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機械挑戰大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機械挑戰大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7 05:23:07

A. 找個關於機器人的電影!!

中文片名:
機器人總動員
外文片名:
WALL·E
更多中文片名:
地球廢品分裝員
瓦力.....台灣譯名
大空奇兵·威E.....香港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
Wall-E
Wall-E - Der letzte räumt die Erde auf .....Germany
影片類型:
動畫
片長:
USA:97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WALL-E》是《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導演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執導的第二部動畫片,於2008年6月27日首映。
影片故事發生在2700年,由於人類無度的破壞環境,地球此時已經成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大垃圾球,人類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並且聘請Buy N 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著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於是Buy N Large公司向地球運送了大量機器人來撿垃圾,但是這種機器人並不適合地球的環境,漸漸的都壞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機器人還在日復一日的按照預定程序撿垃圾。顯然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這么過了幾百年,機器人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讓它喜歡的是一盒錄像帶——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唯一僅存的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感到孤獨。有一天一艘飛船差點落在它頭頂,一個先進的機器人Eve來到地球負責搜索一些東西,撿垃圾的機器人「愛」上了Eve,但是它面臨著抉擇,是隨著Eve和飛船離開地球,還是繼續按照預設的指令把垃圾撿下去。當然它最後選擇和Eve一起離開,飛向太空,不過好戲才剛剛開始......
影片片名「WALL-E」是一個縮寫,全稱為「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就是Buynlarge公司派往地球撿垃圾的那些機器人的官方稱呼。另外這部影片中還會出現真人演員佛萊德·威拉德(Fred Willard),他將扮演Buynlarge公司總裁,在動畫片中出現

幕後製作
作為皮克斯首次嘗試的太空科幻片,《WALL-E》將勾畫出一幅前人沒描繪過的全新人類未來圖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沒有對話和音樂,只有WALL-E發出的機器聲和反復播放的《你好,多莉》電影里的聲音。這些音效將由曾負責《星球大戰》(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奧斯卡獲獎音效師本·伯特(Ben Burtt)操刀。
一次冒險的嘗試
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聯手製作的最新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所遵循的理念,講述了一個與寂寞和孤獨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當人類遺棄了地球之後、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然而,製作這樣一部非常規的科幻影片,卻讓皮克斯承擔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因為WALL·E不僅不會說話,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明顯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說觀眾只能通過他的行為或發出來的電子聲響,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設定,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正在觀看默片的無聊感,不過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卻認為,這可以讓整個觀影過程具備更多的潛在樂趣。
早在安德魯·斯坦頓還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就已經在腦海里初步構思出了《機器人總動員》的故事雛形,但是到了具體搭建結構的這一個步驟,卻花去了非常長的時間,斯坦頓覺得在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製片人之前,應該再豐富一下影片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具有說服力,畢竟他想講述的這個故事,對於任何一家電影公司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風險投資,因為影片中的主角WALL·E就像《星球大戰》系列中的R2-D2一樣,擁有著自己的電子語言——可問題是,咱們聽不懂這種電子語言,斯坦頓說:「對於一部傳統的電影作品來說,這個想法足夠驚世駭俗了,早就已經超出了製片人所能承受的范圍。」作為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在一種孤獨的環境中獨自清理著垃圾,這種寂寞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合理……這對於一部將受眾群體主要對焦在兒童身上的動畫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但皮克斯卻堅持認為,他們製作的任何一部動畫片,都沒有什麼特定的觀眾類型,斯坦頓說:「我們從來不假設走進電影院的到底是什麼年齡段的人,我們只確保拍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確實,看看皮克斯公司之前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們所追求的藝術風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進了動畫工業的發展,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會拿回來一堆電影獎項或提名,這無疑給他們在自信的天平上增加了更多的砝碼,在特別而又意義非凡的CG動畫領域里獨領風騷……至少從表面上看,《機器人總動員》似乎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離奇方式,再一次幫助皮克斯獲得更大范圍的成功,安德魯·斯坦頓說:「這里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為拍攝這部影片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和壓力,因為我們將故事中的主角WALL·E首先定位成一台機器,其次才是一個角色。」他期待著觀眾能夠在觀景的過程中為WALL·E設計出性格和人物特徵,就像對待自己的寵物一樣。即使沒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語言做幫襯,我們仍然可以從預告片中窺探一二,切身感受到WALL·E比皮克斯所創造的任何一個動畫角色都更加可愛、更招人喜愛。
皮克斯幾乎每年都會有一部動畫長片上映,每一部都會立刻成為那一年的經典之作,被人爭先效仿,穩坐好萊塢動畫領域的頭把交椅,所以《機器人總動員》從製作之初,就受到了萬眾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成功變成了家常便飯的時候,壓力自然也在成倍地累積,尤其是要拍攝這樣一個風險過大的故事,安德魯·斯坦頓說:「說沒有壓力那是騙人的,只能自己去調整心態……通常情況下,我就把它當成是一年一次的足球聯賽,而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認真踢球。」
將語言抽象化
如果說WALL·E與《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機器人R2-D2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他的戀人伊芙,在設計上則很大程度借鑒了「蘋果」系列的產品,安德魯·斯坦頓表示:「我們一直用類似的比喻去形容《機器人總動員》的兩個機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臟兮兮的拖拉機,而伊芙則是賓士中的梅賽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電子產品最先進的科技,我們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無縫、能夠隱藏所有運動部件的銜接技術。而『蘋果』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品牌之一,出現一些與伊芙相似的形態,屬於沒辦法避免的『共享』,並非有意抄襲。」
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自然是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安德魯·斯坦頓認為:「首先,我覺得『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里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他們使用的是一種你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我希望這里講述的故事具備相應的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人們確信,這個機器人真的在地球上獨自生活了幾百年的時間了,他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並不代表他就不能表達自己。」
安德魯·斯坦頓的上一部作品《海底總動員》,是從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中獲得的創作靈感,沒想到隨後他就拿出了這個與人類生活沒有一點相乾的科幻故事……其實斯坦頓一直秉承著一個信念,那就是電影不僅僅來源於生活,還與浩渺的宇宙有關,他說:「不同的作品,擁有不同的支撐,《機器人總動員》中所講述的關於一個機器人孤獨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則有點像『魯賓遜漂流記』中所突出的環境氛圍。我還記得和我製片人彼特·道格特曾就這個想法爭論了好長一段時間,即使到了飯桌上也沒有停歇過,最終,我們一致認為,影片中應該出現的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而不是那種過於擬人化的實體——說實話,這個決定著時讓我們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
另外,《機器人總動員》還首開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內容里加進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安德魯·斯坦頓解釋道:「這種做法完全出於非常符合邏輯、經過了精細地計算的結果,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要為影片加入一段與音樂有關的片斷,內容則是從一部真人電影中節選出來的。好在這部影片所展現的人類的未來,本來就是一種有點奢華的進化,所以我們並不擔心,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畫面,會不會有突兀的感覺……而這部分內容的出處,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至於為什麼在眾多歌舞片中獨獨選中了《你好,多莉!》,原因遠沒有外界猜測得那般復雜,安德魯·斯坦頓表示:「估計這樣的回答要令好奇心重的人大失所望了,這樣的選擇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只因為《你好,多莉!》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所以當《機器人總動員》需要被安插進一段真實的電影片斷時,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它……我相信這可能是我一生中產生的最古怪的想法了,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實影片中的WALL·E在音樂品味方面簡直可以用糟糕透頂來形容,雖然他的內心是非常浪漫的,可是他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辨別旋律的好壞。《海底總動員》正式公映那會兒,《機器人總動員》早就已經進入製作流程了,尤其是開頭部分,幾乎接近於完工的狀態了。我還記得我特別為影片安排了差不多30秒鍾的擺舞音樂場景,然而與《海底總動員》在同一年上映的一部法國動畫片《瘋狂約會美麗都》卻打亂了我的計劃。當然,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可不幸的是,它也使用了搖擺舞場景,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抄襲之嫌,我只好忍痛去掉了那30秒已經做好的音樂片斷。」
為了能夠從科幻當中捕捉到強有力的現實主義,安德魯·斯坦頓以及和他一起製作影片的工作人員,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斯坦頓說:「《機器人總動員》是繼《怪獸電力公司》之後製作工序最為繁雜的一部作品,從《玩具總動員》開始,我們就已經建立了動畫領域的一個電影流派,然而會有這樣的結果,並非因為我們是那類知識淵博、很有見識的電影人,而是採用了一種『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有的時候同一樣東西不得不嘗試幾千遍甚至幾萬遍,然後再找出其中最完美的方式。我們的進步,來源於不停地學習和努力,比如說,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我對於攝影還不甚了解,所以我們特別請來了著名攝影師羅傑·迪根斯,就攝影技術給我們辦了一個速成班……知識,就是在不斷地學習當中積累起來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製作的雖然是動畫作品,可給人的感覺卻好像真的是由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從角度到燈光都非常地講究。

精彩花絮
·你可以從預告片中聽到邁克爾·凱曼為影片《妙想天開》所創作的主題音樂,本來《超人總動員》的電影原聲也是由凱曼負責的,可惜在此之前,他卻死於心臟病。
·為了製作這部影片,吉姆·里爾頓放棄了自己在電視系列劇《辛普森一家》中執行導演的位置,並親自在劇集DVD的音頻評論中證實了這一消息。
·主角WALL·E的名字其實是首字母的縮寫,即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 Earth-Class——地球廢品分裝員。
·影片中幾乎沒有使用任何人類的語言,而大部分機器人角色都是由本·貝爾特用自己發明的機械聲響配的音。
·本·貝爾特就是《星球大戰》系列中給R2-D2配音的人。
對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的一句話影評
這本電影給了我太多的幻想,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動畫片、科幻片之一。使我久久沉浸在瓦力的快樂之中。最後我想說,即便是一台機器拖拉機,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美麗愛情的機會!
影評
What if in the future we have to leave Earth, and somebody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ast robot?今天去看了首映的 wall-e.喜歡上了那些可愛的機器人娃娃.
其實剛看完WALL-E的時候,產生了有點困惑的反應.除了內心些許的傷感外,就是有些思維混亂.感覺這個動畫片包含的內容和主題太多了.首先它是動畫片,也算是科幻片,還是環保教育片,還有點災難片的意思..最重要的,它是徹頭徹尾的愛情片.而且最不同的是,這些主題似乎沒有誰輕誰重,而是產生著一樣程度的影響.特別是以往皮克斯動畫片中作為"陪襯"的愛情部分被誇大到了普通愛情電影的分量,那麼究竟哪個是編導最想表現的主題,哪個是本片真正的核心?還是所有這些都是?一部像往常一樣有著完美快樂結局的動畫片,讓人有些失落與心情 沉重,為什麼呢.

<1>主題
七百年前,WALL-E只是一台垃圾清理機,但在這七百年裡,通過分類,整理,收集人類的垃圾,他逐漸產生並發展了一個特症性格:好奇.他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並通過老電影和音 樂,了解到愛情和與情感交流的存在及表達方式.從"你好.多莉"中,WALL-E看到了人類通過牽手錶達愛意.因此,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就是找到這種感情互動的對象,並牽到她的手!
其實也許他並不知道這叫作"愛",他也不知道除了牽手外,感情表達還有其他方式,但他知道從此生活目的不再只是清理垃圾,而有了更大意義,於是伴隨EVE出現以後,WALL-E便陰差陽錯的開始了一場充滿危險和未知的冒險之旅。
--------------------------------------------------------------------------------
<2>人設
WALL-E(全稱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Earth-Class地球垃圾處理運輸員):
本片男主角只是數千台這型號機器人中的一個,他們的名字都相同.年齡七百 歲.........
外型設計基礎:望遠鏡+方形垃圾箱,害怕時可縮進四肢變為方塊.
外型特徵:臟臟的,混身是泥;土土的,沒見過世面;功能單一,構造落後和繁瑣,外型設計粗糙,代表老式機器人特色,只有一雙大眼睛,幫助他傳情達意.
個性特徵:純真、善良、執著、膽小.
語言能力:很差,只會念自己名字,模仿對方的名字。
功能:每天定時起床到太陽下充電,然後開工,到垃圾場把垃圾放進肚子里,一使勁,壓成方塊"吐"出來,再把這些方塊都摞在一起.晚上按時下班回家(一個集裝廂)。
愛好:每天上工時帶一個"小背包",專門收集自己覺得有趣的垃圾,比如勺子、叉子、裝戒指的盒子、滅火器、胸罩、電燈泡、雨傘、彩燈、電視機等,也包括同類( 壽終的那些WALL-E們)的"頭"、"四肢"、"零件"等,並把它們都帶回家分類放好.
寵物:一隻小蟑螂,估計也是地球上最後一隻蟑螂,生活在WALL-E為他准備的奶油麵包里,像小狗一樣喜歡跟著主人,很聽話。
畢生理想:牽手
EVE(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陸地 生命探測員)
外型設計基礎:雞蛋
外型特徵:白色,光滑,流線形,一體化設計,可以飛行,攻守兼備,最先進的探測機器人.相對於鄉巴佬WALL-E,EVE表達感情主要通過一雙電子眼睛(簡稱電眼),嘲笑WALL-E的時候眼睛會變成向下彎的月牙狀,哭的時候月牙則倒過來向上彎,無奈的時候變成直線型.喜歡捂嘴笑,具有外剛內柔的女性氣質.
個性特徵:機警、敏捷、膽大、做事干凈利落.
功能:到地球上探測植物的存在與否,一旦找到植物就會自動將植物收起來後發出信號, 然後轉為"休克"狀態等待救援飛船來接她.
語言能力:比Wall-E強點,也只能叫名字,但發音準確.
事實上,影片中所有來自"電視或錄像"等媒體記錄的資料內容都是真人出現,可見是為了展現"過去"與"現在"的區別.從片中機器人的造型設計上就能看出,創造者讓他們具有接近人類的感情,主要通過眼睛和微小的肢體來表達,但又要讓他們具有機器人的主要特徵,人們越相信他們是機器人,越容易被這個機器人感動,因為他們是如此的真誠,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被系統化,而是帶有生命力,讓人相信他有一顆人類一般的心.
<3>表現
環保和科幻只是本片講述愛情故事的附屬品,在片中只作為"背景"起到鋪陳,不是導演要展現的重點.尤為一提的是影片中對太空的呈現,當小Wall-E用手滑過水晶般的璀璨流星,當他用滅火器噴出的白色泡沫在深藍色的太空中用畫出愛的"形狀"時,很難不讓人沉醉於這些美麗的畫面中.這時候,無論你有多大年齡,都會多少羨慕他,能在宇宙中遨 游.Wall-E其實是每個人心中那個殘存的孩子,我們也曾像他一樣,作為小孩子,對任何事都好奇,但是,從某天開始,當我們知道了每件事情本來的作用,就開始失去了那份探索的心態,代替的是想像力的一天天流失.這部影片通過Wall-E也帶出了每個人曾經對這個世 界的幻想和憧憬.
Wall-E與EVE的個性塑造和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影片的敘述重點.在通過Wall-E每天的行為展現他的好奇後,再用他看電視時的陶醉眼神和伸展的手指去表現他對"愛"的渴望和內心的寂寞.EVE出現後,他一系列傻乎乎的行為則生動體現愛戀時的不知所措.而對於兩個只會叫對方名字的角色來說,"談情說愛"看似不那麼容易,Wall-E剛好證明機器人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甜言蜜語".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創作者始終沒忘記他們在描繪的是兩個"少年",角色會做很多年輕人的典型舉動,比如Wall-E開心和興奮時會像孩子一樣坐在沙發上,抱住腿(輪子)前後搖晃,十分生動.在動畫片中講一個愛情故事,其實語言並非關鍵.在過去的Disney童話中,公主與王子往往用歌聲和舞蹈表達愛產生的喜悅,Wall-E也不例外.影片中他與EVE在 太空中利用滅火器翩翩起舞的段落,配合上浪漫的音樂,在絢爛深邃的太空背景下,顯得格外浪漫.而Wall-E強於以往愛情童話的一點就是,它更善於通過角色的眼神去展現愛,當Wall-E與EVE相互對看時,他們的眼睛都會向下呈陶醉的"八點二十"形狀,一個眼神就足以傳出千言萬語.
--------------------------------------------------------------------------------
總結
Wall-E^_^本片很好的平衡了具有的多種電影元素,在編劇方面體現出不同於一般動畫片的思想深度上的復雜性和講故事的新穎角度.但同時又因缺少語言,將一切都用最直接最平時的手法展現,並激發了觀眾的參與感,因為當面對嬰兒或小動物等不會說話的生物時,人們傾向於去猜測對方的要表達的內容並融進自己的感受.本片在突出表現一個愛情故事、塑造出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同時,也給人類上了一堂環保課,引起觀眾對自身行為,對地球未來的思考.然而這一切都做得潛移默化,但效果明顯,讓成人比孩子能領悟到更多信息.太空世界的科幻色彩則是動畫片中較少觸及的,對兒童來說可以有利於開發他們的想像力,釣起他們探索未知的興趣.而愛情故事本 身,則可以打動各個年齡層的觀眾.
不過,因為本片中的幽默並非<<功夫熊貓>>中那般誇張搞笑,而是以溫情感人為主,再加上偶爾的心情沉重,觀眾恐怕無法像看<<功夫熊貓>>那樣看得沒心沒肺地開心.從娛樂性來說,可能不如<<功夫熊貓>>,因此對票房上超越熊貓信心不足(若在中國上映).不過從藝術性和觀賞性及其帶來的深淵意義來說WALL-E都是難得的佳作.
可惜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將無緣引進----因為在中國,針對迪斯尼今年的兩個引進指標已經用完,所以只能引進一些其他電影公司相對大眾的片子.我表示無法理解的同時,也只能對無法前往影院欣 賞此片的觀眾們表示同情了.

B. 至今(到2008年)哆啦A夢作了多少部大電影知道的說出所有大電影的名字.

大雄的恐龍, (1980年上映)
大雄的宇宙開拓史, (1981年上映)
大雄的大魔境, (1982年上映)
大雄的海底鬼岩城, (1983年上映)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 (1984年上映)
大雄的宇宙小戰爭, (1985年上映)
大雄的大雄的平行西遊記 (1986年上映)
大雄的鐵人兵團, (1987年上映)
大雄的恐龍騎士, (1988年上映)
大雄的日本的誕生, (1989年上映)
大雄的動物星球, (1990年上映)
大雄的一千零一夜 (1991年上映)
大雄的雲之王國, (1992年上映)
大雄的白金迷宮, (1993年上映)
大雄的夢幻三劍士, (1994年上映)
大雄的創世紀傳說, (1995年上映)
2112年小叮當誕生 (1995年上映)
大雄的銀河特快列車, (1996年上映)
大雄的鑰匙城歷險記, (1997年上映)
大雄的南海大冒險, (1998年上映)
大雄的宇宙漂流團, (1999年上映)
大雄的太陽王傳說, (2000年上映)
大雄與翼之勇者, (2001年上映)
機器人王國, (2002年上映)
大雄與風之使者, (2003年上映)
貓狗時空傳, (2004年上映)
大雄的恐龍2006, (2006年上映)
新魔界大冒險-七人魔法使,(2007年上映)
大雄與綠巨人傳說 (2008年上映)

C. 最嚇人的恐怖電影

新喪屍出籠 僵屍之地 殺出狂人鎮 屍地禁區 驚變28天 驚變28周 神秘的地洞

活死人之日 活死人之地 死亡繁殖 死亡航班 死亡之舞 死亡之雪 死亡之屋 死亡直播

末日病毒 獵殺活死人 黑色星期五1 黑色星期五2 黑色星期五3 墓地狂舞 突變活屍 五條大道通陰間
死神的十字路口
電鋸驚魂
連體陰
駭人游戲13
厲鬼將映
鬼肢解
鬼影
鬼宿舍
變鬼系列
電鋸驚魂 1-5
人皮客棧1-2
德州電鋸殺人狂 及其前傳
死神來了1-4
寂靜嶺
屍體解剖
死神的十字路口
狐狸的階梯
地獄的第十九
狗舍,
瘋羊,
孤兒怨,
人體蜈蚣,
身在其中,
喪屍出籠,
詹妮弗的肉體,
圈套,
分裂,
極度深寒,
鬼寶寶
致命切割,
人肉米粉,
筆仙,
突然有一天系列,
瑜伽學院
. 活跳屍(Re-Animator):製片人布里安.尤茲納,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2. 活跳屍(二):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3. 活魔人(From Beyond 1986):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4. 養鬼吃人(系列):迄今已拍7集,以一、二、三集最有價值。一、二集導克里夫.貝克。

5. 群屍玩過界:導演彼得.傑克遜,這是他才華盡顯的成功之作(他就是《魔戒3之王者歸來》的導演)。

6. 德州鏈鋸殺人狂(系列):托比.胡伯的成功之作,該系列共四集,後三集具有一定價值。

7. 幽浮魔點:查克.拉塞爾的早期名作,1988年公映,對50年代舊作的翻拍。

8. 鬼驅人(系列):托比.胡伯與斯匹爾伯格打造的名作。後又續出兩集。

9. 美國人狼在倫敦:又稱鬼追人、人狼咬嘩鬼,人狼題材中的經典,悲劇。

10. 猛鬼街(系列):名導韋斯.卡拉文的驚世之作,以一、二、三集最好,四、五、六、七集雖遜色,但絕對值得全部收齊。而且幾個名導均涉入其中,該系列片成了他們在恐怖片領域的演軍之所,如查克.拉塞爾(三集)、雷尼.哈林(四集)、史蒂芬.霍普金斯(五集)。

11. 黑色星期五(系列):迄今共十集,該系列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毀譽參半。該片也譯為《太兇殺人狂》。

12.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迄今共八集,名導約翰.卡朋特是始作俑者。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以兇殺案為主題的恐怖片。

13. 閃靈:庫導的大作,不收遺憾終生!!!!!

14. 夢幻殺人檔案:克里夫.貝克風格的作品。

15. 驅魔人(系列):共三集,第一集絕對經典!宗教色彩濃厚,二、三集價值不大。

16. 人狼(系列):八十年代的人狼系列片,是人狼類恐怖片的全面教材之作。共六集。

17. 嘩鬼番生(系列):又叫靈魔翻生、生人迴避。活死人題材的經典,比喬治.羅梅羅的僵屍電 影要活潑得多,共三集,一、二集強調特技,第三集由布里安.尤茲納執導,特技+情感,還感動了不少人!

18. 差品味:彼得.傑克遜的作品。

19. 烈血海底城:屬於變異生物類的恐怖片。第一滴血續集的導演喬治.卡斯梅托的作品。

20. 地獄之城:義大利導演Lucio Fulci之作,該導演特色有二:故事發生地總在外國,以美國居多;有刺激人消化道之作用!

21. The beyond:譯名不詳,前述導演的作品。

22. 僵屍(系列):原名Zombie,共四集。Lucio Fulci是始作俑者,第一集最為經典。

23. 喪屍出籠:喬治.羅梅羅的作品,此君的電影適合給Micheal Jackson作MTV背景用。 該片一度被奸商作為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出售。

24. 死亡的黎明:喬治.羅梅羅的另一代表作。

25. 惡夜僵屍:喬治.羅梅羅僵屍電影的得意之作,1968、1990共拍了兩次。

26. 天魔回魂:約翰.卡朋特的宗教類恐怖片,觀眾需要知道一些基督教內容,是一部在科學與宗教中作妥協的產物,符合八十年代的科學宗教之風。

27. 變種夜魔:克里夫.貝克的作品,名導大衛.克羅南伯格在片中飾一殺人犯。

28. 撒旦回歸(系列):共三集,也是宗教類恐怖片。

29. 鬼娃回魂:鬼娃新娘共四集。頗具特色,獨樹一幟,確立了一種以玩具為主角的恐怖片類型,開創了此類低成本片的先河,有一批追捧者。一、二集最好!尤其是第二集!特技+情節不錯!

30. 惡魔玩具:鬼娃回魂的成功仿製品。

31. 突變第三型:80年代至今,是未知生物、外星生物(異形)的風摩期,約翰.卡朋特的這一作品較好地趕上這一潮流。

32. 穿梭猛鬼城(系列):宗教類恐怖片。

33. 闖錯鬼門關(系列):即children of the corn,邪 教題材恐怖片。

34. 試管人魔:與「蒼蠅"要反映的主題類似,人類永遠不要充當上帝的角色,否則只能作孽!

35. 異形怪體:經典片,多次重拍,最近一次是1993年,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36. 夜夜破膽:布里安.尤茲納95年的宗教類恐怖片。

37. 魔鬼牙醫(系列):布里安.尤茲納作品,心理扭曲的世界的真實反映,兩集。

38. 奪命凶眼(系列):大衛.克里羅南伯格開的頭。共三集。

39. 食人族:屬人類學題材的恐怖片,真實性不容置疑。另一部叫 Eaten Alive 也屬於此類。

40. 螞蟻帝國(食人蟻):屬於自然類或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十分真實!

41. 驚異大魔繭(食人巨蚊):生物學類題材的誇張,看起來像幾億年前一米多長的古蜻蜓。

42. 蛞蝓之災: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

43. 種子人魔:類似「異形怪體"。

44. 變種DNA(系列):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的又一誇張之作。共三集。

45. 破繭天魔(系列):共四集,韋斯.卡拉文始作俑。

46. 殺出個黎明(系列):共三集,塔倫蒂諾的鬼才之作!酷到極點!

47. 夜半鬼敲門(系列):共二集。史蒂芬.金的作品。

48. 舐血夜魔:史蒂芬.金的悲劇恐怖片,主題曲是ENYA的作品,回味無窮!!!

49. 喪屍特警:活死人題材的佳作。

50. 變形戰士:擦「異形"邊的仿製品,槍戰場面不少。

51. 蛇妖:白面小生休.格蘭特的作品,英倫風味重。

52. 從死亡歸來(Back From The Dead):與《群屍玩過界》類似,絕對刺激視覺與心理防線!

53. 人玩鬼(系列):又譯《屍變》,影片中描述了屍體腐爛的千變萬化,即惡心又恐怖。共三集。

54.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55. 狂犬病:大衛.克羅南伯格的作品。

56. 變種血魔:布里安.尤茲納的作品,生物類題材。

57. 恐怖南瓜頭(系列):美國地域式的恐怖片,共四集。

58. 曼哈頓的嬰兒:Lucio Fulci的作品。

59. 守墓屋:Lucio Fulci的作品,義大利式僵屍。

60. 變種女郎:一部優秀的人狼題材作品。

61. 殺手的肖像(系列):共二集。**殺人的真實描寫!實在是殺人不眨眼!!!

62. 活死人的孩子:最新的活死人電影!

63. 血腥聖誕夜(系列):又稱超魔空間,邪 教題材恐怖片,共四集。

64. C、H、U、D(系列):紐約地下生存的變異生物殺人的故事。

65. 蜘蛛島:布里安.尤茲納2001年的作品。

66. 食人巨鱷(系列):共三集。自然類恐怖片。

67. 小強風暴:原稱They Nest ,自然類恐怖片。

68. 蝙蝠:自然類恐怖片。

69. 梯下亡魂:精神不正常的人離遠些為妙!此片是警示。韋斯.卡拉文的作品。

70. 鐵血人狼:另類人狼的作品。

71. 神鬼大反撲:韋斯.卡拉文的吸血鬼題材作品,不錯!不拖泥帶水。 <br />72. 墓穴怪談(系列):該系列電影每一集均由二、三個獨立小故事組成,題材廣泛。其中有一集是施瓦辛格任導演。

73. 猛鼠食人城:生物變異的題材。

74. 猛鬼屋逐個捉:50年代老片重拍。澤梅基斯任製片人,可見此片重要性。

75. 鬼入侵(The Haunting):與《猛鬼屋逐個捉》題材相同。音效優異。又稱「鬼屋凶靈"。

76. 瘦到死:史蒂芬.金的作品。

77. 深海狂鯊:生物變異的題材。雷尼.哈林的作品。

78. 魔鬼醫院:**醫生用活人作試驗的恐怖故事。

79. 看夜更:丹麥的一部沖入美國市場較為成功的恐怖片。

80. 魔女佳麗(系列):共兩集,人體特異功能式的恐怖片,復仇至上。

81. 血屍夜/惡夜之吻(黑夜臨近):比爾.派克斯頓演的一部僵屍類恐怖片,人物刻劃得不錯。

82. 隔離屋有鬼:80年代的片子,屬於「小魔怪"式的恐怖片。

83.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系列):兩集。《月光光心慌慌》的追捧作。

84. 奪命狂呼(系列):三集。又譯《驚聲尖叫》。第一集最好。

85. 猛鬼學校(大學舞會之夜):四集。英文名:Prom Night 。80年代的作品,類似魔女佳麗。

86. 大白鯊:共四集。斯皮爾伯格始作俑。第一集不錯,二、三也可。

87. 凶兆:共四集。類似大法師,宗教氣氛彌漫。

88. 行屍女郎:Living Dead Girl。活死人題材。

89. 深海異形:自然類題材恐怖片。

90. 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彼得.傑克遜到美國後的第一部作品,有些喜劇色彩。

91. 巫毒教:神秘邪 教使死人復活的題材。 <br />92. 禁入魔鏡(系列):共三集。

93. 捉妖小天師:少年兒童也能驅除邪怪。影片里出現了弗蘭肯斯坦、人狼、CHUD、木乃伊,吸血鬼等鬼怪。

94. 驚心食人族:另類宗教題材。

95. 口出狂言:約翰.卡朋特的作品。又稱戰悚黑洞。

96. 巨蛙:自然類題材。

97. 巨蛙鎮:變異人統治未來的題材。

98. 凶霧殺機:復仇/復仇……卡朋特的作品。

99. X你老墓(系列):兩集。有點色情,婦女受害復仇,可以理解。

100. 追命傳說(系列):三集。自然+宗教類題材。

101. 撕裂人:惡心到無敵

102. 塔拉瑪: 這個片子挺奇怪,好象在網上找不到,是講一個會巫術的女生復仇自己同學

103. 施虐者: 德國的片子,講一個虐人狂授課教別人怎麼虐待別人的事

104. 恐怖的爸媽: 一對夫妻綁架虐待許多孩子

105. 瘋人院狂魔: 發生在瘋人院的故事,很詭異

D. 機器人電影 機器小男孩變人類

你說的電影是《人工智慧》 機器人小男孩大衛一直尋找皮諾曹故事中的藍仙女,希望仙女能把他像皮諾曹一樣變成一個真實的小男孩,但是最後沒有成功。演員的演技非常好,看完《人工智慧》後建議你再看一下這個男孩演的另一部斯皮爾博格的作品《靈異第六感》,不是鬼片,一點都不嚇人,但是劇情設計鋪墊的非常巧妙,看到最後有種恍然大悟的快感,值得一看。
《人工智慧》劇情簡介
發生在一個未明確界定的未來,在那時,全球變暖已導致兩極冰川融化,沿海城市被淹,地球資源匱乏,因此需要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制度來控制人口的增長。基於此,大量繁瑣的工作已由機器人取代,甚至連性服務也不例外。 機器人們雖然在外形上已酷似人類,但每個機器人只具有特定的功能,從事指定的工作,似乎少了一個「靈魂」。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名叫Cybertronics的公司(擬真電子公司)計劃改變這種現狀,開發出一個能付出感情的小機器人,讓不能生孩子或沒有生孩子指標的父母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滿足。 影片以該公司某教授召集員工開會、宣布這項計劃來開場。會上一名女員工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現在(影片中的時代)社會上到處充滿著仇視機器人的氛圍,問題不是製造一個能對人類付出真摯的、永恆的愛的機器人,真正的問題是:「Can human love them back?」(人類會用愛來回應他們嗎?)如果這個機器人真正能愛一個人,這個人對機器人又有什麼責任呢?教授難以應答,只是含糊其辭的說這是一個道德問題雲雲。 兩年後,第一個機器人小孩大衛問世。為了測試需要,公司從員工中找了一個獨生子罹患絕症被冰凍起來的家庭來安置他,莫尼卡和亨利夫婦成為他的「父母」。 大衛是一個乖巧的孩子,漸漸地融入了與新「父母」的生活中。母親莫尼卡由最初的對大衛的強烈排斥到逐漸習慣於他的存在。她自己的兒子康復無望,而她又急切需要一個能交流情感的兒子。因此,盡管她事先被告知,機器人小孩的情感開關一旦開啟,就無法停止他的愛,而且還不能關閉這項功能,也不能將他轉售給他人,唯一的脫手方法就是送回公司銷毀。最終,莫尼卡還是在某一天啟動了這項「愛」的程序,將大衛的感情開關開啟了,也打開了大衛「愛的源泉」。 莫尼卡和大衛的交往可視為人類和機器相互靠攏與親和的一種嘗試,影片對他們之間的母子關系處理得微妙、真實而自然。不久,莫尼卡的親生兒子馬丁因為某種新的醫療手段起死回生,重新回到了父母身邊。真兒子對「假兒子」分享母愛當然心存妒忌,但影片對此的處理並沒有臉譜化,而是設計了三個細節:一是無需吃飯睡覺的大衛,在馬丁的挑釁下,強迫自己吃菠菜,欲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結果弄壞了體內的電路板;二是馬丁故意游說大衛去剪一縷莫尼卡的頭發,說這樣大衛就能得到更多的母愛,結果差點被父親誤解為他有殺人企圖;第三個是在馬丁的生日那天,大衛在游泳池旁遭到一幫小孩的戲弄,他尋求馬丁的幫助,用手臂抱住了馬丁,結果不小心兩人都跌落游泳池, 馬丁險些溺水身亡。這回莫尼卡夫婦鐵定了心,要把大衛送回公司銷毀。在驅車前往的路上,莫尼卡稍微軟了一下心,把大衛遺棄在樹林里。 莫尼卡拋下大衛前說了一句「對不起,我沒有事先告訴你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影片第二幕就把我們帶到了這個「外面的世界」:當時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真人,原文叫做「奧嘎」(orga),是英文「organism」(有機體)的縮寫;另一類人是機器人,叫做「麥 卡」(mecha),是英文「mechanism」(機械)的縮寫。麥卡在奧嘎的世界裡是沒有地位的,時刻受到歧視和騷擾,特別是一些極端分子把麥卡當作人類向虛假世界墮落的罪魁禍首,因此把流落在外的麥卡抓起來銷毀。 在莫尼卡拋棄大衛的這片樹林里,影片的一號男配角再次出場,他是一名頭發油光發亮的麥卡,專門為寂寞的女性提供性服務,外號為「男妓阿喬」(Gigolo Joe)。隨即,惡夢來臨,一隊誓言消滅麥卡的「打假者」前來搜捕,大衛和阿喬,以及其他一些殘缺不全的流浪機器人都被抓走。他們被帶到一個露天體育館,那裡正上演銷毀麥卡的血腥表演。大衛和阿喬最後也被押上了「斷頭台」上,千鈞一發之際,台下有人注意到大衛在呼救,因為人類從未見過會乞求生命的麥卡。最後,因觀眾「倒戈」,大衛和阿喬才得以逃脫被銷毀的命運。 接著,影片進入羽化空靈、充滿幻想的第三幕。大衛想起莫尼卡曾為他念過匹諾曹的童話,他發誓要找到藍衣仙女,請她把自己變成真正的孩子,「這樣媽媽就可以愛我了」。 於是大衛開始了尋找藍衣仙女的旅程。在一波三折之後,大衛駕駛著一架水陸空飛機,在曼哈頓海底的一家著名的游樂場里找到了匹諾曹故事的雕像。他停留在藍衣仙女像前,一刻不停地祈求著:「請把我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請把我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直到到飛機的電力耗盡、燈光熄滅,直到又一個冰川紀來臨…… 又過了兩千年,人類也徹底滅亡了。另一種類似抽象派繪畫中的人物的高級動物成為了地球的主人,他們從冰凍的飛機里找到了大衛,並想從他那裡了解曾經存在的人類的歷史,他們幫助大衛實現了再見到「媽媽」莫尼卡的願望,但通過科技復制的人類只能活一天,即在一天清晨復活又在當晚睡眠中死去。大衛又回到了原來的家,母子倆度過了沒有妒忌、幸福快樂的一天。晚上,當媽媽睡著的時候,大衛也乖乖地躺在媽媽身邊,悄悄睡著了,畫面慢慢淡出,影片就此結束。
編輯本段影評
《人工智慧》是斯皮爾伯格根據庫布里克的構思拍攝而來。熟悉庫布里克的人對老斯的這種詮釋應該不會太滿意。庫布里克冷幽默深刻的讓人肅然起敬,無論是邊聽貝多芬邊幻想暴力場面的《發條橙》還是騎著導彈頭光榮犧牲的《奇愛博士》,那些冷峻的幽默讓你怎麼都笑不出聲,也哭不出來。你只能睜大眼睛去看,去思索。庫布里克無法抗拒的宿命式的悲劇觀在斯皮爾伯格這里就變成了帶有一絲希望的煽情。大衛滿臉淚水面對著莫妮卡一遍又一遍的說: No. No, no, no! No, Mommy, please! No, no. Please, Mommy. 庫布里克會讓溫迪(《閃靈》女主角)擺著一張哥特式的誇張的臉,長著傻嘴神經質地囈語,她的丈夫傑克則冷漠地報以更神經的表情,他總是讓這些覺得有些自然的疏離,而不是用惡意的煽情破壞對人類悲劇命運的嚴肅思考。庫布里克也特別擅長處理大場面,對於喬這樣一個特殊身份的東西不應該只是個點綴,甚至他特殊的做愛方式也可以拿來冷幽默一把。 我們只能為大師的早逝痛心。 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已於1999年去世, 他在生命的最後15年裡一直醞釀著這部影片, 並通過電話和傳真跟斯匹爾伯格反復切磋, 他也曾提出由斯氏來執導筒。 但由於當年的電腦科技不夠發達,這個項目被耽擱下來。 庫氏過世後,斯氏接過庫氏構思的大量草稿和草圖, 並20年來首次揮筆撰寫劇本,以完成前輩的遺願。 這不是一種和諧的聲音, 如同用非調性手法譜寫貝多芬第五交響樂, 因此它會讓期待一個優美童話的觀眾失望。 這不是一部麻痹神經、刺激感官、過山車之旅似的好萊塢大片, 它刺激的是你的智商和靈魂 《人工智慧》超越了所有好萊塢電影的教條和俗套,就像60年前的《公民凱恩》那樣, 它讓按部就班套用現存審美准則的人覺得渾身不舒服。 從命題上講,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類比的影片是庫氏的《2001年太空漫遊》。 但《人工智慧》的命題更為宏大, 它從科學、文學、哲學、宗教、倫理、人性等多個角度同時切入; 它並沒有像絕大多數電影那樣提供一個完美的解答, 但它能把如此眾多的議題有機地融合在一部戲劇作品中, 這本身已是巨大的成就了。 這是一部將人性中的愛刻畫的最完美的電影,如果你用心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 你會一次次的落淚,不為別的,就因主人翁的執著、善良,還有更重要的愛!!!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tan Winsto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裘德·洛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電影歌曲/音樂 / Best Motion Picture Score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淵源——兩位大師的故事
由於《人工智慧》一片是斯皮爾伯格繼完成《侏羅紀公園》多年之後重拾科幻片的老本行,並且也是他在《第三類接觸》後又一次自編自導影片,所以該片製作的水準也就可想而知。 本片斥資1億美元,由華納、夢工廠和庫布里克製片公司合作出品,庫布里克的養子也擔任了本片的執行製片人。2000年8月17日,影片在位於加州的華納公司製片廠16號攝影棚開機(16號攝影棚是全世界最大的攝影棚,《完美風暴》一片就是在這里誕生的),整個拍攝過程中,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再一次大顯其能:工業光魔利用先進的「實時3D電腦游戲引擎」系統事先在電腦中製作了部分影片中的場景,使導演可以隨時根據拍攝需要選擇合適的背景並加入特殊效果;另外,嶄新的「On-Set Visualization」技術還可以實時地在拍攝時將演員和背景合成起來,並把合成的結果顯示到場景中,讓演員們不會因為對著藍色幕布演戲而不知所措。 看來對高科技手段樂此不疲的斯皮爾伯格這次可真是又過了一次特技癮——據小演員奧斯蒙特說,斯皮爾伯格叔叔很會給自己找樂子,《人》片拍攝過程中,攝影棚簡直就是他的一個大型游樂場。難怪我們總能在斯氏的影片中看到那麼多自己兒時的夢,其實這位大導演本身就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頑童。
宣傳——「欲擒故縱」的把戲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均保持了高度的保密性,再厲害的記者也無法打探到有關劇情或拍攝的任何細節。這種保密程度與當年的《女巫布萊爾》可有一拼,因而《人》片也就格外受到影迷們的關注,網路上各種與《人》沾邊的消息都成了電影愛好者們瘋狂追逐的對象——這也許正是影片製作者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吧?「欲擒故縱」的把戲比起花大把的銀子作宣傳來說,可劃算多了。 當然,保密歸保密,「欲擒故縱」還是不能完全替代影片宣傳的。《人》片的宣傳手法可以說也是很討巧的:在電影預告片的末尾,一句猶如謎語一般的話引起了影迷們的極大興趣,要想解開這個謎團,他們必須訪問一系列的網站,然後得到幾個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撥打這些電話號碼並且發信給那些神秘的地址,謎底——也就是《人》片的劇情——就會一點一點地呈現在你的眼前。這種宣傳方法正好投合了影迷們獵奇的心理,達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幕後
斯皮爾伯格繼承大師庫布里克遺志,拍攝了這部未來派的科幻史詩影片,裘迪勞和第六感小神童奧士文的機器人造型頗為神奇。 故事發生在二十一世紀,地球因溫室效應而令冰山溶化,許多沿海城市被水淹沒,人類只有依靠電腦的人工智慧來維持生命,同時人類也應用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作各種不同的用途。在其中的一個家庭,一對人類父母收養了小機器人大衛(凱利祖奧士文)作為他們的兒子,給他真人一樣的生活。而大衛在人類中長大,開始了一段非比尋常的心路歷程… 本片是導演監制於一身的斯皮爾伯格根據電影大師史丹利庫布里克生前所留下的八十頁劇本改編而成的。影片的故事有點兒象童話皮諾曹的現代科幻版,和2年前羅賓威廉斯的《兩百年人》(Bicentennial Man)也有幾分相似。而片名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就是人工智慧的意思,影片的全名也應該是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斯皮爾伯格自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後就一直在猶豫他的下一部作品,他手頭的計劃包括《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印第安納瓊斯第四集》(Indiana Jones 4)和《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等。但由於和他有20年交情的庫布里克於1999年突然去世,《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在無奈中帶著一絲遺憾成了大師的絕響,而大師生前最後一個計劃也就是本片《A.I.》暫時擱淺,這一突變使得斯皮爾伯格把本片列入了他的計劃之中。 斯皮爾伯格於去年初決定繼《侏羅紀公園》後再度挑戰科幻題材的影片,其中包括向老友致敬的這部《A.I.》和湯姆克魯斯期待多時的《少數派報告》,兩部影片到底誰先勝出一度成了影迷茶餘飯後的最佳話題。經過數度周折,斯皮爾伯格最終選擇了這部他從未嘗試過的未來派風格的科幻史詩影片《A.I.》。
人工智慧幕後揭秘
1999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因為心臟病突發而永遠的離開了他畢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引用一本雜志的話「我們對這個死去的偉大導師已經說的太多」。這個大師的一生之中,只拍了16部影片,卻部部都是驚世之作,從《2001年太空漫遊》到《發條橙》,他老人家的深度和對人類的諷刺實在是讓人佩服。「只有上帝和庫布里克才熱愛人類和詛咒人類——如今這一對老混蛋在天堂又他媽笑了。」 唯獨讓這位大師在天堂仍不得安心的,就是讓他花費了二十多年心血的《AI》,早在197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構思如何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了。靈感來源於1969年的一部短篇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小說描繪了一個失去關愛的機器男孩和他的玩具泰迪熊的故事。庫布里克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不斷加工潤色甚至還找來幾位小說家一起來合作當故事構思的差不多時,技術的實現問題就擺到了庫布里克面前。以當年的技術水平是很難達到庫布里課的要求的。不是說庫布里克挑剔,之所以稱之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別人拍一部電影可以只花幾個月,他卻要耗費三四年。所以《2001年:太空漫遊》放在今天看仍然很完美,而別的早期科幻片卻顯得很粗糙,道理就在於此。話在說回來,因為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庫不里克深感難度之大,只好把進展放慢,暫時將影片擱置起來。 一切的改變開始於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這部科幻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票房上,更在於技術上。可以說《侏羅紀公園》是電影數碼技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庫布里克從那裡看到了希望,於是,當年感恩節上他邀請了公司的效果總監丹尼斯·謬倫去他在英國的家做客。飯後庫布里客觀摩了丹尼斯帶來的一些樣片,並一起討論了為該片進行數碼製作的可能性。回到美國後,丹尼斯開始為《AI》設計方案,但庫布里克要求甚高,每個方案他都不會馬上表態。因為庫布里克的這種拖拉作風,一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也未能有所進展。 就在庫布里克去世一年後,華納公司讓史蒂文·斯皮爾博格接手了這部影片。幾十年沒寫過劇本的斯皮爾博格開始為《AI》編寫劇本。這不是華納公司的突發奇想,事實上二十年來庫布里克一直與斯皮爾博格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要說誰是最了解這部影片的人,那麼除了庫布里克自己就是斯皮爾博格了。兩年後丹尼斯被請到洛杉磯,會見了斯皮爾博格。在那裡丹尼斯驚訝的看到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所准備的各種資料,其中包括請畫家貝克繪制的一千五百多張電影插圖。事實上從丹尼斯1993年同庫布里克第一次會晤開始,庫布里克就為該片投入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說到這1500張插圖,我們還要提一下他們的作者——克里斯·貝克。庫布里克之所以找到貝克是因為被他的一部圖畫書所吸引,庫布里克告訴他大致內容,然後讓貝克自由發揮。就這樣,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兩人雖然身在兩地,但通過電話和傳真機完成了這些驚人的插圖。 正式開始工作後,他的老搭檔斯坦·溫斯頓工作室自然而然的負責起人物造型的任務。當然,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了。說到為機器人設計造型,溫斯頓工作室可是有一手的。最經典的造型莫過於當年的《終結者》了。但是這次不同以往,要設計的造型數量巨大,斯坦溫斯頓試圖創造出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機器人世界。為此,溫斯頓工作室聘請了超過140位藝術家來加盟這個工程。並且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車間,這是溫斯頓工作室有史以來搞的最大的一次,人人都是傾力而為之。即便如此,在設計了幾百個方案後,斯皮爾博格居然還是不太滿意,他總是說「哦,他看起來實在太像終結者了。」 當影片轉交到斯皮爾博格的手中,一切關於大衛的問題都不存在了,因為斯皮爾博格使用了真人來扮演這個機器男孩(不愧位大師,偷工減料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不知道庫布里克在天之靈會不會被氣的吐血……)。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特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在表演的時候居然能幾分中不眨一下眼睛。當然,為了讓他顯得更完美,化妝師們剃光了奧斯蒙特臉上的汗毛,這樣他看起來會更光滑一些。事實上,為了研究出這個效果,化妝師拿其他小孩做了很多試驗,以至於最後半打孩子臉上都是光光的。 影片的主角是機器人男孩大衛,這是一個皮諾曹式的人物,也是讓庫布里克最傷神的角色,早在199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了一系列試驗,摸索如何在影片中表現這個角色。以庫布里克最初的想法,大衛一定不能用真人來扮演,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真小孩兒會長大,而以庫布里克的拖拉作風,估計影片拍完小孩兒也該成人了。同時他也希望這個角色看起來稍微的不同於真人,因為他畢竟是個機器人。所以他讓IML做一個全數碼生成的人物試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隨後考慮使用玩偶,模型專家以庫布里克五歲的孫子為樣板,製作了玩偶模型,但是這個方案最後也未被採納。也有人建議庫布里克使用真人演出,再加上電腦生成的腦袋,如此種種,但庫布里克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令他滿意的效果。 當斯皮爾博格除了大衛,影片中還出現了各種型號千奇百怪的機器人。製作者們為了影片設計了大約25種機器人。他們各司其職,擺闊請立功,廚師和開罐頭的機器人。斯皮爾博格要求這些機器人看上去更人性化一些,而不是讓觀眾感覺到他們只是一些機器而已。為了讓這些機器人在銀幕上活靈活現,斯坦溫斯頓工作室動用了模型、CG和化妝技術,總而言之,能用的全都用上了。 雖然影片上映後如同所有庫布里克的影片一樣,觀眾反映平平。但相信它會是一部慢熱的作品。在若干年之後,成為又一部偉大的作品。畢竟,它包含了兩位電影大師的心血。以及數百名幕後人員的忘我工作。

E. 賈乃亮《極限挑戰》超極限,亮哥的綜藝感到底如何

賈乃亮的綜藝感一般。我自己是《極限挑戰》的忠實粉絲,但也僅限於在嚴敏當導演的期間了。在新的節目中,孫紅雷、黃渤、張藝興和黃磊都不在了。現在最新的一期是換上了雷佳音、岳雲鵬和迪麗熱巴。

賈乃亮在錄制《極限挑戰》中的表現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很多觀眾說,“對賈乃亮越來越反感”。他偏執的輸贏欲和在節目中的表現給人一種“沒必要”的感覺。當你設置一個游戲來忽悠別人的時候,並沒有錯。當你被別人設計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所有人都欺負我”、“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的表情。賈乃亮用了太多的力營造出一種“綜藝感”,讓人覺得尷尬和不舒服。

F. 賽羅有哪些大電影

截止2019年5月,賽羅登場的電影有:

1.《宇宙英雄之超銀河傳說》:

是日本科學空想特攝電視連續劇奧特曼的電影版,紀念奧特曼系列誕生45周年。

2.《超決戰!貝利亞銀河帝國》:

影片講述了賽羅奧特曼,為了粉碎皇帝貝利亞的野心,和小治、艾美拉娜公主一同乘坐宇宙飛船開始新的征程。

3.《賽羅奧特曼VS黑暗洛普斯賽羅》:

雷召喚哥莫拉迎戰機械哥莫拉不敵,正當危急之際,賽羅奧特曼出現營救。而為了計劃的繼續進行,薩洛梅星人啟動了黑暗獨眼巨人賽羅。

4.《賽羅奧特曼外傳之滅星殺手》:

賽羅奧特曼與紅蓮火焰,鏡子騎士,詹伯特阻止天體的運轉,並結識了詹奈。

5.《奧特曼傳奇》:

影片講述了賽羅奧特曼、戴拿奧特曼和高斯奧特曼成功與TEAMU相遇保衛地球的故事。

6.《決戰!奧特10勇士》:

影片圍繞平成系的十位奧特曼與超時空魔神艾塔爾加的決戰,講述了銀河奧特曼和維克特利奧特曼在賽羅奧特曼的訓練下變得更強,與其他幾位奧特戰士並肩作戰打倒敵人的故事。

7.《來了!我們的奧特曼》:

在宇宙的某處,配合梵頓星人格爾曼對奧特曼傳說的敘述,初代奧特曼與巴爾坦星人展開激戰,奧特曼與大量巴爾坦分身大戰。

8.《羈絆之力,借用一下》:

該片講述了面對准備用黑暗圓環的力量把地球轉化成寶石的姆魯娜烏以及手下邪惡宇宙人軍團,歐布與其展開決戰的故事。

9.《連接吧!願望》:

劇中捷德奧特曼將會與賽羅奧特曼,歐布奧特曼和伽古拉斯伽古拉等同伴一起對戰毀滅全宇宙的最邪惡兵器巨大人工頭腦吉爾巴里斯以及它的加拉德隆軍團。

(6)機械挑戰大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賽羅奧特曼隸屬於宇宙警備隊,創建了終極賽羅警備隊,曾因年少叛逆意圖觸碰等離子火花塔的能量核,險些釀成大錯,之後賽文奧特曼把他託付給雷歐奧特曼訓練,目的是塑造強大的內心。後從奧特之王口中知道自己的身世,並和夥伴們一起成功拯救被貝利亞奧特曼威脅的光之國。

起初,賽羅在怪獸墓場打敗了貝利亞剩下的怪獸軍團,還將貝利亞打到裂谷下。然而,貝利亞藉助100頭怪獸的力量,將全部的怪獸合體,變成了貝流多拉。

賽羅趁著夥伴雷操控著終極戰斗儀使怪獸們開始反抗的時候,獲取了能量核的能量,通過夢比優斯、戴拿、雷歐兄弟、奧特曼等人的聯手攻擊,擊敗了貝流多拉。M78星雲恢復安定後賽羅與賽文父子相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賽羅奧特曼

G. 借著灰太狼生日,全新大電影《筐出未來》宣布定檔,你有哪些期待

如果深入探究這部動畫片,我們會發現他在整體上是昂揚積極、催人奮進的舉例來說,即使多年沒看老版的喜羊羊,我仍非常清晰地記得《羊羊運動會》中原本毫無感情、不知道何為「朋友」、只是為了爭奪獎牌的機械羊隊長逐漸被暖羊羊的屢屢救助打動、逐漸明白了「朋友」一詞的含義,並最終在生死關頭捨命救下暖羊羊、壯烈犧牲,這何嘗不是在向我們闡述「朋友」一詞的含義與真諦?

H. 如何評價電影《超能查派》

電影《超能查派》一上映就引起巨大討論,觀眾主要的爭論點在於這部電影的主角機器人是不是太不像個機器人,我想來看機械對戰,你給我看機器人成長與學習?很多男生內心崩潰。

但是,導演拍這部《超能查派》本來就不是想來一場機械大亂斗,而是想還原一個孩子初生之際面對這個世間的繁雜與善惡如何成長的故事啊。

總的來說,《超能查派》是瑕不掩瑜的,對於人性本身的探討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

I. 挑戰最恐怖的電影

以下都是我自己寫的,還算全,被別人復制過,我做了很多改動也在更新,喜歡隨時更新...應該能幫到你,仔細看看,新片 老片 經典片 電視劇 系列恐怖片 漫畫 游戲 准備出的片都有,我希望能把自己看到過的,看到的寫出來,新的在最底下

《奪命手術》歐美-這個片子看的我很不舒服,不是血腥那種。
《分裂》這個片子還沒有出,但是看到預告片感覺很不錯
《布萊爾女巫》 -不用我做過多介紹了吧,死亡錄象-科羅佛檔案的前輩,據說真實時間改編。
《毛骨悚然》美版,這個也不錯相信是你喜歡的類型。
《死亡特訓》(也叫八面埋伏)個人認為不錯的片子,屬於驚悚片
《鬼蜮失魂地31公里》也是劇情類型的
《血眼》新納粹主義分子
《荒島驚魂》-驚悚片
《鬼月殺機》這個是你喜歡的日式風格恐怖片,是美國的,個人認為算不錯了。
《靈異孤兒院》-也是恐怖類型的
《機械女》-恐怖類型
《趣味游戲》這個是變態殺人的,主要我喜歡這種類型的片子,也介紹給你可以看下
《邊城小鎮》-殺人的,劇情夠緊湊,有些恐怖片未必是鬼才嚇人
《神秘窗》-劇情
《死刑》-還可以
《桑樹街》-拍的很不錯錯,特技絕對夠真實 ,這個不完全是喪屍,我強烈推薦
《屍地禁區》-也是你喜歡的嚇人類型呵呵
〈100英尺 〉-今年的新片-恐怖類型
〈快門〉恐怖類型
〈美國怪談 〉我很喜歡的一部片
〈魔窟〉冒險恐怖的
〈血腥瑪麗〉-恐怖類型
〈隔離疫區〉這個是美國版本的死亡錄象,還沒有出,隨時關注吧
〈死亡錄象〉這個現在太出名了,相信大多都看過,如果沒看過去感受下,最後10分鍾很過癮
〈變種女郎〉也是我喜歡的
〈迷霧〉這個也是很不錯的恐怖片,屬於怪物類型,但是絕對不無聊,大多人都看過,如果沒看過去看下
〈鬼魂傳奇〉也是恐怖類型的
〈鬼霧〉這個是迷霧的上一個版本,值得一看
〈復制DNA〉大蟲子呵呵
〈脈搏探測器〉絕對的心理恐怖片
〈閃靈〉太有名了
〈鬼屋凶鈴〉恐怖類型的
〈鬼影〉絕對是你喜歡的類型
〈恐怖廢墟〉食人草
〈苜蓿地〉非常優秀的片子,強烈強烈的推薦
〈末日侵襲〉不用說了,不錯的大片
〈網路殺機 〉也不錯
〈身在其中〉很不錯的片子,帶血腥
〈黑色地板〉也是你喜歡的類型
〈厄夜三十〉推薦你看
〈荒野惡林〉追殺,變態殺人的,但沒你想的那麼血腥,劇情不錯
〈死寂〉這個強烈推薦給你
《活死人黎明》雖然你不喜歡喪屍,推薦一下。
《活死人之地》《生化危機3》《電鋸驚魂》
《天外來菌》我非常推薦的片子
《黑水》鱷魚的,很推薦,比較驚心動魄的片子,不是那種一隻大鱷魚傻吃人的
《車庫驚魂》比較不錯
《地下墓穴》還可以
《血月》很GOOD
《隔山有眼》1-2
《驚變28周》1-2
《恐怖蠟像館》
《非禮勿視》
《美國人狼在倫敦》
《驅魔人》
《天魔2006》
《寂靜嶺》
《恐怖那瓜頭》
《少年漢尼拔》推薦
《鬼擋路1-2》刺激
《1048幻影凶間》
《吸血驚情400年》雖然是老片,但是太棒了
《夜訪吸血鬼》經典,我非常喜歡
《地鐵驚魂》
《屍骨無存》
《人皮客棧》這個就是血X
《死亡空間動畫片》這個太牛X了
《惡靈空間》1-2
《驚心食人族1-2》也叫做剝皮人魔
《黑夜傳說1-2》
《幽靈船》
《異次元殺陣》也叫做「心慌方」非常強烈的推薦
《鬼水凶靈》美版
《我說你做》
《狼溪》
《加百利》
《鬼哭神嚎》
《夜魔》
《靈異第六感》
《魔鬼搭車人》
《鬼天使》
《生存游戲》
《地獄神探康斯坦丁》
《萬能鑰匙》
《撕裂人》
《九人禁閉室》
《理發師陶德》

接下來給你發些亞洲的(我看的不多)
〈驚險游戲〉〈香頌鬼屋〉〈七天〉〈鬼肢解〉〈追擊者〉〈恐怖童謠〉《狐狸階梯》《午夜凶鈴》《咒怨》《鬼宿舍》《殺人回憶錄》
〈靈魂密碼〉〈鬼鼓〉〈假面〉〈瘋魔美女〉〈黑色之家〉〈駭人手機〉 《筆仙》《鬼水凶靈》《異度空間》《惡魔的藝術》《再殺部隊》
〈怪談新耳袋〉〈深海尋人〉 《惡男事件》《恐怖爆發》《死神十字路口》《山村老屍》 《案山子》《森冤》《驚險游戲》 《怪談》

《宮女》《棺木》《蟻群》《考死》《506哨所》《牆之魘》《鬼怪密林》《回歸》《19層空間》 《感染》

不行了太多太多了,你要都看過我也實在幫不了你了, 給你介紹的亞洲恐怖片有的可能還沒有出,或者已經出了,我也不清楚,因為平時我只看歐美的,自己關注下呵呵,然後給你歐美恐怖片票房的排行,看看有沒你喜歡的。
1鬼眼(又叫第六感)
2驅魔人(……)
3夜訪***(後三個字自己查)
4小島驚魂
5斷頭谷
6美版咒怨
7異形大戰鐵血
8電鋸驚魂3
9奪命狂呼3(在歐美上映後票房飆升)
10美版午夜凶鈴2
11美版午夜凶鈴1
12刀鋒戰士2
13電鋸驚魂2
14刀鋒戰士3
15弗萊迪大戰傑森
16死神來了3
17死神來了
18鬼哭神嚎
19德州電鋸殺人狂03版
20入侵腦細胞
21電鋸驚魂
22奪命狂呼
23奪命狂呼2(前兩部都只在美國上映)
24寂靜嶺
25萬能鑰匙
26鬼入侵
27鬼訊號
28死神來了2
29異形2(僅在美國上映)
30驚情四百年
31人皮客棧
32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麼
33狂蟒之災
34刀鋒戰士(僅在美國)
35隔山有眼
36恐怖蠟像館
37十三幽靈
38狂蟒之災2
39美版咒怨2
40驚心食人族2
41鐵血戰士(僅限美國)
42驚心食人族
43異形3
44月光光心慌慌2
45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
46惡水凶靈
47幽靈船
48異形4
50不死之王德古拉
51吸血鬼女王
52月光光心慌慌8
53鐵血戰士2
54鬼霧
55隔山有眼2
56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麼2
57鬼娃孽種
58惹鬼迴路
59人皮客棧2
60恐怖網站
61死寂
62千屍屋
63傑森X
64非禮勿視
65死亡鬼屋
66吸血鬼陰影
67原凶畢露
68撕裂人

接下來是日本的一個恐怖節目,據說都是真事叫做《 USOJAPAN 》

然後是幾個電視劇的恐怖片《恐怖大師》《邪惡力量》《恐怖之源》《鬼語者》《靈媒輯凶》《靈異之城》《惡魔獵人》《終結者外傳》-科幻的也不錯 《遠古入侵》

在給你點美國新片
《刺》《嗜血魔人》《新版喪屍出籠》《電鋸驚魂5》《午夜食人列車》《針孔旅社2》《殘虐你娛樂我》《異蟲咒》《恐怖煉獄》《惡靈空間3》《獸餐2》《吸血新世紀》《暮色》《回魂》《紅眼病》《解剖學教室》《鬼月殺機》《不請自來》《繁殖》《低語》《重回血腥死亡營-這個一般》《陌路狂殺》《食屍鬼》《美版見鬼》《荒野惡林》《致命玩笑2》《購物驚魂》《死亡湖》《血腥數字》《破綻-這個我強烈推薦》《邪林地》《停屍間》《閣樓》《軌跡人》《末日先鋒》《羅威納復仇》《犬戰士》《小島驚魂》《蛛網》《100英尺》《沙排殺機》《伊恩斯通之死》《活屍日記》《前哨》《惡靈詛咒》《伐頭嶺》
《農家小屋》《鬼域31公里》《恐怖休息站2》《狂蟒之災3》《惡鬼上門》《月光心慌慌前傳》《生化危機惡化》《鑽孔者》 《伊甸湖》《嬰靈惡泣 》《我的血腥情人節3D》《黑夜傳說前傳:狼族再起》《燈紅酒綠殺人夜》《詭信號》《要命法則》

一些經典系列
《猛鬼追人》《鐵血戰士》《異型》《黑色星期五》《猛鬼街》《月光心慌慌》
《大白鯊》《烏鴉戰士-共5部》《生人迴避》《活跳屍》《鬼娃新娘》《異種》
《奪命凶眼》《食人族》《破繭天魔》《殺出個黎明》《人玩鬼》《變種女郎》
《沉默羔羊》《刑房》《怪談新耳袋》

一些經典老片
《群屍玩過界》《頁頁破膽》《梯下亡魂-這片太牛》《魔精》《魔胎》
《猛鬼工廠》《鬼作秀》《妖夜傳說》《夢魘》<夢幻殺人檔案><人狼>
《嘩鬼番生》《差品味》《烈血海底城》《地獄之城》《蛇妖》《死亡的黎明》《惡夜僵屍》《天魔回魂》《變種夜魔》《撒旦回歸》《惡魔玩具》《突變第三型-這是80年代大作》《鬼屋穿梭人-穿梭猛鬼城》《闖錯鬼門關》《試管人魔-變蠅人》《異形怪體》《魔鬼牙醫》《驚異大魔繭》《蛞蝓之災》《種子人魔》《夜半鬼敲門》《舐血夜魔》《喪屍特警》《變形戰士》《從死亡歸來-群是玩過界很像,血腥》《割人狂醫》《曼哈頓的嬰兒》《完全猛鬼手冊》 《極度深寒》《戰栗黑洞》《

十大禁片
《索多瑪120天》《困惑的浪漫》《下水道人魚》 《情慾九歌》《不可撤銷》《羅曼史》《感官世界》《唾棄你的墳墓》《魔法聖嬰》《切膚之愛》

我最期待的一些恐怖片 (絕對都是大片級,不是垃X...)
NO1--------《終極警戒》雖然你不喜歡喪屍片,但是這個片子非常牛,你一定要看

NO2--------《墨西哥大砍刀》這個那就不用說了,刑房的下一部

NO3--------《不給糖就殺人》這個據說不錯,我也不清楚

NO4--------《不明海生物》這個貌似也不錯

NO5--------《回魂》

NO6--------《黑暗侵襲續作》The Descent2

NO7--------《咒怨3》

NO8--------《驚心食人族3》

NO9--------《十三號星期五》11 這個我太T M期待了,傑森復活。

NO10-------《死神來了4》

NO11-------《異能》

NO12-------《鬼媽媽》

NO13-------《狼人》

NO14-------《騎士》

NO15-------《可愛的骨頭》

NO16-------《先知》

NO17-------《天使與魔鬼》

NO18-------《終結者4之救世軍》

NO19-------《銃夢》

NO20-------《9》

NO21-------《孩子們》

NO22-------《游戲求生》

NO23-------《電鋸驚魂6》不是5,10月底上映

NO24-------《異次元戰神》

NO25-------《手機》亞洲-韓國

NO26-------《母親》亞洲-韓國

NO27-------《彼岸島》亞洲-日 本-有漫畫

NO28-------《竊聽風雲》亞洲-中國香港

NO29-------《墜入地獄》

NO30-------《孤兒》

NO31-------《光暈戰士》

NO32-------《雪盲》

NO33-------《死人島》活死人日記續集

NO34-------《聚寶盒》

NO35-------《詹妮弗的肉體》

NO36-------《破壞欲》

不錯的血腥漫畫(絕對都是不叫經典的,懸疑 恐怖 都有,不是少女漫畫風格..)
《殺戮都市》《死亡通告》《彼岸島》《見鬼筆記》《暗之聲》《行屍走肉》《死亡進化》《14歲》《伊藤潤二》《不安的種子-這看的我氣雞皮疙瘩》《深海魚男》《萬人夜話》

一些恐怖游戲和槍戰游戲 FZ的
《寂靜嶺》《生化危機5》《求生之路》《禁區51》《輻射3》《死亡空間》《潛行者-切爾諾貝利陰影-切爾諾貝利-晴空,二部》《孤島驚魂-不是孤島危機》《薔薇法則》《零》《九怨》《屍人》《暗夜殺機1-2》《黑暗行動》《FEAR》《耶利哥》《原形體》《八幕村》《忌火起草》《吸血鬼起源》《殺手俱樂部》《終極刺客》《止痛葯》《極度深寒》

恐怖小說
《寵物公墓》
《厄兆》
《惡月之子》
《黑暗的另一半》
《傑羅德游戲》
《玫瑰瘋狂者》
《神秘火焰》
《死光》
《唯一生還者》
《死亡區域》
《黑暗塔》系列(包括《槍俠》、《三張牌》、《荒原》、《巫師與玻璃球》、《卡拉之狼》、《蘇珊娜之歌》、《黑暗之塔》

J. 一部地球因核戰爆發,人類被機器人略殺,人類只好躲在地下水道做殊死抵抗的電影

The Matrix Posters (23)

1 系列電影
1.1 黑客帝國1
影片信息: ◆ 片 名:黑客帝國 / 英文:The Matrix / 港譯:22世紀殺人網路 / 台譯:駭客任務 / 黑客帝國
◆ 制 片:喬·西爾沃(Joel Silver) ◆ 導 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編 劇: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主 演: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 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凱莉·安·摩絲(Carrie-Anne Moss) ◆ 類 型:動作(Action) 驚悚(Thriller) 科幻(Sci-Fi) ◆ 國家地區:美國 ◆ 語 言: English ◆ 發行公司:華納(Warner Bros.) 精彩劇照
◆ 首映日期:1999年3月31日 ◆ 製作公司:威秀(Village Roadshow) Silver Pictures ◆ MPAA定級:R 級 ◆ 片 長:136 分鍾 ◆ 製作成本:95(單位:百萬美元) ◆ 首映票房:27,788,331.00 (單位:美元) ◆ 全美票房:171,479,930.00 (單位:美元) 精彩劇照
◆ 海外票房:288,900,000.00 (單位:美元) ◆黑客帝國1 劇情簡介: 在矩陣中生活的一名年輕的網路黑客尼奧(基努·里維斯)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似乎被某種力量控制著,尼奧便在網路上調查此事。而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類反抗組織的船長莫菲斯(勞倫斯·菲什伯恩), 精彩劇照
也一直在矩陣中尋找傳說的救世主,就這樣在人類反抗組織成員崔妮蒂(凱莉·安·摩絲)的指引下,兩人見面了,尼奧也在莫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現實中,逃離了矩陣,這才了解到,原來他一直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真正的歷史是,在20XX年,人類發明了AI(人工智慧),然後機械人叛變,與人類爆發戰爭,人類節節敗退,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把整個天空布滿了烏雲,以切斷機械人的能源(太陽能),誰知機械人又開發出了新的能源---生物能源,就是利用基因工程,人工製造人類,然後把他們接上矩陣,讓他們在虛擬世界中生存,以獲得多餘的能量,尼奧就是其中一個。尼奧知道後,也加入了人類反抗組織,在莫菲斯訓練下,漸《黑客帝國1》劇照(8張)漸成為了一名厲害的「黑客」,並漸漸展露出,與其他黑客的不同之處,讓莫菲斯也更加肯定他就是救世主,就在這個時候,人類反抗組織出現了叛徒,莫菲斯被捕,尼奧救出了莫菲斯,但在逃跑過程中,被矩陣的「殺毒軟體」特工殺死,結果反而讓尼奧得到了新的力量,並復活了,真正的成為了救世主,並把在矩陣無所不能的特工殺死了(刪除了) 從此,人類與機械的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2 黑客帝國2
影片信息: ◆ 片 名: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 英文:The Matrix Reloaded / 港譯:廿二世紀殺人網路2: 決戰未來 / 台譯:駭客任務:重裝上陣 黑客帝國2 重裝上陣
◆ 制 片:喬·西爾沃(Joel Silver) ◆ 導 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編 劇: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主 演: 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 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凱莉·安·摩絲(Carrie-Anne Moss) 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 蘭伯特·威爾森 (Lambert Wilson) 雨果·維文(Hugo Weaving) 賈達·萍克特·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 ◆ 類 型:科幻(Sci-Fi) 動作(Action) 驚悚(Thrill《黑客帝國2》劇照(18張)er) ◆ 國家地區:美國 ◆ 語 言:English ◆ 發行公司:華納(Warner Bros.) ◆ 首映日期:2003年5月15日 ◆ MPAA定級:R 級(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 片 長:138 分鍾 ◆ 製作成本:200 (單位:百萬美元) ◆ 首映票房:91,774,413.00 (單位:美元) ◆ 全美票房:281,576,461.00 (單位:美元) ◆ 海外票房:457,000,000.00 (單位:美元) 劇情簡介: 【劇情篇】 上回說到尼奧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在中彈「復活」的同時,他也變成了無所不能「救世主」。結尾的「飛升」象徵著人類超級英雄的誕生:尼奧將帶領錫安基地的人民,打響對機器世界的反擊戰,並將以勝利者的姿態結束這場戰斗,還人類以自由之身。他的使命會實現嗎?母體會那麼甘心被摧毀嗎? 實際上,整個《重裝上陣》是尼奧探尋自己使命背後真相的過程,他要為自己的行動尋找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在上集打敗密探史密斯、救出墨菲斯之後,尼奧隨同親密愛人崔尼蒂和其他戰友一起,乘坐Nebuchadnezzar號飛船返回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類據點——錫安基地。在那裡,他們和其他自由戰士們聚集到了一起,其中包括墨菲斯的甜蜜冤家——奈奧比美眉。另外,基地的政治家們也上場了。 就在這時,母體系統決定「先下手為強」,派遣了為數250000的電子烏賊大軍,開始進攻錫安基地,微弱的基地防守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如此強大的機甲兵團,看來人類最後的香火也岌岌可危;當然,墨菲斯他們的飛船上有各種各樣的資料,自然少不了中國那幾本名為《左傳》《史記》之類古籍的電子版本,尼奧他們一下便想到了「圍魏救趙」的良招,決定再次潛入母體,從內部破壞它,最後達到消滅機甲兵團的目的。同時,尼奧也想再和「先知」談一談,以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神聖使命。 可是,「母體取經」的道路註定是凶險多端的:在尋找母體系統內唯一知道系統弱點的「制鑰者」的過程中,NEO、墨菲斯和翠尼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敵人的能力升級了,數量更是增多了,尼奧的超能力受到致命的挑戰,墨菲斯和翠尼蒂對NEO的信心也受到無情事實的打擊。究竟尼奧他們能不能完成任務後從母體內部全身而退?錫安基地的命運如何? 【人物篇】 《黑客帝國》第一集固然看得大家拍案叫絕,其實出場人物極其有限,也就那麼十來個人,包括那三個密探。到了第二、第三集可就不同了,角色數量暴增。也難怪嘛,NEO他們回到了人類基地,兩個陣營內都有新人出現。這些傢伙都是什麼底細呢? 慢著,為了避免「喜新厭舊」的罪名,讓偶還是來簡要介紹一下舊人物的新動向。第一集中除了那個犧牲的、那個叛變的、和那個接線員,其他船員都會在第二集出現。那死掉的兩個船員就不用說了,但Tank這個純種人類不能在續集中出現,著實有些可惜,據說是因為擋期的原因。NEO和崔尼蒂這對璧人,自從在第一集末尾捅破那層矜持的紙,勇敢了表露真情之後,本集中更是如乾材烈火般如膠似漆到不可開交,害得墨菲斯得了嚴重的紅眼病,直到他回到基地見到了小別勝新婚的奈奧比才痊癒。 第一集最大的反角,密探史密斯先生這次又以嶄新的面目重新上市;其實,在第一集中他的言行就表明他已經部分感染了人類的感情和性格,這種感情加上他自身強大的意志力,使他得以對抗MATRIX讓他消失的命令,在奇異復活的同時也獲得了隨意復制的超能力,成為MATRIX系統內的一個自由體。現在他的唯一目標就只有NEO,而且這種意識並非為了MATRIX系統的安全,而是完全為了自我強烈的復仇意識。為了殺死NEO,他可以摧毀任何東西,包括MATRIX。 「先知」在第二集中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上,她的身份一直是《黑客帝國》最大的一個迷:她到底是個人,還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程序?她隱藏在哪裡,又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問題,都只有等觀眾們在兩部續集中尋找答案了。 好,熟人介紹完畢,輪到新丁們出來溜溜了: ◎鐵血娘子—奈奧比(Niobe) 我們已經知道,這位美眉是墨菲斯同學的歡喜冤家;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她還是錫安基地唯一的女船長,她的那艘飛船名為「洛格斯」(Logos),是整個基地上體積最小,但速度最快的飛船。大家別看該美眉身材嬌小玲瓏一如她的飛船,她可是基地指揮官里最強悍的成員,性格倔強,脾氣也不小,連墨菲斯都得讓她三分;同時,與墨菲斯相比,她對NEO並沒有那麼大的信心;她只相信自己,相信戰斗才能改變一切。的確,她在戰斗方面非常在行,個人搏擊能力也屬一流,難怪被選作擔任《進入母體》(Enter the Matrix)游戲的主角了。 扮演這這一鐵血娘子的,就是威爾史密斯同學的老婆——傑達·平克特·史密斯。諸位可能還不太熟悉這個名字,她就是艾迪墨菲的《肥佬教授1》裡面那個漂亮黑美眉,也是去年《拳王阿里》中拳王的幾位老婆之一。面對奈奧比這一極富挑戰力的角色,傑達勇敢地演繹出了獨特的風采,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把她本人固執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相信她的老公對此深有體會,嘿嘿)。據說,威爾本人也是《黑客帝國》的超級影迷,他曾向老婆吹枕邊風,要她向沃卓斯基兄弟代為求情,看能不能在續集中扮演個密探什麼的,畢竟,他還是有不少穿黑衣、戴墨鏡的經驗的。奈何導演硬是不給面子,估計是考慮到要是這哥們把《黑超特警》的羅嗦勁帶進MATRIX里,那整部戲的味道就變了。 ◎戰斗三人組—洛克(Lock)、ZEE、林克(Link) 洛克和墨菲斯一樣,是另一艘指揮船的船長。目前尚不清楚他有何值得一提的故事; ZEE是洛克的船員,和洛克是一對; 林克則是繼坦克(Tank)之後擔任墨菲斯的Nebuchadnezzar號飛船的新接線員。 雖然沒有進一步的信息,但從這三人的身份來看,無疑是墨菲斯的並肩戰友。從三人的造型來看,也沒有哪一位象第一集的塞菲(Cypher)一樣有叛變的可能。有鑒於整個故事還得以NEO、墨菲斯、崔尼蒂三人為重,因此這三人的戲份估計都比較少。 唯一有點八卦的是ZEE這個角色,她本來是由美國新銳女R&B歌手阿莉亞(Aaliyah)扮演的,無奈後者在2001年8月25日的一起飛機失事中不幸遇難,那時她已經拍了十幾個鏡頭了。這令《黑客帝國》的製片人喬西佛比較傷心,因為是他從《致命羅密歐》開始把阿莉亞捧上影壇的。 ◎東方高手—守護天使(Seraph) 編輯美眉三令五申地要偶不要透露過多劇情,所以,這里偶只能按捺住急性子,告訴大家,這個守護天使是續集中某位關鍵人物的保鏢,在電影中將有一段和NEO的對打,功夫指數十萬!那麼,該人物是正是邪呢?嘿嘿,你以為我會告訴你么? 本來,這一角色是沃卓斯基兄弟特別為李連傑量身訂做的,指望由真正的東方「功夫皇帝」來出演這一戰鬥力級別和NEO不相上下的神秘人物。可惜雙方在片酬上談不攏,李當時要價1300萬美元,而片方只能給出200萬,因為差額太大,李放棄了這一角色。後來,片方又接觸過東方女俠楊紫瓊,不知怎的,也沒有談成。因此,這個機會最後落到了即使在亞洲也並不是很有名的倪星頭上。該同志又名鄒兆龍,出身於台灣,五歲習武,十二歲開始做替身,十八歲便主演了第一部電影。從台灣軍隊服役完畢後,他到香港電影圈發展,曾先後出演了《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鏢》、《給爸爸的信》(又名《父子武狀元》)、《白麵包青天》等影片。有趣的是,在那幾部和李連傑演的影片中,他的角色都是李的敵人,看來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至於倪星同學在好萊塢的前途,那就得看個人造化了;如果他在本片中給人印象深刻,有製片人出頭把他包裝成新一代功夫明星也說不定,畢竟,他還年輕。 ◎邪惡宗師—梅羅紋奇(Merovingian)+致命誘惑—佩瑟芬(Persephone) 梅羅紋奇是MATRIX系統內的又一個超級神秘人物,他把自己象「先知」那樣隱藏在系統中,同時他也擁有改寫系統程序的能力。但是,他並不是站在NEO這邊。他住在母體系統內的一座城堡里,沉迷於一切奢華的東西。然而,他唯一缺少的便是感情;俗話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也最熱衷於沉迷在感情的虛像里。 佩瑟芬是這樣一位Dracula公爵似人物的妻子。熟悉希臘神話的同志們都知道,佩瑟芬乃希臘神話中的「豐饒之神」,是主神宙斯和女神底米特之女,後來該仙女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被冥王哈第斯綁架,半推半就地做了後者的王後。電影中的佩瑟芬極其性感迷人,雖然她本身沒有感情,但是只要她接觸了某人,就會立刻感知對方的內心世界。 可以說,梅羅紋奇和佩瑟芬就象母體里的吸血鬼夫婦,優雅而致命。在整部續集中,他們都和NEO他們糾纏不清,而這兩人之間也是彼此勾心鬥角。這一對角色的加入,大大地增加了續集故事情節的復雜程度,他們與主人公的關系,也將極大地影響NEO完成他天賦的使命。 飾演梅羅紋奇的,是法國著名演員蘭伯特·威爾森。無論是在大銀幕,還是在舞台,他都有閃亮的表現,曾五次被提名法國電影愷撒獎(法國的「奧斯卡」)。最令人吃驚的是,該同學具有極其多樣化的藝術細胞,他有著美妙的歌喉,出過數張唱片,個人音樂會更是開出了法國,開到了加拿大、日本,還有香港;同時,他還是位很有水準的音樂評論家。片中那位集優雅與邪惡於一體的梅羅紋奇,由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同志出演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在片中是什麼樣子呢?那可是屬於高度機密,至今仍未曝光。至於扮演佩瑟芬的莫尼卡·貝魯琪,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義大利美女,這里也就不再羅嗦了。 ◎關鍵人物—制鑰者 制鑰者也是象「先知」一樣「隱居」在母體內部的一個神秘人。在他的房間里有著成千上萬把鑰匙,其中有一把掌握著整個母體的口令。得到它,NEO他們就能成功地破壞整個母體了。當然母體為了這點要發飆,決不能讓弱點掌握在別人手裡。 扮演這位睿智的制鑰者的是老舞台演員藍道·杜克·金,有幾十年的舞台經驗,「觸電」只是近幾年的事,不過觸到的都是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周潤發的兩部《替代殺手》和《安娜與國王》。 ◎至酷偶像—雙子星病毒 如果要我說《黑客帝國》續集中最喜歡的角色,我會毫不猶豫地指出是這對病毒雙子星,同時預計他們將繼基努·里維斯之後,成為黑客迷的新一代偶像。沒辦法,他們太酷了。 當初沃卓斯基兄弟在設計這一對角色時,就是要讓他們成為令少女尖叫的帶有後現代風格的超級邪神。這對銀發蛇辮,身著銀色風衣、夾克,腳蹬白蟒皮靴的孿生兄弟,其實也是母體系統內的一對自由病毒,他們可以不受母體控制地自由來去,更可怕的是,他們可以隨意隱形和還原。和一般電影中 「無形有質」 的隱形功能不同的是,他們能在瞬間做到「無形無質」,然後又隨意變回來,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體。他們的武器更是酷到極點,那是一把總長不超過手掌心的折疊刀,簡直是高深莫測。有這樣一對邪神存在,NEO他們在母體當中的活動變得更加險象環生。 扮演這一對偶像人物的,就是英倫空手道黑帶級高手阿德雲·雷蒙特和尼爾·雷蒙特兄弟。兩兄弟是看著香港功夫片長大的,自16歲起開始練習空手道,至今已有15年的功力。空手道之外,他們還是健美運動愛好者,身材保持得一級棒。不要說女生們,連我都要開始流口水了! 恩,看來《黑客帝國》中有名有姓的新角色都提到了……慢著,似乎還有兩個漏網之魚。一個是「建築師」(Architect),他似乎是整個母體系統的建造者,是MATRIX的無冕之王;另一個是「鬼魅」(Ghost),目前對他所知的僅僅是這個名字。很有可能,這兩個傢伙才是關繫到MATRIX最後謎底的關鍵,因此被列為最高機密,在各種資訊上都查不到「建築師」的扮演者,難道他是……?「鬼魅」的扮演者是Anthony Wong,從簡歷來看也是位舞台和電視劇經驗比較豐富的演員。我開始還錯誤地把他認作了香港的黃秋生(英文名也是Anthony Wong),這也怪《黑客帝國》官方網站搞錯了,誤將老黃主演的《辣手神探》也囊括到這個年輕的Anthony Wong電影列表中。可見,任何權威都不要相信,「黑客」也有犯簡單的搜索錯誤的時候。
1.3 黑客帝國3
影片信息: ◆ 片 名:黑客帝國3:革命 / 英文:The Matrix Revolutions / 港譯:22世紀殺人網路3:驚變世紀 / 其他: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 制 片:喬·西爾沃(Joel Silver) ◆ 導 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編 劇: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主 演:基努·里夫斯(Keanu Reeves) 凱莉·安·摩絲(Carrie-Anne Moss) 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雨果·維文(Hugo Weaving) 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 賈達·萍克特·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 ◆ 類 型:科幻(Sci-Fi) 動作(Action) 驚悚(Thriller) ◆ 國家地區:美國 ◆ 語 言:English ◆ 發行公司:華納(Warner Bros.) ◆ 首映日期:2003年11月5日 《黑客帝國3》劇照(11張) ◆ MPAA定級:R 級 ◆ 片 長:129 分鍾 ◆ 製作成本:185(單位:百萬美元) ◆ 首映票房:48,475,154.00 (單位:美元) ◆ 全美票房:139,270,910.00 (單位:美元) ◆ 海外票房:285,700,000.00 (單位:美元) 劇情簡介: 面對如潮的電子烏賊,人類城市危在旦夕,墨菲斯和崔妮蒂等欲與入侵者決一死戰。此時,「救世主」尼奧的身體和思想卻意外分離,後者再度陷入到「母體」中。墨菲斯和崔妮蒂也不得不回到「母體」和守護天使一起尋找他。 錫安的局勢越來越危險,機器的攻擊卻絲毫沒有因為人類的反抗而減弱。此時,被叛徒射瞎雙眼的尼奧,依然想通過希望去實現預言。這時,特工史密斯控制了先知,並變得越來越強大,威脅到了整個"母體"的穩定。在返回錫安的途中,飛船遭到電子烏賊的突襲,崔妮蒂死了,重傷的尼奧來到機器城市。 在和機器的談判中,機器答應為了人類和機器的共同利益,尼奧去消滅史密斯,而機器不再摧毀錫安。人類迎來新的和平。 幕後: 在《黑客帝國3:最後戰役》里,奇洛里維斯飾演的主角尼奧,為了保衛心愛的人與最後凈土「錫安」,他和墨菲斯、崔妮蒂與錫安軍隊,傾全力抵抗母體機械大軍的侵略,戰火不僅遍及深在地底的錫安,還向上直沖地表。值得一提的是,延續《黑客帝國1》的氣勢,第二集《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已擁有全球7.34億美元的票房,是今年目前為止票房總收入最高的電影。 「黑客三部曲中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的思想精髓始終是一致的,那就是影片處處涉及和思考的關於人類未來命運和如何對待它的問題。」 人和網路的關系 《黑客帝國》里的人們生活在計算機網路,他們的世界實際是虛擬的世界。雖然這個故事本身也是"虛擬"的,但它的背後是人們對未來計算機與網路世界的不可預知的深深的憂慮。從網路爆炸式的發展速度來看,像影片里那樣"黑客帝國"式的生活也許終將到來,但不管結局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的發展,將幾乎無一不與網路相關。 「未來生活,也許網路不會『殺了』我們的身體。但它已經『殺了』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人和人工智慧的關系 人們對人工智慧的緊張無疑是由於人類在地球上的統治地位因此而受到了威脅。這種對自己所處環境與地位改變的擔心是人類時時刻刻存在的。「克隆人」的緊張也無非是同樣的一個問題。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創造新技術,但又無時無刻不面臨著新技術的挑戰。"人工智慧"的問題只是我們在進化過程中遭遇的難題之一,能否將其克服,也終將只能依靠人類自己。 人類的進化 「從上面的敘述看來,第一,二集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是人和機器的斗爭。其實描述的是機器自身進化的過程,人是有學習進化的能力,機器也有,它利用和研究人類那些目前還不能由機器表達的情感,來進化自身,從而達到更好的控制人類。」 人類自身進化的過程也是這樣的吧? 半年的時間轉瞬即逝,當熱情的影迷們還沉浸在挖掘《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的內涵的時候,《黑客》系列的終結篇馬上就要與全球觀眾見面了。如果說第一集是「小試牛刀」的話,那第二集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頭腦風暴」:幾乎沒有一個觀眾在剛看完第一遍時能完整理解電影到底說了什麼,甚至直到今天,在經歷了全球影迷的共同猜測與攻關之後,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因為一切的謎底都在這第三集中。 在10月27日《黑客帝國3》於洛杉磯新落成的「迪士尼音樂大廳」(Walter Disney Concert Hall)舉行全球首映禮之前,恐怕還沒有一個影迷敢打包票自己的猜測,或者自己得到的消息一定是正確的。任何所謂影片介紹都只是「隔靴搔癢」。但是,作為死忠影迷,即使隔著層層封鎖,還是忍不住要搔上兩搔的。下面,就讓我們揭開史上保密度最高電影的一角面紗吧! 劇情初探: 隨著第二集最後那個「to be concluded」的字幕,所有觀眾的心都被吊在了萬丈懸崖邊上:尼奧到底怎麼啦?他怎麼可能在「真實」世界裡毀滅電子章魚?他又如何能「感覺」到機器?已經侵入了班恩(Bane)大腦的史密斯又會對身處昏迷中的尼奧開展什麼行動? 事實上,尼奧的身體在真實世界的飛船上處於昏迷狀態,他的思維卻被困在一個「中空」地帶:那裡既不是母體,也不是機器佔領的真實世界。這個地方叫Mobile Avenue Train Station,顯然是個火車站,不過是梅羅紋奇的勢力范圍(因此不受常規母體程序控制)。尼奧醒來時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還碰見了「火車人」(The Trainman),後者控制了該車站所有母體與機器世界之間的交通。 與此同時,在真實世界的墨菲斯、崔妮蒂與Logos號飛船的奈奧比會合了,當然,還有那位被洗腦奪體的班恩。崔妮蒂他們從「先知」那裡知道了尼奧的現狀,在守護天使的帶領下,去找梅羅紋奇要人,喜歡享受的阿梅那時正和佩瑟芬在他管轄的地獄酒吧欣賞SM的氛圍,他當然不肯交出尼奧,因此大家少不了一場激戰。在佩瑟芬的幫助下,崔妮蒂他們終於將尼奧帶回現實。 在最後一次和「先知」交談之後,尼奧明白了他的使命。從這開始,故事就分兩條線進行。一條是墨菲斯和奈奧比殺回錫安,和基地的人們共同對抗機器大軍的進攻;另一條線是崔妮蒂不願意和尼奧分開,決心放棄一切和尼奧共同前往機器S世界的聖地——01城。奈奧比雖然不相信先知的話,但她開始相信尼奧,把自己那艘最快的logos號飛船借給了尼奧和崔妮蒂,而自己和墨菲斯乘坐Hammer號回錫安。沒想到偷偷醒來的班恩溜進了Logos號,一場激戰過後,班恩的肉身死去,尼奧身受重傷。歷經重重機器大軍的堵截,尼奧終於抵達01城。再說錫安城這邊,人類已決定展開最後的自救行動,他們組織起了所有的APU(Armored Personal Units單兵作戰機甲),和250000電子章魚以及大型鑽探機器展開了決斗…… 尼奧在01城終於得以面對「機器大帝」(Deus Ex Machina)——機器世界的真正主宰,雙方展開了談判並達成了協議。與此同時,史密斯的能力又擴充了,凡屬尼奧接觸過的信息他都能分享。他找到了先知的藏身之處,並將她復製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了解到了尼奧的使命。可是他不怕,並開始在母體中無限復制自己,系統危在旦夕…… 和「機器大帝」達成協議的尼奧被送進了母體,而史密斯正在那裡等他,兩人展開了一場只屬於「超人」的決斗。機器與人類,兩個世界的命運都取決於這一戰的結果,而最後結果是…… 恐怕不能再說下去了。紫霞美眉曾經說過:「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這個結局。」對於《黑客帝國3》來講,恐怕導演沃卓斯基兄弟也是這么設想的。沒有人知道他們會在多種可能的「最終世界」中選擇那一種模式。這也是電影最後的懸念。 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已經把其他所有的懸念說完了,還早著呢!例如,那個小女孩到底有何特殊和重要之處?她和先知、佩瑟芬、少年有何關系?目前網上流行的解釋似乎沒一個很中聽的。還有,火車站和梅羅紋奇的老巢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崔妮蒂他們是如何通過找阿梅來解救尼奧脫困的?佩瑟芬的最終身份是什麼?此外,還有在《黑客帝國動畫版》中備受青睞的「少年」,他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太多的疑問,註定要到上映那天才END。 至於母體的真相,根據參加完芝加哥和紐約內部試映的革命同志們介紹,我們以前所猜想的,全錯了,而且錯得不輕,尤其是那個「母體中的母體(Matrix in Matrix)」理論。而電影最後的答案,基本上能讓絕大部分兄弟滿意。
編輯本段2 影片相關
2.1 獲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