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首部電影是什麼、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了半個小時的京劇片《定軍山》,此為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電影,譚鑫培主演。
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黑白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上海誕生,主演胡蝶。
年,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黑白電影《橋》攝制完成,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1953年,新中國拍攝了第一部彩色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貳』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
《難夫難妻》
相關介紹:
《難夫難妻》是於1913年上映的劇情電影,由張石川、鄭正秋執導,由丁楚鶴等主演。《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該片共四本)。劇中角色由文明戲演員扮演。
電影講述了一戶姓劉的小康之家要娶媳婦, 請來了媒婆, 她的成人之美, 使她在城鎮上很出名。黃花閨女出嫁要找她;富裕人家娶童養媳要找她;達官紳士娶小妾也要找她。盡管她在做媒時有言過其實的現象,請她做媒的人家還是很多。
(2)第一部黑白戲曲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雖然從1895年12月28日起,世界各國公認的電影時代正式開始了。但中國人自己拍攝電影,學界基本認定是從1905年才開始。
這一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主人任景豐因對拍電影感興趣,便自購攝影機等器材,真正開始拍攝影片了。豐泰照相館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這部短片就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戲曲片,也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而中國人自己攝制的故事片卻姍姍來遲,直到1913年秋,才由張石川、鄭正秋等人組成的新民公司,由鄭正秋執筆為亞細亞影戲公司編寫了一個抨擊社會現實的電影劇本,即《難夫難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難夫難妻
『叄』 哪部越劇電影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
1953年11月1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版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完成。這部電影不僅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舞台劇電影,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一個流行的民間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最著名的地方戲劇。
1952年,文化部下發通知,在第一次全國觀戲演出大會後,開始拍攝彩色電影。同年年底,新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搬上銀幕,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正式開拍。
電影版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分別由桑亞和黃少芬執導和拍攝,由兩位越劇大師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肆』 中國第一部黑白電影什麼時候拍的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
『伍』 第一部戲曲電影《定軍山》,那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是什麼
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生死恨》,看黑白電影的人看彩色電影的時候一定很震驚。在中國,這種沖擊可以追溯到70年前。當時梅蘭芳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這部原本是京劇,改編自明代傳奇劇本《易鞋記》的作品,講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被俘的學者程鵬菊和少女韓玉娘投降軍回國的故事。
有趣的是,中國電影的很多“最初”都與戲曲有關。除了這兩部彩色電影外,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京劇電影,獲得黃金棕獎的第一部中國電影《霸王別姬》也有京劇色彩。
『陸』 1,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什麼呀
《生死恨》。
《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於1948年攝制。
主要講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士人程鵬舉和少女韓玉娘被金兵俘虜,發配到張萬戶家為奴,並在「俘虜婚姻」制度下結為夫婦。玉娘鼓勵丈夫逃回故土,投軍抗敵。
她在丈夫逃走後,歷盡磨難,流落尼庵,輾轉重返故國。程鵬舉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陽太守,後賴一鞋為證,得與玉娘重圓,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
(6)第一部黑白戲曲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京劇《生死恨》,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危急時刻,一向憂國憂民的梅蘭芳,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而組織編寫的一出古裝戲。
據梅蘭芳多年後回憶,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他就積極醞釀編演一台鼓舞國民同仇敵愾抵禦外來侵略的戲。經與齊如山討論決定,將明代董應翰所作《易鞋記》傳奇改編上演。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內形勢越發嚴峻,不久後梅先生舉家遷往上海。面對日益緊張的政治形勢,梅先生為實現宣傳抗日的夙願,決定再度改編《易鞋記》。
因齊如山不在上海,他改邀許姬傳參與編寫,對齊如山草成的劇本重新結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由許姬傳、李釋戡執筆寫詞,劇名改為《生死恨》。
新改本刪去原本里的旁枝雜葉,篇幅從原來的39場縮短為21場,按照梅先生思路,突出表現被敵人俘虜的悲慘遭遇,以此喚醒大敵當前某些醉生夢死、苟且偷安之人,立即投入全民奮起的抗敵洪流中去。
『柒』 中國第一部國產片是什麼拍攝上有何特點
《定軍山》,這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黑白,無聲,戲曲片。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先生演出的無聲電影《定軍山》,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中國電影的誕生。
『捌』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
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玖』 為什麼《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演員一言不合就唱歌
電視劇《白蛇傳》要被翻拍了,不少觀眾看到前期海報都不買賬。
25年前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已經成為一代人的烙印,除了被很多人奉為此生第一位女神的趙雅芝外,電視劇中演著演著就開唱的形式也很新穎,那麼問題來了——
這種電視劇中演著演著就開唱的形式是《新白娘子傳奇》獨有的嗎?為什麼台灣拍攝的電視劇中又會有類似黃梅戲唱腔的東西呢?
接下來你將看到:
●《新白娘子傳奇》中的音樂是歌還是戲?
●黃梅調電影曾經比武俠片還火
●黃梅戲為什麼會在港台流行一時?
沒去過黃梅也不愛看戲的值班編輯 / 孫大一
《新白娘子傳奇》中的音樂是歌還是戲?
音樂在《新白娘子傳奇》中有很多。這些音樂很古典,但是唱法已經接近於歌了,而且唱的都是普通話,和原汁原味的戲曲唱法相當接近。
那這種音樂究竟是算戲還是算歌呢?比較准確的叫法應該是
「新黃梅調」。
《新白娘子傳奇》的製片人曹景德在同名電視小說的序言中寫道:
「當初,台視節目部經理熊廷武先生找我去,他說他一直有個構想:做一出能夠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又著重黃梅調表現的連續劇,於是,指示要審慎地去思考研究。」
「除了內容家喻戶曉,能引起大家共鳴之外;在表現手法上,也較容易創新。譬如,劇中的黃梅調,特請名作曲家左宏元先生,創作了所謂的「新黃梅調」」
●黑白版《天仙配》劇照
女王都公開表示自己喜歡黃梅戲,香港的人民群眾自然會緊隨潮流,不少人在看黃梅戲電影時會跟著哼唱,甚至連夜總會的歌星都以唱黃梅戲為時髦。
就在這時,香港電影人瞅准時機,把黃梅戲電影不斷通俗化,最終讓大多數觀眾都願意為其買單。為了和大陸的黃梅戲有所區別,香港使用了黃梅戲的原名黃梅調,這類電影也被稱為黃梅調電影。
所以,「80後」,「90後」小時候看到的《新白娘子傳奇》,其實是黃梅調電影電視劇的革新版,它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形式新鮮有趣,和故事情節相得益彰,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無法磨滅的童年記憶。
只可惜,這種形式的影視劇在之後幾乎沒再出現。這更像是黃梅調的一種迴光返照,也讓《新白娘子傳奇》徹底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參考文獻:
趙衛防:《五六十年代內地與香港兩地電影互動及影響新探》,《當代電影》,2013年第12期;
林青華:《黃梅戲電影在香港及台灣的發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