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製片廠
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製片廠在黑龍江興山正式宣布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大型電影製片廠,它是在接管日本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的基礎上建立的。
建廠之初,為了適應解放戰爭的需要,東北電影製片廠按照中共東北局宣傳部的要求確立了以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那時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紀錄片《民主東北》。
隨著全中國解放的日益臨近,東北電影製片廠也開始嘗試拍攝其他電影片種。1948年夏天,35歲的導演王濱開始籌拍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這是一部反映東北的鐵路工廠工人們為支援解放戰爭,克服困難搶修松花江鐵橋的影片。此時,遼沈戰役已經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佔領了東北全境。許多在前線的文藝兵被抽調到東影廠,剛從延安來到東北的年輕演員陳強、於洋等進入了攝制組。
❷ 中國中國電影製片廠 幾個
以前加入兒童電影製片廠需要是文化宮、文工團等半專業團隊出身,也就是代培生的身份,或是靠文化機構的工作指派。但現在不必了,因為所謂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已經黃了,不存在了,只剩一個招牌和一個留守辦事機構。
❸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嗎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人主演。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3)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擴展閱讀: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❹ 中國電影製片廠什麼時候成立的
1938年4月,在國共合作後的國民黨政府政治部第三廳領導下,成立了「中國電影製片廠」。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拍出了50多部新聞片、紀錄片等,如《保衛我們的土地》(史東山編導)、《八百壯士》(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等。
1938~1941年,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一批影片中,由袁叢美編導的《熱血忠魂》,保昨光編導的《保家鄉》和《東亞之光》,史東山導演的《勝利進行曲》等,從各個側面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中華民族團結一致,英勇抗戰的精神。
❺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❻ 中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影片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中 國第一部
因為盜版猖獗,歐美電影很少同步全球上映!
如果要配音的話,時間根本來不及!
大家早在網上看了盜版的啦!等國語配音的譯製片出來,網上高清版早就有資源啦!
❼ 199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
199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有《人鬼之戰》、《復活的罪惡》、《重慶談判》等。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嚴重不適應,遇到空前危機,到1997年時,已連續六年虧損,瀕臨倒閉。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啟動了改革,歷經八年時間,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完成改革。
長影先後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
藝術特色
截止至2013年,共生產故事片837部,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風格。
20世紀90年代以後,該廠的一些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象《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❽ 中國有哪些電影製片廠
1,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2,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故事片生產基地之一,簡稱「北影」。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
3,峨眉電影製片廠
峨眉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區清江東路360號。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電影的重要基地之一。幾十年來,峨影先後共攝制了各種類型影片、電視劇共計400餘部(集)。先後計有20餘部故事片、電視劇及科教片在國際、國內獲得過50餘次獎項。
4,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5,西安電影製片廠
西部電影集團或稱「西影」、「西影集團」即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前身為西安電影製片廠, 1956年04月籌建,1958年08月成立。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是國家電影產業布局的四大集團之一。
❾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有幾家電影製片廠
最早開創我國電影譯制事業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這個電影製片廠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就開始籌建了,原名為東北電影公司,廠址在長春,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人員主要由來自延安的電影工作者、日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遺留人員、東北地區當地的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解放戰爭東北戰役期間,東北電影製片廠遷至黑龍江北部的一個小城興山,1949年長春解放後又搬遷回長春。第一任廠長是舒群。1946年,袁牧之從蘇聯學習歸來,被任命為第二任廠長。1948年,當時地處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已建廠三年,初具規模,袁牧之躊躇滿志,決心大幹一場,他提出了七種影片的生產計劃,即新聞片、藝術片、科教片、美術片、翻譯片、幻燈片、新聞照片,其中翻譯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譯製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電影譯制的廠家,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1957年4月7日,翻譯片組脫離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獨立的電影生產單位,並命名為上海電影譯制廠。
參考資料:
http://cache..com/c?word=%D0%C2%3B%D6%D0%B9%FA%3B%B5%C4%3B%B5%E7%D3%B0%3B%D6%C6%C6%AC%B3%A7&url=http%3A//www%2Evodfan%2Ecom/www/inter/2004%2D11%2D30/1101734350d13165%2Ehtml&b=0&a=4&user=