影院也很少。在一代IMAX激光放映系統推出之前,70mm的觀影體驗就變得十分難得。
《敦刻爾克》IMAX 70mm膠片,非IMAX70mm膠片,35mm膠片;IMAX激光,IMAX數字和普通數字非IMAX版本的比較
不過IMAX激光放映技術的推出讓IMAX重拾優勢。普通影廳放映的畫幅一般在2.35:1上下,IMAX數字可以達到1.9:1的畫幅,而IMAX激光技術則能呈現1.43:1的圖像,也就是說,可以全畫幅呈現70mm膠片的電影。
在70mm IMAX的模式下,外景的鏡頭更廣闊,更有史詩感,上下更大的畫幅能讓攝影師發揮出更有沖擊力的鏡頭,特別是在《敦刻爾克》中,和緊張局促的內景畫面形成對比。
但並不是所有的標注「激光IMAX」的影廳都支持1.43:1的畫幅,有一些雖然採用了新的激光放映系統,在畫質和音效上提升了質量,但是屏幕依舊是傳統IMAX的1.9:1。也就是說,如果專程為了看70mm膠片IMAX拍攝的電影,要當心有很多是不支持全畫幅的「激光IMAX」影廳,購票之前還是需要先研究一下。普通數字IMAX廳(IMAX Xenon)--屏幕比例為1.9:1
激光IMAX廳(IMAX with Laser)-- 屏幕比例為1.9:1(畫質和音效有所提升)
激光IMAX廳(IMAX with Laser) -- 屏幕比例為1.43:1(畫質和音效有所提升,可以放映70mm膠片IMAX版本的影片)
IMAX激光的亮度可以高出傳統IMAX數字50%,對比度可達到IMAX 70mm膠片的兩倍,並且在音響效果上也比之前都有所提升。特別是在觀看3D影片時,亮度不足和畫面拖影的問題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可以說是在視聽級別上,如今唯一有可能與下面提到的「杜比影院」抗衡的放映系統。
7月16日,IMAX官方還放出了2019年下半年國內的IMAX片單,大多集中在暑期檔,而目前也還有多部國產大片正在陸續確認當中,到時候大家可以盯准下手了。
杜比影院&杜比全景聲
帶有「杜比」字樣的影院的又分為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兩者的區別在於「杜比影院」可以完整支持「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和「杜比全景聲」技術在內的多項電影」黑科技」,杜比全景聲影廳則沒有使用他家的「杜比視界」技術。
全世界范圍內的「杜比影院」目前也僅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國和歐洲,而杜比全景聲影廳的數量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超過了4800個。
杜比影院使用的是雙4K激光投影儀,呈現的畫質與標准放映機,甚至與激光IMAX相比在數據上都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傳統影院標准放映機的對比度還是2000:1,IMAX和激光IMAX可以達到4000-8000:1,而杜比影院則可以達到1,000,000:1
「杜比視界」是目前我們在影院中能欣賞到的最清晰畫質。「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 意味著能夠呈現足夠明亮的亮部和足夠黑暗的暗部。
圖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豐富,明暗和色彩表現也更生動。所以和傳統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現的圖像就看起來就不會那麼模糊或者灰濛蒙的一片。
和真·IMAX相同的是,真正的「杜比視界」也需要專屬片源。也就是說要將該技術從影片製作的源頭就參與進去,最後再配合杜比視界的放映系統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因為「杜比視界」的技術,杜比影廳的3D觀影體驗也很好,呈現出的圖像比傳統的3D更明亮。除此之外,「杜比」這個品牌一直以來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賣點還在於音響系統,也就是「杜比全景聲」技術。杜比全景聲在普通影院的環繞音響設置上更進一步,提供了「超級環繞聲」系統,也就是說他們使用了更多的揚聲器,將觀眾完全環繞,不但在天花板上都會安置音箱和聲音感測器,甚至還能感受到來自座椅下方的低音效果。總之,杜比全景聲能夠製造更有層次感和方向感的聲音,整體的聲音質感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體驗。
同樣,如果想體驗完美的杜比全景聲效果,最好就是選擇在製作過程中就採用了杜比全景聲技術的電影,通常好萊塢引進的大片都有相應的該技術格式。不過,即便是非杜比專屬片源,杜比全景聲和杜比影院中的放映效果也會更好。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杜比影院在暗部細節、亮度曝光,以及黑色的純凈度都是碾壓式的存在,特別在夜景的部分這種優勢會更明顯,杜比全景聲「身臨其境」的效果也會錦上添花。同時因為技術新,影廳新,一般來講,杜比影院的廳也相對條件更好些。
但鑒於IMAX的絕對優勢,杜比影院不能支持IMAX專屬畫幅,所以在希望看到某部電影的IMAX全畫幅版本時,激光IMAX廳是絕對值得投資的選擇;如果無法買到激光IMAX,全畫幅的體驗在畫質和音效上都遜色不少的普通IMAX也是值得體驗的。
IMAX和杜比兩大巨頭各有優勢,但共同點是票價確實都不低。當然,除了這兩家,我們也還有其他價格更優惠的大熒幕和「身臨其境」的音效特色廳可以選擇。
中國巨幕
中國巨幕(CGS)是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相對於IMAX的話,因為本身成本只有將近IMAX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國巨幕最大的優點就在於票價比IMAX低廉很多。
因為主打巨幕特色,「中國巨幕」被不少人稱之為「山寨IMAX」。的確它在配置上缺乏像IMAX、杜比這樣,擁有一套嚴格的認證標准,比如一些高配置的中國巨幕影院觀影效果很好,屏幕更大,視聽效果甚至好於普通或者開放時間長的IMAX。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搜索「看IMAX還是中國巨幕?」這樣的問題時,一些地方的網友會給出「中國巨幕更亮,更震撼」的答案。但一些低配置「巨幕廳」可能就會差很多,特別是看3D影片時可能會暈上加暈。
總體來說,大部分的IMAX綜合體驗會比中國巨幕好,但是中國巨幕的高性價比讓很多觀眾把它當做是看巨幕的首選。
LUXE是RealD在2013年推出的巨幕品牌。銀幕寬度最低標準是16米,至少是7.1聲道音響系統。LUXE不但採用了Real D 3D的技術,並且改善了之前金屬銀幕亮度不均勻的缺陷,其反光率據說高達92%,無論觀眾坐在影廳的哪個位置,亮度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都能清楚地看到畫面。
RealD系統為畫面帶來更高的亮度,銀幕亮度也比普通的高出許多
LUXE在屏幕大小和音響效果上均不如IMAX和杜比的優勢明顯,並且最大的硬傷也在於沒有專屬片源,目前對比以上兩個品牌並沒有絕對競爭力。但是LUXE的綜合視聽感受還是很好的,並且最重要的是票價親民,是日常觀影不錯的選擇。
DTS:X 臨境音
目前電影音效合成供應商主要有兩大巨頭,一個是杜比(Dobly) ,另一個則是DTS 。DTS:X中文叫「臨境音」,它是GDC與DTS公司在2015年共同推出的全新影院沉浸音效。它與杜比是兩種獨立標准,但都是關注於在聲音上製造「身臨其境」的效果。
不同的是,杜比全景聲在傳統的 5.1 或 7.1 聲道配置外,還要求有頂部的揚聲器,或是能夠將聲音發射到天花板上反射下來的設備,而 DTS:X 則堅持標準的環繞聲配置。
相對於杜比全景聲廳,DTS:X 的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造價更低上,所以票價通常也會優惠一些。很多DTS:X 聲音系統會和中國巨幕廳搭配,效果也非常不錯。
ScreenX
雖然Screen X在2015年就落戶中國了,《移動迷宮》,《敦刻爾克》,《尋龍訣》等電影也都上映過「三屏」版本,但它被更多人關注還是在《波西米亞狂想曲》國內上映期間。因為片中高度還原了Live Aid現場20分鍾皇後樂隊的演出實況,在對於ScreenX能帶來更為震撼的音樂節「現場感」的期待驅動下,很多人即便在影院二刷三刷之後,也仍要再去體驗「三塊屏」的效果。
ScreenX由三塊屏幕組成,中間的主屏幕和兩側牆上的長條屏幕。
但它的一個小問題是,主屏幕與兩側的屏幕之間並不是無縫銜接的,中間會有一個黑條,看電影會有一點影響觀感。
看過的沉浸效果最好的ScreenX畫面應該是「堵車」戲,以司機的視角坐在車中,左右屏幕上都是兩側的車輛,身臨其境的煩躁感很到位。
可能正是因為ScreenX會有「封閉」的感覺,它帶來的「沉浸感」和弧形屏幕或者巨幕在觀感和心裡感受上都會有很大區別,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ScreenX更適合呈現上面提到的「堵車」或者「深海」之類的窒息感空間的原因。
4D
4D影廳是在提供3D效果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物理效果」,現在最常見的是4DX。除了伴隨畫面中人物動作的晃動和震動以外,更豐富的「特效」如吹風,煙霧,泡泡,水和雨水,甚至配合劇情模擬的氣味都能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感受到。
最早的一家4DX影廳出現在韓國首爾,現在4DX已經遍地開花。之前聽一個看《血戰鋼鋸嶺》而不小心買了4D場的朋友說,在看電影的時候被密集的晃、捶、噴水等效果折騰到中途放棄座位,之後跑到過道,坐在樓梯上看完了後半場電影。
還沒有體驗過4D院線片的我於是特意到網上搜了4DX的宣傳片,截幾張圖大家一起感受下……
親身體驗飛車。
不過我又發現,4DX功能介紹的這張圖上有一個「掃腿」看起來非常厲害,感覺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這應該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體驗。
⑵ 3D電影的格式
你說的那些是轉碼的數字電影,是可移動播放器的可讀文件.
而電影院播放的多為膠片投影和數字轉碼的。有些3D在蘋果的Itune是有MOV格式賣的.但是你下載了這種「3D轉碼」的電影,就必須將自己的電腦或是電視升級到3D化,並且通過佩戴配套眼鏡才可以看到所謂的3D效果。要是只是帶上那種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眼鏡,你會發現,雖然你下載的轉碼3D視頻可以看了,但是和在2D平面上觀看是一樣的
3D電影在電影院放則是兩台投影機,一台播放左眼看到的內容,一台播放右眼看到的畫面.假如你不帶眼鏡,就會發現銀幕上的畫面是重影的.帶上有顏色塗層的眼鏡後,就可以在你的大腦內,將左右眼看到的畫面處理成一個立體可視的3D形象。
希望可以幫到你
以上是個人觀點,若回答又不正確的請輕拍
補充一下。現在已經有3D版本的藍光碟可以買了,然後你將家裡的電視升級到3D版本的,貌似TCL有一款不是很貴,然後再加就可以看3D電影了.而你說的那些RMVB
MKV
AVI
GPG等等
都只是普通電影的數字格式。
⑶ 現在電影院放的3D是什麼格式的買哪種眼鏡看
電影院的也分偏振的和快門式的,簡單點說,可以通過你戴的眼鏡區分,如果是輕便的眼鏡,就是偏振式的,如果是很厚重的眼鏡,那就是快門式的。
⑷ 現在電影院放的3D是什麼格式的買哪種眼鏡看
幀連續、幀封裝、上下格式和左右格式。幀封裝就是現在的藍光3D。
就買3D眼鏡就行啦!沒啥區分吧!
⑸ 電影院放映的3D電影一般是什麼格式
格式有多種,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雙色3D,包括紅藍、紅綠等;
2、偏振3D,包括左右格式影片,上下格式;
3、 分時3D,也叫電子快門式3D。
注意事項:三種要帶不同的眼鏡觀看,所以影院的3D電影給您配備的眼睛也有差別。
拓展資料: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現在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參考資料:電影院網路
⑹ 什麼是普通3D電影
目前來說3D都是有眼鏡的(未來將開發裸眼3D)。簡單來說,普通3D電影就是電影院里的普通屏幕的立體電影。另外還有IMAX 3D電影。但,實際上,如果分開來說,其實IMAX 與3D是完全兩個概念。IMAX是巨幕,image max的縮寫,也就是屏幕最大化的意思。提供的是一種超大畫面的視覺震撼,同時配上水晶般的超強環繞數字音響,讓觀影者體驗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而3D則是讓觀影者體驗到影片的立體效果,體驗換面的縱深感。觀影者觀看3D影片,不會跟普通電影一樣所有物體都在一個平面上,而是置身其中,與影片中的角色為伍,體驗身臨其境的超凡感受。所以可以這樣說,普通3D電影就是電影院里的普通大小屏幕的立體電影;IMAX 3D電影就是一種超大畫面的視覺震撼,同時配上水晶般的超強環繞數字音響的3D立體電影,讓觀影者體驗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場面更加震撼。
此外,你還可以了解一下普通3D與雙機這方面的知識,與你分享一下:
目前主要3D影城所使用的技術,按照主觀來進行一次評分,這里我們暫時不考慮不同3D影城的銀幕大小和座位情況。
3D技術名稱 評分
IMAX數字&金屬幕 100
IMAX膠片&白幕 99
IMAX數字&白幕 97
IMAX膠片&白幕 96
雙機3D&金屬幕 92
索尼4K 3D&金屬幕 91
雙機3D&白幕 89
索尼4K 3D&白幕 88
RealD&金屬幕 86
MasterImage&金屬幕 82
2D&白幕 80
MasterImage&白幕 78
XPAN-D&金屬幕 76
XPAN-D&白幕 70
杜比3D&白幕 66
說明:
白幕指普通白幕,若使用高增益白幕評分可上調1-2分。
除RealD主要採用金屬幕以外(不排除個別影城為節省成本使用普通白幕),其他技術國內皆以普通白幕和高增益白幕為主,使用最廣泛的XPAN-D和杜比單機3D更是以普通白幕為主。
雙機3D包含各種杜比雙機,Polar雙機,MasterImage雙機等各種雙機放映系統。
MasterImage和杜比3D都指的是單機系統。
如果影城更換了大功率燈泡,則評分可上調1-3分。
常見電影拷貝及其解析度(多少K指寬度上的像素數)
1.3K數字:只能上映國產片和進口批片,阿凡達無此類拷貝。
2K數字:非膠片版阿凡達,不管2D還是任何種類的3D皆為此解析度
4K數字:目前最高解析度的數字拷貝。放映3D電影時解析度只有2K。
35mm膠片:普通影院的膠片放映機都是用的35mm膠片。解析度約等同於3k。
70mm膠片:膠片IMAX使用,解析度則約等同於6k。但是因為阿凡達是數字拍攝,而且膠片IMAX拷貝是DMR轉制而來,所以實際清晰度尚不如數字IMAX。
推薦版本影城分布(一般不會所有3D廳都是推薦版本,注意不要弄錯,括弧內為推薦廳銀幕寬度)
IMAX數字:
北京UME華星影城(26米),石景山萬達影城(21.3米)
天津中影國際影城(21.5米)
長春萬達影城歐亞店(21.8米)
蘇州科技文化中心(21.3米),但無IMAX版阿凡達上映
無錫大世界影城(19.1米)
武漢環藝影城(22米)
長沙萬達影城(22.5米)
昆明百老匯影城(21米)
IMAX膠片:
北京中國電影博物館(27米)
上海和平影都(20米)
東莞萬達影城(28米)
雙機3D:
北京UME雙井影城,UME安貞影城,傳奇時代影城,CBD萬達影城
南京河西萬達影城(18米)
蘇州嘉禾影城
深圳金逸影城
廣州金逸影城太陽城店
重慶萬達影城
PS:金逸院線一共購買了7套雙機3D設備,廣州和深圳的兩家率先安裝,其他5套將陸續在各地的金逸影城亮相。
索尼4K 3D:
上海金逸影城中環店,他家大部分3D廳都是單鏡XPAN-D的,只有4K巨幕廳才是雙鏡(該影城官方稱呼是雙3D),注意不要弄錯。
RealD:
北京金寶匯百麗宮影城,也屬於百老匯旗下
沈陽中影百老匯影城
上海美羅城柯達電影世界
杭州慶春銀泰盧米埃影城(18米)
深圳百老匯影院
重慶盛世金源盧米埃影城(24米)
南寧百老匯影城
PS:百老匯和盧米埃都跟RealD公司簽了合作協議,將會有更多的旗下影院安裝RealD設備。
MasterImage:
北京傳奇時代影城
大連影城
廣州青宮電影城
廣州飛揚影城天河城店
廣州飛揚影城正佳廣場店
廣州五月花電影城
廣東佛山大明星電影城
大家都知道3D放映重點在於如何把兩眼的影像分開,而分開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左右眼的圖像分開投射在屏幕上,第二步是把左右眼的圖像通過眼鏡分別接收。
投射分開最好的方式是用兩個放映機分別投射左右眼的圖像(所謂雙機3D),這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解析度都沒有損耗。雙機 3D 包括IMAX 3D都是這樣做的。索尼4K放映機的3D系統則是單機雙鏡分別投射兩個2K畫面,本質上跟雙機3D是一樣的。雙機系統要使用兩個放映機所以造價昂貴,使用 很少。
其他的方法都是單機3倍頻時差式交替顯示,也就是投影機連續切換投射左右眼的畫面。這樣會直接導致亮度的損失,同時容易出現曳影。這類系統都需要要麼在鏡頭處要麼在眼鏡出使用同步裝置。而一旦使用同步裝置則很可能因為同步不當而出現左右眼圖像對應錯誤而出現重影。
對於單機系統接收分開可以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主動式的如是加裝同步電子裝置控制左右眼鏡片快門的同步開關。國內常見的XPAN-D即是此類。此類裝置雖然眼鏡比較貴(700塊一副),但是因為 放映系統便宜,所以在國內使用廣泛。但是XPAN-D的同步是最容易出現錯誤的。而且因為使用快門眼鏡,是所有技術中最暗的,會有強烈沖動想摘眼鏡。
被動式則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分像裝置,對左右眼圖像進行不同的處理,再在眼鏡處通過左右鏡片的不同分別接收。
國內常用的一般是杜比3D,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濾光輪將光按不同波段分開再通過眼鏡分別接收。杜比3D系統改裝容易而且眼鏡便宜(幾十塊一副),國內應用也很廣泛。但是杜比3D對色彩的表現影響非常大。
RealD在發達國家是主流而國內用的比較少,這種技術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Z屏,然後通過圓偏振眼鏡接收。現在的RealD都加裝了消除鬼影的設備,所以效果比較好。因為必須加裝金屬幕,成本較高。
MasterImage的原理跟RealD差不多,也是圓偏振,只是比RealD出現的更早些,鏡頭前加裝的同步設備是較落後的轉輪而非Z-屏,也沒有鬼影處理設備。國內一些老3D廳有用這種技術的,具體效果推測與RealD相近。
雙機和單機雙鏡系統的接收只有被動式,而且都是使用偏振鏡。IMAX 3D使用的是比較落後的線偏振,缺點是看的時候頭不能歪。杜比雙機3D,polar雙機3D和索尼4K 單機雙鏡3D使用的圓偏振則沒有這個問題。杜比雙機3D和polar雙機3D原理都是雙機+圓偏振,觀影效果相近。
另外根據深圳金逸影城的新聞稿,引進的雙機系統是MasterImage的雙機系統,這個的具體技術細節我還沒有讀過相關資料,推測應該也是圓偏振。
幕布種類對亮度的巨大影響(金屬幕>高增益白幕>普通白幕)
3D放映在分像中亮度損耗是最嚴重的問題,所以一般要將普通白幕換為更高反射率的屏幕彌補這一問題。RealD系統全部是金屬幕,杜比3D則全部不是金屬幕,其他系統使用的銀幕種類請咨詢影城工作人員。
決定3D電影觀感的幾個指標(按重要程度排序)
串擾度:即左右眼圖像的干擾程度,觀感體現為重影。所有雙機和雙鏡系統這一點都做的很好。而單機系統因為需要同步,普遍串擾多,但是其中 RealD>MasterImage>杜比3D>XPAN-D。特別值得注意的是,XPAN-D很可能出現同步錯誤,觀感表現為長期高度重影,此時請立即與服務員聯系調換。
亮度:單位是流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影機燈泡的功率。觀眾離屏幕距離越遠,亮度到達人眼時衰減也越多。不考慮幕布的話,雙機系統好一些,而單機系 統則問題更嚴重(如果不使用金屬幕,則XPAND只有2D電影的1/5-1/6,杜比單機3D則在1/3-1/4)。如果使用了金屬幕(如RealD,杜 比雙機3D,具體情況請咨詢影城),則可以大大改善這一問題。
視覺變形:所在位置觀影視線跟投影光線夾角越大,視覺變形就越大。離放映窗口最近的座位肯定變形是最少的。視覺變形對立體效果的展現是致命的。坐在 很偏的位置上,將會直接導致你實際看到的畫面,跟投影機投射的原始畫面差別巨大,嚴重影響立體效果。所以對於3D電影的觀看來說,挑個好位置至關重要,甚 至比看什麼版本更重要。
視野:一個是視野中畫面的大小——取決於屏幕大小和離屏幕距離;另一個是正常坐姿觀看時畫面在視野中的位置是否太偏——一般倒數幾排中間的位置是最好的。另外最好不要被腦袋擋住。這個主要看影院前後排座椅高度差的設計。
對比度:最亮部位和最暗部位亮度差。
飽和度:色彩的鮮艷程度,取決於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杜比單機3D已經不僅是飽和度的問題了,色彩還原都有問題。
眼鏡重量:自然越小越好,特別是眼鏡輕的話方便近視的同學套兩個眼鏡觀看(對於兩眼視力不同的同學來說,一定要戴眼鏡,否則會頭暈)。RealD,杜比雙機3D,索尼4K 3D<IMAX 3D,杜比單機3D,MasterImage 二代眼鏡<<XPAN-D。
清晰度:取決於解析度,也就是像素數,膠片格式的可以用膠片顆粒數計算。離銀幕越遠,解析度越不重要。對於現在商業影院比較高的解析度范圍和比較遠的觀影距離來說,人眼一般難以區分。故重要性排在最後。
單機和雙機的差別有個比喻很形象,前者像看槍版,後者則是高清DVD版。
另外,似乎IMAX 3D可能因為特別處理過的緣故,突出來的感覺比其他技術要明顯很多,更容易產生景物浮在身邊的感覺。
常見電影拷貝及其解析度(多少K指寬度上的像素數)
1.3K數字:只能上映國產片和進口批片,阿凡達無此類拷貝。
2K數字:非膠片版阿凡達,不管2D還是任何種類的3D皆為此解析度
4K數字:目前最高解析度的數字拷貝。放映3D電影時解析度只有2K。
35mm膠片:普通影院的膠片放映機都是用的35mm膠片。解析度約等同於3k。
70mm膠片:膠片IMAX使用,解析度則約等同於6k。但是因為阿凡達是數字拍攝,而且膠片IMAX拷貝是DMR轉制而來,所以實際清晰度尚不如數字IMAX。
⑺ 電影院放映的3D電影一般是什麼格式
電影院里的3D電影,分為下面3種形式:
1. 雙色3D,包括紅藍、紅綠等。
2. 偏振3D,包括左右格式影片,上下格式。
3. 分時3D,也叫電子快門式3D。
這三種要帶不同的眼鏡觀看,所以影院的3D電影給您配備的眼睛也有差別。
⑻ 電影院的3D電影是什麼格式還有家裡的3D電視與3D眼睛能看什麼格式的電影
電影院目前的3D成像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雙機偏振光式,主要分三種: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種。
一種是採用的DLP快門技術,不同的成像方式使用的片源都不相同的,這是電影公司在推出電影的時候就會轉制相應的格式,在這裡面最好的3D技術就是IMAX的。IMAX使用提專用標準的IMAX膠片。
家裡的3D電視機和3D眼鏡能看什麼格式,取決於你的電視機具體型號,一般就3D格式來說是支持左右格式和上下格式,如果是視頻格式來說,一般是TS和MKV格式,SONY的電視機只支持MP4的格式。
那個是要放3d電視節目的時候戴上才有效果的,你可以去電腦上試試 搜一下3d電影,然後戴上眼鏡看就有效果了。
拓展資料: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⑼ 3d電影格式分類
3D電影的類型有:空分法、不閃式、互補色、時分法、光柵式、普氏立體、觀屏鏡、全息式、快門式。
1、空分法:電影院中普遍採用。一般用偏振眼鏡觀看,也有用光譜眼鏡的。
2、不閃式: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 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
唯一缺點是播放1080p時只有540p,也就是畫質減半,導致效果不明顯。
3、互補色: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4、時分法:時分法需要顯示器和3D開關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有些復雜,當然成本也高些。應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
5、光柵式: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接收電視立體節目,我國自己製造出了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這個缺點就是要技術進步。
6、普氏立體:這是一戰後的一位老兵發現的一種看立體的方式(國內叫過全真立體),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原有各種制式的電視設備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讓攝像機向左或向右勻速移動,主要是運動立體的效果。
觀眾看節目時,戴上一付對應左移或右移的特製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一個是透明的,另一個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的原因是左移與右移所拍的片子與觀看帶的眼鏡容易混淆,造成立體效果不明顯,而其兼容性好的特點又被過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幾起幾落。
7、觀屏鏡: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8、全息式: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9、快門式:該類型眼鏡安裝有電池,在使用時打開開關使用,效果較光柵式有明顯提升。
(9)普通電影院3d格式擴展閱讀:
4D電影和3D電影的不同:4D動感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和專業動感座椅。
環境特效一般是指閃電模擬/下雨模擬/降雪模擬/煙霧模擬/泡泡模擬/降熱水滴/振動/噴霧模擬/噴氣/噴霧/掃腿/耳風/耳音/刮風等其中的多項。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就是當今十分流行的4D動感影院。
由於4D影院中電影情節結合各種特技效果發展,所以觀眾在觀看4D影片時能夠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
4D影院的發展非常迅猛,4D影院的表現形式也根據人們不斷提高的娛樂需求有了很大的發展,平面銀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環幕方式的沖擊,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動感平台,又使4D影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進入21世紀後,大直徑、多畫面的柱面4D影院逐漸成為主流。尤其是柱面銀幕4D影院的出現,各種動感平台,旋轉平台,軌道車也根據劇情進入影院,成為當今發展最為迅猛的4D影院類型。
⑽ 電影院看電影有3D和2D的區別,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每到電影院,我們看到的電影類型有2D、3D、IMAX。這些你真的了解么?這之間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縱觀電影發展史,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每一次的電影技術革新都成為一個里程碑。以上提到的2D、3D、IMAX是目前最主流的三種電影放映格式。電影院看電影有3D和2D的區別,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至於IMAX電影,也有真偽之分。所謂真IMAX,是指前期使用特殊的65mm膠片及其IMAX專用攝影機拍攝,後期沖印成70mm膠片格式的電影,而不是使用傳統的35mm膠片,這使得真正地IMAX電影在成像質量上有著質的飛躍。所以,有條件的影迷,還是選擇IMAX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