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魔鬼三角」百慕大事件
作者:惠家明
編輯:Yuki
百慕大是大西洋上的小島,人口不到10萬,離北京有一萬公里之遙。照理說,這個地方與我們的生活沒什麼關聯。然而,一提起百慕大的名號,當代年輕人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的。
在我們從小讀到大的課外書里,“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出鏡率相當之高。所謂的魔鬼三角一般是指百慕大、邁阿密和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連成的三角形區域。傳說中,這個地區靈異事件頻發,無論是飛機還是輪船,一進來就凶多吉少。
(百慕大魔鬼三角圖示。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說法認為,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時空隧道,會把飛機傳送到陌生的世界,而乘客也就此“人間蒸發”。還有的人甚至把魔鬼三角和亞特蘭蒂斯神話,或是外星人聯系起來,猜測那些失蹤人口是被神秘勢力捉走了。
這些靈異故事確實很吸引人,簡直能拍成好幾部科幻大片。不過,大家可千萬別當真。現實中的百慕大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禁地,也沒有你嚮往的時空隧道,有關它的故事大部分是通過編造和扭曲事實得來的。 所謂的魔鬼三角本質上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流行文化現象。
(現實中的百慕大是一片安逸樂土,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圖片來源:(WT-en) Legrospaumé|Wikimedia Commons)
魔鬼百慕大,究竟多可怕?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靈異事件聽上去神秘莫測,其實也不外乎這兩類:要麼是船隻失事,要麼是航班失蹤。可是要問魔鬼三角究竟“吃”掉了多少輪船飛機,相關的論著作品也拿不出精確的數字。有民間愛好者曾統計過,該地區200年來一共有900餘起交通失事,但這一數字很可能有所偏頗 [1] 。實際上,推崇“魔鬼三角”的民間專家們從沒想過用驚人的統計數字來吸引目光,而是靠那些撲朔迷離的個案故事。
在船隻失事類故事中,最常被用來佐證魔鬼三角恐怖程度的是軍艦失蹤案和幽靈船(在海上如幽靈般漂盪,沒有人駕駛的船),經典案例當屬“獨眼巨人號(Cyclops)”和“卡羅迪林號(Carroll A. Deering)”。獨眼巨人號是海軍運輸艦,船上載員300多人,排水量近兩萬噸。1918年3月,它滿載著礦石出發,結果在途徑魔鬼三角區的時候突然失蹤,連船帶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2] 。設備強大、噸位相當於輕型航空母艦的鋼鐵巨船居然會莫名其妙消失,甚至連痕跡都沒留下,這確實讓人很詫異。
(獨眼巨人號運輸艦舊影。 圖片來源:Photograph was taken by the New York Navy Yard|Wikimedia Commons)
相比之下,幽靈船卡羅迪林號的經歷就被描述得更加詭異。這艘多桅帆船建於1919年,平時就負責在百慕大附近海域拉貨物,結果剛下水沒兩年,船就不見了。直至1921年,人們在美國北卡州海岸發現了它,船體是完好無損,可是船上的人居然一個也沒有了 [3] 。
同樣的,軍機失蹤案也是廣為流傳。1945年12月,五架轟炸機外出訓練,在百慕大附近海域信號消失。緊接著,海軍派出一架水上飛機前去搜救,可是搜救飛機不久之後也失蹤了 [4] 。加在一起,這一天共有6架飛機和27名飛行人員失蹤。
(失蹤的海軍轟炸機舊影。圖片來源:Lt. Comdr. Horace Bristol|Wikimedia Commons)
除了這幾個經典案例,百慕大三角的靈異故事還有不少,但故事結構都差不多,講的大多是某類交通工具到了該地區就無端失蹤的案例。乍一聽上去,百慕大好像確實邪門,並且給人們灌輸了這樣的觀念:“百慕大三角非常危險,交通工具的失蹤有悖於生活常識,無法用科學解釋,而只能引入時空隧道或者外星人的概念才能講得通”。但實際上,這種觀念從頭到尾都是錯的,因為百慕大並不危險,該 地的交通失事案完全能用科學解釋 ,並且被拿來和時空隧道或者UFO扯在一起更是毫無根據。
全球最危險海域,百慕大連前十都排不上?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和魔鬼三角有關的交通失事案確實存在,另有少部分是憑空捏造,當時的新聞報紙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它們被誇張的成分實在太多,而一些重要的細節又被故意抹除。
客觀的說,軍艦軍機失事是一件很遺憾、但也很常見的事。 就說過去這兩年,我們的南亞鄰國幾乎每個月都會墜毀一架軍機,海軍事故十年來也有30多起,而全世界范圍內軍艦潛艇失事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而在GPS還沒有誕生、計算機還沒廣泛應用、飛機還在用螺旋槳、天氣預報多半靠猜的19世紀初至20世紀上半葉,百慕大三角海域有飛機輪船失事完全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更何況世界自然基金會曾統計過全球航運事故高發地排名,最容易失事的地區是日本海、地中海、波斯灣等地,而百慕大連前十名都沒排進去 [5] !而且,船隻或飛機在茫茫大海中失事,要尋找其殘骸是名副其實的“海底撈針”,所以人們很難發現其蹤跡,容易形成一種“無端端失蹤,沒留下任何痕跡”的錯覺。
至於所謂的幽靈船,那更是一點也不稀奇。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海岸僅2017年就漂來了100多艘幽靈船。這些船隻的主人可能在海難中逝世,而屍體被海浪沖走。也有可能本來是停在碼頭無人看管,後來纜繩斷了,就被沖進了大海。百慕大三角區的一些幽靈船,很可能就是這么出現的。另外像前面說的卡羅迪林號,據當時的目擊者稱,它應該是遭到了海盜襲擊,船員逃走或被殺死,所以被發現時才空無一人。
除此之外,有一位叫拉里·庫社(Larry Kusche)的飛行員(同時也是圖書館學碩士)從自己的駕駛經驗和文獻記載出發,專門寫了一本書來揭穿百慕大的真相 [6] 。他發現,以往有關船隻飛機失事的靈異故事中, 都抹去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天氣 。
(百慕大附近海域的颶風。 圖片來源:Image by Jesse Alle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at NASA-GSFC |Wikimedia Commons)
百慕大附近海域經常有颶風或雷暴天氣出現,這對海上交通來說是個很大威脅。像獨眼巨人號,其事故報告中就已經提到,船隻很可能是遇到了時速50-70公里的暴風雨而沉沒。在此之外,該地區很多船隻航班失蹤案件的當天都有惡劣天氣發生。不過,熱衷魔鬼三角的“忠粉”卻故意不提天氣的事,以增加事件的神秘屬性。畢竟,如果失蹤案只是惡劣天氣的結果,那可能就不會引起太多關注了。
一場流行文化的狂歡
總的來說,百慕大附近海域的交通失事案算不上靈異事件,完全可以用科學來解釋。所謂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也不是什麼自然界現象,更不是科學家發現的學術成果。
但如果要問百慕大魔鬼三角是否存在?那我們應該回答:它確實是存在的—— 不是存在於自然界,而是作為虛構的文化現象存在於人類的書本、電視、網路和腦海中。
(百慕大魔鬼三角作為虛構的文化現象存在。圖片來源:Wallpaper Abyss)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自誕生伊始就是一個文化產品。 它的提出者文森特·加迪斯(Vincent Gaddis)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一個作家。1964年,他寫了一篇名叫《死亡百慕大三角》的文章發表在《大船》(Argosy)雜志上。關鍵在於,這個雜志其實是一本流行文化雜志,上面發表的內容大部分是虛構小說,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熟知的《故事會》。而《大船》雜志改名之前叫《金船》,定位是一本兒童文學雜志,相當於我們小時候讀的《童話大王》。
試想一下,假如有人在《故事會》或是《童話大王》發了篇文章,講了講某地頻發的靈異事件。你會覺得這是虛構的小說,還是真實存在的事件?
搞了半天,百慕大三角本就是文學創作出來的,和自然科學研究一點關系也沒有。不過,百慕大三角的概念確實很吸引人們的眼球,因為這一海域是上世紀的熱點地區。此地西部靠近著名旅遊勝地弗羅里達,南邊是冷戰交鋒前線古巴,中部又有重要的大西洋貿易航線。而在時間上,它又剛好趕上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UFO熱”。一口氣蹭了四個熱點,百慕大三角想不火都難。一時之間,各類有關百慕大三角的雜志、電視節目、B級電影、文化衫等等周邊文化產品噴涌而出 [7] 。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受到啟發,甚至拍了部科幻大片《第三類接觸》。後來,百慕大三角的說法傳入中國,成了不少80、90後的“集體記憶”。
(百慕大三角,曾經蹭了度假勝地佛羅里達的熱點。 圖片來源 :Daniel Christensen|Wikimedia Commons)
由此看來,百慕大三角雖然是虛構的,但確實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精彩內容,甚至還激發了我們身邊許多青少年投身科學研究的興趣。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還給百慕大以真實的面貌,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虛影。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Wallpaper Abyss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rmuda_Triangle_incidents
[2]The Washington Times, 19 April 1918, page 11, column 2
[3]Ghost Ship of Diamond Shoals, The Mystery of the Carroll A. Deering (2002), Bland Simpson
[4]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2/12/bermuda-triangle-mystery-disappearance/
[5]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22806362
[6]Kusche, Lawrence David (1975). 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 London: New English Library.
[7]Brett Neilsen.Deterritorializing the Bermuda Triangle: Popular Geography and the Myths of Globalization. Space and Culture, 2000.
Ⅱ 百慕大三角洲這部電影
飛機、船隻和人員為何神秘消失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於大西洋上,面積45萬平方英里。這里的惡劣天氣能夠摧毀飛機和船隻。即便在風平浪靜時,這片以邁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為頂點的三角形水域,也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憑空消失了,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也沒有生還者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長眠在飛機、船隻構成的墳墓中。我們無從得知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有的飛機、船隻和人員確實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對百慕大進行了詳實的調查。他們的調查將幫助人們了解這些離奇失蹤背後存在的真實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飛行小隊失蹤事件
一起失蹤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某一天,風和日麗。5架載有14名年輕空軍士兵的海軍飛機憑空消失了。美國海軍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激起了人們的無限想像,成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謎題。關於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有許多離奇的說法。但真相到底是什麼?
兩個羅盤都失靈了,飛行員失去了方位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的這一悲劇,沒有人比熱衷研究百慕大的專家、《百慕大三角洲》一書的作者吉安·庫薩知道得更多。庫薩研究過所有有關第19飛行小隊的歷史資料,也聽過目擊證人的講述。
在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第19飛行小隊從羅德岱堡國際機場起飛。其中4架飛機上各有3個人,另一架飛機上只有兩名飛行員,預計飛行四段,從羅德岱堡起飛,飛往比麥尼群島、大港礁、大巴哈馬島,然後返回基地。
60年前的第19飛行小隊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查爾斯·泰勒上尉通過無線電報告,說他確定不了方位。無線電報務員吉姆·瓦德當時就在附近一艘海軍艦艇上,他聽到了第19飛行小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吉姆·瓦德說:「我們聽到飛行小隊長呼叫塔台,問對方能不能用無線電確定機隊的方位,因為他確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無線電通訊的准確記錄顯示泰勒遇到了麻煩。泰勒說:「兩個羅盤都失靈了。我正在找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陸地,我確信這兒就是佛羅里達群島,但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飛往羅德岱堡。」
燃油告急,緊跟著夜晚來臨
從起飛到現在已經過了3個小時,燃料至少還夠再飛3小時,機組成員開始爭論不休。此時的第19飛行小隊可能已經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將來臨。
最後,第19飛行小隊始終沒有轉彎往西。這5架飛機就這樣繼續飛行,眼看燃油即將耗盡,它們仍在繼續向東,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泰勒說:「我們將按270度航向飛行,一直到看到陸地或者燃油耗盡。從某架飛機的燃油剩下10加侖開始,我們就一起在海面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嗎?」
吉姆·瓦德說:「那是他們最後的無線電通話。塔台問他還剩下多少油,他說大約還能飛二三十分鍾。我們等了半個小時,無線電再也沒了動靜。我們知道他們已經墜機了,但不知道具體地點,所以我們出動了所有的艦艇和飛機前去搜尋。」
海軍規定,在遇到類似的危機時,編隊中所有的飛機都要迫降。沒有人知道第19飛行小隊到底遭遇了什麼,為什麼連一個組員、救生衣或一片殘骸都找不到?
60年後的重飛,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
如果我們沿著當時的路線再飛一次,能否獲得新的信息?
歐比·歐布萊恩(美國海軍退役中校)說:「我們決定乘坐服役於二戰期間的『復仇者』飛機,進行這次史無前例的重新飛行,完全按照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路線,穿越百慕大三角洲。」
歐比·歐布萊恩是前海軍飛行員、戰斗英雄。他將負責駕駛與第19飛行小隊的5架飛機相同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
歐比·歐布萊恩說:「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員和其他飛行員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導航方式,是靠羅盤以及下方的島嶼來確定方位。為了讓這次飛行更有說服力,我們的飛機也將使用相同方法。我們從羅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飛,和當年的第19飛行小隊一樣。時間是下午2點10分,然而天氣狀況要比當時好些。經過一段時間的順利飛行後,我們的飛機也出了問題。驚人的是,故障時間幾乎和泰勒報告儀表失靈的時間相同,都是在3點50分左右。我們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的轉彎側滑儀開始失靈,這使得飛行員很難平穩有效地轉彎。」
歐比·歐布萊恩的模仿飛行又順利度過了一個小時。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歐比·歐布萊恩說:「我們左轉彎,向北飛往大巴哈馬。它是我們這次飛行的最北端,還有一小時航程。第19飛行小隊本來應該在這里向西轉彎返航,但最終他們沒有轉彎往西。而是繼續向東飛行,一直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不可思議的是,另一個問題又發生在這次模仿飛行中。跟拍「復仇者」轟炸機的飛機上的轉彎側滑儀也發生了故障,已經完全失靈。
模擬第19飛行小隊飛行近兩小時,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對於這兩次奇怪的儀表失靈,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飛行員說,或許我們那兩架飛機的儀表本來就有故障?
事件回放(二)
另外幾次 神秘失蹤事件
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和緊隨其後的媒體狂熱,使百慕大三角洲的傳說更加牢不可破。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麥道DC3客機自波多黎各的聖胡安起飛,預計飛往邁阿密,卻在途中神秘失蹤。
1963年8月28日,兩架巨型KC-135軍用空中加油機,在返回邁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時墜毀。兩架飛機距離為5百英尺,卻同時墜機,當時的高度約為3萬6千英尺。但這兩架飛機並沒有憑空消失,它們的殘骸最終還是找到了。但這兩架飛機在空中相撞了嗎?是否只是飛行員的失誤?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實很容易被迷霧籠罩,此次飛行也變成了百慕大三角洲傳說的一部分。
名詞解釋
「百慕大三角洲」的由來
1918年,美國籍的補給船獨眼巨人號駛離巴貝多後不久,便再也聯系不上了。1963年,美國海運硫磺皇後號從基韋斯特附近進行了一次例行呼叫,從此杳無音信。科學家相信,百慕大並沒有奇特之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和傳說卻越來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了。發生核戰爭的可能,讓人們感到恐懼。這種疑惑和恐懼感也滋生出了許多神秘的謎團,充斥於電影和通俗文化中。同時,隨著海、空運輸量的增長,人員傷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商船隊》雜志的一位作者首創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詞,使這個謎團更加撲朔迷離。
百慕大三角洲至今仍是一片神奇的區域。
颶風
科學為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釋。最常見的解釋都跟天氣有關。全世界的極端天氣都會給海運、空運帶來巨大的災難,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龐大的雲雨氣團,會演變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風雨,寬度可達100英里,風速高達每小時200英里。颶風所到之處,飛機、船隻無一能逃脫厄運。颶風的破壞力巨大,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研究最多的天氣現象之一。說不定,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發生的悲劇,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釋。
如今,衛星技術能夠提前警告位於百慕大區域內的人,颶風即將到來。衛星技術加上更先進的導航系統,或許就是傷亡及失蹤事件逐年減少的原因。
但這個解釋並不全面。颶風季節只有6個月,也就是從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許多失蹤事件發生在這6個月之外。那麼,是否還有其他自然現象能夠解釋謎團呢?
海龍卷、雷暴和閃電
海龍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龍卷風,經常在佛羅里達南部沿海出現。它也同樣致命。有時,海龍卷,風速高達每小時110英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學家羅伯特·羅傑斯說:「佛羅里達南部經常有海龍卷。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常會有好幾個海龍卷,一個接一個,能持續5到10分鍾左右。」
雖然很危險、而且難以捉摸,但海龍卷的力量很弱,無法掀翻大船,也無法擊落高空的飛機。
那些我們更熟悉的現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謎是否和它有關?
當暖濕氣流上升與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雷雨,由於總有不斷上升的暖氣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區是孕育雷暴的絕佳地點。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釋放出巨大的毀滅性力量,襲擊還渾然不知的飛機與船隻。雷暴通常還會伴有閃電,這也是該地區始終存在的威脅。
閃電會讓人失去方向感,甚至喪生。但較大的船隻和飛機通常都裝有保護裝置,可以躲過單次的雷擊。
就像海龍卷和雷暴一樣,閃電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釋。
人為原因 飛行員失去方向感
要揭開百慕大三角洲之謎,就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線索。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機械故障或者飛行員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人為錯誤及空間定向障礙是否就是某些飛機失蹤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飛行時,飛行員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時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類不適合在空中的三維空間里快速移動,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裡,也可能誤把海洋當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陽光反射時。這種現象在這一帶很常見,有霧時問題則會更嚴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飛進海里。
佛羅里達州的飛行教官卡羅爾·柯林斯,非常清楚飛行員失去方向感的危險性。她認為,百慕大三角洲頻繁發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簡單。
柯林斯說:「在白天,如果能見度比較低,地平線會變得很不明顯。從這個方向看還能看得到地平線,但到另一邊看,就沒有那麼清楚了。我要讓飛機略微傾斜一下。如果我們正在慢慢進入爬升轉彎。你會發現,其實你感覺不到任何變化。我可以讓飛機非常緩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麼你的耳朵就不會有脹脹的感覺,這時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顯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傳說。在柯林斯看來,百慕大三角洲的許多空難都可以歸結為壓力太大、過度疲勞或者失去空間方位感。
反常的天氣、人為失誤或者單純的機械故障
但那些失蹤的船隻呢?難道也是由於人為失誤?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氣象學家克里斯·藍西認為,大多數事件都有同一個解釋。克里斯·藍西說:「如果不是以科學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會說,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許多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很多人幹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還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關於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隻,有一個組織獨家擁有第一手資料。它就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美國各地沿海發生的事故,他們都要參與救援。作為邁阿密海岸警衛站的直升機機組成員、三級軍士長約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務最繁忙的區域執勤,並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約翰·格斯里說:「有時候空中會有薄霧。如果這時又是風平浪靜,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兒是海面,哪兒是天空。」
美國海岸警衛隊對60年來、該地區發生的船隻和飛機事故進行了分析,發現人員傷亡幾乎全是人為失誤或機械故障造成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平均每天拯救11人,為130多個遇險者提供援助。
近年來,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獲救的比例越來越高。這要歸功於一種更新、更精確的救援裝置,它們被稱為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置在1982年推出後,已幫助拯救了1.4萬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萬次救援行動,其中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在確定遇難船隻位置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海岸警衛隊不公開承認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時,即使船上有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海岸警衛隊也仍然找不到船隻的蹤影。
磁場異常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我們早就知道一個事實,有些人認為,也許是它造成了這個地區的導航問題———因為這是地球上少數幾個磁北極和地理北極重合的地方。另一個類似的區域位於日本海岸外,那裡也發生過船隻神秘失蹤的事件。
一項發現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氣圈的變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從這一點來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於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證據就來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一顆由丹麥科學家製造的,重132磅的小衛星。從那以後,奧斯特衛星已經2.5 萬多次通過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對地球磁場的強度進行測量。
丹麥氣象學院斯陶寧說:「我們發現,主磁場,也就是來自地球的液態地核的磁場,在百慕大地區的變化特別大。」
一群丹麥科學家將自己的數據與20年前美國磁場衛星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這是他們第一次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區,並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斯陶寧說:「我們比較了磁場衛星和奧斯特衛星所取得的磁場資料。它們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區的磁場減弱了大約6%。」
百慕大三角洲磁場減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這是一項重要發現。但20年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改變?
科學家推測,磁場的改變可能來自一陣強烈的亂流,就像一場暴風雨。它起源於地核中的液態鐵,就位於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但研究人員又說,很難想像,百慕大地區磁場的變化速率快了那麼一點,就能影響到導航、船隻和飛機,或者船隻、飛機上的人員。盡管這合乎邏輯,但相信百慕大之謎的人還有其他疑問
Ⅲ 求一部與百慕大有關的電影
<波西傑克遜與魔獸之海>
Ⅳ 關於百慕大的解釋~
概況
「百慕大魔鬼三角」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是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成因
到目前為止,對「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則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百慕在魔鬼三角」。最近,英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造成百慕大海域經常出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兇是海底產生的巨大沼氣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層下面發現了一種由冰凍的水和沼氣混合而成的結晶體。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晶體被翻了出來,因外界壓力減輕,便會迅速氣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里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沼氣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無疑會立即燃燒爆炸,盪然無存。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這些奇特的失蹤現象彼此間並無聯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在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這層神秘的面紗是否已經揭開,沿待後人的研究驗證。
案例
在本世紀海上發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以最令人費解的,當屬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輪船失蹤案。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失蹤事件之多,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所謂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島,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樣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由於這一片海面失蹤事件疊起,世人便稱它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45年12月的一天,美國第十九飛行隊的隊長泰勒上尉帶領人14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泰勒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有著在空中飛行2599小時的飛行記錄,他的飛行技術對完成這樣的訓練任務應該是根本不成問題的。但當飛行的機群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羅盤失靈了!」,「我在不連接的陸地上空!」以後兩個小時,無線電通信系統斷斷續續,但是還能顯示出他們大致是向北和向東飛。下午4點,指揮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身位置,我不知在什麼地方。」接著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大對頭,立即派一架水上飛機起飛搜索。半小時後,一艘油輪上的人看見一團火焰,那架水上飛機墜落了。
在短短的6個小時,6架飛機,15位飛行員一下子都不見了。他們消失得莫名其妙。這件事使美國當局受到極大的震動,軍方決心查個水落石出。次日,在廣達600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出動了300架飛機和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搜索。搜索范圍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的每一處海面,時間達5天之久,可仍沒能找到那六架飛機的蹤影。
多年來,人們對這次事件眾說紛紜,百慕三海域也就隨著這次事件的披露而出了名。然而,該地區無法解釋的船隻或飛機失蹤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
早在1840年,一艘名叫「洛查理」的法國貨船航行到百慕大海面時,人們就發現船上食物新鮮如初,貨物整齊無損,而船員卻全部神秘地失蹤了。
1872年,在亞速爾群島以西的海面上,又有人發現叫「瑪麗亞·米列斯特」的雙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還沒喝完,而船內空無一人。
1935年,義大利藉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眼看著美國蕎帆船「拉達荷馬」號一點點的被海浪淹沒。但5天後,他們又親眼看到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面上。水手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他們連同被救起的「拉達荷馬」號船員一起跳到這艘船上,他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另一個突出事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這艘巨型貨輪擁有309名水手,並有著當時良好的無線電設備,竟沒有發出任何呼救訊號就無影無蹤。
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飛機在搜尋他們一艘在這片海域失蹤軍艦時,發現百慕大海域的水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正以驚人的速度掠過。
1977年2月,有人駕駛私人水上飛機飛過百慕大海域,發現羅盤指針偏離了幾十度,正在吃飯的人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飛離這里後,他們還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噪音。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長說,有一次他乘船途經百慕大海域時,船上的羅盤指針突然猛烈擺動,正在運轉的柴油機功率突然消失,濁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霧。他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但這片海域外的海浪並不大,也沒有霧。他說,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百慕大三角發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和有關方面的注意。人們對此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因此會造成羅盤失靈。1943年,一位名叫裘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作了一次實驗,以兩台磁力發生機輸出十幾櫚的磁力。磁力發生機開機後,船體周圍湧起綠色煙霧,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事後裘薩卻自殺而死。因此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認為百慕大區域有著類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種狀態,在地球上否有黑洞,還有待於證明。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與海面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會造成海上事故,但這股海底的潛流又是怎樣形成的此也沒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此外,還有次聲破壞論、空氣湍流論等種種說法,但這些解釋也都是一種假說,既缺乏足夠的依據,也未能為人們普遍接受。
科學探索
1979年,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發現一個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據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巨大。塔身上有兩個黑洞,海水高速從洞中穿過。
水下金字塔的發現,使百慕大三角謎變得更為神秘莫測,它到底是人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它與百慕大海域連續發生的海難和空難有什麼關系?這些都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討。百慕大這個黑洞,至今還沒有看見底。
並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方舟子·
百慕大群島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遊勝地,然而卻跟一個恐怖的名字聯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百慕大三角」這樣的劃分,但是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將百慕大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這三個地方硬是劃了三條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聲稱在這一海域曾多次發生過莫名其妙的航船、飛機失蹤,稱之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聲稱這種「魔鬼三角」在地球上還有多個,較著名的還有一個日本「魔鬼海」。這種說法經過無數文章、書籍的渲染,越傳越神,不僅家喻戶曉,甚至連某些專業人士也信以為真,比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海洋信息網也將「百慕大三角」當成「海洋奇觀」、「海洋之迷」,收錄了幾篇有關文章。國內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雜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
後又多次提起這個話題,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還有兩篇介紹文章,一篇是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帶》(2000年第4期),聲稱:「幾十年來,有許多船隻、飛機在這里神秘失蹤,而且從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這片海域內,無人駕駛的鬼船飄來忽去,奇光異霧時隱時現……百慕大三角被人們稱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一個風景優美的人間天堂在這些作者筆下成了人間地獄,實在駭人聽聞。
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來試圖解釋這個神秘現象,簡直成了一門學問。比如上面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綁架」、「大西國發射激光」、「黑洞理論」、「海上次聲波振動理論」、「高壓油氣說」、「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維空間」、「時空收縮論」等等。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個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蹤者被外星人帶去當實驗品,科幻電影《第三類親密接觸》就有幾十年後那些失蹤的飛行員被外星人放回的鏡頭,而且還跟失蹤前一樣年輕。還有一種很迷人的科幻說法,說是這些飛機和船隻進入了「時間旋渦」或第四維空間,去了另一個世界。也有人試圖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海嘯、地震、龍卷風、重力異常、磁異常(美國海軍在普查繪制海圖時測量過這個海域,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其中有一個「磁偏角異常」的說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連一些懷疑論者也接受。眾所周知,地球的磁極和地理極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導致羅盤所指的北極與實際的北極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點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這種磁偏角現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國人發現,是航海的一個基本常識。
有人聲稱,百慕大三角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磁北極和北極卻是在同一直線上,即磁偏角為零,如果海員、飛行員在百慕大三角繼續保持校正磁偏角的習慣,就會迷失方向。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現象是每個海員、飛行員都時刻牢記著的,如果他們一時忘了,在別的地方會偏離航向,在磁偏角為零的地方卻偏偏不會。即使有海員、飛行員發神經突然在不需校正羅盤的地方去校正羅盤,也只能解釋為什麼飛機、船隻偏離了航線,卻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會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為零,將這些地方連接起來,成了一條假想的「零磁偏線」,這條線從美國五大湖區,經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實際上並不都在零磁偏線上,只有在靠近佛羅里達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東則磁偏角逐漸增加,在百慕大群島處達到15度。
神秘現象的鼓吹者都承認,並沒有一個合理的理論、假說能夠解釋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蹤現象。問題是,如果這個神秘失蹤現象本來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釋呢?但是這些「研究者」卻沒有一個想到要去調查調查是否真有那麼多船隻、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失蹤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員拉里·庫舍(Larry Kusche)決定為他們代勞,挨個挨個地調查神秘現象鼓吹者所具體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為有的相關事故很難說該算在一起還是分開,所以不用確定數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閱美國空軍、海軍、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LLoyd's)保險公司的有關調查報告,事故發生時報紙的報道,以及向有關人員寫信查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對每一起事例的調查結果。該書被美國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和許多權威機構認為是對百
慕大三角現象的定論。在這本書中,庫捨得出了十條結論:
一、在找到了足夠的資料以後,大多數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釋,並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為遇到了颶風,有的是船體結構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壞天氣,這些在事後的調查報告中都有結論。
二、在一些傳說的「事故」中,關鍵的細節,甚至整個事故,都是虛構的。
三、一些明顯發生在別處的事故也被算進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發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難和1951年發生在愛爾蘭的一起空難,都被當成了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們根據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劃定百慕大三角,它將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無比廣闊的海域。船隻、飛機失蹤是全球各地到處發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北歐之間,有近兩百艘、架船隻、飛機失蹤或被遺棄。事實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蹤現象並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蹤的船隻的航線經過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在那裡失蹤的。
五、在許多事例中,船隻或飛機的失蹤地幾乎完全未知,搜尋者不得不被要求尋找廣闊的海域。
六、許多事故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在許多年後,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在尋找證據時,卻開始把它們也算入了神秘事故。這時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詳情,一般是很困難的。
七、與傳說的相反,在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天氣都非常惡劣。在幾起事故中,颶風應承擔責任。
八、許多事故發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員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現場,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時間破壞現場,難以找到殘骸。
九、許多作者在介紹事故時,並未做原始的調查,而只是引用別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十、在介紹某些事故時,鼓吹者隱瞞了那些能對失蹤有明顯的解釋的重要細節。
庫舍在書中(第二版)並沒有具體統計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確定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據他對每一起事故的具體描述算了一下,在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確定是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鄰近海域。考慮到那是一個船隻、飛機出入極其頻繁的地區,在一百多年中只發生了這些事故,並不算多。此外,與傳說的相反,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殘骸,甚至還有倖存者。
這些結論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庫舍發現實際上是美國人捏造出來的。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頻繁發生神秘的海難、空難,最該重視的是海洋保險公司,應對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隻收取額外的保險費。但是保險公司並不認為百慕大三角是個特別危險的海域。1975年,在答復《命運》(Fate)雜志的詢問時,壟斷英國海洋保險的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聲明:「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計算機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
如此看來,所謂「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這個神秘現象是如何被炮製出來、流傳開去的?這必須從美國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說起。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報復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堡(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原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
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對「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眾社在那一天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在佛羅里達海岸和百慕大之間,船隻和飛機神秘失蹤」,該文的作者瓊斯(E.V.W. Jones)可視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兩年以後,《命運》雜志發表了一篇署名喬治·桑德(George X. Sand)的文章,總結了在百慕大一帶發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蹤案」。隨後又有幾本描述百慕大一帶的神秘現象的書籍出現,比如傑薩普(M.K. Jessup)著的《不明飛行物案件》(The Case for the UFO),奇霍(Donald Keyhoe)著的《飛碟陰謀》(TheFlying Saucer),都宣揚這些百慕大失蹤案是由於外星人綁架。1964年2月,
在一本名為《商船隊》(Argosy)的小說刊物上,嘎迪斯(Vincent Gaddis)發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詞。1969年,斯賓塞(John Wallace Spencer)出版《失蹤地帶》(Limbo of the Lost)一書,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影響不小。兩年後,一部名為《魔鬼三角》(The Devil's Triangle)的長篇紀錄片發行。1974年貝里斯(Charles Berlitz)出版《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書,成為暢銷書,賣出了五百萬冊。在這些文章、書籍、電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神秘地帶。庫舍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書,主要就是為了反駁貝里斯的暢銷書而寫。在該書出版後,貝里斯又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高420英尺,底座邊長540英尺,並認為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蹤的奧秘。1978年3月,庫舍向貝里斯提出挑戰,要求貝里斯提供發現海底金字塔的證據。庫舍與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海軍等機構的海洋學家聯系,都無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這一發現。他要求與貝里斯打賭,各向一家銀行存入一萬美金,如果在1978年9月1日之前,貝里斯能夠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證據並被美國考古研究院、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全國地理學會等權威機構證實,將贏得賭金,更重要的是,庫舍將承認貝里斯是
正確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貝里斯通知這家銀行的副行長,他不願接受庫舍的挑戰,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在毫無證據地信口開河。這出以訛傳訛的鬧劇至此在美國告一段落,緊接著卻在中國開演,至今未息。
Ⅳ 百幕大之迷
百慕大之謎
這是一片著名的"陷阱水域":大西洋中的百慕大海區。多年以來,許多臨經此地的飛機船隻,往往有去無回,生死不明,使這片開闊的每邊長2000公里的三角形海域,蒙上了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至今仍有好些科學家在這里冒著風險尋究奧秘。
百幕大海區北部是百慕大群島,東南部是波多黎各島,西南部是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島。據記載,在這片"陷阱水域",自20世紀以來已有上百架飛機和兩百餘艘船艦失事或失蹤,下落不明的失蹤者已達數千人。
從地理環境來看,百慕大海區確有其特殊性。這里有勢力強大的暖流經過,並多颶風、龍卷風;海底地貌復雜,大陸架狹窄,海溝幽深,地處火山與地震的活躍地帶。但這些並不足以提示百慕大水域的多事原因。
幾十年間反復的調查表明,不少船隻飛機都是無端消失在這個"魔三角"海區的,且未留下任何可尋痕跡。現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1945年12月5日,美國海軍5架"復仇者"式海上魚雷轟炸機,在返航途中竟一同消失在百慕大海區上空。飛機失足前向地面指揮塔傳送了令人費解的談話:"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我們好象迷失了方向。""……就連大海也變了樣子……""旋轉發瘋的羅盤……""進入的白水"。"我們完全迷失了方向……"飛機失足後,美國最高軍事當局動員了空前規模的艦船和飛機,對包括百慕大水域在內的近200萬平方公里的海陸范圍進行了嚴密搜索,然而連一點殘片和油滴都未找到。分外怪異的是,就在5架轟炸機已在百慕大海區失足後的數小時內,仍有一個設在邁阿密的美國海軍航空基地收到了來自失足飛機晨的微弱信號。
這些莫名其妙地失蹤的船艦和飛機究竟到哪裡卻了呢?難道百慕大水域真的會存在什麼特殊 "時空域"結構么?一系列事實的出現,加深了研究者們的猜測。這使得百慕大三角海域益顯神秘。
1968年,美國航空公司一架大型客機在突起百慕大海區時,竟在地面熒光屏上失去圖像達10分鍾之久,爾後它卻安然無恙地降落在邁阿密的機場上;抵達時間並大大地提前了。機組人員雖未遭遇任何稀奇事件,但飛機上所有鍾表都比陸上慢了10分鍾。顯然,根據相對論,只有飛機加速到接近光速,這種情況才有可能發生。
1977年2月,一架水上飛機載了5名乘員進入百慕大水域進行現場考察,當考察人員在機艙內進晚餐時,突然發現刀叉變彎,機上鑰匙變形,羅盤上指針偏離了幾十度,錄音磁帶中出同了雜訊。面對此情此景,考察人員唯有疑竇叢生。
1983年有位女嬰出生在沿百慕大海區一條由巴哈馬群島駛往邁阿密的郵輪上。十幾個月後,女竟出現怪異容貌,而且顯示出用目光移物件的超常能力。數年來,她一直在接受聯邦德國心理學家比爾博士的研究。
1983年9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45歲漁民,在百慕大海域因遇到風暴而漂流了兩星期後獲救,返回以後不到一個星期他的外表發生變化,皺紋消失,黑發復生,就像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後來他被醫院檢查以期找出原因。
1988年,一對瑞典夫婦乘坐遊艇在百慕大"魔三角"歷險。在大巴哈馬島附近,遊艇發動機突然滅火;緊跟著遊艇慢慢地被吸入海區中心水域,但見一片濃霧籠罩。在霧中,夫婦倆聞到一股異香,聽見空中爆裂聲,船上的雷達及其它儀表完全失靈,指南針胡亂轉來轉去,但是,幾分鍾後遊艇居然飄出藍霧,到達百慕大三角海域之一。很怪,發動機、雷達等一切設備統統恢復了正常工作。有趣的是,夫婦倆的智商在這次神秘的百慕大經歷之後都明顯上升。丈夫基爾維斯丁法文基礎頗差,可他居然可以看懂法文雜志了,後來又很快熟練地掌握了好幾門外語,成為公認的外語學習上?quot;奇才"。妻子娃洛莎以前連支票余數都辯不清,現在竟可以做相當復雜的數學題。連她本人也為自己成為"數學通"而深感意外。負責對這對夫婦進行測試的科學家在力爭找出這奇事的一點謎底。
1989年,一艘失蹤近8年的英國遊船"海風"號在百慕大水域的原失蹤海面重新出現,而船上的6個人都平安無事。只是他們對消逝這8年的時光毫無記憶,都感覺無非是一瞬間;為此他們無法回答其間的神秘際遇,以為"剛才"沒做什麼。這些人目前在接受催眠調查。海船再現事件原在30年代就已發生過,但那時人們只發現了完好的空無一人的"幽靈船"。
百慕大海區正在悄悄展示它的另一面;但人們畢竟不會忘記它的危險性。應當承認,最危險的百慕大海區同時又是最具誘惑力的海域。為什麼百慕大水域能夠造成人體生量與智能上的變化呢?為什麼船隻能夠失而再現呢?難道百慕大三角海區果真有什麼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么?抑或,百慕大"魔三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重力變異區或時空變異區?
Ⅵ 想知道: 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百慕大三角風光集萃(20張)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有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流過,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1]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50年,百慕大人特迪·塔克首次在百慕大海底發現來自新大陸的沉船以及船內的珍寶:金幣、陶器。幾百年前釀造的瓶裝陳酒。這條沉船看起來像一個沉睡百年的食品加工機械,又像是一個巨大的垃圾處理場,在它上面,折斷的桅桿在海水中飄盪。特迪·塔克這一首次發現,頓時引起了世界轟動,隨即就在美洲掀起了一股尋找沉船和珍寶的探險考察熱潮。大批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探險家都來到百慕大群島,開始他們的考察和探險。 據在沉船上找到的一枚殘缺生銹的西班牙比塞塔銀幣推測,這條船是於18世紀中葉在這里沉沒的。後來,專家們又在另一些船上找到了一桶桶染料,菲律賓紅木、鐵犁木和一些食品,如葡萄乾、布丁等。 由此,人們認為這些船可能來自歐洲,它們是在中美洲或南美洲之間進行海岸貿易以後,返回途中遇難的。科學家、歷史學家用了五年的心血想要搞清楚挖掘出的兵器、陶器的出處,但結果卻並不讓人滿意。比如說一對鑰匙上面刻著一個雞冠。 百慕大三角風光欣賞(20張) 專家們細心查閱了18世紀的《法國紋章學》,但卻發現書上沒有這方面資料的記載。有幾個木頭盤子上倒是寫著「L.B.D.G」,意思是「帶有法國德洛蒂亞頭像金路易」,表明這些沉船是法國的。可是這個論斷並不能經得起推敲,因為在十七、八世紀的船上,也時常裝有舶來品,像英國的槍炮、西班牙的金幣、法國的葡萄酒、中國的瓷器、丹麥的石製品等等。所以,這些船是誰的?它們從哪兒來?又要到哪裡去?沉船回答給人們的依然是沉默。 在百慕大群島的礁岩上,刻著西班牙「羅克」號登陸後刻寫的大寫字母「FT」,時間是1543年。這記載了關於不幸觸礁葬身海底的年份。人們把他視為第一批到美洲的移民。 18世紀末以前,比色儀還未問世,人們無法准確測量經緯度的位置。因此,當人們乘船從古巴。佛羅里達或中美洲返回歐洲時,須由墨西哥灣北上,直到抵達北緯約30°的位置,然後再轉向東方,依靠西南季風或者東北季風航行到西班牙。 法國和英格蘭。然而,大約在北緯32「墨西哥灣邊緣的一些地方,正是百慕大海域的暗礁群。 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用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這幾種: (l)磁場說。 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系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歷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其他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 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恆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難以解釋它何以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 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盪。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盪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復雜性,造成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加劇了次聲的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 ( 失蹤的飛機群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復仇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越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BBC紀錄片(百慕大三角洲之謎)中是在海域找到了飛機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這件事被添油加醋再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無一生還。 飛機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無聲無息了。 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佇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顛簸,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竟嘎然而止了,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平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在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發現,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沒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但誰都明白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也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餚,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秘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噩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百慕大的三角洲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位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噪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失蹤者再現之謎 「時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人們通常最普遍的認識誤區之一。根據科學家們判定:在通古斯隕石墜落的地區、核武器實驗地區、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附近以及其他有死亡威脅的地方,即使最精確的表也會不準。有時發生的某種不可思議的事,好像「時間斷裂」一樣……神奇的海洋上,似乎也時時向人們展示著時間斷裂。 (1)海風號失蹤八年再現 1981年8月,一艘名叫海風號的英國遊船在「魔鬼三角」——百慕大海區突然失蹤,當時船上六人驟然不見了蹤影。 不料,時過八年,這艘船在百慕大原海區又奇跡般地出現了!船上六人安然無恙。 這六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當時已失去了感覺,對已逝去的八年時光他們毫無覺察,並以為僅僅是過了一霎間。當調查人員反復告訴他們已經過去了八年,最後他們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當問他們當時都做了些什麼事時,他們無話以對,因為他們只感覺過了一會兒,似乎什麼也沒干。 調查人員之一澳大利亞UFO(不明飛行物)專家哈特曼對此十分興奮,因為在百慕大海區失蹤的人員重新再現,這還是首次。雖然以前曾有失蹤的船隻出現,但無法弄清楚事情始末。盡管這六個人未能圓滿回答調查人員的話,但他認為,用催眠術很可能搞清他們這次奇遇的細節,從他們身上會得到驚人的發現。 這件怪事,雖然出現了時間差異,這對於研究第I類世界和II類世界之間的時間差異問題是絕好的案例。也是對「時間隧道」進行研究的好素材。這是在諸多不明飛行物案例中,當事者產生時間丟失或產生衰老現象是同樣重要的案例,引起了有關科學家極大的重視。 (2)失蹤三十六年的氣球再現 1954年在加勒比海,駕駛員夏里·羅根和戴歷·諾頓駕駛氣球和其他五十個參賽者參加氣球越洋比賽。當時天氣晴朗,視野清晰。突然,在眾人面前,這個氣球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1990年,消失多年後的氣球又突然在古巴與北美陸地的海面上出現。它的出現曾使古巴和美國政府大為緊張,特別是古巴,誤以為美國派出秘密武器來進攻了呢。 古巴飛機駕駛員真米·艾捷度少校說:「一分鍾前天空還什麼也沒有,一分鍾後那裡便多了一個氣球。」當時古巴軍方在雷達上發現了這個氣球,以為是美國的秘密武器,曾一度派飛機想把它擊落,最後大氣球被古巴飛機迫降在海上,兩名駕駛員則由一艘巡洋艦救起,送到古巴一個秘密海軍基地受審。 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驚訝,連兩個駕駛員諾頓和羅根也同樣感到迷惑不解。這兩個駕駛員說他們當時正在參加由夏灣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項氣球比賽。他們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六年,他們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種輕微的刺痛感覺,就好像是微弱電流流過全身一樣,然後一眨眼他們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變成一片灰白色,接著他們記得有一架古巴飛機在他們氣球面前出現。 芝加哥調查員卡爾·戈爾曾查證過羅根與諾頓的講話,他們確實在1954年參加一項氣球比賽途中神奇地失蹤,戈爾認為這氣球進入了時間隧道。「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瞬間,可在地球上卻已過去了三十六年,相差很大。」因此說,這是比地球時間慢的一條神奇隧道。 類似上述的案例還可以列舉許多,其共同點就是失蹤者再現時時間變慢。但是,也有失蹤者感到時間變快的案例。 (3)九十三名船員驟然衰老之謎 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出現過這樣的怪事,一艘前蘇聯潛水艇一分鍾前在百慕大海域水下航行,可一分鍾後浮上水面時竟在印度洋上。在幾乎跨越半個地球的航行中,潛艇中九十三名船員全部都驟然衰老了五至二十年。 此事發生後,前蘇聯軍方和科學界立即開始對潛艇和所有人員進行調查,並作出三份報告。 其中研究人員阿列斯·馬蘇洛夫博士認為:「這艘潛艇進入了一個時間隧道的加速管道。雖然對它仍知之甚少,不過除此之外,無其他更合理的解釋。」「至於在穿越時空之際,速度對人體有何影響,我們也知道不多,只知道對人體某些部位有影響。那些船員竟在很短時間內衰老了五至二十年,卻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該潛艇指揮官尼格拉·西柏耶夫說:「當時我們正在百慕大執行任務,一切十分正常,不知什麼原因,潛艇突然下沉。」「它來得突然,也停得突然,接著一切恢復了正常,只是我們感覺有些不妥,便下令潛艇浮出水面。」「整個事件發生得實在太快了,我們連想一下的時間都沒有,而當時我們的領航儀表明我們的位置已在非洲中部以東,就是說與我們剛才的位置相差1萬千米。潛艇立即與前蘇聯海軍總部進行無線電聯系,聯系結果證實他們潛艇的位置的確在印度洋而不在百慕大。 這艘潛艇回到黑海的潛艇基地後,艇上人員立即由飛機送往莫斯科一個實驗室接受專家檢查,結果發現他們明顯地衰老了,典型特徵是:皺紋、白發、肌肉失去彈性和視力衰退等。從使人衰老這方面看,這的確是一個悲劇,但從科學上看,這卻是一個可喜的新發現。這些船員所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可能有一個比地球時間快的時間隧道。 (4)海洋中漂流四十五年的士兵獲救 1945年,一艘戰艦觸雷,美國二十五名士兵漂流海上,1989年獲救。 1945年在南太平洋由於遭到日本潛水艇襲擊,與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一起沉沒在大海的二十五名美軍士兵在1989年被菲律賓漁民救起。 當人們接到SOS求救信號後,發現這二十五名美軍士兵正坐在一個海軍救生艇中,在菲律賓南部的西里伯斯海漂浮。他們所在的那個區域常有神秘的失蹤事件發生,人們稱為「南太平洋魔鬼三角」——即龍三角海區。 美國海軍當局對於這批水兵的出現感到困惑不解,那些重新出現的士兵,就像四十五年前巡洋艦沉沒時那樣年輕。 而被救起的二十五名美國士兵認為自己僅漂流了九天,實際上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四十五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沉沒是美軍歷史上最不幸的事件之一。當那條船秘密向沖繩島運送原子彈部件後向菲律賓開出時,突然遭到5顆水雷攔阻襲擊而沉沒大海,當時甲板上總共有1196人。而此次海難僅有25人獲救,其餘1171人命歸何處,尚不知曉。 闖入神秘百慕大
對此,我們除了用時間隧道解釋外實難理解。 如果我們按照士兵所說的九天比四十五年來計算,當時巡洋艦的航行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250米/秒)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初步計算,巡洋艦假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根據推算,那麼它起碼應達到844.9千米/秒的高速度,顯然這個速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光速。可惜目前做這樣的試驗尚有困難。 (5).失蹤二十四年再現的漁民 1990年8月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市的一隻失蹤了二十四年的帆船尤西斯號在一處偏僻海灘擱淺再現(這只船是在二十四年前一次颶風中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帆船上三名船員由土著居民救起之後,就送到卡拉卡斯市尋求援助。 為這三個人檢查身體的醫生說:這三人雖然經歷這么多年,但一點也沒有衰老,好像時間對他們已完全停止了。柏比羅·古狄茲醫生說:「這三名船員中最老的一個在失蹤時是四十二歲,按理說他現在應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可是現在看起來依然像四十多歲,身體非常健康。」 這三名船員之一——來自美國緬因州的職業漁民柏狄·米拿說:「我們什麼也記不清啦,只知道當時起了場颶風。我們當時揚帆出海,駛向艾路巴小島,希望能捕到當地盛產的馬林魚。然而忽然天色大變,轉眼漫天烏雲,電閃雷鳴,波濤洶涌,我們便立即將船向岸邊駛去,這便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經歷。我還知道的就是我們的船隻擱淺了,當我們向那裡的土人問起時,才知道今年是1990年。最初我們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我們是1966年1月6日出發的,原來打算出海捕魚七天,沒想到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 船上最年輕的十九歲的提比·保利維亞說他記得遇到1966年那場颶風前,他們還捕到一條金槍魚。當他們回到岸上後,當局派人上船調查,在船艙冷藏庫中真的找到了那條金槍魚。調查人員說:「這條魚仍然十分新鮮,就好像是剛捕到的一樣。」 英國政府曾查閱1966年記錄,證實當年確有這么一艘帆船無影無蹤了,原因不詳。 此事只能有一個解釋:帆船進入了時間隧道中,時間變慢。至於如何進入時間隧道?是否有不明飛行物在現場作怪,目前尚不可斷下結論。與此案情頗類似的現代案例是1994年夏,一架由菲律賓起飛的客機飛往義大利,中途經過非洲東部上空時,突然失蹤了二十分鍾(在雷達屏幕上消失後再現),到達義大利機場時晚點二十分鍾。可是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一無所知,每人的手錶指針也沒有晚點。該飛機是否進入時空隧道,還是受不明飛行物影響作用所致?有待探討。 百慕大三角的「死人復活」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簡直比魔鬼還可怕,在那時莫名其妙的失蹤的飛機和船隻不知有多少,這個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間事無奇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復活,連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Ⅶ 有關百慕大三角的科教片或影片
我給你講一點了大西洋有一片海域是以恐怖著稱的——那就是讓進入者消失的百慕大三角區。首先,任何地圖上也找不到它,它只是人們想像中由百慕大、佛羅里達、波多黎各(接近北美洲)三條海岸線合圍的區域。這個恐怖的大西洋海區有1035996平方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傳說是這樣的:1000多人以及幾百條船、上百架飛機在這片海域消失了……沒留下一點蹤跡。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經被記錄下來。一些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員和飛行員抱怨,電力系統曾停止工作,盡管天氣晴朗,但是在略呈綠色的雲層里發出奪目的閃光。
克瑞司特佛·哥倫布是記錄一切不尋常的偶發事件的第一人。哥倫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火柱呼嘯著從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針突然轉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羅A-迪瑞號的船平穩地駛進位於北美的北卡羅來納港。可是當碼頭工人爬上船,沒發現一個人影!一鍋滿滿的、熱氣騰騰的飯煮在瞭望台的火爐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稱為「飛行19號」的意外事故。那是海軍五架轟炸機消失在百慕大那場事故的代號。當天,飛機起飛執行例行的巡邏使命,一個小時之後,其中一個飛行員報告出事了,聽到過幾次信號,之後……一切歸於沉寂!
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案蹤了。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里達洲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面積達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里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范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託了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氣氛。
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么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儀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蹤的飛機群
美國空軍上尉泰勒,是一位極有經驗的飛行員。他已經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了2500個小時,這個飛行記錄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為第19飛行隊的隊長,他事領飛行隊從佛羅里達洲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他和14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式魚雷轟炸機,去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
一切正常,天氣良好,這是個理想的飛行天氣。
他們的任務是飛一個三角形航程,向正東方向飛過巴哈馬群島,接著向北飛行,然後沿三角形最後一個邊線返航。
當飛行隊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飛行員鮑爾斯的報告,稱羅盤失靈,他們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揮部收到的信號越來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飛行員都慌了神。當然指揮部也慌了。
下午4點鍾,指揮部聽到了泰勒上尉志願而顫抖的呼叫:
「發生了異常現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偏離了航向。」
指揮部道,「報告你們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麼地方!」
指揮部:「那麼你們向西飛行!」
泰勒:「方位儀出了故障,指針不動。我們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揮部當時末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飛機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個小時的飛行。再說,泰勒上尉的飛行技術是讓人放心的。指揮部遂即命令另一架儀表正常的飛機替代泰勒。
可是十幾分鍾後,基地指揮部又接到報告:
「警報!我們現在又迷航了,看不見陸地……一切全亂套了,連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樣了!」
這時候也傳來勒泰上尉的聲音: 「我們好像在墨西哥灣上空……」
基地吃驚了,他們怎麼偏離航向飛到墨西哥灣去了?下午d時,這5架飛機不知位於何處,還盲目地在飛行,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的對話,讓基地大大震驚,所有的儀表都失靈了。他們的讀數都不相同,連西斜的夕陽都役看見,如果看見太陽他們就會校正航向的。最後,終於傳來令基地心碎的聲音:
「我們完了……開始往水裡沉了……」
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這時候,時針正指7點零4分。泰勒上尉連同他的14個夥伴,以及那五架飛機,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可理解,立刻決定派機尋找。
幾分鍾之後,一架「馬丁」式海上搜索機應命起飛。這架搜索機由13名機組人員駕駛。
但是,這架海上搜索機也失蹤了。它好像直奔那個失蹤的虎口,連點聲息都沒有傳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幾個小時,6架飛機、27位飛行員都不見了,簡直是莫名其妙。難道他們被天空吞噬了嗎?
次日,美國當局對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視,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搜尋救援活動。美國海軍出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數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飛機,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動用了佛羅里達海域附近所有能夠動用的艦船和飛機。搜索海域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每一寸海面,結果一無所獲。
按常理分析,假如飛機墜人海中,那麼起碼也應當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跡。然而,什麼也沒留下,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似地。大海依然那麼蔚藍、那麼寧靜。
負責嫂尋救援的官員沮喪地對上司說:
「天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甚至無法估計可能發生了什麼!」
當這件事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
「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當然無一生還。
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而無聲無息了。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仁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曲顛筋,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結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說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乎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知道,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投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投入知道,但誰都敢肯定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又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看,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3.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值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4.科學家們的種種解釋
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佣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這幾種:
(l)磁場說。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系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歷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恆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舍此便難以解釋它何以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盪。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盪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復雜性,加劇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與變化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據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底有一般不同於海面潮水涌動流向的潛流。因為,有人在太平洋東南部的聖大杜島沿海,發現了在百慕大失蹤船隻的殘骸。當然只有這股潛流才能把這船的殘骸推到聖大杜島來;當上下兩股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是海難產生的時候。而海難發生之後,那些船的殘骸又被那股潛流拖到遠處,這就是為什麼在失事現場找不到失事船隻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說。晴空湍流是一種極特殊的風。這種風產生於高空,當風速達到一定強度時,便會產生風向的角度改變的現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速方向改變,常常又伴隨著次聲的出現,這又稱」氣穴」。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激烈震顫。當然嚴重的時候,飛機就會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這些僅僅是假說而已,而且,每一種假說只能解釋某種現象,而無法徹底解開百幕大之謎。何況,除了飛機和船隻無端失蹤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呢!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5,永無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以極高的速度在潛行。美國海軍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前去追尋。他們追蹤了四天,還是讓那東西跑脫了。這個水下不明物體,不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異的潛水功能,可以下潛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聲納都無法搜摘。人們只看到它有個帶螺旋槳的尾巴,麗無法窺清其真實面目。
消息披露後,有人估計可能是前蘇聯的潛艇。然而,美國方面稱,以現代的加工製造技術,莫說是前蘇聯。連美國都無法製造這種可高速行駛,又可下潛深海的物體。
是什麼?讀者只能自己想像,因為美國海軍部也沒法解釋。
l979年.由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聯合考察組,意外地在這一帶的海底,發現了一個水下金字塔。當然,這個水下金字塔絕非自然界的產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隊隊長、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聞訊後,立刻派人攜水下攝影機再次下潛拍照。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見高大雄偉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兩個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過這兩個洞,致使這里的海面波濤洶涌、水霧彌空。
據稱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還要雄偉。它的發現使人推測這一帶海難多系它引起。同時,它又給史學家帶來一個新的難題——即由來已久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是否存在的爭論,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夠讓人忙亂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馬島上遊玩。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馬達聲,人們抬頭一看,只見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使用的「野馬」式戰斗機呼嘯而來。
遊客們起初以為這是旅遊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節目,高興地鼓起了拳。不料,戰斗機竟不分清紅皂白地朝遊客開火了。遊客嚇得四處跑散,而戰斗機即刻便消失在雲中。
所幸當時有人拍下了飛機的照片。旅遊公司據此向法院控告美國空軍。不料,美國空軍見到照片大吃一驚說,不錯,這架飛機是他們的,但這架飛機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蹤了。
天哪,40年前失蹤的飛機怎麼又飛回來了?請先不要吃驚。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則報道,不知你將作何感想。
據報道:美國一架舊式轟炸機,出現於月球一座環形山頂。蘇聯航天探測器從太空傳回的照片,不僅表明這架飛機完整無損,而且還清晰地呈現了它的機號。美國空軍經核對,發現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蹤於百慕大三角區的飛機。
是誰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麼?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Ⅷ 百慕大的謎解開了嗎
百慕大是個騙局
馮·丹尼肯所持外星球生物來訪過地球的論點是對早期人類聰明才智的一種輕視。與此相同,一味相信「超科學」說也是對人類健全發展起來的運用「正常」感官能力的一種輕視。再也找不出任何相信超科學,即相信有超出科學可知性范圍的事,會比相信百慕大三角更為糟糕的了。百慕大三角是超科學、偽科學、科學幻想和宣傳上胡作非為的最典型的例證。 對百慕大三角最普遍的錯覺是,為證實想像中的奧秘,所報道的失蹤事件乃是對「遠處」正在發生的情況的描述:盡管關於原因的解釋可能不同,盡管對是否需要作出超科學可知性的解釋可能有爭論,但我們「的確知道」遠處確實發生了非比尋常的事情: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對這件事從根本上作出解釋。這種推理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經常發生奇異失蹤事件的百慕大三角只是存在於紙上和電影中,只是靠一些拙劣的調查資料和謠傳來證明和支持的,既屬謬見,又缺乏邏輯性。 要了解有關百慕大三角的幻想是怎樣產生的,最好是仔細看一下我在寫作《百慕大三角之謎—已經解決》時我所研究的兩個奧秘。這本書已被倫教勞埃德船舶協會、美國海岸警備隊及其他有名望的組織和科學家譽為這一問題上最有權威的著作。書中還有大約六十五個例子也可以看一下。 1972年,我在開始撰寫關於百慕大三角的書之前,已經收集了許多雜志、報紙的文章和書中的章節,這些文章和章節將百慕大三角說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下秘密話題。照這些文章的說法,自哥倫布時代以來水手們就談論著百慕大三角,談論著輪船如何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下消失得無影無蹤。作者們說,這完全可能是一種巧合,然而經資料證明的奇怪情況太多了。人們說,一切普通的解釋,如風暴、機件失靈和人為的過失等,都不足以解釋這一奧秘:還說,海軍、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船舶協會和第一流的科學家也迷惑不解。 支持這種「超出現今科學所知范圍的」現象的證據,主要由一張假想的船舶、飛機和船員的神秘失蹤事件清單構成。當我開始寫書時並沒有想到我會發現什麼,或者我的調查研究將會得出什麼結果。我也沒有想去試圖揭示這一奧秘,而只是想報道我對它所能發現的每一件事。 ▲沒有一種全面的統一的「理論」能以恰當、簡潔和標語式的語句去說明所有的船隻失蹤事件,這些事件是彼此無聯系的。 ▲沒有證據表明,在百慕大三角地帶失蹤的飛機和船隻數目高於別處海洋。不過,可以肯定,被人們虛偽報道為神秘地失蹤於百慕大三角地帶的船隻數目卻比任何地方都要多得多。 ▲人們發現,對於能找到當時資料的每一事件來說,都有合乎邏輯的、實事求是的解釋。 ▲僅有的一批「懸而未決」的不幸事件就是那些尚未找到資料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無法提供文獻,至今沒有人能證明象描述的那樣發生過那些事件。唯一的證據就是作家的話。但現已發現,他們對其他一些能取得資料的事件的描述,是一貫不可信的。不能將缺乏資料誤認為是奧秘。 ▲許多據信發生在百慕大三角地帶的失蹤事件實際上發生在遙遠的愛爾蘭、紐芬蘭、非洲等地和太平洋中。 ▲有些船隻可能通過了百慕大三角地帶,而且人們公認這些船隻並未在那裡「失蹤」。 ▲由於時間的流逝,或缺乏通訊系統,幾乎完全不知道某些船隻失蹤的地點;而搜索目標則是大面積的海域,而且有時是在船隻失蹤幾個月後才行動的。 ▲大多數失蹤事件是「追溯以往的奧秘」。在這些事件發生後許多年:直到作家們尋找新的事件去補充有關百慕大三角的傳說時,它們才成為「奧秘」。實際上,所有的例子都已有人作過變動,使這些事件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與通常的故事相反,在許多這樣的事件發生時,天氣是惡劣的,但作者們往往並不提及這一點。或許這是故意的,或許是研究工作做得不縝密。 ▲大多數對百慕大三角之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糟的。作者和電影製片人依靠的是未經很好調查的第二手報道,而不願花費必要的時間去找出可靠的原始資料(這些資料往往與神秘之謎相矛盾)。 ▲在許多情況下,作者們會將明顯可以解答失蹤之謎的消息隱瞞下來。 ▲飛行、航運、航海、迫降、搜尋和無線電技巧的技術細節已簡化到不精確的程度。 我將百慕大三角客氣地稱之為「虛構之謎」。另外有些作者更為直率地稱它為徹頭徹尾的騙局或詐騙行為。一些作家和電影製片人有效地利用了粗心的研究,各種各樣的錯覺,錯誤的推理,技術上的誤差和聳人聽聞的手法,將這一傳說說成是不朽的。 從百慕大三角之謎的解答中也可以吸取到積極的教訓。我們必須極其謹慎地對待我們讀到或看到的事情。「言論自由」的意思,一方面是作者們具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可向他們的讀者談論任何他想要談論的事情,而不論這些事情的真假;但另一方面,別人也應有權指出這些在真理和邏輯面前站不住腳的錯誤。 作者簡介 拉里·庫什是亞利桑那州坦佩人,飛行170多小時,其中包括民航飛行、教學飛行、儀表飛行、儀表教學飛行和研製飛行的額定時間。他對百慕大三角發生興趣,利用可靠的原始資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1975年問世的《百幕大三角之謎——已經解決》是他的處女作,書中包括研究結果和結論,認為百慕大三角是「虛構之謎」。這本書在許多國家出版,受到倫敦勞埃德船舶協會、美國海岸警備隊和其他團體及科學家的稱贊,被譽為關於這一問題的最權威的著作。庫什在1980年又寫了一本書,名叫《第十九飛行小隊的失蹤》,其中對五架海軍復仇式魚雷轟炸機和一架偵察機於1945年12月5日起飛後未返航這一百慕大三角地帶最有名的失蹤事件作了詳盡的研究。庫什為進行研究親自按失蹤飛機的航線作了飛行。他已有好幾百次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出現,並在美國許多大學里作過演講。 小註:關於光速與時間的關系。 光速可以被用作衡量時間的標准。 當一個物體的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這個物體所處的時間越慢,無限接近光速物體時間進程會變慢到幾乎靜止,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 。目前尚未有飛行器能夠加速到光速的一半,但只有超光速才能時光倒流,所以時光倒流是不可能的事。 死神的居住地——百慕大三角 背景:1609 年百慕大第一次被安定了由遭到海難的英國殖民朝向為弗吉尼亞。旅遊業到海島逃脫北美洲冬天第一次顯現了出在Victorian 時期。旅遊業繼續是重要對海島的經濟, 雖然國際事務近年來追上了它。百慕大顯現了出成一個高度成功的近海財政中心。1995 年公民投票在獨立酣然地被擊敗了。 地點:北美洲, 小組海島在北大西洋, 在南卡羅林納(美國東邊) 地理坐標:32 20 N, 64 45 W 地圖參照:北美洲 區域:共計: 53.3 平方公里 水: 0 平方公里 土地: 53.3 平方公里 區域- 比較詞:大約三分之一華盛頓特區的大小, 土地界限:0 公里 海岸線:103 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傳說是這樣的:1000多人以及幾百條船、上百架飛機在這片海域消失了……沒留下一點蹤跡。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經被記錄下來。一些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員和飛行員抱怨,電力系統曾停止工作,盡管天氣晴朗,但是在略呈綠色的雲層里發出奪目的閃光。 克瑞司特佛·哥倫布是記錄一切不尋常的偶發事件的第一人。哥倫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火柱呼嘯著從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針突然轉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羅A-迪瑞號的船平穩地駛進位於北美的北卡羅來納港。可是當碼頭工人爬上船,沒發現一個人影!一鍋滿滿的、熱氣騰騰的飯煮在瞭望台的火爐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稱為「飛行19號」的意外事故。那是海軍五架轟炸機消失在百慕大那場事故的代號。當天,飛機起飛執行例行的巡邏使命,一個小時之後,其中一個飛行員報告出事了,聽到過幾次信號,之後……一切歸於沉寂! 浮游生物普查 發現20新物種 「百慕大三角」是地球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區域之一,傳聞中曾有一連串的飛機、航船在此失蹤。不過,科學家的勘查船卻勇敢地闖進了這片傳說中的恐怖海域,發現它的海底世界其實像海洋其它地方一樣生機勃勃,物種豐富,其中不少還是百慕大獨有的新物種。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科學家在今年4月份在百慕大進行了為期20天的考察,將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處的浮游生物「一網打盡」。在捕獲的數千種生物中,科學家已經對500種進行了分門別類,並對其中220多種的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目前至少有20種浮游生物是第一次發現。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120餘種魚類,其中有幾種也是百慕大的「特產」。 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項目的一部分。負責考察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維貝博士表示:「我們正在繪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圖,就像天文學家繪制太空星圖一樣。」世界目前有7000種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數目可能翻番。科學家希望能將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記在冊,揭示它們在地球氣候和海洋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 根據粗略估計,每1萬磅浮游植物能養活1000磅小浮游動物,後者又能為100磅大浮游動物提供食物,而它們又能喂飽10磅小魚。最後這10磅小魚將成為 1磅大魚的盤中餐。浮游生物不僅是海洋魚類最根本的食物來源,而且對凈化大氣功不可沒。海洋能吸收空氣中的碳元素,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浮游生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