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介紹幾部有關中國女權運動的書籍或影片!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出品時間:1996
出品國:丹麥/法國
片長:159min
《破浪》是一個關於信仰的童話 ,對於宗教這樣一個敏感問題,從伯格曼、布萊松到基斯洛斯基,幾乎所有現代電影大師都有所觸及,盡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影片對宗教與生命、情及欲之間關系的探討令人們大為震驚。影片說的是一個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為了讓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癱的丈夫有恢復的可能,鋌而走險,和其他男人發生關系,回來後在枕邊悄悄說給丈夫聽,從妻子的講敘與自己的想像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終,丈夫獲救了,這女人卻被殘殺了。影片講述了一個充滿激情同時又帶有神秘色彩的愛情故事,貝絲被定義為一個忠實的信徒,一個義無返顧的殉道者,一個純潔的天使。她的一切行為都與其堅定的宗教信念緊緊相連,她所面臨的實際上是堅持愛的信念與屈從於那個偏僻的鄉村中教會對村民的嚴厲管制所帶來的壓力之間的選擇
⑵ 你認為《與外婆同行》是女權主義的電影嗎
短短79分鍾的片子我看了至少三遍才看出個所以然。第一遍看的時候沒有字幕,雖然漏掉了很多細節,但已經笑到彎腰。 Lily的喜劇表演簡直深入骨髓,即便看啞劇估計也會想笑。第二遍的時候我在網上下載了一個英文字幕,剛看開頭 我就被嚇到了,原來第一遍聽不太懂不是因為語速太快或是文化差異,原來是因為有GRE詞彙!估計除了美劇「生活大爆炸」經常拋出跟科學有關的GRE詞彙以外,沒有其他喜劇敢這么玩了。所以說,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喜劇大眾電影。第二遍因為有了台詞,所以很多細節都搞明白了,然後才知道這是一部純粹的女權主義電影,於是刷了第三遍。電影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呈現了以Grandma Elle和Granddaughter Sage為中心的一天,並支離破碎的展現了Elle的一生(我不想把Grandma這個詞翻譯成「外婆」,是因為我覺得「外婆」的稱呼本身就違背女權主義的概念。這個「外」字就是對女性角色的一種邊緣化,所以我想還是用Grandma這個詞比較合適)。這種在短時間內描繪很長時間的手法讓我想到了電影「45年」,同樣都是用小標題把電影分割成幾部分,「45年」裡面的小標題不過是「星期一」 、「星期二」、「星期三」…如此這般提示時間,像寫日記一樣平淡無奇。但是「Grandma」用到的小標題卻很有詩意,在推動故事發展的同時也很有言外之意。譬如說,第一個標題雖然是「endings」,但它其實象徵「以結束為開始」:Elle和Olivia雖然結束了一段關系,但是在結束中彼此認識更深,才使最後飃忽不定的復合合情合理。 Sage雖然要結束妊娠,但也開始讓自己與母親及Grandma三個人之間建立起更深的聯系。 Violet曾做過義工的可以提供免費流產的女性診雖然結業,才有了後面漫長的一天。同時讓人感覺和Violet有關的一切都在Elle的生活里慢慢消逝,也包括Violet留下的車子最後徹底壞了,似乎是Elle應該開始新生活的時候了。(那台汽車其實是Lily Tomlin自己的,因為獨立電影一般沒什麼錢,所以要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
第二小節「ink」以紋身店為場景開始浮現出Elle以前的生活印記。這一節不得不提的是黑人角色和變性人角色。我第一眼看到那個紋身師就覺得她是變性人,後來查了維基網路才知道果然是,而且很有名。這個演員叫Laverne Cox,是第一個獲得「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的變性人,也是第一個在杜莎夫人蠟像館有等身像的變性人。黑人,同性戀,變性人在電影中是善良的,有能力的,講情義的:比如Violet是黑人(在電影開篇Elle回憶過往時看的照片里有提示,Violet留下的車子里的音樂也是黑人風格的);最後在女性診所里負責Sage手術的護士是黑人;唯一毫無怨言借錢給Elle的也只有這個變性人紋身師。相比之下,電影中的所有男性角色都是死板呆滯的,庸碌無為的,不負責任的:包括讓Sage懷孕又不願負責,甚至連一半流產費都不願意付的「小癟三」 ;在咖啡廳儀表堂堂卻似乎膽小如鼠的男顧客;在Sage她媽公司大堂那些犯了各種錯誤等著一個人女幫忙收拾爛攤子的男人們;還有Elle的前任丈夫Karl好像一隻雄性動物竟然有過11個老婆。不能說這些演繹在故意貶低男人,只能說這是從純粹的女性角度看到的男人(很難想像導演和編劇竟然是個男人)。
第三小節「apes」是女權主義狂飆的高潮。不過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才能看明白,因為提到了幾部經典著作,包括女權主義作家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自傳 The Prime of Life (主要講述了她和法國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開放式關系),引領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的「女性的奧秘」--貝蒂•傅瑞丹(The Feminine Mystique by Betty Friedan)和「女太監」--吉曼•基爾(The Female Eunuch by Germaine Greer),以及後現代女詩人,著有The New Fuck You: Adventures in Lesbian Reading 的艾琳邁爾斯(Eileen Myles)。(這里想解釋一下第一波和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第一波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主要爭取的是婦女參政權。最近有一部叫「婦女參政論者」的電影講的就是這個階段。第二波運動起始於1960年代,爭取的主要是更廣義上的平等和自由。我記得美劇Friends裡面有一段時間Rachel是不穿Bra的,這個其實是源於女權主意運動第二浪潮的觀念,就是女性徹底的解放自由不受束縛。)Elle用大猩猩的社群來對比人類社會也很諷刺,回歸了性作為生物屬性的根本。這一節雖然是Elle感情沖突的高峰,卻不是整部電影張力的頂點,因為第四節才真正把故事引導到了崩塌的邊緣。「I always liked women. I just didn't like myself.」我覺得這是全劇最讓人揪心的一句台詞。
⑶ 請列舉女性主義的電影
女人必看的10部電影
女人內心的十個方面對應的十部經典電影
1、Gone with the Wind / 亂世佳人 / 飄
1949-06-16 / vivien leigh / Clark Gable / 美國 / 維克托 弗萊明 (Victor Fleming) / 亂世佳人 / 本 赫特 (Ben Hecht) / 大衛 塞爾茲尼克 (David O. Selznick) / 喬 斯沃林 (Jo Swerling) / 英語
堅強-文學名著改編,得到很多女性讀者的喜愛。而影片則同該書一樣出色,曾榮獲第1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等七項大獎,這些獎項得任何一個都足以引起人們觀看得慾望。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在片中演對手戲,就算你不在乎這些導演技巧,藝術指導什麼的,光是這兩個大明星的表演和耳熟能祥的經典配樂就能夠使這近4個小時的影片變的不那麼冗長。片中突出的郝思嘉的堅強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2、The Piano /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 鋼琴別戀
1993-05-19 / Holly Hunter / Harvey Keitel / Sam Neill / Anna Paquin / Cliff Curtis / Kerry Walker / Michael Nyman / 澳大利亞 / 法國 / 紐西蘭 / 簡 坎皮恩 (Jane Campion) / 鋼琴課 / 簡 坎皮恩 (Jane Campion)
溝通-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劇本獎。影片導演簡.坎皮恩(campion jane)也是女性,用女性思維和感受去拍一部女性題材影片,應該更符合女性觀眾口味。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演霍利.亨特(hunter holly)飾演的啞女,只靠動作和表情就能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最後艾達在船上把鋼琴推入海中,她也由於繩子纏繞被拉入海中,在深藍的海水中下沉,下沉……把她的沉寂帶入海底,也把痛苦的記憶沉入海中,給人以很強的震撼。
3、 Breakfast at Tiffany's / Breakfast at Tiffany's / 珠光寶氣
Audrey Hepburn / George Peppard / Patricia Neal / USA / Blake Edwards / 蒂凡尼早餐 / English / Portuguese
虛榮-最初知道這部片子還是源於片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插曲《moon river》(<<月亮河>>)這首歌前不久還入選為「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塑造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男人沒有不喜歡奧黛麗.赫本的,而該片的攝影師是弗蘭茨.普蘭納——這是奧黛麗最喜歡的攝影師,他把奧黛麗拍得十分漂亮。奧黛麗.赫本在片中邊彈邊唱《moon river》的形象被評為是她最令人心動的形象。作為女性觀眾,是不是更應該看看,以便使自己更動人呢?
4、Jane Eyre / 簡愛 / 簡.愛
1944-04-07 / Orson Welles / Joan Fontaine / 美國 / 羅伯特 史蒂文森 (Robert Stevenson (I)) / 簡愛 / 赫克斯利 奧爾德斯 (Aldous Huxley) / Charlotte Bront? / 亨利 科斯特 (Henry Koster) / 英語
尊嚴-她說:「你以為,我因為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我們聽到這個聲音,並且看到時光流逝當中它在如此眾多的心靈中泛起的回響的波紋。雖然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經典名著並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變的黯淡,當初該片影響了一大批知識女性,如今,它還是擁有大量喜歡簡愛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愛情,如果她象簡.愛一樣,愛情會使她變美。
5、 Working Girl / 上班女郎 / 打工女郎
Harrison Ford / Sigourney Weaver / Melanie Griffith / 美國 / 邁克 尼科爾斯 (Mike Nichols) / 上班女郎 / Kevin Wade (I)
才華-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美國又一個女性就業熱潮的出現,好萊塢表現職業女性遭遇和經歷的影片也進入了多產期,由邁克.尼科爾斯導演的《打工女郎》就誕生在這一時期,該片以喜劇的方式為職業女性製造了一個美妙的夢幻。這是典型的上班題材影片,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上班一族,而該片正是一部反映職業女性工作生活的影片。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藉以此片激勵眾多有才華的白領麗人,通過努力,必將獲得成功。
6、 Terms of Endearment / 母女情深 / 親密關系
傑克·尼科爾森 / 丹尼·迪維圖 / 雪莉·麥克雷恩 / 美國 / 詹姆斯 L. 布魯克斯 (James L. Brooks) / 母女情深 / 詹姆斯 L. 布魯克斯 (James L. Brooks) / 拉里 麥克默特里 (Larry McMurtry)
親情-孀居的中年婦女奧羅拉.格林威溺愛女兒艾瑪,但又有些主觀、專橫,對女兒的事干涉過多。女兒渴望過獨立生活,與英語教師湯姆斯.霍頓結婚後,搬到另一個城市居住。後來,奧羅拉與住在隔壁的退休宇航員加勒特.布列德洛弗產生了感情,身心變得年輕起來,可以和女兒象姐妹一樣互相溝通,但不久女兒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本片獲第56屆(198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男配角獎,並被認為是80年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看時自備手絹…
7、 The Color Purple / 紫色 / 紫色姊妹花
1986-07-26 / Whoopi Goldberg / 美國 / Steven Spielberg / 紫色 / Alice Walker / 門諾 邁依傑斯 (Menno Meyjes)
苦難-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胡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在片中飾西莉,恐怕當初所有看過該片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飾演如此悲劇性人物的胡比.戈德堡日後會出演搞笑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系列,並以搞笑風格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不過可惜的是該片獲11項獎的提名,最終卻一無所獲,有評論說該片過於情。不過由此也可以吸取一些教訓,那就是--不要試圖包攬奧斯卡所有獎項而兼顧影片的方方面面,還不如只搞幾樣突出的,這樣更容易獲獎。
8、Thelma & Louise / 末路狂花
1991-09-19 / Susan Sarandon / Geena Davis / 美國 / Ridley Scott (雷德利·斯科特) / 末路狂花 / Callie Khouri / 英語
女權-美國1991年夏季10大賣座片之一,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成功地描寫了女主角作為普通婦女,在男性的壓迫下,被迫走向極端……女權主義者和准備成為女權主義者的女性觀眾必看!先看這部影片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的表演,再看她在《漫步死亡線》中飾演的修女,怎麼也看不出是一個人。
9、 Pretty Woman / 麻雀變鳳凰 / 風月俏佳人
1990-10-18 / Richard Gere / Julia Roberts / 美國 / Garry Marshall / 風月俏佳人 / J.F. Lawton
浪漫-朱麗婭.羅伯茨的成名作,90年美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她成功地飾演了這位熱情,聰明,漂亮,誠實富有個性的妓女形象而更多受到美國影評界贊揚。甚至認為這是繼赫本《羅馬假日》的表演以來最令人鼓舞的演出,這無疑奠定了她明星的地位,同時也為該片大增光彩。反映愛情浪漫史的電影為數眾多,其中就必然形成了一定套路。我們所熟知的有:古老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傳奇。《風月俏佳人》就是一部這種類型的成功之作,也許很多男人會嫌它「俗」,不過女人說了: 「俗,但是我喜歡!」麻雀變鳳凰是無數女人的夢想,不管什麼時候這種影片……
10、 女人那話兒 / Women's Private Parts
2003-05-01 / 許鞍華 / 邵音音 / 周美鳳 / 唐麗球 / 香港 / 黃真真 / 粵語
性愛-黃真真執導,該片以紀錄片形式拍攝,更找來「性女」鍾愛寶、導演許鞍華、過氣艷星、名模及港姐各不同范疇女性講述對性愛、愛情觀等。完完全全的女性題材電影,如果說這個片子都不被列入「女人必看」,難道該片算是「男人必看」?不過男人也需要看看,以加深對女人思想的了解。
⑷ 列舉國內的女性主義電影
無窮動
女人不壞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⑸ 中國哪些電視劇、電影是女權主義的
電影的話 :唐朝豪放女 清潔(張曼玉主演的)
關於女權主義的話,其實在中國電影和電視劇並不是很多。國外倒是有很多。
畢竟一般性的電視劇 像 武則天,孝庄,呂後之類的女權色彩並不是很濃,更多的表現的是一些計謀類的東西。歷史人物本身更有研究價值。
下面幾部是國外的影片,女權色彩較濃一些。
1.末路狂花: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此片算是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具有「女權主義」色彩的電影了,影片中兩位女主角對男權至上的社會進行了公然的反抗,女權與男權的沖突和矛盾上升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也最終導致了影片結尾處的悲劇場景。
2。時時刻刻:講三個女人的故事,游離於社會邊緣。例如布朗夫人。布朗夫人,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家庭婦女,丈夫在外工作,生活富足,除了照顧孩子,她的生活非常無趣與單調。在丈夫生日這一天,她努力地想做些事情,可是花丈夫已經買好了,這時候我們想到《達洛衛夫人》中的那句話:我要自己去買花。自己,意味著獨立的個體,一種自我意識,布朗的丈夫剝奪了她自主的機會,看似為她安排好一切,實際上是把她定位於家庭的角色,認為她不應該去參與公眾生活,相夫教子就是她的工作。因而,布朗夫人才會感到莫大的悲哀與無措,意識到自己整日呆在家裡,不能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生活變得如此僵化與無趣,她的潛意識里開始期待逃離。
3。強我
4。牙齒
感覺很多女權色彩的電影都和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⑹ 這部女性至上的電影,到底藏有多少秘密
看電影《Elle》,是想知道63歲的於佩兒到底能性感成什麼樣子。
畢竟該片導演是拍出《本能》的保羅·范霍文,迄今為止,《本能》里莎朗·斯通飾演的高智商美女作家仍令無數影迷回味無窮。
作者:朱七七,獨家授權發布
⑺ 《末路狂花》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女性主義電影的經典之作
《末路狂花》被稱為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的電影代表作,這部影史留名的經典佳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7分高分,好於94%劇情片,好於97%犯罪片,是什麼原因讓這部片能獲得這樣的評價呢?
整片幾乎全部的劇情都發生在那輛高速賓士的1966年綠色雷鳥敞篷跑車上,它飛馳著越來越遠也帶著我們主人公姐妹的心飛的越來越遠越來越自由狂野。
綜上所述,《末路狂花》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女性主義經典之作。
⑻ 以女權主義為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小姐》韓國今年的電影,在國際上獲得很高贊譽,尺度較大,主要講兩個女人聯手反抗報復父權制,朴贊郁導演很擅長拿捏這類的題材,電影中處處有隱喻,手指,章魚,對男性權力的蔑視鄙夷…對於男性掌握權力與知識的時代,秀子教淑姬識字,可以說是對女性力量的自覺性的認知與把握。看完之後覺得確實很不錯,許多細節都值得推敲的。
⑼ 有什麼女權主義的電影可以推薦
請叫我移動的電影指南哈哈,平時沒什麼大的愛好基本就是喜歡看電影,所以這個問題是問對人了,馬住慢慢看唄。
《小姐》韓國今年的電影,在國際上獲得很高贊譽,尺度較大,主要講兩個女人聯手反抗報復父權制,朴贊郁導演很擅長拿捏這類的題材,電影中處處有隱喻,手指,章魚,對男性權力(陽具)的蔑視鄙夷……看完之後覺得確實很不錯,許多細節都值得推敲的。
暫時推薦這么多,應該夠你慢慢看的了,剩下的想到再說了,上面一部分都是評價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