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瑞金電影第一槍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瑞金電影第一槍

發布時間: 2022-04-19 15:11:34

『壹』 1927年8月1日,以誰為首的共產黨員在江西南昌發動南昌起義,共產黨從此有自己獨立的軍隊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8月1日因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紀念日。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共兩萬餘人。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旋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議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准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繼續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南昌起義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點,它保存下來的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幹之一。「八一」南昌起義培育出眾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中,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共七位元帥曾參與這次起義,十位大將中有張雲逸、許光達、栗裕、徐海東、譚政、羅瑞卿等六位大將來自南昌起義的主要部隊。

在長期的戰爭中,許多曾參與南昌起義的重要將領未能看到最後勝利。如北伐名將,起義前任第十一軍副軍長,兼任第二十四師師長的葉挺,他率領的第二十四師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之一,起義後葉挺任前敵總指揮,抗戰期間曾任新四軍軍長,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遇難。

很多人也許都聽過這首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這首名為《國民革命歌》的歌曲曾唱遍大江南北,其歌詞作者廖乾五南昌起義前任第四軍政治部主任,中將軍銜,起義後任第二十軍黨代表(軍長是賀龍),兼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委員會委員,1930年在長沙被國民黨逮捕,秘密處決。

彭干臣,北伐中曾任葉挺獨立團作戰參謀,武昌衛戍司令部參謀長(葉挺兼任司令)。南昌起義開始後,彭干臣率領所部迅速佔領國民黨公安局及其哨所,隨即在公安局設立南昌衛戍司令部。南昌起義的第二天,彭干臣被任命為南昌公安局局長兼衛戍司令。1935年在隨方誌敏率領的紅軍第十軍團北上途中英勇犧牲。

由於歷史的陰差陽錯,一些曾參與南昌起義的將領卻最終沒有能在我軍的軍旗下走完自己的軍旅生涯。

以「一二八淞滬抗戰」而聞名的抗日名將蔡廷鍇南昌起義前任第十師師長,起義時蔡在廬山開會(那次會議上討論剝奪葉挺和賀龍軍權的計劃,時任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的中共秘密黨員葉劍英把情報泄露出去,葉、賀乃率部起義),蔡廷鍇在會議結束後見全師已經南下南昌,他沒有辦法,只有追上部隊,回十師還當師長兼十一軍副軍長。但在南下時,因認識的局限性,蔡廷鍇率部隊脫離起義軍。後曾任國民黨軍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侯鏡如,八一南昌起義時,任賀龍第二十軍教導團團長,起義爆發後,率部擔任第二十軍的前鋒,奮力擊潰國民黨第七十九團,殲敵千餘名,為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做出重要貢獻。1931年,因顧順章叛變,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機關受到很大破壞,侯鏡如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後曾任國民黨軍長、兵團司令等職。

南昌起義部隊最後是被打散,犧牲者不多,烈士資料記錄不全。有名人物是:賀文選,賀龍族弟,時任國民革命軍20軍2師副師長兼第4團團長。在南下廣東的江西壬田戰斗中負傷,輾轉到上杭犧牲。

南昌起義後參加長征的名人:周恩來、張國燾、林伯渠
賀龍,時為國民革命軍20軍軍長。在北伐中,這支部隊被稱為「鋼軍」,和葉挺獨立團所在的第4軍「鐵軍」並稱。賀龍是舊軍隊出身的高級將領,當時各方力量都在拉攏他。但他信了共產黨,毅然參與發動起義,並擔任了起義總指揮。他的部隊人數最多,是起義軍的主力。起義失敗後賀龍潛回洪湖再起紅旗,打出一支紅二軍團,後又擔當了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成為我軍具有代表性的一大「山頭」。1955年,賀龍被授予元帥軍銜。
朱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方面軍總參議、第3軍軍官教育團團長兼南昌公安局長。朱德曾參加過討袁護國,在軍中資格較老,在黨內卻沒什麼地位。起義時朱德並不顯山露水,職務也是空架子,只是在三河壩分兵後才獨立掌握了一支軍隊。在賀龍、葉挺的起義軍主力潰散後,朱德頑強地將自己帶領的部隊保存了下來,並發動了湘南暴動和上了井岡山,終於奠定了其「紅軍之父」的歷史地位。1955年,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
劉伯承,時任國民革命軍暫編15軍軍長,此前已有「川中名將」之稱。15軍只是一個空架子,劉伯承擔任的是起義軍的參謀長,制訂了起義計劃。起義失敗後劉伯承赴蘇學習軍事,後回國任中央紅軍總參謀長。1955年,劉伯承被授予元帥軍銜。
葉劍英,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參謀長。葉是很有名氣的粵軍青年將領,蔣介石方面和汪精衛方面都很看重他。他是黃埔軍校的創立者之一,早就傾向了共產黨,卻因其高級將領身份而無法入黨,直到起義前夕才如願以償。葉劍英並沒有直接參加起義,卻在甘棠湖上的「小劃子」會議中向賀龍、葉挺透露了汪精衛要武力解決他們的陰謀,為起義順利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葉劍英後來又參加了廣州起義,成為建軍元老之一。1955年,葉劍英被授予元帥軍銜。
聶榮臻,原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奉周恩來之命擔任起義的前敵軍委書記。起義失敗後,聶榮臻護送病重的周恩來出走香港,再轉到廣東省軍委任職。聶榮臻後來去了中央蘇區,成為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跨入了我軍高級將領之列。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林彪,黃埔四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5師73團2營7連連長。25師駐馬回嶺,趕到南昌時起義已結束。三河壩分兵後25師歸朱德指揮,後經天心圩整軍而保存了下來,林彪是當時的八百壯士之一。林彪在作戰中很有頭腦,指揮機動靈活,很快成長了起來。上了井岡山後,林彪的軍事才華更加顯露,終於後來居上成為了我軍高級將領。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
粟裕,時任國民革命軍11軍24師教導大隊班長,起義時負責警衛周恩來的前敵指揮部。粟裕在三河壩分兵後隨朱德所部轉戰,同樣是天心圩整軍後的八百壯士之一,一直上了井岡山。粟裕在紅軍時期並不顯眼,在抗日戰爭中嶄露頭角,在解放戰爭中一鳴驚人,成為了指揮一個大戰略區的我軍高級指揮員。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
陳賡,黃埔一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3師6團2營營長。在起義南下的會昌之戰中,陳賡被打斷了腿,留在長汀福音醫院養傷。後在警衛員盧冬生護送下回到上海,在中共特科工作。陳賡後來當了紅四方面軍的師長,又當了紅一方面軍的幹部團團長。抗日戰爭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解放戰爭時任第二野戰軍4兵團司令員,邁入了高級將領之列。19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周世第,黃埔一期學生,曾任過葉挺獨立團參謀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5師73團團長,起義後任25師師長。三河壩失利後周世第脫離部隊回上海,一時與黨失去聯系,參加過一段「黃埔革命同學會」。後周世第追隨賀龍擔任了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又任八路軍120師參謀長,解放戰爭時任華北野戰軍18兵團司令員。1955年,周世第被授予上將軍銜。
周子昆,任職於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11軍。南昌起義後追隨朱德去了湘南。後任新四軍副參謀長。1941年於皖南事變中犧牲。
盧冬生,時任國民革命軍20軍3師6團2營營部副官。會昌戰斗後護送陳賡去了上海。後去湘鄂西追隨賀龍,成為紅二軍團高級將領。抗戰時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因受反軍閥主義斗爭牽連,赴蘇聯學習軍事。1945年隨蘇聯紅軍回到東北,任松東軍區司令員。1945年12月13日,盧冬生在外出途中遭幾名蘇聯紅軍搶劫。在表明身份後,蘇軍士兵怕受處罰,突然開槍將他殺害。
彭干臣,黃埔一期學生,時任南昌公安局局長。起義失敗後被中央派往贛東北,與方誌敏一起創立紅軍,任紅10軍參謀長和紅十軍團參謀長。1934年11月,參加方誌敏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1935年1月在贛東北轉戰中犧牲。
唐天際,黃埔四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20軍特務連副連長。後任紅31軍參謀長,參加過長征,八路軍129師新編1旅政委,解放戰爭時任四野21兵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袁也烈,時任國民革命軍24師72團3營營長。解放後任解放軍海軍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水,越南人,黃埔四期學生,參加南昌起義並隨起義軍南下。後歷任紅軍、八路軍軍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許光達,黃埔五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直屬炮兵營見習排長。他沒能參加南昌起義,卻追上了起義軍。後追隨賀龍去了湘鄂西,又去蘇聯學習軍事。解放戰爭時回國,任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裝甲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譚政,歷任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高級軍職。建國後任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程子華,黃埔六期學生,沒能追上起義軍,轉回參加了廣州起義。後歷任紅25軍軍長、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第4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解放後轉入國務院系統工作,未能授軍銜。
盧德銘,黃埔二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團長。率全團未能趕上南昌起義,隨後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鄉蘆溪遇敵襲擊犧牲。
陳伯鈞,黃埔武漢分校學生。未能追上起義軍隊伍,後任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奇涵,黃埔學生隊隊長。後任解放軍江西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宗遜,黃埔五期學生。後任紅三軍團師長、八路軍358旅旅長、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士榘,後任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郭天民,黃埔六期學生,後任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郭化若,黃埔四期學生。後任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譚希林,後任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32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貳』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打響國民黨的第一槍的是

B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危機的情況下,為了挽救革命於1927年8月1日,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和7月,國民黨內的蔣介石和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了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派遣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等赴江西九江,准備組織中共在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力量,聯合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重回廣州,建立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當李立三等到九江後,發現張發奎已經站到汪精衛一邊,決定獨立發動反對南京和武漢國民黨政府的軍事行動。中共中央在獲悉李立三等人的上述提議後,正式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領導這次起義。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及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和南昌警察武裝,共2萬餘人。7月下旬,第11軍、第20軍分別在共產黨人葉挺和賀龍(他在南昌起義後參加共產黨)指揮下,陸續由九江等地向南昌集中。
7月27日,周恩來從武漢經九江到南昌,成立前敵委員會。前委會當即決定於7月30日起義。7月30日晨,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趕到南昌的張國燾(當時是黨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主張一定要得到張發奎的同意後才舉行起義。前委均不贊成張國燾的意見,譚平山十分氣憤,在會後主張把張國燾綁起來,被周恩來制止了。張國燾的意見遭到前委的一致反對。7月31日前委會決定當晚行動。
8月1日凌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餘人,舉行南昌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全殲守敵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子彈70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聶榮臻率領駐南昌附近的馬回領第25師大部參加起義,並於8月2日趕到南昌。
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中一部分願意繼續革命的分子,揭露蔣介石和汪精衛集團背叛孫中山革命精神的丑惡面目,這次起義仍使用國民黨左派的旗幟。起義勝利後,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宋慶齡、鄧演達(二人未到南昌)、賀龍、周恩來等25人為委員,以宋慶齡、鄧演達等7人組成主席團。以宋慶齡等人名義發表《中央委員會宣言》,指出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號召一切革命者團結起來,繼承孫中山的遺志,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與解決土地問題奮斗。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起義部隊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革委會任命賀龍為二方面軍代總指揮,葉挺為二方面軍前敵代總指揮。二方面軍下轄3個軍,第11軍,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共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開始撤離南昌,取道臨川(撫州)、宜黃、廣昌,南下廣東,以期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起義軍沒有認識到,在退出南昌後,應就近到江西、湖南、湖北廣大農村中去,和當地的農民運動相結合,以便擴大革命力量;而是忙著南下廣東,爭取外援,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
起義軍向廣東進軍,進至進賢村時,第10師背離起義軍,投靠了蔣介石。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運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起義軍在南下途中,同國民黨部隊進行多次激烈戰斗。8月25日,起義軍到達瑞金壬田以北地區,趁敵軍尚未集中,向壬田守軍發起進攻,殲其一部,於26日攻佔瑞金縣城。接著進攻會昌,激戰至30日,攻佔會昌縣城,殲敵6000餘人,繳槍2500餘支,起義軍傷亡1700人。會昌戰斗後,起義軍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佔領廣東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州(今潮安)、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今豐順縣城)西進,少數部隊留守潮汕。當主力向湯坑推進中,與敵再次激戰,起義軍傷亡2000人,無力再戰,向揭陽撤退。敵攻佔潮州。起義軍各部在10月初在優勢敵人的圍攻下遭到嚴重失敗。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起義軍一部1300人在董朗等率領下轉入海豐、陸豐地區,與當地農軍會合。另一部800人在朱德、陳毅領導下,轉戰閩粵贛湘邊,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的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因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1933年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朱德於1957年7月紀念"八一"詩雲:「南昌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

『叄』 江西紅色旅遊中的四大搖籃和一條小道分別是什麼

江西紅色旅遊中的四大搖籃分別是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搖籃南昌、共和國搖籃瑞金和中國工人運動搖籃安源。一條小道指的是小平小道,地處江西省新建縣望城崗。

1、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更是中國革命聖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

2、人民軍隊搖籃南昌-軍旗升起的地方,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3、共和國搖籃瑞金-紅色故都,更是紅軍長征出發地

1931年(民國二十年)9月,中國共產黨蘇區中央局遷駐瑞金。1931年(民國二十年)9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指揮根據地軍民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在葉坪村建立、發展和鞏固中央革命根據地。

4、中國工人運動搖籃安源-中國工人運動和秋收起義策源地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為要求當局承認俱樂部有工人代表的權利和增加工資舉行罷工。路礦當局勾結軍閥派兵企圖鎮壓。

(3)瑞金電影第一槍擴展閱讀

井岡山,革命歷史輝煌,自然風光絢爛,紅綠輝映,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色旅遊景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井岡山景區面積為333平方公里,有11大景區,76個景點,460多處景觀景物。千峰競秀,萬壑爭流,蒼茫林海,飛瀑流泉,融雄、險、幽、奇、秀為一體,峰巒、山石、瀑布、溶洞、溫泉、珍稀動植物、高山田園風光應有盡有。

既有氣勢磅礴的雲海、奇妙獨特的飛瀑、瑰麗璀璨的日出、蜚聲中外的十里杜鵑長廊,又有享譽全球的黃洋界、茅坪八角樓,以及第四版百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井岡山主峰,更有全球同緯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頃。

還有一片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譽為全世界僅有的常綠闊葉林。井岡山環境優美、風光綺麗、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數超過80000個,被稱為「天然氧吧」,森林覆蓋率達86%,生態環境極佳,超過國家一級標准,是理想的旅遊避暑療養勝地。

『肆』 南昌起義紅旗是誰插到高頂

南昌起義中,把紅旗插到高頂的人並沒有記錄,只知道是參加南昌起義的人員。

8月1日2時,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

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1927年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



歷史背景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寧漢分裂」)。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決定「清黨」,即七一五事變。一方面解聘共產國際中國代表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產黨人。

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與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勾結,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昌起義

『伍』 關於瑞金這個地名的紅色革命電影

《童年在瑞金》

導演: 黃軍 (Jun Huang)
編劇: 黃軍
主演: 吳志遠 / 李哲 / 許可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又名: Tong nian zai Ruijin

『陸』 江西的南昌、井岡山、瑞金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分別有什麼「贊譽」

南昌:軍旗升起的地方,打響革命第一槍
瑞金:革命的搖籃,紅軍出發地

『柒』 北京奧運聖火在江西瑞金→井岡山→南昌傳遞。這里曾是中國「革命聖火」燎原之地。 請將圖片按中國革命發

排序:圖( 三)→圖(二 )→圖( 一)。
圖一:建立了全國性的紅色政權;
圖二:創建了第一支堅強的紅軍部隊;鞏固和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圖三: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誕生了。

『捌』 江西有幾個紅色旅遊區

1原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長征的起點——江西瑞金 2八、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江西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3昔日革命搖籃成紅色旅遊勝地井岡山

『玖』 江西是革命根據地

江西井岡山是革命根據地。江西是紅色搖籃 ,南昌,是打響第一槍的地方;興國,是將軍縣;井岡山,是革命根據地,朱毛會師的地方。

在某些地區(如北嶽區、太行山、山東)有了革命的武裝、革命的政權、革命的群眾組織、革命的政黨——共產黨(而且前面的三種組織都在共產黨領導之下),這四種組織在一定地區能夠公開的合法的存在,各自執行自己的職權(如政權執行自己的法令、紀律、各種制度),這樣的地區,就叫做革命根據地。如井岡山、延安、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

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在自己的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的地方,稱為革命根據地,也稱為紅色政權。

(9)瑞金電影第一槍擴展閱讀:

井岡山地區位於江西省西南部,羅霄山脈中段的湘贛邊界,包括江西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和湖南的酃縣、茶陵等縣,周圍五百餘里。這里的有利條件是: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還可利用兩省敵人既要互相爭奪地盤又要各自保存實力的矛盾。

黨和群眾的條件較好,大革命時建立過黨的組織、工會、農會和農民武裝,黨和革命的影響仍然存在,還保存著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地勢險要,幅員廣大,有游擊戰爭的迴旋餘地;自給自足的地方農業經濟,具有為紅軍初期發展提供給養的經濟力。

這個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里開展游擊戰爭,可以影響湘贛兩省乃至於湖北。因此,在這里建立根據地,既有利於紅軍的生存和發展,又有利於推動全國革命走向高潮。毛澤東率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向井岡山地區轉移,在蘆溪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有名的三灣改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七百餘人的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轄第1、第3營和特務邊、軍官隊、衛生隊;在部隊中確立黨的絕對領導原則,建立黨的各級組織,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黨的小組,營、團建立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全軍由黨的前委委員會統一指揮。

確立官兵平等,在部隊中實行民主制度。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為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十月三日,部隊到達寧岡的古城,前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通過地方黨組織爭取當地袁文才、王佐兩支武裝。接著,在井岡山北面山腳的茅坪,設立了醫院和留守處,於十月底到達井岡山的茨坪。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部隊在井岡山周圍各縣開展游擊活動,打擊反動地方武裝,深入發動群眾,重建地方黨組織,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和群眾武裝。十一月攻佔茶陵,建立了黨的縣委、縣工農兵政府(譚震林為主席)和赤衛大隊。

在總結茶陵戰斗經驗時,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三大任務是: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眾工作,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與此同時,重建了寧岡、永新縣委,恢復了蓮花、酃縣黨的組織活動。

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隊佔領遂川,建立了黨的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以及暴動隊、赤衛隊、農民協會、工會等群眾組織。在遂川,毛澤東對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經過三個多月的游擊戰爭,井岡山區和寧岡、永新、遂川、茶陵、酃縣靠近井岡山的地區,都為工農革命軍所控制。

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經過團結改造,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二月,工農革命軍攻佔新城,於二十一日在礱市成立了寧岡縣工宵兵政府。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成。毛澤東點燃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拾』 中國共產黨第一支武裝力量是不是從百色開始的

不是,是南昌起義開始。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的領導下,組織了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槍支五千餘支,子彈百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並在當天上午即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與此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立和擁有了自已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